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精选6篇】》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精选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1
关键词:有效教学;案例;一次函数;口诀记忆法
在全面贯彻落实“减负提质”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要对所授数学知识加以整合以提高课堂效率。在知识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对所学知识结构的概括。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具有稳定的、清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原有知识点上构建的,那就需要教师充分地把握教材,对相关数学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下面我就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教学做法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这个知识点时经常混淆,甚至有的同学觉得无从下手。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考察一次函数的题目形式多种多样,有选择、有填空,有的渗透在解答题中,有的出现在压轴题中。为了让同学们不再对一次函数性质觉得迷茫,我对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归纳,编成口诀,便于理解记忆。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kx+b(k≠0),它的图像所经过的象限由系数k和b的符号决定,而它的增减性也由k的符号决定,所以不用取点画图,直接根据k和b的符号就可以知道它的所有性质。
在表达式y=kx+b(k≠0)中,k在前,b在后,故分类是先将k分类,分k>0和k<0两类,在这两类条件下再将b分类,有b>0、b=0和b<0三类,而当b=0时,一次函数成了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另当别论,所以共有以下四类。如下表:
在记忆时,只需记口诀“k为正时渐变大,k为负时渐变小。同正不经四象限,同负不经一象限;先正后负不经二,先负后正不经三”即可。
例1:函数y=7x-4经过的象限是 。
分析:不需要取点画图,根据它的k=7>0为正,b=-4<0为负,“有先正后负不经二”,即该函数不经过第二象限,所以它只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例2:有这样一道开放性题目:写出一个经过二、三、四象限的一次函数。
分析:只经过二、三、四象限的,就不经过第一象限,有口诀“同负不经一象限”,只要k和b都取负数即可,答案不唯一。
例3:已知一次函数y=kx-k,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经过 象限。
分析:根据口诀“k为负时渐变小”,得知k为负,则-k为正。有“先负后正不经三”,即该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所以它只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例4:已知直线y=(1-2m)x+(4m-1),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m的值或m的取值范围:(1)这条直线经过原点;(2)这条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分析:(1)直线经过原点的,b是0,即4m-1=0,解得m=0.25;(2)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的,就不经过四象限,有“同正不经四”,得1-2m>0和4m-1>0。解得m<0.5和m>0.25。
即m的取值范围是0.25<m<0.5。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2
[研讨目的]
(1)理解相反意义的量,能够立足“0”和数轴认识正数和负数;能够从数学文化和儿童数学的视角理解认识负数的教学。
(2)通过阅读、思考、解答与同伴交流,引导教师们经历研究负数相关问题的过程,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活动时间]
建议集中活动时间为1~2课时,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主持人提前一周该主题活动方案,细化思考、讨论、交流的问题,也可以让教师自由拓展相关的研究内容,不同年龄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从而使得不同的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活动准备]
请每一位教师独立解决以下问题,并准备在小组与大组中交流。(注:以下带“”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供选用)
1.精读与调研
(1)查阅《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对在小学“认识负数”的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2)研读至少两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教材,归纳出几种教材“认识负数”编写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为了有效地实现以学定教,请设计两至三个教学前测题,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前测,并对前测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2.思考与归纳
先想一想你觉得为什么要有负数,然后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归纳要点。
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一切都是人造的。”古人最早认识的数都是正整数,后来又认识了分数,随着数学的发展,才出现了负数和零的概念。
负数最早出现在中国西汉时期的一部数学巨著《九章算术》(公元前1世纪)中,由于解方程往往会出现未知数系数为负的情形,《九章算术》中指出:“两两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归纳的一次重大飞跃。我国古算中记载了正负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一是以算筹颜色区分,正算用红色,负算用黑色;二是以算筹的形状区分,正算的截面为三角形,负算的截面为方形;三是将算筹直列为正,斜列为负,以示区别。南宋数学家李治感觉用笔记录时换色的不便,便在《测圆海镜》(1248年)中用画“一杠”表示负数,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负数后面写个“负”字。印度是中国以外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公元7世纪出现了负数概念和记法。用小点或小圈记载数字上表示负数。
西方数学界对负数的认识落后我国1500年左右,普遍存在不承认负数又使用负数的矛盾,把负数称为“荒谬的数”“虚假的数”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1487—1567)在《整数赞术》中称从零中减去一个大于零的数,得到的数“小于一无所有”,是“荒谬的数”。帕斯卡认为:从0减去4纯粹是胡说,韦达、笛卡尔也不承认负数,把它叫做“不合理的数”。1572年,意大利数学家邦别利(R.Bombelli)在《代数学》一书中正式给出负数的明确定义。1629年,荷兰数学家吉拉尔(A.Girard)在《代数新发现》中第一个提出用减号“-”表示负数。从此,负数符号“-”逐渐得到人们认可,并沿用至今。我国采用正号“+”、负号“-”是从清末开始的。
3.听课与分析
下面是有关“认识负数”一课的两个不同教学设计,请你读一读这两个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想一想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个教学设计?为什么?(或者百度视频中搜索认识负数的课堂视频,在线听课,然后分析)
[教学设计A]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初步认识负数
出示天气预报中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学生分别读出上海、南京、北京的最低气温。南京正好0℃,上海零上4℃,北京零下4℃。这是一组相反的量。怎样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学生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
2.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出示珠穆朗玛峰图:它有多高?(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峰顶的距离?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
学生讨论表示出这两个海拔高度。(板书:+8844米,-155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来源:Z+xx+k.Com]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来源:学|科|网]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来源:学&科&网]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4
关键词:有理数;抽象;温度;负数
“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要体现的核心思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同时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乐学、善学。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数学教学中,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由茫然、迷惑、朦胧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探索于此,乐此不疲。在数学教学中,坚持着“生”与“升”的追求,“生”即在生活素材中生成数学问题,“升”即在数学问题中提升数学认识。
我有幸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反复打磨着“认识负数”一课的教学,在反复打磨的过程中,努力追求着“生”与“升”的内涵。
“负数”这一知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基础,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这一单元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情感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生”与“升”内涵的展现。
一、课堂引入中的“生”与“升”
课堂实录1:
师:老师想了解一个情况:“你在哪里见过像‘-1’这样的数?”
生1:在温度中见过,表示零下几度。
生2:在电梯里见过,表示地下几层。
生3:在消费账单中见过,欠费了。
……
师:还在其他地方见过的请举手,看来,像这样的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挺多的。谁知道这个数叫什么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负数,我在哥哥的数学书上看到过。
生2:是负数,我姐姐跟我说过。
……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
“生”的体现:“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1~2位学生的提醒,马上引起共鸣:天气预报节目、乘坐电梯、家里的一些账单等等,学生对它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又问:“你知道这个数是什么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可否认,有许多学生知道“负数”这一名称,途径有很多。引入中的提问,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回答中,引起共鸣,生成答案。
“升”的体现:处理好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式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学生有许多想了解或有疑问之处,将所思所感的问题说出来,并提炼出来,引领着全体同学带着问题学习,是探索式学习的基石,同时也是学习有效性提升的一剂良药。
二、探索进行中的“生”与“升”
课堂实录2:
(一)温度中的负数
师:温度是我们每天都要遇到的,测量温度通常用温度计,温度计你会看吗?(课件出示温度计)“2010年1月7日温州的最低温度是?最高温度又是多少?”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负数,你认为哪个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生:零下2 ℃。
师:这个温度用负数表示,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学生板书:-2 ℃
师:你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吗?
生:因为这个温度在0 ℃以下。
“生”的体现: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模式中,都源自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来的那么自然,那么亲切,浑然天成。
课堂实录3:
师:了解了上虞的温度,我们再来看看同一天,其他城市的温度,这里有正数温度和负数温度吗?
(课件出示)“2010年1月7日,各地最低温度:广州6 ℃,南京-6 ℃。北京-12 ℃,哈尔滨-18 ℃.”
师:老师制作了一个温度计,你能把这几个温度在这个温度计上来摆一摆吗?
师:老师采访一下:
你摆这几个温度的时候,首先都是确定哪个刻度?
生:先确定0摄氏度的位置。
你为什么把-18 ℃放在这么下面?
生:6摄氏度到0 ℃是这么一段距离,那-18 ℃到0 ℃应该是它3倍的距离。
师:你的估计能力很好,摆得好,说得更好,给他掌声。
师:现在我们概括一下,在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什么时候可以用正数表示?什么时候可以用负数表示?
“升”的体现:用正、负数表示温度计上的温度,对学生来说,掌握它不是难事。通过在一个特制的温度计上摆一摆6 ℃、-6 ℃、
-12 ℃和-18 ℃这四个温度的实践操作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先确定0 ℃位置重要性认识。
课堂实录4:
师:这里的海拔,你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吗?(根据学生回答简化出示)
(1)马尔代夫1 m (2)死海-400 m
(3)欧洲300 m (4)马里亚纳海沟-11032 m
师:你对这里的哪一条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1:我对马里亚纳海沟最感兴趣,那里好深啊,肯定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人类去发现。
师:现在的学习就是为将来打好基础。
生2:我对马尔代夫很感兴趣,那里风景虽然很好,但是整个国家的平均海拔只有1米,太不安全了,一个不大的海啸就会淹没全国。
师:大家都有这个担忧吧,现在全球还在不断变暖,海平面在慢慢上升,确实很令人担忧。马尔代夫的国家领导人也在筹划,在一定的时候举国搬迁呢。
……
“升”的体现:这个过程,虽然没有较大难度,但简化刚才较为通俗的语言,用较为简化的形式出示,使学生在记录及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地经历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优越性,亲身经历知识的提升。通过谈谈自己的想法环节,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知识面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愿在“生”与“升”的追求中,不断完善!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5
关键词:web;选课系统;压力负载测试
一、 引言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广泛实行,选课这一核心思想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科学合理得做好选课工作对于学分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课工作作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趋明显。
开发基于web的选课系统,取代手工的选课方式已经为众多高校所采纳,然而面对海量的选课数据处理,选课系统的瘫痪现象也时有发生,给选课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1月20日青年时报上关于某高校“学生查分心切致教务网‘瘫痪’数小时”让人为教学管理系统的负载能力捏了一把汗。如何防范此类事情的发生,在系统的使用前期开展压力负载测试势在必行。
二、 压力负载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中的负载测试是指模拟实际软件系统所承受的负载条件的系统负荷,通过不断加载(如逐渐增加模拟用户的数量)或其它加载方式来观察不同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数据吞吐量、系统占用的资源(如cpu、内存)等,以检验系统的行为和特性,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内存泄漏、不能实时同步等问题。负载测试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方法或一种技术。
压力测试可以被看作是负载测试的一种,即高负载下的负载测试,或者说压力测试采用负载测试技术。通过压力测试,可以更快地发现内存泄漏问题,还可以更快地发现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例如,在正常负载情况下,某些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或系统出错的概率比较低,可能一个月只出现一次,但在高负载(压力测试)下,可能一天就出现,从而发现有缺陷的功能或其它系统问题。
三、 选课系统压力负载测试
压力负载测试如果单纯地依赖手工操作是很难完成的,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等,可以高效地帮助我们完成选课系统压力负载测试的自动化。
(一) 压力负载测试自动化
顾名思义,压力负载测试自动化即采用自动化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系统的压力负载测试。自动化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运行更多的测试。相对于软件测试的其他环节测试,压力负载测试由于其往往需要在大负荷量,甚至在极限状态下才能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将繁琐的任务自动化,可以提高准确性和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将测试技术人员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设计更好的测试用例,压力负载测试自动化势在必行。
自动化测试的一般定义为各种测试活动的管理与实施,包括测试脚本的开发与执行,以便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来验证测试需求,测试活动的自动化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提供其最大的价值,如测试脚本被重复的地方或测试脚本在程序被生成后被许多测试脚本重复调用的地方,也可以说,自动化测试就是使用软件工具来代替手工进行的一系列动作,通常是使用脚本或其他代码驱动应用程序。由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很大,测试的许多操作是重复性的、非智力创造性的、需求细致注意力的工作,计算机最适合人类去完成这些任务,但是自动化测试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目的不同需要的工具也不一样,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当自动化测试开展到一定精细程度的时候,合理选择工具是很重要的。
常用的压力负载测试工具有loadrunner,webload,qaload等,主要的内容都是编写出测试脚本,脚本中一般包括用户常用的功能,然后运行,得出报告。使用压力测试工具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可以帮助找到一些大型的问题,如死机、崩损、内存泄漏等,因为有些存在内存泄漏问题的程序,在运行一两次时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运行了成千上万次,内存泄漏得越来越多,就会导致系统崩滑。
(二) 测试工具loadrunner
目前,业界中有不少能够做性能和压力测试的工具,mercury(美科利)interactive公司的loadrunner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规范,目前最新的版本8.1。loadrunner 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 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loadrunner 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能支持广范的协议和技术(如web、ftp、database等),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它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监测,来帮助您更快的查找和发现问题。loadrunner是一个强大有力的压力测试工具,它的脚本可以录制生成,自动关联。测试场景面向指标,实现了多方监控。而且测试结果采用图表显示,可以自由拆分组合。通过loadrunner的测试结果图表对比,你可以寻找出系统瓶颈的原因,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服务器硬件、网络、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中间件的顺序进行分析。
(三) 使用loadrunner对选课系统进行负载测试
loadrunner包含很多组件,其中最常用的有visualuser generato(以下简称vugen)、controller、analysis。使用loadrunner进行压力负载测试的一般过程为:制定负载测试计划、开发测试脚本、创建运行场景、运行测试、监视场景、分析测试结果。开发测试脚本要使用vugen组件,脚本要完成的内容有每一个虚拟用户的活动、定义结合点、定义事务。运行场景描述在测试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利用controller创建,一个运行场景包括一个运行虚拟用户活动的loadrunner机器列表,一个测试脚本的列表以及大量的虚拟用户和虚拟用户组,而analysis则用于在最后分析测试结果。
目前我院的选课系统主要用于专业选修课的预选、公共选修课和公共体育课的选课,专业选修课的预选在选课容量上未做限制,学生选课相对分散,对于选课系统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公共选修课采用2轮筛选制加1轮优先制,系统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第3轮的优先制选课,但由于前2轮的筛选分担了近7层的选课数据量,故总体而言系统出现响应滞后甚至瘫痪的几率较低;我院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第2、3、4学期需要自行登录选课系统选择体育项目课程,相比公共选修课,公共体育课由于受教学场地、时间、教师等资源限制较多,尤其是从专业的排课角度而言,需要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课程上课时间必须保持一致,以便其他课程的合理安排,极大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故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完全优先制,即先选先得,即使经过年级分开选的方式缓解压力,每次选课人数也维持在一届学生的2000人左右,对于选课系统的负载能力要求极高。
使用loadrunner对选课系统进行压力负载测试,从而预先了解选课系统的承载能力,针对问题改进系统,对于科学合理安排选课工作,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权利至关重要。下文将从测试环境、测试过程、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测试环境
(1) 测试系统运行环境
目前我院的选课系统从属于教务管理系统,系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制作研发的高校教学管理软件,其数据库服务器为ibm公司的产品ibm system x3850,cpu配置为4*xeon em64tmp 3.0ghz 7120n,内存配置为4*2gb ddr2 ecc校验,运行的操作系统为unix系统;由于条件有限,目前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为同一台服务器——ibm system x3650,ibm ia构架机架服务器中的主力机型,cpu配置为为2*xeonem64t dual core 2.00g/2*2mb l2,1333mhz,2-smp,内存配置为4*1024mb pc2-5300 ddr2,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2) 客户端运行环境
客户端为普通pc,cpu配置为intel(r) core (tm)2duoe7500 2.93ghz,内存配置为1.93gb,运行的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 测试过程
(1) 测试脚本录制、编写与调试。录制用户进行选课的脚本,分别录制登录系统、选课提交等两个脚本。然后对登录帐号密码和选择课程进行参数化,将查询结果显示操作设定为事件。
(2) 运行loadrunner的conrroller,选择录制的脚本,由于选课相关操作具有特殊性,实际过程中进行操作的用户名密码不尽相同,而且选课的课程也不相同,故使用常用的设置虚拟用户数量并运行的方法并不适用,
故此,复制脚本,修改其中的参数,从而并发进行系统访问
操作。选课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预先登录系统,在选课时间到达时进行选课,那么登录系统这一环节的并发数相对较少,根据选课系统目标在线用户约2000个,初步估算登录系统的并发数为100,根据访问量和数据量分析可按“并发用户数=在线用户数*30%”公式折算,选课提交并发用户数约个。 (3) 记录成功登录系统及选课提交完成所需的时间,并关注系统资源占用情况。表2即测试过程中所记录
的部分数据(时间:ms)。
3、 分析结果
(1) 系统对于登录和选课提交操作的响应速度因处理过程不同而相差较大,当登录系统的并发数达到150时,其成功率开始降低,而选课提交操作当并发数达到500时,其成功率依然很高,故可以得出结论,系统不同环节对于性能的要求不同,整个系统的瓶颈可能出现的环节也视程序复杂性和使用情况而不同。
(2) 登录系统最大并发量在100左右,当增加到150时,系统即会出现连接被拒绝的错误。
(3) 选课提交的最大并发量在500左右,成功率较高,当并发量往上增加时,成功率出现明显下降。
由于系统本身架构技术的限制,同时受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甚至网络本身的制约,当访问量达到较大值时,系统并不能很好地持续工作,其整体压力负载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 总结
对基于web的选课系统进行的压力负载测试是教务管理系统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采用自动化的测试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充分保证测试工作的准确性,是软件质量保证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
参考文献: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数学教学 多媒体课件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各个行业,也包括教育领域,它正逐渐成为教学媒体和教育管理的有力工具。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几百年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下面谈一下几点看法: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使用多媒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是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难学成了数学学习中的绊脚石,而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利用计算机制作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即提高了学习效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1.2 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从而轻松的突破重点和难点。
1.3 使用多媒体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省去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写出一串长式子,画出图形或图像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习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训练密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4 使用多媒体模拟数学实验,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新课改以来,要求学生为主体,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增加了,这对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很有帮助。但是,缺少思维含量的操作就是变相的体力劳动,它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毫无用处。使用计算机来代替这类操作活动可以节省时间,使学生从机械、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中。
2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负面影响
计算机教学的优越性以及它生动活泼的方式虽然适合学生的特点,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仅仅“看热闹”而忽视知识的学习;此外工具软件的应用也可能代替学生本身的思考,从而不利于其思维的训练。针对这些情况,数学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不要有过多的修饰效果,应尽量注意课件形式上的简洁明快;在工具软件的应用中不要由软件包办,应注意要多留思维的空间给学生。
2.2 对教师的组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中师—机—生有机关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纯指集中教师编制课件,然后由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全体教师广泛地参与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广泛的参与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中去,达到师—机—生的互动。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对话、交流,而计算机教学容易让教师变为“人机对话”,从而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该认识到起学习的主导作用的仍然是自己,电脑只是“辅助”,而不是一位“电脑教师”,不要把电脑变成了一块“电子黑板”,传统的板书不要全部让电脑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仍应该与学生对话交流,这才是发挥了计算机的“辅助”功能。
2.3 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课件是以教师为主要用户,以课堂为使用对象,它具有完整的一堂课的特点。它包括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及其处理。广义的讲,它具备完整教学功能,比如示范、讲解、习题以及反馈等功能。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又是使用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但是由于课件的上述特性,教师、学生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处理不当,整堂课教师的作用就如同电影院的放映员,学生则如同观众,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应有的作用。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幻灯片展示习题,若不给学生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单纯地看看习题,只展示答案,这样效率是高,但质量如何呢?学生脑海中一笔糊涂帐,根本无法真正地掌握知识点。所以,在具体地操作中,只有把学生、教师、软件三者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作为高技术产物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方向。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媒体,将给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带来不可估计的巨大效益。反之,就会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此时,正是它发展途中的停靠站,在这里我们通过尝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改善不足,使同仁们重新认识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的定义,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起努力使这趟列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驶。
参考文献:
[1]钟善基。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要求。网址:.
[2]赵燕。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9期。
[3]陶维林。浅谈电脑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J].数学通报,2000年09期,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