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优秀6篇正文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优秀6篇》

时间: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 篇1

“尊重”、“鼓励”是转变学生思想的有效方法

做教师的是人,当学生的也是人。教师有人格,爱面子,学生也有人格,也讲面子。因为学生的人格没有被你放在应有的位子,才没有引起你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你看来,学生的人格可有可无。这个意识是错误的,也是妨碍你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做教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老师更要从心灵深处明白这一点。这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下面就“尊重”、“鼓励”学生方面谈一个教育案例。

我班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姓孙的留级男生。该生脾气倔强,受不得批评。平时爱惹事,在班上称王称霸,绝大多数学生对他敢怒不敢言。连自己受他欺负之后也不敢向老师报告,小组长发现他没做回家作业也不敢回报老师。上课时常会发出怪叫声,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老师批评上去连头也不抬,两眼偷偷向你翻翻,一只脚一抖一抖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模样酷似阿流。面对这样一位讨厌的学生,开始时实在令人头疼。起初想按常规的管理方法加上自己的“凶”实施教育。结果一、二个星期下来不见起色。我寻思着新的策略。一天午间,我正在教室里,突然被校长叫走去开班主任会议。我要是走了,教室

里肯定会乱哄哄的。怎么办?一个闪亮的念头在我脑中出现————就叫孙姓的学生坐在讲台的座位上,由他来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就这样大胆的让他试一次。班主任会议结束,我回到教室,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教室里静悄悄,更没有人走来跑去的。我当即表扬、鼓励了他,同学们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平时一向无所谓的他,此时的脸反到变得红起来。我知道他的心灵深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撞。之后,以往的不良现象有所收敛。但是,好景不长,没几天,课堂上又发出了怪叫声,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按惯例,我肯定会让他站起来,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出出他的丑。但我想起了他的微妙的变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下课之后让他到我的办公室,表扬了上次的优点,指出了今天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又跟他谈起了其家长的烦恼、无奈和希望等。同他进行了真正的晓之以理的交心,想不到一个“硬汉”竟然流下了眼泪,还主动说出自己也想改好的愿望。一贯受到批评的人,偶尔碰到心交的心的时候,震撼如此之强烈。从脸红到流泪,让我看到了拯救的希望。从此以后,我有事没事和他谈谈,抓住他的闪光点在班上进行表扬,树他在同学们面前的自尊心,并关照大家不要躲他,热情的对他。一段时间下来,真的有了不小的好转:上课怪声没了,称霸现象少

了,作业也开始做了。虽然他和大家比起来仍然相差很远,但他毕竟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了呀。

死眼光看人,只会把人看死;凶狠话骂人,只会把人骂死。放下老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的进步,不厌其烦的交心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 篇2

“要卖票的”

一次由师幼互动生成的游戏主题

鲁迅幼儿园 陈宝英

一、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互相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小班孩子由于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因此,在自由活动中很容易引起纠纷而向老师“告状”。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是引起我们教师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案例中的丁丁就是这样一位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小班小朋友,天真稚嫩、活泼可爱。在一次自由活动中,他自发建构起一个“要卖票的”的游戏情节,主动向同伴开启共同游戏的互动行为。由于老师的适时介入和给予的积极响应,使丁丁的游戏主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一)

刚吃完点心,喝过豆浆,孩子们按照惯例把自己的小茶杯放回杯架中,然后走出教师,向教室外的小阳台走去。忽然,丁丁一下子走到了通往小阳台的路口,用两手拦住路口不让小朋友们过去,并说:“要卖票的、要卖票的。”后面出来的小朋友一个个被他拦住过不去了,就纷纷跑来“告状”说:“老师,丁丁把我们拦住,我们过不去了。”听了孩子们的“告状”,看着孩子们僵持的情景,老师连忙走到丁丁面前,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售票员,给我买一张票,我想上公园游玩。”丁丁高兴地让老师通过了,老师趁机对丁丁说了声:“售票员,你还没给我票呢。”丁丁楞了下,也连忙把手往口袋里一掏,说了声“给你票。”老师和丁丁双手一击,就顺利的通过了路口,来到了小阳台上。后面的小朋友们看了,也纷纷效仿起老师的样子,假装从口袋里拿出钱来向丁丁买票,丁丁呢,也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票子给小朋友,并和小朋友双手一击,愉快的让小朋友们通过,让他们到小阳台上去玩。

(二)

从那以后,在课余时,孩子们会经常聚在一起,玩起“要卖票的”游戏,一次,在玩大型玩具时,在台阶旁,在滑梯下面的“小房间”里,丁丁和其他孩子们又自发的玩起了“买票卖票”的游戏,之间几个孩子像模像样地站在路口或“小房间”的门口,伸手让通过的小朋友卖票而其余的孩子呢,则兴趣盎然的伸手掏钱,买票通过,玩得不亦乐乎……

三、分析

丁丁由于年龄较小,在活动中,他常常不被其他的小朋友所注意。今天,吃完点心,到小阳台上自由活动的过程中,他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的关注,自发建构起了“要卖票的”的游戏情节,向其他的小朋友发起互动,以寻求同伴对他的关注。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因此,他的互动行为不但没有引起同伴们的充分关注,反而使小朋友们由于不能到小阳台上去玩而引起不满,纷纷“告状”老师。为了解决这一纠纷,教师在观察丁丁言行的基础上,

及时理解到了丁丁当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玩伴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到丁丁的活动中来,并借助于启发性的提问,与丁丁形成了有效的互动。教师的这一行为引发其他小朋友的效仿,小朋友们纷纷加入到他的活动中来,他很开心有那么多的小朋友,特别是老师加入到他的游戏中来。使他一下子从活动的次要角色转变成为活动的主要角色,因此,他对老师和同伴的回答都给予了积极地回应。

四、反思

1、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一位孩子交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在针对不同孩子的活动内容时,教师要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本案例中的教师没有简单地处理小朋友们的“告状”,用生硬的语言去阻止丁丁的行为,而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关注,及时察觉到丁丁的需要,用尊重、接纳的态度和丁丁形成互动,使幼儿同伴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幼儿间的冲突化干戈为玉帛。

2、教师应和幼儿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师生间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更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要卖票的”这一主题是丁丁主动建构起来并希望引起小朋友们注意的活动。在这里,由于教师的适时介入,与丁丁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从而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从“掏钱买票”到“主动要票”直至“和丁丁的双手一击”,使起先简单的游戏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在这一互动中教师还注重了和丁丁的情感交流,因此,丁丁和老师的互动效果更加好。这正好也体现了《纲要》通篇要求和渗透的观点:“不关注情感交流的互是缺乏教育价值的”。这一师幼互动模式,不仅仅影响了互动中的教师和丁丁,更影响到了其他在场的幼儿,使他们纷纷效仿而产生场效应,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在玩大型玩具过程中的交往和互动,以及日后师生双方的发展及其交往形成深远的影响。

3、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只有在自己选择的有兴趣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专注和自主的程度。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以适当的方式去应答。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察觉他们的问题、困难和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在针对丁丁“要卖票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及时引导,使丁丁的游戏情节逐渐丰富、完善起来,这对于像丁丁这样小年龄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有效地。教师的主动出击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了“买门票、上小阳台”游玩的游戏情节中来,教师生成的游戏主题随之被许多小朋友所接纳。在这里,关键是教师捕捉到了随机教育的契机,而此时,教师生成的游戏主题刚好是幼儿感兴趣的,从而幼儿的兴趣就转移到了老师和丁丁所要求的方向上来。

4、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反映幼儿的认知、思维、想象以及个性情感的一面镜子。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应当抱一颗童心和一份宽容心,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言语表现。作为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师,要以儿童的天真和兴趣,像孩子一样参与到游戏中,这正如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卢梭所说的:“要爱护儿童,帮助他们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呢?”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 篇3

“老师,你讲错了!”

“老师,你讲错了!”当小朋友还沉浸在小动物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将“大乌龟送回家”的喜悦中时,家桢小朋友一语惊人地发话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向他投去了诧异的目光。“哪里讲错了”?”我本能地问道,(心中纳闷,这个故事选自教材,不会错呀!)“乌龟四脚朝天会自己翻身的,用不着别人推的?”

孩子自信地说着!(有道理,“自己翻身”可是乌龟的本能。家桢居然能想到这一点,说明孩子平时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为孩子的表现而叫好!)我暗自思忖着还来不及做出应答,“不信把乌龟捉出来„„”孩子见我没吱声就边说边向龟盆走去,捉出了盆中最大的一只乌龟,顺势将它四脚朝天放置在地板上,(原来孩子是想用实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让事实说话,有道理。)该举动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大家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着“大乌龟”的反应,停了一会儿,只见大乌龟慢慢地伸长脖子和四条腿,并用头和腿使劲儿仰面往地上一顶,“噗嗵”笨重的身体终于翻了过来,随后双眼四处观望了一下,慢悠悠地朝前爬了起来„„,“乌龟自己回家喽” 孩子们发出了欢呼声,家桢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事实”告诉大家,乌龟除了在水中会翻身,其实在陆地上也会自己翻身的„„

附故事 m.jingyou.net : 送大乌龟回家

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四脚朝天,爬不起来。

小蚱蜢看见了,大声喊:“快快救救乌龟大叔!”

小老鼠来了,使劲想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老鼠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刺猬来了,用力搬动大乌龟的身体,要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刺猬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白兔来了,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有办法,我们把大乌龟推到河边去。”大家用力把大乌龟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让大乌龟跌下河去。大乌龟在河里翻过身来,划动四只脚,欢快地游开了。 大乌龟会过头来,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了!”

由一条毛毛虫想到的

今天下午户外活动回到教室以后,孩子们刚刚坐下来稳定了一下情绪,而我则在摆放上课要用的材料,突然,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叫起来,一瞬间,整个班级沸腾了,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条毛毛虫爬在了一个孩子的衣服上,他害怕地将毛毛虫抖到地上,这时候,孩子们都看着这条躺在地上的毛毛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听见他们的各种议论“这是坏的,吃庄稼的,我们要弄死它”“别弄死它,把它扔到垃圾筒里算了”等等,我在旁边不动声色,看他们准备怎么办,最后,龚思龙用餐巾纸把毛毛虫包好,扔到了垃圾筒里,他们还是觉得不杀死它,因为毛毛虫也是有生命的。

事情过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一下毛毛虫,他们只知道毛毛虫是坏的,吃农民伯伯种的粮食,别的就不太了解,于是我和他们说了一些有关毛毛虫的知识,如,有的毛毛虫是带刺的,有的吃庄稼,有的吃树叶,有的是青色的等等,也鼓励他们自己回家以后去发现更多毛毛虫的知识。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 篇4

网络这把 “ 双刃剑 ” ,在给我们的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 “剑”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 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黄色、反动的信息,误入歧途,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 “ 网狼 ” 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 ? 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 ? 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 “ 双刃剑 ” ,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 “ 剑 ” 下面试举一例,加以简析。

运用 “E - mail” 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 “ 受蔽 ” 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 “E - mail” 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 “E - mail” 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案例】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 “ 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 ” (掌声响起)

我接着说: “ 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 „ 伊妹儿 ‟ ” (欢笑声响起)

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

—— 老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

—— 老师,您说话很风趣,但有时候严肃不足。第三天,火药味渐浓,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 “ 犯上作乱 ” 的 “ 伊妹儿 ” 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 “ 今天的 „ 伊妹儿 ‟ 是谁发的 ?”

众学生如惊弓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基本保持一致。 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 “ 伊妹儿 ” ,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 “ 伊妹儿 ” 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 伊妹儿 ” :

——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可爱的老师身上。

—— 老师,那天的 “ 伊妹儿 ” 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后悔。因为我的粗鲁的语言,不只伤害了老师的自尊心,更说明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东中人。

反思:我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加强与新生的沟通,在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 “ 演说 ” 后,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公诸于众,从而激发学生与教师接近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心理。然而,当有学生接连不断地向自己 “ 发难 ” 时,我未能正确处理,居然破起案来,这是德育的大忌,结果学生噤声不语,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就此中断。好在我及时向学生作检讨,才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两封伊妹儿,一封希望我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真正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批评意见,而另一封则说明学生已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 篇5

自主评价 相互欣赏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唯有写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最多的。写前的构思来源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写后的批改评价更是教师的了。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究其原因是写作的完整过程只是教师在经历。我不禁反思,何不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作文过程,尤其是经历写后的评价欣赏过程呢?于是,我尝试举行了一次“超市式”作文欣赏活动。

课始,我发下没有批改过的作文,对学生宣布本节课的活动规则:“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一次“作文超市”。每位同学将得到两张写有“优秀作文”字样的特殊购物券,你在教室里自由阅读同学的作文,在阅读完10篇左右的作文后,最终作出决定,把两张特殊购物券分别贴在你欣赏的作文上。最后看哪位同学的作文成为本次超市购物活动中的畅销柞品。”紧接着,我又对学生提出建议:“为了吸引大家的眼光,允许同学们上台来为自己的作文做一分钟的广告。”这时,胆大而自信的同学上台简单介绍了自己颇具吸引力的作文题目和独特的作文题材。随后,“作文超市”正式开张。

在近20分钟的活动时间里,学生静心地阅读欣赏着同学的作文,读完一篇,又转向另一处,继续阅读欣赏。

在交流活动的最后10分钟里,根据得票多少揭晓了本次“作文超市”中最受欢迎的十佳作品,并请这些作者上台朗读,在同学们的静心倾听中,本次“作文超市”落下帷幕。

几天后,“作文超市”成了许多学生习作的题材。他们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通过这些真实记录学习生活的作文,我感受到了这次活动带给了他们崭新的冲击,更使我对作文评价欣赏活动中的学生参与价值进行了反思。

1、突现了学生作文的阅读价值。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作文从学生笔下诞生起就以接近密封的方式来到教师的笔下,经过教师对字词句的圈点回归到学生的手中。如果不是最佳习作,它便很难再有第三位阅读者。而“作文超市”活动却改变了这些作品的命运,让它有了更多的机会亮相于全体同学面前,使一个个字眼、一句句话语进入同学们的阅读视线,实现了作文被人阅读的实用价值,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形成学生间的交流场。

2、回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实现角色新的定位,即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从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讲就是要实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教师精心营造的“作文超市,”中,“一票在手,尽得自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得到了回归。他们能自由选择同学的作文进行阅读,能在阅读中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能按照自已的喜好来评价同学的作品,能为自己喜欢的作文投上欣赏的一票。

3、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欣赏评价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在以往的作文讲评课中,往往是教师选一两篇典型作文进行讲评,学生的欣赏评价充其量只是在教师大意见下展开的小争鸣。现在,有了大量阅读欣赏的机会,学生在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作文后,就能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区别,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这样,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了欣赏评价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4、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反思意识。

多写多练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学生在一次次不同题材的写作中经历的是一次次近乎类似的过程,很少有对自己写作活动进行反思的机会。现在,为了吸引同学的目光,得到同学的欣赏,学生开始自觉地考虑作文选材的独特,斟酌作文命题的奇巧,揣摩用词造句的精妙。作文超市”特有的评价机制使学生有了写作反思意识。 “超市式”课型拓宽了学生体验、实践、交流的空间,在这自主的时间里,他们有了更多的锻炼、提高、发展的机会。一位学生日记中中写道:“来到好朋友的座位前,读了他的文章心想,好朋友嘛,就帮帮忙吧。犹豫间又想,写得又不怎么好„„最后,我选择了公正,没有投他的票。”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看到的不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和谐发展吗?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分析 篇6

环节一: 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老师操作,看哪些东西可以沉,哪些东西可以浮,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维的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具体过程是:首先,教师指着面前的水盆,问道:“这是什么呀?”(评:无效和无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引起幼儿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师的问题,按其作用,可以分为:引起幼儿探索兴趣的;激起幼儿认知矛盾的;引导幼儿探索方向的等)接着又指着面前各种沉浮材料问道:我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这时,有幼儿说“沉下去”,有幼儿说“浮起来”(评:这时,老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什么反馈,因为幼儿的回答没有符合她期望的结果)接着又有一名幼儿回答道:“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时,老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且表扬了那位幼儿,要求所有的幼儿重复说“东西放进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其次,教师边操作,边在黑板上画出二维记录表格, 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评:这一环节用了很长时间,幼儿显得有点烦躁,原因是二维记录表格太抽象, 不适合幼儿,而且,要求幼儿学习老师规定的记录方式, 剥夺了幼儿探索如何进行记录的机会。)

环节二: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沉浮操作。在幼儿操作前,教师强调要边实验边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老师发的记录表格中,并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评:这一要求影响了幼儿真正探索的发生! 因为迎合老师的期望是每个孩子都善于做的。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忙于放进水中一样物体,赶快记录一下,根本没有用心探索,即使有个别孩子正在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老师走到他身边提醒他,要求他抓紧时间,赶快记录,这一行为把幼儿的探索兴趣驱逐得一无所有,结果是最没有用心探索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为他最快,最好地完成了老师的任务,但完成老师的任务就算达到教育目标了吗?)

环节三: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情况

环节四:教师将盐放进水中,让幼儿搅拌并再次探索同样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让幼儿记录。(评:教师统一放好盐,剥夺了幼儿探索盐量与物体沉浮的变化的机会,老师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到淡水和盐水中物体沉浮的不同,但这一目标模式剥夺了幼儿的探索过程,其实这一认识目标的达成是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达成认识目标,而失落了情感目标和方法目标的达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有三个方面: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方法目标,三者要兼顾。)

一切为了比赛

某幼儿园组织大、中班幼儿排练团体操。为了能在比赛中得奖,园长要求每天在室外排练不得少于3个小时,且为了保证排练效果, 排练期间不允许幼儿上厕所。 一天,甲幼儿在排练过程中要小便,但他怕老师批评,始终忍住不敢去,结果尿了裤子,后又因体力不支,当场晕倒。 有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也会赢得其他孩子们的接受和认同。例如:一次美术作业前,我邀请值日班长负责点名发彩笔。在分发的过程中,我却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一个上前接笔的幼儿都说了一句“谢谢”,这让我很纳闷,怎么老师发笔的时候从没有“享受”过这般待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大的

原因可能在于由来自他们身边的小伙伴来负责管理和服务他们,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感,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和认同吧。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力差异问题。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和解决的难题,我们希望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多为幼儿提供“当小主人”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责任意识,提高幼儿为自我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另外,我们也会适当考虑为幼儿调整配对,让幼儿尝试与不同的小伙伴之间的合作。

由此可见,在实施“值日班长”制度时幼儿成为了管理生活常规活动的主角,但并不是教师就解脱了,就没有责任了。此时,教师更要担当起关注者、引导者的重任,以旁观者冷静的眼光,细细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

日常生活常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发挥孩子潜能、顺应当前幼教发展新趋势地开展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活动?值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大胆尝试、勇于反思。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享。

正在上计算课,突然一架飞机从教室上空飞过,声音震耳欲聋。“飞机,飞机!”一个小朋友尖叫起来。紧跟着,全班小朋友都转头东张西望,边看边嚷。有的还想离开座位到室外看看。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好呀,飞机,也来听我们大班小朋友数数了。我现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来数数,给飞机上的飞行员叔叔听听,好不好?”“好!”按照平时养成的习惯,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