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通用四篇)》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篇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从能够吃饱,吃好,并开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从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况来看,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不令人满意,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一、我市食品产业现状
(一)食品监管网点多。监管面涉及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业和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监管面广量大。
1、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实施农产品“358绿色行动”为抓手,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质量认证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初级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产地面积13.8万亩;放心菜示范基地4930亩,城市蔬菜基地12206亩;海水养殖3196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107公顷。
2、食品生产加工情况。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90家,16家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10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6个,全市定点屠宰率达到95%,基本满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费情况。全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187家,个体工商户5560户,在全省“万村放心店”建设中,已有730家农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范放心店”;现有农贸市场52个、副食品市场2个;饮食业1336家,集体食堂123家,食品从业人员5856人。20__年餐饮业监督合格率90.35%,体检合格率达98.34%(该指标不包括无证摊贩从业人员数),餐具消毒合格率为50.35%。总体呈现出食品经营网点多,流动摊点多,质量意识差的现状。
二、当前食品安全所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养殖业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规模偏小,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较低下。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二)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市现有工商部门设立的菜场检测点12个,每点每天平均检测七八个批次,仅占市场食品数量极低的比率,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且该部门检测结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据的疾控中心又不参与到市场检测。虽然从事食品安全检测职能的机构有: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门的畜牧兽医站、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所,但实际上仅卫生部门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规检验,如农药残留、瘦肉精、蛋白质含量等检测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三)食品消费环节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较为突出。学校周围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经营质量差,进货渠道混乱,特别是“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卫生条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学校食堂管理混乱,给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比较复杂,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杂掺假的现象很难发现;三是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特别是工地食堂流动性很大,使监管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凸显。
(四)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分散,食品监管力量薄弱。从目前监管职能来看,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食品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农业、贸粮、公安、教育等10多个部门,但重复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如食品经营环节,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都分头在管,大大影响食品监管效率的充分发挥,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市专门从事食品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协调工作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无执法主体资格。国务院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法律法规没有直接赋予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利,使监督协调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规不配套。现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还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规来规范,造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成效 不明显。三是经费缺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虽然增加人员编制,但相应的经费没有投入,形成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组织活动难、收集信息难的尴尬局面;相关职能部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监管链条长、难度大。通过各职能部门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诸多不足,纵观这些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够。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在我市起步比较晚,旧的监管体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条块分割现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更是各自为阵。一是宣传范围不广,仅局限在“3.15”、节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上发送宣传资料、张贴一些宣传标语等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咨询台、宣传车、发放科普资料等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广泛系统的普遍宣传。导致部分消费者“不分食品坏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饱”,有卖则买,能吃则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有的部门仅凭某种食品几个批次的抽样检验结果或凭感观判断得出目前市场某种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这不仅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公众的导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无所适从和深感忧虑。
(二)食品经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方式出现多样化,有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纷纷走上街头,从事各种各样的食品经营活动,形成一支条件简陋、从业人员复杂的食品经营“游击大军”,他们常常是夜出昼归,无固定摊位,无证照经营,成为管理中的“老大难、钉子户”。
3、食品经营人员守法意识较差。食品经营潜在的利润空间,使一部分无业人员挤身于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行业。这些人员低文化,低素质,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钻法律空子,忽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管理。
四、对策
为使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一)强化领导责任。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针是:“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食品综合监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每季度或半年应召开一次联席会,任务明确,情况清楚。二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使各地、各部门感到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思路。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
(二)保证经费投入。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就是经费不足,市财政应将食品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监管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证。包括保证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经费,以强化农业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保证食品流通环节检验检测经费,实施食品流通环节全程监控;保证食品综合监管经费,加强食品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三)理顺部门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和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统一信息发布。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企业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等。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形成统一审核、权威发布的格局,从而改变部门分头发布,消费者无所适从的局面。
(五)加强队伍建设。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基础和重点,只有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执法资源,成立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联合执法的检测中心,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监督格局,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针对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由政府组织有关执法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各自的范围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如在“3.15”、春节、元旦、“五一”、“十一”前后,进行联合宣传、联合检查、联合打击,形成强大攻势,进行专项整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镇、街道和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打造平安__、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篇2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省委在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中提出的经济发展总战略,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它的实质是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改善管理,持续发展。强调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这是省委结合我省实际,对企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省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字号企业,成立于1999年,是由三家国有公司投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6000万元,公司投资创办的“省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占地面积177亩(11.8万平方米),交易面积7万平方米,市场有经营摊位1580个,经营户1180余户,是一个以大型批发为核心,集交易、配货、储运、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交易品种为淡(海)水产品、副食品、粮油制品等,产品辐射全国。市场交易额人民币79亿元,其中粮油交易额22.5亿元,提供了网地区近1/2居民的口粮;水产,冻品交易额40亿元,提供了网地区80%的水产品;副食品交易额16.5亿元,提供了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名特优副食品。市场经营商品有2余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繁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责任大于天。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历来十分重视,1995年国家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食品卫生标准、添加剂网使用、监管及法律责任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今年6月,国家将《食品卫生法》修订并升级为《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卫生提高到食品安全的高度。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得卫生、健康是基本要求,崇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当前人们的普遍追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对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但是,总有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法律,唯利是图,在食品网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屡次出现。如事件等等。由此,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既承担着促进农网产品的有序流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保障食品安全供给的重要职责。所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上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网市唯一一家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及农业部“定点市场”、“省重点流通企业”,历来十分重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认为把好食品安全关是市场的“大诚大信”,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工作中,公司以《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国务院&l;《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为准则,充分发挥市场主办者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工商部门密切协作下,严把商品准入关,教育引导广大经营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形成市场主办者、市场经营户和市场监管者齐抓食品安全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市场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食品准入制度
凡进入市场交易的商品都必须索证索票,对未办理索证索票的商品,禁止上柜销售。严格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不定期检查。同时要求经营户向下家供证供票,并必须经营户盖章确认,作为买方的销售凭证。
10月1日,市场开始实施《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市场经营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能提供商品的相关索证,如原始发票、单证等,并要求经营户建立台账。对市场内销售的2.2万余种商品进行登记,与经营户签订《经营食品保障安全责任书》。公司投资41万多元,研发了“商品准入备案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健全的索证系统。经营者必须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四证”齐全后方可进行商品销售。市场将通过准入的商品信息输入电脑,由市场分发“商品准入审验卡”,要“一物一卡,物卡对应”,对未办理准入手续的商品,禁止上柜销售。该备案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完整的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达到数据资源共享,让产品的提供者真正参与到整个备案销售体系中来;经销商户通过经营台帐的登记,可以记录每次客户购买的记录;同时市场举办者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对产品的抽检、商户的信用评比等记录也记录到整个系统当中去。通过这四大功能模块的整合可以形成一条从产品源头→市场流通→消费者这样一个可追溯的体系。
2.电子化监管:在日常监管当中采用条形码采集器对市场的每个商品进行电子查询。
3.便捷的查询:客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查询产品备案情况。
4.索证资料过期预警功能:为了督促和提醒经营户及时更新索证资料,系统在预警界面中会显示出已过期或即 将过期的备案资料。
到目前为止,市场已完成全部商品的索证备案工作,市场经营户也对索证索票工作形成职业习惯。在工作中市场不包办代替,以管理的手段与教育引导相结合,促使经营户主动履行索证索票的义务,做到了经营户100%建立经销台帐,100%索证索票,100%供证供票,有力地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
公司投入资金411万多元,
自主研发了商品准入查询系统,在市场的主要通道上设立触摸屏查询终端,使消费者能自主查询所需商品的各项信息,切实地为消费者服务。公司又投资25万元,增加了条码数据采集器,输入经销商代码即可迅速全面地查找到商品的备案信息,并可以现场实施数据采集,提高了现场检查的效率及准确度。今后公司还计划投入电子扫描仪等科技手段,进一步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
农产品品种复杂繁多,至今国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公司研发的这套系统克服了种.种困难,开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之先河,具有自主产权,填补了国家空白,引起了国家监管理部门的高度兴趣,并获得高度评价。
(二)农副产品抽检制度
市场建立了两大类农产品检测室,一类为副食品的检测:针对副食品市场的特点,我们将检测重点放在双氧水、甲醛、吊白块、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指标检测上,将市场八大类重点商品及腌腊制品、酱制品、豆制品、粉丝等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品作为检测重点,有效预防不合格食品进入消费领域。底,公司投入30万元添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等一系列定量检测设备,目前市场的快速定性检测已经能全面覆盖市场所有商品。
另一类为鲜活水产品的检测:为加强对水产品的监督管理,市场还针对氯霉素、喹诺酮、磺胺二甲基嘧啶、甲醛、亚硝酸盐等五项对人体有害指标进行重点检测,建立对鱼类、虾类、贝壳类、蟹类等众多种类的检验检测制度,成为全国第一家能够对鲜活水产品进行定性检测的农批市场。
商品抽检3041批次,合格2898批次,合格率95%;
商品抽检3628批次,合格3515批次,合格率97%;
商品抽检4629批次,合格4552批次,合格率98%;
对所有的不合格品,公司根据制定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协助工商部门进行集中销毁,并建档保存书面记录.
(三)诚信商户制度
市场和工商部门共同研究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信用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3月开始全面推行评选“诚信商户”工作。截至底,共有300多户经营户报名参加,市场评选出107户诚信商户,通过这一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广大经营户诚信经营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信用管理的力度,市场设立评选信用等级的标准,对经营户分等级进行信用管理,通过每月的检查及信息收集,使每个经营户形成一个信用等级。最终通过信用等级全面公示的方式,引导经营户从关心自身信用出发,切实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场通过切实推动信用管理工作,鼓励所有经营户都按照“诚信商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升“信誉度”。这样,不仅夯实了市场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也使市场朝着越来越和谐的方向发展。
市场实行的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不仅可以追溯商品的上游厂家,便于商户进行商品筛选。同时还可以掌握商品流通去向,能更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加强了商品质量的监管,真正筑起了一道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的牢固防线。另外,该系统的使用也增强了经营商户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购物的环境,在全面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工作上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
三、市场所取得的成绩
12月24日,公司作为省内接受国务检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唯一代表,以创新的商品准入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的经营户台帐制度、严格的检验检测制度,顺利通过了国务院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验收组的验收,并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组欧组长及金德水副省长的高度肯定及评价。欧组长指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扎实的,一环扣一环,是经得起检验的;市场的管理工作在全国农批市场当中是一流的,是值得肯定的,是可以在全国大力进行推广的。省金德水副省长在陪同检查后指出:市场的硬件设施是简陋的,但管理是规范的、严谨的,是到位的,在全省农产品市场内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篇3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省委在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中提出的经济发展总战略,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它的实质是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改善管理,持续发展。强调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这是省委结合我省实际,对企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省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字号企业,成立于1999年,是由三家国有公司投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6000万元,公司投资创办的“省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占地面积177亩(11.8万平方米),交易面积7万平方米,市场有经营摊位1580个,经营户1180余户,是一个以大型批发为核心,集交易、配货、储运、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交易品种为淡(海)水产品、副食品、粮油制品等,产品辐射全国。市场交易额人民币79亿元,其中粮油交易额22.5亿元,提供了网地区近1/2居民的口粮;水产,冻品交易额40亿元,提供了网地区80%的水产品;副食品交易额16.5亿元,提供了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名特优副食品。市场经营商品有2余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繁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责任大于天。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历来十分重视,1995年国家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食品卫生标准、添加剂网使用、监管及法律责任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今年6月,国家将《食品卫生法》修订并升级为《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卫生提高到食品安全的高度。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得卫生、健康是基本要求,崇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当前人们的普遍追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对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但是,总有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法律,唯利是图,在食品网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屡次出现。如事件等等。由此,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既承担着促进农网产品的有序流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保障食品安全供给的重要职责。所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上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网市唯一一家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及农业部“定点市场”、“省重点流通企业”,历来十分重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认为把好食品安全关是市场的“大诚大信”,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工作中,公司以《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国务院&l;《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为准则,充分发挥市场主办者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工商部门密切协作下,严把商品准入关,教育引导广大经营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形成市场主办者、市场经营户和市场监管者齐抓食品安全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市场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食品准入制度
凡进入市场交易的商品都必须索证索票,对未办理索证索票的商品,禁止上柜销售。严格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不定期检查。同时要求经营户向下家供证供票,并必须经营户盖章确认,作为买方的销售凭证。
10月1日,市场开始实施《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市场经营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能提供商品的相关索证,如原始发票、单证等,并要求经营户建立台账。对市场内销售的2.2万余种商品进行登记,与经营户签订《经营食品保障安全责任书》。公司投资41万多元,研发了“商品准入备案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健全的索证系统。经营者必须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四证”齐全后方可进行商品销售。市场将通过准入的商品信息输入电脑,由市场分发“商品准入审验卡”,要“一物一卡,物卡对应”,对未办理准入手续的商品,禁止上柜销售。该备案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完整的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达到数据资源共享,让产品的提供者真正参与到整个备案销售体系中来;经销商户通过经营台帐的登记,可以记录每次客户购买的记录;同时市场举办者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对产品的抽检、商户的信用评比等记录也记录到整个系统当中去。通过这四大功能模块的整合可以形成一条从产品源头→市场流通→消费者这样一个可追溯的体系。
2.电子化监管:在日常监管当中采用条形码采集器对市场的每个商品进行电子查询。
3.便捷的查询:客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查询产品备案情况。
4.索证资料过期预警功能:为了督促和提醒经营户及时更新索证资料,系统在预警界面中会显示出已过期或即 将过期的备案资料。
到目前为止,市场已完成全部商品的索证备案工作,市场经营户也对索证索票工作形成职业习惯。在工作中市场不包办代替,以管理的手段与教育引导相结合,促使经营户主动履行索证索票的义务,做到了经营户100%建立经销台帐,100%索证索票,100%供证供票,有力地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
公司投入资金411万多元,
自主研发了商品准入查询系统,在市场的主要通道上设立触摸屏查询终端,使消费者能自主查询所需商品的各项信息,切实地为消费者服务。公司又投资25万元,增加了条码数据采集器,输入经销商代码即可迅速全面地查找到商品的备案信息,并可以现场实施数据采集,提高了现场检查的效率及准确度。今后公司还计划投入电子扫描仪等科技手段,进一步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
农产品品种复杂繁多,至今国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公司研发的这套系统克服了种种困难,开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之先河,具有自主产权,填补了国家空白,引起了国家监管理部门的高度兴趣,并获得高度评价。
(二)农副产品抽检制度
市场建立了两大类农产品检测室,一类为副食品的检测:针对副食品市场的特点,我们将检测重点放在双氧水、甲醛、吊白块、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指标检测上,将市场八大类重点商品及腌腊制品、酱制品、豆制品、粉丝等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品作为检测重点,有效预防不合格食品进入消费领域。底,公司投入30万元添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等一系列定量检测设备,目前市场的快速定性检测已经能全面覆盖市场所有商品。
另一类为鲜活水产品的检测:为加强对水产品的监督管理,市场还针对氯霉素、喹诺酮、磺胺二甲基嘧啶、甲醛、亚硝酸盐等五项对人体有害指标进行重点检测,建立对鱼类、虾类、贝壳类、蟹类等众多种类的检验检测制度,成为全国第一家能够对鲜活水产品进行定性检测的农批市场。
商品抽检3041批次,合格2898批次,合格率95%;
商品抽检3628批次,合格3515批次,合格率97%;
商品抽检4629批次,合格4552批次,合格率98%;
对所有的不合格品,公司根据制定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协助工商部门进行集中销毁,并建档保存书面记录.
(三)诚信商户制度
市场和工商部门共同研究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信用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3月开始全面推行评选“诚信商户”工作。截至底,共有300多户经营户报名参加,市场评选出107户诚信商户,通过这一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广大经营户诚信经营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信用管理的力度,市场设立评选信用等级的标准,对经营户分等级进行信用管理,通过每月的检查及信息收集,使每个经营户形成一个信用等级。最终通过信用等级全面公示的方式,引导经营户从关心自身信用出发,切实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场通过切实推动信用管理工作,鼓励所有经营户都按照“诚信商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升“信誉度”。这样,不仅夯实了市场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也使市场朝着越来越和谐的方向发展。
市场实行的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不仅可以追溯商品的上游厂家,便于商户进行商品筛选。同时还可以掌握商品流通去向,能更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加强了商品质量的监管,真正筑起了一道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的牢固防线。另外,该系统的使用也增强了经营商户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购物的环境,在全面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工作上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
三、市场所取得的成绩
12月24日,公司作为省内接受国务检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唯一代表,以创新的商品准入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的经营户台帐制度、严格的检验检测制度,顺利通过了国务院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验收组的验收,并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组欧组长及金德水副省长的高度肯定及评价。欧组长指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扎实的,一环扣一环,是经得起检验的;市场的管理工作在全国农批市场当中是一流的,是值得肯定的,是可以在全国大力进行推广的。省金德水副省长在陪同检查后指出:市场的硬件设施是简陋的,但管理是规范的、严谨的,是到位的,在全省农产品市场内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篇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从能够吃饱,吃好,并开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从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况来看,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不令人满意,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一、我市食品产业现状
(一)食品监管网点多。监管面涉及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业和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监管面广量大。
1、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实施农产品“358绿色行动”为抓手,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质量认证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初级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产地面积13.8万亩;放心菜示范基地4930亩,城市蔬菜基地12206亩;海水养殖3196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107公顷。
2、食品生产加工情况。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90家,16家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10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6个,全市定点屠宰率达到95%,基本满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费情况。全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187家,个体工商户5560户,在全省“万村放心店”建设中,已有730家农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范放心店”;现有农贸市场52个、副食品市场2个;饮食业1336家,集体食堂123家,食品从业人员5856人。20xx年餐饮业监督合格率90.35%,体检合格率达98.34%(该指标不包括无证摊贩从业人员数),餐具消毒合格率为50.35%。总体呈现出食品经营网点多,流动摊点多,质量意识差的现状。
二、当前食品安全所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养殖业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规模偏小,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较低下。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二)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市现有工商部门设立的菜场检测点12个,每点每天平均检测七八个批次,仅占市场食品数量极低的比率,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且该部门检测结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据的疾控中心又不参与到市场检测。虽然从事食品安全检测职能的机构有: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门的畜牧兽医站、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所,但实际上仅卫生部门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规检验,如农药残留、瘦肉精、蛋白质含量等检测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三)食品消费环节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较为突出。学校周围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经营质量差,进货渠道混乱,特别是“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卫生条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学校食堂管理混乱,给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比较复杂,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杂掺假的现象很难发现;三是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特别是工地食堂流动性很大,使监管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凸显。
(四)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分散,食品监管力量薄弱。从目前监管职能来看,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食品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农业、贸粮、公安、教育等10多个部门,但重复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如食品经营环节,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都分头在管,大大影响食品监管效率的充分发挥,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市专门从事食品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协调工作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无执法主体资格。国务院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法律法规没有直接赋予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利,使监督协调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规不配套。现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还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规来规范,造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成效 不明显。三是经费缺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虽然增加人员编制,但相应的经费没有投入,形成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组织活动难、收集信息难的尴尬局面;相关职能部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监管链条长、难度大。通过各职能部门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诸多不足,纵观这些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够。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在我市起步比较晚,旧的监管体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条块分割现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更是各自为阵。一是宣传范围不广,仅局限在“3.15”、节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上发送宣传资料、张贴一些宣传标语等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咨询台、宣传车、发放科普资料等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广泛系统的普遍宣传。导致部分消费者“不分食品坏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饱”,有卖则买,能吃则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有的部门仅凭某种食品几个批次的抽样检验结果或凭感观判断得出目前市场某种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这不仅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公众的导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无所适从和深感忧虑。
(二)食品经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方式出现多样化,有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纷纷走上街头,从事各种各样的食品经营活动,形成一支条件简陋、从业人员复杂的食品经营“游击大军”,他们常常是夜出昼归,无固定摊位,无证照经营,成为管理中的“老大难、钉子户”。
3、食品经营人员守法意识较差。食品经营潜在的利润空间,使一部分无业人员挤身于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行业。这些人员低文化,低素质,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钻法律空子,忽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管理。
四、对策
为使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一)强化领导责任。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针是:“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食品综合监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每季度或半年应召开一次联席会,任务明确,情况清楚。二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使各地、各部门感到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思路。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
(二)保证经费投入。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就是经费不足,市财政应将食品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监管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证。包括保证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经费,以强化农业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保证食品流通环节检验检测经费,实施食品流通环节全程监控;保证食品综合监管经费,加强食品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三)理顺部门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和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统一信息发布。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企业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等。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形成统一审核、权威发布的格局,从而改变部门分头发布,消费者无所适从的局面。
(五)加强队伍建设。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基础和重点,只有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执法资源,成立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联合执法的检测中心,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监督格局,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针对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由政府组织有关执法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各自的范围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如在“3.15”、春节、元旦、“五一”、“十一”前后,进行联合宣传、联合检查、联合打击,形成强大攻势,进行专项整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镇、街道和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