0

入党谈话动机和入党的认识(合集两篇)

浏览

5427

范文

2

篇1:入党申请人谈话的技巧_入党动机_网

范文类型:申请书,全文共 1848 字

+ 加入清单

入党申请人谈话技巧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

谈话既是了解入党申请人思想状况的一种方法,又是解决其思想问题的一种手段。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之前,党组织派人与申请人谈话,既是教育考察申请人的一个步骤,也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关怀。同入党申请人谈话,是组织员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对一名组织员来说,谈话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组织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提前掌握发展对象情况

(一)了解发展对象为什么入党。可请发展对象回顾党的光荣历史,谈对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看法,展望党的事业的光辉前景,以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思想觉悟;

(二)了解发展对象的主要生活和工作经历。特别要注意搞清其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以考察谈话人的一贯表现和政治立场;

(三)了解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重点是弄清其亲属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以了解其所受的影响和程度;

(四)发展对象所在党组织对其培养教育情况。以了解和掌握发展对象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和考察的时间与程度;

(五)对发展对象进行教育。根据考察了解掌握的情况,肯定成绩,提出缺点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最后,还要对发展对象进行正确对待入党问题的教育,指出党组织批或不批,个人应持的态度。

二、选择适当的谈话时机。

与发展对象谈话,以在办公室和会议室为宜。对于组织上应该掌握,而本人有意回避的问题,组织员应再进行一次谈话,谈话可选择僻静的场所,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对挖掘发展对象深层次的思想认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谈话可采用预约的方式,预约前,应充分考虑发展对象的年级层次、社会活动、心理素质等,使发展对象在时间上、心理上和内心方面都有一个准备过程。

三、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内容

(一)正面灌输,强化申请人的先进意识

在同入党申请人谈话时,谈话人既要考察申请人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符合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又要把有关党的先进性知识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们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因此,谈话人要结合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向申请人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使其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努力学习并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积极引导,端正申请人的入党动机

在同入党申请人谈话时,谈话人要善于察言观色,通过申请人的言谈举止,对其入党动机加以分析、辨别,摸清其思想状况,然后针对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加以积极的引导,把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引导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最高宗旨上来。对入党申请人动机的引导,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其思想认识,使其把个人需要置于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之中,正确处理好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地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三)关怀鼓励,指明申请人的努力方向

在与入党申请人谈话时,有的申请人已经达到党员的标准,有的可能离党员标准还有一些差距。无论申请人是否达到党员标准,谈话人都应对其进行关心鼓励,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缺点,指明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在与申请人谈话的过程中,谈话人始终要注意的是:自己是代表党组织与申请人进行谈话的。因此,要努力做到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对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的疾苦,要真心实意地给予关心,激起申请人对党的热爱之情。同时,要与申请人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实事求是地帮助申请人客观分析其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或闪光点,对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要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耐心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为其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谈话后,谈话人要将谈话的情况和对发展对象入党的意见进行整理,填入其入党志愿书。填写的内容主要有:一是与发展对象谈话的情况。这是谈话意见的主体部分,着重填写与发展对象谈话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对象对所谈话题的认识和态度。二是对发展对象的基本看法。通过谈话,并结合谈话前对发展对象入党材料的审阅和调查核实所获得的情况,填写对发展对象总的印象和评价。三是对发展对象入党的意见。主要写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可否接收为预备党员。如:“综上所述,我认为×××同志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可以接收为预备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正确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秀篇_入党动机_网

范文类型:检讨书,全文共 2141 字

+ 加入清单

正确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秀篇】

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

这些年,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促进了党的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走过场、庸俗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避上就下”。有的明知上级某方面有错,却不敢批评、不敢提意见,捧着、护着、掩着,把矛盾和问题转移到下级和基层。“避里就表”。有的批评仅停留在诸如“性格急躁”“工作方法欠妥”“实践经验不足”等肤浅的层次上,不触及思想、不触及灵魂、不触及痛处,隔靴搔痒,敷衍了事。有的人表里不一,耍“两面派”,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避近就远”。有的批评只讲过去的问题,对当前的缺点和错误讳莫如深、避而不谈。“避毁就誉”。有的人奉行“只栽花、不栽刺”的处世哲学,当好好先生,尽说好话、乖话、漂亮话。有的批评搞“先抑后扬”,先说一个所谓的“缺点”,后面说一大堆优点;还有的看似在说缺点,实际上拐着弯在说优点,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避亲就疏”。有的只讲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凭个人亲疏划界,对自己亲近的人就表扬、就肯定,有点批评也是对自己疏远的人。“避实就虚”。有的批评从不点名,老用“有的人”“个别人”代替真实姓名。有的批评缺乏针对性,只谈现象,不涉及具体问题,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叫人听了云里雾里。“避重就轻”。有的批评蜻蜓点水,遮遮掩掩,讲一些无关痛痒的原则话、大话、套话,甚至假话。有的批评不是从主观找原因,而是从客观找借口,缺乏诚意。

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一些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出了问题,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从而不敢于批评、不善于批评、不乐于接受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要正确看待批评,坦然面对批评,真心接受批评。

批评是一种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党、对人民、对同志高度负责的表现,是党性、是觉悟、是态度。对待批评,态度不同,效果、结果就会迥异。对待批评,要有一颗平常心。毛泽东同志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比作“洗脸”“扫地”,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脸是应该经常洗的”。我们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成党内正常的生活方式,当成家常便饭。对待批评,要有一颗感激心。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别人当面批评你,说明他看重你、在乎你,愿意帮助你成长,要用感激之心面对他人的批评。对待批评,要有一颗宽容心。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不能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对自己的打击,“老虎屁股摸不得”。即使批评有偏差,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批评是一种帮助。毛泽东同志曾说:“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有缺点,但许多问题自己意识不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有人及时指出,他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少犯许多错误,又好又快成长。

批评是一种教育。批评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是严厉的教育。教育应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但是,当一个人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只有开展严肃的批评,才能起到振聋发聩、促人猛醒的作用,才能激发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自赎和自救。

批评是一种管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批评是调整人的行为的常用手段,也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党历来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要求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贯穿活动全过程,体现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坚持领导带头,充分说明批评在党员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批评是一种监督。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陷阱很多、考验很多,我们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当一个党员干部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如果能有人给他“拉拉袖”、提个醒,也许就能将这些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一生。而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很好的监督和提醒。反观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就是由于缺乏批评监督。胡长清、李真等腐败分子事发后都曾感叹:“假如当初有人批评,就不会弄到掉脑袋的地步”。

批评是一种能力。是否敢于开展批评、是否乐于接受批评,检验一个人的能力和素养。开展批评,要拿出勇气。“心中无杂念,批评就不难”。对批评者而言,要从私心杂念、个人利益中解脱出来,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该指出的要指出,不怕得罪人;对被批评者而言,要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尖锐批评,胸怀坦白、闻过则喜。开展批评,要实事求是。批评不能无中生有、道听途说,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才能让人信服。开展批评,要注意方法。批评不是大批大斗,不是打击报复,要讲究方法,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