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和意义最新3篇》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元旦的由来和意义最新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元旦文艺汇演方案 篇1
一、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评委组成员:
××× ××× ××× ×××
三、活动安排及要求
1、参加对象:各班学生。
2、各班级必须准备2个以上节目,(一个节目必须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节目要求:节目内容积极向上,节目形式力求多样化(如歌舞、相声、小品、器乐等),主题要突出,提倡各班表演集体节目,师生同台演出。
4、节目道具、服装等各班级负责准备,节目伴奏带一律采用碟片。
5、活动进程
6、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严格按照活动进程,确保节目的初评和会演的顺利进行。
四、演出时间安排:
五、节目初审小组
××× ×××
(负责文艺节目的编排、前期检查、演出顺序编排)
六、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times;×× ××× ××× ×××
七、主持人培训:
×××
八、文娱会演现场工作小组:
(2)照相:×××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 2个
二等奖 3个
三等奖 4个
元旦的意思有什么 篇2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元旦的意义 篇3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