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优秀5篇】正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优秀5篇】》

时间:

年级的时候我们大家会开始接触到一门比较新鲜的学科,那就是生物,相信我们很多同学在小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这一门科目,那么这门课程包含哪些知识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篇1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三、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篇2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绵,衣藻 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 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 海带 紫菜)(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 https://www.huzhidao.com/ 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 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

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 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 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篇3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1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细胞壁

×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无成型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叶绿体

×

×

荚 膜

×

×

有些细菌有

17、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19、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1、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篇4

(1)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篇5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