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优秀5篇】正文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优秀5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老李为大伙儿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及赏析 篇1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论语》十二章

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箪:古代用来盛饭食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好,爱好。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子罕》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赏析 篇2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论语》十二章 春秋战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篇4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翻译: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论语十二章原文 篇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