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优秀4篇)正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优秀4篇)》

时间: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1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我省我市发现多例手足口病,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浙教电传〔20xx〕65号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我校立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为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z

二、具体措施:

(一)各校区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好防控应急预案,安排每天的值班教师,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宣传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三)学校预防措施:(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好各类工作台账)

1、开展一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各校要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或医师分别进行,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或绝不与其他班级并班,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2、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3、做好每日一次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班主任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各校校务会成员每日早上巡查各班情况一次,如发现病例,要立即上报校长室和教育局,并请卫生院、疾控中心进行处置。

4、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各校区要定期进行大扫除,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做好玩具、教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5、每日上报一次疫情。各校区要坚持每天一次上报办公室,学校每天向教育局(学区)汇报一次。(包括零上报)。

6、发放一份告家长书。重点内容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另外要加上溺水教育、交通安全、外出旅游安全等教育。

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8、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儿童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孩子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9、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10、学校班子成员每周一次到各校巡查和指导。

11、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二、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3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及流行,特制定本预防措施。请全体教职工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齐心协力与传染病做斗争,确保全园幼儿的健康。

(一) 班主任必须安排好每天的晨间、午检,对于入园的每一位幼儿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不能因任何原因漏过任何一个的检查。发现疑似病人,马上汇报保育主任。加强家长送园时的交流,了解幼儿身体状况。

晨检时间:7:30-8:30(早接幼儿时间段与家长交流)9:30-9:50(集中检查) 午检时间:14:30-15:00

晚检时间:由值班行政人员与值班教师共同完成。

(二) 加强消毒工作:各班对幼儿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物体表面每天用84湿抹30分钟后用清水抹一次;地板每天用84消毒一次;餐巾餐后洗净后放入高压蒸汽柜消毒;擦手毛巾、口杯每天洗干净后放消毒柜消毒一次;棉被定期晒、被套定期洗;教寝室用紫外线照射,并经常开窗通风(班主任先检查保育员执行落实情况,园办、保育主任每天不定时抽查)。

(三)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幼儿衣物、头发整洁、干净;幼儿流鼻涕应及时擦拭,卫生纸应丢于垃圾桶内或便池内,确保幼儿面部清洁;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毛巾、餐具专用,预防病从口入(班主任对工作进行安www.baihuawen.com排、督查,园办、保育主任随时抽检)。

(四) 食堂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定执行到位。

(五) 保洁用品专物专用,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垃圾桶按相关的要求及时清理、清洗(班主任需对保育员此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执行到位)。

(六) 日托班需家长配合事项: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长也需做好幼儿的体检工作,便于问题的及早发现。幼儿在家时服用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可咨询专业医生)。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4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1. 组织成立了由医院、机关领导组成的指挥机构——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办公室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在院党委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协调、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疫情报告制度、防治工作方案以及预防控制等措施。

2. 防治技术指导组是由以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为骨干所组成,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负责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咨询以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同时设立专用的'儿科发热门诊,并在该诊室前端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手足口病进行严格的预检分诊和监测,对于直接持卡到各诊室就诊的儿童,分诊护士和主诊医生应安排就诊者到预检分诊台分诊;若是在非正常门诊时间,急诊科发现可疑病例要主动将病人转到儿科急诊专用诊室就诊或者请儿科专家会诊。一旦确诊手足口病,首诊医师应按照医院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时严格上报。儿科门诊和急诊科每日16点上报当日接诊情况以及符合留观和住院标准的病例,要及时报告防治办公室并安排留观和住院;遇重症病例,应边实施抢救,边向防治办公室报告。

3.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医院适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能力并利用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求接触过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诊室、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单独隔离重症患儿,发现手足口患者聚集性增多或死亡病例时,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呢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三、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四、手足口病怎么样去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