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通用3篇】》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人们一直以来都用吃汤圆或者元宵来庆祝这个节日。那么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通用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各地元宵节汤圆介绍 篇1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的擂沙汤圆,已有70多年历史,旧时是先用一只内壁带有梭形纹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质地坚硬的石榴木作为磨粉浆的“擂浆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黄豆,干磨出碎末粉状的“香沙”;最后,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粘粘的糯米丸子粘满了盈香扑鼻的“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有的食肆把它作为即点即做的点心,要吃的就是一咬馅料就有如流沙般涌出的新鲜感觉。
苏州五色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5种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五色汤圆可谓卖相最好,粉红、青绿、金黄、奶白以及棕褐色的汤圆各自口味不同。馅料可以随心所欲的加,好比黑芝麻、奶油椰蓉、花生酱等。不过为保证其五色,基本的用料还是有讲究的,黄色的一般用南瓜,红色的则是胡萝卜为主料,绿的是抹茶,橙色的则需要加入橙粉。
南京雨花石汤圆
“雨花石汤圆”是一款创新的潮州小食,它的构思十分奇特,在汤圆的糯米皮中加入可可粉,使包起来的汤圆呈现条理清晰的雨花石石纹,在制法上又继承“鸭母捻”的特点,采用四种汤圆馅,不同馅在汤圆上均做有记号。一品尝做成雨花石形状的潮州汤圆,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领略石文化和食文化最高境界的感觉,堪称汤圆中的精品。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篇2
做法不同
简单地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摇滚着出来的。 汤圆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热水或冷水,和成粉团,然后把各种馅心包进去,搓成圆圆的,表皮光滑黏糯;
元宵是要先做好固体的馅儿切成小块儿,蘸上水,然后在放满生糯米粉的筛漏上摇啊摇啊摇,边摇边撒点儿水,等馅儿全滚上粉滚成圆球,表皮干燥松软、偏薄。
馅料不同
汤圆馅儿的水分高、软;没有馅儿的小汤圆,常可拿来煮酒酿和各种甜汤; 元宵馅儿要干、不能太软,要硬实有咬劲,不然不好摇滚成型。 汤圆馅儿可咸可甜、可荤可素,除了最为传统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馅儿,市面上很多水果馅儿的像草莓、菠萝、榴莲馅儿,也有不少鲜花口味的像茉莉花、玫瑰花、桂花馅儿,有标榜粗杂粮的紫薯、南瓜、栗子馅儿,当然还有挑起「咸甜之争」民族矛盾的梅菜烧肉、香菇鲜肉馅儿。 元宵相对单一都是甜口的,传统点就是黑芝麻、豆沙馅儿,渐渐的也多了各种新口味。
吃法不同
汤圆多是煮着吃,也有炒着吃的;元宵多是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 汤圆煮熟需要的时间短些,大概3~5分钟浮起来就好,煮后的汤是清汤; 元宵煮熟需要的时间长些,往往要10分钟以上,煮后的汤因为生糯米粉吸水变浑汤。
储藏不同
汤圆可以冷冻起来,保质期比较长,全国各地都能买到速冻汤圆,全年也都可以吃到。南方有些地区会在春节、冬至等节气吃汤圆。 元宵稍多放几天或者冷冻后,就容易开裂,保质期很短,所以通常都只有北方能够现场制作、当日售卖,更像过节有气氛。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篇3
元宵节也叫吃元宵,吃元宵是一个很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吃元宵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吃汤圆,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关于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其实是有一个传说的。
据说,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