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范文 > 2019年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新常态正文

《2019年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新常态》

时间:

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而在教育领域也不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教育领域长期健康发展。其中包括教学过程观的变革,教学策略的调整等。随着教育新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成性教学逐渐在各科教学中受到重视。文章是以新常态经济为背景,重点对生成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人们在教育领域中也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但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瓶颈式问题,那就是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过程观。选择以知识为本位,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是教学过程观的两个基本着眼点。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也是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生命是一种过程,其基本特征就是具有生成性,因此教学也应该是有过程和生成的。生成性教学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过程观,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反思总结,内化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理念,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使生成性教学理论一步步升华。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生成”,原意指事物的发生、形成,《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既定”的概念,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它反对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不是借学生之口说老师想说的话。它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结果,使课堂突破传统,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二、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性

1.生成性教学是经济新常态下课程改革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教育领域也不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教育领域长期健康发展。其中包括教学过程观的变革,教学策略的调整等。课程目标从强调知识能力的单维目标转变成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价值取向的设立,其价值核心悄然发生着由教到学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不再是知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个体获得解放成为课程活动的终极目标,每个学生都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创造性地建构课程的权利,师生的课堂角色意识也更加端正和明确。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如何进行课堂生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生成性教学是高考能力考察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能力,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部分生成性试题。这种生成性命题取向颇受命题者青睐,因为它能有效考查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由教科书的知识立意转变成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立意的新趋势。生成性试题的出现昭示着我们积极探索生成性课堂的有效元素,将生成作为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常态要求。结合典型考题和教学实践,对生成性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生成性试题的能力特征有必要进行生成性教学。

三、生成性教学的困境

1.过于强调预设,忽略生成。现实的课程教学实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被传统的教学观左右着。大部分教师中规中矩,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完成教学设计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教学设计规范严格,教学过程呆板无趣,整个教学俨然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简单地以为掌握了知识就实现了知识目标,用统一的要求、严格的程序就实现了对课堂的控制,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听之任之,丧失了对个体存在的价值。总之,这种传统教学观下课堂的特点就是过于强调预设目标而忽略生成目标,学生只是全盘接受现成知识而无须思维,更谈不上对知识批判。这样的课堂,学生报以抵触应付的态度,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学目标怎么能很好地完成呢。

2.过于强调生成,忽略预设。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唯生成”的问题,就是一味热衷于引进新理论,机械地照搬照抄,而不经过必要的教学视角的审视和转化,过于强调生成而忽略预设。有的认为生成性教学就是老师靠边站,处于次要位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形式热热闹闹,教学内容乱七八糟。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课堂秩序失控,该讲的没有讲清楚,该掌握的没掌握,实质性收获不大。有的教师为了贯彻启发性教学的方针,激发学生思考的意识,将启发性教学简单地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整个课堂都在向学生提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很少真正启发学生思考。这就导致看似表面上学生积极性很高,实则一无所获。

四、生成性教学的措施

1.精心预设,准备生成。生成和预设是相对立的,又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预先设计好话题,目的是能够使教学按(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90页)照教师意愿进行下去,达到教学目标。如果不提前预设,势必造成课堂无计划、无目标,效率低下。虽然实际的教学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进程不能完全按照教师意图去发展,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但预设也是必须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成。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主体地位决定了学生应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到只有承认教学的生成性,才能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承认预设的真实价值。生成具有与预设相等的价值内涵,二者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应把预设目标作为基础,生成目标作为深化和突破,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2.对话交流,互动生成。对话教学是生成性教学的主要手段。在生成论视野中,对话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不谋而合。叶澜教授也提出要建立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可以说,对话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这种生成论思想。课堂教学中,学生“见仁见智”的反应是无法预设但必然会遭遇的,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生成性的教学思想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交流经验,使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得到共享,并能在共享中达成更为独到的、全面的、真实的见解。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断地启发、点拨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对话教学不仅是真实对话的存在,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意义的分享,更应是学生对话精神和对话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与自己对话,不断反思,最后实现师生共赢,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也是对话教学的要旨所在。

3.关注发现,丰富生成。无处不在的生成性教育资源,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也并不缺乏。只是很多教师没有用心去发现,没有充分利用罢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双时刻关注并能及时捕捉到其中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的眼睛,并能充当点播着,在亮点处赞扬,在冷场处诱导,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纠正。使师生在课堂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拓展已知,发现未知,突破思维禁锢,有所创新。此外,在信息技术飞跃式发展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捕捉点亮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新的点,丰富生成性教学资源。

4.回归生活,提炼生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理应具有互动性、生活性。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和反思,他们的问题意识可以被激活,同时也能产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欲望。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新的认识过程和知识结构也就慢慢形成了。生成性教学不仅在于关注生活、解释生活,使生活教育化,更重要的在于回归生活、发展生活,使教育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注社会生活实践,一方面把握学生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又要在新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基础上,节选出具有现代性、社会性、典型性、应用性的生活情景,并能恰当地解释、说明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把其中的理论元素提取出来,生成新的观点与结论,提炼生成性教学资源。

总之,生成性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理论,促使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具有引领作用。同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生成性教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