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区别范文(最新13篇)正文

《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区别范文(最新13篇)》

时间:

《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区别范文(最新1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公共设施建设】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1

市文广局文件下发后,受到了我镇主要领导的重视,迅速组织文化站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镇实际,针对开展专项整改工作的内容,细化分工,明确责

二、搞好调查,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制度

整改工作开始后,我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历经一周时间对近年来配送的设备、器材、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准确掌握了各类设备、器材、图书的数据并按类别登记存档,保障了器材设备的不流失、不挪用,据统计,图书1.28万册、光盘800份、书架3个、书柜8组、阅览桌1个、椅子10把、灯光音响设备1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8套、村级文化活动器材1套。

三、加强宣传,营造公共文化服务氛围

为扩大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的影响效力,对每个公共文化服务站点进行了挂牌,并用广播、电话等手段,向群众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以及意义,鼓励群众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每月定期举行农家书屋读书日活动,引导群众会读书、爱读书、懂读书,从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我镇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有:图书借阅、书画展览、电影、培训、体育、以及文艺活动场地,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为49小时,服务人次达3000,服务人次增长率为21%。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我镇文化站会定期对各个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补给,并采取每月图书轮换的方式,达到更新图书的目的。

五、建立规章制度,促进文化服务规范

我镇根据上级颁发的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工作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上墙公示,并落实管理人员和职责,做好图书编目、借阅登记、开展活动记载,真正做到有制度、有活动、有记载。切实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性,利于管理,便于群众。

六、强抓资金管理、争创文化品牌。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2

1准确领会公共财政的深刻内涵

1.1公共财政概念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收支活动实现对一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如何准确理解公共财政概念?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首先,弄清公共财政究竟为了谁。大家知道,所谓财政就是政府的一种资金收支活动,而这种收支活动总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或为政府行使职能服务的。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此,公共财政成为政府实现满足公共需要职能的一种资金收支活动。在这里还需要进一步搞清两个问题:什么是公共需要?为什么说满足公共需要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1)所谓公共需要,具体说很复杂,概括说就两大类。第一类是纯公共需要:保证国民基本素质和生存安全的需要,如国防、军事、外交、国家安全、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第二类是准公共需要:介于纯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从性质上不能截然划分清楚的一些需要,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甚至包括某些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如水、电、气、煤、油、运等。两类公共需要的区别在于,对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产品进行消费通常都是免费的,而对于满足准公共需要的产品进行消费则不是免费的,但是所产生的费用既不能由消费者全部承担,也不能让政府全部埋单,而是由政府和消费者按一定的比例分担。一般来说,政府承担的越多,表明国民的公共福利越高。2)为什么说满足公共需要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让企业生产提供公共产品,一方面对那些规模巨大,资金需要多的纯公共产品项目,任何一个实体都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公共产品消费使用过程中的不收费和低收费,也使得企业即便有能力也无动力,原因是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所以,在满足公共需要方面,市场是无效的或是失灵的。但是,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为此需要政府出面。首先通过一定的手段(如税收等),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形成财政收入,然后再以财政支出的形式,向公共领域投放公共产品,也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从而满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公共需要。因此,满足公共需要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能和责任。而为了满足公共需要,政府通过组织收入、安排支出或购买公共服务,形成的收支活动就是公共财政。其次,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财政模式。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凡是市场能做的政府不要干预,凡是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政府必须介入。也就是说,政府要有所不为有所为,而政府有所为的正是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范围内,为了满足公共需要,政府进行收支活动,所形成的财政模式只能是公共财政。我国传统的财政模式是“生产建设财政”。它是一种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财政模式,因为在计划经济下,政府是无限的、全能的,掌握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除了公共领域,政府还把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了生产建设领域,最多的时候我国生产建设资金占到整个财政资金的70%左右,所以我国传统的财政模式被称为“生产建设财政”。实行了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由无限的、全能的政府转为悠闲的、服务型政府,那么与政府职能相对应、为政府行使职能服务的财政也必须转型,也就是必须由传统的生产建设财政转为现代的公共财政。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只有20年,因此实施公共财政的时间并不长。我国于1999年正式实施公共财政。

1.2公共财政基本特性作为一种现代财政模式,实行公共财政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特性:公共性、公平性、公开性。1)公共性:即公益性。财政资金的投放,必须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追求社会公益为宗旨,不能以赢利为目标。这是实行公共财政的最基本特性。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决定了政府进行财政收支活动,只能局限在公共领域范围内。但我国实行公共财政的头几年,由于对公共财政本质内涵缺少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加之受传统财政模式思维的惯性影响,大量的财政资金依然被投向了生产竞争性领域。这一方面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另方面也导致了对公共领域资金投放的不足。另外,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对公共领域的一些部门(如教育、卫生等)进行了不恰当的市场化改革,结果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却没有增反而减少,于是引发了老百姓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住房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反思:表面上看是学校、医院出问题了,实质上是我们的体制有问题,是政府的职能出现了错位(即政府失灵)。因此在党的16届3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其核心内容一是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让政府的财政资金逐步直至全部退出生产竞争性领域;二是必须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向公共领域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领域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在2005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关注民生、 所以,我国的财政正在逐步回归公共性的本位。2)公平性:公共财政政策要一视同仁。财政分配制度对不同的阶层、个人以及不同的经济成分,必须公平公正。财政具体表现为一种资金的收支活动,其属于分配范畴。政府将钱收上来再用出去,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国民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这就要求政府在取得收入时,必须明确向谁收、收多少;然后再支出使用时,明确用多少、怎么用。都要相应地制定一个公平合理取得收入、安排支出的制度,即财政分配制度。所以,财政属于分配范畴。财政分配作为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这些年来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降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连续多年提高低收入群体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等等,目的是为了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但毕竟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存在先天的不足和缺陷,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比较大,贫富悬殊问题依然比较严峻。还有国民财富蛋糕做大之后,如何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合理分配,依然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求财政分配制度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3)公开性: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要公开透明,对财政收入的方式、数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规模等公众要有知情权。这是公共财政与传统财政模式相比所具有的最典型特性。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是在为民理财。既然如此,那么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又用到了哪里去,以及怎么用的,作为公众都有权知情。由于受计划经济理财观念的影响,我们长期以来都把政府的财政信息当做“国家机密”不可告人。所以实行公共财政很多年来,我国在财政预算民主化建设方面工作滞后。其实公开政府财政信息,不仅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从根源上防止腐败的突破口。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政府政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信息向社会公开政府责无旁贷。最近这几年,我国加快了财政信息公开方面的进程,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为此,要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的力度,让老百姓对政府公开的“账本”不仅看得到,还要看得懂。更重要是通过公开财政信息,遏制政府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使纳税人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p#分页标题#e#

2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2.1财政资金公共性的现状分析从当前来看,分析我国财政资金公共性,关键就是考察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情况。理由有二:一是民生领域构成我国公共领域的核心和重点部分;二是政府对民生领域资金投放的历史欠账太大。1)对民生概念的基本界定。纯民生———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五个方面;泛民生———在纯民生基础上加计农林水、环保、交通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支出。2)民生资金的投放现状(本文基于对“纯民生”的分析):增幅很大但占比仍低。从增幅看,2005年以来的这些年,政府不断增加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明显超过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2011年全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累计达到38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全国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21.2%)。所以,这些年的民生支出增幅很大。从占比看,2011年全国财政用于“纯民生”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5%,与2010年的32.6%相比,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由于我国政府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太多,所以民生资金的基数依然比较少,绝对数依然比较小,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比较低,另外与老百姓日益增加的民生诉求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仍需继续加大对民生资金的投放力度。

2.2财政分配的公平性现状分析财政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从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对收入分配格局发挥重大调节作用。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财政分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1)财政增收太快。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使得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当国民财富(GDP)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收入占比过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本应属于居民的财富。特别是在当前劳动者工资普遍较低,国民幸福指数普遍不高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容易引发“国富民穷”的忧患。我国财政收入是由税收和非税收入构成,其中90%左右来自税收,所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税收的快速增长。21世纪的十多年来,我国的税收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基本形成了这样两个规律: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年均增速超过20%。具体分析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发展了,企业效益提高了,必然带来税源的增加。二是税务部门加强征收管理。由于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征管手段,使税务部门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税款流失,确保了税款应收尽收。三是从当前来看,通胀也会导致税收增长。因为通胀的主要表现是物价上涨,那么以商品价格作为计税依据的流转税款,必然会随商品价格提高、税基扩大而增加,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胀会带来流转税增加。流转税又称间接税,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它们的共同特性是隐含在商品或劳务的价格里。企业只要发生销售行为并取得收入,无论盈亏一律依据销售收入纳税,然后企业把税款打入成本、计入价格,随着商品的流通转让通过价格将税款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不论承受能力大小,只要有消费,在接受价格的同时也就接受了含在价格里的税款。所以间接税具有很强的诡秘性,它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每个消费者只要有消费就在贡献税收。如果说企业是流转税的法定纳税人,那么通过价格转嫁税负,消费者就成为流转税的最终负税人或者实际纳税人。四是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恰恰是以流转税为主,占比高达70%左右。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在通胀时期一定表现为税收增加,而且是流转税的增加。流转税太多,首先,不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因为流转税越多成本越高,尽管可以通过价格进行转嫁,但毕竟增加了成本,尤其是在通胀的环境下,会使得企业因成本的上涨,大幅度压缩利润空间。所以过多的流转税会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其次,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承受着过多的流转税,增加了消费成本、削弱了消费能力,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其实国外也有间接税,但与我国税制不同的是,大多数国家的间接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大致30%~35%,远远低于我国的间接税占比,间接税占比越低,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就越少,消费者负担也就越轻,这才能真正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而且消费者每发生一项销售行为,获取的发票上都会注明税款,因此国外的税制既公平又透明。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格局做以下结论:财政收入中90%是税收,税收收入中70%是流转税,而在通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使得流转税增加,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又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因此,我国现行税制面临着优化结构、减税让利的改革。2)支出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用于行政经费的支出18%,相当于日本的6倍,法国的3倍。这表明当前我国财政支出中,政府行政经费过多,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政府的行政体制过于庞杂,机构臃肿,吃财政饭的人太多;二是政府的运行成本太高,尤其是在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即“三公”消费)方面浪费严重,这说明政府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太多。如何让纳税人的钱更多地为纳税人服务,就要求政府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压缩行政经费。

2.3财政信息公开透明的现状分析1)财政信息公开进程比较快。2008年5月1日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9年提出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时间表:2010—2012年所有中央部门的预算向社会公开;2010年75家中央部门(共计98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信息,2011年增加到95个中央部门;2011年3月和5月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公布总预决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三公”经费的预决算,但对中央和地方公开的要求有所区别,其中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必须公开,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可比照中央公开。公开“三公”经费,表明我国财政信息的公开工作又往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2)“三公”经费公开的效果不理想。按我国预算编制的规定,“三公”经费并非独立科目,而是分别反映在相关经费里,比如公务出国,若是进行项目考察就反映在项目经费中,若是参加培训就反映在培训经费中。为了向社会公布“三公”经费,必须将分散在相关经费里的费用进行归纳综合。2011年是中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第一年,由于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因此“三公”经费公开的效果不理想。一是“三公”数据项目不够细化:大多“粗线条”,只公布三个数据,而没有更细化的项目和必要的解释说明。二是“三公”数据标准不统一:已公布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也无具体科学的要求,缺乏真实性、可比性。三是地方政府大多没有比照中央跟进公开:已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只有北京、上海(预算)、陕西(决算)。#p#分页标题#e#

3推进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3.1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资金投放的力度1)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为了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优化教育资金的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着力支持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以缓解当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2)医疗卫生。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初步形成13亿城乡居民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提高医保的补助标准,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之前为20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3)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之前的覆盖面为60%),而且还要进一步提高其他方面社会保障的水平。4)保障性住房。做好目前在建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500万套,同时还要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包括棚户区的改造,进一步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的职工以及农民工住房困难的问题。5)文化。大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保证公共财政用于文化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公共设施建设 3

关键词:智能化 公共设施

LON ( Local Operating Networks)网络是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的局部操作网络。为支持LON总线,Echelon公司开发了LonWorks技术,它为LON总线设计和成品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平台。目前采用LonWorks技术的产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家庭、公用能源、交通等自动化领域,LON总线已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现场总线之一。中国计算机协会工程控制委会成立了Lon Works控制网络协作网。国家大型民用业过程控制系统已逐渐推广现场总线系统。

目前,建设部正在全力推动以“智能控制网络管理”为切入点的整个行业的信息化,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开发,服务于公共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与功能,并将多学科性、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智能化公共设施定为民用建设的发展方向。

但由于智能化公共设施在我国起步较晚,智能化公共设施技术在民用及其社区中的运用正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相比,智能化公共设施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不是很高,相关技术产品功能单一,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尚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理论研究与管理滞后的矛盾(如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市场行为的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一旦要实现其他公共设施智能功能,必须重新安装新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则分别由各输入量、输出量、计费量、等供应公司进行设计安装,各自独立运行,互不相关。因此造成公共设施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大,各系统之间的总体协调性能差,系统运行、维护复杂,升级扩容不便,用户对自己费用支出的智能功能选择余地小。

我们在国内进行智能化公共设施网络建设的系统设计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造价低,可靠性高;便于扩充升级,分步实现智能化功能;单一控制网络完成智能化住宅应有的全部控制功能以及该小区的所有控制功能;网络结构简单,性能优异。为此,我们在智能化公共设施网络的建设中采用LonWorks分布式控制网络技术。

LonWork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控制领域中最热门的通用控制总线技术之一,得到世界各大著名工控产品生产厂家支持,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目前它在国内已被成功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公共设施网络自控中。我们选择LonWorks技术开发智能公共设施网络系统,主要基于它的如下特点:

智能网络拓扑结构灵活多变,可根据公共设施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布线系统的复杂性和工作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LonWorks网络是无主站点对点网络,其任一点的故障不会造成系统瘫痪。一处公共设施节点的损坏或关闭不影响其他公共设施节点正常运行,降低了维护难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度,网络响应得到充分的保障。

Neuron芯片内置现成的I/0对象,LonTalk协议,并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质量,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稳定可靠的系统。

LonWorks网络节点之间使用逻辑连接,这使得系统中节点的增加、修改很容易,便于系统调整和扩充升级。

在智能公共设施建设中应用LonWorks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智能化公共设施的所有功能,整个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网络布线相当容易。对于使用公共设施用户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只需选用不同的控制节点,编写相应的程序,直接连接到公共设施的控制网络上就完成了,在物理上不必对网络结构作任何修改。而且LonWorks网络可扩充性极好,在扩充子系统,增加功能,连接两个公共设施控制网等都很简便。LonWorks技术提供的高效开发平台让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时,对网络通讯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的系统功能实现上,使得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针对具体任务设计出成熟稳定的系统。

随着今后住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总线网络结构在速度与效率上开始显得不足,因特网则显现其优势。而目前就构筑专用IP网络还存在着成本高及维护难等一些问题。通过LonWorks与因特网的接口装置,可以将己经自成体系的LonWorks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作为子网络,通过因特网接入因特网,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将控制网络的实现由现场扩展到因特网的广阔空间,从而可以实现公共设施更大范围的控制联网。此种方案成本低且易于实现。

开放和互操作是Lon控制网络的精髓,通过LonMark国际互操作协会制定的标准来保证。这意味着来自不同厂商的不同装置可以直接集成在单一的控制网络中完成应用功能,奠定了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石。

公共设施建设 4

关键词:公共设施;城市建设发展;客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84-01

公共设施即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而提供的公共建筑或基本设备,例如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交通设施、体育设施、邮政电信设施、商业金融设施等,由此可见公共设施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其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公共设施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一、公共设施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规模的扩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在原有的较关键或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公共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新城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的规模得以扩大,由于公共设施的存在会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所以会吸引大量的人向公共设施附近聚集,而为其提供生活所必须的物品及住处的产业也会随之入驻,使其周边形成相对繁荣的区域,使原本处于城市周边的地域逐渐被划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例如动车城株洲市,甚至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代替老城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例如苏州市在其老城区东西两侧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建成了新加坡工业园区和苏州街区;郑州市在其东南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建成了郑东新区,在城市周边大型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发展新城区已� 政府通常按照此建设思路,在进行区域开发时会先将市中心某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设施移至建设区域或在建设区域设置分机构,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物质生产、流通等条件建设,从而带动新城区的发展。例如某市想将西南方向的空地纳入城区建设中,就会在其针对性的城市建设前,将市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某些学校、医院引入新城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实施建设。

二、公共设施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所必须存在的场所,如果没有公共设施的存在不仅城市居民的就业岗位会大量的消失,城市居民的收入会大幅度缩减,而且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所以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有公共设施为其提供最基本的支持,公共设施具有强烈的公益性,所以其存在和发展都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例如作为教育公共设施的学校,其存在可以为社会提供所需“知识型”人才,而人才储备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及政府管理设施可以保证城市发展的规范性,使城市发展建设的大环境得到保证,为其提供持久动力。例如城市中的文化娱乐设施的存在,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在无形中抵制了不良习惯在城市中的蔓延,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能;交通公共设施的存在和不断完善,为城市进行经济活动提供支持,使城市建设发展获得经济保障等,由此可见,公共设施不仅有利于新城区的出现,而且可以促进已出现城市的深化发展。

三、公共设施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及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一些大型城市出现,例如北京、上海等,其不仅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代表,甚至已�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公共设施虽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建设成本,但其反过来会为城市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推动其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已�

参考文献

[1]王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产出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2]张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3.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爱国卫生工作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第三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创建卫生城镇、健康教育、除“四害”(鼠、蚊、蝇、蟑螂,下同)、农村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所需专项补助经费和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爱国卫生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第六条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县爱国卫生和防治疾病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规划、部署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动员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爱国卫生活动;

(三)组织开展创建卫生城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和卫生先进单位及评比、表彰活动;

(四)对本辖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六)组织动员全县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除“四害”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七)组织实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爱国卫生工作,督导、协调有关部门对健康危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八)承办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爱卫会的日常工作由爱卫会办公室承担。

第七条爱卫会实行成员部门分工负责制,各成员部门按照下列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

(一)县发改委负责把爱国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

(二)县卫生局负责贯彻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农村改造厕所规划,开展除害灭病的技术指导、科学研究和卫生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负责对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以及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实施行政监督,对社会性重大疫情和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以及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突发事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并依法组织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以及对药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四)县城管局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组织推广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管理城市公共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五)县农粮局负责组织推广沼气运用等农业技术,加强对农田和农舍灭鼠活动的指导,对动物饲养经营场所环境卫生进行监督,负责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与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六)县环保局负责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废渣、废水、废气及噪声等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行政监督,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七)县教育局负责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卫生设施的改善,学校环境的整洁和绿化;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活动。

(八)县财政局根据县人民政府预算,负责为爱国卫生事业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

(九)县水利局负责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控制地方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传播。

(十)县体育局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十一)县文广局(新闻出版社),广播电影电视新闻中心和各新闻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健康和遵守社会卫生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

(十二)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车、车站的卫生监督管理、废弃物收集处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重大疫情的管制工作。

(十三)其他成员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八条县爱卫会每年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解决本辖区爱国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城区党工委、社区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单位,应当明确人员,负责本辖区或者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条加强城乡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投资兴建各类基础卫生设施。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将健康教育列入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学生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和农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教育和引导公民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质。

(一)县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有计划地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食品安全、疾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技术规范;

(二)各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安排健康教育专题栏目,适时宣传报道爱国卫生先进典型,批评不卫生行为;

(三)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

(四)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场所以及广场、车站、机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和宣传专栏应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等爱国卫生内容。

第十二条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禁止在会议室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立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

第十三条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县城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分步实施,使县城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等国家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规范。

第十四条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禁止下列行为:

(一)城区的街道、广场、绿地、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口香糖和食品包装物等废弃物,在建筑物、公共设施上随意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随意张挂、张贴;

(二)城区内饲养的鸡、鸭、鹅、鸽(以食用为目的的)、兔、羊、猪等家禽家畜,携带、遛放的宠物随地便溺不予清理;

(三)携带犬(猫)等宠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室内公共场所。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妥善收集、处理渣土、垃圾、粪便和污水,清除建筑工地内“四害”等有害生物的孳生场所,建筑工地的宿舍、厨房、厕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六条县城管局应对县城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公布结果。

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辖区内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使各项环境指标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第十八条县城内饮食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等有害物质对附近环境的污染。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十条旅店、理发美容、歌舞厅、公共浴室、游泳场馆、网吧等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按规定健全卫生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落实清洗、消毒、通风等卫生措施,使公共场所室内外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城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公共场所(包括学校、托幼机构),必须把卫生基础设施纳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审批,确保建立完善的垃圾、粪便、污水收集处理和供、排水系统。各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垃圾箱等基本卫生设施。

第二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定期开展杀灭“四害”等有害生物,清除其孳生场所的活动,使其密度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指标之内。杀灭“四害”等有害生物所需的药械费用,由受益者负担;受益者不明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负担。

第二十三条梅林镇、茅店镇、储潭乡、爱卫会应当组织城中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完善卫生基础设施,落实除“四害”措施,杜绝违规饲养家禽、乱搭乱建、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现象。

第二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整治村庄环境,治理脏乱差,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条件,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设施,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农村居民新建住宅应当修建符合卫生要求的户厕,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已建户厕应进行改造,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每年四月份为全县爱国卫生月,集中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居民委员会及各单位应实行周末卫生日制度,组织动员社区、单位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第二十六条县爱卫会每年组织一次爱国卫生工作检查评比,命名表彰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卫生先进单位和控烟先进单位,并对受表彰的单位定期进行考核、复查。未获得卫生城镇、卫生村或者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不得评为文明村或者文明单位。

第二十七条爱卫会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爱国卫生督查员,对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爱国卫生督查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相关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有关资料,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扰。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县爱卫办对单位和个人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未处理的,爱卫办或者督查员有权督促该部门依法处理;拒不处理的,由爱卫办建议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条未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履行相应职责的,由爱卫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者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行为,爱国卫生督查员有权进行劝阻,由县城管局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清理或者清除外,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6

今年以来,公共设施建设专项组坚持

一、坚持一条工作主线

始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精神,坚持 到2020年,实现“所有村通硬化路全覆盖,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入户巷道通行方便;所有村通动力电全覆盖、‘村村通光纤、户户能上网、信息化应用’全覆盖”的目标。

三、落实五步工作程序

(一)迅速行动,摸底查漏。利用年初XX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贫困村、深度贫困村农村公路畅通、电力设施运行、通讯条件覆盖情况进行调研,按照贫困村退出“三通七有”刚性要求,查找缺项漏项情况,明确了三方面工作重点和任务。

(二)结合实际,编制项目计划。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程度、脱贫时限和实施环境,列出可执行的项目,逐村、分行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年度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项目库。

(三)落实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摸排情况和项目库,编制农村公路、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计划,提前联系设计、造价等单位,做好概算、设计修改、图纸审核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要求,做到“一有计划便可立即启动”。

公共设施建设 7

[关键词]公共设施;城市;管理;利用

[DOI]1013939/jcomkizgsc201630041

1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意义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城市管理结合到一起并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通过各种类型的公共设施,市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通过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市民的运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随着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由各种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变迁而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有助于城市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不仅推动了城市文明建设,更推动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的现状

我们首先对大家使用最多的公共设施和使用频率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得出公共交通设施所占比例最大,为7265%;学习阅览设施和文化广场比例分别为6453%和5726%。体育运动设施和艺术表演设施使用频率相对较少,文化展示设施使用频率最少,但是这也反映出公共设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随后对公共设施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接受调查人员中,只有2436%的人清楚公共设施有专人管理,认为公共设施得到了及时维修和管理的人也只占2051%,还有3803%的人看到公共设施被私人或商业占用。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公共设施管理有待加强。最后我们调查得知大多数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不到5%的人不满意目前的公共设施,说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市民的初步肯定。

3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建国初期开始公共设施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无到有,从守旧、简单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但目前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公共设施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政府作为公共设施的提供主体和所有者,虽然一直承担着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但在实际上却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标准。例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虽有统一规划、统一分工、统一管理的方法,但所属部门不同,管理职能上常常互相重叠,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目前我国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一般分为三种模式:统一管理模式,分级管理模式,以及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只要管理者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定义管理的类型和权限,就能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管理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32对公共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略维护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对公共设施进行建设时都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而在管理上却比较疏忽,并且建设后的公共设施的维护修理工作更是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存在很多弊端。城市公共设施的超量、超标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建设资金浪费,导致对公共设施管理和维护的资金不足。另外,负责公共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力有限,对于量大面广的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徐州市的公共设施少有专人管理,导致公共设施需要维护修理的时候却无人反映,影响市民的使用,增加市民的不满情绪。

33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均占有率低,还出现了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失衡的现象,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城市土地的浪费,公共设施的资源集中,影响了人居环境,也不利于公共设施的充分利用。在一些偏离市中心的区域,公共设施的建设较少,使得当地市民难以享受到城市生活的方便和乐趣。在徐州市,每个地区的公共设施都比较齐全。比如,徐州市在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等都建有公园绿地,这为市民提供了游玩健身的好去处,每天早晚都有很多市民在各个绿地公园锻炼健身,大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34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市民平均素质水平低、不配合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问题。很多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公共设施的现状、市民的使用情况及评价都不尽如人意,给人的印象是:杂、乱、不和谐、破损速度快,直接损害环境景观和城市形象,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类情况:公共健身器材破损严重,旅游景区的设施上经常出现“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记,公共场所的垃圾桶不成体系等。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市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

4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41进一步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总体上由政府管理部门来进行宏观调控,改善已有的发展规划、增订更有效的规范和标准。同时,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微观改革:第一,有一部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垄断性经营的,这类企业可以进行内部机制和管理上的改革;第二,对于能够多家经营的行业,如公共交通、部分城市供热等,可以采取多家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对具有明显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特点的公共设施,政府就要对潜在进入经营者严格限制。另外,在管理手段上应主打经济和法律手段来综合治理和宏观调控,引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市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化和民主化,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规范管理方法,同时也便于公众监督。并且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城市治理中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以提高管理效率。

42动员和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公共设施的管理

使参与城市管理的主体多元化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是政府主导着中国的城市管理,而我们更应该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和营利性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在制度上实现民主、在管理上实现科学的投资决策和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现听证制度和专家回馈相结合。

43实施合理科学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可达性原则。即市民到达公共设施所在地所需花费的成本。②公平性原则。通过考虑不同的公众需求来提高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程度。③易用性原则。首先,某些公共设施需要布置在显眼的位置,这样才能够� ④节能环保的原则。目前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很重视绿色设计的应用,节约能源的原则同样应该应用到公共设施的布局中去,避免能源的浪费。

44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素质

城市公共设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要积极倡导全社会参与到其中,探讨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从而做好日常综合管理。我

参考文献:

[1]张慧,付孝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2(8)

[2]赵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3]陈相明,何克祥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前沿,2007(18)

[4]李玮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4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8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来讲,是指整个社会进行全部教育活动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利用效率;从微观视角来说,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本文所述公共教育设施,主要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教育部门通过预算支出所购置的教育教学用品、教育教学资料、教育教学供暖用电、各级各类学校校舍,以及用于公共教育范围而购买的房地产、建设的图书馆、专业信息中心和博物馆等资源。由于公共教育设施利用范围广泛,支出绩效具有多样性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因此,在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综合一起进行考虑,尽可能地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多项计量指标,重视评价公共教育设施利用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关注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绩效的评议指标,以评价其社会公共责任是否得到履行、教育教学质量是否大幅提高、公共教育设施利用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是否有效、教育受众的认知信誉度是否提升等方面。

二、公共教育设施绩效评价定量指标

(一)公共教育设施投入程度指标 一是对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总量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总量是否满足了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总量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

公共教育设施投入努力程度=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总量÷该年度全国GDP总量×100%

公共教育设施投入努力程度=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总量÷该年度全国财政支出总量×100%

公共教育设施投入努力程度=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总额÷该年度教育支出总量×100%

二是评价公共教育设施投入增长速度是否达到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分析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公共教育设施投入的保障程度。

公共教育设施投入增长速度=[(评价年度公共教育设施支出总额÷基期公共教育设施支出总额-1)]×100%

三年公共教育设施投入平均增长率=[(评价年度期末公共教育设施支出总额÷三年前年末公共教育设施支出总额)1/3-1]×100%

(二)公共教育设施利用效果指标 (1)公共教育设施投资收益率是指公共教育设施投资方案建成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的比率,它表明投资方案正常生产年份中,单位投资每年所创造的年净收益额。评价时可将计算出的公共教育设施投资收益率(R)与所确定的公共教育设施基准投资收益率(Rc)进行比较,若R≥Rc,则方案可以考虑接受;若R

(2)公共教育设施投资回收期Pt =公共教育设施投资总额K÷年净收益或年平均净收益A(即Pt=K/A)。该指标是反映公共教育设施投资方案清偿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在不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并假定公共教育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评价时将计算出的投资回收期(Pt)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Pc)进行比较:若Pt≤Pc,表明项目投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则方案可以考虑接受;若Pt>Pc,则方案是不可行的。该指标计算比较简便,也容易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政府投入资本的周转速度;但由于不能反映投资回收之后的情况,建议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3)审查公共教育设施实际使用设备数量、制度时间利用率等方面指标。同时应注重对公共教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新教育技术设施的购置选择等方面的评价,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系统较为顺利地运行。公共教育设施数量利用程度=公共教育设施实际开放利用数量÷公共教育设施计划可供开放数量;公共教育设施时间利用程度=公共教育设施实际开放利用时间÷公共教育设施计划可供开放时间。

(三)公共教育设施利用效率指标 评价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公共教育设施利用效率,除可采用以下指标外,还可以增设公共教育用固定资产增长率、生均固定资产增加额、公共教育教学设备完好率、公共教育用固定资产收益率等多项指标。

公共教育设施利用效率=学年在校生数÷公共教育设施利用消耗总量(或学年公共教育设施支出总额)×100%

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在校学生人数÷公共教育设施财政拨款(万元)

在校生均培养成本=公共教育设施财政拨款÷在校学生人数

校舍利用率=校舍实用面积(m2)÷校舍总面积(m2)×100%

教室利用率=教室利用时数(天数)÷教室总数×100%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时间(小时)÷教学仪器设备总数(件、台)×100%

图书利用率=图书年借阅册数÷现存图书册数×100%

三、公共教育设施绩效评价评议指标

(一)领导者基本素质 领导者基本素质是指公共教育行政部门现任领导班子的智力素质、品德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具体包括知识结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等因素。

(二)服务满意度 服务满意度是指社会公众或教育受众对公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公共教育设施、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质量水平、工作主动性、热情性和方便性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三)基础管理水平 基础管理水平是指公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际规范、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在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模式、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运转情况。

(四)经营发展战略 经营发展战略指公共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用的包括提高公共教育服务质量、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谋划和策略。

(五)在岗员工素质 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指公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在岗员工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专业技能、组织纪律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及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六)服务条件与环境 服务条件与环境指公共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主要服务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技术水平等。

(七)社会公众素质教育结果 社会公众素质教育结果是指公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开放公共教育设施、大力提高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程度,实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公众及学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和老师创新能力等目标所取得的效果。

(八)综合社会贡献 综合社会贡献是指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状况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对人文教育发展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等方面。

四、结论

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是公共教育资源和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开展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绩效审计评价工作,不仅需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价,而且必须通过构建一套定量指标与评议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系统且规范地评价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绩效状况,分析其社会公共责任是否得到履行、教育受众和人民群众的认知信誉度是否得到提高。审计人员在选择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重要性原则,应按百分制分别设定定量指标、评议指标两个层次各指标的权数,通过实施绩效审计程序并运用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将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与基准值或目标值进行比较,形成绩效审计评价结论,最终出具绩效审计评价报告,从而顺利地完成公共教育设施利用绩效审计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公共设施建设 9

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水映了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因此全方位、准确的研究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亟需大力提高其公共设施建设力度,进而分析制约公共设施建设的因素。

【关键词】

公共设施建设;因子分析;政府

0 引言

第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约0.9%,尽管我国城市化率提高很快,但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5%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1]。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水映了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良好的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提高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公共设施水平无论从人均占有率还是从质量水平上看,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全方位、准确的研究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国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基本概念界定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公共设施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决定了公共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所以公共设施一般是由政府提供。公共设施分为城市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这两者涵盖范围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处理系统、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港口、市政设施抢险维修、城市广场、城市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设施、城市绿化、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公共设施,并在以上各种类别中选取几个较贴近居民生活的指标进行分析

1 甘肃省公共设施建设情况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偏低,所以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处于低劣状态。下面我们重点考虑有关指标的代表性、系统性和数据的可得性,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其他省份做一横向比较。

1.1指标选取

为了完成对甘肃省公共设施的横向比较,根据公共设施的内涵和特点,选取了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辆)、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册)、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高等学校(所)、每千人拥有公共电话数量(部)、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每万人公共厕所数量(间)、人均城市道路照明灯(盏)、城市排水道路长度(公里)、供水管道长度(公里)作为评价指标,共计12个。

1.2因子分析

1.2.1方法适用性评价。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反映像相关矩阵,主对角元素绝大部分都比较接近于1,其他元素的绝对值较小,说明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spss求解得到抽样适度检验值为0.600,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常用度量标准,可以得出适用因子分析方法;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值较大,并且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

1.2.2综合评价。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选入4个公共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5.401%、22.87%、12.645%和10.52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458%。据此,得到综合评分函数:

F=(F1×35.401%+F2×22.87%+F3×12.645%+F4×10.522%)/81.458%

从最终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份公共设施建设综合评分位居前列,而宁夏、青海和居最后三位,这与直观印象和现实基本一致,结果较为可信。在31个样本范围中,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排名第27位,排名靠后,说明甘肃省与全国大多数省份比较,还需加强建设力度和维护力度。另外,我们看到甘肃省的综合评分为-2.43761,四个主因子得分分别为-0.44142,-0.60183,-0.06552和-1.22129,都是负数,即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甘肃省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与此对应的是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共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主体不明

前文已述,公共设施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提供这种服务的主体是政府,但是政府管辖往往伴随着效率低下、行政交叉等弊端。所以长期以来,相当大的一部分公共设施都是由政府垄断经营,亏损的多、维持正常发展的少,且基本上都采取财政补贴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2]。所以提出这样一种观点, 对于那些不具有竞争性但是具有排他性的公共设施可以引入市场,在不损害和降低居民的公共设施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对民生关系不是很大的公共设施建设交由市场运作。

但是政府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有相当大的领导权力,并且对社会资源有绝对的调控能力;而市场拥有其竞争和运作优势,并且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往往高于政府。所以,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否需要引入市场以及引入市场的程度是多少,这个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以解决。

2.2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实证分析不足

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建设缺乏计划性,实证分析不够深入,效果不明显。例如,三峡水利发电站在建设初期的策划中保守计划提供全国50%以上的电量,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技术建成的三峡水利发电站只能提供不到0.3%的电量。计划和成果严重悖行,说明政府在制定建设计划时缺乏对实际的考量,继而造成公共设施的低劣。

2.3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步伐不一致

我国在公共设施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地方政府过多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甘肃省的兰州新区为例,为了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当地政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并且进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土建等各方面。工业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并没有建立,职工的医疗、保险、子女的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到许多企业的进驻。所以,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两者协调发展,步调一致才能保证“双赢”

2.4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政府在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分工和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由于分工不明确,一些项目往往会由两个部门共同负责,行政交叉、权责不明,致使积极性不高、管理问题不断。

其次,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管理机构既是政府部门,又是企管部,管了不该管的事,自然管不了、也管不好,失去政府威信。

再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效果不明显,职能转化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了建设的效率。

2.5资金缺乏且利用效率不高

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主要是城市建设税、公共事业附加费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和少部分的银行贷款。由于有国家的税收支撑,政府缺少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意识与经验,城市产业集聚小等原因,导致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4]。每年的公共设施建设经费缺口大,且存在拨款不能全额下发的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

部分公共设施还存在重复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资金利用效率。政府部门本来就存在效率低、管理差的问题,几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建设项目,而没有统一的科学管理章程,效益自然不会高。

2.6公共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

公共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还存在建设用地所占比例低、布局不均衡、辐射力不强、配套设施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5]。例如兰州市的快速公交(BRT),原本是为了解决交通拥挤和公交不足而设立的,但是仅仅是在原有的道路上安插了快速公交站,由此挤占了机动车道,常常造成交通阻塞,影响正常的运输。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往往没有做好其应有的引导、导致公共设施空间分布不合理,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破坏。

3 结语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时现代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我国城镇化战略实现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应该认识到,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在实践中调整优化策略,才能提高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并不断提高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卷[R]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2] 叶家伶、蒙春妮。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9)

[3] 吕申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策略初探[J].机械管理开发,2008(10)

[4] 刘淑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现状的反思[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5)

[5] 董秀成。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主体归属―给予经济学的分析[J].南京滨江新区的探索。规划师,2010(4)

[6] 赵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7] 杨俊宴,史宜,邓达荣。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空间适宜性评价研究[J].规划师,2010(4)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10

关键词:文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45-02

施家岙村是闻名全省的女子越剧发源地。近年来,施家岙村在嵊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文化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从本村实际出发,立足女子越剧文化和山水资源,着力打响越剧、漂流、特色农庄品牌,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努力在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发展上下工夫,正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一)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施家岙村距今约有600多年的村史,文化底蕴深厚。施家岙人正继承弘扬直根于本土古代文化资源,努力挖掘其内涵,充分发挥女子越剧的作用,打造“越剧寻根游”,联动山水资源,开发“剡溪漂流”,为村级文化旅游铸就了灵魂,带动了村级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随着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施家岙村两委多次邀请各级领导、专家为村认真做了规划与策划,大力挖掘了文化资源,特别是越剧文化资源。

(二)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女子越剧的发祥地,存有绳武堂古戏台(嵊州市文化保护单位)、八卦台门、老台门、鲁班庙、古村落等文化古迹,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当今施家岙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村两委会妥善处理了“拆”与“建”、“留”与“修”的关系,做到了“该修的修、该建的建、该拆的拆、该留的留”,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完好,配套景点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自然古朴。同时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通过落实村文保员,做好村内绳武堂古戏台、八卦台门等文化遗产资源的日常检查,及时防范文化遗产的防漏、防蛀、防盗、防火等安全防范工作,其次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村文化走廊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做到了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为村文化旅游持续发展注入永久的精髓。

(三)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拥有有线电视、广播、文化走廊、宣传窗、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篮球场、台球馆、老年活动中心、室、乒乓球活动室、古戏台、体育器材健身区、寺庙、祠堂。村民使用最多或常去的公共文化活动场依次是:古戏台、篮球场、乒乓球室,文化活动室、最少去是:农家书屋。村民自有的文化设备普及率最高的是电视机,约96%左右,村民家庭拥有多台电视或DVD 机占村民户42.4%。随着电视机在农民家庭中的普及和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快速推进,村庄已连通有线电视网络,能够在家中上网的村民家庭也达到了0.83 %

(四)文体队伍建设稳步推进。2006� 村级文体队伍得到了稳步推进,俱乐部得到了不断完善。极大的锻炼了体魄,增进了相互友谊,促进了村和谐发展。

(五)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近年来该村以娘家戏班为主体,经常在绳武堂举行各种越剧比赛和联谊活动,特别是每逢元旦春节组织越剧演唱比赛,形成了浓厚的越剧氛围。先后承办了“明山桃源杯”我爱越剧戏迷大联欢和嵊州市农民越剧擂台赛;接待了范瑞娟、傅全香、茅威涛等著名演员来女子越剧发源地寻根交流演出;在越剧百年庆典之际,邀请了上海越剧院著名演员钱惠丽、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来村演出;还与余姚、慈溪、新昌、本市的戏迷经常开展联谊活动;多次参加嵊州广场文化文艺演出;和浙江省新农村频道流动大舞台擂台赛。多次组织篮球赛、赛等与临村加强交流,不仅扩大了与外界的学习和交流,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业余文化活动兴趣。

二、文化建设的困难与问题

施家岙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虽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其从自身发展需要,速度仍欠缓慢,村级文化内涵挖掘与利用还停留在待开发状态,特别是文化阵地建设有的还处于沉面阶段,具体工作难以开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够贴切。

(一)缺乏资金投入。尽管两委会在村级文化建设上思想一致,极力加大对其投入,但由于集体经济的薄弱,已成为困扰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一大制约因素,加之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够浓厚,农村文化活动本身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导致社会资金参与率不高,致使“娘家戏班”队伍难以健全、巩固、稳定,活动难开展。

(二)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施家岙村缺乏文化人才表现在“娘家戏班”队伍建设上,戏班受到人员编制影响,人员极度偏少,年轻专业的越剧演员难以留班底,各演员业务水平参次不起,缺乏业务培训机会,缺乏自身提高业务水平的动力,业务水平整体不高,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等,常见的越剧剧目难以排练,越剧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直接影响了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工作,阻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

(三)文化生活难以满足村民需求。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村民对图书上门、地方戏曲演出、电影放映、歌舞表演、文艺辅导培训等需求逐渐显现,对篮球俱落部、乒乓球俱落部等现型的文化生活向往日趋加强,但由于向黄泥岗村、娄盛村地处山顶山凹,地理位置和村民生活习惯使文化下乡等活动的开展相对困难,决定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三、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议与思考

(一)制定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议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施家岙村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要从本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女子越剧文化和山水资源,大力挖掘文化资源,以越剧文化为灵魂,以剡溪漂流、农庄休闲为依托,着力打响越剧、漂流、特色农庄三大品牌,培育发展村级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经济,以经济反哺文化,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投入。建立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村两委要高度重视村级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的投�

(三)加强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整合建设好5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好村级图书馆,开辟图书阅览室,与嵊州市图书馆协调作为的一个图书流动站点。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和党员远程教育合一的村民教育培训场所,配置好电脑、投影仪等教育设备。根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要求,建设好村广播室。

(四)加强村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村“戏曲队”、“鼓乐队”、“篮球队”、“健身队”、“围棋队“、“桥牌队”、“台球队”、“象棋队”等文化体育团队。加强日常管理,有计划开展活动。市县文化业务单位要加强指导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五)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文化活动。发挥女子越剧发源地的优势,定期举办各种越剧比赛和交流演出。经常开展越剧戏迷联谊活动。扩大村民的参与度,培养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即锻炼文化队伍,又营造越剧氛围,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文化活动计划,特别是重大文化活动要注意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年度计划相衔接,以整合活动资源、提升活动档次。

参考文献: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 11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公共建筑;办公空间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对艺术境界的独特追求, 举目望去,高大的办公楼建筑,其规模、数量等渐渐成为一个衡量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的标准。不为很多人熟知的是这些高层建筑的室内办公空间的设计形式更为繁多复杂。随着办公的方式及办公环境的发展与改变,办公空间的设计不再是传统的模式,而是变得多元化,艺术化。

办公空间的概述及其空间构成

对办公空间概念的了解及对办公空间功能的分析是办公室内空间的设计最基本的要求,至关重要。

办公空间是用来管理和设计、经营、图文以及资讯处理的工作室内场所。

根据办公的性质可以分为分类为商务办公与行政机构办公两大类,两者的工作的系统流程有明显差异。

办公空间功能的分析,是对索要设计的对象的行业性质、工作特征及流程、机构及其办公空间的规模等要素。

办公空间是由固定空间(建筑内的柱、体、空间隔断及办公的设施设备等)与流动空间(办公人员进行办公活动的区域)两部分组成的。

办公空间主要由前台接待处、基层工作人员办公室、管理人员办公室、会议室、资料档案室、设备管理室、卫生间、衣帽间、休息室以及茶水间、楼梯通道等构成。

空间设计的方法

2.1 根据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是室内空间的分隔设计中一种主要的手段,当色彩、采光、室

内空间及陈设等因素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时,色彩设计在这种环境下才会是有效的设计。因此,整体性的室内空间的设计需要色彩的陪衬,增强这个系统的整体性。色彩要与室内空间环境的界面、装饰、家具、绿化等主要因素互相依附,对色彩进行这样的处理必须要与建筑的外形及规模、室内的有效空间及其功能、在室内停驻的时间长短等来进行对比最终达成协调一致,趋于统一。

在室内空间装饰方面的色彩运用上,讲究室内环境色彩的主调的同时注重色调整体的统一,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装饰风格(淡雅还是华丽,柔和还是活泼等)对室内空间的色彩装饰要努力做到和谐统一的同时又不乏丰富多彩。此外,还可以利用色彩的明亮度不同的特点,在色彩整体统一的前提下,用不同色彩可以区分不同的空间,空间的分隔区域加强了分隔效果。

2.2 很据材质设计

材料质地及饰面材料是设计的基础,因此需要强化其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使其审美价值、功能价值在实际的空间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它们的使用价值及群众心理感受这两方面的要求。室内装饰设计里,不同的部位选择的材料不同,便于空间的明确划分,例如,流动空间最好采用大理石,其材质坚硬耐磨。此外,通常可以用拼贴的方式,引导区域的划分。饰面材料可以选用平滑、精致的镜面饰面或者轻柔的纺织品等。再比如,可以采用藤编织物、软包等方式设计安静的空间,给人以亲切安静的感觉。

2.3 光环境设计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光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要,达到了其视觉效果,也是一种艺术美。光在空间设计里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它直接影响人们对空间大小、室内物体、色彩、形状、质地的感知。光的照度与光的布置及色调、显色性、饱和度构成了室内光环境,光环境与与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及心理环境的建立密切相关,与人触觉语感觉密切联系,是现代室内设计中重要环节。克拜尔博物馆,其螺旋线的剖面的设计,大大地降低空间的视觉高度的同时也增强了采光均匀度。

2.4 根据水平高差和景物划分

根据地界面高差的不同划分不同空间,合理地区分了空间的不同功能,也有利于干湿、动静区域的划分,进而分隔出休息空间还是服务空间,在公共空间有不错的导向作用。

景物的范围广泛,形式是丰富多彩,是室内空间中的一般物品所无法替代的。建筑环境的外表要统一协调,环境的协调也适用于室内,有效地反映建设的调整及室内的优点,协调统一的环境、气氛更容易形成。

综上所述,固定的空间里,可以灵活地运用色彩、材质和光线,通过对以上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将空间分隔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赋予了人们舒适的心理感受。

3 空间设计的施工

为美化室内环境,可以将工艺收藏或绘画作品挂于墙上,同时可以参照一些过烘托饰料的技术,可以通过追光灯渲染环境。再比如,墙上可以挂一些乡间的具有文化气息的饰物,增加沧桑感,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激励人们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空间美化设计的同时,施工时要注意安全措施的采取与安全设施的设立。如,在空间和合理划分范围内,保证有充足的出口和足够宽度的楼梯,便于发生紧急状况是通畅的疏散人群,而且出口处要有安全出口指示灯,再进行室内设计时要给安全设施及通道的建立提供富裕的空间,室内消火栓等美灭火装置附近保持一定的空间,周围不再设计饰物装饰,而要体现色彩的作用,消火栓门要有独特的色彩烘托,便于识别与拿取。在照明灯具的选取上要经过深思熟虑,最好选择耐高温或隔热的灯饰材料,便于散热,这种情况下,防火保护措施还是要必须采取的。

此外,在施工时要做好防水、防潮、防火的处理。例如,若用木质材料作为室内隔墙的表面,那木作部分必须做防火处理,在其表面均匀涂刷防火涂料;卫生间必须进行至少24小时的闭水试验,做好防水工作,合格后才能进行别的工序;室内的地砖必须按照严格的排水坡度标准去进行铺地工作,避免出现突发的集水的现象。

室内采用地暖设施,特别注意管间距的控制,要做好管子防爆裂的措施。管间距较密时,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使得管子之间热量积聚,长时间积聚热量,也会发生爆管。同时要保证地板的强度、厚度都要严格符合建筑要求,此外,施工方法也应该严格符合规范规定,当板的绝对宽度和长度较大时,要在板的周边及中间置膨胀缝,其位置一定要合规范,缝用弹性的膨胀材料填充膨胀缝。而且要注意到的是,在柱、墙的相交处,膨胀缝的软质的闭孔泡沫塑料的填充的厚度要大于等于10mm 的软;加热管在穿越伸缩缝的部分,应设柔性套管,其长度至少为100mm。另外,,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注意保护管子,在管子上搭设路架后再继续进行施工,也要保证路架的稳定性。

公共空间设计,不同的空间形象的拉源于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对其的审美要求,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是从视觉效果开始的。单一形态的空间,通过合理的划分依然可以达到人们在视觉上的美感,依据室内和谐的色彩、材质的运用、空间的功能、动静分区和设计风格与室内环境的整体的结合,单调的空间不再存在,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进而符合大众审美观,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荣明芹。办公空间室内环境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10(6).

[2]王树京,蒋浩。大型非演出性公共建筑室内声环境设计的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2).

[3]颜红影,王柔。人性化办公空间组织形式研究[J].江苏建筑,2007(3).

公共设施建设 12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

(一)持反对的意见。

1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

(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①

2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

(二)持赞同的意见。

1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达到了35%~40%.以近几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在许多城市出现抢购热潮的现象来看,被誉为“金边债券”的国债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一种“银边债券”,其信誉水平与国债相当,只要利率水平适当,规模结构合理,其市场需求也是巨大的。

(3)经验基础。随着我国国债事业的进一步壮大,新的国债管理条例也必将出台,规范现行国债市场秩序,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依靠我国现阶段已掌握的国债发行管理经验,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善、有序、健康的地方公债市场。③

2认为发行地方公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观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我国已基本具备发行地方债券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目前我国发行的债券品种有中央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2002年我国发行国债总额5934.3亿元,余额为19336.1亿元,无论在债券种类还是发行机构上,基本框架已形成。

(2)居民和金融机构有充足的应债能力。到2004年4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11.9万亿元,并还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巨额的储蓄存款说明居民的应债能力是充足的、有保证的。金融机构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优质贷款项目,使得存贷差不断增长,现已超过5万亿元。地方债券为金融机构的沉淀资金创造很好的出路,因此它的发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撑。

(3)我国中央财政已有多年发行国债、管理债务的经验。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债务管理,强化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债的职能,为地方政府发行和管理地方公债打下了基础。证监会、银监会为我国的金融监管、监督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券监督委员会,监管地方债券的发行、资金运用和债务偿还,从而避免地方债券偿付危机。

(4)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活跃资本市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活跃,融资途径单一,资本市场交易品种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信誉度很高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数额巨大的新交易品种,为金融机构间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提供新的途径,对活跃资本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④

3认为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的观点。

这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总体看来,这两个条件目前在我国基本都已具备。

(1)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来看,社会对地方公债的认购能力非常充分。截至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近12万亿元的规模,其中定期存款7.8万多亿元,约占全部存款的65%.这表明比较接近于定期存款的城市公债具备足够的市场潜力。一旦地方公债开始发行,它自身的一些独特优势足可以将足量的储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吸引到债券市场中来。城市公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①在股票市场屡屡受挫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尽管它有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率,但风险太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爱好者毕竟只是少数,可以说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风险规避者。②选择银行储蓄的投资者看好的是这种投资的收益稳定性,而不是因为其收益率,而城市公债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储蓄率。③近几年,众多投资者都选择了国债市场,但国债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其发行规模完全依赖于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国债不是每年都大规模发行的,一旦我国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就会相应缩小,这部分投资于国债的资金就只能另择它途。相对而言,有“银边债券”之称的地方公债具备了上述金融产品的优点,而规避了它们的缺点。

(2)地方公债只要使用得当,调控有力,其效用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也就是说,其偿还能力是很有保障的:①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应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这包括发债时间、发债规模、债券利率、偿还期限等众多要素都不能由地方政府自主确定。②地方公债的发行使得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显著增加,且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会受到债券认购者的种种监督,再加上待地方公债发行时的相关监管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等,这些对保证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③我国已实行多年的国债转贷政策,使地方政府在债券资金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也很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效率。⑤

4认为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的观点。

(1)发行地方公债的体制基础在我国已经存在。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在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分级财政体制的初步建立,已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明确的事权和财权,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可

(2)地方政府存在对地方公债资金的需求。据建设部预测,“十五”时期我国仅是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至少1万亿元。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仍需大量的资本性公共产品的投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而这一资金缺口的弥补,既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特别是在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中央公债上,因为目前中央政府因国债发行而带来的财政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而完全依赖于私人投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多数基础设施毕竟不属于高利润率的产业。而地方公债的发行,无疑是弥补当前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改善地方资本性公共产品供应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3)社会资金中存在对地方公债的应债能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闲散资金和居民所得都有很大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元,虽然几次降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但居民储蓄存款有增无减,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8.7万亿元。但这些资金除了继续存款和购买国债以外,投资渠道十分有限。

(4)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已具有一定的承债能力。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意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目前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差别较大,但是,对于省级政府来说,其承债能力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承债能力更是毋庸置疑。⑥

二、当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因素。

1现行投融资体制中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 当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存在着投资效益差、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质量不高等问题。很明显,如果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不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将会使投融资体制中的政府投资的弊端和问题更加突出。

2中央和地方投资责权划分不尽合理。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1994~2002年期间,中央财权平均为52%,地方财权平均为48%;中央事权平均为30%,地方事权平均为70%.中央和地方财权不对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等的正规融资体系,这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权重要表现这一发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和解决的主要原因。

3地方政府长期累积的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地方债务压力首先源于日益固化的财政缺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再加上庞大的具有刚性特征的办公和人头经费支出,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负担沉重。在财政增收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自然较大。同时,为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责任和还本付息压力,地方财政压力凸显。另外,地方金融风险的财政化转移模式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如果在已有的隐性债务无法显性化和无法消除地方政府用经常性债务挤占建设性债务的情况下,发行地方债券必然会使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失去控制,从而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4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仍然不科学,决策过程不透明,决策程序也有待改进。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可能会为地方政府提供滥用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因为,在没有较强外部社会监督条件下的政府效用函数,是扩张财政和追求政绩,由此必然会导致全社会资源的不当配置,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福利。⑦

(二)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缺陷仍相当突出。

1财政体制欠公开透明,财政监督缺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失范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财政制度供给失衡,地方政府具有恶意透支的倾向。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审计欠透明,地方财政厅编制财政预算项目上并不详尽。我国预算草案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多数地方政府的预算科目至多到“款”,没有具体的“项”和“目”,形成一笔看不清的账。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地方债券,实际中许多地方政府变相操作,如成立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最后破产而形成地方债务。地方财政预算审计不到位,造成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增加财政支出。我国并没有地方政府破产的相关法律条文,所有的地方政府债务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更是肆意欠债。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制度欠规范。分税制设置中的中央政府倾斜色彩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空间不断被打压。1994年实施分税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中央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迅速下降。我国地方政府没有主体税,因此财政收入来源中中央的转移支付显得相当重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在财政转移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出于政治考虑和地区要价能力的差异,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转移差距较大,不足以缓解省际间的不平衡。出现了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财政赤字缺口不断扩大,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循环。

3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失控。预算外收入1953年从前苏联引进,由于预算外收入无须和中央分成,地方政府有扩大预算外收入甚至将预算内收入转移到预算外的动机。分税制实施后,由于无法通过中央财政转移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使用预算外资金。2002年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达到4039亿元,占全国90.25%;地方预算外支出3572亿元,占全国比重93.2%.这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收费收入获取了新的预算外资金来源。可以说,预算外资金制度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政府人员编制随意性形成地方债务压力。地方政府人员编制经费受到严格控制,但相应的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可支配的财权不对称,为维持地方政府正常运行,越是基层地方政府,编外人员比重越大。这些人员的费用开支无法通过上级财政拨款获取,地方政府更多以收费形式解决。政府机构过度膨胀使本已吃紧的地方财政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支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是地方政府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举债成为最后的选择。

5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隐患。大量的国有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这些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对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就业率及地方官员政绩等具有密切联系,出现国有企业命脉与地方政府业绩捆绑的结果。地方政府承接了中央政府下放的这些责任,但地方政府并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财政支配能力,于是地方政府便开始利用行政资源、政府信誉、非市场行为等进行操作,政府非法担保大行其道,但国有企业机制改革的滞后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角色仍在延续,这些投资项目的失败就形成政府负债的隐患。⑧

三、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政策建议

(一)发行地方公债应建立的机制。

1严格遵循发债原则。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必须遵循发债原则,使债券的发行、偿还真正得到保障。不能滥发、偷发地方债券,以免造成偿付危机,影响政府的债信,更应杜绝隐性负债和公募债券并存的情况发生。地方政府在获得发行债券的权利之前,必须清理所有的隐性债务,并不再增加新的隐性负债,从而理顺地方政府负债形式和总量。

2建立约束监控机制。要建立群众、地方人大、财政部地方公债司三级监督机制。特别要加强地方人大的审查、监督作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使用方向、还本付息等享有审查权和监督权。这是控制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和滥发公债的重要保证。

3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地方财政必须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除地方政府发债所建项目交付使用后产生的效益直接拨入该基金外,每年年初预算时必须按一定比例安排地方公债的还本付息支出,而且新发债务收入不能用于偿还旧债。财政部地方公债司可对各地财政偿债基金的安排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各地债券信誉的重要条件。⑨

(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政策选择。

1通过立法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权利。(1)提请人大常委会申请修改我国《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限。(2)制定《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法规》,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体资格、资金用途、发行规模、债券期限、发行利率、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等作出详细的法律规定,使地方政府债券在发行、流通上有法可依。(3)对地方政府市政债券的发行采取审核制,地方政府必须符合有关条件,如财政收支状况是否平衡、资金投向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还贷是否有保证等,才考虑是否准予发行;尤其是在发行初期,应着重对地方发行市政债券的数量和规模加以必要的控制。

2市政债券制度的构想。(1)市政债券发行的主体资格,即对申请发债的地方政府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对发行主体资格年限作出一定限制,通过对市政债券的综合信用评级来确定发行主体的发行资格。(2)市政债券发行的期限。依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投向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期较长,其效益的产生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等特点,市政债券发行期限的设定上应尽可能地安排为中长期。(3)市政债券的发行方式和发行对象。在市政债券发行初期,发行对象应主要以发行地区当地居民和金融机构为主。当市政债券进入稳定阶段后再考虑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4)市政债券的发行利率。市政债券的风险低于一般企业债券,略高于国债,因此,市政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来说要低于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5)市政债券的可流通性。市政债券原则上不实现上市流通,但需要积极发展其场外交易市场,以满足投资者的流通性需求;等条件成熟以后再逐步考虑实现部分资信较高的市政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6)市政债券发行形式应以收入债券为主。以项目的收益作为偿还基础的收入债券明显优于以政府的税收收入为基础的一般责任债券。因此,在市政债券发展初期,以收入债券的发行作为切入点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7)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业资信评级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评级机构是以银行为主体,或以银行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这种格局容易造成资信评级的信息扭曲,也将削弱债券市场的有效性;影响投资者与交易者的决策行为,造成债券市场价值与真实价值的偏离。因此,要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业资信评级制度。(8)建立完善的市政债券信用监控体系和监管制度。建议在现有证券监管的主体。市政债券专项监管机构应具体负责建立监管体系,指定监管方案,颁布监管法规,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等多方面的监管工作。⑩

(三)为了适应地方政府从生产建设和行政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进行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

1规定地方政府财政不得有赤字,其大的建设项目,可以发行地方债进行,在预算中列入项目建设举债的还本付息科目。但是,每年借债的规模,不得超过年度本级财政收入的1/5,地方财政债务余额不得超过年度本级财政总收入(不含债务);并且要测算未来财政增长的来源和还款可能,编制详细的还本付息的计划,每年的还本付息额纳入当年预算。考虑到将地方发债进行项目建设的方式固定化,地方财政支出项目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还本付息支出被固定化,并逐步增长,不得挪为他用,使发债的还本付息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2任何重大建设项目若由主要领导决定,应当视为违法;任何建设项目,其项目建设与否,经费预算多少,都要经过人大批准。规定项目建设和预算的立法程序,要编制建设项目预算,形成政府的项目建设议案,报同级人大财政预算委员会详细审查,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由人大监督工程款项的支付和工程项目进度;人大财政预算委员会没有通过的建设项目建议,必须修改再提议,或者予以否决。

3地方重大的地方建设项目建议,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预算等,由同级人大组织进行听证,参加人员为工程建设专家、经济学家、预算专家、会计师、普通公民、人大代表、政府官员、建筑商、审计师、工程师,等等。

4地方发债,应当由中立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对其发债信用进行评级,公布拟发债政府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决定债券的价格,并由债券投资者根据其信用等级决定其是否购买、购买多少、以什么价格购买,等等。因而,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要公开透明,研究机构要预测政府未来的收益趋势,投资者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而债券能不能发出去,能发出多少,其发行价格是多少,完全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5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清理,不允许地方政府变相借债,一切借债行为都公开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①刘利刚等:《地方政府举债:利益、风险与现实途径》,载于《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第8期。

②⑥郭琳等:《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载于《财政与税务》2005年第5期。

③李木子:《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融资的思考》,载于《财政监督》2005年第7期。

④⑨唐朱昌等:《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载于《世界经济情况》2005年第2期。

⑤王朝才等:《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几点思考》,载于《财政研究》2005年第7期。

⑦何德旭等:《发展地方债券市场促进西部经济开发》,载于《财政研究》2005年第8期。

公共设施建设 13

一、会议认为

为了有效平抑物价,缓解旧城改造带来的有关压力,人民政府在1公里处筹建了一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即惠民农贸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一级批发市场);在小区南、人民银行西各筹建了一处零售农贸市场,即天骄惠民农贸市场和天峰惠民农贸市场。三大市场的成功运营,不仅有助于有效降低关系民生的蔬菜、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农副食产品市场秩序,壮大发展规模,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进程。

二、会议指出

目前,3个农贸市场已完成主体工程,近日将具备入住经营条件,但因功能区划分不清晰、招商条件不具体、管理方式不明确、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等有关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场的成功启动。

三、会议议定

(一)由工商局牵头,发改、卫生、农牧、经贸、食品药品、质监、环卫等部门配合,组建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在建、新建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价格监测、检测检验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凡入驻一级批发市场的商户,免收摊位费用,免收3个月内的物业管理费。3个月后,由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并负责收取有关物业管理费用。所有收入、费用专账专户核算,实行封闭式运营。

(三)由经济商务局负责,重新划分设置一级批发市场摊位,完善相关的水、电、暖等公共设施。由城建局负责,划分设置天骄惠民农贸市场和天峰惠民农贸市场的摊位,完善相关的公共设施。

(四)由发改局牵头,一级批发市场实行限价批发制度,每3—5天要与东胜、包头等地区进行一次副食品价格比较,并对限定的批发价格予以及时公布,批价原则上要求不得高于东胜地区。

(五)由城司负责,组建物业管理公司,统一负责阿镇地区农贸市场的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维修、保安、保洁等工作,相关费用从各农贸市场的物业管理费用中支付。

(六)由环卫局负责,在每一个农贸市场周围至少建立一处垃圾回收点和一处水冲式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