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爱情故事-浪漫的爱情故事最新3篇》
有人喜欢看爱情故事,有的人喜欢看都市言情小说。那么关于冬季爱情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冬季爱情故事-浪漫的爱情故事最新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关于冬季爱情故事_浪漫的爱情故事 篇1
一个俊俏的男孩和一个美丽的女孩,他们恋爱了6年了。从初三到高三……
这件事发生在上个月的今天。
下午放学了,女孩一个人冲出了教室,这次她没等男孩和她一起走,男孩见女孩跑了出去也跟着出去了…·
女孩跑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走了,在原地站了很久…··她在回忆着,回忆着以前和男孩牵着手走过的路,女孩又回忆起了那天中午的事……一个陌生的女孩在男孩的肩膀上哭了。
女孩想着想着就哭了,但她没出声,眼泪滚了下来掉在了地上…·
男孩从后面抱住女孩,女孩知道是男孩因为她摸到了男孩的手上的温度…
以前他们回去都是手牵手的互相吸收着各自的温度,男孩把女孩转过身来,吻了女孩的额头,
女孩脱开男孩的手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
男孩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了:“好的,但是理由是什么……·”
女孩没说。
女孩开始走了,男孩没去拉,女孩走在她和男孩走过的街头小巷还有他们去过的地方都统统去了一遍……
男孩一直没动而是坐在原地抽这烟,抽好烟后男孩走过了大街小巷一直到了他和女孩去的河边。
男孩想起和女孩每天一起坐在草坪上拥抱着看日出和日落……
男孩这次一个人看他觉得很寂寞…… 他想了想事什么让女孩要他分手…·
终于回想到那天……·
他明白了…… 是女孩误会了…··那个女孩是他们同学的女朋友不是他的…··
原来是那件事让她误会了…··
男孩跑回家骑着单车去找女孩…··
到了女孩的家门口男孩敲了几下门…··
从门传来脚步声…·
开门的是女孩…·
女孩看见是男孩关了门…
男孩走了…他一直哭…·
男孩终于病倒了…··
住进医院…··
女孩每天上课都不会经意往男孩的位子上看或发呆……
一周后男孩回到了教室……很憔悴…·苍白的脸和长长的胡子…
女孩心软了…·可是没去接近男孩…··因为他们的关系变了…
下午放学,女孩一个人走出教室往教室楼最高的地方走去…·
男孩在楼底…··
女孩叫了声男孩的名字…·
男孩往上一看女孩准备跳楼…·
男孩急了…··
大声的说:“不要,你不要跳啊!你…··”
女孩哭了,她知道男孩是爱她的…··
女孩哭着说:“你爱我吗?”
男孩说:“我爱你,你快下来啊…··”
女孩没点头…··
一下子跳了下来…·跳下时还含着笑容…
男孩在女孩要掉到底的时候抱住了女孩…·
可是同样也要了女孩的命…·
女孩吐了一口血…
说:“我也爱你”
男孩哭着说:“你怎么这样傻啊”…· 打了120后
急救车很快就到了…
男孩和女孩一起…·
到了急救室男孩用手握着女孩的手说了了很多感动女孩的话…·
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被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女孩也笑着死去…·
第二天,男孩和女孩的家人火化了女孩的尸体后男孩看了最后一个日出和日落…
他最后一次在和女孩的那家冷饮店吃了一次冷饮…·他总觉得女孩就在他身边…
男孩写下遗书放在怀里…··后
男孩站在女孩跳楼的地方一下子跳了下去…··
男孩死了…··
他的家人和女孩的家人看了遗书后都哭了…·
遗书上写着:“我陪女孩去了,你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我知道她在另一个世界很寂寞,她
需要我陪伴…所以我去陪她了…希望你们把我和女孩埋葬在一起。”
全校的同学送走了男孩和女孩的骨灰并把他们埋葬在一起…··每逢清明节和过节后很多情侣都为他们烧香…
而每天的日出和日落他们在的教师和河边都有他们两的恋爱密语和嬉戏的身音…
看了不要哭啊…··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关于冬季爱情故事_浪漫的爱情故事 篇2
为你摘过三十九罐星
那年,她十六岁,第一次喜欢上一个男生。他不算很高,斯斯文文的,但很喜欢踢足球,有着一副低沉的好嗓音,成绩很好,常是班上的第一名。虽然在当时,早恋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女生追男生也不再是新闻,她更不是那种内向的女孩。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向他表白,只是觉得,能一直这样远远地欣赏他,就很好了。
那时,她常常为在路上碰到他,打声招呼高兴个半天,常常放学也不回去,而是上运动场一圈又一圈地慢跑,只为了看他踢球。她还学着叠幸运星,每天在那小纸条上写一句想对他说的话,叠成小幸运星,快乐地放在大瓶子里。她常常看着他想,像他那样的男生,应该是会喜欢那种温柔体贴的女孩吧,那种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开心的时候会抿嘴一笑的女孩。她的头发乌黑,但只短短的到耳际边;她有一双大眼睛,但常常因为大笑而眯成一条缝。她常常照着镜子想,如果有一天她成了那种女孩,他会不会喜欢上她。但想归想,她还是每个月都跑去理发店把稍微长长一点的头发剪短到耳际边,还是一遇到好笑的事情就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她十九岁,考上一所不算很好但也不差的大学。他正常发挥,考取了另外一所城市的重点大学。她坐着火车离开这个生她养她的小城时,浮上心头的是点点滴滴她与他的回忆。
大学生活是以二十几天艰苦的军训生活开始拉开序幕的。晚上临睡前,其她女生都躲在被窝里偷偷打电话跟男朋友互诉相思之情,她好多次按完那几个熟悉的数字键,始终没有按下那个呼叫键。十九年来,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思念,原来,思念是一种可以让人莫名其妙地掉下眼泪的东西。四年的大学生活不算太长,活泼可爱的她身边从来不缺乏追求者,但她却选择单身。好事者问起原因时,她总淡淡一笑,说:“学业为重嘛。”她也确实在很努力地学习,只为了考他那所大学的研究生。四年来她的头发不断变长,她没有再剪短。一次老同学聚会时,大家看到她时都眼前一亮,一头乌黑的长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因恰到好处的眼影而更显出光彩,白里透红的皮肤,时不时抿嘴一笑,都认不出这是昔日的小活宝。他见到她时也不禁心神一动,但当时他的手正挽着另一个女子的纤纤细腰。她看着他身边那个比自己更温柔妩媚的女子,很好地掩饰了心里的一丝失落,只淡淡对他一笑,说,“好久不见了。”
她二十二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他那所大学的研究生。他没有继续考研,进了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出色,年薪很快就达到了六位数。她继续过着单调甚至枯燥的学生生活,并且坚持单身。一次放假回家,一进门母亲就把她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读书是好事。但女人终是要嫁人生子的,这才是归宿啊。”
她点了点头,进房间整理带回来的行李。先从箱子里拿出来的是一瓶满满的幸运星,摆在书架上。书架上一排幸运星的瓶子,都是满满的,刚好六瓶。
她二十五岁,凭着重点大学的硕士学历和优秀的成绩,很快就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月薪上万。他这时已自己开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第三家分公司开业的时候,他跟一个副市长的千金结婚了,双喜临门。她出席了那场盛大的婚礼,听到旁边的人说起新郎年轻有为,一表人才;新娘家世显赫,留洋归来,貌美如花,真是一对璧人。她看着他春风得意的笑脸,心里竟也荡起一种幸福的感觉,莫名的感觉,仿佛他身边那个笑容如花的女子就是自己一样。
她二十六岁,嫁给了公司的一个同事,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不到半年的时间,短到她都不知道两人是否恋爱过。他们的婚礼在她的极力要求下搞得很简单,只邀请了几个至亲好友。当晚她喝了很多酒,第一次喝那么多酒,没有醉,却吐得一塌糊涂。她在洗手间看着镜子里那张在水汽蒸腾下逐渐模糊的脸,第一次有种想痛哭一场的冲动。但终于,她还是把妆补好后走出去继续扮演幸福新娘的角色。她的外套衣袋里,有她早上仓促叠好的一颗幸运星,里面写着:“今天,我嫁作他人妇了。可是我知道,我爱的是你。”
她三十六岁,过着平静的小康生活。一日在街上巧遇一老同学,闲聊起他,竟得知他生意失败,沉重打击后终日流连酒吧,妻离子散。她在找了好几天后终于在一间小酒吧找到他。她没有骂他,只是递给他一本存折,那里面是她所有的积蓄,然后对他说:“我相信你可以重头再来的。”他打开存折,巨额的数字让他难以置信,那些所谓的亲朋好友在听到他说“借钱”两个字就冷眼相向避而不见,她不过是一个快让他淡忘名字的老同学,却如此慷慨大方?
她依旧淡淡一笑,说:“朋友不是应该互相帮助的吗?”
当晚,她的丈夫知道了后,一个重重的巴掌立刻甩了过来,大吼道:“上百万一声不吭就全给了他,你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她被那巴掌击倒在地,没流泪也没说话,更没有回答她丈夫的质问。虽然她从来没有向别人承认过她爱他,但她也决不会向别人否认她爱他。
她四十岁,那年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同行业里最具竞争力的几家大公司之一。那晚他带着两百万和他的公司的百分之十股份转让书到她家。她的丈夫一边乐呵呵地说:“不必这么客气嘛,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一边在股份转让书上签下名字。她没说什么,只说了句:“不如留下来吃顿饭。”他没有不答应的理由。饭菜端上来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最爱吃的几样菜都有。但他抬头看到她一脸恬静地为丈夫儿子夹菜时,心里一下释然,觉得是自己想多了。临走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请帖,笑笑说:“希望你们到时都可以来。”她以为是他又有分公司开业,不以为意,接过随手放在沙发上。送走他转身回厨房洗碗的时候,突然听到她丈夫大声说:“‘人一有钱就风流’这句话果然没错啊。看你这个老同学,这么快又娶第二个了。”
她的手一颤,被一个破碗的缺口划了一下,血一下子涌了出来,一滴接一滴不停往下滴。她看着那片泛着微红的水,突然想起十五年前那个笑容如花的女子那身婚纱,似乎就是这个颜色。
她五十五岁,一天突然在家里昏倒。被送去医院。一番检查后,医生脸色沉重,要把她丈夫叫到一边说话。她毕竟是个聪明的女人。叫住医生,她很认真地问:“我还可以活几天?”
三个月,电影里的片段用得多了,没想到真应了“人生如戏”这句话。执意不肯住院,她回到家里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要交代的事多着呢。得到消息的亲朋好友纷纷赶来见最后一面。他是最后一个。她躺在床上,已经开始神志不清,但一看到他手上那颗幸运星,立刻清醒了过来,似是回光反照。
“这是给我的吗?”她指了指那颗幸运星,脸上竟露出一丝笑容。他连忙回答:“啊,是!是啊。这是我带来给你的。”
真是无心插柳,这不过是他刚出机场时碰到那个为红十字会筹款的小女孩送的,他当时急着来见她,接过来时都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就赶着上车了,一路握着也不知觉。她接过那颗幸运星,紧握着放在胸前好一会不放。终于,她指了指旁边的桌子,那上面也放了一颗幸运星,那是她昨晚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叠好的,她缓缓对他说道:“在我以前住的房子里,还有三十九罐幸运星。等我火化的时候,你把那些连同这两颗和我放在一起,好吗?”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已经合上眼睛,一脸安详。
三十九罐色彩缤纷的星,他呆呆地看着,一时间有种错觉,仿佛那是天上的星星被摘落人间。
她火化那天,他按照她的遗愿把那些幸运星全撒在了她身上,三十九罐,不小心滚落一两颗在地也没人发现。他转身要走的时候,忽然发现地上还有两颗。捡起来时他想,算了,就当是留个纪念吧。
他七十岁了。
一天,他戴着老花眼镜在花园里看书时,四岁的小孙子突然拿着两张小纸条,兴冲冲地跑到他面前,嚷道:“爷爷,爷爷,教我识字!”
他扶了扶眼镜,看清第一张小纸条上的字:“杰,你今天穿的那身蓝色球服很好看哦。还有,6这个号码我也很喜欢,呵呵。”
他皱了皱眉,脑海里有什么熟悉的东西闪了一闪,但又没抓住。他问孙子:“这两张小纸条你从哪里找来的?”“这不是纸条啊,这是你放在书桌上那两颗小星星啊。我拆开它,就发现里面有字哦!”孙子乐滋滋地回答。
他一愣,再去看那第二张小纸条。
“杰,我快要走了,可是,我这一生,懂得了一件事,那就是,有一种幸福是有一个能让你不顾一切去爱他一辈子的人。”
“有一种幸福是有一个能让你不顾一切去爱他一辈子的人。” 他念着,念着,他和她年轻的面容花朵般划过脑海,突然间,他泪流满面。
关于冬季爱情故事_浪漫的爱情故事 篇3
董小宛和冒襄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自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襄生于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为明崇祯朝大臣,官至佥都御史。冒襄自幼聪明,生性敏慧,仪貌出众,举止蕴藉,吐纳风流,他早负才名,精于音律,长于书法,诗文俱佳,得晚明文坛领袖董其昌、陈继儒的赏识。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明季他又以风节文章领导复社,主盟文坛,名列“明末四公子”之目。卓绝的修养,得天独厚的际遇,使其享有盛誉。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过人的才艺,十岁能作诗文,十四岁刊行诗集,十六岁中秀才。他聪颖勤学,博通经史,下笔千言,但科举道路都不顺利。主要是因为其见解与权贵不合,结果六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后来“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冒氏负才使气,轻财高义,刚毅沉稳,疾恶如仇,眼界甚高,终身没有涉足官场。
冒襄温文尔雅,崇尚名节,才气横溢,风流倜傥,与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冒襄雄才大略、英豪气概领一时之秀,官僚家庭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使他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领导复社、几社,主持东南文柄,“励经济,修名节,不以功名势利为念”。一心想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在南京时经常高朋满座,诗酒唱和,高谈阔论,以天下为己任,大有不可一世之概。这也是明末文化的一大特征。
崇祯三年(1630年)他首赴南京乡试,因病阻场,结识了复社名流张溥、杨廷枢,由此加入复社,并参与领导事宜。后在秦淮大会东林遗孤,参加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抨击阮大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阉党余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他要报复复社诸君子。冒襄连夜逃往扬州,靠了史可法的荫庇,才躲过了这场灾难。清兵平定全国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隐居的他,信中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但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他曾自述:“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遗民心态,这一点是冒襄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他曾在如皋抚养抗清志士遗孤二十多人,其中包括“明末四公子”陈贞慧的儿子陈其年、方以智的儿子方中通、方中德,安徽戴本孝兄弟,魏大中的孙子魏允楠等,陈其年在如皋冒府生活长达八年之久。他们的生活、交游费用全出自冒氏。冒襄在秦淮为复社子弟讲学,场面可观,堪称盛会。冒襄还曾在灾年施粥赠药,接济灾民达九个多月。这既说明冒襄讲义气,重友情,忧国忧民,也说明他拥有丰厚的财富。由于冒氏本人从小养尊处优,缺乏创造财富的本领,父亲去世以后,开支不减,家境日渐衰落,以致他晚年靠卖字为生。入清后他不愿仕进,终日诗酒自娱,不应鸿博之荐,晚年结庐隐居,是其政治信念的体现。所以他的风节文章在海内深孚重望。他的逝世被世人誉为“东南故老遗民之流风余韵于是乎歇绝矣”。
才子佳人结良缘,冒襄不仅是热血书生,还是风月场上的翩翩公子,据说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举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可见冒襄魅力无穷。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大才子冒襄的情感故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冒襄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在闲谈中,他听到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不禁对这位传说中的冰清玉洁的“冷美人”大感好奇。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容貌秀丽,气质超尘脱俗。董氏名与字均同于李白,是因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而起的。她与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八人,被时人誉为“金陵八绝”“秦淮八艳”。小宛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其母陈氏为南曲歌妓,其父董旻为门下清客。小宛自小聪颖,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画、作戏、操琴,十三四岁的时候,琴样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15岁时做的《彩蝶图》,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小宛还自幼爱读屈原的'《离骚》,杜少陵、李义山的诗以及**夫人,王珪宫的词;并编有记载古代才女事迹的《奁艳》一书。小宛不但才思敏捷,通诗达词,精琴工画,擅长昆曲,而且善于食经茶道,董小宛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美女。
风流才子冒襄自然十分渴望结识这样的佳人,尤其是在科考失意之后,更想舒解心中的郁闷,于是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董小宛,可惜她外出了,几次都没有见着。直到准备离开金陵的前夕,冒襄由方以智引见,终于得以与董小宛在苏州半塘相晤。当夜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冒公子只好隔帘相望,称赞小宛可谓是“香姿玉色,神韵天然”。冒襄自我介绍后,董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冒公子果然是异人!异人!”之后董小宛话语不多,冒襄见她娇弱不堪,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却使董小宛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小宛其实早已经从李香君处听说了冒襄的才名,和许多秦淮女子一样,她心中企慕不已。自从那一次见面后,她便开始了对冒襄的期盼和含而不露的追求。虽然董小宛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后来众人才知道,风流多情的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然而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陈圆圆被国丈田弘强买而去,送进了宫中。他遍寻陈圆圆不着,一时心情抑郁,怅惘无及。于是与朋友一道乘舟夜游,竟然鬼使神差地又来到了董小宛的门前。
第二次冒董相会,小宛正在病中,也是斜卧床头,只是上次带着淡淡的笑容,这次却是满脸的凄怆,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冒襄大有同病相怜之感,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见她病体虚弱,冒襄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告别。小宛告诉冒襄:“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爽。”没想到冒公子的神采风姿竟然能起到药石所不及的作用。
这次相会董小宛向冒襄表达委身之意,然而董小宛的这一番款款深情,冒公子确是始料不及的。冒襄借酒醉敷衍过去,第二天匆忙告别。小宛无奈之下只好说:“既然公子要走,我都梳好妆了,就一路送送你吧。”这一送,就一连送了二十七天,从浒关走到北固,冒襄也一连回绝了她二十七次。到了金山的时候小宛指江发誓说:“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这样几次三番,相送相追,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情感愈来愈浓。《影梅庵忆语》中,冒襄偕董小宛同游金山、苏州、杭州,登金山时,“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可谓轰动一时。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九年。夫妻二人时常弹琴和唱,吟诗作对,游山玩水,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小宛来到冒家后一洗铅华,尽心尽力服侍冒襄家人,事事亲力亲为。冒襄的母亲和正妻也都很喜欢她,不但如此,小宛还要负责督导冒襄的两个儿子读书,算是兼任家庭教师,董小宛虽然生性温柔,但看来却是非常有管理才能的女性。她到冒家之后,日常琐事都是由小宛一手操办,井井有条。可谓是冒襄的贤内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宛有一手过人的厨艺,据说现在扬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是小宛发明出来。人们把小宛列为古代十大名厨之一。冒襄自称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这九年里是“折尽一生清福”。
短暂的幸福宁静生活很快过去了 https://www.shancaoxiang.com/ 。甲申之变后清军南下,冒襄一家不得不辗转逃难。明亡后冒家生活艰难,冒襄大病了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了性命。冒襄患病,都是小宛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顾。他后来回忆道:“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这种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在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二十八岁。冒襄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以哭之,家人和亲友都哀悼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