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国际化人才优秀5篇正文

《国际化人才优秀5篇》

时间:

——课程设置要体现语言、业务培训和道德培养的结合性。任何培训项目,都是要建立或强化一定的价值理念的。国际化培养要建立思想道德培训与专业培训有机结合的机制,使思想道德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如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国际化人才优秀5篇,仅供参考。

国际化人才 篇1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旅游人才;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2-0077-02

为了顺应旅游国际化发展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国际化旅游人才已成为各旅游院校人才培的重要考虑因素。然而,由于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认知程度不清,各旅游院校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培体系的建设趋同。国际化人才与非国际化人才的差别不明显。因此,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内涵进行界定及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是探索和实践其培的首要任务。

1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

1.1人才与旅游人才

1979年11月,在中国首届人才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对人才概念提出十种不同看法,但人才内涵一直没有得到明晰界定。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进行了界定。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部分。该定义说明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性、技能性、创造性和价值性,强调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在人才一般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各领域、各行业对人才的界定又略有不同。在教育学中,人才指经过教育,在德智体方面具备一定素质,可以适应某种工作的人。在企业中,人才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作出贡献的人。

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人才问题进行了研究。刘学岚认为旅游业人才体系中主要由高级管理干部、中级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翻译导游、服务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研究人员组成。从旅游从业者角度,将以上六种人都归于旅游人才体系。虽然,学者对旅游人才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但不少学者将旅游人才等同于获得了旅游专业中专、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尽管这种界定从教育学角度将旅游人才内涵具体化了,但过于知识化和学术化,没将旅游人才与旅游行业发展相结合。对旅游人才界定不仅要与旅游行业发展变化相一致,还要与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相符合。结合对人才的分析,笔者认为旅游人才指具有一定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能够胜任相应旅游岗位,在旅游产业中进行创造性劳动,产生良好社会价值,最终对旅游行业发展能够作出贡献的人。

1.2国际化人才与国际化旅游人才

国际化人才需求促使相关研究成为热点。吴德烈等人在中国最早谈到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但没对国际化人才的内涵进行界定口。上海的部分学者(2001)将国际化人才界定为具有较高学历、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这将国际化人才限制在较高学历层面,缺乏广泛性。张喜林认为,国际化人才特指那些从事国际间业务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管理人员,他们掌握相关国家语言,熟悉相关国家文化背景、市场特点及经营环境,是具有开拓性的企业管理人才。他仅从企业角度对国际化人才内涵进行阐述。丁进认为,国际化人才就是具有涉外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并提出国际化人才的广泛性、能本性和价值性等三个属性。他对国际化人才内涵的界定是对其本质属性的抽象与概括,比较全面。张华英认为,国际化人才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水准,在全球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他对国际化人才内涵的界定被较多学者引用。梁树清、李磊提出,国际化人才是在国际化人才培体系下所培的具备国际意识、专业知识,有较强国际化运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胜任劳动力市场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学者们对国际化旅游人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史丹萍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和一般旅游管理者或从业者进行了区分,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不仅要具有国际化旅游知识,还要懂得营销学、心理学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李志刚根据分工和角色差异,指出国际化旅游人才包括国际化旅游公共管理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教育人才,强调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与惯例,适应国际环境等特征。赖燕波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系统地掌握国际文化知识、商务知识,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以上论述看出。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从教育角度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进行界定,有利于旅游院校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培目标和方向的定位。因此,结合人才、旅游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笔者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指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国际旅游知识,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国际旅游岗位,在国际旅游产业中进行创造性劳动,产生良好社会价值,在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中能够作出贡献的人。

2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特征

国际化旅游人才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广博知识、多样化技能以及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适应国际市场,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国际旅游生产与服务活动中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创造良好社会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特征包括下图所示的几个部分。

2.1意识国际化

国际化意识指能从国际化视野考虑问题、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具有全球化思维,能够在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包容异域文化。

2.2知识广博性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指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应具备的一般性知识。专业知识是与旅游行业生产与服务密切相关的专门化知识。

2.3技能多样性

技能多样性指其在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和沟通技能等多方面能够适应国际旅游运作与管理的需要。

2.4能力灵活性

能力灵活性指具有知识整合及转化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适应国际旅游产业环境的风云变幻。

2.5素质综合性

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情操和心理品质,能够提供优良的旅游生产与服务。因此,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在思想、道德、心理、职业等多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2.6良好社会价值

国际化旅游人才最终应该体现的综合特征就是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良好社会价值指其在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中要有责任和能力通过创造性劳动来满足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能为国际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化人才 篇2

一个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或者说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国际化人才呢?

首先,要是业务高手。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就外语说的好,那充其量是个翻译。你是做服装的,需要是服装领域的业务高手,无论你从事设计、预算、供应链、物流、贸易等行业,首先得是业务高手,如果这一点能达到了,哪怕你语言不好都行,你可以雇翻译。如果不懂行,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国际化人才,懂行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有跨语言、跨文化的工作能力。你至少要通晓一门英语,虽然英语不是最重要的,但事事都去雇人,就没有成本优势了。

第三,独立作战和团队运作。独立作战是什么呢?到国外开拓一片市场,单兵作战的能力要非常强。因为国外虽然有现代化通信手段,但独立做事情的能力越强,成功的概率和效率就越高。尽管如此还必须有团队运作的能力。现在是网络化社会,虽然身处里约热内卢,却可与深圳、北京、西安通过网络办公,从国外接到需求把它转化为订单、转化为方案,同时还需要总部的研发团队、供应链团队、市场团队的配合。因此跨团队的运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要熟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如何选拔和提升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实际是说国外的分支机构要造“诸侯”。什么叫“诸侯”呢?就像华为老板说的,你是省办事处主任,你就是“省长”,你是一个国家的首席代表,你就是“国王”。一个区域市场的总领导就叫“诸侯”,他必须要能坐镇一方,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诸侯”要和政府打交道,要和客户打交道,要和合作伙伴打交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诸侯”。

有些企业在海外雇了当地员工,甚至在国内雇了外国员工。IBM很多员工在联想并购的时候并入了联想的团队。还有一些海归的国际化人才,有一些来自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外籍员工和国际经理人,对这些海外华人和国际化人才怎么管理?我认为,主管本身也要国际化。不管你是CEO还是总监、VP,这些人如果本身都不懂得国际化,你跟他没有共同的理念,没有共同语言,你怎么去管理他呢?你认为对的东西,他们不认可是对的。你认为错的东西,他们不认可是错的,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准则很难驾驭,所以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对主管的要求也很高,也必须国际化。

联想也在进行国际化,当然国际化路线和华为是不一样的。它是通过收购IBM的全球网络,来实现联想全球网络国际化。我们是以外派为主,还是本地化为主?华为都是以外派为主,把中国员工派出去当主管。联想不一样,通过收购IBM的一个销售机构,利用IBM完整的流程、完整的团队、完整的渠道、完整的体系降低成本,使原来不赚钱的部门变成赚钱的部门。怎样变成赚钱的部门?还用那帮人,还用那套体系能赚钱吗?一定要派中国的高管去主导市场。做本地化的一个原因就是以夷制夷。虽然是以夷制夷,以我为主不能忘。

联想购买IBM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就是中国所有的优势得到了发挥,而不是仅仅换一个老板。像TCL购买阿尔卡特、BenQ-明基购买西门子手机等失败案例,就是因为他们购买了法国的阿尔卡特和德国西门子的工厂以后,因为有当地劳动法和工会组织的保护,使中国企业很难施展拳脚,结果只是换了一个股东老板。要运行西方的工厂还是西方人最厉害,如果不让我们去改革流程、置换主管,那就不要并购他们了,因为他们自己会运营的更好。

跨文化企业如何管理

比如在华为有一万个外国员工,怎么管理呢?现在华为的全球市场体系都是用电子流,在伦敦填申请,通过(英文)系统然后互联网进行签批。所有文档、规章制度、技术文件、报价文件、商务资料、投标文件全部是用英文来处理。这个系统是服务全球的,但是在法语区和西班牙区还有专门的投标办将文件转化为当地的语言,首先文档要做国际化。

其次就是理念、制度、标准要做国际化。要遵守行业标准,也就是说,你不一定做天下第一,但你的发明创造,要做同类产品天下最好、市场最好、款式最新、价格最低、服务最好。我们知道这些就是国际标准。另外就是国际法和惯例,我们做国际市场要遵守法律。特别是我们做发达国家的市场,要遵守法律。香港有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叫张五常,他在美国巡回讲课的时候,可能收入了几万美金但没有交税。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来中国通缉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著名,法律就不管他,也不能因为不著名,法律就会饶过我们。

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

做国际市场非常的寂寞,非常的辛苦。什么叫文化?你吃不到炸酱面了就叫文化,听不到相声了就叫文化,吃不到饺子叫文化。我当年在国外常驻的时候,坐返航的飞机回来,最大的乐趣就是问人家,你这儿有没有方便面。我能连着吃三、四罐方便面,因为国外吃不到面条,这就叫文化。你的吃穿住行都跟国内完全不一样,你可能每天吃着西餐,一顿饭吃几百美金的大餐,但是这种大餐你连着吃三个月就会恨死它,特别想吃一碗面条、吃一碗饺子、喝面糊糊、吃点咸菜,这些就是文化。

宗教、文化和人文的关怀,在国际化过程中都需要。如果做的不好,海外员工队伍就会很不稳定。在非常寂寞、非常辛苦的环境下,宗教、文化和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们公司给海外员工经常会刻一些光碟出去,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国内畅销的电视剧,春节晚会等,这些都是人文关怀。

人力资源政策的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 篇3

关键词: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1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展,跨国融资和资本运营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企业活动,而资本流动国际化使得财务信息量越来越大,财务报告也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判断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应地,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连美国也不得不放弃其原有强硬立场,走向国际化。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也不断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审计走国际化道路成为一种必然。国际化人才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审计国际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对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就成为了开办审计学专业的高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化审计人才概述

1 什么是国际化审计人才

国际化人才应是“懂技术、会外语、能交流”,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具有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复合型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

国际化审计人才是具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拥有较宽广的经济、管理、法律及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能够履行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审计职能的专门人才。

审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监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挑战。尤其是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国现有审计人才特别是国际化审计人才在数量上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来5~10年中大约需500万名审计学专业人才,目前缺口达318万。

2 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是产生国际审计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金融资本国际化需要跨国披露财务报告和国际合并会计报表,跨国公司的发展又使得跨国合并会计报表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势必导致如何提高这些国际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的问题。为此,审计不得不开展跨国审计业务或到其他国家开展审计业务,甚至追求全球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协调一致。因此,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大量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推动了对国际化审计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采用,真正地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国际筹资和投资以及国际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循一定国际法律和惯例,因此从事国际审计业务的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法律和惯例,才能抓住实质,更高质量地、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跨国审计业务或在他国开展审计业务要求国际审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运用国际会计准则。

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使得对国际化审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WTO,我国同外商的合作越来越多,许多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需要依照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对于高素质国际化审计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为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也不断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为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同时解决我国审计实务中出现的新兴问题,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2010年11月1日财政部正式修订后的新审计准则,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的实施使得我国对于高水平、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无论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发展和推广,都离不开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精通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并能够开展跨国审计业务的人才。

二、国际化审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

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比一般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1 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外语水平

在开展国际审计业务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国际化审计人才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因此,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外语水平,主要是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国际化审计人才要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及国际营销和管理等惯例和法律等知识,国际审计准则以及其他有关知识,如各国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3 国际化审计人才必须具有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旨在使所有国家都能够接受和使用,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现在虽然英美两国会计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美国的“会计丑闻”极大地动摇了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在未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偏向于原则基础。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仅仅规范了各项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要求,但没有具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规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运用其职业判断来分析判明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此,国际化审计人才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管理协调沟通的能力。

三、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国际化人才 篇4

人文化英语教学国际化一、引言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系统知识,忽视了人文性和艺术性,缺乏对学生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重视,使原本应丰富生动的英语教学变成了冰冷的认识活动,扼杀了学习者的兴趣和创造力。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课堂形式单一化,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应付四级考试、研究生考试,而不是应用英语交际能力。吕叔湘指出:“教学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他旨在说明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供给他们合适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顺应规律自己成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化因素,教师开拓人文化的英语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显然已经不能跟上当今日益全球化的步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愈加频繁,这就需要有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第四十八条)中明确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文化的英语教学,适时引入西方文化,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角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语言、文化与人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文化,H.H.Stem(1992:208)根据其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文化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大学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涵盖了“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多个层面。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英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指出:“学习一门外语的目标是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从目的语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理解它的意思及内涵。”可见,学习语言,就要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文化,就要理解其语言。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本身,更应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进行沟通交流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之能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把自己塑造成有尊严的、有教养、独立的人。语言教学也是一种人文教学。英语一方面,是西方人进行交流沟通、传递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名族思想、文化和情感的载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塑造人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堂,一方面,要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关爱、支持、鼓励学生,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语言的同时,将西方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所包含和承载的人文精神发掘出来,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心去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使学习者具有独特的思维视角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1.转化教师角色,注重合作与讨论

改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把舞台让给学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因势利导。这样做,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选择课堂内容、建设课堂环境、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等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小组合作等途经,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将情景法、交际法、学生合作讨论法引入课堂教学。这些教学方式倡导尝试、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不但有利于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习者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把握教学契机,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领会不仅可以从与教师的讨论中受益,而且可以从与同伴之间的讨论中受益,让学生学会不但向教师学习,而且可以向同伴学习。

2.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注重人文化熏陶

语言作为情感表达的手段,主要功能是展示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语言课堂教学的价值远远超越于语言之上,它是感受语言、感受文化、体验生活和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者,通过交谈与对话启迪学生思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交往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思维气氛浓厚,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敢想敢说。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各人的经历,把学生的经历和思想渗入课堂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生气勃勃的主动学习者。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思维方式,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质疑、反思、交流和实践,努力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3.将西方文化导入课堂,培养学生国际化视角

改变传统英语学习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其文化背景的学习状况,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视频尤其是影片具有直观、生活化的特点,是理想的学习资源。学生对观看视频有高度的热情。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主题,如西方校园生活、西方饮食、西方家庭生活、西方节日等。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结合运用图片、视频等导入这些有关西方人文的主题。学生大多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这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意愿。每个主题通过几个相关话题展开,在将西方文化生活引入课堂的同时,设置情境表演,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某个学习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下表演角色。例如,在讲到西方国家旅游这个话题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虚拟建立西方国家的旅行社,为旅行社取名,推销自己的旅行社。最后由大家评价哪个旅行社最受游客欢迎。情境表演始终要让学生注意其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这样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的兴趣。西方文化的导入,可以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国际化视角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根据课题实施前后对课题实验班的跟踪问卷调查表和成绩统计表分析,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从语言学习来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化元素并适时导入西方文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英语所反映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了解英语所反映的人们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之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2)从学习过程来看

人文化的英语教学把单一的课堂教学变成为一种学生和教师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创造者,使学习英语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一种愉悦感兴趣的历程,使学生成为自我生命的创造者。

(3)从人格塑造来看

在英语教学中,把语言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机结合。教育学家乔姆斯基曾指出,语言学习实际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精神培植和生长。人文化的英语教学不但包括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的教育,也包括教学过程中所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人格得到提升。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和学生平等交流、表达真情实感、支持鼓励学生、会感同身受、具有开放心态的引导者。在课题的开展中,教师通过多渠道学习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不断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使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实现专业化发展,真正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

五、结论

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以生命投入而构筑的生动丰富的生活。英语教学也同样,绝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人文化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让学生进行尝试和体验,在尝试和体验中发展和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习者成为主动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在当今日益国际化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人文化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文化洞察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他国的人文,以宽阔的国际化视角为指导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这才是英语教学中更为重要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H.H. Stem.Issues and Op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外研出版社,1992.

[2]Robert Lado.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64.

国际化人才 篇5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问题 对策

一。绪论

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化人才"的定义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而我个人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其本土化,即定义为:在公司经营全球化过程中,能整合、链接世界上两个及两个以上经济体的资源市场,从中国以外的市场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

美国早在1966年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制定了《国际教育法》,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而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直到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需要,才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别提到要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二。当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现状

(一)过于重视外语培训

"国际化人才"首要的基本技能当然是外语,外语的重要性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在很多企业简单的把个"国际化人才"与"专业外语人才"划等号,认为只要懂外语就能胜任一切国际业务。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也是很不科学的。"国际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它要求的是要有全球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业务运作能力,绝不仅仅单指语言能力。在操作国际化业务中对于语言的要求仅仅是能清楚表达,能顺畅沟通就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它能给外国客户更深的印象,潜在地影响企业的国际业务。

(二)激励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认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企业出资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所以不需要予以太多的激励,即使需要给予激励,也必须是员工做出了国际业务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员工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是牺牲了个人的业余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理应得到更高的报酬。再加上我国绝大多数有跨国业务的企业,他们的薪酬水平并没有赶上其他国家的薪酬水平,这也很难激起员工参与"国际化人才"培训的积极性。

(三)企业投入不大

当前许多企业虽然有开展国际业务,但是大多都是外聘有海外经验的人员。由于成本或规划原因,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内部建立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体制。一般情况下都是派一位本公司的人去海外管理一些当地人,因为大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导致中方人员与海外外聘沟通不畅,很容易造成事物无法正常运行。或者一些企业当有国际业务时就临时聘用一些海归,可是海归单有语言优势,对本企业的专业业务并不熟悉,这也是有损企业形象和利益的。

三、提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对策

(一)树立起本土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与许多外聘的"国际化人才"相比,企业本身的员工更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公司文化和本国国情。培养企业自己的"国际化人才"能减少很多沟通障碍。树立起本土化"国际化人才"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目标,我国企业需要摒弃一些过时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多像世界500强企业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并留住他们。不能因为看到前期投资成本比较大,就过度依赖外聘人员,要认识到只有培养了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才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上上下下都要意识到"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这才能成功的树立起本土化"国家化人才"的培养理念。

(二)全面丰富课程内容

丰富课程内容可以先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法律知识的补习,二是人文方面的了解。

中国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商业谈判中各自的团队成员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谈判团队多为业务代表,而发达国家的则多为专业法律人士。在当代,商务谈判已成为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商务谈判能否取得成功,所签的协议能否如实履行,不仅取决于方法与技术,更重要的是谈判是否依据已经确定并被公认的行为规范--法律,如果依据法律,其结果必然具有约束力。法律能使商业谈判趋向公平与合理,并且能促使商业谈判趋向科学化和正规化。由于公司绝大多数员工都是理工科出身,再加上中国是个法律体系不完善并且法律知识不太普及的国家,所以员工的法律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本土的"国际化人才"来说,法律知识的培训是刻不容缓的。

人文方面的培训,不仅要学习当地的官方语言,更应该了解目标国生活习惯、历史文化、重大节日等等。人与人的交往绝不仅仅是业务上的往来,平常生活中的接触往往更能影响到客户对你的印象。如果能很好地与业务对象"玩"在一起,那沟通起来会融洽许多。同时,传统的发资料或观看纪律片学习的方式也需要改变。比如可以不定期安排本土"国际化人才"与外国客户聚会,在公司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国际化人才"出国考察或组织大家过国外的重大节日等等。

(三)注重跨文化交流和管理能力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在跨文化的社会中。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并且共同生活的时代。由于每个人的行为意识都是受自己所在国家,所在地区,所在民族影响的,所以每个文化体系中的人,他们的思维方法、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我国企业员工在许多国际业务中都会遇到文化方面的阻碍。企业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时不能仅仅是交流语言上的重视,更应该关注员工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管理能力。比如可以与国外的业务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交流,把大家在业务交往中遇到的沟通问题提出来,一起分析,这样大家会印象比较深刻。

(四)完善企业激励制度

因为"国际化人才"的特殊性,所以企业也应当适当地让"国际化人才"与其他普通员工的福利待遇区别开来。首先,必须要提高"国际化人才"的薪酬,尽量与国际水平接轨。他们天天接触的外籍人士,比较大的薪酬差距会削弱中方人士的积极性,再加上"国际化人才"是稀缺资源,理应得到更高的报酬。其次,在业务上要安排"国际化人才"在实权岗位。对员工的激励不单单指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激励也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当你把他放在了一个重要岗位时,他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时候"国际化人才"们的责任感会更强,这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最后,可以适当改变"加薪"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比如可以每年奖励业务突出的"国际化人才"带家人出国旅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