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语口号 > 节日庆典 > 端午节 > 小学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700字(三篇)正文

《小学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700字(三篇)》

时间:

小学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700字(通用3篇)

小学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700字 篇1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歌说的就是端午节的热闹情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和重阳节。此外,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吃饱了,不要吃屈原的尸体。

还记得我8岁的时候过端午节,我跟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着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笨手笨脚地包了起来。我心想:“要是在粽子里放一颗糖岂不是可以变成“幸运粽子了吗?”说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里拿了两块糖果,放在了一个粽子里,把它包好之后,放在锅里开始煮,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

我一直都没有忘记我的幸运粽子。那时,我是多么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运粽子”呀!“揭锅了!揭锅了!”姥姥大声地说。我迫不及待地从沙发上蹦下来,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粽子。我连吃了四个都不是幸运粽子,但当我吃到第五个的时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滚动着,我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幸运粽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运的小男孩”,这个称呼很帅气吧,我也很喜欢。

吃饱之后,我就和姥爷拿着镰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园里,我一边割,一边说:“为什么要割艾草呢?割下来后,它有什么用处?”姥爷说:“艾叶既是药材,它又可以插在门上,避邪。”我听了姥爷的话,心里想:“这么有名的东西,我还问姥爷,真是见不多识不广呀!”

端午节真快乐,真有趣!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过端午节,真好!

小学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700字 篇2

端午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之一,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传统节日之一。说熟悉,因为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阳节。说陌生,因为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究竟应该怎样过。端午节,这个渐渐被我们淡忘的日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前的人们究竟如何度过这特殊的一天?端午佳节又至,在品粽怀古之余,不妨也体味一下粽香背后端午节更本真的味道,或可在那粽香深处寻到一些不该被忘却的儿时记忆。

如今,有关儿时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童年的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前一晚临睡前,妈妈总要在我的手腕上绑一圈五彩丝线,据说可以驱毒避邪。而我总要一遍遍地叮嘱妈妈,要她记得明天叫我一起去摘艾草。但是记忆中每次醒来,我就闻到了一阵阵艾草的香味,睁开眼一看,艾草与榕树枝已经高高地挂在门框上了。于是赌气,责怪妈妈说话不算数。妈妈笑嘻嘻地端来脸盆,盆里漂浮着碧绿的艾草叶和榕树叶。妈妈哄我:“快起床,洗洗眼,明亮亮,洗洗脸,漂漂亮亮。”于是我便高兴地爬起床,洗脸吃饭。

印象中的一个端午,看见外婆一手端着青花小瓷碗,一手拿着小铜勺子在碗里轻轻地搅拌,满屋子都飘散着酒的香味。我问外婆在弄啥,外婆说是拌雄黄酒,小孩子过端午都得喝一口。我好奇地用舌尖舔了一下,嫌苦就推开了小碗。外婆却一脸严肃地说,喝一口就不怕蛇咬了,喝了才能吃粽子。于是我闭着眼喝了一口,又赶紧咬了一口又香又甜的红枣粽子。接着,外婆用筷子蘸了雄黄酒滴在我的耳朵里,还在我额头上写了“王”字。之后又给我套上绣有蝎子、壁虎、蜈蚣、蟾蜍、蛇等“五毒虫”的红布兜兜和用红绸做的心形小香袋。还说滴了雄黄酒毒虫不钻耳朵,额头上的“王”字就是专吃“五毒虫”的老虎。

我边吃着粽子边闻着香袋,显得十分惬意。外婆也自然有了兴致,不紧不慢地说从前村头的河里有条大青龙,老是兴风作浪,冲毁庄稼和房子,还要吃猪、吃牛、吃人。人们没法子就去河神庙里求神仙。神仙说龙吃了粽子就不闹了。照着神仙的说法,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一早,人们就把刚出锅的粽子扔到河里给龙吃。结果,龙真的不再闹腾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安稳日子。

随着年龄增长,我知道端午吃粽子的习俗除了外婆的说法以外,还有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因为屈原在流放时得知自己的国家已被秦军攻破,悲愤交加,写了《怀沙》诗后就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引舟竞渡打捞屈魂,还向江里投下粽子,以避鱼虾水兽蚕食屈原身体。从此,包粽子、赛龙舟就成了端午的重要习俗,以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时光如流水,岁月一晃而过,如今过端午,我不插艾草,不绑五彩线,甚至连粽子也很少吃了,即使吃,也是买现成的,至于歌仔戏,那更是很少涉足了,端午的味儿淡了许多,童年的记忆也就越发显得珍贵了,怀念童年,怀念端午。

小学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700字 篇3

今天是端午节,以往的端午节,我们一家四口都去外婆家过,那热闹的气氛、浓浓的端午节味儿,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忆中,端午那天,外婆一见到我们,像小孩那般乐开了花,忙着拿黄瓜、黄金瓜、麻花塞进我们手中。

既然是端午,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外婆包粽子了。桌上放着粽叶、糯米、红豆、红枣、五花肉,还有扎粽子的线。外婆麻利地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握成锥形,然后,放些糯米,再放红枣,(是红枣粽嘛),放上两颗或三颗红枣,用手把糯米压实,再把粽叶对折过来包个严实,用线捆结实、捆紧。看着外婆熟练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粽子,我也忍不住了,试着去学,两片棕叶拿在手,无论怎么折都没有外婆折得好,糯米不是放太多,就是放太少,最后包起来一点样子都没有。可谁会在乎我包得好不好呢,外婆看见了还一直夸我。

阵阵粽子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子,仔细闻闻还夹杂着红豆、红枣、五花肉的香味……

正沉浸在对以往端午节的回忆里,妈妈的手机响了。我竖起耳朵,果然是外婆打来的,心里不禁美滋滋的,等下就可以去外婆家啰。然而,耳边传来了妈妈的话:“老妈,今年端午在家过了,斌的家庭作业很多,还要复习,星期一要月考。”我听了,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下脑袋,闷闷不乐地继续埋头做作业。

窗外飘来阵阵粽子的清香,邻居家在烧粽子过端午了。

傍晚,妈妈催促还在做作业的我:“先吃饭吧,等会吃完饭再做,抓紧点,还得复习一下,准备明天的月考。”

坐在餐桌前,看到丰盛的菜肴,有黄鱼、黄鳝、黄瓜,确信今天是端午节,知道妈妈忙了一下午。可我心里分明觉得缺少了什么……

不经意地,那端午的味儿在悄然间淡去。我记忆中的端午还会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