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范文【精选19篇】正文

《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范文【精选19篇】》

时间:

《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范文【精选1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人体工程学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人体工程学论文 1

1.1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受社会热捧的人才。特别是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来说更是如此。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把研究生关闭在校园里培养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异地培养,多地培� 必须把实践能力的培� 在招生环节,我们对全日制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的考生的面试采取了与科学学位考生不同的方式,把对考生的实践经验作为主要的面试内容,让考生感受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许多考生面试后积极主动地到工厂企业锻炼,入学后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学习,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培养环节,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我们加大了公共课的比重,利用我校的有效资源,合理整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计算机与管理类课程。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其中,理论课中包含实践知识,实践课中包含理论知识。在实践培养环节,我们建立了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海利化工有限公司、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四达试剂有限公司等多个培养基地,实践条件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另外,鼓励研究生在学校组织的集中实践之外增加自主分散实践。在学位论文环节,我们要求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开题前认真查阅文献,尽量了解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直接来源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应用技术课题和现实问题的课题。同时,聘请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开题报告会,对选题进行严格审定,多角度考虑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采用产品开发、工程或工艺设计、工程放大及新技术工程应用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1.2突出课程教师和导师的主导地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通过相关课程和案例的学习和研讨来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担任课程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课程教学。如研究生自主参与教学、由多位教师担任一门课程的“拼盘式”教学模式等等。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加大了研究生教师编写适合我院工程硕士实践的教材或讲义的支持力度,加强了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导师最少两位,或多位导师,无论哪个培养环节都需要导师的指导与配合,校企导师分工配合,共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导师的选择上,我们把有横向课题,应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选作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的导师和授课教师,把与培养基地联系较密切的老师选为校内导师,有利地促进了校企导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及时准确掌握论文选题的进展情况等等。

1.3突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广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或技术管理人才,能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学校为研究生营造合理的宽松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外,只能靠研究生自己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训练,知识结构的改善,实践能力的提高,学位论文设计都需要独立完成,最终自我实现培养目标。

1.4重视工程硕士培养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

尽管化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时间短,但我校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有完整的研究生管理文件,管理制度也较为健全。我校研究生处成立了专业学位培养科,负责工程硕士的宏观管理与控制,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由研究生处学位办负责管理与控制,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了由科研副院长负责的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管理小组以及由院长、教授、领域带头人、企业专家组成的学位分委员会。

2全日制化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的困境

2.1生源问题

就我们这两年的招生情况来看,生源问题非常严重,直接报考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的比例相当少,大多是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与我院同类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相比,化学工程工程硕士推免生只占其1/10。

2.2工程硕士学制问题

我校化学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两年至三年的弹性学制,我们目前先按两年的计划安排课程学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然后根据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安排论文答辩或适当延长学位论文的时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国家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标准还未广泛宣传执行之前,导师对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还是沿用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标准,而学校研究生处在办理各种证件时(如学生证、毕业证)都只体现两年学制,普遍反映两年的时间培养既要实践能力强保证充足的实践时间又按时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的人才导师压力相当大。为了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以免出现矮化工程硕士的现象,现在大多数工科院校都把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制确定到了三年。

2.3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开放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更新。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永恒的主题,目前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主要借鉴科学学位的课程体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教师等多方面的热情参与。

3建议

3.1加强宣传力度,改变观念和教育理念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但无论是导师、研究生本人还是社会,对此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我院关于“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本质内涵与区别”的小型调查中,非常了解的导师只占9%,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导师各占36%,不太了解的导师还占18%。由于工程硕士的生源大都是调剂生,研究生本人也是不自愿接受工程硕士教育的,重学术轻专业的倾向普遍存在。因此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宣传媒体等都要发挥其作用。

3.2推进职业资格认证

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不仅是对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也是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是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指挥棒,方向标。推进职业资格认证,是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持续发展的得力助手。在这方面,教育硕士就比较规范,工程硕士可以借鉴其他专业学位的经验。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导师,要加强专门的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对新导师要及时培训,了解工程硕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改革教学方式,要大力研究完善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等等都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

3.4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间实践基地平台共享

人体工程学论文 2

(一)课程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是我校把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结合在一起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共学时112学时,16学时每周,共7周课。课程旨在以项目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实验数据下进行家具设计,为“人、家具、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供可行方法。笔者长期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工作先后收集并整理了十几套相应教材,基本可以归纳出课程包含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介绍家具设计、人机工程学等概念)、第二部分人体工程学基础(主要介绍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角度、方法和范畴等)、第三部分人体测量与数据的应用(侧重讲解在家具设计中常用的一些人体测量数据)、第四部分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综合运用,结合案例,比如座椅设计、办公家具设计等)。显然第三、第四部分的内容为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本课程教与学师生调查问卷,我们总结了三大印象:第一印象——杂。课程涉及统计学、设计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等十多个学科。第二印象——困。课程中需要理解大量的新概念、专业术语,再加上几十组需要学生识记的常用人体尺寸统计数据表,很容易造成“困境”。第三印象——难。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并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人体尺度问题是课程的核心和难点。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自身的尺寸,还要掌握人体尺寸在设计学上衍生的人机尺寸,以及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等等。由于存在学科的跨越和知识点侧重的问题,很多研究方法和过程都没有反应在教材上,导致教与学中出现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

(二)教师

1.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与学生严重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课前、课下沟通较少、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不足等原因。

2.教师过于强调教材,注重理论的全面性,侧重点扩展明显不足,主次内容把握不够准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本课程及其前后开设课程了解不足,导致了课堂上内容重复、或者涉猎不足等问题。

3.教师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处理不当。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环节不能同步或者错位、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案例剖析不到位等问题。

4.教师教学之余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凡事浅尝辄止,学术专研缺乏耐心和恒心。

(三)学生

1.积极主动性不够,被动学习情绪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阶段性学习专业深入度不够,设计体验不足,影响其对人体工程学在专业领域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2.无法从理论中联系到实践运用。究其原因是许多学校对人体工程学重视不够,然后错误地反应在教师的教学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许多教师把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最终以理论考试的方式作为结课考核。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一开始就把精力用在备考上,对相关概念和知识只停留在记忆阶段而不是理解和掌握。

3.基础不足,价值观有余。我国大部分艺术类考生的理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思维方式较感性,然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理科属性倾向较重,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加上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入学前价值观就出现了偏颇,他 这样一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种课程很容易被学生忽略掉,表现为测试作弊、设计作业马虎应付。

(四)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对于一个专业、一门课、一位老师、一个学生来讲都是相当重要的。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为例,在学校专业成立初始,课程环境几乎为零。那时候如果老师上课连多媒体教室都无法实现,那么当量的优秀案例图片改如何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家具设计造型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在“适合人的尺度”的思维模式下进行家具设计创作,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突出体验教学。这种体验教学,不能局限在学生的想象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手绘或者电脑模拟效果图的制作来完成的。理想的体验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能超越识记,掌握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明确设计是为人的设计的真正含义,能够通过图纸把自己的设计很好的表达出来并完成家具1:1模型,然后能充分的调动各感官机能,完成对模型的修改,完善设计。我校地处河南信阳市,2006年艺术系开设了家具设计方向,到今天已经有了8年的光阴。发展八年学校基本建立了美术基础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CAD设计实训室、手木工制作实训室等,应该可以说小有所成、初具规模了。但从我校家具设计方向历届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表来看,凸出问题表现在毕业生岗位概念模糊、岗前紧张、专业能力局限在方案设计和手工模型中、对于家具设计到家具生产过渡断裂等问题。所以学校离培养高度市场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成功转型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这需要全校师生以及“多方来助”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实现。完整的家具设计课程环境处了学校自身软硬件环境以外,还应该包含校企合作环境、校政扶持和监督环境、校与校来往学习合作共荣环境等。

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教学有感

(一)缘起藤和竹

我校西邻“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山清水秀,花木交荫,绿围翠绕,景色宜人。山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多的就是满上的竹林和成片的老树古藤。2012年学校土建动土,建设一些新校施,原本山上的野生的满山竹林和老藤,被一车车的拉往垃圾站焚烧殆尽,在笔者的眼里这是暴殄天物的行径。在家具史上,能工巧匠用老藤和竹子编制出了多少会计人口、流传古今的家具,多少作品在今天的世界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典籍 回想多年前,大学时期到教师阶段,学生阶段最痛苦的是每次家具设计课都要花好多钱购买各种各样的模型制作材料,但制作出来的模型效果多少会让人联想到水晶宫时期的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的感觉。原因是我们制作模型购买的大部分是模型卡、ABS板、KT板、喷漆、石膏等工业模型材料,它们除了能粗糙的表达出家具设计的造型形态之外,别说结构,就是简单的接缝收口都很难到位的。当然这些材料制作完模型之后,本身材料的固有色是很难看的,没有任何保留的价值,所以还得用喷漆给制作好的家具模型赋予“五颜六色”的外衣。一个个原本制作还算精致的模型,披上喷漆外衣之后,俨然成了一个七彩家具王国。最让师生感觉头大的事,喷漆对环境的污染——刺鼻的气味加上斑驳的漆影到处可见。现在教师阶段强烈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逼近,告诫自己不能“重蹈覆辙”。回看我们的祖辈,他们用无数的惊世之作一次次的想我们呈现自然材料的无穷魅力和价值。竹子特有的质地、中空的结构、快速的生长率(竹子2-3年可以成才)、竹黄和竹青的特殊性、竹结之美等等,竹子有太多太多的研究价值。老藤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韧度好、质感美、自然古朴形态美。竹子和老藤都不需要喷漆和上色,这也是它们作为家具模型制作最佳材料的优势之一。于是藤和竹的研究首次在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模型制作上全面展开。

(二)果成竹与藤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在教学上笔者一改传统教学常态,主张以“理论讲解为辅,团队研究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案,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以其中“人机工程学与座椅设计”环节为例:

1.全班分位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3-5人,落实名单;

2.每个小组至少收集2个较具典型代表的座椅作品,可以市场购买或者家中邻里收集,方式不限;

3.学生陈述作品来源,教师点评,每小组确定2个最典型作品;

4.解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拆解、使用体验,弄清其结构、尺寸、材料、工艺以及作品的优缺点分析,并在A3图纸上表达清楚;

5.完成原始图纸,教师点评,针对优缺点分析,根据人体工程学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改良;

6.教师点评,完善改良方案,制作1:1家具模型,材料竹子、古藤。

三、结语

“缘起竹藤,果成藤竹”给学生们打开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使用竹藤制作模型的时候,还能很好地把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享受自然造物之美同时,还能体会到榫卯之构的魅力。在自然中修心,在榫卯中修身,身心合一可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体工程学论文 3

论文摘要:很多人通过多年来的积累,拥有了自己的住宅,所以在室内设计中,不仅仅要美观大方,舒适感和便捷感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解决人们在居住空间中健康、高效、愉快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也是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的标准。

一、概述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二、概述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

三、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奠定了基础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1)为人际交往空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2)为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奠定了基础。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3)为室内设计的视觉环境奠定了基础。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要素提供了依据

(1)合理的空间布局。根据人体工程学提供的数据一句,空间的合理分布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基本的任务。(2)合理的运用色彩。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用色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3)合理的采光。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4)合理的装饰。室内设计根据结构和人的心理需求,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完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5)合理的陈设。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在符合审美的条件下,结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更能体现其特点和个性。(6)合理的绿化。室内设计中绿化 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以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均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峰,朱宁嘉.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刘昱初,程证渭.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

[3]张月.人体工程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章曲.人体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人体工程学论文 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过度,人们更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人体工程学就是一切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一、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人体工程学的涵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三、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人体尺度:8W+gl = C~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

1.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室内隔墙断墙体:厚度0.12m;大门:门高2.0m~2.4m,门宽0.90m~0.95m;厕所、厨房门:宽0.8m~0.9m、高1.9m~2.0m;室内窗:高1.0m,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m~1.0m;玄关:宽1.0m、墙厚0.24m;踏步:高0.15m~0.16m、长0.99m~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2.常用家具尺寸:(1)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2)双人床:宽1.35m、1.5m、1.8m,长、高同上。(3)圆床:直径1.86m、2.125m、2.424m。(4)衣柜:厚度0.6m~0.65m、柜门宽度0.4m~0.65m、高度2.0m~2.2m。(5)正方型茶几:宽0.75/0.9/1.05/1.20/1.35/1.50m,高度0.33m~0.42m,但边角茶几有时稍高一些,为0.43~0.5m。(6)书桌:厚度0.45m~0.7m(0.6m最佳)、高度0.75m。(7)书架:厚度0.25~0.4m、长度0.6m~1.2m、高度1.8m~2.0m。(8)椅凳:座面高0.42m~0.44m、扶手椅内宽于0.46m。(9)餐桌:中式一般高0.75m~0.78m、西式一般高0.68m~0.72m。(10)方桌:宽1.20/0.9/0.75m。(11)抽油烟机与灶的距离:0.6m~0.8m。

四、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题,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统一。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为设计家具、设施提供依据、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因为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能忽视人体工程学,只有根据人体学设计的环境才能使环境更为舒适,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峰,朱宁嘉.《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辽宁美术.2007(8)

[2]刘昱初,程证渭.《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

[3]张月.《人体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人体工程学论文 5

论文关键词:明式家具; 造型设计; 人机工程学;

引言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明式家具依然是各国设计师尊奉的典范。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简、厚、精、雅”的艺术特色,还有丰富而严谨的榫卯结构,除此之外,在人机工程学上的应用也让我们后人叹为观止。人机工程学在现代设计过程中已成为设计师自觉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人体测量学,生理解剖学及心理学;目的是使人在使用产品时获得高效,舒服,安全,健康的感受。尽管人体工程学在20世纪初就作为一门科学被系统提出,人们也普遍认同此为人体工程学的起源,实际上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如家具,劳动工具等已经反映出了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其中明式家具作为世界家具史上的经典,其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更值得我们当代的设计师去研究、继承与发扬。下面主要从造型方面来进行论述明式家具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1. 靠背造型中的人机设计

明式家具造型多曲中带直,曲而不弯,寓刚于柔, 暗喻隐忍之美,这也与中国书法的“一波三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各种直、曲线的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既增加了家具形体空间上的层次感,又丰富了线条在家具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上对家具进行了一些巧妙的设计,比如明式家具中的椅子(图1),(图2)。众所周知明式家具中的椅子和清式家具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在靠背上。明式家具中椅子的靠背多半是呈“s”形而清式家具的椅子靠背多半是与坐面呈90°的直角。那么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去分析,“s”形的靠背是曲线是工匠根据人体特点设计的。人体脊柱的侧面,在自然状态时呈“s”形。明代匠师根据这一特点,将靠背做成与脊柱相适应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的必要后倾度,使靠背具有近于100度的背倾角。这样处理的结果,人坐椅上,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肌肉就得到充分的休息,因而产生舒适感。坐不易感到疲乏。而清式家具的90°的直角靠背则让人感到无时不刻得“正襟危坐”,这样人体就会很快感到疲劳和不适。

图1 明椅的靠背曲线 图2 人体脊柱的形状与组成

fig.1 ming chair back curve fig.2 spine shape and form of human body

2. 扶手造型中的人机设计

扶手的设计可以使手臂有所依靠,使人体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它也作为改变坐姿和从坐椅上站起等动作的支柱,明代椅子中的玫瑰椅,官帽椅、圈椅等都有扶手,人体工程学要求扶手的高度一般以人的手臂可以自然下垂为宜,过低或过高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从表中可以看出,明代坐椅在扶手高度的设计,与人机工程学要求的尺寸还是非常吻合的。如图3,这把明式黄花梨圈椅,整个扶手造型流畅圆润,可以使人的手臂自然垂放在上面,加上“s”形或“c”形的靠背,使人坐在上面身体可以得到全部的放松,这也是古今中外的设计家所公认的第一椅具。

图3 明黄花梨圈椅

图4 明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fig.3 round-backed armchair of rosewood fig.4 ming-style four-speak out official hat

图4这具扶手椅尺寸并不小,构件却很细;弯转弧度大,更是它的一个特点。搭脑正中削出斜坡,向两旁微微下垂,至尽端又复上翘。靠背板高而且薄,自下端起稍稍前倾,转而向后大大弯出,到上端又向前弯,与搭脑相接。如果从椅子的侧面看,宛然看到了人体自臀部至颈项一段的曲线。后腿在椅盘以上的延伸部分,弯转完全随着靠背板。扶手则自与后腿相交处起,渐向外弯,借以加大座位的空间,至外端向内收后又向外撇,以便就坐或站立。联邦棍先向外弯,然后内敛,与扶手相接,用意仍在加大座位空间。前腿在椅盘以上的延伸部分曰“鹅脖”,先向前弯,又复后收,与扶手相接。以上几个构件几乎找不到一件是直的。椅盘以下的主要构件没有必要再出现弧线,但迎面的券口牙子,用料窄而线条柔和,仍和上部十分协调。[1]

3. 边缘细部设计中的人机应用

3.1 桌案边沿处

翘头案等的边部(图5),更加实用,因为当案上放置物品时,由于有了翘头的制约而不容易从侧边滑出,特别方便当时的文人用卷轴书画的时候,不会滚落下地。当翘头构件包住板件的端面时,则可避免榫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引起的木材缺陷。

图5 明黄花梨翘头案

fig.5 ming-style rosewood recessed-leg table

3.2 一气呵成的扶手造型

将圈椅的椅圈扶手的末端略向外转,做成所谓的“鳝鱼头”状,有着减少视觉张力的作用。根据完形理论,一个未封闭的圆形比一个完整的圆更具张力,往往让人产生将其封闭的冲动。[2]但如果把未封闭处向外弯转,则可因形成了向外的张力而减弱原有的向内的张力,视觉效果更加宜人(图6)。

图6 圈椅扶手末端外弯形式

fig.6 multrcurves of an armchair

3.3 明式家具线脚之拦水线。

拦水线是明式家具常用的线脚之一。作为饮膳之用的桌案,沿桌面边缘多高起一线,以防酒水菜汁流沾衣衫,明式家具桌面边缘的拦水线可以防止汤水流下桌沿。这种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和对生活中人的关怀。如图7,有束腰炕桌展腿式半桌,这是两种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酒桌远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桌面边缘多起阳线一道,就是拦水线。

图7 有束腰半桌

fig.7 girdled half table

3.4 踏脚枨的舒适。

明式椅子有很多具有踏脚枨,是专门给双腿提供“休息”的地方,如图8,明黄花梨交椅,脚踏可以供双脚休息,并且踏脚不是与托泥紧贴在一起的,而是似接若离,这一维妙的细部处理赋予这把椅子以活的灵魂。

图8 明黄花梨交椅,

fig.8 ming-style armchair

6. 架子床与拔步床中的人机设计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几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中,中国人总结出了一套非常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中国的古老的大床,就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产品。这种床统称架子床。架子床在人机工程学的考虑上是非常细致的:第一、有了四周的围栏,睡在上面心里感觉轻松,因为绝对不会有滚落床的忧虑。第二、床前左右两侧的围栏,也是设计得很妙。它让睡近床口的人,腰部不会有落空的感觉。第三、架子床把人睡眠的空间缩小了,如果再加上围帐,便仿如一间小屋。符合藏风聚气的风水需要。第四,架子床不仅可以增加卧室空间的私密性,而且冬天可以保暖,夏天可以防蚊。如图9,明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

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床。它是在架子床的基础上进行增加,正面设有浅廊,像间房子。拔步床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或称“地平”,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栏围,有的还在两边安上小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长廊,使床前形成一个回廊,虽小但人可进入,人跨步入回廊犹如跨入室内,回廊中间置一脚踏,长廊两侧可以安放桌、凳类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这种床形体很大,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虽在室内使用,但宛如一间独立的小房子,浅廊里靠枕头的一侧,设有梳妆台,另一侧放置马桶。这种床对当时人的生活起到了很多方便的用处,过去没有卫生间,有了拔步床,夜里可以不出这张床就使用到马桶,早上起来,可以不出这张床就梳洗打扮更衣。如图10,明拔步床。

图9 明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 图10 明拔步床

fig.9 rosewood four-poster canopy bed fig.10 ming ba-bu bed

7. 尺度上的人机工程应用

7.1 屏风的高度是基于人的视觉高度为基础而设计的。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如(图11)黄花梨仕女观宝图屏风,高245.5cm,长150cm,宽78cm。这个屏风是一对的,体形比较大,雕刻工艺精美,除了能够放在门口挡风遮尘外,屏心的油画也可

图11 黄花梨仕女观宝图屏风

fig.11 ming screen of rosewood

7.2 柜架类尺寸的人机考虑。

柜子的高度、层高、开合方式等都是照人的使用习惯和生理尺寸而确定。架也有大小二式,大者为书架,高七尺余,与成人身体尺度相适,既要拿书方便,又要宜于书籍的保存,小架,可置于几上,用于放置“笔架及朱墨漆者",既要美观又须使书房不显零乱,雅而有序。明代最流行的一种柜子叫万历柜,万历柜因样式流行于明代万历年间而得名,柜为架格和柜子的组合,上可陈设文玩,下可储放书籍物品。因上格透空明亮,故又名亮格柜。一般万历柜的高度尺寸,会比人的视线稍微高一点儿,眼睛稍微往上一抬,就能看见它的亮格了。如图12,明黄花梨万历柜。

图12 明黄花梨万历柜

fig.12 ming wan-li ark of rosewood

7.3明椅的各构件尺寸。

如搭脑、扶手等部位的设计,其尺寸、线形变化、转角的曲度,都与人体的相应部分有着必然的联系。椅子上半部(靠背)和下半部(坐具)形成了很恰当的高矮比例关系,上半部(靠背)的高度是根据人坐时的背部脊椎高度而制定的,搭脑的高度与人头颈部平齐,适合头部的依靠。下半部(坐具)是根据人的下肢长短来制作的,有时还会设计一个脚踏来配合坐具使用时舒适的高度。

明式家具的适用和合理性还比例上,与现代人机工学的研究成果基本吻合。通过对传世实物的测量,发现许多明式家具的尺寸都是非常科学的,尤其是关键部位的尺寸基本能与人体测量的数据相符。如圈椅。圈椅座深440mm,座宽532mm,与人机工程学对座深和座宽的要求基本吻合。座高520mm,脚踏板高90mm,这是由于明式家具设计座椅时定为脚、臀、背三个支点,从膝到脚的高度为430mm,也正好与人机工程学对座高要求的420mm-440mm吻合,它们既是 简洁的,又是舒适的。如(图13)

图13明式圈椅尺寸图

fig.13 the size of round-backed armchair of rosewood

7.4 床榻类尺寸符合人体尺度。

在《长物志》卷六——几榻卷中,关于家具的描述不但记述了人体尺度、比例、功能等因素,对不同形制的家具尺寸也有详细记载“榻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余,横三尺五寸”。从现代人机工程学关于人体比例的测量可以看出这一尺寸显然非常符合人体伸展弯曲的需要,家具的适用性因之大大增强。(图14)

图14 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

fig.14 three screens of arhat bed of red sandalwood

8. 结语

人体工程学论文 6

关键词:座椅 舒适度 分裂式 减震 弹簧

【分类号】:S220.2

2 设计原理及结构

2.1设计原理

驾驶员发生的大量运动都是由驾驶员不同的身体部位承担的,根据雷皮佛(P.R.Rebiffe)提出的坐垫体压分布图,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像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来分布选择弹簧,采用除中径不同其他都相同的压簧,使其即使承受不同的压力也能发生相等的形变,达到均匀承载,刚度相等的目的,驾驶员发生的大量运动都是由驾驶员不同的身体部位承担的,不同的坐姿、不同的转向以及转向幅度的不同都将给大腿不同的压力,为了使驾驶员在向前看与想后看,不同的转向对大腿所施加的压力相等,将底板分为三部分,即将座椅底板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分裂设计又分为两部分,用扭簧把分裂部分与后底板连接起来,在驾驶员转向时,通过扭簧的形变,来卸去腿部对压簧施加的一部分力来缓解压力。

图1 体压分布图

2.2结构设计

驾驶座椅设计的主要参数有:座垫深度、座垫宽度、座垫高度、座垫角度、座垫与靠背的夹角、靠背宽度、靠背高度。设计原则的依据是:座垫、靠背的造形和曲线应与人体放松状态下的背部曲线和臀部曲线相吻合,能支撑到腰椎部位,不会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肢体麻木,长时间乘坐不易感到疲劳;骨架及各机构应能满足强度(安全)要求和使用要求,通过对座椅的前后上下、靠背的倾斜角度,使大部分人处于舒适状态。尺寸的的确定是根据国家标准GB10000一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人体的主要尺寸包括身高、体重、上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等6项

椅面宽度:通常以女性臀宽尺寸的第9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以满足最宽人体的需要。椅面宽度一般可取400~500cm。椅面深度:不宜过深,应以坐姿的第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12],通常可取350~450cm。

座椅面倾角:由于驾驶员工作时身体需向前倾,所以倾角不宜过大,可取4°~6°

最终确定底板尺寸:总长:460mm,总宽:415,裂开部分长:180mm裂开部分中间隔断宽:60mm

2.3弹簧的选择与计算

压簧采用的为油淬火回火碳素弹簧钢丝B类

查表得:弹性模量E=196×10 3MPa

切变模量G=78.8×10 3MPa

表1 弹簧参数

(单位:mm)

根据雷皮佛(P.R.Rebiffe)提出的坐垫体压分布图原理:坐骨处压力与周围压力相比,虽然逐级减少,但接近于2:1,由压簧1选择压簧2,压簧2与压簧1有相同的材质、相同的工作圈数、相同的材料直径

f1=8F1D1 3n1/Gd14

f2=8F2D23n2/Gd24

n1=n2

d1=d2

F1:F2=2:1

要使f1=f2

则D13:D23= (f1G d14/8 F1n1): (f2G d24/8 F2n2)

=(1/F1):(1/F2)

=1:2

D1=25

D2=31

圆柱弹簧稳定性计算

压簧受载后容易发现失稳现象如图5所示

图5 弹簧失稳

为了避免失稳现象出现,通常建议弹簧的长径比b=Ho/D

b=Ho/D=100/25=4

弹簧两端均为回转端时,b≤2.6

弹簧两端均为固定端时,b≥5.3

弹簧一端固定一端回转时,b≤3.7

如果b大于上述数值时,必须进行稳定性计算,并限制弹簧载荷F小于失稳时的临界载荷Fcr,一般F=Fcr/(2~2.5),临界载荷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B为不稳定值,由下图查取

CB=0.21

C=D/d

k=F/f =Fd4/8D?n=Gd/8C?n

=7.88×103×5/8×53×10

=40

=0.21×40×100

=840N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弹簧确实有很好的减震作用,本论文所选择的弹簧,能够满足人机工程学以及弹簧的弹性,不会出现失稳的现象。

结论

本论文对座椅的设计,主要考虑座椅的安全和舒适,充分以人机工程原理为基础来确定人机尺寸和结构,创新点是座椅底座前半部分为分裂式设计,增加了臀部和大腿的自由度,并且座椅采用可调节等效弹簧刚度和等效阻尼系数的驾驶座位悬架系统,使驾驶员均匀受载并且能够有较为稳定的驾驶环境。

参考文献

[1]肖艳荣。座椅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M].北京:铁道车辆出版社。1997

人体工程学论文 7

【关键词】人机工程;家具设计;设计应用研究

家具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地区的家具都渗透这各个地区所特有的人文与内涵,在人机工程学的指导下,将现代设计与人文精神结为一体,设计出完美的家具造型。若想在国内的家具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无疑要重视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尺度,为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通过研究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体会其在设计领域中的作用,为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此外通过研究家具设计中人机工程的因素,探求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总结家具设计在人机工程应用的正确思考方法,进而促进家具设计行业与家具产业的发展。

一、家具设计概述

1、家具设计内涵

家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是其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进行设计与制作,因此家具还具有功能和外观方面的因素。家具的种类、功能、风格和制作水平等,还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点。

2、家具设计的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家具大国,有着很多的家具企业。但是中国的家具设计却落后于国外的发达国家,目前国内家具设计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仿照现象严重,照抄照搬国外成熟的家具设计,忽视国内消费者的特定的需求;另一个是将人机工程学僵化的套用,尽管看上去很符合人机要求,但却忽略了设计中的感性因素,也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设计的探索性需求背离。

正当国内家具设计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时,国外的优秀设计师已将家具这一生活用品演绎的多姿多彩。特别是坚持理性文化的欧美国家,他们认为“没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在家具设计上,较重视自我感受的表达,注重人性化和原创的价值。当然,他们由于受到民族、风俗地域的多种影响,家具的地域特也相对明显。同时,欧美国家在进行家具设计时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或多或少的引导着家具设计的潮流发展。

二、人机工程学分析

1、 人机工程学的概述

我国在1979年版的《辞海》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是:“人类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等研究手段和方法,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产品)——环境”中人、产品、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实践与实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实际上是“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融合,并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因此,其研究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多样性、应用性和灵活性更强。主要从人的特征参数、人机关系——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亦以以人为主题的设计思想提供基础。

三、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 家具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

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家具在个人家庭、社会的生活空间中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家具设计的任务是以家具为主体,为人类生活与工作创造便利、舒适的物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家具设计的人机因素主要从人机尺度、形态、功能、色彩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更好的满足人类生活对于家具设计的需求。

2、家具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考虑,离身体越近的物品就越需要进行费心思的设计。与人类最接近的物品首先是衣服,其次是家具,再次是与地面、墙壁、顶棚等室内有关的要素。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在衣服和建筑物外观上投入较多的花费,但室内却是马马虎虎。在室内陈列着的扫把以及用普通价格买来的椅子和桌子,与现代的办公室很不协调。这也是由不同的生活理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更加关注,室内的家具和家具的设计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也是为解决人与建筑环境、室内的矛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各类家具的人机学分析

(1) 座椅类家具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椅不论是桌高还是座高、座深、靠背及座背夹角,都和人体的尺寸是密切相关的。椅子可以说是最直接的、最小的人性环境,因此也是美学与科技共同实现的一个载体。座椅比较复杂,需要适合人体的两种姿势:直立坐姿和放松坐姿。例如有研究资料记载:椅的前缘可以调节125mm,这样可以适合所有成年人。椅垫应该让人舒服、透气并有磨擦,避免使用粗糙的无定形的织物等等。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在座椅类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可见。

2、 桌子类家具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桌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人们阅读、书写一些办公事务提供载体,办公室工作通常在水平台面上进行,但有研究发现,适度倾斜的台面更适合于这类作业,实际设计中也有采用斜工作面的例子。当台面倾斜(12°-24°)时,人的姿势较自然,与水平工作面相比,人类的疲劳感与不适感相对减少。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在桌子类家具中的应用。

3、屏风隔断及其他家具人机分析

室内屏风式隔断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隔音和遮挡视线的作用,而且还能划分室内的范围和通行通道。隔断的高度是为了遮挡人的视线,人的体位决定隔断高度。根据是把隔断一侧坐着的人的视线与另一侧站着的人的视线隔开,还是分隔两侧坐着的人的视线,可以把隔断设计成三种高度。高的隔断在界定分区时相当有用,但最好能配合较低的隔断,尤其在视觉接触的区域更是如此。

另外,一些小型家具也是家具系统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如移动柜或推柜、移动长柜、桌边柜、移动推车等。它们的特点是体积小、可自由移动,因此通常作为工作进行时的支援。这些小型家具与其它家具的可组合性极强,并且节约空间。

结论

从发展状况来看,现代家具的设计正趋向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使用上安全等方向发展。在我国,当今的家具设计界越来越认同并接受一种新的设计观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一理念有着更深的理解。单单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的家具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当国内的家具行业踌躇不前时,国外的优秀设计师已经将家具演绎成多彩的生活用品。所以,国内家具行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积极的吸取国外成熟的设计思想,同时摸索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尺度,把握好人机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关系,力争为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摸索出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艺术设计概论 曹田泉编著

[2]人机工程教学与应用 徐涵 刘军杰 陈伟编著

[3]期刊论文 人机工程学在户外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四川建筑 2011.21(3)

人体工程学理论 8

论文摘要:“工程流体力学”作为能源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科生整个培养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现结合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成教热能专业中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综合考虑教育对象和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并结合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场经验在课堂上“讲授”,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精讲。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课程的统一。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液体和气体两大物质形态,流体力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确定流体经各种通道及绕流不同物体时速度、压强的分布规律,探求能量转换及各种损失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流体与限制其流动的固体壁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1]在实际工程的许多领域里,流体力学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水利工程、动力工程、航空工程,还是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都在日益广泛地应用着流体力学。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正是在流体力学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成就的前提下,才促进了这些工程领域的大力发展。工程流体力学是在阐述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和研究流体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工程流体力学广泛应用于动力、水利、机械、化工、石油、土建、冶金、航空、航海、气象、环境等众多领域,是这些领域相关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选取

“工程流体力学”教材种类繁多,[2]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针对能源类本科成人教育《工程流体力学》教材,笔者通过对多种教材的研读,以及往年成教上课的经验,根据各教材所涵盖的基本理论,及描述流体特性表达式推导过程的深度和难度、教材内容的广度,最终选用杨建国等人编著的《工程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作为成教热能专业的临时教材。

“工程流体力学”的内容繁杂、学科综合性强,流体力学内容很抽象,偏微分方程几乎贯穿全部课程。流体力学欧拉方法的思路与物理及其他力学不同,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3]鉴于成人教育对象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在授课中应尽量避免大量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微元的受力分析,把第七章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作为自学内容,在讲解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质量守恒定理时,把输运定理作为主要的公式推导工具,着重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二、授课目标及教学方法

1.明确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成人教育是以提高社会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其教育内容与职业需求联系紧密,以补充、改善成人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实用性较强。[4]

对于成人教育一定要明确教育目标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人教育对象(以下称为“成人”学生)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成人”学生职业性强;

第二,“成人”学生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某些方面的认识和能力要强于授课老师;

第三,“成人”学生专业基础课,例如数学和物理等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很难理解深度较高、难以理解的原理和公式推导;

第四,“成人”学生渴望获取知识,尤其是能帮助其解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

第五,“成人”学生一般工作繁重,上课时间一般是挤出来的,因此课堂授课的效率尤为重要;

第六,“成人”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对于不相关的内容很少去涉猎,因此造成了知识面相对狭窄,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

第七,“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这跟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要时刻谨记以上七条“成人”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成人”学生的职业性,并注意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在提高教育目标理论水平基础上,使其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预判生产中出现重大问题的能力,对于某些技术人员,应使其具备流体设备及机械系统和装置的设计、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能力。技术人员经过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再加上自身实践经验,最终可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增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是授课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授课对象是能源类“成人”学生,因此笔者认为授课内容应该结合世界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就是国家的重大政策——节能减排。当今世界能源越来越紧张,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世界的大气污染形势和应对政策一直在变化,因此在授课中适度加入相关节能减排的内容,使“成人”学生了解世界,尤其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严峻性,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加我国最新政策和法规的讲解,如“十一五”期间的烟气脱硫;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氮氧化物进行总量控制等,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用到的必备知识之一就是流体力学。例如要想取得好的脱硫除氮的效果,就要把握烟气的流动,研究烟气流动正是流体力学的责任。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需要让学生了解污染物控制的发展趋势,如哪些理论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哪些技术是当今热点,使“成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容易找准方向。就笔者以往的授课经验,“成人”学生大多为热能专业的学生,而且大多来自发电厂或与发电厂相关的单位,他们对烟气脱硫设备比较熟悉,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参与脱硫塔设计或运行,因此将该部分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点。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讲解各种常用烟气脱硫中气体流动的特点,加入影响脱硫效果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主要是讲解烟气流动的流场、流线、流型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使“成人”学生系统掌握烟气脱硫技术中流体力学的作用。

总之,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是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授课内容实用“成人”学生才爱听,效果才好。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成人教育的对象多数为参加工作多年和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即“成人”学生,他们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人”学生虽然专业经验丰富,但是专业理论相对薄弱,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用现在本科教育的术语讲,就是专业基础课不过关。从笔者实际函授授课的经验来看,“成人”学生专业基础课尤以高等数学的基础最为薄弱,然而流体力学的主要工具就是数学。 转贴于

因此,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一些概念和基本理论要细讲精讲,为了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在授课中多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实例,并加入一些图片和视频。例如在讲授流体的概念时,可以用“给他一点阳光他就灿烂,给他一点山花他就烂漫”这样朗朗上口的词句来形象说明流体的流动性;在讲授流线和迹线时,可以引用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形象地说明迹线的概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印象。此外,还可以在授课中适当插入一些图片和视频,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采用导学+启发式方法授课。实行“导学式”教学模式。即,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5]在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凭作者多年的授课经验可知,单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使加入大量实例,教学效果仍然较差,所以讲授中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讲课的方式,不是老师一个人讲,而是启发学生思考。[6]

“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讲解比较枯� 在教学中要把握“成人”学生的独特特点:那就是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岗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设备的结构和运行了如指掌,对设备处于非常规运行时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但是为什么这么处理他们并不清楚。例如,笔者在宁夏灵武电厂进行调研时,一个空冷岛运行专工在说到如何预测和解决空冷机组夏季出力不足的问题时,他们的经验就是大量喷水,但是他们不知道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最佳的喷水量,也不知道雾化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在授课中就要充分发挥“成人”学生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学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授”,教师对结果加以评论,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接下来精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及补充内容,并配以图片、动画、视频,鼓励学生思考,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出它们的优势和缺陷,并再次简要讲解相关理论,使学生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考核方式。由于成人教育不同于一般高校,因此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式,最终合理地给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讲授和问题回答情况、课下作业尤其是资料搜集情况、实验等,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平时成绩。

三、实验教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很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去理解、消化。因此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必备环节。

实验教学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直观的现象来理解课本知识,本课程精心选择了如下五个实验。

1.伯努利方程实验

观察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物理现象、测绘玻璃水管管路上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2.流速和流量的测定实验

了解文丘里流量计及毕托管的测速原理。

3.雷诺实验

观察各种流态、测定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观察层流时管道断面流速分布。

4.沿程阻力损失实验

加深了解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阻力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

5.局部阻力损失实验

对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

四、结语

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学生的特点,对“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使课程更适合“成人”学生的特点,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了其主动思考的能力,丰富、深化了“成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为成人“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探索出有益手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立足学校特色优势,继续努力进行“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建设和探索,以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卓如,等。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2]杨建国,张兆营,等。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孙恒朱,鸿梅,舒丹。“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5).

[4]黄裕华。成人教育要突出“成教化”特色[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7).

[5]郭昊,刘沛清。“粘性流体力学”课程“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

人体工程学论文 9

本质主义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立场。耿阳、洪晓楠、张学昕发表的《技术之本质问题的探究:比较海德格尔与杜威技术哲学思想》一文,对杜威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加以分析与对比,考察了他们在技术的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与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从追问技术本质的根源、研究方法与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了二者观点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使得在者整体(包括人在内)向着可能的方向展开,并在保持这种展开状态的技术整体中追问技术的本质渊源。而杜威则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现代科学为改造我们的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准备资料,是哲学兴趣从审美转向实用,从静观调和好的景物转向改变不调和为调和的世界,他破除了技术的认识论立场,使得机械论成为实用和进步主义的理想主义的首要条件,经验的起源与经验的利害成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在追问技术的本质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现代技术乃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它促使一切存在者成为持存物,将人类送到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性的解蔽道路上。杜威认为技术经验的主要特征在于可验证的人工物的生产跨越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并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破除了自然理论与现象世界的对立与不连续性。此文最后从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义的视角,归纳了两种技术哲学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发作用,为当代技术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

二、语境论与技术哲学结合的思考

“语境“作为元哲学问题,并非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朱春艳与陈凡在其《语境论与技术哲学发展的当代特征》一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是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具体来说,在技术哲学的经验论转向的引导下,运用语境论的方法论原则对技术做动态的考察,尤其是考察在技术创新的各个具体阶段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层面。应该说,此文提出的将语境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的研究,使得技术哲学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走向相互融合,进而能够影响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发展,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实践向度的关注

乔瑞金、师文兵的《从人的解放看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多重意蕴》,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主题与聚焦点,按照马克思、马尔库塞和威廉斯三个代表人物思想演变的历史顺序,从技术与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关系的不同视角,给予初步的讨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为人类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阐述了其基本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张晓红的《国内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研究综述》,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主要反映在马克思的技术实践概念界定、技术实践主体及其生存状况、技术实践价值、技术实践批判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万长松的《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苏联的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间接的内在联系。进而强调,在我国,技术哲学研究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失去哲学应有的批判功能;也不能脱离实际,要适应改革开放与工业化的时代背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四、技术思想史的探微

主要是从技术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古人对技术的思考。赵玉强在《庄子生命本位技术哲学的基本面向与内在理路探赜》一文中,对庄子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了讨论,从而解释庄子生命本位的哲学对于当下社会的指导意义。作者提出在生命之道的统摄下,生命成为庄子技术哲学的价值本位。庄子立足于生命本位,在自然之域中对技术的探讨突破了现实层面的矛盾张力,开显出一种超越之维;在社会领域,庄子对技术异化、技术道德以及技术的相关社会政策等问题予以沉思;在人生的领域,庄子强调人当开掘技术内在本己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项继光和任莉的《古希腊时期技术的哲学思想研究》便挖掘与分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以及他们对于技术的反思与追问如

五、工程的演化、本体论与人文反思

从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对工程演化及其本体论的阐释。李伯聪、王晓松的《略论工程“双重双螺旋“及其演化机制》一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蔡乾和在《什么是工程:一种演化论的观点》的文章中,结合对工程的本质追问,也从演化论的观点考察了工程。张秀华在其文章《工程的生存论阐释》中,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主张可以从不同进路来理解和阐释工程,在生存论解释原则下,面向实事——工程现象本身,自觉进入工程的生成与人之生成的解释学循环,并将工程视为以“栖居“为指归的“筑居“,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与存在论意义。

二是对工程的人文规范与伦理追问。《“罪“与“赎“——关于人类工程之“非“的反省与超越》一文指出,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略论工程美》则回答了工程美的功能,认为工程美是工程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给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的舒适与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实质是功能美,这一实质展现为工程美的实用性、科技依赖性、环境协调性、社会历史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谐论“和实践活动论是工程美的立论基础。与以上对工程的人文规约与美的诉求不同,一些学者更重视工程伦理的路径。张应杭认为,面对因工程技术失误带来的灾难,有必要强调工程技术人员敬畏之心的培植。道家“道法自然“命题中敬畏自然的立场可以为这一敬畏心的培植提供思想史的启迪。道家以法自然为核心价值理念所主张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身心合一之道可以为现代工程技术伦理提供如下三条敬畏原则:自然地对待自然、自然地对待他人、自然地对待自我。任丑则追问了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 因此,人权是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各类工程事业应� 熊志军还对科学伦理与工程伦理作了比较研究。此外,2011年以来出版了一批工程技术哲学的学术著作。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工程演化与本体论研究。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的《工程演化论》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概念,揭示工程演化的规律和特点、工程演化的动力系统,讨论工程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机制以及工程演化与文化变迁、人类文明进步等问题,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理论支持与说明。张秀华的《历史与实践:工程生存论引论》在现象学和实践哲学的范式下,借助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先行确立起生存论对于工程追问的优先地位,显示“人以工程方式去存在“及“人#工程#生存“互释共容的生存论意蕴,并据此于时空向度内考察“作为方式“、“人工世界“和“实存工程“的复性展延,进而判明工程实践之“是“与“非“、工程异化及其扬弃的历史担当,自我解蔽与突围,趋赴以“栖居“为旨归的“筑居“,重建时代的工程文化,去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人类理想。

另一方面,丰富并拓展了技术追问的内容与路径。盛国荣的《西方技术思想研究——一种基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路径》,旨在从西方哲学史的线索中梳理出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家们关于技术的思想,以求呈现出一部相对较完整的西方哲学家们认知技术的路径,即西方技术思想史。陈多闻的《技术使用的哲学研究》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种视角对技术使用进行审视。既给出技术使用的横向结构解读:技术使用是由技术使用的主体一技术使用者、技术使用的客体——总是物象化为人工物的技术,以及技术使用者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所组成的图景;也做出技术使用的纵向历史分析:技术使用依次呈现出经验型技术使用、实体型技术使用和知识型技术使用的不同面貌,并分别孕育出相应的社会情境。曾鹰的《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揭示出在当下技术危机的文化境遇中,技术文化意义世界的裂变、扭曲与失落及其重构。王伯鲁的《技术困境及其超越》,在广义技术范式下,系统分析技术困境的结构、表现、演化机理,以及超越技术困境、谋求人类解放的路径与对策等问题。陈凡、傅畅梅、葛勇义的《技术现象学概论》,考察了技术现象学起因,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向度及演进趋势,非哲学的技术现象学研究,经验的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范例,“装置范式论“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以及技术现象学与STS研究、工程实践等问题。而新出版的学术著作,如朱葆伟、赵建军、高亮华主编的《技术的哲学追问》,王大洲的《技术、工程与哲学》,李伯聪的《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之路》和刘孝廷等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著作,则从更宽泛的视野讨论了工程和技术问题。

人体工程学理论 10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特点

(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应用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知识结构要突出应用性,要紧紧围绕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筹划,构建与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使学生夯实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理论、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更加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性的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工程中,突出知识理论的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不仅有“厚基础、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加突出“能施工、懂经济、重合同、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与工程生产实践相结合。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打破传统的自我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与工程生产实践的结合,把工程生产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目标,利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优势和国家的扶持,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将工程管理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除了要加强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品质,全方面的提高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推动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

二、建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途径

(一)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要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独立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搭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平台,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体系。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极强的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没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顺序,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加强实践课程和实训机会,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加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是要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所以,独立学院要加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增加实训课程所占的比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力度,保持长期的合作关�

(四)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应提高担任实验、实习、课设等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水平和职称层次,并定期指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拓宽教师的行业视野,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校要经常组织新老教师的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通过科研项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独立院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来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语

人体工程学论文 11

(一)课程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是我校把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结合在一起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共学时112学时,16学时每周,共7周课。课程旨在以项目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实验数据下进行家具设计,为“人、家具、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供可行方法。笔者长期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工作先后收集并整理了十几套相应教材,基本可以归纳出课程包含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介绍家具设计、人机工程学等概念)、第二部分人体工程学基础(主要介绍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角度、方法和范畴等)、第三部分人体测量与数据的应用(侧重讲解在家具设计中常用的一些人体测量数据)、第四部分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综合运用,结合案例,比如座椅设计、办公家具设计等)。显然第三、第四部分的内容为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本课程教与学师生调查问卷,我们总结了三大印象:第一印象——杂。课程涉及统计学、设计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等十多个学科。第二印象——困。课程中需要理解大量的新概念、专业术语,再加上几十组需要学生识记的常用人体尺寸统计数据表,很容易造成“困境”。第三印象——难。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并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人体尺度问题是课程的核心和难点。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自身的尺寸,还要掌握人体尺寸在设计学上衍生的人机尺寸,以及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等等。由于存在学科的跨越和知识点侧重的问题,很多研究方法和过程都没有反应在教材上,导致教与学中出现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

(二)教师

1.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与学生严重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课前、课下沟通较少、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不足等原因。

2.教师过于强调教材,注重理论的全面性,侧重点扩展明显不足,主次内容把握不够准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本课程及其前后开设课程了解不足,导致了课堂上内容重复、或者涉猎不足等问题。

3.教师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处理不当。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环节不能同步或者错位、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案例剖析不到位等问题。

4.教师教学之余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凡事浅尝辄止,学术专研缺乏耐心和恒心。

(三)学生

1.积极主动性不够,被动学习情绪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阶段性学习专业深入度不够,设计体验不足,影响其对人体工程学在专业领域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2.无法从理论中联系到实践运用。究其原因是许多学校对人体工程学重视不够,然后错误地反应在教师的教学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许多教师把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最终以理论考试的方式作为结课考核。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一开始就把精力用在备考上,对相关概念和知识只停留在记忆阶段而不是理解和掌握。

3.基础不足,价值观有余。我国大部分艺术类考生的理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思维方式较感性,然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理科属性倾向较重,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加上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入学前价值观就出现了偏颇,他 这样一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种课程很容易被学生忽略掉,表现为测试作弊、设计作业马虎应付。

(四)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对于一个专业、一门课、一位老师、一个学生来讲都是相当重要的。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为例,在学校专业成立初始,课程环境几乎为零。那时候如果老师上课连多媒体教室都无法实现,那么当量的优秀案例图片改如何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家具设计造型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在“适合人的尺度”的思维模式下进行家具设计创作,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突出体验教学。这种体验教学,不能局限在学生的想象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手绘或者电脑模拟效果图的制作来完成的。理想的体验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能超越识记,掌握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明确设计是为人的设计的真正含义,能够通过图纸把自己的设计很好的表达出来并完成家具1:1模型,然后能充分的调动各感官机能,完成对模型的修改,完善设计。我校地处河南信阳市,2006年艺术系开设了家具设计方向,到今天已经有了8年的光阴。发展八年学校基本建立了美术基础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CAD设计实训室、手木工制作实训室等,应该可以说小有所成、初具规模了。但从我校家具设计方向历届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表来看,凸出问题表现在毕业生岗位概念模糊、岗前紧张、专业能力局限在方案设计和手工模型中、对于家具设计到家具生产过渡断裂等问题。所以学校离培养高度市场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成功转型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这需要全校师生以及“多方来助”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实现。完整的家具设计课程环境处了学校自身软硬件环境以外,还应该包含校企合作环境、校政扶持和监督环境、校与校来往学习合作共荣环境等。

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教学有感

(一)缘起藤和竹

我校西邻“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山清水秀,花木交荫,绿围翠绕,景色宜人。山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多的就是满上的竹林和成片的老树古藤。2012年学校土建动土,建设一些新校施,原本山上的野生的满山竹林和老藤,被一车车的拉往垃圾站焚烧殆尽,在笔者的眼里这是暴殄天物的行径。在家具史上,能工巧匠用老藤和竹子编制出了多少会计人口、流传古今的家具,多少作品在今天的世界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典籍 回想多年前,大学时期到教师阶段,学生阶段最痛苦的是每次家具设计课都要花好多钱购买各种各样的模型制作材料,但制作出来的模型效果多少会让人联想到水晶宫时期的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的感觉。原因是我们制作模型购买的大部分是模型卡、ABS板、KT板、喷漆、石膏等工业模型材料,它们除了能粗糙的表达出家具设计的造型形态之外,别说结构,就是简单的接缝收口都很难到位的。当然这些材料制作完模型之后,本身材料的固有色是很难看的,没有任何保留的价值,所以还得用喷漆给制作好的家具模型赋予“五颜六色”的外衣。一个个原本制作还算精致的模型,披上喷漆外衣之后,俨然成了一个七彩家具王国。最让师生感觉头大的事,喷漆对环境的污染——刺鼻的气味加上斑驳的漆影到处可见。现在教师阶段强烈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逼近,告诫自己不能“重蹈覆辙”。回看我们的祖辈,他们用无数的惊世之作一次次的想我们呈现自然材料的无穷魅力和价值。竹子特有的质地、中空的结构、快速的生长率(竹子2-3年可以成才)、竹黄和竹青的特殊性、竹结之美等等,竹子有太多太多的研究价值。老藤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韧度好、质感美、自然古朴形态美。竹子和老藤都不需要喷漆和上色,这也是它们作为家具模型制作最佳材料的优势之一。于是藤和竹的研究首次在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模型制作上全面展开。

(二)果成竹与藤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在教学上笔者一改传统教学常态,主张以“理论讲解为辅,团队研究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案,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以其中“人机工程学与座椅设计”环节为例:

1.全班分位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3-5人,落实名单;

2.每个小组至少收集2个较具典型代表的座椅作品,可以市场购买或者家中邻里收集,方式不限;

3.学生陈述作品来源,教师点评,每小组确定2个最典型作品;

4.解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拆解、使用体验,弄清其结构、尺寸、材料、工艺以及作品的优缺点分析,并在A3图纸上表达清楚;

5.完成原始图纸,教师点评,针对优缺点分析,根据人体工程学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改良;

6.教师点评,完善改良方案,制作1:1家具模型,材料竹子、古藤。

三、结语

人体工程学理论 12

关键词:乳品工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23-01

工学一体化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模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等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进行更加完整、系统性的学习,就需要对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进行开发,并且乳品工艺必须要在理论学习与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其要求与目标和工学一体化是同样的,有利于培养提高乳品工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为他们今后出到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改以前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是从学校、专业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乳品工艺专业化人才。

一、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解

1、工学一体化的内涵理解

工学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来学习与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在高校中的学生毕业实习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工学一体化可以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具有更加科学完整的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它可以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并且围绕这个技能训练的要求,提出具体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二是注重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一体化”来进行设置,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主要模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形式,所以,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专门能力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系统性设置。

3、乳品工艺专业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乳品工艺是一个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乳品工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其学生今后主要是在乳品行业的生产车间、管理与研发部门工作,所以就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从乳品工艺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该专业培养的目标来说,其十分适合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以进行这方面的课程开发十分有必要,也是可行的。并且,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也有相关的实践课程内容。

二、进行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重要意义

进行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可以更加直观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乳品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才会培养出有创新力的核心竞争性人才。另一方面,从当前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来说,一些院校是不够系统的,因而要通过以课程形式的来提高工学结合模式的成效,使

三、如何进行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1、在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理实教学一体化可以说是其核心内涵,在工学结合中,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实习工作中检验、学习理论知识,反过来,又要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工作。乳品工艺专业的学生以后要在一些生产车间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运用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与社会竞争力。

2、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要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

乳品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出能胜任在乳品生产与研究的企业中工作的人才,其与今后学生毕业的岗位需求十分密切,所以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企业岗位需求的特点,从就业市场的实际出发。事实上,工学结合一体化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岗位要求,从而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可以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不会偏离最初的教学要求。

四、结语

乳品工艺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性非常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是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进行开发,可以通过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等途径来进行,以此来保证其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 兰,王 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究[J]. 科技风。 2010(24).

[2] 王小树,关晓伟,赵小平。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以园林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0).

[3] 王文龙,云月英,王国泽。 工科应用型大学乳品工艺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04).

[4] 周雪,赵欣。工学交替模式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 北方经贸。 2010(10).

人体工程学论文 13

关键词:期刊编辑、工程论文、审核过程、重要作用、职业素养

Abstract: The editors of journ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audit, distributing, largely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journal. It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cost, ensure project quality. Journal Edi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the audit, this paper from the journal editor's point of view, the importance for engineering review papers editing of journals.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qualified editors should have the quality of occupation, and then pointed out that journal editors exists in the examination paper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combining project thesis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journal editors in the audit process.

Keywords: journals, thesis project, the audit process, important role,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2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建筑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建筑工程在我国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规范建筑施工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建筑期刊的指导,建筑期刊的优劣决定建筑工程发展的进程。期刊编辑在建筑工程论文的审核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期刊编辑对于工程论文审核的重要性研究。本文根据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结合当今工程论文的审核工作,浅谈编辑期刊对于工程论文审核的重要性。

期刊编辑在期刊的从审核到发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取决于期刊所配备的编辑水平的高低,因此说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十分重要。期刊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精准的专业知识,在审核论文的过程中尊重实际,一切以论文的实际质量出发,把握好论文的审核工作。

期刊编辑的工作主要是对论文进行整体把握,稿件进入编辑手中,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反复阅读,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字功底,查阅相关资料对稿件进行审核。期刊编辑按照分类不同,承担不同的职能。期刊编辑主要由编辑部主任和各个专业技术总工程师组成。各个专业技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全程审核,例如:投稿人把稿件投个期刊报社,稿件首先就进入专业编辑之手,他们对所有投稿稿件进行删选,挑选出质量较高的稿件。然后根据要求对稿件进行修改,使稿件达到既尊重著作权人的创作思想,又符合稿件发表的要求。最后通过期刊编辑部主任和其他人员的合作顺利完成稿件的发表工作。各个专业编辑总工程师在稿件发表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掌握着稿件的命运,决定稿件可否进入期刊报社直到稿件可否发表。编辑部主任对于稿件起到把关作用,他们对于稿件要把好政治关、学术关、文字关等工作[1][

[1]余朝锡:《浅谈期刊编辑与期刊质量的关系》[J],载于《编辑素质》。]。编辑部主任编辑相对于专业编辑来说,承担责任更加重大。编辑部主任从文章的总体把握,审查文章内容是否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文章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文章是否达到相关学术领域应具备的质量。总之,编辑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运用相关知识,加工处理手头的稿件,使稿件达到符合国家的政治要求,符合相关学术要求,符合读者的要求,负责稿件的挑选、加工、发表等工作。

期刊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编辑的素质,有什么样的编辑会有什么样的期刊,因此说编辑期刊的素质对于期刊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编辑期刊的任务是负责稿件的审核、加工,对于稿件的审核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职业素养,对于编辑来说,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从事实出发。编辑首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以及政治素养,编辑对稿件是否符合国家的政治关进行审核,如果自身不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不能完成对稿件的把握。其次编辑要具备专业知识,编辑的任务是对相关论文进行审核,审查论文是否具备学术性,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编辑对论文的质量无从把握。最后编辑要具备文学修养,编辑工作需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把关,没有良好的文学素质,很难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审核。编辑的素质代表期刊的素质,严格要求编辑素质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编辑的个人素质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素质高的编辑选出的稿件质量要,通过高标准选择出的稿件不仅符合期刊报社的要求,而且满足读者的要求。编辑在审核稿件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宽阔的知识面,有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期刊编辑的职业素质对于树立期刊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期刊报社在选任编辑时一定要严格要求,选择合格的编辑。

期刊编辑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尊重实际,一切从期刊的质量出发。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期刊编辑出现很多问题。期刊编辑任务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提高,尤其是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于从事与学术研究有关的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教职工来说,如果要获得一定职称,必须,由于教职工忙于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从事学术创作,因此产生用金钱来换取文章的需要。期刊编辑的工作能够解决教职工遇到的难题,在需求和供给之间,二者形成高度的一致。编辑被需求者用金钱买通,不遵守职业道德,发表质量低劣的文章。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报社期刊的编辑素质逐渐下降。报社期刊不在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章为准则,而是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发表大量的劣质文章换取大量的金钱利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期刊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以前获取信息主要通过纸质版的期刊、报纸、书籍等有形工具,现代电子资源成为巨大的信息载体,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方便,更加经济实惠的阅读文章的途径。随着信息载体的变化,新时代对编辑也提出新的要求。在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扎实的文字功底、精准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必须符合新时达的新标准。第一,编辑观念要不断更新[2][

[2]唐莉:《浅谈期刊编辑的变革与完善》[J],载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6月,第13卷第3期。];第二,要革新编辑方法;第三,充分发挥创新能动性。编辑在新时代下,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以论文的质量为发表的唯一标准,以维护期刊的形象为准则,严格审核期刊。在审核期刊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原作者的创作思想,结合自身的专业素质。编辑要认真处理好编辑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3][

[3]王继卫、朱毅:《浅谈期刊编辑的内外部关系建设》[J],载于:《编辑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 ]:内部关系主要是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外部关系主要是编辑与读者、作者等关系。编辑在工作中要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以稿件的事实为依据,不参杂个人感情因素。编辑要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准,加强对读者的关注,处理好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新时代对编辑提出新的要求,编辑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思想、工作方式。

3.期刊编辑对于工程论文审核的重要性

期刊编辑在论文的审核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审核文章的遣词造句。工程论文在工程施工、工程学术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做好工程论文的审核工作对于编辑来说义不容辞。

3.1工程论文的作用

工程类专业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建筑工程系列论文和土木建筑系列论文。建筑期刊主要内容是刊载建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以建筑学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为读者的期刊。[4][

[4] 刘源:《国内建筑期刊研究综述》[J],载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8卷。

修改意见

全文格式均有不准确之处,望整体调整。

第三点 和 3.3中的重要性 看似有些题目重复 是不是可以将某个题目进行变向改动一下。

3.1中,刷红色字体部分,删除

3.3中,刷红色字体部分,可将关于建筑业词语修改的更扩大一些,诸如工程�

3.3中,与3.2有部分重复感觉,写的混乱,望再梳理一下。

2中,名字望加上“期刊编辑的素质”,因为从引言的工程切换下方的编辑显得过于生硬。

2中 刷红色字体部分,可以改的更结合我们实际一些,我们不是报社,没有总编辑,只是编辑部主任和各个专业技术总工程师进行最后审稿。不用讲完整的报社和著作权人的说法详细讲解。 所写的流程我们一致,就是人员上稍微有所不同,我们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终审。可以改的更贴近工作。

谢谢编辑。O(∩_∩)O]建筑工程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论文对于研究工程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论文为建筑工程理论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通过阅读相关建筑论文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发展状况,为学术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建筑施工通过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实现节约成本,保障安全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程提供指导。建筑工程论文在建筑工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论文的重视。

3.2期刊编辑审核工程论文应注意事项

工程论文在工程整个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工程论文的审核工作。工程论文在审核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核:第一,严格审查工程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编辑在收到稿件后要熟读内容,从整体把握工程论文的内容。第二,要对论文的布局和语言进行审核,工程论文是要求十分严格的文章,要对文章中公式的计算结果、公式的应用进行严格审查。第三,工程论文不仅要审核理论部分,而且要结合实际对工程论文进行严格把关。编辑人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对文章中的数据材料进行审查。编辑期刊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对工程论文进行审核,结合工程活动实际情况,严格审查工程类论文的质量。期刊编辑在审核工程论文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以文章的质量为标准,不能参杂任何个人因素,保证工程论文受到平等对待。

编辑期刊决定工程论文是否合格,对工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工程论文在建筑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管理中也具有指导意义。经过编辑严格审查的建筑论文具有良好的质量,它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建筑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等工程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第一,通过研究工程类论文,可以从中获取国内外工程类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工程类学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利用已经研究出的技术成果指导实践,可以节约成本。第二,通过研究文章,可以为工程学术领域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第三,通过研究文章,加强对工程类活动的认识,可以合理的避免风险。第四,文章中提供的观点,可 第五,通过文章提供的资源,研究出合理的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很好地协调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之间的关系。

期刊编辑对于工程论文的审核具有重要作用,以文章的质量为标准,严格审核论文的观点、调整论文的结构、修改论文的语言。期刊编辑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结合相关资料的查阅,对工程论文进行审核。通过期刊编辑的严格把关,使得工程类论文具备发表的条件,

4.结语

期刊编辑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承担论文的审核工作,对于论文能否被发表,能否被读者阅读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期刊编辑在审核论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相关资料,遵守职业要求,严格审核文章的质量。期刊编辑在工程论文的审核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论文的质量,为读者能够阅读到优质的文章提供保证,为工程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期刊编辑要遵守更加严格的标准,更新观念,改进技术,充分协调好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期刊编辑在审核工程论文的过程中要更新已有观念,�

参考文献

[1]余朝锡:《浅谈期刊编辑与期刊质量的关系》[J],载于《编辑素质》。

[2]唐莉:《浅谈期刊编辑的变革与完善》[J],载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6月,第13卷第3期。

人体工程学论文 14

1.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知识的传授,而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全无,甚至产生反感。即使是非常认真的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在应付考试之后基本就忘光了,根本不会将知识灵活运用在具体的设计里,而创新就更不可能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只有学生自己主动的去理解消化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合理地运用到具体设计中。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适当减少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入更多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此外还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方法,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去看书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答疑和相关问题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题讨论和交流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

人体工程学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多,对于课程的内容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调整。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学习与室内设计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例如人体测量学和人体尺寸、家居设计尺寸、室内环境心理学和室内环境行为学等,而与其联系不大的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知识应该进行删减。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应该注意收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才能做到不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程内容的科学选择和调整,能够使学生发现所学内容与自己专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更愿意主动学习。

3.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要增加交流与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由教师引出一个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之后学生之间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设置课堂的主题讨论环节,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全班讨论及同伴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动眼”、“动耳”,更需要“动嘴”、“动脑”以及“动手”。例如:在家具尺寸这一章节中,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课桌椅的测量,之后参照知识点进行讨论,找出课桌椅设计的优缺点,而后动手进行改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课程所学知识,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讲解。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图表、案例式教学法

针对艺术生习惯于感性认识和图形化思维方式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过于理性和抽象的文字,应该要增加丰富的图案和表格以及相关视频。这样能够将知识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此外还要加入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可以是一些优秀案例或者是存在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相关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分析案例。人体工程学相对理性化,与我们的具体生活联系不是非常紧密,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生活案例引用。例如可以找一到两个在校园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家具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说出平时的使用感受,寻找使用时的问题及不合理的人体工程问题,然后结合人体工程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

(3)实验教学法

人体工程学中的很多数据和公式,其实都是根据相应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所以应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相关实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人体工程学实验室,购置相关的实验设备,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没有相应的条件成立实验室,也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小实验,例如在视觉章节中加入错觉实验、混色实验、眼动实验等等,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4)体验式教学

采用模拟项目教学法:挑选网上设计招标项目,如家具、展厅或环境小品的设计等,让学生自组团队,设计投标,通过布置任务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设计的时候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设计。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虚拟课题进行设计,运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能主动查找书上相关知识点进行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灵活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不能单单是理论教学,要充分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对现有设计进行调研,寻找身边的设计中与人体工程学相关的优缺点,进行调研报告的制作。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加入课题设计环节,初步阶段可以运用小课题设计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具单体等的设计。之后可以进行大课题设计,例如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空间室内的设计。在课程设计时灵活进行内容的调节,适当删减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多地增加实践设计,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回顾并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总结

总之,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不能够再沿用早期的理论化教学方式,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互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设计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人体工程学理论 15

1.1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工地实习过程中,参与工地日常的施工并得到指导使其在工地能融入土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在实践环节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掌握工程造价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图纸和技术方案紧密围绕着经济效益进行工程造价与成本的核算与控制。1.2软件教学进行广联达造价软件的学习,广联达软件在于三维建模与工程计价,掌握三维建模的过程主要是对工程软件中具体工具的使用,预算软件与其他软件不同在于主要是要根据工程建造的具体流程进行建模,所以对工程实践的教学对工程造价的建模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工程计价的方法与工程理论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只有掌握了工程理论的学习才能进行工程计价软件的工作。1.3工程图纸的实践应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软件的学习,最终结合图纸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广联达三维算量建模从而生成工程量以及工程计价软件生成工程造价。主要是结合施工中的设计图纸进行综合的应用。

2具体的教学形式

通过开展具体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的关系,正确区分和学、实习、实训、工作的关� 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目标。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软件在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探索具体的方向。学习模式的改变———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形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论忽略实践。通过借助新型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1根据实际的工程图纸和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教学采用实际的工程图纸和实际的施工工艺进行教学,实际的整套图纸包括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在学校很少将整套图纸用于教学,为了让学生有真正接触实际图纸的机会,利用理论教学中图纸的制图规则,建筑材料的运用,施工技术的操作,通过老师的讲解全面地读懂图纸的语言,同时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和实际的应用从而教会学生读懂图纸,掌握工程建造的过程。比如:土方工程我们知道工程的第一步是从土方开挖开始,土方开挖的尺寸从基础平面图(图1)中得到,要考虑到垫层(图2)、工作面、放坡面(图3)的设置,土方开挖的深度从基础剖面图(图4)中得到,还有钢筋的配筋(图5),到最后混凝土的浇筑成型(图6)等。看懂了图纸和掌握了相关的施工工艺从而得到了深度和开挖的面积从而得到开挖的体积,为具体的施工和工程量的预算做好了准备。2.2利用造价软件模拟建造过程通过造价软件广联达建模生成三维工程,首先根据(图1)生成建筑模网(图7),然后根据(图2、图4)和(图6)和施工技术在软件中设定开挖深度、开挖的宽度,工作面的宽度得到土方开挖图(图8),条形基础图(图9),整个基础图(图10)。2.3利用预算软件进行套价根据条形基础的尺寸、形状、得到其工程量(图11),根据施工工艺,材料得到其造价(12)。

3精心组织并实施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

据培养计划,精心组织教学实训,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环节中精心组织安排了如: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建筑造价软件实训、工程识图与施工实训、工程定额与预算实训、建筑施工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制图课程设计、装饰工程预算课程设计、安装工程预算课程设计等。并以“能力=知识+经验+个人素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增加就业竞争优势。

4推行“双证书”制度、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

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学校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制订符合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时,以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为依据,确定该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淡化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别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训、工作项目上,使学校教学内容直接、准确地反映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5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制作专业的教学课件。目前的教学课件往往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与理论+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且教学课件针对性不强,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系统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围绕理论问题+专业问题+实践问题形成多媒体课件,营造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系统化、专业化、具体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校的机房实验室,进行工程预算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将理论问题形象化,将图纸平面立体化,将图纸信息生动化。③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理论等实践环节加强训练和深化工程理念。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和生产实际活动,参与工程的造价算量与计价,探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④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现在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工程经验,没有实际的技能,通过工程造价软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能力,为企业提供了学校与企业的一道桥梁,即学生出去就能上岗就业,解决了学生实际的就业问题。

6结论

工程造价软件在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就是在进行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借助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结合工程实际的模拟与培训,从而培养出懂技术,会施工,精预算的高端技术型应用人才。

人体工程学理论 16

(一)《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紧扣“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2]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要紧扣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与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本位,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

(二)《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将在设计理念的引导下,改革《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体系,重点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打破目前重视理论教学、淡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根据“岗位为导向”的目标设计理念,调整与优化《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通用校企结合、案例分析、项目推进、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实施

(一)重构《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体系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实施首先要调整课程体系,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便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而如何处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则是解决理论先导与观念更新的前提”。[3]理论教学要夯实基础理论,着重提升应用理论教学与新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主要突出应用技能培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理论教学所占课程教学比例过大,严重制约了实训教学;一是理论教学难度过大,严重脱离应用实践,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实训教学。为此我们要调整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形成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课程教学体系。1.调整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理论教学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每一门课程理论的学习应当以“应用”为最终目的,否则理论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目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过于深入,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过深过难。这种现象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且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高理论、低能力的“无用人才”,严重脱离了市场需要。高职院校要调整《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体系,适当地缩减电子技术应用理论教学,提升实训教学所占比例,尤其要提升实训教学的实效性。2.以理论支撑实训教学。目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理论教学采用单线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各自一条线,不能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这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隔离的教学体系,使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离,制约了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教学要密切联系实训教学,形成“理论服务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促进理论提升”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也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二)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实施必须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现阶段电子技术应用市场对电工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现状,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宏观分析,把握电工技术应用市场人才需求形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教学与学生岗位需求相结合,尤其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权重。理论教学的内容始终要围绕“实训”教学展开设计,遵循基础性与适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就是在设计理论教学内容时要凸显“基础理论”,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些理论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是开展其他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基础与前提。适度性原则。目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不能切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过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深度。殊不知高职院校教学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内容设计要适度,理论教学的内容“够用”就行,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训教学内容设计要以“岗位”为导向,寻找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切合点,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

(三)丰富教学方法

目前《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工学交替”。这种程式化教学严重制约了《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校企结合、案例分析、项目推进、任务引领等多种教学方法。1.校企结合。“高职教育中存在信息不畅、教学内容滞后、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都与校企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着直接关系”。[4]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实训教学上,没有实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上的全面结合。因此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要尝试探求校企结合的新路径,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校企结合”可以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和方法。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人才到高职院校任兼任教师,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现状,教师站在“实践”的高度进行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践。也可走出去,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高职院校可以派教师到结合企业参与企业实践与管理,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提升教师实训教学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学习。通过校企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2.案例分析。案例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的启示,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要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与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教学案例要具有丰富的理论要素,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启发价值。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加强目标导向,使案例分析朝着预期推进;案例分析不能停留在分析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案例分析报告与策略优化。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有效整合理论,提升自身理论高度。通过案例策略优化,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寻找优化的策略,并且进行可行性验证,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3.任务引领、项目推进。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将任务引领与项目推进作为两种独立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将任务渗透在项目中,以项目任务推进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同时将任务物化。该方法以� 学生摆脱传统单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

三、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效果

(一)教师层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推进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许多教师将教学改革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他们拓展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方面展开有益探索。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改变传统单线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从理论“教书匠”成长为专业技能型教师。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做中教,建立起较为科学的课程视野。

(二)学生层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模式使《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不论是学习场所还是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从传统的课堂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走向实训室、走向企业等,学生在更为真实或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从被动接受学习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将学做结合起来。这些改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技能。

(三)产学层面:推动了产学研开发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它有效推进了产学研的开发。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常常以� 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推动了产学研开发,将《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

人体工程学论文 17

肘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它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它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

身高: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眼高(站立):是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

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

肩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脖子与肩峰之间的肩中部位置的垂直距离

肩宽: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

两肘宽: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肋外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肘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离

大腿厚度: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膝盖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

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膝盖与髁骨垂直方向对正,的大腿底面与膝盖背面(褪弯)接触座椅表面

臀部-膝腿部长度:是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离

臀部-膝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膝盖骨前面的水平距离

臀部-足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脚趾尖端的水平距离

垂直手握高度:是指人站立、手握横杆,然后使横杆上升到不便人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限度为止,此时从地面到横杆顶部的乖直距离

侧向手握距离:是指人直立、右手侧向平伸握住横杆"一直伸展到没有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位置,这时从人体中线到横杆外侧面的水平距离

向前手握距离:这个距离是指人肩膀靠培直立,手臂向前平伸,食指与拇指尖接触,这时从培到拇指梢的水平距离

肢体活动范围:肢体的活动空间实际上它也就是人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因为这一概念也常常被用来解决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的问题。所以也称为"作业域"

作业域: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中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

人体活动空间: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总是保持一种姿势不变,人们总是在变换着姿势,并且人体本身也随着活动的需要而移动位置,这种姿势的变换和人体移动所占用的空间构成了人体活动空间

姿态变换:姿态的变换集中于正立姿态与其它可能姿态之间的变幻,姿态的变换所占用的空间并不一定等于变换前的姿态和变换后的姿态占用空间的重叠

静态肌肉施力:无论是人体自身的平衡稳定或人体的运动,都离不开肌肉的机能。肌肉的机能是收缩和产生肌力,肌力可以作用于骨,通过人体结构再作用于其他物体上,称为肌肉施力。肌肉施力有两种方式:(1)动态肌肉施力:(2)静态肌肉施力。

睡眠深度:休息的好坏取决于神经抑制的深度也就是睡眠的深度。睡眠深度与活动的频率有直接关系,频率约稿,睡眠深度越浅

视野:视野是指眼睛固定于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

绝对亮度:眼睛能感觉到光的光强度

相对亮度:相对亮度是指光强度与背景的对比关�

视力:视力是眼睛测小物体和分辨细节的能力,它随着被观察物体的大小、光谱、相对亮度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残像:眼睛在经过强光刺激后,会有影像残留于视网膜上,这是由于视网膜的化学作用残留引起的。残像的问题主要是影响观察,因此应尽量避免强光和玄光的出现。

暗适应:人眼中有两种感觉细胞:锥体和杆体。锥体在明亮时起作用,而杆体对弱光敏感,人在突然进入黑暗环境时,锥体失去了感觉功能,而杆体还不能立即工作,因而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色彩还原:光色会影响人对物体本来色彩的观察,造成失真。影响人对物体的印象。日光色是色彩还原的最佳光源,食物用暖色光、蔬菜用黄色光比较好

噪声:最简单的定义是:噪声是干扰声音。凡是干扰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声音都是噪声,这是从噪声的作用来对噪声下定义的;噪声还能引起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声音引起了人的烦恼,即使是音乐的声音,也会被 因此,也可以是人对声音的反应这个角度来定义噪声。噪声是引起烦恼的声音。

触觉:皮肤的感觉即为触觉,皮肤能反应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电击、温度和压力等

心理空间: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其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

个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的空间,通常是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摯橙胝邤进来。它可以随着人移动,它还具有灵活的伸缩性。

领域性:摿煊蛐詳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的,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各自保持自己的一定的生活领域,以减少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

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文化背景)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与熟人还是生人,人的身份不同(平级人员较近,上下级较远。)身份越相似,距离越近。赫尔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种:密友、普通朋友、社交、其他人

恐高症:登临高处,会引起人血压和心跳的变化,人们登临的高度越高,恐惧心理越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在一般情况是合理的或足够安全的设施也会被人

人体工程学理论 18

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整合成八个项目,通过项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对应阶段的设计任务,使工程设计始终融于理论教学中,强化学生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参加各类工程实践活动的热情,进而探索出一条集创新意识和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共和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战略转变。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如何通过自身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卓越人才,是共和国实现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奋进的人才基础。机械设计自身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一环,是工科院校学生后续进行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步入工作岗位,快速实现与工程接轨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因而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既有理论教学独有的理论体系,又有承载实践项目教学的设计载体。本课题基于项目教学法,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成若干个项目单元融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基于CDIO“做中学”的理念,强化工科院校服务于工程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工程项目,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并在2~3年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实施,不断强化工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探索出培养合格工科人才的途径。

一、项目教学的实施路线

本项目教学法实施路线如图1所示。在期初理论教学中,将课程设计任务书下发给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将课程设计计算部分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单元,通过分段评估学生各阶段项目的完成情况,适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分阶段设计项目的合理性,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质量,将CDIO“做中学”的工程理念和项目教学法有机融合①,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高度统一。课程设计的结构设计项目,拟放在“减速器拆装”实验中同步进行。在拆装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剖分式减速器的箱体结构,明确上、下箱体之间标准零部件的功用和定位方法;清晰传动原件的方式;掌握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中各种标准件的安装顺序、定位方法以及轴承设计时应采取的方式、固定方法等,使学生在获取足够的感性认知后,为后续轴的结构设计和箱体结构的合理布局奠定基础,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完成轴和箱体的结构设计。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符合工程实践要求的完整项目解决方案。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明确该设计项目中,共性设计和个性设计中所拟对的方案差异,扩充学生在掌握该知识点时能够根据工程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切忌采用照抄照搬不顾工程实际的设计思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工程实践的目的。

二、实施方法

期初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后,将所在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组成员2~3人。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成若干个实施项目,每个项目都针对课程设计的一个环节,课后要求学生上交该项目应完成的设计内容,通过小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对每个同学完成项目质量作一评价,明确在本项目实施中应注意的关键节点,强调学生注重学会能够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关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点评,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一题多解”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清楚设计意识的培养应具有全局观念,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综合机械设计、制造、安装、拆卸、经济性等诸多环节,明确机械设计的理念不光是单纯设计一个合格的产品,还应更多地考虑诸多的人文因素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考评方式

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项目教学的内容引入到机械设计理论课教学中,将理论课教学划分成对应课程设计的若干个教学项目,分段实施和检查每个理论环节完成后学生应该完成的设计内容,使原本集结在两周课程设计中,只能用近乎1.5天所应完成的全部设计计算任务,分解在整个理论教学环节中,既缓解了原本紧张的设计周期,又能使教师和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来讨论设计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因而项目教学法更关注于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将理论和实验所学内容恰当地反映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在本课程设计考评环节中,将设计计算、图纸质量和答辩成绩按4∶4∶2设计,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给出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应完成设计计算部分的成绩,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完成后,两周时间全部用于计算机绘图,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对自己所设计的内容进行相关程序的编写或进行虚拟装配,成绩量化时给予这部分同学好的成绩来表彰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结语

1.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教师的职责是作为人才的“催化剂”,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

2.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契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探索在机械类专业学生课程设计中引入科研、工程项目,助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实现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3.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项目教学引入到理论课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项目的研究,

注释:

①刘桂珍,于影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经济师,2016(7)

②张倩。项目教学法在实践型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2(7)

人体工程学论文 19

【关键词】人机工程 GUI 设计

一、人机工程学的学科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机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的机械设备或者人机系统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工业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对于成批量生产的产品,凭借专业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等赋予其材料、结构、色彩等新的品质和资格。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器在交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也可以称之为用户界面。它是人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媒介,负责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是现代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GUI的设计及色彩的特征

(一)GUI设计的流程

对于一个完整的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其启动界面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相应按钮的设计、面板的设计、菜单的设计以及图标和滚动条的设计等等。跟其他产品一样其设计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前期的调研、总体设计、具体设计和实施[1] [2],是一个需要循环测试和评估的设计过程。

(二)色彩在GUI设计中的作用

在人机界面使用过程中,色彩对人类的影响最为重要,会受到人们的首先关注,其次才是形状或者其他。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色彩直接影响着其精神感受,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用户的审美观,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感和美感。

GUI的设计可以分为网页和软件两种不同的类型,其设计时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网页的色彩设计过程中有很大面积的色块区域,其像素空间也较大,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对软件的GUI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类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目前大多数采用了灰色作为其背景色,那么对于其图标的色彩设计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其色彩不宜超过64色。在整个GUI设计中首先要做到简单明了,对用户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用户得到正确的联想和操作。其次还要保证色彩的柔和性,降低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感觉眼睛疲劳。

(三)人机交互界面色彩的选择

在进行人机界面的色彩选择时首先要明确主色调,以体现界面的主题。在工业设计中一般选择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以及浅绿色等浅颜色的背景,再配以深色系的字,这样既能够突出重点,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人机界面中其他的一些内容不宜选用抢眼的颜色,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应用,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因素可以采用明亮的色彩,但是不能使用太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3]。

在进行色调选择时一般要考虑一下三点:

1.暖色调一般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效果,冷色调则相反,使人感到冷清。

2.高彩度的暖色调给人刺激和兴奋,低彩度的冷色调能够使人平静思索。

3.高明色调使人感觉清爽、明快,低明色调则使人感觉深沉和庄重。

在选择颜色进行背景色搭配时一样不能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使用大面积颜色时要选用低对比度的背景,否则会影响其图片和文字的辨别,严重时会发生互溶现象,使图片和文字不容易被辨识。例如在进行标题背景色设计时可以采用较深的颜色,配以鲜明的字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界面主题的作用[4]。

三、人机工程学在GUI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人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也是把人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它在GUI设计中的作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人体工程学是人际工程学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为GUI的设计提供人体结构尺度、生理尺度以及心理尺度等相关数据,

(二)提供功能合理性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界面中各个要素的形状、大小以及色彩和布局等的参数,使其能够实现人和机器之间通信功能的最优化,进而最大限度的适应人类心理和生理需求。

(三)提供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以及机所处的环境一门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存在于用户界面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中。在这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中系统要能够为用户提供继续、后退和退出等命令的说明[5]。

四、设计实例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以一款儿童英语学习软件为例进行,设计了其登陆界面和一系列图标,其界面色彩丰富、图标的可指示性强。

上述图标和界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了黄色调作为主色调,能够给人一种活泼、灿烂和可爱的感觉。对于儿童英语课程的学习来说其用户主要是儿童,这种色调的选择可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喜欢,增加了其愉快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儿童学习英语。

五、结论

论文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对其在GUI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GUI界面设计的方法,并且介绍了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文章的最后做着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人机工程软件界面设计方法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Jeffrey L.Whitten,Lonnie D.Bentley,Victor M.Barlow.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Von Hoffmann Press,1994.

[3]姜葳,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2006年3月。

[4]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