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故事【最新4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故事【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冰心作家的故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篇1
冰心自小是个聪颖异常的女孩子。四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认字片。但是,单个的字片,满足不了冰心的求知欲,她就时常缠住母亲或奶娘,请她们讲《老虎姨》,讲《蛇郎》,讲《牛郎织女》,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书中的故事让她非常着迷。
6岁那年,冰心开始跟着舅舅杨子敬先生学习。舅舅思想开明,每天晚饭之后,给她讲故事。她从舅舅那里,第一次听到了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美国南部黑奴们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勇敢抗争的故事,使小冰心激动不已,她“总是紧握着眼泪湿透的手绢,在枕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寐。”也是从舅舅那里,她第一次听到了《三国志》的故事。
为了讨得舅舅的欢心,多听故事,白天的功课冰心很认真。但有时舅舅会很忙,晚上没时间给小冰心讲故事,因为急于要知道故事的发展,她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边猜边看。有的字她实在不认识,但是因为反复出现,字义居然被她猜着了。她就这样又猜又看,又看又猜,一知半解地读下去,越读越有兴趣,居然把偌大的一本《三国志》,一口气看完了。这一年,小冰心只有七岁。
小冰心看完了《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看完了《水浒传》,又拿起《聊斋志异》,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了。她看书很容易着迷,经常手不释卷,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到了十一岁,她已经看完了《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
冰心作家的故事:冰心与茶的故事 篇2
因为是福建人的缘故,冰心对于茶的爱好是有渊源的。祖籍福建长乐的冰心平生最喜茉莉花茶,这和她长时间居处北地恐怕也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固然茉莉花茶是福建的名产,而冰心的家乡长乐是茉莉花的主要产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生产发展到鼎盛时期,福州更是全国窨制花茶中心。冰心出生于1900年,正是福州茉莉花茶生产的高峰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冰心对茉莉花茶有深厚的感情大约算得上是因缘巧合。另一方面,北京人饮茶好饮“香片”(花茶是也),北地饮食的特性也决定了味美香郁的花茶在北京大受欢迎。所以家乡有人去北京看望她,也总是给她带上茉莉花茶。
按前人品茶“尚清饮”这一条说来,冰心不算是按古法品饮茶的,首先她喝茶的面就较窄,而茉莉花茶又有以花香夺茶香之嫌。她自述少时口渴,是先倒大半杯开水,之后从父亲浓得发苦的盖杯中兑了一点浓茶,混着喝了———此作法和苦茶老人周作人一样,是调了“茶卤”来喝,不能算真正会饮。只说她和吴文藻结婚后,家里虽陈设着一套周作人送的日本茶具,包括一只竹柄的茶壶和四只青花带盖茶杯,但是那茶壶内装着的只是凉开水。他们新婚后在北大燕南园生活时,有一天闻一多、梁实秋结伴同来,刚刚坐定,却说出去一下再回,原来是去买了烟和茶叶来,此后,冰心家才有意识地备了待客的茶、烟。
但是冰心出生在茶人之家,先天有了品茶、论茶的优越条件,只是在品茶这一点上开窍要到中年以后了。先说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他可是一个有根基的茶人。单从泡茶用水的讲究可见一斑:他泡茶弃井水不用而用雨水。福州天气本来潮湿多雨,每俟天下大雨,屋瓦被雨水冲洗干净后,谢銮恩便用竹管引屋檐上的雨水到大小水缸里,这样的水缸都盖着大木盖,大木盖上还开着小盖,泡茶时只须打开小木盖,用小水勺舀出存储的雨水,如此的水最纯净,没有土味。冰心的父亲也保持着祖父的习惯,一直到他们举家迁往北京,由于彼地干旱少雨,只好改以自来水泡茶,不过,每次便要多多投放茶叶,以使茶香盖过水味。
冰心对大人的行止印象深刻,到抗战时期,全家避难重庆,在重庆歌乐山居住的冰心于百无聊赖之中,“一面用‘男士’的笔名,写着《关于女人》的游戏文学,来挣稿费,一面沏着福建乡亲送我的茉莉香片来解渴。这时我总想起我故去的祖父和父亲,而感到茶特别香洌。我虽然不敢沏得太浓,却是从那时起一直喝到现在。”冰心喝茶的历史可以从此算起,而这其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是品饮清茶的味外之韵。歌乐山时期生活中,老舍常到她的家来,每来亦必索茶喝,他赠给吴文藻和冰心的诗中写道:“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且共儿童争饼饵,暂忘兵火贵桑麻。酒多即醉临窗卧,诗短偏邀逐句夸。欲去还留伤小别,阶前指点月钩斜。”
冰心在89岁时写了《我家的茶事》,言及“现在我是每天早上沏一杯茉莉香片,外加几朵杭菊……”———还是不能够清饮,然而不能因此苟求如此一颗对于茶有着挚爱的心吧?!何况,她是将她的亲情乡思都寄托在这小小一杯茉莉花茶中———为此她专文写道:“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解放前,四川、湖北、广东、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它的品种、窨制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去的,花茶的品种很多,有茉莉、玉兰、珠兰、玫瑰、玳玳等,而我们的家传却是喜欢茉莉花茶,因为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还带有馥郁的茉莉花香。”这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字。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故事 篇3
波士顿与新罕布什尔州相隔很远,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两人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在这个时候,冰心肺气枝扩大病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异国他乡,病有多痛冰心的情绪就有多低落。虽然期间威尔斯利大学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男同学们都常来看她,冰心觉得无以安慰。
或许真的该相信冥冥中有心灵感应,那年的圣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停留了下来,本想和冰心有个喜悦的重逢,可是却意外地听到了她生病住院的消息,不容多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赶到了疗养院。病床上的冰心看上去花容黯淡,和邮轮上那个俏丽的女子截然不同。病从心生,吴文藻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跟她专门讲了要跟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什么的话,这样的话换了别人说,冰心大概会觉得平常,但是吴文藻不是在波士顿,而是路过波士顿专程来看她说的这番话,这就有了意味深长的味道。从某种角度说,冰心是从心底开始一点点喜欢并接受这个男人了。
《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了,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希望吴文藻能像自己生病的时候那样,突然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舞台之上,她数次向台下张望寻找,当绝望要逼出眼泪之时,冰心在看台里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说不来还是来了,说到底是不忍伤她的心,冰心的惊喜无言以喻。
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故事 篇4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在小的时候就是个书迷。那时,他们几个表兄妹最爱听大人讲故事。冰心的舅舅每天晚饭后必给孩子们讲一段《三国演义》,小冰心津津有味地听着,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每段故事都打动着她幼小的心灵,她恨不得让舅舅将所有的故事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但是,舅舅每次只讲半个钟头,就停下来干他自己的事了。而冰心那颗对书籍焦渴的心使她根本不能满足舅舅只讲半个钟头的故事,于是她就自己找了本《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开始她看不太懂,但却坚持着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慢慢地居然越看越懂了。文水平在当时可见一斑,这也为冰心日后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读书中找到了乐趣,冰心又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时她看到了母亲针线箩里放着一本《聊斋志异》,可是故事是用文言文写的,虽然有些生涩难懂,但是她依旧坚持着,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地读下去,她竟读通了。对于文言文故事的阅读,她的作文水平竟然也大大地提高了,因为当时的作文,都是要求用文言文写的。因此,她的很多习作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有一篇作文上老师所给的评语是“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其作文水平在当时可见一斑,这也为冰心日扣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说勾起了冰心无限的兴趣,她不停地阅读下去。这时,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也进人了她的视野,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并一发不可收拾。
11岁时,冰心在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茶花女遗事》,她觉得很好看,从此,她又开始阅读外国名著。那时只要她手里有钱,就要买外国小说来看,通过阅读外国小说,她了解了不少国外的人情世故。12岁时,冰心开始阅读《红楼梦》,起初她并没有太大的兴致,因为年龄小,其中的好多东西都不太懂,但她还是一直坚持读完。
就这样,少年时期的冰心就已经读了很多的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读书成为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后来她自己写文章、著书,成为中国著名的作家。
犹太人说“书本是甜的”,国人也都认为万事唯有读书高。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有一句诗:“呼憧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读书,要挤时间读书。
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也关系到国运之兴衰,而读书是改善和调整心灵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技能和水平,还能够净化我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促进我们内心的理性和平衡。
当然,读书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学以致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