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的功效和作用【3篇】》
硒的作用 篇1
①硒有抗癌作用。人体缺硒易患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白血病等。
②硒有抗氧化作用。硒是最好的抗衰老物质,如果人体缺少了硒就会“不再年轻”, 会导致未老先衰;
③硒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缺硒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④硒有拮抗有害重金属的作用。缺硒易引发铅、砷、镉等重金属中毒症状。
⑤。硒能够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缺硒能引发近视、白内障、视网膜病、眼底疾病、老年黄斑变性等疾病。
⑥ 硒有调节蛋白质的合成的功能。缺硒能引发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染色体损害等。
⑦硒能够增强生殖功能。缺硒能引发射精受阻,精子活力低下、发生畸形,受胎率降低,子宫炎发病率升高等等症状。
硒元素是精浆中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份,当精液中硒含量减低时,这个酶的活性降低,不能抑制精子细胞膜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精子损伤,死精增多,活力下降。
⑧硒是肌肉的功能的重要成分,缺硒会使骨骼肌萎缩和呈灰白色条纹,发生心肌受损,心肌细胞致密性变化,脂质增多,钙质沉积,导致疾病发生。
所以,男性更需要补硒,因为供给体内的硒大部分集中在生殖器官中,并可与精液一起排出体外。特别是生活在高污染地区的居民,生活在贫硒地区的居民,更需要补充硒。
由于人体内硒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机体所需的硒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硒,硒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
当硒缺乏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症状。
正常来说,每人每日的总需要量,中国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25微克以上有保健作用;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或75微克以上。由于中国72%的土壤中缺硒,在天然食品中,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大米、玉米等谷类作物硒含量均低于40 μg/kg,国人日常的硒摄入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0 μg的最低摄入量,日硒摄入量只有30~45 μg,低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而富硒大米、100微克(富硒玉米粉)、动物内脏、鱼类、海鲜、蘑菇、鸡蛋、大蒜、银杏等含硒元素都比较高,缺硒的人群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食物。
硒的功效和作用 篇2
1、抗氧化,抗衰老:
在人体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物质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在缺硒状态下它处于沉睡状态,只有在硒充足的条件下,它才有活性。硒就能激活这种酶,激活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就提高了人体控制和解消氧化损伤的能力,从而防止了疾病与衰老。它的抗氧化效力是维生素群的500倍。科学检验长寿老人的血硒比正常人高出3-6倍。这说明体内硒充分,抗氧化作用发挥的好,人就不易衰老,患病。
2、保护,修复细胞:
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肌体代谢活动中生产的过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免受过氧化物损害。 一个个细胞完整无损,脏器功能才能正常。
3、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这与保护细胞的功能相关联。硒保护血液中的红细胞,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被氧化,它的携氧能力就强,就能把充足的氧带给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使每一个细胞都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4、提高人体免疫力:
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人体能否抵御细菌病毒,能否保持健康的关键,硒的作用在于增强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提高识别能力:低硒状况下,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可能会使病毒,异物擦肩而过。提高杀菌能力:硒充足时,能维持淋巴细胞活性,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形成,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2倍,还能延长白细胞的寿命。
5、解毒,排毒,抗污染:
硒被誉为"天然解毒剂"。原理是硒作为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可以与带正电荷的,有害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质复合物,把能诱发癌变的金属离子排出体外,消解了金属离子的毒性,起到排毒和解毒的作用。从硒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关系上讲,硒增强肝脏的活性,使其加速排毒。
6、防癌,抗癌:
硒被称为"抗癌之王"。人类患癌,一是环境中致癌物质入侵所致,二是由体内生产的自由基造成。
硒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人体防癌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人也有"前癌"细胞,在它们发展成为癌细胞之前,就被免疫系统消灭了,如果免疫力低下,就缺乏这种能力,以致使"前癌"细胞恶性繁殖,最后导致癌症。
硒的健康知识 篇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明,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中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
研究表明,低硒或缺硒人群通过适量补硒不但能够预防肿瘤、肝病等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预防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