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演奏方法【优秀3篇】》
葫芦丝怎么吹? 篇1
葫芦丝是用超吹的方法发音的,超吹是比葫芦丝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通过吹奏的呼吸力和唇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强,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力来实现的。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学者应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不能漏气,气息要平稳,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手指变化时,气息应用不应受到影响。葫芦丝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1"音,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5""6"和低音"5""6",所以,当初学者拿起葫芦丝吹奏时,先吹"1"音,然后可以按指法表和练习曲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另外,初学者对姿势往往不得要领,顾此失彼,或者干脆马马乎乎。要吹好葫芦丝,第一步就是要摆好姿势,这样才可以使身体各部位更加放松,利于气息的流畅,在今后的演奏中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部是按孔有漏气现象,如果养成习惯,对演奏乐曲的音色,音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克服,再就是不重视长音的练习,确实来说,长音月口气要吹十几秒甚至更长,声音要漂亮要稳定是不太容易的,长期练习枯燥无味,但是要保证将来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一首乐曲,练习长音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重视长音练习,即使将来可以演奏乐曲那音色也一定不会太美,严重的影响演奏效果,所以要重视长音的练习。
怎样掌握好乐曲的强弱:
先吸好气,然后收紧唇部肌肉,使口风略细一些,再把气息慢慢呼出,所产生的就是弱音。吹奏低音5、6、7是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三个音本身就要求气流要强的,想要获得弱音的效果有一定的难度,还不好控制尾音。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慢慢的去体会,才可以从中找到最佳感觉。只能缓吹的5、6两个音气流更要缓些才能获得弱音效果,同时也应该注意气流太缓发不出正常音,掌握好弱吹的前提下,可以将声音吹到正常的力度或再强些,然后由强变弱。吹奏低音时气息要下沉,吹高音时气息上升,不可以松懈。特特别注意控制气息的变化,用力过大会使簧片变形或发不出正常音,用气太小同样也发不出音来。掌握好较弱的长音练习后,要吹出弱渐强的音就很容易了。要注意的是控制好气息使之逐渐加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葫芦丝的构造 篇2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傣族旧式主管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一),适合吹奏傣族民歌小 调。现今流行的被称之为传统葫芦丝的主管是从旧式主管改良过来,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前六 后一),可发九个全孔音及八个半孔音(或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还有一个出音孔和两个穿 绳孔。
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发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发 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两者任选。一般的葫芦丝只有一个高音附管,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 合可以使音乐更具活力,附管音孔,按住时附管不发音,打开时附管发音。
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 状以亚葫芦为佳。
卡子: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丝构造上的稳定,使附管与主管牢牢捆在一起。
主管尾塞: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更加圆润。
拆卸功能托: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与竹管有机的结合,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芦内,密封、不漏气。由于此托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芦上,起到随时拆卸,可利于专业人士及对葫芦丝簧片发音原理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进行时时的簧片调整。
葫芦丝的音调 篇3
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3种类型,常用有C、D、F、G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构造上也不尽相同。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目前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样能达到三个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