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书笔记优秀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为您整理了《人间失格》读书笔记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篇1
最近我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感受颇深,似懂非懂。
这本书以手札的形式表现了太宰治的内心独白——一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只不过将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一个叫叶藏的青年。
面对世人,叶藏总是怕得发抖。他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他将懊恼暗藏于心,一味地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所以他常常用滑稽搞笑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
他生来就是是一个孤僻的孩子。他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都被救了回来。在成长的道路上,叶藏只交了两个朋友,但交友不慎,同他们走上了歪道。
但最后叶藏顿悟了。梅勒斯请求他的朋友作为人质等待他赶赴刑场。如果梅勒斯没有回来,那么他的朋友将替他而死。但梅勒斯最后冒着风雨赶到了刑场。
叶藏也从这个故事中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他开始慢慢接受这个世界,至少他可以与别人交流了。
太宰治曾说过:“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又是还会被幸福所伤。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这就是《人间失格》。在这里,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无可遁形。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篇2
以自己的年龄和尚浅的心境,我还没有办法理解这样阴郁的人生,也不能勉强自己“为赋新词强说愁”。读完只觉一阵阴云。“孤独”——将二字拆开分解,“子、瓜、兽、虫”,有孩子,有瓜果,有鸟兽,有虫子,那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可将其合并为一词,则将所有繁华热闹关于心门之外,只剩一人寥落沉寂。
叶藏的世界被一分为二,一个世界留给世人,一个世界留给自己。留给世人的是喧嚣热闹,留给自己的是孤独寂寥,可无论他假装的多么卖力,始终骗不了真实的自己,他无法掩盖对世界的恐惧与不安,只能用“表演”的外壳给自己创造安全感。“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生命的道路无法界定对或错。
每个人对生活都或多或少有不安焦虑,突然想起白岩松曾对柴静说过的一句话:人们觉得最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最痛苦的,只有当你回忆起来的时候,才最美好。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之事也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失败、痛苦、挫折才是人生常态,人们往往忽视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无限放大十之一二的如意,才会愈发不安。那不如做点“无用之事”,散散步,听听歌,练练字,无用乃大用,给自己点时间,首先读懂自己。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篇3
读完这本书心情真的非常抑郁,可又总想写点什么。我一般给书评都是五颗星,这次只给四颗,我可能还是不太懂作者这样压抑且自由的人生,没有传达给我更多积极的人生态度。知世故而世故?虽说人生有不得已的时候,但作者从小迎合而虚伪的隐藏真我的生活态度我是不认同的。有的人从小的为人处事方式便多多少少决定了其长大后的人生状态。
但这本书确实真实的反映了社会人性的黑暗面和生而为人种种的不得已。在某种程度上又灌输给我更为成熟的关于人生的想法,比如夫妻之间另一种和谐的相处之道。
可能我太年轻了,才没有对作者抑郁的人生感同身受,但作者的某些生活态度我是不赞同的,比如因为落魄的生活窘境就随着常子跳河自杀,也不能说完全是因为生活窘境还有其他的社会和自身因素,但至少自杀这种事我是想都不会想的,也不敢去想。
再谈最近看的日本文学作品,几乎很难感受到再普通不过的亲情的温暖和纯真的人性,东野先生的小说也是大多刻画阴暗的人性,可怕到让人怀疑人生系列。虽说日本社会是人情较冷漠的社会,但还是希望能像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一样,更多的去弘扬人性的美。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篇4
耽搁了好久,才又读完一本想看很久的书。全书六百多页,零零碎碎,五百页是在兜兜转转的汽车上读的,一百页是在周末凌晨从车上下来一直补觉直到傍晚才干点正事时读的。
读完不知从何说起。好像是一直想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来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的。以为自己迷茫衰颓的精神状态会与其中的故事有很多共鸣。也不全是。
叶藏对人的恐惧让我紧张的攥了攥拳头,心有戚戚。其他部分就没有这么别扭的感受了。四篇故事应该都能用精神需求与生活实际的割裂来概括,作者自传式故事的主人公都带着些落魄贵族(或者精神上的贵族?)的思想迷茫和寻欢作乐的日常。
但是读来没有精神上遭受重击的感觉,只觉得耳边萦绕着鬼魂般的呻吟。不过还是改改最近的精神头吧,因为“以漫无节制的享乐为荣,是个彻头彻尾的快乐的白痴”看到这句话,我就很难再盲目安慰啥也不想干只顾傻乐惯,短时间内应该先不看太宰治的其他书了,这本读来太难受了,且放放。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篇5
读完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来写,没读之前,他们都说这本书会让人抑郁,但是我读下来,并没有觉得多么的悲哀,不如《活着》给我的哀伤强烈,换而言之,我觉得这本书里的所有人,都是没有积极生活的人。谈到太宰治,都说这是他自杀前的自白,我到是觉得贴切,我觉得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他的一个面,不同却又相同。遭遇挫折,没办法融入社会生活,想要自杀,长了张好皮囊靠女人生活,整日借酒劲麻痹自己,又破有点艺术才气。这都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吧。昨天看《我是猫》,看见一句话深受启发,决定来写下感受:既然是社会动物,不论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
我倒是相信他这么做了,尝试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就如叶藏的笑话,就是证据。可是现实是,他失败了。
其实啊,我觉得悲哀的不是世俗,而是少了一颗和社会协调的勇敢的心。最先听见“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松子始终在积极地生活。是啊,有时候,我们确实会抑郁,会感慨世界的。虚伪与不公,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克服一切,勇敢地活下去。但是至于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的。
从这本书里,我还没有抑郁的同感,大概没太深层次地了解他吧。但还是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活着,像富贵一样,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篇6
本来想再看一下名著《人间失格》的,却无意间在藏书馆里,查到同名的小说,把序看完了才发现并不是同一本书。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但还是一口气看完了,心情有些压抑。
那些生活在灰暗和阴郁里面的人,遭受迫害却无力反抗的人,除了像中学时代看完《悲伤逆流成河》那样感到悲哀和难过以外,我没有办法体会他们对生活深深地绝望。
并不是所有的率真和善良都会被温柔以待,却因为率真和善良,才会毫无防备地被伤害致唯有死才是幸福和解脱。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面不时在想,有着怎么样经历或者创伤或者心理扭曲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却还是忍不住喜欢书里的大场和留加,极度地懂事善良和孤独,才会那么脆弱又敏感。当然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书里任何一个角色,因为如今的他们也是被从前的伤害的造就的。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如果你了解从前的我,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一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所以对于里面大多数人人性的极度扭曲,只是觉得唏嘘与悲哀。所以,在这个世界里生存,不要独善其身,只有不断地付之善意和感知善意,才能生啊!
书的前面一大部分我不大喜欢千寻单纯到近乎无知的样子,保护不了学生甚至没有一丝察觉,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冷漠吧。书的最后写千寻在大会上发言说:你们一定没有活着的感觉;你们迷失在大潮流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比较有感触,就像最后回来的十几个学生,虽然后来能够觉知的人很少,但是至少还有人是清醒的。善恶原本不是对立的,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多重人格,每个人也都会行善都会做恶。所以不要从别人口中去了解一个人,因为一个故事至少有三个版本,你的,我的,和真的。
在工作过程中我常常遇到温暖的学生,他们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工作的意义,哪怕一句贴心的话,也会给我很多力量和快乐。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我也并不恼他们,因为一定也有我没有做好的部分,只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句话:生而为人,都不亏欠,愿你善良。把矛头无止境对向别人的时候,事实上,自己一点都不会开心。解决问题远比加剧冲突更能让事情尽快好起来。
也许我们,所有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孤独,有的人因此更加强大,有的人因此抑郁。如果可以,尽可能地温暖身边的人吧,强大的人其实也有软肋,抑郁的人其实也有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