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治疗耳鸣特效药方【优秀6篇】正文

《治疗耳鸣特效药方【优秀6篇】》

时间:

耳鸣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甚至一些青少年也遭受耳鸣的困扰。有哪些治疗耳鸣的药方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耳鸣最好的特效药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针灸治疗耳鸣 篇1

1、体针治疗

《内经》有关耳聋耳鸣的治疗主要体现在针刺方面。一般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结合辨证循经取穴,以针感传至内耳者佳。

常规取听宫、翳风、中渚、颊溪等穴为主,肝胆火旺者配太冲、丘虚。

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

肾气亏虚配太溪、关元。

痰热郁结配丰隆、劳宫。

2、灸法治疗

灸法可使艾火热力沿耳道直达鼓膜及鼓室,对中耳炎引起的耳部疼痛及堵塞感等症状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合生姜汁制成直径4cm,厚0.5cm的药饼,分别放于听宫、听会、完骨、天柱,其上放置艾2炷,每穴各灸6壮,治疗耳鸣。

耳鸣怎么预防 篇2

首先应该注意对耳鸣的预防。预防耳鸣,保护听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要太大,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2、耳朵能承受的声音分贝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如果让自己长期处于很大声的环境里,让耳朵超负荷工作。自然会损伤耳膜,发生疾病。声音比较大的地方如飞机场、建筑工等地,如果是工作需要在这些地方,可以戴好耳塞,做一些防御工作!

3、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

4、避免使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并且掏耳朵的频率不要太过频繁。

耳鸣治疗秘方 篇3

方法:取石菖蒲60克,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浓缩六味地黄丸,每天2次,每次10粒;右耳耳鸣者同服北京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每天2次,每次25丸;药物中毒性耳鸣加生甘草20克同煎。注意石菖蒲少于30克。效果不佳。

治疗结果:一般服药3~7天即获痊愈。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篇4

耳部疾病

如果是耳部患有疾病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引发耳鸣。比如外耳耵聍、中耳出现血管畸形、中耳炎或者是其他病变还有内耳出现病变还有像听神经瘤等等疾病都会造成耳鸣。

全身疾病

全身疾病同样也可能对耳鸣造成影响。比如像颈椎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耳鸣的同时又伴随由身体出现像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贫血、血液病或者是颈椎病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就医治疗。

强噪声

本身就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持久的过强的噪声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噪声会让人情绪抑郁、注意力下降、易于疲劳等等。而且强噪声还可能造成耳鸣耳聋。强噪声会对人体内耳造成伤害,影响正常的听力。

过度疲劳

身体过度疲劳也会导致耳鸣的出现。不管是经常处于脑力疲劳还是处于体力疲劳下的人,很容易因为身体过度疲劳造成耳鸣。尽管有一部分人觉得过度疲劳能够帮助迅速入眠,减轻耳鸣的症状。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耳鸣的一大原因。经常抽烟酗酒、熬夜应酬等等都会加重耳鸣。比如说吸烟会降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血液缺氧状态下会对内耳毛细血管造成伤害,导致耳鸣发生。

治疗耳鸣特效药方 篇5

1、石菖蒲治疗耳鸣

取石菖蒲60克,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浓缩六位地黄丸,每天2次,每次10粒;右耳耳鸣者同服北京同仁堂的《金贵肾气丸》,每天2次,每次25丸;药物中毒性耳鸣加生甘草20克同煎。(注:石菖蒲少于30克,效果不佳)。

治疗结果:治疗20例观察,一般服药3~7天即获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2、仙鹤草治疗耳聋

取鲜仙鹤草(连根)150克,加冷水适量,大火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

3、路路通治疗耳鸣

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药液频饮,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4、葛根治疗特发性耳聋

取葛根适量研成粉末,用空心胶囊装后吞服,每粒含药0.5克,每日2-3次,每次3-4粒。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缓解耳鸣的食物 篇6

1、干姜

能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耳鸣患者做菜时适当放一些,就可以起到治疗耳鸣的效果了。

2、鲢鱼

冬季养胃的好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3、胖头鱼

有暖胃、平喘的作用。体质虚弱的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4、辣椒

吃辣椒能够促进食欲、增进消化,可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强。冬季常吃辣椒能够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受潮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