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琵琶的历史故事(优秀5篇)正文

《琵琶的历史故事(优秀5篇)》

时间: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初学比较费琴而且自己也不会辨别音色好坏,怎样挑选琵琶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琵琶的历史故事(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岁学琵琶教程:初学阶段技巧与技法教学 篇1

琵琶的演奏技巧技法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这些繁复且有难度的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教师本身的演奏基本功与教学方法。这些基本技巧技能的养成除了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之外,更需要学生课外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在诸如此类技巧技法的教授与训练中,每位教师均有自己的观点与方法,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演奏与教学经验来归纳一下在琵琶初学阶段需要练习和掌握的一些演奏技巧与技法及其要诀。

一、弹挑

在初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 方法去 教授,使之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必须要求学生在音色上下功夫。我们知道,琵琶发出的音色分为“乐音”和“噪音”,其中“乐音”占主要位置,它是我们在弹奏中使用到的最基本的声音;“噪音”是在琵琶演奏中运用特殊技巧所发出的声音,如“绞弦”、“煞音”、“摘音”以及一些模仿打击乐的击板声等。我在“弹挑”部分对初学者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部分为“固定弹挑”,第二部分为“手腕弹挑”。其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更好的掌握此种演奏技法,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为今后演奏基本功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阶段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固定弹挑

初学者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法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手型未做好就开始弹奏;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时使用到手指的最后一个关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进行弹挑。

在弹的时候,首先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圆形),然后将食指前两个关节打直向左边面板弹出,弹出后虎口呈凤眼状(长型),手指的指向应朝向面板,而不是往正前方。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干净。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前手型。

在挑的时候如要这样进行,右手在握圆的情况下,大指第一个关节打直触碰琴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超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挑完后收回,恢复挑前手型。

以上介绍的是“弹挑”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弹完后的松弛状态,而且在运用这一组合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都应在指甲尖上,力点在手指尖上,并力求使所弹奏出的声音均匀丰满。

2、手腕弹挑

此技法的演奏是在练习好“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弹挑。“固定弹挑”发出的声音比较“死板”,而手腕弹挑所弹奏出的声音则清脆柔和。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在用手腕进行弹挑时的动作过大,并且指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手腕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这样,弹奏出的声音就达不到清脆柔和的效果。

手腕弹挑的正确弹奏方法是,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手腕需要处于放松状态,在弹奏时让手腕犹如煽扇子一样小幅度地转动,同时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而且果断地进行弹奏,并且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得弹挑成为上下弹奏。

二、双弹挑

许多初学者在运用双弹挑技法时无法使两个音达到整齐轻巧的程度,总是出现“前后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初学者在进行双弹挑时“不敢下手”,手指在琴弦上形成往下滑拉式的弹法,这样就形成了“拉”的弹奏法,弹出的声音肯定达不到双弹挑所要求的整齐效果。

此技法运用的要点是:手指要快速过弦,避免指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双弹”时手指犹如“蜻蜓点水”般在琴弦上“点”弹,其弹出的角度在正前方,而不应往下掉;“双挑”时右手腕则干脆地向右上角挑起来。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干净、整齐、轻巧。

三、扫拂

在运用此技法弹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与“双弹挑”技法配合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先从双弹开始弹奏,再进行三根弦的弹奏,最后进行四根弦的扫,在此过程中,随着琴弦数量的增加,右手手腕转起的动作和小手臂抬起的动作要随之变大;运用“拂”的技法时,也同样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这样所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四、滚奏

即快速弹挑。在这种看似简单的技法上,许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腕动作过大、手指弹奏的“点”不集中、手腕扁平等情况,从而出现无法使弹奏提速与指甲杂音过重的情况。

依据笔者多年演奏与教学的体会,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要注意手腕和手指的运用,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而且转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即用以弹奏的手指应与琴弦垂直,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并使指甲尖触弦。这一技法的速度和力度在于手指而不是手腕,所以手腕需要放松,手指有摩擦的感觉,只有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既有力度又有速度。

五、摇指

这是一种和滚奏有着一样音响效果的技法,但是弹奏的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问题:右手腕偏平、鱼际离弦过近、手指触弦角度和小手臂支撑点不正确。这些问题会导致杂音过大、音色不圆润、不均匀等现象。

运用这种技法的正确弹奏方法是: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在此基础上,手腕立起,右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刚开始练习时应从食指开始,并以慢练进行,待手指下上的弹奏达到一定力度后再加速练习,并且每个手指都要加以练习。

六、轮指

此技法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在学习轮指前应先从摭分、单双勾搭以及活指练习开始,在这些练习中,必须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尤其要加强对力度和灵活度较差的无名指和小指的练习,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运用轮指技法弹奏时每个手指不会出现力度和速度不平均的情况。

此种技法的正确运用方法是:手掌保持松弛状态,每个手指弹出后都应该指向左边面板,而且手指前两个关节都打直。需要注意的是,每出一个手指时大指都要跟着往下方走,这样能更方便挑起来。当弹到无名指和小指时,手指不需再向外伸出,而应往里收,使之呈现“扇型”,看似手掌内有根棍状的物体在支撑,呈现出雨伞般的形状。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干净、有力,更能体现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颗粒性与珠圆玉润的音色。

琵琶文学作品 篇2

一、《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作。写作者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偶遇一昔日长安名歌妓,

听她弹奏琵琶并述说年长色衰后的飘泊沦落,由此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叙事流畅婉转,文字优美,是古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二、《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 苏轼作。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三、《古从军行》 李颀作。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四、《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崔颢作。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

五、《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六、《琵琶》 白居易作。弦清拨刺语铮铮,背却残灯就月明。 赖是心无惆怅事,不然争柰子弦声。

七、《临江仙》 晏几道作。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八、《东风破》 苏轼作。琵琶一曲东风破,枫染红尘谁看透,篱笆古道曾走,荒烟漫草年头,分飞后。

九、《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白居易作。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十、《刘禅奴弹琵琶歌(感相国韩公梦)》 顾况作。乐府只传横吹好,琵琶写出关山道。

十一、《琵琶歌》 元稹作。琵琶宫调八十一,旋宫三调弹不出。

十二、《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白居易作。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初学如何挑选琵琶 篇3

材料

通常制作琵琶的材料有白木、香红木、花梨木、红木、老红木、黑檀木、紫檀木等。因此,在选购琵琶时首先要把琵琶的背部木质材料挑选好,低档、中档的有白木、香红木、花梨木等木质材料的琵琶,高档的有红木、老红木、紫檀木等。

看外形、外表

琵琶的外形要注意琵琶各部位尺寸须要符合部颁规格。头部的造型要典雅。相位、背部的厚度阔度都要合适,使在相位按奏时手感较好;品位第一把位背部的厚度、圆弧度宜使左手按音时有舒适感而不感觉累,如果厚度太厚、按音会很累,不利于快速按放,特别是不利于手指尖按弦;太薄也会使按音不方便,都是不合适的。琵琶的外表:要注意琵琶的背部是否有变形与有否裂缝,尤其是隐性裂缝与通头的裂缝。琵琶背部的开裂主要是由于木材不够干燥,在气候较为干燥时就会出现裂缝。尤其在北方地区易于出现这一现象;另外还要看油漆工艺如何?当然也有不上油漆的琵琶;有的琵琶背部用雕刻和各种画来美观的,就要看购买者的喜好了。另外还须看琵琶面板是否平整,面板的直纹是否均匀,有否细小的横纹以及有没有“拱”的现象。

山口、相、品

琵琶的山口和第一个相的高度距离不宜太大和太小,高度距离太小会煞弦,发出了噪音。太大会浪弦,左手按弦会很费力,同时下面品的高度也会较低。相要注意相的音准以及相和相之间高度距离使既不煞弦,也不浪弦。相的材料一般有白牛角、黑牛角、红木、白木、象牙、牛骨头、玉、玛瑙、翡翠、有机玻璃等。相的尖端不宜又尖又狭,既易在作吟弦时发出噪音,也易磨损而呈凹陷。品要看品的材料、高度、宽度等。品的材料一般用竹质材料、也有用红木、黑檀木、紫檀木、象牙等的。品位第一把位的第一品的长度要长一些,高度要和最后一个相的高度差距合适,高音把位的品不要太低,如果做的太低,品的上端与弦身间有较大距离的话,在高音把位按弦时会很累。每个品之间的高度要做的合适,如上一品与下一品之间的高度相差太多,就会“浪弦”,如上一品与下一品之间的高度相差太小,弹弦后在弦的震动中碰到了下一品,会发出噪音。还要注意品的粘合剂是否粘结实。第一品大多都做得较短,在第一品子弦上“吟”、“挽”时,弦身易于滑出左侧品端,为此,第一品的左侧宜做得稍长一些。第七至第十三品,子弦侧的品端宜长一些,一般把子弦侧与缠弦侧品端的长度做得相仿,子弦上作拉挽至纯四度时,弦身易于滑出品端,无法演奏。而缠弦上一般不用“推弦”,缠弦侧的品不必做的太长。还有,挑选时,看品是不是太粗太厚,因为又厚又粗的二十几个品粘在面板上,会影响面板的震动,不利于发音。

覆手

覆手的材料现在都用竹质的,过去也有用象牙牛角、红木、紫檀木等材料的。挑选时可看覆手的尺寸及粘附面板面积是否合适。覆手的位置越偏上,琵琶的音量会越大,但音色易发空,弦的有效弦长会缩短,弦的张力不够。覆手位置偏下,则反之。所以,一定要粘在最佳位置上。覆手的上口的厚度要稍薄一些,缠弦侧可稍厚些,子弦侧宜稍薄些。覆手的子弦左侧开的槽不要太窄,太窄会在换装弦线时让子弦过不去,也就失去开槽的目的了。同时子弦左侧开的槽线的底部还须用刀做倒角,如没倒角和做的光滑换弦仍会不方便。

面板

挑选琵琶时,看琵琶面板的材料和质地非常重要。面板材料要泡桐材料的。泡桐的质地要选松、直纹距离合适又平均、且有细小的横纹的

子(弦轴)

在挑选琵琶时,注意琵琶的珍子做得是否密缝、不摇动这一点非常重要。珍子的材料有白牛角、黑牛角、象牙、红木、紫檀等。琵琶珍子一般会出现珍子和琵琶弦槽的大小两个圆孔的接触不密缝现象。弦槽上插珍子的大小两个圆孔和珍子接触都要非常密切,如有一头不密切,就会出现“炸轴”和“跑音”现象。挑选时可用手轻轻摇动珍子,看看是否有摇晃等现象。琵琶珍子的造型有很多种,这就要看各自的喜好了

音响

琵琶的声音有“尖”、“堂”、“松”、“脆”、“爆”的术语。尖是指在高音区的发音非常明亮;堂是指在低音区的发音特别洪亮;松是指在弹弦发音时反应很灵敏,弹弦后的余音强而较长;脆是指在发音很清脆;爆是指发音坚实而有份量,富有铿锵的金石之声。“爆”的音色的琵琶缺点是:余音较短。优点是:富有金石之声,噪音较小,乐音送得远,在合奏中不易被其他乐器吃掉;“松”、“堂”音色的缺点是:在合奏中易于被其它乐器吃掉,乐音传送得不远,易听到噪音。优点是:余音较长,上把区域,特别是低音区的发音洪大,近听时,音量洪亮;“脆”、“尖”音色的缺点是;低音上把音区的发音厚度与浓度不够。优点是:中、高音区,中把、下把位的发音较好。那么,有人会问,有没有集“松”、“堂”、“尖”、“脆”、“爆”于一身的琵琶呢?我说这是我们在挑选时的目标。但是同时具备五种音色的琵琶确实比较少。因为如音量较大的琵琶一般音色就相对差一些,音色好一点的琵琶,音量大都就会小一些。这好象是互相矛盾的。同时,也是在制作上应于解决的课题。

初学如何挑选琵琶 篇4

一、琵琶基础结构了解

琵琶在弹拨乐器中可是王者一般的存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等等,主要因为琵琶不仅可以独奏,还能伴奏,重奏,合奏,而且音域广阔,是中国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

琵琶从结构上来看,正面分为头部和身部;琵琶头部主要由弦槽、弦轴、山口等组成,身部主要由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组成。

其中琴身的相位和品位决定了琵琶的音域,琵琶有六个相,二十四个品,形成了琵琶广阔的音域特点。另外琵琶发声特殊,音量大,音色清脆透亮,并带有较为丰富的泛音和穿透力,正如白居易所写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那种带有力量的冲击感。

其次就是琵琶背面,主要就是背板,一把琵琶的价格高低通常都是取决于背板材质,也是选购琵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下面会重点说。

二、琵琶入门选购攻略

琵琶属于一种乐器,对乐器来说,最重要就是音色。

对初学者来说,音色好的琵琶在选购上主要从背板,面板,其他等方面进行挑选:

1、琵琶背板木料

琵琶背板木料种类很多,高中低档木料都有,对初学者来说,如果对木料了解不多,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不然特别容易掉坑。

一般优质的琵琶大多数用红木制成的,但价格贵,不适合预算低或者经济能力并不是很充裕的人群,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红木的代替木料:

红檀:不属于红木,杂木,是和很多木料掺杂在一起;

非洲红木:也叫红花梨,非洲紫檀,但不是红木,替代木料而已,价格便宜。

虽然不是红木材质,但是在好的制琴高手,也能做出音色好的乐器,整体性价比也高。

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红木价格都很高,其中价格较低的几款红木有:

鸡翅木:属于琵琶常见木料,价格便宜,并带有特殊的纹理,其中非洲鸡翅木最为常见,缅甸鸡翅木稍微更好一点,价格也贵一点。用鸡翅木制成的琵琶声音清脆好听,整体来说,鸡翅木对初学者来说,性价比高。

缅花梨:又叫做大果紫檀,也是比较常见的木料,带有浓郁的香气,价格比鸡翅木稍微高点。

白酸枝:也是常见的红木,比较适合制作乐器的一种材质,价格适中。

除此之外,对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尽量避开高档木料,比如小叶紫檀,老红木,大叶紫檀等等这些木料特别少,而且价格也贵,初学者不了解木料最容易被骗,因此,刚开始不建议考虑。

总结:

对初学者来说,琵琶背板材质尽量选择:鸡翅木,缅花梨,红檀,或者非洲红木,性价比高,价格也不会太昂贵。

2、面板材质

背板和面板是琵琶发声的重要结构,因此,面板材质最好选用泡桐材质,而且质地要松,质直纹距离要均匀合适,带有细小的横纹。

3、其他

除了木料之外,在选购琵琶的时候,以下这些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琴头造型:因人而异,看个人喜好来定,一般会有雕刻;

相位:看每一个相的高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不然也容易浪弦或者煞弦,尤其是初学者弹起来也费力;另外相的材质一般有白牛角,黑牛角,白木,红木等,相尖端不能太尖锐,不然弹奏中有噪音;

品位:品的高度不宜过高,过高容易沙音,但过低会有杂音。最好品和弦的高度在1毫米左右;还有品也不能过长或者太厚,不然影响弦和品的共振,然后还要看品是不是和面板垂直,看品的边缘光不光滑,不然按弹真的废手。

琵琶背部开裂或变形:一定要检查琵琶面板平不平整,直纹均不均匀,有没有细小的横纹等等,想要避免开裂或者变形,可以选择上漆的琵琶,看个人选择,还有南北方空气差异,一般北方干燥比较容易开裂或变形,因此需要日常对它保养。

4、价位

对初学者来说,不太建议建议选择百元的琵琶,大部分音准不太行,当然如果预算真的很低,尽量从专业做乐器的厂进行挑选。比较推荐的入门琵琶价位在2000左右,从正规琴厂渠道,一般能用个1-3年,后期要有专业考级,可以选择专业考级琵琶。

琵琶的发展历史 篇5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它的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由于以上这俩项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归纳起来,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 一、轮指系统,二、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一、按指系统, 二、推拉系统。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采篇章,说明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很大进步,表现力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