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调查报告合集八篇》
合作社调查报告(精选8篇)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1
xx县xx镇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xx镇xx村,20xx年8月成立,现有社员69户,带动农户1000余户,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流转土地1400余亩。
一、土地流转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20xx -20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100-200元/亩),流转土地900余亩,流转形式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粮食,有部分农户只种一块,有合作社无偿提供耕作收获,下余土地交合作社经营。
二、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组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既满足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及广大农户对农业机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又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分散型、消耗型、传统农业之间矛盾,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主要因素:
1、推动土地流转困难。一是农民对土地固有情节,旧习惯根深蒂固,外出务工经营的农民大多对土地眷恋很深,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让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2、不连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转土地,分布在各组,有些连生产路都没有,致使规模成本增高,出现土地经营亏本。
3、风险大、效益低。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农产品卖难、自然灾害突出、水利设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总计5000亩,本来是丰收年景,因天旱无雨或水利设施不到位,实际机插面积3000余亩,造成亏本经营。
4、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如何发挥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提一下几条发展建议:
1、拓宽土地流转的服务主体。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较少的原因是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少,要拓宽服务主体,争取大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龙头企业联办,外来工商资本协办的方式,拓宽服务主体,形成市场化多方联动的格局。
2、抓住机遇,建设亮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现有的合作社中,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的农机合作社,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政治上关心、困难时帮助,尽快把这些农机合作社建成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示范点和亮点,通过宣传带动,实现土地流转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3、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转要想得到全面推广,需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承包经营户从政策、资金、农作物保险等给予全方位扶持。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2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 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的方式,充分发挥能人、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新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提高了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天仓再就业经济联合社,是由原七棵树砂矿下岗职工高占伟,在9月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下岗职工及其他人员组织起来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员收入。成立时该社占地3000m2,建筑面积381m2,由天仓杂粮种植合作社、天仓高香坊、天仓修理部三个部门构成。拥有蔬菜试验田5000m2,农业试验田5公顷。 在此基础上于成立了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为绿色杂粮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拥有办公面积381m2 ,生产车间478m2。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始终坚持以信誉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本,把农民作为合作社发展的依靠。多年来,合作社坚持“正直守信”的发展理念,根据现代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发展要求,大办杂粮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过我们的调查,天仓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在于:
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定了主导产业。
一是成立粮食加工企业,打造自己品牌。
天仓种植百公顷无公害绿色杂粮,投资20多万元,购进晾晒机、脱粒机、收割机、磨米机等设备,恢复传统加工方式,采取碾坊、磨坊等恢复自然回归自然的传统工艺深加工杂粮。推出优质稻米、白面、荞面、玉米面、玉米碴、小米、高粱等杂粮系列无公害产品,注册国家认证“三稷”牌商标,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厂。他们经过几年努力研究,不断探索实验,查阅中医药典,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终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盛产于辽河两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树粉等做原料,把现代加工工艺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制成了系列产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较为成熟。从而确定了以加工艾蒿香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到现在合作社拥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年产值40多万元。同时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活动提够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二、天仓把基地联农户作为基础工程来抓。
双辽是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杂粮种植基地,每年有9万吨的杂粮产量。近些年来,合作社把原料基地建设作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核心工程来抓,以农户为依托,通过自建基地、与农户合作建设基地、指导农户建设基地等方式,不断壮大合作社的规模。合作社由原来的45人发展到现在123人。
三、天仓把农户的杂粮种植作为公司来管理。
作为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杂粮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成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至关重要。合作社下决心从源头抓起,坚持把基地作为生产车间,把农民作为工人来管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培育产品,从产品生产环节就做到严格把关。严把种源关,确立种植荞麦、谷子、绿豆、高粱等杂粮,坚持自选自种。严把标准关,以农家肥为主、氮肥不超标、不打农药。对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的农户,合作社优价优先收购其产品;对违规操作者,合作社除拒收产品外,还解除双方合约。截至,合作社的范围扩大到那木、卧虎、兴隆、东明四个乡镇及内蒙和双山灌区的部分地区,拥有杂粮种植面积170多公顷,全部通过合作社要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琄制度。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政府应该积极搞好引导、管理和服务。首先要成立明确的主管专18970;合作组织的部门(具体负责专业合作组织的注册登记、挆叼协调和服务管理工伜;其次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专业合佔组织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本区域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三是应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纳入儜业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对运作规范、绩效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专业合作组织,要适当的给予表彰鼓励,努力营造18944;个有刡于专业合作组织发呕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后天仓的发展方向,天仓人18185;自己的构想,用几年时间天仓要有“天仓百公顷杂粮示范田、天仓杂粮深加工基地、天仓素6367;生态园”缛引进本粉生产16063;秸秆生产线、成立高科技农民培训中心;成立勌辽市天仓7653;贸有限责任公司,真正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傪力解决百人再就业、带动千人合创业工程。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3
一、总体情况
截止到去年底,我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646家,其中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6家,占总数的9.5%。主要有四种运行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合作社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统一收购,由龙头企业深加工成产品,然后销往国内外,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xx市暖泉绢纺厂董事长陈凤于xx8年领办了云锦养蚕专业合作社。该社以绢纺厂为依托,组织会员积极发展桑蚕业生产,直接带动农村养殖户10万多户,直接带动增加农民从业近20万人,起到了发挥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现在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国外,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柞蚕丝深加工企业。
二是围绕优势产业兴办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xx市xx镇妇女韩迎春围绕当地是苹果之乡的产业优势,xx9年领办了xx市莹春果品专业合作社,该社以基地+农户、产销一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建立了集种植、采购、储存、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果品合作社。现有社员多名,其中妇女果农160名。有果品示范基地1xx亩,年收入2.2亿元,年收购各类苹果2万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带动千余名妇女增收致富。
三是女能人领办合作社。鼓励妇女项目大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协会负责人,把同行业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经营,带动妇女共同发展。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大石桥市沃野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是由全国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大石桥市水源镇妇女朱红威领办的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联合实体。由xx9年成立时的7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成员152人,集中土地1000余亩进行有机稻种植,直接带动邻近乡镇10万亩的栽培面积,成为当地农民种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一个主体,有相当的示范和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是无公害和名牌产品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在合作社创建、发展中,我们注重引导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在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50多个农产品品牌注册了无公害,戴晶领办的xx市鑫源果品专业合作社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该合作社的黄金杏、凯特杏现已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热销国内许多大中城市,而且还远销到俄罗斯。水果每年的产量达130万公斤,年销售额400多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xx0余元。
二、主要做法
从xx7年以来,市妇联把组织好、建设好、发展好农村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双学双比工作新的着力点,采取宣传、引导、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培育,扎实推进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一是抓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夕,市妇联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能把生产相同农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出、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一件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关系现代农业建设的实事、关系妇女早受益的好事。组织农村妇女走合作化道路,是双学双比活动进一步深入的重要任务。在xx7年初的双学双比工作会议上,对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市妇联召开各级妇联主席会议,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动员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xx7年4月初,市妇联与市供销社联合,分别深入到4个农业市(县)区,层层举办培训班12期,送宣传小册子1000余份,集中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成立合作社的具体事宜。来自各市(县)区的500余名妇女参加了培训,对妇女项目大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协会负责人,各级妇联组织又进行了入户重点宣传。市妇联充分利用在广播电台开办的《女性家园》和电视台的《新农村》栏目,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协调市电视台做了一期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专题节目,市妇联主席张金枝亲自走进节目,大力宣扬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和作用,号召更多妇女抢抓机遇,积极行动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广泛的宣传发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为广大妇女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抓调查研究,服务到位。广大妇女在知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同时,市妇联要求基层妇联抓住机遇,深入到妇女大户中,倾听她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自愿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又不知如何办理的妇女,妇联和供销社一起入户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帮助她们在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尽快建立合作社,同时,各级妇联组织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提供信息。我们通过搭建xx市益农信息网站这个平台,为广大妇女和合作社提供致富信息4000余条。把妇女领办合作社的详细情况、销售的产品制成了网页,在益农网上发布,扩大合作社知名度和影响力;协调资金。选择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典型合作社,在资金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妇联积极协调为xx市鑫源果品专业合作社争取省财政10万元示范社的资金扶持,为大石桥市沃野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争取市财政5万元的示范社资金扶持。省妇联又支持这两个合作社建立省级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个基地10万元,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指导管理。各级妇联组织经常深入到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中,现场调研指导。省、市妇联领导先后多次到我市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对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妇联对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要求他们按照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做好内部的财务、分配等项的管理,保障合作社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表彰推进。在三八节表彰大会上,表彰树立了一批新经济组织的典型,xx市鑫源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大石桥市沃野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在大会做了经验介绍,以此激励更多的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成效
1、提高了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带领她们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减少了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xx市清源蔬菜制种专业合作社是王玉梅于xx8年领办成立的。合作社与省蔬菜种子公司合作,搞蔬菜制种订单生产,与农民签订产品回收合同。合作社实行统一联系制种项目、统一提供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统一推广新品种、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质量检测、统一销售制种产品。主要品种有葫芦、西红柿、南瓜等21个组合的蔬菜制种,带动周边四个乡镇150多户农民搞蔬菜制种,产值120多万元。由于降低了种植风险,增加了收入,受到农民欢迎。
2、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由各类技术女能人领办起来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及时把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传给广大妇女,引导她们进行标准化生产。老边区路南镇妇女吕桐萱大学毕业后创办了示范种禽孵化专业合作社,她不断钻研技术,在肉种鸡的饲养及孵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毫无保留把技术传给众姐妹,为她们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优质的鸡苗,提高经济效益。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妇女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后,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为农村妇女增收打下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摸底调查的50多个合作社帮助农民统一向外销售各类农产品总量达到4千多吨,实现销售总收入9千多万元,培养和树立各类致富典型50多名,打造具有特色产业项目的专业示范村40多个,形成了信息共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共同体,促进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妇女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快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步伐。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规模偏小。目前我市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尚属初级阶段,规模小,超过百户的较少,跨乡镇的合作较少;大部分仅进行一些技术、信息的服务和较为单一的生产销售合作,进一步从事加工、流通的合作组织不多。
2、发展不平衡。从全市总体情况看,和大石桥两市(县)发展的比较好,老边区和开发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涉农产业减少,影响了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中,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带领妇女增收致富的还不到一半,没有真正发挥专业社的作用。
4、管理不规范,内部自律机制有待健全。从调查情况看,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机制,有的妇女合作社只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营利型经营活动很少,大部分在民主管理和联合销售方面做得不到位,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建议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妇联要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表彰树立一批运作规范、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对妇女生产经营大户、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带头人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带动农村妇女共同创业致富。
2、加大政策扶持。从调查的情况看,所有的合作社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惠农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各涉农部门和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要制定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涉农项目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政策扶持。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政策,对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优先支持,扶持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发展现代农业。
3、提升组织规模。建议工商部门对一些在调查中发挥作用不大的合作社进行整顿或取缔。各级妇联组织要鼓励妇女合作组织带头人大胆协调,引导妇女通过土地流转、多种方式入股,带头创建家庭农场和精品农业园区,引导妇女实行规模化种植、养殖。要鼓励妇字号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妇女进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强规范管理。各级妇联要加强与农业等部门的配合,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指导农村妇女合作社制定、规范章程,健全合作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健全利益分配制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4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促进畜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以利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推动畜牧产业化进程。
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现存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按饲养品种可分为生猪、家禽、肉牛、奶牛、兔、蜂、肉羊、综合类等养殖专业合作社。按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1.“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大多以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带动能力强,社员基本利益有保障,市场风险较低,社员素质高、发展后劲强,符合合作社发展方向。但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2.“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大多以较大的养殖场(小区)为基础,技术上能相互交流,信息上互通,带动能力较强,可维护合作社的基本运作。但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低,当不确定因素发生时,很可能出现合作社解体。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3.“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大多是乡镇或行政村或某农户领办,社员之间关系松散,在饲养管理、养殖技术、疾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缺乏交流,没有稳定的基础,销售市场不一,带动能力低,管理难度大。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
存在问题
1.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2.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具备合作制性质。有些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套取国家扶持资金为目的的“空壳”合作社。
3.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动作不够规范。
4.合作服务功能不强,带动能力差。
5.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受限。
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一、加大对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将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列入预算,并逐年增加。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社员技能培训、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2.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各有关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可以授予一定的信贷额度,适当增加信贷额度,减化办理手续。3.制定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用地方便;积极帮助完善在建或规划建设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供水、供电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生产环节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4.实行奖励政策。各级政府定期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5.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购销环节的减税、免税政策。6.积极支持参与畜牧业项目建设。养殖专业合作社可作为畜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单位,独立申报、承担畜牧业建设项目。7.做好工商登记和商标服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做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帮助完善工商注册登记,依法保护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商标、商号等知识产权。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对《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为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诚信意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示范体系,开展抓点示范工作,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畜产品销售经纪人、畜牧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各具发展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协会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社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健全档案管理,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推进畜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三、提高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1.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通过实行“五统一”等办法,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增加二次返利额度,增强社员的凝聚力。2.推进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跨村跨乡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养殖专业合作社按市场运营办法实行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4.不断完善养殖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协调和协商机制,着力提高自律和维权意识,增强综合能力。
四、进一步探索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并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延伸产品加工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
五、寻找途径,破解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用地。1.各级政府在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安排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建设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2.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需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农业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3.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4.由政府出面,对土地实行划拨或长期租借方式,合作社充当拥有人或租借人角色,以便长期拥有固定的用地。5.突破空间束缚,合作社可带社员走出去,到畜牧用地相对宽松的地方,采取租用或购买或同当地养殖户合作等形式,简化土地的租购手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缓解可能带来的矛盾。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5
一、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我镇在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42家,入社成员近650户,带动农户2600多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类涉及了我镇多个行业,其中,种植业14家,养殖业21家,加工及农家乐等7家。20xx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收入1709万元,人均纯收入1.82万元。
二、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一)所有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都是地方上的致富能手或村两委干部,他们的凝聚力强,从事的大都是高新产业。
(二)社员普遍文化程度低,发展资金缺少,生产规模扩展慢。
(三)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创业意识强,有较强的感召力。
(四)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三、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绿果槟榔专业合作社,新珍榜养猪专业合作社,绿满洋瓜菜专业合作社,田野养鸡专业合作社,农丰瓜菜专业合作社,昌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他们经营效益好,除了带动一批农民致富外,还团结了一大批农民。
四、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我镇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的作用。
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农民依靠合作生产的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少了交易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使农民获得市场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了收入;同时许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新产业,或延长原有的产业链条,或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使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加工,贮运和销售不仅把增值的加工和销售利润返还给农民,还促进农民就业。
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通过合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进入市场,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以规模生产,批量优势占据市场。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农民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推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由大部分合作社都建在主导产业区内,从而带动该地区农民从事同一产业,兴一社,带一群,富一方。
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用。农户成员通过共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成员在合作社中有了明确的生产和生活目标,激发了干事业的积极性,面临同样的困难,使得农民常常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和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系列化服务,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渠道,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能直接与大专院校、专家传授实用农业科学技术,解决政府包不了,村集体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的大问题。群众说:县里太远,乡镇腿短,联合起来自我服务最方便。可以说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人材培训基地,一个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信息发布基地。
六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加快品牌化经营的作用。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镇的花茶、花酒、贡米、有机瓜菜、毛豆、桂圆等产品已注册商标,品牌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
七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作用。农民专业全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还有利于改变乡风民俗,团结互助,一心一意搞经济,谋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
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主要是指农民合作社能够引导农民广泛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成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农民利益结构正在加速变动,农民之间的利益分化不断增多,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合作社秉承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价值观,可以成为反映农民诉求的途径,化解矛盾的抓手,促进和谐的桥梁。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范,形成良好乡风民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6
我县烟农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社已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了组织结构,开展了多项服务,实现了“服务烟农,普惠烟农”。
一、合作社建设基本现状
20xx年底成立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市局示范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社已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了组织结构,开展了多项服务,实现了“服务烟农,普惠烟农”。
1、 资产运行情况
截至目前,合作社现有农机272台,其中大型拖拉机5台,培土机147台,起垄机整机82台,起垄机机具2台(自购),旋耕机整机8台,旋耕机机具3台,打穴机12台,剪叶机12台,圆盘犁4台,总价值326.55万元。资产运行维护良好。
2、专业化服务开展
合作社已开展了专业化机耕、专业化分级、地膜回收、农机租赁和社会化服务等业务。
二、经验和做法
1、完善组织架构,加强监管力度
召开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进一步宣传合作社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服务内容,提高烟农对合作社的认识,选举产生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烟草部门派遣专人负责合作社工作,深度介入合作社的管理。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队伍水平
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领导者的管理和开拓,但目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均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故为了培养相关工作人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学习其他优秀示范社的先进经验,县局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了安徽皖南烟叶合作社的成功经验。
3、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
目前合作社组建了两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即专业化机耕服务队和专业化分级服务队。在专业化服务之前对服务队成员进行培训,确保持证上岗,与烟农签订服务协议,落实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4、聘请专职农机管护人员,加强农机管护力度
为满足农机管护的需求,今年合作社特聘请了专人进行农机管理和维护工作。给所有农机找个懂维修的专职管护人员,保证每台农机的正常进出库和日常检修,降低了农机的故障率,延长了农机的施用年限。
5、根据市县局和烟农要求,拓展服务项目
利用合作社现有资源,根据市县局和烟农需求,合作社今年开展了农机租赁业务、地膜回收业务和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
三、合作社建设的几点思考
1、合作社内部建设和人员管理问题
一是管理型人才紧缺。实质上,烟叶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类似于股份制公司,一个公司要发展壮大,管理型人才必是首位,但当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少经营管理能力,且仍抱着“等、靠、要”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是技术性后备人才少。合作社的五支专业化服务队均需要技术性人才支撑,要培养一名合格的育苗、机耕、植保、分级、烘烤等技师,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学习、实践的过程,而本地种植烟叶多以老人、妇女等为主,造成了年轻技术性后备人才的缺乏。而目前合作社组建的两支专业队由于薪资待遇和地域等原因,难于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流动性大。
2、合作社与烟农、烟站和县公司等的关系问题
合作社是烟农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若烟农没有需求,合作社则难以发展,没有市场。合作社的后期发展只能是依靠烟农而非烟草公司。所以,如何了解和满足烟农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让烟农体验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甜头,将是解决烟农与合作社问题的关键。
四、合作社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将坚持“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方针,以“普惠制、广受益”为原则,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促进本县烟叶的可持续健康生产。
1、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考核管理力度。
为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落实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人制”,避免工作中的拖拉和推卸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考核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目前合作社亟需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合作社应与烟草公司加强这方面的人员培训,从烟农和烟技员中选拨一批有相关能力和技术的人才,成立专门的“人才库”,实现长效的培养机制。
3、进一步拓展专业化服务项目,扩大收入来源。
合作社的发展需要逐步独立,需要自主开发可盈利项目,不能仅仅依靠烟草给予的资金生存。除了做好已开展的各项服务之外,摸清服务对象需求,积极拓展专业化育苗、植保、烘烤等服务的方法,积极创收。
4、提高农机管护水平,减少管护资金的投入。
目前合作社每年投入的农机管护资金占合作社收入的40%以上。如何提高农机管护水平,而降低农机管护资金的投入将是合作社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合作社要发展就必须实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7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促进畜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以利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推动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二、存在问题
1.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2.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具备合作制性质。有些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套取国家扶持资金为目的的空壳合作社。
3.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动作不够规范。
4.合作服务功能不强,带动能力差。
5.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受限。
三、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对《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为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诚信意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示范体系,开展抓点示范工作,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畜产品销售经纪人、畜牧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各具发展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协会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社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健全档案管理,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推进畜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4、进一步探索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 模式。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并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延伸产品加工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8
xx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支持下,特别自全州三农发展大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运行特点、存在的主要困难或问题,研究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我们于近期组织了专题调研。
截至20xx年3月止,xx县共登记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36个,其中省级合作社1个,州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8个,登记注册资金1.93亿元,入社农户6946人,带动周围群众16777人,年经营收入3.3亿元,经营利润0.46亿元,社员户均增收5966元,共申请、等7个自有商标品牌。
按行业划分:从事种植业的有71家,占总数的52.2%,涉及蔬菜、蘑菇、甜玉米、香蕉和绿化苗木、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从事养殖业的有59家,占总数的43.4%,涉及牛、猪、鸡等畜、禽类养殖;从事运输业的有4家,占总数的3%,涉及农产品、矿产资源的运输服务;从事加工业的有1家,占总数的0.7%,涉及竹艺产品加工;服务业的有1家,占总数的0.7%,涉及农机销售、租赁、维修等服务。按注册资本划分: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有93家,101——499万元之间的有33家, 500万元以上的有10家。
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展的过程中,xx县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合作社管理力度。
各管理部门间要明确职责,强化沟通,在合作社成立、运行和注销各阶段尽职尽责开展服务。探索县工商局和供销社的信息交流机制,在登记注册合作社的时候要把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审查关,不能降低办社的标准和要求,避免滥竽充数。建立巡回排查制度,加强对合作社的抽查管理,主动协助合作社落实相关章程,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对已经失去经营能力的合作社要引导带头人进行注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确发展。
(二)加大政策和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一是进一步改进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合作社专项发展基金,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全县“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和抵(质)押融资工作,疏通“三农”融资渠道,让有资金需求的合作社及涉农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破解融资难题;三是构建和完善“三权”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在已建立 “三权三证”抵(质)押交易服务中心基础上,充实工作人员,完善运行章程,为“三权三证”抵(质)押交易提供保障;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改善信贷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设,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密度;五是加大引进力度,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进入农村市场,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六是加强银保合作,鼓励保险公司与涉农银行机构建立广覆盖、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互动机制,开展涉农信贷保险业务,提升保险在涉农贷款中的渗透度,逐步探索分散农村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七是建立完善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探索拓宽农业农村财物保险范围,研究“三权三证”等资产保险投保情况与涉农信贷授权授信及利率浮动的挂钩机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
(三)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到专业合作社任职,加强对合作社及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业务指导与培训,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会经营管理、有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形成功能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合作社发展领域。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在抓好生产技术服务的同时,要引导合作社逐步向信息咨询、物资供应、运输仓储、产品销售和加工等领域延伸,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加强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把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合作社整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合作社发展质量。
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奖励等方式,吸取外县的经验教训,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六)积极探索培育新模式,引导合作社有序发展。
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宗旨,搞好经营为前提,依托产业为基础,依法监管为保障,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扩大辐射区域,提升生存活力,加强发展动力,争取培育一批规模适中、前景广大、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引导同一行业、同一产业、同一区域的相关组织合并组建成综合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由单纯生产型向经济实体型发展,由低级组织形式向高级组织形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