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最新13篇】正文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最新13篇】》

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药学毕业论文论文【最新13篇】,仅供参考。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篇1

etin)以来,胃肠激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消化生理时期(1902~)、

化学时期(1960~)、免疫时期(1970~)和基因研究时期(1980~)。近年来,胃肠激

素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不仅涉及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科

、免疫学等许多学科,而且在临床上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已发现胃肠激素不仅存

在于消化系统,而且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的肽,也在胃肠道中发现。现在胃肠激素已用于许多疾病机制的研究,并用于诊断

和治疗。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研究及应用作一概述。

1胃泌素(gastrin,Gas)

Gas是研究最早、最多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胃窦及小肠粘膜的G细胞分泌,另

外人胰岛的D细胞也分泌。在中枢神经系统、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也含有Gas。按其

所含氨基酸残基数目的多少,Gas可分为多种形式,主要有Gas-34、Gas-17二种,

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种细胞,也能同时释放入血,并均有生物活性,Gas-17的生物

活性比Gas-34大。有人认为Gas分子大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神经及内分泌细

胞的不同,或者虽然细胞相同,但它们在体内的位置不同。

Gas的作用有很多。对消化系统,除刺激胃酸分泌外,还有营养作用,但对它

的营养作用部位存在着分歧。实验证明外源性Gas-17的营养作用仅局限在泌酸粘膜

[1],而五肽Gas也能对消化系统其它部分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胰腺产生营养作用

[2]。Gas产生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所用Gas的分子形式不同所致。

何双梧等[3]对大肠癌组织、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中G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Ga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提示大肠癌细胞具有自分泌

Gas促生长作用,Gas在癌组织周围具更高的敏感性,从而导致癌肿的蔓延扩大,说

明Gas同样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一结果提示Gas对某些癌症诊断有意义。

幽门螺杆菌(Hp)可诱导高胃泌素血症,但Hp诱导的高胃泌素血症者中,患有十

二指肠溃疡(DU)者才有酸分泌增多,而Hp(+)的健康志愿者酸分泌不增多。研究发

现DU患者和Hp(-)健康志愿者对Gas敏感性相似,但Hp(+)健康志愿者对Gas敏感性比

以上二者低,而且DU患者无论与Hp(+)还是Hp(-)健康志愿者相比都有高的酸分泌。

Hp(+)健康志愿者和DU患者对Hp诱导的高胃泌素血症产生不同酸反应的主要原因,

是前者对Gas的敏感性低和后者酸泌容量的增高[4]。

Gas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阎长栋等[5]发现侧脑室注射了Gas的小鼠跑

完迷宫时间及出现错误的次数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Gas浓度增加,小鼠跑完迷宫

时间延长。提示Gas可引起小鼠遗忘,可能它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来调节记忆活动

的。

2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

SS是由Brazeau在1974年从羊的下丘脑提取物中发现的,经分离纯化得到SS的

纯品,并测定了其一级结构。起初发现它对生长激素(G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故命

名为生长抑素。SS有多种分子形式,主要有SS-14和SS-28。SS受体有五种亚型(ss

t1~sst5),它们分布于七个跨膜区,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6]。SS通过与

这些特定的、高亲和力的膜结合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7]。

Martinez等[8]选用sst2缺陷型小鼠[C57/129sst2(-/-)]和野生型小鼠给

予促SS分泌的药物来阐明sst2在酸分泌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st2(-/-)小鼠胃

内pH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但Gas水平无差异;SS抗体使野生型小鼠基础酸分泌量

增加,对sst2(-/-)小鼠无影响;SS-14或sst2激动剂DC32-87对野生型小鼠抑制由

五肽Gas刺激的酸分泌,但不改变缺陷小鼠的基础酸分泌。说明,在内原性SS通过

限制Gas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方面sst2是主要的受体亚型。

徐军全等[9]测定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中SS含量,结果溃疡组

的胃窦粘膜中SS浓度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可能是SS含量低,对刺激胃酸分泌的各种

激素的分泌抑制作用减弱,使胃酸分泌过多而导致溃疡。

近年来注意到SS及其类似物对许多肿瘤有治疗效果,其机理可能为(1)通过与

肿瘤本身的SS受体结合抑制其生长;(2)抑制一些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生长因

子而间接起作用。因此人们合成了具有生长抑素样结构、性质稳定的八肽生长抑素

,用于治疗高分泌状态疾病,特别对类癌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和肢端肥大症有

特效。

3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

CCK最初由Ivy在1928年研究胆囊收缩功能时发现,它是促进胆囊收缩的主要激

素之一。CCK与GasC-末端的5个氨基酸顺序相同,具有同源性。根据氨基酸数目的

多少,CCK可有CCK-12、CCK-33、CCK-39和CCK-58等几种形式。免疫组化显示合成

CCK的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的粘膜层,其中CCK-8的生物活性最强。

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是CCK释放的有效促进剂。Hildebrand等[10]对CCK的

释放进行了研究,10个健康受试者,十二指肠灌注一种脂肪酶不可逆抑制剂(tetr

ehydrolipstatin,THL),发现未用THL的对照组的脂肪酶分泌量,在摄食以后增加

3倍。THL抑制脂肪酶活性,降低血浆CCK水平。从而表明,THL抑制甘油三酯水解和

血浆CCK释放。说明CCK的释放需要由脂肪酸酶催化的脂肪水解,同时也有人指出,

只有特定碳链长度的脂肪酸才能调节CCK分泌和胃动力[11]。

CCK对胃酸分泌有双向作用,具有两个经典受体CCK-A和CCK-B,内源性SS通过

前者抑制胃酸分泌,Gas通过后者即Gas受体,刺激胃酸分泌。

CCK与***镇痛作用耐受性的关系实验[12]证明,CCK受体激动剂蛙皮素(Ca

erulein)或CCK-8能降低***耐受性的进展程度;CCK-A受体拮抗剂MK-329或者CCK

-B受体拮抗剂L-365,260同样也能降低***镇痛作用的耐受性。这说明CCK受体可

调节***耐受性。

CCK可用于诊断胆囊运动障碍综合征和通过其激发实验诊断隐匿性胆囊炎引起

的胆绞痛。CCK维持人体胃粘膜完整性,保护胃粘膜免受乙醇等刺激物造成的损伤

[13]。CCK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恐慌和焦虑有重要作用,初步发现CCK-B拮抗剂

L-365,260可治疗恐惧症。

4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

VIP是一种碱性肠肽,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胃肠道中含量最高,主要分

布于粘膜固有层和肌层神经纤维。在其氨基酸顺序中有8处与促胰液素相同,它和

胰高血糖素(glucogan)、抑胃肽(GIP)同属于促胰液素家族。

VIP能促进血管、支气管和肺扩张;使胃底平滑肌松驰,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

分泌;刺激水和碳酸氢盐分泌,增加胆汁流动;使胆囊平滑肌松驰,抑制CCK的收

缩;促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催乳素、生长激素的释放。

陈潜等[14]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研究了VIP对一株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发现VIP在10-6mol/L和10-7mol/L对具有VIP受体的胰腺癌细胞有明显的促生长

作用,且与浓度呈依赖关系。VIP能显著促进此株人胰腺癌细胞内cAMP和多胺的产

生,表明VIP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MP和多胺生物合成增加有关。

5胃动素(motilin,MOT)

MOT是由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由于它刺激胃体运动而得名,它由M细胞

分泌,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黄裕新等[18]采用特异胃动素抗体对人

十三种体液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各体液中胃动素含量梯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十二指

肠液、血浆、胃液、唾液、胸水、腹水、血清、尿液、脑脊液、羊水、乳汁、

、胆汁。推测胃动素分泌细胞具有腔内分泌作用。

MOT主要生理作用是引发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综合波(migaratingmotorcomp

lex,MMC)从而起肠道清道夫的作用。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和胃动素受体有交叉反应,起着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

它还能刺激内源性胃动素释放。EM574是一种红霉素衍生物,在狗的十二指肠预留

插管,通过灌注EM574,发现EM574能提高胃窦动力,加速胃内液体和固体的排空,

同时伴有饭后胰淀粉酶增加,但胆酸变化量不大[16]。研究证明[17],红霉素

对清醒状态下大鼠,能显著提高直肠、小肠的电活动效率。向荣成等[18]用红霉

素及复方氨基酸对胆石病患者胆囊收缩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复方氨基酸加

红霉素组胆囊最大排空率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有明显提高,且作用时间延长。

6结语

胃肠激素的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该类物质化学本质为小分子肽

,而肽类在循环中半衰期较短,极易在肠中降解,因此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些问

题,可对己知结构进行化学修饰或合成其类似物,以便制成口服有效、有较高生物

利用度、半衰期长和高度特异性的药物。

参考文献

1,RybergB,AxelsonJ,HakansonR,

fusionof[leu15]-gastrin-17intherat.Gastroentrology,1990,98(1)∶

33~38

2,JohnsonLR.Gastrointestinalhormonesandtheirfunctions.AmRevPhys

iol,1977,39∶135~158

3,何双梧,李家琪,李义兵。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和多胺水平的测定。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151~152

4,GillenD,EL-omarEM,WirzAA,etal.Theacidresponsetogastrindist

inguishesduodenalulcerpatientsfromhelicobacterpylori-infectedhea

lthysubjects.Gastroentrology,1998,114∶50~58

5,阎长栋,柳红,张亚强,等。侧脑室注射胃泌素对小鼠记忆活动的影响。徐州医

学院学报,1994,14(1)∶29~30

6,

ndocrinolInvest,1997,20∶348~367

7,PatelYC,GreenwoodM,PanettaR,

,1996,45∶31~38

8,MartinezV,CuriAP,

insomatostatinreceptorsubtypes2knockoutmice.Gastroentrology,1998

,114∶1125~1132

9,徐军全,李秋萍,魏利惠,等。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中胃肠激素含量

变化及其意义。临床消化杂志,1996,8(1)∶8~10

10,HildebrandP,PetrigC,BurckhardtB,etal.Hydroplysisofdietaryfa

tbypancreaticlipasestimulatescholecystokininrelease.Gastroentrolo

gy,1998,114∶123~129

11,MclaughlinJ,LucaMG,JonesMN,etal.Fattyacidchainlengthdeterm

inescholecystokininsecretionandeffectonhumangastrimotility.Gast

roentrology,1999,116∶46~53

12,ZarrindastMR,NikfarS,RezayatM.Cholecystokininreceptormechanism

andmorphinetoleranceinmice.Pharmacol&Toxicol,1999,84∶46~50

13,KonturekJW,HangoutsK,KonturekJ,etal.Physiologicalroleofchol

ecystokininingastroprotectioninhumans.AmJGastroentrol,1998,93∶23

85~2390

14,陈潜,郑捷,盛宏淼,等。血管活性肠肽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自分泌调节作

用及机制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128~131

15,黄裕新,许才绂,冯英明,等。胃动素在人体13种体液中含量分析研究。中华消

化杂志,1994,14(2)∶96~98

16,TankaT,MizumotoA,MochikiE,etal.EffectofEM574onpostprandial

pancreaticobilarysecretion,gastricmotoractivity,andemptyingincon

sciousdogs.DigestDiseasandSci,1999,44∶1100~1106

17,韩英,高革,周计平,等。红霉素对清醒状态下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影响。中华消

化杂志,1998,18(6)∶380~381

药学系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海洋生物医药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实验教学

海洋生物医药是具有显著海洋特色的学科之一,是整个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与利用产业链条中的技术制高点,因此,提升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迫在眉睫。围绕浙江海洋学院创建高质量综合性海洋大学的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注重教学成果培育”精神,需要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研究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药学专业人才,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1. 我校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浙江海洋学院药学本科专业创办于2006年,以海洋生物医药为研究特色,立足于舟山群岛,培养服务于海洋经济的药学本科毕业生。经过7年多的发展,目前建有药学与生物制药2个专业,在校药学本科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作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与国内重点高校药学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素质与水平有较大差距,在现有的层次上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考研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药学系可以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既可以突出我校药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又可以为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输送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因此进行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结构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体现为实验教学时数偏少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偏低。以往实践教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由此造成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查阅整理文献的能力欠缺。以药物分析实验为例,药物分析实验总计16个学时,验证性实验占比60%以上,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训练不足,进而影响后续毕业论文实验能力,在毕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指导教师交给的课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在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指导,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2 研究性学习不足

针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团委及教务处等部门历年都有本科生创新型实验项目立项,由于任课教师及专业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导致本专业的本科生校级学生项目数偏少,从学校层面争取到的本科生实验教学资源偏低。此外,浙江省科技厅每年都有针对本科生的新苗计划项目立项,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药学专业学生申报的项目数偏少,立项数也偏少,也会影响学生学术、发明专利申请。实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及读研后的学习开展,最后将影响学校的教学声誉。

2.3 本科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不足

从200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在部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立项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从2009年实现部级项目突破以后,本专业教师的部级立项项目达到了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厅局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稳步上升。在科研项目研究中,一般都是以硕士研究生及教师本人为主,本科生参与度不高,在科研项目的进行中,浪费了极好的本科生培养提高机会。

3.改革思路

3.1改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结构

学校在2013年集中开展了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工作,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工作,药学专业各教学课程对实验结构进行了调整,主导思想是在总实验课时受限制的情况下,增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时数的比例,单门课程实验课时在10学时以上的,尽量安排成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使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80%以上,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阅读文献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将有极大地提升。

3.2 引导和鼓励本科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教务处和团委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性学习项目立项,省科技厅每年都会有新苗计划项目供本科生进行申报,同时会有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上述项目也是为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储备科技创新人才,依托上述研究性项目,可以极大地促进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申报,提高本科生申报研究性学习项目的比例,另一方面,在评奖和评优时有倾向性地向获得各级研究性项目的本科生倾斜,这样可以在本科生项目申报数量和立项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通过研究性项目的开展,学生不仅在实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在及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会有较大的增长,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有有助于学校本科教学声誉的提高。

3.3 加强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力度

本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主要硕士研究生与教师本人完成,由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总体偏少,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因此,有些科研项目因为缺少实验人员导致进度缓慢,本科生在进入大三以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以作为科研助手进行使用,一方面可以解决科研项目中实验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提供本科生的实验技能,拓宽本科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也有利于本科生读研后的实验开展。因此,药学系出台了鼓励教师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政策,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科教师每人指导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同时学院和药学系在实验室资源配置,科研场地等都给予了一定支持。

4.效果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我校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改善和进步。在实验教学方面,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从以前占比50%以下,到现在基本上占比80%左右;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申请各类研究性项目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一般每个班级都有3-4个团队进行申报,每个团队有4-6人,基本上一个班级有50%左右的学生参与其中,立项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也有所增加;本科生参与教师项目的比例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一般每个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有10名左右的本科生参与进行,作为研究生与教师的助手进行科研活动。此外结合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毕业实验的比例达到了100%。

我们对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的改革探索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改革措施的实施,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本科生毕业后进入相关领域的工作或继续读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校药学专业起步较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需不断探索。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海洋生物医药的药学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研究;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实验班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曲有乐。 应用型海洋药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药学教育, 2006, (22)1:1-3.

[2] 陶莉, 曲有乐。 海洋药物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建设[J]. 药学教育, 2007, 23(6):12-14.

[3] 林文翰。 我国海洋生物的药学研究思考[J]. 中国天然药物, 2006, 4(1):10-14

[4] 欧阳小琨, 王斌, 曲有乐, 杨立业, 徐银峰。 探索海洋药物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J]. 药学教育,2009, 25(5):43-44.

[5] 曲有乐, 关丽萍, 杨立业, 王斌, 马剑茵, 欧阳小琨。 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试验区建设[J]. 药学教育,2012, 28(5):21-23.

[6] 王斌, 欧阳小琨, 陈荫, 曲有乐。 生药学课程教学中渗透PBL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2013, 41(1): 415-416.

[7]王斌, 曲有乐, 欧阳小琨, 徐银峰。 创新型海洋药物人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药学教育,2008, 24(5):25-27.

作者简介:

欧阳小琨 (1973-),男,汉族,江西吉安人,博士,副教授。

关于药学毕业论文 篇3

医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医药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然而大部分的医药在运输过程中都要求冷藏,因此医药冷链物流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疫苗、血液、生物药剂等冷链医药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对医药冷链物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研究势在必行。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相对落后,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冷链运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导致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进行研究,以建立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适合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市场供需状况

冷链药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从客观上映射了冷链药品的需求状况。一般而言,买卖双方是决定商品需求的主体因素,为了更好地分析冷链药品的需求,分别选择销售量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4

药学专业介绍

药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药学、化学、生物学。

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比较之下,从事销售工作专业要求要低一些,而更侧重销售能力。

找工作不仅要看专业,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热门未必适合。不要因为药品研发行业待遇高就以此为就业对象,衡量一下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再对这个职业所具体从事的工作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看看自己的性格是否合适。

据了解,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好,他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基本吻合。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

就业选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地域差别上。药学类毕业生主要选择在京、津、沪和浙、苏、粤、鲁的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就业,而一些著名的大型药企由于地域问题,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在岗位方面,毕业生到制药企业从事生产和销售居多,这方面人才也是企业招聘的主体。据介绍,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生的就业志愿主要是北京三甲医院的药房。但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需求很少。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目的 了解药学(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以改进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 方法 对本校近4年药学(中药学)类5个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 所抽查的116份论文中,综述型论文占,研究型论文占。在书写规范、基本要素和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3个方面,综述型论文优秀率均不高于15%,研究型论文优秀率均高于28%;总评成绩高于80分的综述型论文为,而研究型论文为。 结论 综述型论文比研究型论文多但质量较差,主要是由于学生和学校不够重视。今后应加强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 药学;中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63-03

毕业论文是评价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根据本校药学(中药学)类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能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完成一篇调查性(综述型)或实验性(研究型)科研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以此培养初步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探讨当前就业新形势下毕业生论文的质量,笔者对近年来本校药学(中药学)类各专业的毕业生论文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由于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及中药资源与开发等药学(中药学)类5个专业的本科生学制均为4年,均在校已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后在第7学期第19周起开始实习20周,且实习岗位和就业单位所涉及的领域和工作性质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择本校近4年上述5个专业2009~2012届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调查对象。

方法

抽查药学(中药学)类5个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内容涉及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等药品的生产管理、药品仓储管理、药品质量检验、药品销售、药品调剂及药品研发等方面。抽查近4年内各个专业论文共116份,采用描述性统计,从论文性质和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论文的质量(书写规范性、基本要素、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毕业生论文的性质及领域

毕业生论文的性质及领域统计结果具体见表1。

在所抽查的116份各专业毕业论文中,综述型论文共81篇,占总数的,内容涉及药品的生产、仓储、销售、调剂及研发等领域,其中药品销售领域的综述最多,药品检验领域无综述型论文;研究型论文共35篇,占总数的,内容涉及药品的生产、检验、调剂及研发等领域,其中,药品研发方面的研究型论文最多,而在药品仓储和药品销售方面无研究型论文。

从涉及的领域来看,最多的是药品研发方面的论文,共35篇,占总数的;其次是药品销售方面的论文共28篇,占总数的;第三是药品生产方面的论文,共18篇,占总数的;第四是药品调剂方面的论文,共15篇,占总数的;第五是药品仓储方面的论文,共11篇,占总数的;最少的是药品检验方面的论文,共9篇,占总数的。

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质量评分见表2。尽管均能够达到及格以上的水平,但在各自类型的论文中,综述型论文在书写规范、基本要素和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3个方面优秀率均不高于15%,总评成绩高于80分的优良率为(其中优秀率为,良好率为),另中等以下的及格论文占;而研究型论文在书写规范、基本要素和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3个方面优秀率均高于28%,总评成绩高于80分的优良率为(其中优秀率为,良好率为),且全部在中等以上。

3 讨论

论文的性质和领域可反映出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

从调查结果可知,各个专业的综述型论文的数量大约是研究型论文的倍,综述型论文明显比研究型论文多。毕业论文的撰写与实习岗位所做的工作有关,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实习生的实习岗位。由于实习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学生为了在实习时找到工作单位,常常选择实习单位时就考虑到了今后的就业。由于近年来药学(中药学)类毕业生在药品销售领域实习和就业人数最为普遍,故近年来到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实习的毕业生越来越少,而到社会上从事非研究工作尤其是药品销售类的实习和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造成很多的毕业生对研究型论文无从下手而选择撰写综述型论文。

目前,这种就业去向状况可能会提高毕业生短期内的就业率,但其就业质量有下降的趋势。面对就业环境的恶化,许多毕业生为了尽快就业,不得不草率择业。因药品销售等工作的性质,大学4年所学的很多专业知识运用较少而逐渐淡忘。这固然与就业变化的新形势和社会新需求有关,但也需要多引导学生做长期择业计划。

论文的质量评分可反映出论文撰写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调查结果可知,各种优秀论文所占比例不到20%,良好论文比重较大,占论文总数的40%~55%;总体上综述型论文的质量比研究型论文要差,且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包括:

学生缺乏正确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 本科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专门开设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或毕业论文的课程。平时在校参与科研的学生比较少,系统完整地参与科研全过程的学生更是不多,单独书写科研论文实践的学生也就寥寥无几。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很多实习单位无专门的论文书写指导老师,尽管学校会对所有学生指定校内指导老师,但由于学生长期在外实习,校内的指定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不熟悉,且学生经常在论文答辩之前的较短时间内才回校求教指导老师,许多学生甚至都没有当面向指导老师请教过;同时每个老师也经常指导多名学生的论文,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多时间来认真指导学生。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所撰写的论文常常书写不太规范,论文格式尤其如此,缺乏英文摘要、正文序号不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格式不对且比较陈旧,甚至一些专业名词术语不能正确使用等问题比较常见。

针对此问题,建议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开设约1个学分的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科研论文)的课程,由专业老师承担授课任务。

鉴于此,要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重要性认识的教育,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找工作、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早期经常性地对学生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本学科科研发展的动态、成果,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让他们知道科研能力是本科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行为,才能收到较好成效[1]。通过强化宏观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除了是毕业并取得学位所必须之外,也是提高自身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毕业前夕集中接受综合性、全方位的知识、能力训练的关键环节[2]。

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把关欠严厉 目前,同许多其他学校一样,本校对所有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定了校内的指定老师。由于老师人数有限,每个老师常常需要同时指导多个学生。学生往往又在答辩前的短时间内找指导老师指导论文,常常导致指导老师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论文把关不严。学生论文东拼西凑甚至大段大篇抄袭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果指导老师缺乏责任心没有认真核查,一方面直接导致学生的论文质量不高,另外一方面可助长学生不重视论文之风,引起恶性循环,今后毕业的学生论文质量就会越来越差。

解决此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论文指导导师制,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导师选拔制度,明确指导老师的责、权、利,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心,提高指导老师的待遇。在现有条件下,指导教师一定要始终坚持勤能补拙,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读几遍,多看几遍,大到通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3]。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以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有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及有助于规范学生的科研活动[5]。由于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中,注意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6]。

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欠严格 由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大多会考虑自身的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也多会优先录用在本单位实习表现好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甚至在校成绩常常不会过多考虑。因此,实习生在回校进行论文答辩时,许多学生已经联系好就业单位,学校也常常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就业率至上的原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也常常对论文的要求不太高。除非是完全抄袭或明显不规范的论文,不管学生答辩的表现如何,基本上都可以准予通过论文答辩。对于完全抄袭或明显不规范的论文也常常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力修改,最终也会准予通过。因此,实际上近几年来没有出现真正因为毕业论文的问题而不能毕业的学生。由于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欠严格,很多学生在实习之初就有“论文答辩易通过”的想法,导致他们不重视论文撰写而使论文质量下降。

针对此问题,学校应在学生实习之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格规定准予论文答辩通过的条件,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毕业论文不予通过,将不予通过的学生名单进行公布,规定在一定时间内重新修改再行答辩,延期毕业。只要按规定严格执行出现有几个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就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在以后的毕业生中就会有个强烈的警示。这在短期内会对那些不重视毕业论文、质量太差的学生有较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今后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良吉,许亮文,李宇阳,等。 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6-57.

[2] 阎莉,卫智权。 强化壮医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 中外健康文摘,2009,8(27):223.

[3] 金越,孙慧君。 关于本科生毕业课题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60.

[4] 王志萍。 谈谈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32-133.

[5] 马风云,袁长蓉,唐魏峰,等。 导师制活动对提高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B):950-953.

[6] 王志萍。 谈谈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32-133.

药学系毕业论文 篇6

刘教授现任山东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常务理事;Current MedicinalChemistry、Drug Discoveries&Therapeutics、WorldJournal of Virology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十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山东省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和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合成与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研究,并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部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合理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方面,主要基于病毒(HIV、HBV、HMV和FluV)生命周期的分子生物学过程,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或蛋白等靶点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合理设计药物、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开展HIV-i逆转录酶的非核苷类抑制剂、核苷类及其大分子缀合物的前药研究,HIV-1侵入过程病毒gpl20吸附抑制剂和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研究,HIV-1转录过程Tat-TAR相互作用、Rev-REE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研究;同时开展HBV侵入和包装过程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抑制剂研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D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

在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与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研究方面,主要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结构修饰和抗缺血、抗血栓、抗血脂、抗氧化损伤等心脑血管活性研究。目前主要开展中药川芎活性成分川芎嗪、川芎咔啉碱衍生物的结构修饰研究。

刘教授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积累,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在Bioorg Med Chem Lett、Bioorg MedChem,Chem Med Chem,Curr Med Chem,Curr Pharm Des、Mini Rev Med Chem、Arch Pharm,Arch Pharm Res、CurtHIV Res,Chem Biodiver、Antiviral Res,Heteroeycles、Molecules、Chem Biol Drug Des,Drugs Future,Chin Chem Lett,中国化学、有机化学、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主编《抗艾滋病药物研究》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主编《实验室有机化合物制备与分离技术》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主编《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程》教材;参编《分子核医学》《现代生物医学示踪技术》等专著6部。曾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5、2010);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授权14项:曾获2001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0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4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奖、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7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2009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0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他的研究成果曾经被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作报告10余次;开发了头孢地嗪、泰诺福韦酯等多个仿制药物,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AZT-PEG缀合物”、抗流感新物SD-11,抗血管性痴呆、抗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川芎嗪衍生物DLJ14和B2”等多个候选药物与多家企业分别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的研究中。

刘教授作为一名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中,他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倡导启发式、互动式、灵活多样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热情和开放思维。近年他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等有机化学》《现代药物制备与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为本科生讲授《生物有机化学》《药学专业英语》《无机化学》等课程。他备课认真,课堂讲授条理清楚、逻辑生动,方法灵活、风趣幽默、充满了时代气息,从而使他成为药学院课堂教学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自1999年以来,已招收硕、博士研究生40余人,毕业30余人。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对学生学习上像严父,生活上像慈母。他对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时时处处注意帮助他们在科研的实践中树立科学的态度,养成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使他们在毕业离校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逐步成为栋梁之材,能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发挥作用。无论工作多忙,刘教授都要坚持参加研究生每周的学术例会,他以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连年被评为优秀,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和博士论文。

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刘教授目前还承担着大量的药学院行政工作。他倾尽全力,为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交流忘我的工作,为学院的发展默默地奉献。

药学毕业论文 篇7

章回顾自1893年发现鞍区颗粒细胞瘤以来对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组织起源的研

究,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鞍区颗粒细胞瘤的治疗。

0引言

鞍区颗粒细胞瘤非常罕见,它位于垂体后叶或垂体柄中。自从1893年Boyce和

Beadles[1]首次描述1例于尸检时发现的鞍区颗粒细胞瘤至今,位于蝶鞍区有症

状的颗粒细胞瘤(GCT)还不足50例[2]。Luse和Kernogan[3]共进行了1364例尸

检,发现鞍区有91例GCT,该瘤在垂体后叶和垂体柄中的发生率相近,为42∶49。1

951年,Luthy和Klinger[4]报告了首例有症状并部分切除鞍区GCT。

1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

鞍区GCT在手术或尸检中发现,为白色[5]、红色[6]或粉红色[7]、黄白

色[8]的圆形肿瘤,中等硬度或较坚韧,血管较丰富,很少发生坏死,没有钙化

[7,9]。大多数作者报告光镜下所见基本相同[5,6~18],瘤细胞体积大,呈

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排列紧密;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巢状、索状;瘤

细胞境界清楚或不清楚,胞质呈特征性嗜伊红细颗粒,PAS染色见瘤细胞质内充满

红染细颗粒,并抗淀粉酶的消化,有时胞质内含有空泡,但脂肪染色阴性;胞核小

,呈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或偏位,深染或淡染,常见单个或两个核仁,核分裂相极

其罕见,比较特别的是[18]多数病例(74%)可见瘤细胞与外周有髓神经密切相关

,瘤细胞常围绕着神经鞘或在神经鞘内生长。

1.1电镜下特征[2,5,8~10,18,19]胞质内有大量圆形或卵圆形溶酶体

颗粒,细胞有基板样结构、高密度小体和细胞器、空泡,有的瘤细胞含有介质丝。

Lafitte等根据电镜研究结果将瘤细胞分为两种类型细胞。一种胞质内含有梭形中

间体细丝,在细丝表面有少量颗粒;另一种胞质内含有的颗粒[10],乃胞膜内褶

而被溶酶体吞噬后形成的,其过程类似于神经轴突周围髓鞘的形成[22]。

1.2免疫组化颗粒细胞内含有嗜酸性PAS阳性颗粒,Lafitte认为GCT细胞中

的颗粒为自噬空泡[10];但Sakurama[8]认为,它们相当于电镜下的高密度小

体,而不是相应的空泡。根据Pearse对含碳水化合物材料的鉴别,这些物质为糖蛋

白。

大多数作者报告颗粒细胞瘤的瘤细胞有S-100阳性或弱阳性[5,10,14,20~

23],有关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早先的报告为阴性[5,22],而近期文章研

究发现GFAP经常阳性,甚至有强阳性现象[2,10,14]。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

是因为在一些细胞中仍然残留有细丝样物质[10]。

2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

自从1893年发现第1例鞍区GCT以来,尽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有关它的组织

起源问题却至今未明[9,19,24],先后提出了肌源性、组织细胞源性、胶质源

性和神经源性。自从1926年Abrikossoff首次描述了1例舌部GCT,提出GCT起源于肌

细胞的学说并命名为“颗粒细胞成肌纤维瘤”[25]。从此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受到了组织学及组织培养研究的支持和广泛认同,后来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

研究发现,颗粒细胞存在波形蛋白,同时缺乏角蛋白、结合蛋白,并且肌动蛋白含

量低,加上在大脑半球中发现有GCT,且颗粒细胞中含有神经微丝,并有GAFP阳性

现象,否认了肌源性学说[19]。

尽管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溶酶体,但它缺乏溶菌酶,不支持肿瘤

的组织源性,另一种组织细胞标志物——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也不支持GCT的组

织源性[19]。

近年来,由于电镜的发展和免疫组化研究的进步,有关GCT起源的问题也逐渐

变得明朗起来,基本上是围绕神经膜细胞起源[5,20~23]和星形细胞起源[2,

8,10,14]进行争论。支持神经膜细胞起源的依据有:①S-100蛋白染色阳性;②

肌源的标志阴性反应[9];③Leu[7]糖蛋白染色阳性[9];④电镜发现有一个

连续的基板环绕肿瘤细胞[9,19]。支持星形细胞起源的根据有:①越来越多的作

者发现在电镜下可同时观察到胶质细丝和大圆形星形细胞,共同存在于GCT的瘤细

胞中[29];②一些病例中没有出现S-100蛋白阳性染色,并发现S-100蛋白也可以

对诸如黑色素细胞、上皮细胞和软骨细胞呈阳性染色,因而S-100蛋白对胶质细胞

和神经膜细胞没有特异性,而且不能被认为是脑所特有的[9];③大脑半球中存

在GCT;④瘤细胞GFAP染色阳性[2,10,14];⑤肿瘤细胞的胞质突触可以被PTA

H染成蓝色[28]。

颗粒细胞瘤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也能在预先已存在的肿瘤基础上生长,

Geddes等人[2]报告了5例星形细胞瘤均不同程度地由颗粒细胞组成,Ricker等人

[14]也报告了1例中枢神经系统GCT生长于脑膜瘤内。

几乎所有的GCT都是良性的[5,7,9,10,20,21],在所有的GCT中只有2%是恶

性的[9],但鞍区GCT却从不转移,也无恶化症状[9,26]。颗粒细胞瘤生长缓慢

,临床症状平静,大多数在尸检中偶然发现[9],且大多发生于女性,男女之比约

1∶2[9,10,24];一般发生于30岁后[9],平均年龄50岁[24],未曾见于20岁

以下者[24,26]。WHO最新分类属囊肿和瘤样病变类,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眼科症状

,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这些症状最频繁,结果导致视路受压[

10,16],在所有文献中约2/3病例报告有此症状,另有半数病例报告有内分泌症状

[10],特征性的表现为轻度或中等程度的垂体功能低下,产生闭经、不育、泌乳

、阳痿,内分泌检查结果很少异常,极少有体重的改变[10,16],糖尿病很少见

到,记忆丧失和行为混乱及头痛很少出现[6,10]

3鞍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蝶鞍X线平片示有的正常,有的表现为鞍区球形扩大,或鞍背和后床突骨质缺

损[7,10]。鞍区GCT的CT扫描常常提示一个明确的鞍区类圆形扩张性病变,其密

度比正常脑实质高,静脉给予对比剂后密度均匀增强[5,6,9~11,16,27],无钙化

[5,9]。MRI报告通常为一个圆形实质性肿块,T1象为等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射

GD-DTPA后均匀增强,T2象为低信号[9~11,27]。脑血管造影可无异常[5,6,9]

,也有作者报告脑血管造影提示一侧或双侧大脑前动脉抬高或(和)肿瘤新生血管形

成[10]。另外Doron[12]报告1例脑血管造影出现异常肿瘤染色,经比较发现良

性垂体瘤无此现象,但恶性者有。因此,Doron提出这可作为鞍区GCT的鉴别诊断依

据之一。

鞍区GCT的鉴别诊断主要有鞍隔脑膜瘤、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7,10]。

4颗粒细胞瘤的治疗

鞍区GCT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9,10,20]。因该肿瘤大多数坚韧,不

易吸除,且容易出血,有的甚至与视神经及视交叉紧密粘连,因此,即使采用显微

手术也常常无法做到全切除[5,7,9,10];加上该瘤为良性肿瘤,病程缓慢,临床

上尚未发现鞍区GCT有转移或恶性化报告。为此,symon[7]提倡保守手术,主要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改善视力。

手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主要依据术前视交叉及视神经受压时间的长短,术后视

力可能仅部分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有两点:①分离肿瘤

时,对视路的直接损伤;②切除肿瘤时,需要电凝一些从肿瘤发出并与视路紧密粘

连,既供应肿瘤又供应视路的微血管网。第二点解释与那些视交叉紧密联系的垂体

瘤或向鞍上发展的鞍隔脑膜瘤切除手术后出现视力障碍的解释相同;另外术后内分

泌出现紊乱或垂体功能低下症状未能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损伤或切除了垂

体[10,11,17]的结果。

如果鞍区GCT未能全切除,术后可能复发,但一般在几年后,肿瘤复发可以再

次或者多次手术切除[10]。关于术后是否行辅助放<>疗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Albuqurque[9]报告10例脑GCT采用了放疗,但毫无收益;Becker[6]和Harris

[19]也认为放疗既不能延长生存也不能改变预后。Glazer[13]1例术后放疗,

8个月后检查发现放疗对局部病灶不起作用;Liss[15]报告1例术后辅助放疗后视

力继续恶化。相反另一些作者提倡术后继续放疗,认为对于那些病理确诊并伴有

高度复发危险的,特别是那些无法完全切除的鞍区GCT,术后放疗是有益的[5,9]

。■

作者简介:祝斐(1967-),男,江西南昌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神经外科专业

参考文献:

[1]BoyceR,BeadlesCF.Afurthercontributiontothestudyofthepa

thologyofthehypophysiscerebri[J].JPatholBacteriol,1893,1:359.

[2]GeddesJF,ThomM,

ocytictumors[J].AmJSurgPathol,1996,20(1):55.

[3]LuseSA,-celltnmorsofthestalkandposteri

orlobeofthepituitarygland[J].Cancer,1955,8:616.

[4]LuthyF,klingerJ.DerTumoretten-TumordesHypophysenhinterlappe

ns[J].SchweizAllgpatholBakteriol,1951,14:721.

[5]祝斐,潘云曦,谭启富等。鞍区颗粒细胞瘤(附1例报告)[J].江西医药

,1998,5:276.

[6]BeckerDH,WilsonCB.Symptomaticparasellargranularcelltumors[

J].Neurosurgery,1981,8:173.

[7]SymonL,GanzJC,

eneurohypophysis:Reportoftwocases[J].JNeurosurg,1971,35:82.

[8]SakuramaN,MatsukadoY,

ofthebrainanditscellularidentity[J].ActaNeurochirurgica,198

1,56:81.

[9]CarvalhoGA,LindekeA,-celltum

orofthetrigeminalnerve:Casereport[J].JNenrosurg,1994,81(5):79

5.

[10]LafitteC,AeschB,

uitarystalk:Caseresport[J].JNeurosurg,1994,80(6):1103.

[11]Boecher-SchwarzHG,FriesG,BornemannAetal.Suprasellargranul

arcelltumor[J].Neurosurgery,1992,31:751.

[12]DoronY,BeharA,BellerA[J].Granular-cell“myoblastoma”o

ftheneurohypophysis.JNeurosurg,1965,22:95.

[13]GlazerN,Hau

hysis[J].AJR,1956,76:324.

[14]RickertCH,KuchelmeisterK,

hist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ofgranularcellsinnon-hypophysealtum

ou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J].Histopathology,1997,30(5):464

.

[15]LissL,KahnEA,Pituicytoma.Atumorofthesellaturcica.Acli

nicopathologicalstudy[J].JNeurosurg,1958,15:481.

[16]LiwniczBH,LiwniczRG,HuffJSetal.Giantgranularcelltumoro

fthesuprasellararea.immunocytochemicalandelectronmicroscopicstu

dies[J].Neurosurgery,1984,15:246.

[17]MassieAP.Agrannlar-cellpituicytomaoftheneurohypophysis[J]

.JPathol,1979,129:53.

[18]武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外科病理学[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531.

[19]MiettinenM,LehtonenE,LehtolaHetal.Histogenesisofgranular

celltumour-animmunohistochemicalandulterastructuralstudy[J].J

Pathology,1984,142:221.

[20]StefanssonK,WollmannRL.S-100proteininglanuarcelltumors(

Granularcellmyoblastomas)[J].Cancer,1982,49:1834.

[21]NakazatoY,IshizekiJ,TakahashiKetal.Immunohistochemicallo

calizationofs-100proteiningranularcellmyoblastoma[J].Cancer,1

982,49:1624.

[22]施作霖,赵春利,林振石等。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的组织发生探讨[J].

中华肿瘤杂志,1990,6:481.

[23]MazurMT,shultzJJ,:Immunohistoche

micalanalysisof21benigntumorsandonemalignanttumor[J].ArchP

atholLabMed,1990,114:692.

[24]ShuangshotiS,ChantraK,NavalitlohaY.Atypicalgranularcellt

umoroftheneurohypophysis:acasereportwithreviewoftheliterature

[J].JMedAssocThai,1998,81(8):641.

[25]AbrikossoffA,UberMyome.ausgehendvonderquerges-treiftenwil

lkurlichenmuskulatur[J].VirchowsArchPatholAnat,1926,260:215.

[26]张天锡。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91.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 篇8

1.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7.结语

毕业论文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又具有特殊的实际背景和要求,通过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对于加强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论文中结合具体实习内容,强化中药学基础知识,强化中药研究的思维及意识,坚定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同时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型中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这也将促进我校中药学专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篇9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药学系毕业论文 篇10

要做好毕业实习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包括学校领导、各二级学院领导及系、督导老师职责明确的毕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由学生处、教务处、二级院系相关领导组成的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委员会,分别制定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由教务处提出实习目标的指标,学生处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由二级院系负责实习基地的联系及沟通工作,对实习基地的技术水平和老师进行考察,了解情况,改善关系,交流学术,沟通思想,合理分工,组成统一协调、职责明确、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保证在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保证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实习手册》、《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中,对毕业实习时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规定。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中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在《药学专业实习手册》中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和要求、请假制度等问题做了相关规定。

3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的实习基地密切相关。我院从2006年开始,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刚开始的几年内,实习基地以省内外的药检所为主,实习内容主要为药品检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省内的地市级药检所,在实习期间,检验任务少,学生实际参与动手的机会少,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主的实习基地,并与20余家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国内知名的药品研发公司,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门类齐全;同时拥有一批学历较高,科研经验丰富,热心教学工作的带教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生活条件,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4抓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带教老师队伍。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学生实习的兼职带教老师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老师带教,而且要求每位老师的带教学生不能超过5人,以保证带教效果;带教老师至少要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应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责任心强,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善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掌握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了解、熟悉有关资料,并作好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兼职老师聘任制度,兼职老师根据其相应职称,由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师并发给聘书,聘期为3年,学院现在共聘任兼职教师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0%。根据兼职老师带教情况,按照25%的比例每年评选先进带教老师,对先进带教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提高实习质量和积累带教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

5.1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在各实习基地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基地科研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过程的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由于学校实习基地均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实习成本较高,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生活条件不同,因此,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实习基地生活条件等因素,开展细致的工作,做到学生的合理分配。在学生分配完成后,要在系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一次学生实习的动员会议,对学生实习进行引导和教育,说明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失误,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5.2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一段时间后,学校要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院、系领导和学生处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专业教师要了解这个实习基地的实习安排、内容、进度以及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征求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带教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的表现。学生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汇报会,要求各实习小组写出总结,和带教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改进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5.3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的无障碍沟通渠道。为及时掌握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生活、实习情况,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管理,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即学校辅导员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实习小组组长与辅导老师的信息沟通机制。由各实习基地小组长每周定时向辅导员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包括学生课题进展、实习考勤执行、请假情况等。由于每年3~4月份正是学生参加研究生复试的阶段,很多学生由于考研调剂、参加复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时间的保证;同时,由于有的学生考虑将来就业问题,也会提前参加一些工作面试,甚至要求提前进入试用阶段。面对这些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学校辅导员和实习基地老师保持及时联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原则上要求学生一定要保证实习课题的顺利完成,不允许提前参加工作。外出参加研究生复试和调剂一定要提前和带教老师及学校辅导员写出书面请假条或者电话请假,请假期间要随时与辅导员和实习基地老师保持信息畅通。

5.4实习结束后,要对实习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及评优活动。每年5月底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要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由专业老师对论文撰写进行指导及修改,在6月初由药学院统一组织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分组进行,由专业老师组成评审小组,学生答辩采用PPT汇报,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评审老师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根据得分高低,论文成绩作为毕业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记录放入***。按照20%的比例评选出系级优秀论文,在系级优秀论文评选基础上,选取排名前10参加院级优秀论文评选,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提高了学生撰写专业论文的水平。通过不断对药学本科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院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保证了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学生实习质量,使药学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增强,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和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药学系毕业论文 篇11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 坐过严重超载的难民船,那是一种几十个人、上百人挤在一起的小木船; 为躲避日军的轰炸, 一天要跑几次防空洞, 那是一种成千上万人挤在一起、阴暗潮湿、几乎要窒息的山洞。我人生真正的启蒙教育,是在进入重庆南开中学以后, 在那里我懂得了什么是允公允能, 什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那里我参加过反内战、要民主,反饥饿、争温饱的示威游行, 还上街擦皮鞋为灾民募捐; 在那里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那里,1951年7月,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200万知识分子参军的号召, 我毅然走进了军事干部学校,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上述经历奠定了我的革命人生观――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材, 爱国家,爱人民; 学习为本, 与人为善; 既不阿谀奉承, 奴颜媚骨,也不自甘落后, 锋芒毕露。

在军事干部学校,我被随机分配到非常陌生的军医大学药学系,不知道学什么?干什么?加之在同班同学中我的文化基础较低,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学习,但因学习勤奋,讲究方法和效率, 善于抓纲,善于归纳, 因此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记得学习最艰苦的是有机化学,而我又是课代表,压力很大, 就不断钻研,把每一类有机化合物用图表形式,综合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如此做法,将大篇大篇的文字简缩为一张图谱, 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便于记忆; 晚自习就做小教员,辅导困难同学, 把老师的讲解用自已消化后的语言告诉同学, 既解决了大家学习中的难题, 又促进了自我学习的提高。四年学习我从不搞低效率的疲劳战, 课外活动时间或节假日总是活跃在球场上, 我认为运动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 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恢复疲劳, 还可提高思维的敏锐,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并使我终身受益。1955年7月毕业时,我是全班近六十名同学中的三名优等生(全部课目均为5分)之一。

学习工作向前看

1958年我走进了医院大门, 第一个感觉就是临床知识太缺乏,难以与医师沟通; 第二个问题就是学的俄语用不上, 图书馆内的参考文献绝大多数是英文, 俄文药学杂志仅有一种, 面对两座拦路大山,我选择了知难而进,而不是畏缩不前, 一方面认真抓好医学基础知识的补课, 从生理、病理、生化、微生物到内科学等,一门一门学习,学习中做到不耻下问, 努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这样学习既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因尝到甜头更刺激我的学习欲望, 即使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人人都不敢去图书馆,而我照去不误,成为全院点名的3个又白又专的人物之一; 另一方面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英语,我感到没有英语这个武器,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是万万不能的,我在中学学的一点基础上,学完了陈琳教授主播的英语初级班和中级班,始终坚持做练习、背单词,背词组,平时阅读英文文献,练习翻译,把《国外医学分册》作为不见面的老师进行校对, 一方面学到许多新知识, 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翻译技巧和阅读能力;以后又参加了院办日语班学习, 开学时有六、七十人, 老师要求十分严格,每考一次就淘汰一些,经过一年半艰苦学习, 结业时仅剩八个人, 我咬紧牙关,总算坚持到最后,通过了结业考试。从此,在我的努力下,图书馆又增加了十多种日文医药杂志, 真使我受益匪浅, 因为日文杂志多系专题集中发表,图文并茂, 归纳性很强, 读完一期即可将有关专题的最新进展尽收眼底。

读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真正体会到学而知其不足,或学无止境,当我退休离开办公室时, 我写的读书卡片装了整整一麻袋。那是几十年的心血积累。当然,现在有复印机,收集资料非常快捷。

在医院工作几十年, 医院药学的各工种我均干过,调剂制剂,药检分析, 采购库房, 参加会诊等等。工作中要求做到眼勤,手勤,脑勤,经常搞点小革新,提高质量和效率。我特别重视与临床的沟通, 六十年代就创办了《临床药讯》, 定期举行科内、院内各种讲座, 积极开展与临床紧密相关的科研, 带头撰写论文等。 八十年代初,当我懂得什么是“临床药学”后, 我曾下决心用3年时间达到全军、全国先进水平, 要使海军总医院在全国、全军蓬勃发展的临床药学热潮中占有一席地位, 这个愿望终于得到实现。我和全科同志一起获得各种奖项20余个, 发表各种论文近300篇, 在院内排名仅次于实力雄厚、设备齐全的神经外科。药剂科的学术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我个人也获得“活字典”的美誉。

当好学科带头人

药剂科是一个既管物又管人的单位,要管好物就要先管好人, 科内未经正规培训的干部,分期分批都送出去上学;购药的回扣除上缴部分外,都用于购置计算机和装备情报资料室, 增添本科专用书刊, 注重科室的学术建设,如当时在全国药剂科订阅《Scrip》(世界药物新闻,周刊)和《Drugs》的仅此一家; 每年安排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或北京职工医学院药学系学员的实习和毕业论文, 这是相互提高的最佳方式。作为科主任决不能像有的人所言: 科主任要用大脑的右半球做学问, 用左半球去赚钱, 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科主任就应是学科带头人,就要全身心投入药学事业, 随时关注学术动态,把握最新知识,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我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些再去要求他人。五十年来,我发表的文章以新、快、实著称,突出时代感和实用性, 当新的药物或新的理论苗头刚出现就紧紧跟上,其目的不是追求时髦,而是要使药学人员尽快掌握走在医师前面, 或至少与其同步,积极领导新潮流,如国际上刚出现喹诺酮的苗头时,我就发表了第一篇较全面介喹诺酮类药物的文章;此类事例还有:第一篇H2受体阻滞剂的文章; 第一篇非离子造影剂的文章; 第一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文章; 第一篇关于抗菌药的序贯疗法; 第一篇循证医学与临床药学相关的文章;第一篇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文章;第一篇作用于靶蛋白酶的抗肿瘤药的文章等, 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带头作用, 也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在我所作的各种学术报告中, 也体现出上述特点, 即尽力追求新颖, 追求完美。记得2000年,一次应邀在西安向二百余位医师作关于“抗菌药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大会主持人为全国著名学者, 他在总结时说:“今天我们在一家五星级的饭店,邀请了一位五星级的专家, 作了一个五星级的报告”, 我顿时感到无比的欣慰,认为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当然,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 也是我们医院药学工作者的荣誉。

与人为善彼此双赢

五十年来,我的成长与所获成绩,都是我的师长、前辈以及同道们谆谆教导、热忱帮助的结果,我将永远感谢他们并铭刻在心里。在处事待人方面做到不卑不亢, 与人为善,能帮助者,不论其是干部,还是职工,是经理,还是医药代表均一视同仁, 诚心相待,解人之忧, 因为我本人也是在大家帮助下才有今天, 事实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不少企业的领导或医药代表成了我的好朋友, 即使在我退休以后,或他们升了“官”,成为总监、大区经理、总经理,我们仍然是好朋友,而不是那种“人一走茶就凉”的关系。“与人为善”是我做人的准则,首先,表现在尊重别人,尽管药剂科主任权力不大,但也绝不以权压人,更不能仗势欺人;其次,要诚信相待,能办多少就说多少,不耍嘴皮子或光说不办;再次,要多出好点子,不要出馊主意,更不能挑拨离间;我坚信每个人的历史都是自己写的,而功过是非则是要由他人评价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人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 对待有限的生命,毫无疑问首先是要珍惜生命,但更重要的是要使生命尽可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而不要虚度年华,既然党和人民要我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我就要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这个事业之中,由不懂到懂得,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全靠自觉和勤奋, 他人是替代不了的。我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睡懒觉;平常节假日都用于我的学习、写作或外出讲课, 只有春节长假日才是我休息、玩耍的时间; 要想做成几件事,就必须尽力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以前学习、写作累了就换体力劳动休息,如干些家务活,做饭炒菜、洗衣服, 总之不要浪费时间, 因为我从小就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 ,改革开放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也是这个道理,退休前如此, 退休后更是如此, 我认为退休只是换了战场, 并不意味着从此要躺下身子睡大觉了。我退休的第二天就有人请我主持撰写《中国进口药手册》, 我愉快地接受了此任务,一共出版3版; 与此同时,在国家非处方药办公室(当时称筹备组)的一次筹备会议上, 到会同志一致盛情推荐我参与并负责组识领导具体技术工作,考虑到这是一项国家的、开创性的工作, 虽然我也不太懂此任务的内涵, 但却是发挥我聪明才智的好机会, 仍然是像在职那样, 团结大家, 善于学习,善于工作,工作带动学习, 学习促进工作, 不断总结提高, 至今坚持干了十年,SFDA领导赞扬我们是国家非处方药分管工作的奠基者; 在学习方面,至今我是退休干部中,唯一一个仍然坚持定期去图书馆的人,遇到出差、节假日也一定要补上,我选阅的中、外必读的约20种期刊,期期不漏(阅后作暗记,否则不是重复就是漏读),始终紧跟医药发展的步伐,绝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否则, 对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读不懂,更谈不上什么与时俱进了, 毛主席诗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当然, 我也只是初步实践了一点, 回想起来还是尝到了不少甜头。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 这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如何把握人人均等的有限生命和时间则大不相同,我的体会是合理安排,珍惜每一分钟,该干什么就专心致志干好什么,凡事都要用心去做,做学问要用心,出去玩也要专心,玩他个痛痛快快,我努力争取在同样时间内加倍产出,唯一方法就是提高效率,力争事半功倍,工作、学习、生活三不误,为此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并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切忌凭一时热情,拖泥带水,那是什么事情也搞不好的。如我出差较多,就带上稿件或文献资料,在机场等侯时间审稿、阅读;在撰写文章或阅览文献时旁边放着轻音乐,既减轻疲劳又陶冶心情。

退休快十年了,除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国家药物分类管理工作外,利用长假日和老伴一起走出国门,看看外面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到过香港、澳门地区,到过新、马、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欧洲八国,南非,埃及,韩国和朝鲜,我个人还两次赴美学习考察,不仅使我们大开眼界,还学到许多知识,如每当看到电视台播放我们曾去过的地方就倍感亲切和骄傲。至于谈到学车和开车,这得先感谢党的政策好,否则是不可能的;此外,要有信心,有勇气,国外许多老头、老太太开车,国内女士开车的也不少,他们都是我的榜样,学会开车生活空间更大,也更加多彩, 当然,也实现了我从小的一个夙愿,非常高兴。

借此从医五十周年和恰逢七十寿辰之际,谈了不少心得体会,可能让人感到有报喜不报忧或自我吹嘘之嫌,恳请大家包涵。当然,也借此机会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师长、同道以及亲朋好友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 篇12

用的中度和深度血液稀释,更要求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排除大量的水分,保持患者体

内液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因此利尿剂在体外循环中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甘露

醇作为一种渗透性利尿剂问世以来,在医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应用于临床的各个

领域。根据以往的文献,在体外循环转流中,甘露醇主要作用于患者的肾脏,新的

研究结果表明,甘露醇对脑、肺、心、胃肠道、红细胞及自由基、一氧化氮也有一

定的作用。本文试对近几年来甘露醇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甘露醇的药理学特点和作用机制

甘露醇为一种己六醇,分子式为CH2OH(CHOH)4CH2OH,分子量为182.17。甘露

醇可以自由从肾小球滤过,且肾小管重吸收有限,在药理学上无活性,在人体内不

代谢,也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故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过多的水

分向血浆转移,因此在临床上较大量的使用[1]。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甘露醇可以

一次性加入到预充液中,容量为预充量的5~20%,24小时用量可达0.5~3mg/kg。

Fisher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成人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中加入30g甘露醇,比加入

10g的对照组在术中、术后利尿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还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甘露醇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由于为高渗溶液,故快速注入后,可使血浆容量迅

速扩张,并使动脉平均压、心排量、心率、心律、冠脉血流量、左室舒张末压增加

,外周阻力降低。同时由于有阻断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还可以直接扩张血管。少

数病人偶尔会出现类似过敏反应;主要的禁忌症为肾脏疾病出现严重的无尿、明显

的肺淤血和肺水肿、严重的脱水及颅内出血等。当患者肾功能不全、心衰及肺充血

有进一步恶化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甘露醇。

甘露醇对机体的影响

1甘露醇对肾脏的影响:

随着体外循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体外循环过程中对肾脏的损伤减小。

但若患者在术前就表现出肾功能不良,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常温下的低血压时间过

长,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症,均可引起术后肾脏的损伤,甚至导致急性肾衰。Rig

den等报道,大约5%的儿童及1~2%的成人患者在开心手术后因肾功能衰竭而需作透

析,其中有大约50~60%的患者死亡[2]。引起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体外循环期间

长时间对肾脏低流量的灌注、术后的低心排,还包括新生儿肾脏的未发育成熟、溶

血和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甘露醇对肾小管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水的重吸收,也间

接抑制钠离子在近曲小管和髓袢升支的转运,髓质细胞间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

原有的渗透压不能有效的维持,从而使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甘露

醇使肾排钙、镁和磷酸盐轻度增加。对酸中毒的病人,甘露醇可通过增加尿量排出

氢离子,纠正酸中毒。溶血是体外循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血液破坏造成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以及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引起肌红蛋白的释

放,造成了对肾的毒害作用[3]。甘露醇可通过独特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即使在体

外循环的低流量灌注过程中也可增加肾小管流量,起到对肾脏保护的作用。Rigde

n等学者报道在20名患儿的体外循环过程中,用0.5mg/kg可明显减少蛋白尿的产生

,并在术后迅速恢复血清肌酐的水平,没有患儿发生肾衰。甘露醇作用于缺血性损

伤的肾脏,可防止肾小球滤过率的进一步减少,并对保护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线粒

体对钙离子的摄取和释放以及线粒体的钙超载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作用在细胞水平

均是为了防止细胞水肿[4]。

2甘露醇对脑的影响:

脑水肿常出现在体外循环后。重度的脑水肿会导致术后病人出现精神紊乱及意

识障碍等脑部并发症。甘露醇可以减轻脑水肿[5],减少体外循环术后神经并发症

的出现。但由于甘露醇无法透过血脑屏障,使水分自脑细胞内向细胞外液转移,故

应在小儿体外循环时要慎用,避免过量,造成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甘露醇还可使血

粘度下降和脑血管舒张,从而改善脑血流,保持了脑的自动调节作用。它产生的梯

度性的渗透作用降低了脑的容量和颅内压,使脑的灌注增加[6]。

3甘露醇对肺脏的影响:

肺功能衰竭导致通气延长和气管切开是心脏手术后死亡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

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引起,往往和吸烟有关。这类病人呼吸储备下降,甚至稍微减

少通气量就会对其生命产生威胁。肺水肿会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和肺泡-动脉血氧

梯度增加,这会进一步引起术后呼吸功能的恶化[7]。使用甘露醇可以明显减轻体

外循环后肺组织的水肿,即使对照组使用了白蛋白,肺水肿的改善仍没有实验组好

4甘露醇对心脏的影响:

当应用高渗性甘露醇时,若血浆渗透压达10mOsm时,可观察到:冠脉血流量、

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左室心肌收缩力都明显增加。在缺血和非

缺血发作的过程中,甘露醇都可增加冠脉的血流,并最大程度的降低缺血心肌的损

害程度和范围[8,9]。由于冠脉血流量增加与左室功能的改变不相匹配,因此可使

临近冠脉阻力降低20%,这对伴有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来说,发生的机率与范围更

广。目前,对此机制还不太清楚。甘露醇与心得安配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心衰的恢复。在术前,术中甘露醇亦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当今心脏外科领

域中GIK溶液作为一种心肌保护的方法可有效的治疗因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心功能较

差的患者。甘露醇亦被加入到GIK液中,成为心肌保护液的成分之一。在使用晶体

停跳液时,加入甘露醇或葡萄糖,均会导致心肌缺血后心功能恢复的减慢,但甘露

醇的负作用远低于葡萄糖。因为胰岛素会因葡萄糖的使用加剧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反却会减轻甘露醇的损伤作用,而且葡萄糖在体内会被代谢,而甘露醇却不会

。在心肌缺血期间,葡萄糖致使糖酵解增加,虽然这可能被认为是有益的,但由于

是刺激糖酵解和缺氧产生的ATP,而后又降解成ADP,导致细胞内酸中毒,从而致使

细胞内毒性物质的蓄积,进一步增加了细胞的损伤[10]。

5甘露醇对胃肠道的影响:

一氧化氮可以增加胃肠道的通透性[15]。一氧化氮与超氧化物阴离子发生反应

形成过氧化物亚硝酸盐阴离子,这种物质可以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形成较为有效的

氧化酶即过氧化亚硝酸。在正常体外循环过程中细胞内酸中毒会促进过氧化亚硝酸

的形成,一氧化氮会诱导胃肠道的通透性增高。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会被甘露醇降减

弱。胃肠道通透性增高的关键是胃肠道的内毒素能转移到入口或系统循环。内毒素

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然后触发或加速整个系统对体外循环的炎性反

应。

6甘露醇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在体外循环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携氧能力,还在于因其在体外循环

过程中由于机械破坏作用,负压吸引,预充液渗透压不当等原因导致红细胞产生破

坏,其内的血红蛋白溢出,增加肾的毒性作用[13]。有研究表明,增加血浆渗透压

,可以增加红细胞对这些因素的抵抗作用,临床证明甘露醇就有明显的效果。

7甘露醇对自由基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其原因十分复杂。且各种因素之

间又相互影响。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氧自由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

作用。许多实验已经证明这个观点[15]。常见的自由基的4种形式为:O2,O2枺?/

FONT>H2O2,OH;它们充当着还原剂和间接氧化剂的作用[11]。维生素E、抗坏血栓

盐和甘露醇等均为抗氧化剂,其作用原理为:当心肌细胞,微静脉内皮细胞和红细

胞暴露于氧自由基时,可以明显减少作为过氧化反应底物的脂质,从而减轻对细胞

的损伤。体外循环作为一种非生理反应,无疑会影响体内诸多因子的生理活性,同

时产生对机体造成损伤的物质,包括氧自由基。有学者认为,传统的高氧状态下体

外循环会对婴幼儿心肺产生损害[13]。众所周知,体外循环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导

致氧自由基水平的增加,并且氧自由基会降低体外循环后的心肌功能。而超氧化物

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却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氧自由基对心

肌的损伤,而甘露醇会产生同样的作用[14]。

8甘露醇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一氧化氮是由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钙调蛋白相关酶中的精氨酸合成的。一氧化

氮是一种强效的的血管舒张剂,但同时它也产生非血管效应。例如:巨噬细胞产生

一氧化氮,使其参与炎性反应。在人体动脉应用甘露醇进行预处理可以明显的观察

到甘露醇有抑制血管痉挛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通过一氧化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介

导的。

参考文献

1李佳春主编。体外循环灌注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2RidenSP,DillonMJ,KindBF,etal.Thebeneficialeffectofmannito

lonpostoperativerenalfunctioninchildrenundergoingcardiopulmonar

ybypasssurgery.Clinnephol,1984,21:148-151.

3HeymanSN,GreenbaumR,ShinaA,etal.Myoglobinuricacuterenalfai

lureintherat:aroleforacidosis?Exphephrol,1997,5:210-216.

4SchrierRW,ArnoldPE,GordonJae,etal.Protectionofmitochondrial

functionbymannitolinischemicacuterenalfailure.AmjPhysiol,198

4,247:F365-369.

onanceimaging.AnnRCollSurgEngl,1989,71:375-380.

6FarveJB,RavussinP,ChioleroR,etal.Hypertonicsolutionsandintr

acranialpressureliquideshypertoniquesetpressionintracranienne.Sc

hweizMedWochenschr,1996,126:1635-1643.

7HloaekCC,SmediraNG,KirbyTJ,etal.Cardiopulmonarybypassforlu

ngtransplantation.Perfusion,1997,12:107-112.

8WillsonJT,CurryGC,AtkinsJM,etal.Influenceofhypertonicmanni

tolonventricularperformanceandcoronarybloodflowinpatients.Circ

ulation,1975,51:1095-1100.

9KyriakidisG.Useofmannitoltoobviatepropranolol-inducedmyocardi

aldepressioninischemiccanineheart.JpharmSci,1980,69:447-451.

10GrechED,BainesM,SteynR,etal.Evidencethatcontinuousnormoth

erinicbloodcardioplegiaoffersbettermyocardialprotectionthaninte

rmittenthypothermiccardioplegia.BrHeartJ,1995,74:517-521.

11BeckmanKB,AmesBN,etal.Thefreeradialtheoryofagingmatures.

PhysiolRev,1998,78:547-581.

12WuTW,ZengLH,WuJ,:awoodpigmentthatprotectsthr

eetypesofhumancellsinthecardiovascularsystemagainstoxyradical

damage.BiochemPharmacol,1994,47:1099-1103.

13MoritaK,IhnkenK,BuckbergGD,etal.Oxidativeinsultassociated

withhyperoxiccardiopulmonarybypassintheinfantileheartandlung.

JpnCircJ,1996,60:355-363.

14CoxDL,RileyB,ChangP,etal.Effectsofmolecularoxygen,oxidat

ion-reductionpotentialandantioxidantsuponinvitroreplicationofTr

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ApplEnvironMicrobiol,1990,56:3063

-3072.

15UnnoN,MenconiMJ,FinkMP.Nitricoxide-inducedhyperpermeability

ofhumanintestinalepithelialmonolayersisaugmentedbyinhibitionof

theamiloride-sensitiveNa+-H+antiport:potentialroleofperoxynitrou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3

论文的写作,是四年时间里的最后一次系统地和最有深度地学习。在写作的字斟句酌过程中,真正将之前对有关专业的一知半解和分散知识点转化为准确且为自己所有的知识。论文的完成既是一次考验,又是一次收获。

在整个四年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学会如何思考、实践和表达,还有战胜自己。庆幸在这段时光中所遇到的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引,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四年里留给我的`这笔宝贵财富,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都将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我的导师彭文华教授和班主任乔江玲老师。老师们对我的学习和研究都给予了非常专业和悉心的指导,并且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了丰富的学养、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专业的风度,这都是我前进路上的动力和标杆。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彭文华教授,从论文的选题、理解、框架设计、修改直至最后定稿,都予以了以耐心细致的指导。

其次,感谢四年里的同窗好友,一直以来在学习中的沟通和帮助,在生活中的包容、理解和鼓励,同样从你们那受益良多。

感谢家人,感恩之情非言语能表达。

导师的教诲,同学间无瑕的友情,家人深切的期望,都是我今后人数道路中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