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读书笔记 >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汇编29篇】正文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汇编29篇】》

时间: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9篇)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的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书,我们身边的东西,书,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生命中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作为教师,“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英语”。而教师的充电-----读书,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

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并制订了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阅读了必读和推荐的书目。尤其是刘会贤老师推荐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位聪明而有耐心的妈妈对女儿的教育培养过程。读完次数,我感受到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这本书使我对学生们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夸奖学生,因为我知道适当的夸奖会激励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觉得只要学生有了进步,或者取得了成绩,我么当老师的就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夸奖。例如:学生值日干得好、作业完成得好,回答问题正确等。我们都要及时发现,从正面夸奖,常用的夸奖用语有:很好、好极了、真棒等。学生在受到夸奖后,心理上受到鼓励并产生一种愉悦感,会更加努力,自觉地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我觉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平时受到的是同学的白眼和老师的歧视,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候老师的一句“真棒”,会鼓起他们的勇气,发生一个大的转折,从而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我们班有个学生教张守庆,从我接他们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心不在焉,下学回家后从来不复习当天讲过的知识也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可以说是得过且过,我第一开始就是直接的批评,说的话也很难听,这个孩子也照样无动于衷,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开始从我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这个孩子不听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于是我转变态度,上课多叫他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了,我会鼓励他让他再想想或者不要着急,让别人帮他补充,下课我会主动找他,问问课上有什么听不懂的尽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写的标准漂亮,我会夸他,只要他回答对了或者做对了几道英语题我也会表扬他,课下也及时的和他的班主任还有家长联系。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大有提高,三年级下半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时课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举手的次数多了,真的让我感到十分欣喜,看来真的应验了这本书的书名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老师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从正面启发、引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爱护他、呵护他。切忌对学生的进步熟视无睹,甚至对学生的小错误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论用哪种方法,何种方式,老师一定要诚心诚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受到感动,爱屋及乌,这种内心的感动会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进步,进而成为优等生,成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谢书,是它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总之,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我们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来读书吧!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3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笔记,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4

最近读了一本《学习,别听学校的》的书籍,最初被吸引主要是书籍的雷人标题。在常人眼中,学校既然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场所,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毕竟有其深远的意义与必然性和优越性。而此书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有去了解的欲望。但是仔细翻阅这本书可以发现这样的提法,对于学校制度下传统的、保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有其独特之处。这本书的作者称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低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书的后面标的是10.2 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我不怎么喜欢看超过十五万字的教育著作。原因之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原因之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原因之四,这是在本关于如何运用大脑的书,这本书可以让我们轻松认识脑如何用。原因之五,这本书是经过数以万计的参与者的检验,证明卓有成效的书。原因之六,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多学习,多读书会让自己的思考更全面一些。经验是不仅是从生活时间中积累,还可以从前辈的沉淀中吸收。可以说,这是一本好教育书,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最好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同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年轻人的心智、精神成长也需要‘营养丰富’的精神土壤!书中有个重要思想就是:“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利用上课的时间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就能很好的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学习会相对轻松,毋庸怀疑;有兴趣,能产生学习的源动力,逻辑必然;有兴趣加有源动力,学习容易奏效。兴趣会是天生,也可后天养成,更多的地偶然激发而就,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用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转化为持续的学习行动,也能够有助于这种转化。兴趣转化为持续的学习行动是一种链反应,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学习中的小小成功又加大了兴趣的力度,更大力度的兴趣使自己不由自主地投入更大的学习精力,张扬了学习的热情,学习将取得新的连续不断成功是显然的。

在第二篇的读第一章《孩子在家》的思考在这一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自然就会想到我们学校教育,所以在家庭中,教师还是要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这本书的读者有一类是思想开放的老师,我觉得读完这句话,同样让我们想到了学校教育,因为学校的工作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2、让孩子在家里自由的学东西为什么?毕尔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从来说,都是句真理。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的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的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当然这种限制并不是说孩子没有自由。当然现在的应试教育的自由度更低了。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就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而如今的学校教育,过多成分的关注与应试的教育。使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也使学生在重压之下喘喘而行。师累,其实生更苦。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5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哪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转化差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差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6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时代的我把这句话长挂嘴边,因为那时候不需要担负,不需要理解,只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今,我却已经在这一伟大的岗位上干了一年了,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重得我都不敢在人前提起这句话。它就像埃及金字塔,留给我太多的困惑和疑问。于是我一直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方向,去解读这座人类灵魂的金字塔。就在这时候,学校发给教师们一本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习的机会。

于是我耐心地坐下来读这本书,发现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理念等,与赞科夫早先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落后了多少。读了第一章,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迁移和培养。

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这里首先提到的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在得知我被教育局聘为教师的那个暑假,亲戚们给我的嘱咐中最多的话便是要对孩子们“凶”一点,树立起威信。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们害怕教师,那么一切都好办了。我在这一年中也采取过这样的方式,结果孩子们的表现可想而知。表面上学生是服从我的,我在的时候,纪律很好;可是只要我走出教室几步,那些不安分的孩子们就骚动起来。这就和书中提到的家长的虚假威信一样,不能对孩子发生深刻的影响。家长的虚假威信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他认为压服的威信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而起初我自己的观点是应该给孩子们亲切感,一开始的每堂课我都是微笑地告诉他们的,结果很多孩子都不“怕”我。这正好印证了赞科夫提到的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

可是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老师不想爱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难看”的孩子。有一句俗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级中这帮难看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会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总是班级闹剧的领导者。教师必须学会去爱这帮孩子,这样班级才能和谐地发展下去。我们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快乐、忧愁、爱好等,去了解他们某种不稳定性格形成的背后原因。我曾用自己家的理解去爱那帮“难看”的孩子,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各方面的改善是可喜的。有一个孩子之前不但不愿意听课,甚至还去打扰别人学习。可是现在的他却是完全不一样了,上课时认真听课,作业认真完成,尽管不是那么的完美。最让我感动的一次,这个在做不出一道题目时竟然哭了,我原以为是自己说话时语气重了些伤到了他。他给我的答案很是让我震惊:“老师,对不起,都怪我上课没有认真听,我才会写不出来。”听到他这句话时,我看见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赞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使他们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第七章中提到的是在美的世界里。赞科夫提到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入学一开始便要从他们的审美经验出发并且依靠这些审美经验来进行工作,抓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时,要进行得细腻巧妙。这让我回想起我之前让学生做的一次观察,主题是春天校园里的新发现。观察之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布置,没有告诉学生要如何细致地去观察。结果学生在他们的观察中只写到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有的这样写到:我发现小草发芽了,小树也发芽了。有的写到:我发现校园里有一个垃圾坑,墙上有很多美丽的图画。我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春天的奇妙和每一种生灵在春天里的美妙生活。可是学生还不能善于觉察他们周围的美,甚至有的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写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去了。这次观察无疑是失败的。这样一对照赞科夫说的话,我受益匪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在这一点上,赞科夫还举出让学生观察名画的例子。完全有必要去钻学生观察中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理解画的表面就可以了。画家能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界的景象中揭示出它的美的新的方面,使得我们对以前并未觉察到的东西像刚刚发觉一样赞叹不已。学生也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他们要能从自己个性的角度去发现一样事物的新奇之处。这又让我深刻反省起自己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的方法了。我只让学生为了写故事而去写故事,故事编完了,学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结果每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没有感情,简直就是流水账地叙述。在以后的看图指导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甚至能根据人物的表情等去想象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置身故事中了,学生有了细致的观察,也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渐渐地我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7

本书讲了有许多个性化的老师对待学生和做事的方法不同。

这里一共介绍了快10个老师。我偶然一次在书店,发现了这本书藏在角落,我便随手一拿,即兴读了起来,读了两三页,我就爱不释手了。

重要写的老师有罗伊,舒昂,米兰,江老师,蜜儿。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数学老师舒昂,因为他可以让同学们在数学课上自由选位子,以abcd代替分数,仅仅而已,他好像还有一种魔力,上课时能把全班同学调动起来,连最胆小的女生也积极发言,这真是太厉害了。

我也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舒昂老师的话就是:下课了,也要听这位同学说完,这是对一个同学起码的尊重。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哪怕是听被人说,也要等别人说完才可以,这起码是做人之道。我还非常喜欢书中的严老师,听名字就这么可怕,听了她的全名更吃惊——严加厉,我喜欢她是因为严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高,我也希望我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像她一样严以律己的人。

我认为这本书不错,正如网上说的一样:所有老师都有不同的特色和特长。类型有许多,大多我非常喜欢。

这本书不错吧!教了你许多做人之道,一起来看吧!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8

XX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

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个平常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

《中国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 因为爱,所以爱。我认真阅读《中国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认真完成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得到的赠报送给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更多的同行获得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认真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加以外,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编辑老师们的交流中,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去年七月,我接受《辅导员》杂志下月刊的邀请,来到北京担任“特约编辑”。在一个阳光火热的上午,我来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坐在一起。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二,好些编辑老师都在,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喜气洋洋地告诉我:韩军头一天来了,红霞当天下午也要来,放假老师们都来了。看到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感受得到他们真诚的喜悦。我们就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交谈,我记得高影老师当时问我:“你觉得把《中国教育资讯报》改名为《中国教师报》,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一个劲的不同意。我已经太熟悉《中国教育资讯报》了,她融入我生命,读她成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变化,害怕变化后的《中国教师报》会和我疏远。

可是当《中国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发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落实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更多了,对维护教师权益关注更多了,对与教师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更多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更多了……《中国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平等、和谐、融洽地相处。记得我有篇稿子寄给了杨伟广老师。杨伟广老师出差一回来后就及时地回复了,诚恳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事实上《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试想《中国教师报》编辑老师邮箱中每日会有收到上百封邮件,像这样事必躬亲,认真回复,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 《中国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许下一个心愿,一定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9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看了大半,感慨颇多。有在自我修身养性方 面的,有在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方面的,也有讲该怎么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 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 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 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拜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成为有思 想的教师》一书后,觉得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 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 的 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 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 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 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 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一次读到艾米莉·迪金森的《假如我能使一颗心》,我就喜欢上这首诗歌了。诗歌十分简短: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窗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诗歌流露出的情感,简单而高尚。肖川老师把这首小诗编入“师生之间”专栏,读起来好像又多了一层含义。这首诗歌引出了肖川老师曾经的教师宣言。我走进教育,走上讲台,并不曾有过什么誓言。当我看到肖川的教师宣言时颇感震撼,这个宣言摘录如下,以让自己日后闲余能常常记起:“我自愿投身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薪火承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导而弗牵。修身养德,明耻教善。求真求实,从教谨严。吐故纳新,创设明天。呕心沥血,竭诚奉献。纵有千种诱惑,万般磨难,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我想,也许除了教师之外,没有哪一个职业的誓言会像入党宣誓的誓词一样,隐含着牺牲,隐含着奉献。

这里的善良、爱与奉献,应该可以成为教育的关键词。

《教育语粹》一文则集中了罗素、尼采、帕斯卡尔、苏霍姆林斯基四位大师的精彩言论,智慧之光耀人眼目。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爱的教育。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快乐,谁就感觉不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道德越是高尚的人,就越能驾驭自己的感情,越善于爱人。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之后还读了三毛的《什么都快乐》闲散地谈着生活的小小事,每一件让人看来不开心甚至气馁的小事 儿,在她笔下都从另一个角度变成了快乐的事。想起罗丹也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或许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从不缺少快乐,只是缺少感触快乐的心灵。在这个节奏飞快、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年代,似乎快乐也变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快乐,成了一种人们缺乏的能力,需要学习的能力,让人遗憾。快乐也变成了现代很多人遥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快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有些小孩子就已经失去了快乐,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就好象一个寓言故事,你觉得那人偷了你的斧头,你会觉得他的每个动作都是小偷的动作。如果你的心是灰色的,你看到月圆也像是缺的;如果你的心是晴朗的,即使是雨天看起来也是晴朗的!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是快乐的!

写着写着,思绪又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或许,思考,往往都是从读书开始。同时读书也引领着思考,读到哪,你就会想到哪吧!《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确实是一本可以让人思考的书,值得品读!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0

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我觉得很枯燥,没兴趣看。可这是作业,作业总该完成。于是我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惊叹苏联的教育如此先进,如此科学。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苏联的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苏联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赞科夫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挑战,并指出其重大缺点,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大胆、有创造性的革新家。严格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我特别欣赏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他的实验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这,我主要谈一谈第二条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复习,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学年,我任教一年级。每上一项新内容,几乎要花半节课复习,教学进度很慢,慢得让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说真的,复习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级毕竟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多次复习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级呢?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一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比如一篇语文课文,单是讲新课的时候就以各种名目读四五遍,课后还要求学生熟练,复习时又要读。用两节课可以讲完的课文,却要用三四节课。其实,有些课文是浅近的,只要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就懂了。读第一遍,学生还喜欢听。再读,学生就不要听了。学生知道你以后还要读许多遍,索性连第一遍也不注意听。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一个学习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上述的例子说明:单调的重复、烦琐的哲学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了。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赞科夫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高速度”不是“开快车”、“赶速度”,不是一节课上学的东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以至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这个原则要求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丰富多彩的智慧,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纳入一个广泛的体系。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五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理论书籍,肯定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虽然理论离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论终归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1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2

这是教育者应该读的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3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以后,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子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有好的象他学习,做一位优秀的老师。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从李镇西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老师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可能是他的这本手记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4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下面是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摘抄(2)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摘抄(3)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摘抄(4)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摘抄(5)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摘抄(6)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15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摘抄(7)

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学科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b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象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用一辈子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d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摘抄(8)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摘抄(9)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 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摘抄(10)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5

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上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同样,教师也很平凡,他们那孜孜不倦的无私奉献。每次看到老师在粉笔沫飘扬的讲台上讲课心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它们像老师的汗水挥洒无数,它们像老师的心灵纯洁无暇,它们像老师的心胸,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我们。每次看到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课,而忘了拭去鼻尖的汗滴,我的心中一阵心酸。我凝视望着它,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珍珠。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6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7

那天,在新华书店淘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最初被吸引主要是书籍的雷人标题。在常人眼中,学校既然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场所,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毕竟有其深远的意义与必然性和优越性。而此书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有去了解的欲望。

整本书不厚,只有126页,但是仔细翻阅这本书可以发现这样的提法,对于学校制度下传统的、保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本中有个重要思想就是:“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

读第一章《孩子在家》印象很深,在这一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大人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自然就会想到我们学校教育,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还是要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学校的工作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而如今的学校教育,过多成分的关注与应试的教育,使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也使学生在重压之下喘喘而行。师累,其实生更苦。

这本书的作者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同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年轻人的心智、精神成长也需要‘营养丰富’的精神土壤!而我们的学校如此失职,并且一天天地继续失职下去,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和其他老师就要有系统地反其道而行之了。” 我想大家也会有着一些思考。我们是否能换个角度思考或引导,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的更快乐,教师自己教的更开心。教师应该是顾问!不是监工!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8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摘抄(6)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15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9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 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0

读书笔记——《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能力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贵,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应该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可以撕,这有一张纸,你可以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可以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可以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因为饥饿哭泣时,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时间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现在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可以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可以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可以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理解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爸爸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爸爸面前,听爸爸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爸爸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爸爸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1

这学期,我拿到了一本苏联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翻开书来,刚看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住了。第一章讲的是“课堂上的生活”。其实这个说法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类似。书中有人认为像是在作文里描写儿童观察到的东西就是联系生活,或学语文时举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联系生活。依我的理解,这确实是联系生活。也有人认为:儿童是那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物,如果学校不能给以响应,那将会对他们欠下一笔多么大的无法偿还的债务啊!在此,指的是那些记忆犹新的、昨天或者前天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孩子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在课堂上,常常是根本不谈这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而孩子们很想倾吐自己的满腔热情,并且希望对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

因为是谈话,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可是,我本以为既然孩子们从自己家里的人那里,从电视里已经听到或者看到了,课堂上又何必重复讲解呢?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就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同学交谈自己的想法,跟在校外偶然听到别人的谈论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儿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的步伐。这里就会萌发出幼芽,从里面培育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来。

是呀,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这一切很需要,但是做起来就有困难。首先,在上课时哪里有时间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其次,怎样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

——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中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后面以语文课的讲读课时的做法为例。比如说,我们一般会这样上课:把课文初读之后进行分段阅读和分析,然后把全文重读一遍,再把全文来个表情朗读。还不算完结,还要进行分角色朗读。

—-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即使教师竭力想把课上的活跃一些,向儿童提出几个引起注意的问题,说几句有特色的话,但是仍然达不到目的。看得出来,儿童眼光里刚刚露出一点火花来,可是刹那之间就熄灭了。有时候,眼看着儿童就要“热情奔放”起来了,可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按照教学法的规定,这时候却要转到重复朗读课文的阶段去了。

我想,这些话触及了一个怎样上课的问题的一个新方面: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那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就是人的(也包扩一切有机体的)生理的存在。这就是说,人在呼吸,他的心脏在跳动,消化器官在工作,感观在活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然,在任何一节课上,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但是,还应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精神生活可能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

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到底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为什么分析课文一定要先经过六个阶段,才开始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和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起初呢,我还觉得原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很严整,很有逻辑性,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教授的,而且一直是这样教的。但是,现在读了专家的谈话,我也开始怀疑它的优点究竟在哪里。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2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让头脑平静的生活。

▲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就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魏书生

▲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我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切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阳市语文教师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倾听的本质为理解,教育成为一种指向理解的谈话和倾听过程,倾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教师信箱;2.师生交流周记;3.个别会谈。

——《倾听,倾听,再倾听》

批评学生的“五一”艺术

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要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所以批评前一定要问清原委。

缓一缓 学生的缺点错误,有时的确让人十分生气,班主任如果在气头上,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种批评对学生身心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

引一引 有经验的班主任,学生犯了错误后,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经验的顾问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启发引导。这样,学生在班主任的启发下,自己改正错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选一选 学生犯了错误,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邀请学生到校园散步,或午饭时坐在一起谈天,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情绪放松,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的唠叨或训斥,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据学生要求上进,好胜心强的特点,有时可以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班主任工作总结

▲在课堂中,首先至少应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你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形象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从教师的形象入手,充分彰显教师形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感染、榜样和引领作用,可以从以下几面尝试: 1.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 2.向学生渲染自己的个性特长

3.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另一面; 4.请学生设计可爱的老师 ——摘自《和谐教育不妨从教师形象做起》 ▲现代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3.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育要有三声:1.要有笑声;2.要有赞美声;3.要有惊讶声

课堂教育要做到三实:1.做到真实;2.做到朴实;3.做到扎实 ——摘自《今天,教师应该怎么上课》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3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4

1、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2、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里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一个人怎么可能去理解另一个人呢?一位文学批评家怎么可能通览整本小说展开的领域而没有留下个人经验的足迹呢?

3、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之中,而教育要远胜于把假设云送给消极的听众。

4、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这个共同体永远不能给我们终极的肯定-------这倒不是由于它的过程有欠缺,而是终极肯定对我们有限的心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和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

5、为什么我们甚至于到现在还不断挑战我们今天所持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是主体,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去深入地发掘它的秘密,主体拒绝被局限于现有的结论。

6、若不跳出我们自己的框框,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这个主体。我们必须相信主体的内在生命并不全情投入之。若我们既不相信也不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没有全情投入可言。

7、当排除伟大事物的内力而全靠我们自己相当有限的魅力时,教育共同体就变得渺小了。

8、在共同体中我们自己的工作日程有时会被伟大事物的魅力抢尽了风头。当伟大事物消失时,当他们失去了对我们的生命的引力时,我们就会偏离群体的轨道,堕入装模作样、自我陶醉和傲慢的黑洞里。

9、伟大事物绝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会从我们人为的视野中消失。

10、只有发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伟大事物的内在生命。我不可能从别的生命里得知连我自己生命里都不认识的事物。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5

一看到这种提法,第一感觉就是过于偏激。但是仔细翻阅这本书可以发现这样的提法,对于学校制度下传统的、保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有其独特之处。

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孩子的一生发展密不可分。而这本书的一些经典言论,很让我受益,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学习 只有在不依循大脑的工作方式时,才是枯燥无聊、索然无味、令人气馁的,可惜的是,学校里情况往往如此。

也就是说,当人们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当作愚笨和无能的生物对待,重要的事儿或者不让他们沾边,或者必须简易化。这就是“扼杀”了小生物们巨大的能力。蒙特索利多次指出,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有一个基本要求:帮助我自己去做事!

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则是一手包办孩子的事,总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我们精细的关照。就是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逐步扼杀着孩子的发展潜能。

而书中指出: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换句话说,在帮助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我们就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这些事,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扣纽扣,让孩子自己穿衣,做自己能做的事,尝试着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

在家里我们作为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长久的出色地学习,怎样才能使他们的发展不受抑制?这本书的第一章就做了重点论述;

1.学习的不期而至

每个孩子在没有明显地“被施教”的情况下,就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本领了。而且这种学习一般没有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例如:坐、爬、走、抓、母语等,所以学习在最初阶段正如呼吸或者消化一样自然。

2.成效检验自在其中

帮助我自己去做,这种观点说明我们不能认为孩子没有能力,而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而当孩子学习做什么事情时,我们什么都不需要说,因为“成功因素”自在其中。

3.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对平时耳濡目染的所有的言谈举止,孩子慢慢地都会加以模仿,而且不只是在模仿我们显而易见的东西,他们同样也模仿那些我们根本没有在意的东西。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言谈举止也显得尤其重要,假如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很喜欢读书写作,那么孩子也自然而然的会模仿他们,最初的阅读能力便开始发展了。而作为老师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孩子早期在家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呢?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6

读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深有感触,作为教师我也每天接受着全班孩子母亲的这殷殷希望和疑虑,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伟大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单纯的孩子,我们是它们离开父母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思想、言行都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虽然我兢兢业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孩子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仅有这些够了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乐于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崇尚创新;敢于怀疑,追求真理。因此,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必须有科学求真的意识,必须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必须有自我反省深思的品质;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站得高望得远的人。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7

《学习,别听学校的》(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觉得眼前一亮。对于任何反驳传统观念的想法我都觉得新奇,想想到底是怎么个学习法可以不用听学校的呢?

我仔细地翻阅着这本书,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作者的观点确实有点偏激,但我觉得也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首先,要给孩子自由。这里的“自由”不是说让孩子“肆无忌惮”,而是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确实,想想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老师替学生做的太多:书本皱了,老师替他们抚平;书包里乱了,老师替他们整理;桌子歪了,老师替他们对齐……就因为这样,老师太“累”了,更有这样的说法来形容老师—— “学校里的保姆”。仔细想想,这其实并不是表扬,相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已经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是不是已经因为自己的舍不得放手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成长。是的,教师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

当然,学生在家里也需要同样的自由。学校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家长可以想一想自己让孩子到底做了哪些事。作者在书中提到玛丽亚?蒙特索利写的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的书,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家长可以作为自我参考:“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扪心自问,你是这样吗?

其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模仿能力其实很强,老师家长们怎么做,他也就模仿着怎么做。因此想要让学生自己能够“丰衣足食”,关键还是要传授学生方法: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这才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真正应该掌握的本领,而不是靠几张纸和红红绿绿的分数。事实上,在一定的程度,尽管国家和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减负,但有不少教师和家长还是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而这样的观念势必产生老师累,家长也累,而学生更苦的情况。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学会放下,我们要做的是“顾问”,而不是“监工”。

理论都知道该怎样,可是现实却不尽然。老师也是没有办法,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是在夹缝中生活,多数老师也不想活得很累。我们也需要减负!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8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教育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教育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 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9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