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励志故事及感悟【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或人让我们感触颇深,这个时候,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这些感悟。不过,要怎么样才能写好感悟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残疾人励志故事及感悟【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残疾的励志故事 篇1
他是天生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他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玻璃娃娃”。
他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影响,他还在很小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父亲建议他学点别,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辅助器,使他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机会,他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演奏,观众被他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身材才来,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高度。”
置身于神奇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训练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心在仰望他灵魂“高度”。
然而,再伟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事业又迎来了辉煌时刻,不仅签约了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国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挑战,克服身体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残疾人。他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2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亲笔题词:“学**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
残疾的励志故事 篇3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杨佩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杨佩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杨佩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杨佩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杨佩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杨佩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杨佩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杨佩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杨佩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杨佩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杨佩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杨佩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杨佩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杨佩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篇4
有一个新认识的好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好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好〖〗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爸妈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小时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残疾的励志故事 篇5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杨佩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杨佩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