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实用3篇】》
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精选3篇)
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 篇1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 篇2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过中秋,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习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我们早早地吃了团圆晚饭,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中秋晚会,我们一边看晚会,一边吃月饼。就在吃月饼的时候,我问爸爸:“爸爸,中秋是怎么来的?”爸爸得意地说:“你说呢?呵呵!”我心想:卖什么关子?以为我不知道,哼,让他吃惊一下!我说:“哈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浠,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才定为节日。爸爸,你说是吧?”爸爸惊讶地说:“这你也知道?”我得意地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呀!”妈妈说:“就是啊,你不要小看儿子哟!”说完我们哈哈大笑起来!我接着说:“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圆,我们去赏月吧?”大家同意了,于是便一起走出了家门。
我走在路上,抬头看天空,天还是那片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今晚的月亮比以往更圆润、更皎洁了。仰望着那美丽的月亮,好像嫦娥姐姐和玉兔弟弟正在向我招手,想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在月亮上遨游……不知不觉的我们就来到了嘉陵广场,广场上的人真多啊!人们或休闲,或娱乐,或跳舞,或聊天,或赏月,一家家,其乐融融,到处是一片温馨、国泰民安的景象!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我的思绪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边关——新疆和田,因为它是我的第二故乡(爸爸以前在这儿当兵),那里有我最要好的小朋友,还有我最敬佩的解放军叔叔,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如果没有他们无私奉献,哪有祖国现在的和平安宁,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请月亮带去我对他们无尽的思念,并捎去最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祝大家节日快乐,愿天下永享太平!
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 篇3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南宋年间的观潮在钱塘江上六和塔一带居多之胜景,其潮水的由来,“起始之时,微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逦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在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涨潮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当溯江上到达六和塔地带的两岸逐渐收窄,其涌潮时江潮却以每秒十几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江水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加上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潮头便形如立墙,势若冲天,举世闻名的观潮胜景便由此形成。在历的观潮胜景,当今、自从一幅恢弘巨作中呈现,陈鸣楼先生绘制《南宋皇城图》此图历时十年与力求客观,而为其严谨的还原南宋皇城文明历史,其彰显中华历史文明与中华文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