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语口号 > 节日庆典 > 春节 > 除夕习俗(实用三篇)正文

《除夕习俗(实用三篇)》

时间:

除夕习俗(精选3篇)

除夕习俗 篇1

早晨,阳光悄悄地进了屋子里。我揉了揉眼睛,看看时间还早,就翻了翻身准备继续睡下去。忽然我猛地坐起来,拍了拍头,小声咕嘟到:“今天可是除夕啊,我怎么忘了!”

因为这天是除夕,家家户户都早早起了床。吃过饭,帮我们家弄对联的大爷来了。看着大爷正分开那些还未弄好的对联,我也跃跃欲试。在我和大爷的合作下,圆满完成!接下来是贴对联了,我们还帮助了附近的邻居呢!其中有一位老爷爷最让人印象深刻,他家的对联和我们与众不同,那些对联都是他亲手写上去的。字体龙飞凤舞、笔力劲挺,简直比电脑打印出来的好多了!更是有一家小孩,见我们将“福”字贴倒了,奶声奶气的地说:“不对不对,这个字倒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知不觉,太阳几经高挂在天上,在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回到家,妈妈和姐姐早已和好面,正在包饺子哩!瞧,这些饺子由外到内一圈一圈地摆放着,这俗称是“圈福”。说起饺子,那可是有由来的。从前有一位叫张仲景的“医圣”,在一次冬天见乡亲们饥寒交迫,耳朵冻僵溃烂,他让弟子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住。想乡亲们吃后两耳发热,寒气顿消。最初的饺子便是这么来的。

悄悄地,夜幕降临,无数的星星撒满了空中,银光闪闪,美极了!一家人都围在桌子面前,吃香喷喷的年夜饭。大家磕着瓜子,看着春晚,外面的星星也一闪一闪,准备迎接着最让人兴奋的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在我们这儿,可有点不一样哦!当钟转向十一点半时,屋内沸腾了!奶奶焦急地说到:“快快,下水饺。快快,摆好鞭炮……”于是有的在下水饺,有的在摆放鞭炮,还有的在点香烛,以“敬天”之意。“五、四、三、二、一”钟指向十二点,我们准时放鞭炮。在同一时间,整个山村每家每户都在放鞭炮,整个天空顿时亮起来了。瞬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如像爆豆一样的声音,如同星星般的红点一颗颗炸裂开来,连成一片,响成一片,已经分不清是谁家放了。一时间,整个山村,笼罩在欢乐的海洋中!弟弟蹦着,跳着,拍着手高兴地说:“哦,过年啦,放鞭炮啦!”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由得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梦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不就是描写现在这样的场景吗?

从十二点到四点,鞭炮声连绵不断。除夕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而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除夕习俗 篇2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除夕习俗 篇3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而且也很长。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忙活了,买春联办年货,街上自从二十六七号就开始非常拥挤,动不动就堵车,这可是农村的街上少有的繁华。

那月刚开始,家庭的主妇们就开始腌腊肉了,腊肉里的菜,无论是蔬菜,还是肉食,全都是一再涨价,但却无法扫去人们的雅兴。

到了二十左右,外出打工的人基本上全部都回来了,带着从外地买来的年货,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了。

最热闹的要数大年三十,那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床,农村的人大都是那种类似面粉熬出来的糊状的液体用来贴门对(春联),还是街上的人直接,都是用红胶布贴的门对,更有随意者甚至拿出透明胶布贴的,贴春联还是一样习俗,不知别处有不?就是倒贴“福”字,预示着福到人间,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盼望,供桌上拿上几支香,点燃了红蜡烛。

近十几年,由于电视的普及,每年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不仅有相声、小品,还有歌曲,最为主要的是,还有各地老年人最为喜爱的戏曲和儿童最为喜爱的童谣。这样全国人民都能够欣赏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了,而且还有电视直播呢!

人们看电视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守岁,过了十二点,还有吃鸡蛋放鞭炮呢!小时候常听妈妈说守到十二点的话,考试就可以考100分,可是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守了之后考不到100分,反倒是没守的那年反到是考到了100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过了年三十,一般春节早上都要吃汤圆,里面还有钱呢!地上也会撒上有不少钱。吃完早饭,人们穿新衣去拜年,每到一处,孩子们的口袋都塞着大把大把的糖果,手里还捏着个红包,可不高兴?

家乡的除夕夜令人难忘,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无论走到哪里,如今无论忘记什么,我也不能把家乡的春节前夕的除夕夜给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