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枫泾古镇有趣导游词(实用20篇)

浏览

2182

范文

146

篇1: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__年、06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苏锦溪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江南的许多古镇虽山美水美,但却因商业化而沾染了大都市的喧嚣,那么江南的锦溪小镇绝对是清心寡者的最好去处了。与其它江南古镇不同,锦溪氤氲的水气里保持着它宁静的面容。最理想的方式是找个客栈歇脚,然后不管不顾地住上个十天半个月,迎着清凉的风,听船上大娘悠远辽阔的歌声,尽情享受古镇淳淳的古韵和水乡的清凉,让数月来的疲惫和烦

恼一扫而空!

锦溪古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距离著名的周庄仅8公里,被誉为苏南的“四颗明珠”之一,因一条美似流霞的小河“锦溪”贯穿全镇、支流如网而得名。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为“睡梦中的少女”,已故大师刘海粟赞誉她是“江南之最”,冯英子则称她“淡

抹浓妆总相宜”。

第一站:水巷古桥烟雨梦

锦溪的生命是水做的,锦溪最引人入胜的也是湖光水色。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锦溪全镇共有大小湖泊16个,河道238条。细水蜿蜒,静默地流过镇上人家的窗前;水巷两边的绿树,在风中轻摆枝柳,映衬着座座灰白古石桥,加上远近的石驳、河埠、青瓦、红柱、“美人靠”,就像进入画境一般。

古诗说: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锦溪桥梁的密度之高,也属国内少见,“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便是锦溪古镇的特色。一平方公里的老镇上分布着三十六座桥,从唐朝的红木桥,到宋时的里和桥、太平桥以及明清的天水桥、普庆桥、十眼桥唐宋元明清,从

古到今,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细,历历在目。

沿着古桥散步,静听游船飘出的江南丝竹,流连两岸的枕河人家,在那一刹那,一切的一切都一如几百年前的世界,瞬间如梦

第二站:莲池禅院祭香魂

锦溪在南宋孝宗之后的八个多世纪里一直被称为“陈墓”,是因为南宋时孝宋皇帝赵玮为怀念金兵入侵时救过其命的陈妃,在此筑有莲池禅院而得名。如今皇妃香消玉殒之地早已无迹可寻,而这座皇帝钦赐的禅院却成了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佛门胜地。

莲池禅院静卧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院里的古莲池内萦绕着满湖的荷香,荷叶残枝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现代水墨画。禅院前有座三层楼的文昌阁,旧时文人雅士喜欢在此切磋文才。由于锦溪地方崇尚读书,出了不少科学家和文学家,所以文昌阁一直被认为是文运昌盛的象征。整个禅院散发着醇醇的古韵,被誉为冠盖昆南的“世外桃源”。

第三站:民俗藏馆话传奇

锦溪水之美,桥之多,街之奇,巷之幽,园之静,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以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代表的各类民间收藏品博物馆、艺术馆,更有探不尽的珍稀瑰宝,听不完的美丽传说。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不仅以似诗如画的水乡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各类民间藏馆景点更赋予了古镇新的文化内涵。“中国第一古砖瓦博物馆”,唐志云的“金石人家”书画篆刻艺术馆,陆家衡及其父之“柿园”书法碑贴艺术陈列馆,苏州陶都宜兴的“紫砂博物馆”,以及徐州古钱币收藏家黄风子先生开设的“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已故工艺美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的关站弟子——我国著名青年画家张省先生的“张省美术馆”、“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华奇石珍品馆”等,藏馆中藏品种类丰富、品位高、内涵深。这些民间收藏博物馆的相继开设,极大地提升着锦溪旅游的文化品位,使锦溪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惠山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一路辛苦啦!

欢迎来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锡。献上一首诗词让我们来听听“灵山脚下沾灵气,锡惠山前品二泉;鼋头之上抒胸襟,三国水浒话古今”。这些都是描述无锡已名扬千里的景点。可是今天呢我要带领大家游览的却是无锡另一番景象——惠山古镇。这里呀有我们之前所不知道的历史和神话。好像大家有点犹豫哦?那就跟我来吧!

惠山古镇自建造至今约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目前现存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造。惠山古镇主体包括惠山古镇祠堂群,惠山横街,惠山直街。面积约20万平方米,聚集了100多处以明、清祠堂花园、会馆会所为主体的古建筑群落。惠山古镇以祠堂而出名,其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

现在呢我们在路口可以看见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五里香塍”四字,在古代有这样一个老民谣“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现在呀我们还是依稀可以嗅到花的香味,哈哈!

请大家跟着我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张中丞庙, 它供奉的是在雎阳保卫战中牺牲的张巡,无锡人又把他叫做“张大老爷”。

这条街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泥人店,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品。惠山泥人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有“圣地名泉”四字的砖刻,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原物!正对面的便是古惠山寺的山门,而门前这两个分别是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大家请跟上啊,位于唐经幢南侧的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过郡马祠对面的钱武肃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5位国王,该祠的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无锡钱氏也是一个大家族,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无锡钱氏后人,像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基博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牌坊上面写着“孝友传家”,是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即表彰寄畅园园主秦家的。而古代惠山横街的路也就是这个牌坊的宽度啊!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这里就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人杰地灵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在解放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我们走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首先我们看见的是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

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在河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有一艘仿古的龙船,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无锡秦家是把龙船停泊在黄埠墩,然后转乘这种稍微小点的御船才进入内河,来到秦家的!

出惠山园便来到了宝善桥,我们就走出惠山古镇了。其实,惠山古镇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祠堂,如华孝子祠、李纲祠、邵宝祠、孙继皋祠等等,在这0.3平方公里之内,却有着118座祠堂,许多建筑由于当时住着住户,至今还能还原它们的原貌,所以惠山古镇是一个祠堂群,也是一个牌坊群,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名人诗句,一座古老而崭新的小镇将为您带来不凡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_福建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115 字

+ 加入清单

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导游词范文

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一)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20xx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

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

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二)

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自五湖四海的 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早上好!诸位一路辛苦奔波辛苦了,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宾客朋友的到来。在下,X导、小X,大家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吧。小X我今天一看到大家,小鹿就噗通噗通乱撞个不停,不过乱撞归乱撞,我还是得淡定得为大家服务,大家说是吧?(是)按照国际惯例呢,我现在还必须向大家隆重介绍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掌舵——X师傅了。X师傅啊,他为人热心,开车专心,关键是看到在座这么多美女还一点也不动心。所以呢,此次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诸位大可放一百二十个心!如果此次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和X师傅提出来,我们定当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开开心心而来,满满意意而归!

今天呢,小X我将带领大家前往的目的地是著名闽台影视基地——云水谣风景区了。云水谣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建于沼泽地上的素有”天下第一奇“之称的和贵楼、我国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楼——怀远楼、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一条千年古栈道。其实呢,云水谣并不叫云水谣,这只是我们游客的称呼,当地人称此地为长教村。长教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20xx 年 6 月被漳州市政府列为“闽南(漳州)生态文化保护区长教古村落”展点,又于 20xx 年 10 月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正纳闷这长教村为什么被人叫做云水谣?(是)在座的各位,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了,云水谣这个名字

源于中国台湾作家张克辉先生写的《台湾往事》,也就是后来在此取景拍摄的爱情故事片《云水谣》。说道这部电影,看过的朋友还记不记得在这古镇发生的那段关于两个中国台湾年轻人相恋却又不得不分隔两岸的爱情故事呢。好了,我们的云水谣已经到了。不管看没看过的朋友现在请带上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进入这个古村落探寻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云水谣》由上世纪40 年代两个中国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台大医学院的青年俊才陈秋水因做家教来到王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结识,并与其一见钟心,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私定终身。在这个故事中,两人两度分离,一度相逢,而这一次的相逢便是发生在这云水谣古镇了。在电影中,这个古镇作为陈秋水的老家。因为这部影片,长教村才被大家熟知,也因此有了“云水谣”这个名字。看过《云水谣》的朋友们,相信至今任然对影片中秋水老家那一段风景秀丽的古栈道记忆深刻。它现在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20xx年 7月24日起,这一条古栈道有了新名字,当地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 “云水谣古栈道”。 这条古栈道沿溪而建,全长达10 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条古栈道,以前不叫古栈道,而叫古幽道,因为它非常幽静。南靖县之所以将这条古栈道取名为“云水谣古栈道”,是因为20xx年底,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 现在 大家是否留意到我们眼前这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屋了呢?这可是长教村也就是云水谣已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迄今为止,这里不但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还留有五金店、理发店、作坊等具有上世纪特色的老商铺。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进去看看。现在展示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刻有“云水谣”三个字样的石碑呢,是由《云水谣》原作者张克辉先生所题写的。我想是为了纪念这段感人的爱情吧。大家请看石碑后面的那棵巨大的榕树。这棵树很大吧?不过它可不是最大的榕树哦。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云水谣溪岸边上有很多榕树了吧,而且我前面有提到云水谣可是拥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云水谣溪岸边,由13 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与山水构成了这一副美丽的图画。也正是因为这里的美,不仅吸引了许多艺校的美术专项生来此写生,还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走在这条古栈道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美术专项生正执笔画下这秀丽的美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棵好比一把巨伞的大榕树呢,它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高龄了。乃是云水谣甚至福建省内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古榕树了。它的大可不是胡扯的,大家且听我说:这棵榕树树冠覆盖面积 1933 平方米,树丫长达 30 多米,树干底端就要十几个大人才能合抱。不信的话,你们可以上前抱抱看。榕树下这座短小的木桥,在电影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它在电影中的首次亮相,是在陈秋水得知日夜思念的恋人王碧云来此找寻自己这个消息后。当陈秋水知道王碧云来此寻觅自己时,可谓是欣喜若狂。从碾米厂一路奔跑,那速度在奥运比赛中估计可以前几。就在经过这座小桥时,完全不顾桥上一群悠闲散步的番鸭,直接从人家的大部队中穿过来到恋人王碧云的面前。就这样,因为王碧云的主动、任性,两个被迫分离的恋人相逢了。这儿的老榕、小桥等在这里的一切共同见证了当时王陈二人这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相逢。两人相见后,牵

手彼此,一起回到了秋水的家中。现在,男主人公的家正敞开大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由于《云水谣》这部影片的原因,这里也是名声大作,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这里呢,已经不再是我们在电影中所见到的那番景象了。当时他们一家共度晚餐的地方,现在已经铺上了砖红色的地板 。还有电影中的房间什么的,现在都已经被更改成会客或者其他作用的房间了。不过这天井没有怎么改变。当时秋水为碧云舀水洗头便是在此边上了。大家看天井中这个取水装置。它可是过去的人们取水用的自来水。不同于我们现在水龙头的是,这是要我们下压这个把手而且还要不断下压这个动作才能取到水。

出了王陈二人共住的地方,我们现在前往观看的是云水谣特别的水车了。《云水谣》的忠实影迷们应该还记得电影中的水车吧。在拍秋水老家的伊始,这个水车在碾米厂运作的过程中也不停地转着。听当地的人说,现在这个水车已经不会运作了,水车曾经在一次大水中被冲走。如果要看它运转,是要插电源的。电影中有个经典的画面:王碧云拿着画板坐在水车旁的走廊上,陈秋水指着远方的景物,两人谈笑风生。当时他们坐着的走廊现在已经被安上了栏杆,这个走廊位于临水而建的现名“汇全阁”的屋子四周。正如大家看到的,它是个茶店。 阁楼一半临于水上,半室轩窗对水而开,天光云影共着穿窗而出的琴箫之音徘徊。一时心怀旷畅。“云深树老山如画,室静茶香水有情。” 大家有闲情雅致的可以带好友来此品茶。 有美景,有好茶,有良友, 我想即使 半日 也 快哉 。

如果不是中国台湾局势动荡,如果陈秋水不是左翼分子,王陈二人想必会在这个共同度过美好的余生;如果不是陈秋水在到大陆 后将名字改为徐秋云,王碧云不会找寻了几十年还依然无果。王碧云坚持他们两人“等待彼此”这个誓言终身未嫁。因为这古镇有着《云水谣》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这里还吸引了许多恋人来此拍摄婚纱照。

时光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此,小X非常感谢各位宾客朋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在不久将来与你们的相逢。

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团友:

大家好!现在看到的土楼就是和贵楼了,座落在云水谣古镇景区内。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20xx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楼高5层,前楼高17.08米,后楼高17.95米,面宽36.6米,进深28.6米,每层28间,占地15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74平方米。底层夯土墙厚1.4米,往上逐层收缩0.1米,墙体高厚比例达到13:1,是夯土建筑的极限了!是土楼王国最高大的方形土楼了!

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在沼泽地上建高楼!在将近320xx年前的技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天下名楼众多,此楼看来也有其神奇之处喔!待会到里面好好瞧瞧!

(大门)和贵楼名,顾名思义为古训“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看门扇有藏头联:

和亲既康禄,

贵子共贤孙。

中国古代哲学——富是一般追求!富后还要求“贵和贤”,这些都要建立在——“和”的基础上,只有在和的环境与人际关系下,才可能——健康、富裕、高贵、贤达!

所以,我们通过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和贵楼的博大与深奥!

(进入门厅)和贵楼大门的两扇门板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厘米。在门厅正上方,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灌水灭火。整幢楼的底层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口,三层至五层窗洞也是内大外小,防御功能极强。

(来到楼内天井)我们迎面看到一块“进士”牌匾。这是清朝道光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名份,工部屯田司主管天下农垦。简逢泰就是这幢楼主的简次屏的孙子,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据说当年赶考因路途遥远,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走进考堂门口。主考官在门口观察考生——看他身穿红色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鬃马”。

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靴,听说主考官是山东人,于是脱口回道:“山东出了个黑脚驴。”

主考官暗想:“好厉害!”接着问:“是你考还是你父亲考啊?你读了多少年书?”

小逢泰说:“我考可以吗?不多不少读了20xx年。”

主考官看他还是个小毛孩,问:“你今年几岁啦?”

小逢泰回答:“12岁。”

主考官问:“那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

小逢泰说:“7岁才读书。”

主考官说:那你在娘胎就读书啦!

小逢泰说:“我日读6年,夜读6年,如此不正好20xx年!”

主考官一听,其言在理,思索他骑着父亲而来,担心有残疾,于是说:“你下来向前走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

主考官问他为何不退,小逢泰回答:“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聪敏好口才!”当场授以秀才。

几年后,简逢泰赴京考得进士,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对联“贵子共贤孙”果然应验!

(走进楼内院)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供楼内和族里小孩读书用。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的是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林赠送、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就是长教简氏的第19代孙,早年生活艰苦,20岁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勤劳发家致富,后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他还发动海外侨胞支持祖国抗日,在家乡兴办崇文学校,荣获国民政府勋章。1939年,南靖有名的匪首张河山带人进了和贵楼,扬言要把楼烧掉。后来,见到林森颁发的牌匾,知道惹不起,落荒而逃。是这块匾保住了和贵楼。

(走到天井,体验“沼泽浮城”)南靖土楼,很多楼都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说,裕昌楼就叫“东歪西斜”,怀远楼就叫“书香弥漫”。我们今天参观的和贵楼,则叫“沼泽浮楼”。

大家在这天井里,不妨试一试,用力跳一跳,似乎整个地面在晃动。谁有兴趣可以跳一下。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4米深(示范),可见地质之柔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地是沼泽地,在建房选址时,选基是大事。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风水先生,这位风水先生说——是块风水宝地!

但要在沼泽上建楼,当地乡亲都在嘲笑他头脑有问题!这座建在方圆3000平方米沼泽地上的土楼,初建第一层时,因负荷过重而下沉倒塌,但是简次屏一心要建楼,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松木,用20厘米直径的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其次,外墙用卵石砌1米多高的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一年以后,简次屏看楼基稳固,又往上建了第5层。这座“沼泽浮楼”历时三年才建成,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梁全用人工,体现了能工巧匠的艰辛、坚韧和聪明才智!

当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在海上建城、太空中建空间站都成可能了,说明人类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靠着聪敏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一定会有类似壮举——不断激励和感染着我们!我们向此楼的开基先祖敬礼!

(走出学堂,见到天井中的阴阳井)各位团友,在沼泽地上建造如此高大的土楼,一定称得上“世界奇迹”吧!不过,和贵楼除此之外,还有一奇:那就是楼中的两口水井。这两口井,相距只有10来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左边水井,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以饮用。而在右边的那口水井,却是混浊不清,不能饮用。这两口井被人称为“阴阳井”。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考证,这两口井的泉眼分别位于两条不同的水脉,一清一浊,因此会形成“阴阳井”的奇特现象。

(前院护厝)和贵楼——还有建筑上的“楼厝环抱一说”

你们看——这是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着:

厝包楼,儿孙贤;

楼包厝,儿孙富。

厝(cuò),闽南大屋,类似北方四合院,叫闽南大厝。护厝是按中轴对称、建在大厝两边厢房。土楼护厝就叫“厝包楼”,而我们刚才在楼里看到的学堂,则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奇特建筑结构,是闽西客家民系文化和闽南福佬民系文化的结合,从中还反应出——黄河流域文明到闽海文化的变迁历史。

(笔架山)各位贵宾,我们到大门口参观——和贵楼选址很注重自然环境。背靠虎背岭,门对笔架山。大家看一下远处——像不像“笔架”呢?据说,山上尖峰是简氏族人用畚箕担土,历时三年,一担一担堆积而成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过去楼里就出了进士简逢泰、华侨简羡强、民国时还出了个国军总司令简国瑞,等等。

(自由活动)好的,和贵楼的讲解到此为止,请大家自由活动15分钟,等会我们前往——云水瑶景区参观。

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四)

到了大山中,山上有青山,群峰缭绕。山里绿树茂林,翠竹成荫。梯田迭翠,茶树葱葱。在曲曲弯弯的山道上,虽享受着过山车的动魄惊心,但是一路上闷热燥气,全被溶化在一片浓情绿意中。

云水谣古镇到了,这里没有超市大商场,小商品、土特产的小店铺,更富于民间特色。这里见不到高层大厦的欢迎,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相迎。清澈的山涧河流,蜿蜒在山坳里,千年的榕树下,还留着当拍摄电影的水车,小木屋告诉人们,这里曾是《云水谣》拍摄的基地。踏上石头的古栈道,去看看田园风光,听听土楼传奇,够你依依惜别,留恋忘返。

古色土香的土楼,是分布在山间的民居建筑。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圆形和方形的,全是土木结构,有高达四、五层的。原野的风,启航着山庄的繁荣,还给土楼带来陈年老酒般沉香飘溢。那座田螺坑半山腰上方园组合的土楼群,给人留下布达拉宫的印象。那座历经风雨七百年,巍然不动的东歪西斜的《裕昌楼》,为后人展现了民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造就艺术。那座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的《和贵楼》,记载了一家人有过多达三百多人口的鼎盛时期,因家庭和睦而得名……。一座土楼,一户民居,一扇大门,进了大门中,真是一片别有洞天的小天地,也流传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当初土楼被外国卫星发现,还被误认为外星人在地球上的飞蝶基地。

夜色降临古镇的时候,街上的小店楼亮起来一串串涨红笑脸的小宫灯。《云水谣》大榕树的溪旁,布满了一排排的小桌椅,象是排起来天方夜谭的小方阵。人们围坐下来,泡一壶本地茶叶,或是喝一杯当地佳酿,淡淡的口味,浓浓的清香。再嚼一嚼那些土特产的野味。观赏溪边的水车,成为陪伴历史的陈迹。听听流淌的溪水,常年弹奏着不息的琴声。带着水气爽爽的晚风,吹拂心扉,茶酒不醉人,人自醉。当外界还在夏日热浪的包围中,这里才是一片回归自然的乐土,也够多给了你夜中的难忘时光!

5篇有关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五)

各位贵宾:

怀远楼建于1905至1920xx年,是旅居缅甸的简氏16世孙简新喜兄弟献资所建,她是福建土楼中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双圆环土楼,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就是优美的地理环境、第二是高超的夯土和建筑技术;第三就是丰富的儒家和传统文化内涵!

大家请看大门上联:“怀以德敦以仁藉此修齐遵祖训”,下联是:“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横批怀远楼。

上联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与仁,下联则是道家的山水自然观,可谓相得益彰!

孔子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和规范;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和利益!

怀远的意思是,建楼主人希望子孙后代都要行君子行为;要继承先辈的高尚品德,才能成就大业,家族也才能世代兴旺!所以,怀远楼可以说是怀德楼,也是道德之门!门头悬挂八卦图文,是镇宅避邪的作用,与门前广场上鹅卵石铺成的阴阳八卦图案互相对称,祈求世代平安吉祥!

这座土楼占地1384.7平米,建筑面积近3468平米;直径42米;楼高四层13,5米,每层34间;楼内设有四部楼梯,匀称分布。鼎盛时期容纳30户居民,人口达150多人。楼顶四周共建有4个了望台,用以防御,眺望远处“敌情!”(不是抛绣球用的喔!)楼门顶部设有3个防火灌水道。

它是充分利用大型鹅卵石与夯土墙两种材料的不同特征,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可以增加中层的空间与美感!是中原夯土版筑技术几千年的结晶。

楼内雕梁画栋、楹联诗词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闽南民居的融合,以及浓厚的儒家文化内涵!

100多年来从怀远楼走出的海外宗亲每年都会回乡寻根谒祖,故土乡情源远流长。

好的,各位团友,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的大门,参观学习一下吧?

大家已经知道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非常坚固,对!上面有灌水槽!您看,还有枪眼呢!

在这,我要考问一下各位团友,请问土楼的大门每天晚上是由谁来最后一个关上呢?请大家思考,回答不出来?等会参观结束出来时,再向我求救吧?

门厅两侧有两个对称的石碓子,对!左边的是银元宝造型、右边的是金元宝造型!这是土楼人家舂米用的,逢年过节还用来做糍粑,可好吃了!又香又哽,绝不会粘牙。

大家注意这边过道上有几个牛鼻子,干啥用的呢?原来,这是原始的排水沟,下面有水缸,楼内污泥经过水缸时沉淀,便于清理;另外,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水缸里还放养了几只乌龟,通过它们的爬行,疏通水道。建楼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堵塞呢!真是劳动模范!有一年中秋节,有人看见三只龟爷爷同时爬出水道,到祖堂的天井里看木偶戏,和土楼主人共同赏月呢!

请抬头看这通廊门口上,有“宝田”“玉树”二字联,字面意思是希望儿孙们爱护田地和树,实际上也是出自古文,指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的重要性,四周有四种花草:梅、兰、竹、菊;也称“四君子”,代表培育后代,就要培养具备四君子的品格!

我们南靖刚好是兰花和竹子之乡,是否也意味着我们人杰地灵,君子之乡呢?

请大家小心台阶,我们迎面的建筑就是怀远楼的中心---诗礼庭了。

“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这副对联,其意思不难理解!但这大门上还有一副二字联“式毂、诒谋”考考大家!《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记载:周武王留下远大的计谋,用来安定保护他的子孙!也有给予子孙以智慧的意思;这“式毂”两字出自《诗经小雅》:“式谷以女”,指要用好的言行和方法教育后代,后代就会有美德!

请大家看这块牌匾“助我义师”,是1920xx年国民革命军总指挥何应钦亲自赠送的,当年楼主是属于开明的民主乡绅,因带领楼内护楼家丁支持北伐军攻打漳州,立下汗马功劳所得。据说何应钦一生所留三块牌匾,这是现存唯一一块。

接下来请移步“斯是室”, 实际上这是间私塾的布局,大家是否联想到楼内的小孩集中在此念三字经和《论语》的景象呢?一定很生动喔,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国学》吧?

厅堂上的书法据说都来自本楼清末秀才简钟金所书,遒劲有力!当时考官认为“此生文章一般,字盖漳厦!”漳州历来是出文人骚客的地方,比如林语堂、沈柔坚等,连朱熹还来过漳州开书院的经历呢!

中堂对联 “斯堂拒为游观祗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用于此,给人启发!

这两边的厢房,左边是给教书先生住的,右边呢,过去是放护楼兵器用的,刚好文武双全了。

这门头上的对联很值得一读。左边“二南”两字,取自《诗经》之首:《周南》,《召南》“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写在这边难道是叫读书小童搞学生恋吗?非也,是指赞美自己的儿孙子贤女慧、俊美有德的意思!此外,这间上厅实际上也是一个戏台,逢年过节、婚庆生子、寿辰、远方亲人谒祖等大事,难免要请戏班子来唱戏。“二南”表演一些男女间的自由恋爱剧目,非常切题!对吗?如此说来楼主可谓匠心独具,一语双关啊!太有才了!

各位请看右边门头上还有“三苟”两字,这是楼主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的深刻表现。三苟”取之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不苟》、《修身》、《荣辱》篇,“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荀子要表述的意思是:君子如果做事要做到最好确实难能可贵;说话入木三分也值得称赞;追求好的名声以确保流芳百世,也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这些都太难了!只要适当就是最好的,按我的理解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用流行的话表达,就是用科学的态度来做事、说话、做人!

荀子: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赵国人:公元前313——238年(75岁)。年轻时因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游学于齐、楚;中年被齐襄王拜为“卿”三次被举为“祭酒”,相当于“文化部长、学术带头人”,一生从事教育和著作。荀子因才学和德高,被楚国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二十年,晚年终老在兰陵,即今山东枣庄市境内。

荀子《劝学》篇同样有名,倡导学无止境;其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至理名言,沿用至今!

《荀子》一书,综合了诸子百家的不同特点,将儒、法、墨、阴阳、道等诸多学派的学术思想,取长避短。在治国思想上,认识论、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性善;荀子则认为 “人之初,性本恶”。荀子受孔孟的影响,而又有超越!提倡修身,个体的修行,也可成大义;尊重个体与自我价值!与当今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不矛盾!

怀远楼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对联,是不是有内涵啊?

大家再请看这里的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惟妙惟肖!这边还在花丛中雕刻诗词:“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相对另一边“琴书千古意,花木四时春”体现了建筑师傅的才艺和楼主的浪漫情怀!懂建筑的团友也明白这是典型的晚清风格,有点“繁文缛节”“堆砌过度了”。

这边斗拱上雕刻的是什么图形呢?是“双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也表示有鱼就有水、就有防火功能的意思。称得上是不领工资的消防队员喔,鱼也谐音雨,遇火有雨的意思!这些吉利图形和图示暗号怀远楼还有很多呢,大家可以细心发现。

接下来,我告诉您晚上谁最后一个关门的秘密好吗?请跟我来,过去楼里晚间点油灯照明,每家每户晚上外出活动,家里人睡前,如有家人未归,会把灯点上,最后回来的人发现自己家的灯还亮着,就说明自己是最后回来的一位了,会把大门关上,拴上门闩。不然的话,当时没有门铃,被关在楼外,大家都睡着了,还要用力敲门,惊动全楼老小,不好意思啊!过去封建时代,如果是女性楼民这么晚回来,第二天全楼人肯定会“有话题了”,如此说来,我们祖先是多么的有智慧啊!现在还有些土楼沿用这种办法,不过已改用电灯了。

(自由活动)好的,怀远楼的讲解到此为止,请大家自由活动15分钟,15分钟后门口集合返回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精选贵州青岩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青岩,贵州有名的文化古镇。古城楼巍峨,石板街悠长,古寺庙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错落,古油杉参天……无不散发出悠远古朴的神韵。 土司官班麟贵,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岩,先辈为此族人首领。天启后期(1624——1620xx年),班麟贵率领管辖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树烧荒,炸石平地,自筑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岩)”,既遵朝廷之训,延续青岩堡之名,又以城东北巍峨青岩之石类一雄狮伏地,可镇压八方之意。当地少数民族又叫它“王荣”城。

按布依族当地语译成汉语意思是“兵城”、“营盘”城之意。 青岩城东、南、西、北四门耸立八座石牌坊,“文革”中被毁五座,现尚存三座,即“赵彩章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赵理伦百岁坊”。这批石牌坊雕刻精巧,造形各异,雄伟壮丽,剔透玲珑。石牌坊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石柱上刻有楹联,居中有悬匾,空雕龙形图案,护柱刻成动物形状,横匾上有各种浮雕。

其中,赵理伦百岁坊的南北两面石狮护柱,画家刘海粟发现其造型非常特殊。因为一般石狮均为坐姿,而这对狮子则是从空中跃下,实为石雕中的精品。 有三百六十多年历史的青岩城,现为花溪区青岩镇。这个小小古镇,古建筑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还有九寺:龙泉、慈云、观音、朝阳、迎祥(又名斗阁)、寿佛、圆通、凤凰、莲花;有八庙:药五、黑禅、川主、雷祖、财神、孙膑、东岳;有五阁:奎光、文昌、云龙、三宫、玉皇;有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有赵状元(以炯)府、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

还有一世界珍稀树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黄龙、花山、璇宫四溶洞;有三叠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这里还有青岩堡,背靠狮子山,面环青岩河,居高又守险,控制住当时贵阳通往惠水、长顺、罗甸、都匀的驿道,一兵屯此,万军难过。不仅如此,青岩堡垒还是贵阳城粮米输入的咽喉。明朝在此设堡屯兵后,修建一座山城的必要性,就与日同增地显露出来。青岩周围都是少数民族村寨,而且主要是今天布依族的先民。汉族主要是远来的屯军大兵和家属,以及部分渐被“夷”化的早来汉族手工业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江苏锦溪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参观完玉泉公园后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号称“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我们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X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X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江苏锦溪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锦溪位于江西上饶玉山县里的怀玉山,又叫花大门,今天是上饶晚报创刊二十周年,我们踏上了去锦溪的路。

一路上我看着窗外,一座座大山像赶集一样向后走去,大树也不自在,一阵风吹过,树儿与花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与小严姐姐在车上有说有笑,好不自在,最后我们以锦溪乡人的腰鼓舞和铜锣声开始了这段旅程。

到了锦溪,陈文武老师领我们来到古屋,我一眼望去就被屋顶上的花纹轮廓给吸引了,虽然那是雕的,但雕得浒浒如生呀!它是多么的精致!我从这儿中可以看出清代人民用刻刀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的雕,雕出成果可相貌非凡,有龙,有凤,可以看出是一块祥和的象征。我特别喜欢这个儿。我们浏览完古屋后,走出屋子,但我心里还是依依不舍得跟古屋吿别。

我们又去了陈文武研究所,我们赏析了许多陈文武老师的作品,还将举行历史文化名村推介座谈会及“红许书屋”揭拍仪式这个大行的活动,我很荣幸。接着又来到了古塔——锦溪古塔。锦溪古塔位于锦溪村西北面鸡公山上巍巍壮观,是村里的风水塔,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身七层六面,由青砖切成高达16米,各屋塔围柱有飞檐,每屋都一扇朝南开的门,塔内空心,一直通向塔顶。整个古塔古朴别致,庄重典雅,观之山我然,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水古塔的风格神韵,一条山间溪水蜿蜓穿村而过,夹岸山溪景锦绣,其山溪名之几“锦溪。古塔久经风雨侵蚀,塔身多处出现垮塌,刑成多处缺囗,近年,村民认识到古塔昰锦村的化标志越来越认识到了它对建设文明新村的文化价值都自觉地保护岀并多方奔走,筹措资金维护古塔,村民保护古塔的行为,引起了玉山的昰政府的高度重视。

到了晚上我们走进了古屋,里面有许多的好酒好菜,我们今晩在这儿度过一个美餐时刻,我看到里面有人圢麻芝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十分朴素,有一种乡村风味,我爱这的美景,更爱这的美食,更更爱这活动。

今天我很高兴,我参加了明代溪古塔、锦溪河、清代古戏台、古民居等,我永远也忘记不了这次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精选贵州青岩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前来青岩的朋友,下面就由小*我,带领大家移步青岩感受青岩古镇这座明代古城的沧桑与内涵,领悟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冲击。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其余三个古镇是镇远古镇、丙安古镇和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635年的历史,它建于贵州建省之前,见证了整个贵州的风雨沧桑。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最为有趣的是两侧石柱上的“下山狮”,最具匠心。中国绝大多数的狮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这种下山狮的设计打破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当时的建造者们对于建造这座牌坊的重视和匠师的高超技艺。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刘海粟先生称赞这种工艺“实属罕见”。百岁坊的对面是定广门,它是青岩古镇的南大门,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0xx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定广门上敌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城门楼,叠梁屋架。站在城楼上,目之所及炊烟袅袅,草木葱荣,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反衬着当年的硝烟弥漫、战鼓喧天。

古镇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云贵第一状元赵以炯。现存的赵以炯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门、两厢、正房、后房及全井、花园等。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朝门是双开垂花门,高4米,宽2.1米。悬木制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北侧院墙内壁上绘制有百寿图,用各种颜色书写各种字体“寿”字100个,现存的有30多个。现在的赵以炯故居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的魅力还在于在它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您能领略不同的文化带给青岩的不同魅力。

游览了这么久,想必各位已经饥肠辘辘。青岩的美食一定会满足您的胃,也会满足您的心。青岩的卤猪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定会让您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号黄家玫瑰糖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浓稠挂碗、酸甜适中、回味悠长的青岩双花醋开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谢各位游客,希望青岩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欢乐、是美的感受,青岩古镇欢迎您的再次到来!青岩与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上海枫泾古镇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古镇牌坊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冯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腐败,不久就辞官回乡。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他针对鸦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

郊邻庐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第二宝。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进入内宅,我们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宝: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建于清嘉庆年间,砖雕内容均为戏文图案,有“渔樵耕读”、“太白醉洒”等,表现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间四字“通德高风”,既高风亮节的意思,是冯桂芬的又一位恩师潘世恩所写。

内厅名叫芙蓉楼,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来表达主人的高洁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兴旺发达的意思。

后花园面积很大,园中有亭榭廊轩,点缀在红花绿树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们在山顶的含山亭可登高望远,俊逸挺秀的“吴中第一山”灵岩山一下跃入您的眼帘,激起你对吴王、西施故事的无限遐思。

木渎镇上有两处“双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有“小双桥”之称的西安桥和小日晖桥。站在西安桥上向东望去,就是百步之遥的东安桥,两桥一座精致,一座雄丽,遥相呼应,俗称“姐妹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渔火”。每逢夜幕降临,岸上的万家灯火,满天闪烁的繁星与江中的点点渔火相映成辉,让人留连忘返。

这是虹桥,始建于宋代。每当夕阳西下,放眼西望,可见夕阳正和香溪、虹桥形成一线。迟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绸,给两岸的粉墙黛瓦披上袭朱纱,绚丽无比,这就是木渎十景中著名的“虹桥晚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年古刹——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由僧明智所创,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道根重修,战争中曾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的诗句,传诵一时。明月寺与灵岩山上的灵岩寺在布局结构上相仿,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附近村镇的老百姓平时喜欢到明月寺去寄托自己的祈盼。

这是一座明代古桥,名叫永安桥,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已有五百多个春秋。永安桥为单孔石拱桥,桥洞宽敞,倒影如环,葛萝垂挂,古意盎然。当地的新婚男女或小儿满月都有“走永安,祈福保平安”的习俗。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江南著名园林:严家花园。严家花园原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俗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几易其主,曾先后经历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州大名士、《古诗源》作者沈德潜。后沈德潜官至太子太傅,被乾隆皇帝赞为“诗坛耆硕”。沈德潜原住苏州葑门,雍正七年(1729年)迁隐木渎,建屋筑园,号“灵岩山居”,在此开馆授徒。

道光八年(1828年),此园被木渎诗人钱端溪买下,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起名“端园”。此时,宅园初具规模,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赞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端园转让给木渎首富严国馨。严氏买下端园后,由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领能工巧匠重茸一新,严国馨的母亲朱太夫人仰慕前贤,改“端园”为“羡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次来苏州调查古建筑,对木渎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推崇备至,认为此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著名学者董军教授也在他的《江南园林志》中,对严家花园作了重点介绍,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严家花园的建造者姚承祖大师更是把严家花园作为自己平生最满意的作品,在他的著作《营造法源》中载有大量严家花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朱家角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20xx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20xx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20xx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

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清宣统二年(1920xx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0xx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0xx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

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xx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_上海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569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枫泾古镇导游词范文5篇

枫泾古镇是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20xx年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枫泾古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枫泾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制作。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药房(药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药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人也可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古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历史上,她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她与沪浙五区县(市) (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镇地位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枫泾镇“十五”规划纲要,充分利用枫泾镇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环境容量优势、潜在的经济发展能力,至规划期末,逐步将枫泾镇建设成为以商贸、交通、休闲、居住、文化旅游等为城镇主导功能,规模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齐全,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鲜明特色风貌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宜居城镇。因此,枫泾城镇性质确定为: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生态新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xx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

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 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xx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0xx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xx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 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0xx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 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20xx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xx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20xx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0xx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人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文革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枫泾古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枫泾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制作。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药房(药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药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人也可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文化特色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古代建筑

在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 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淳朴民风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革命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大山中,山上有青山,群峰缭绕。山里绿树茂林,翠竹成荫。梯田迭翠,茶树葱葱。在曲曲弯弯的山道上,虽享受着过山车的动魄惊心,但是一路上闷热燥气,全被溶化在一片浓情绿意中。

云水谣古镇到了,这里没有超市大商场,小商品、土特产的小店铺,更富于民间特色。这里见不到高层大厦的欢迎,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相迎。清澈的山涧河流,蜿蜒在山坳里,千年的榕树下,还留着当拍摄电影的水车,小木屋告诉人们,这里曾是《云水谣》拍摄的基地。踏上石头的古栈道,去看看田园风光,听听土楼传奇,够你依依惜别,留恋忘返。

古色土香的土楼,是分布在山间的民居建筑。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圆形和方形的,全是土木结构,有高达四、五层的。原野的风,启航着山庄的繁荣,还给土楼带来陈年老酒般沉香飘溢。那座田螺坑半山腰上方园组合的土楼群,给人留下布达拉宫的印象。那座历经风雨七百年,巍然不动的东歪西斜的《裕昌楼》,为后人展现了民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造就艺术。那座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的《和贵楼》,记载了一家人有过多达三百多人口的鼎盛时期,因家庭和睦而得名……。一座土楼,一户民居,一扇大门,进了大门中,真是一片别有洞天的小天地,也流传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当初土楼被外国卫星发现,还被误认为外星人在地球上的飞蝶基地。

夜色降临古镇的时候,街上的小店楼亮起来一串串涨红笑脸的小宫灯。《云水谣》大榕树的溪旁,布满了一排排的小桌椅,象是排起来天方夜谭的小方阵。人们围坐下来,泡一壶本地茶叶,或是喝一杯当地佳酿,淡淡的口味,浓浓的清香。再嚼一嚼那些土特产的野味。观赏溪边的水车,成为陪伴历史的陈迹。听听流淌的溪水,常年弹奏着不息的琴声。带着水气爽爽的晚风,吹拂心扉,茶酒不醉人,人自醉。当外界还在夏日热浪的包围中,这里才是一片回归自然的乐土,也够多给了你夜中的难忘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这就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类的诗题得太多了,据说他在位的60年中,作诗达41800首,平均每天达2首,因此,后人对他的诗题和书法见仁见智多有褒贬。他自己也觉得题诗太多,说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赚点笔过多词”。但是,后人对乾隆的重臣,体红客大学士刘墉的书法却是推崇备至,称他“浓墨宰相”,为一代书家之冠。现在我们看到的虹饮山房的匾额,就是由刘墉亲笔题写。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吏记载:刘墉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这“程子四箴”四个大字,就是刘墉专门赠给徐士元的。这个“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学家程熙、程灏,两人为亲兄弟,同学于周敦,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主张“专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妇再嫁,他认为是大逆不道。为封建统治者辩护。所谓“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读书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这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龙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后来乾隆游木渎时也坐过。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这只龙椅原来一直保存在灵岩山上,最近虹饮山房修复时从民间收受而来。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徐士元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不过,与乾隆爷一起看戏,一般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能在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戏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其他地方官员和乡绅只能在戏台两侧的看楼里观赏,而且这戏台四周都有大内侍卫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我们的司机师傅姓,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中国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朱家角不仅景色宜人,她更有渊源流长的历史,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听了朱家角的历史渊源和地址位置,我想大家一定有一种赶快细细品味美景的冲动,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她的美景,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而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可以说啊,朱家角除了景色多之外还有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上海枫泾古镇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上海枫泾古镇导游词5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这桌上还有只小箱子,这是程家当时所用的出诊箱,因为他们家是中医看病,所以这些药柜里放着各种中草药,罐子里放的是秘制的中成药,程十发的祖辈不但医术超凡,而且医德高尚,乐善好施,时常接济穷苦的病人,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程十发的祖父程子美曾经被乡亲们推选为北镇自治公所的董事,程十发的成长受祖父的影响较大,子美擅长书法,经常有三五同好来他家评书论画,其中有一位叫张定九的先生经常教程十发写写画画,耳濡目染,程十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38年,程十发考入了上海美专,四年后毕业,从此与丹青接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几十年不懈的钻研和努力,成为了当代国画大师,并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大家请看这幅对联,上联是:水浅游鱼浑可数;下联是:山深药草半无名。它的意思就是水里的游鱼是数得清的,但在山里的药草多半是没有名字的,需要人们去研究、探索,它与这幅《李时珍采药图》配合的可谓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573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 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以下是关于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 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xx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0xx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xx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 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0xx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 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20xx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xx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20xx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0xx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人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文革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上海枫泾古镇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古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历史上,她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她与沪浙五区县(市) (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镇地位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枫泾镇“十五”规划纲要,充分利用枫泾镇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环境容量优势、潜在的经济发展能力,至规划期末,逐步将枫泾镇建设成为以商贸、交通、休闲、居住、文化旅游等为城镇主导功能,规模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齐全,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鲜明特色风貌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宜居城镇。因此,枫泾城镇性质确定为: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生态新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_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的四川黄龙溪古镇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12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黄龙溪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四川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

通 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黄龙溪古镇坐落在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论春秋,一派静谧。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六条老刚进行完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景区与府河漂流游览连在一起。从成都市郊望江楼起程,沿府河经黄龙溪顺流而下,可达彭山县的江口镇。两岸风光如画,有8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双流 龙舟 古镇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位 置:

出成都东门沿成仁公路(成都-仁寿)向东南方向前行约40公里,便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年辟旅游景点-黄龙溪。

景区特色:

上古牌坊、古寺庙、古代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古渡口浑然一体,极具川西情调,风光独具魅力。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古镇会举行多种娱乐活动,如耍火龙、彩龙、水龙等,场面十分热闹。黄龙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每天每两小时打一次更,游人在此可真正感觉到黄龙镇的古朴民风。

黄龙溪古镇位于双流县西南,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镇上有明清时代的青石板古街,与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等浑然一体。镇上传统民俗“烧火龙”活动,场面恢宏,被称为“中国火龙之乡”。

古镇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有“水乡”的风味。一条溪水穿城而过,两岸是青石铺就的路面。路两边多为明清建筑,傍水而筑,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宁静古朴。如今古镇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电影《芙蓉镇》、电视剧《海灯法师》等近多部影视片在这里取过景。

正街上有三座古寺,分别是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古龙寺内有上千年的黄桷树、清代的戏台。此外还有一个奇异的“三县衙门”,因历史上的黄龙溪镇地处三县的交界处,号称“一脚踏三县”,所以三县在这里设立了这个机构。

黄龙溪古镇的小吃也是鼎鼎有名,一根面、焦皮肘子、珍珠豆花、红烧黄辣丁等都值得品尝,在古镇内的大部分餐馆都能吃到。

黄龙溪民俗风情浓郁,以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的“烧火龙”为最。“火龙”栩栩如生,而家家户户则准备好烟花爆竹,待龙灯临门时,烟花齐射向龙身,表演结束后,众人将龙身烧毁,残灰撒入江河,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

游玩黄龙溪古镇,可以成都当日往返,也可以在镇上住宿一晚。古镇入口处的新镇有很多住宿点;古镇中心有家“大院坝”,是一座真正的川西大院,也提供住宿。

成都旅游最不可错过的古镇之一,便是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全镇幅员面积达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人,此外黄龙溪古镇曾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是成都通往乐山的水路要冲,也是成都历史上最南边的江防据点、屯兵要地。

黄龙溪古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黄龙溪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全镇由一湖(龙潭湖)、两河(锦江、鹿溪河)、六寺(正街的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和外围景区的金华庵、观音寺、大佛寺)、七街(镇龙街、复兴街、黄龙新街、黄龙正街、仿清街、上下河街)、九巷(鱼鳅巷、担水巷、烟市巷、扁担巷、龙爪巷、篙竿巷、蓑衣巷、艄公巷、打更巷)组成。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黄龙古镇的旅游特色。

黄龙溪古镇名称由来

黄龙溪古镇称赤水,地处锦江、鹿溪河汇流处,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乃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公元前320xx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仅200多米的黄龙正街,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称为“一街三寺庙”; 清末民国初年华阳、彭山、仁寿三县在此共设一衙门,称之为“三县一衙门”。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也成为古镇最著名最奇特的文化遗存。

现古镇内有树龄在620xx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苍劲的躯干雄浑班驳,尽显历史的沧桑。有的需十余人才能合围,枝叶覆盖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古寺与遮天避日的古树成为黄龙溪古镇的一大标志性景观。黄龙溪自古香火鼎盛,特别是佛诞节日,游人香客不断,一派繁荣景象。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

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很多少年宫的老师喜欢带着学画画的同学到黄龙溪写生。因为黄龙溪不仅风景优美,有很多古树和古建筑,非常适合写生。如果到河对面看风景,更有一番风味。

黄龙溪古镇门票:免费。

黄龙溪古镇的一街三寺庙和三县衙门,需要收票,但价格不贵。

气候描述:

黄龙溪古镇的最佳游览时间是:3-6月,9-11月。但7、8月最热的时候,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黄龙溪古镇位于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C,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哮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写。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日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C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最佳旅游时间是3-6月,9-11月。但7、8月最热的时候,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上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欣赏雪景也是南方省区难得的好时机。

然而想去感受领略黄龙溪古镇风情没有固定的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皆宜。走出喧嚣的城市,将繁琐忙碌的工作搁置几天,放松自己,返璞归真,去领略黄龙溪古镇风情,感受古镇人民的民风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