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论文【精选1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
奖学金教案成语 1
流程活动策划说明书了祝福语营销策划成语我教学计划庆典致辞:汉语拼音诗经决定名词节日我挽联入团活动策划。
工程力学论文 2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定位”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
1《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必须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长期以来,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保持着他的传统学科体系,教师基本上采用“粉笔+黑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外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记住公式。这种空洞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以及沉重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困惑与乏味。而当前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工程力学中很多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与融会贯通。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兴趣乏味,认为是一门吃力而没有多少用处的学科,甚至有一种恐惧感,觉得工程力学理论太深奥了,不好学,难于理解,于是干脆放弃了。因此,高职教育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由于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教学时,应在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的基础上,引入联系工程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实现这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们打破了工程力学由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简单组合的原课程体系,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静力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运动力学的次序重组,即将材料力学精编为一篇并置于静力学后,将外力分析与内力、应力、强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而将运动学与动力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师可用较少学时讲授较多内容,实现压缩学时之目的。
3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教学理念的改革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工程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3.2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开发小实验——实现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把理论的'有关规律和原理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表现出来,诱导学生即席思考并做创造性探索,加强学生对工程力学原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反映能力和创新精神,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常用实物制作模型,模拟某一工程力学原理,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形成坚定的认识,对原理与规律理解得会更透彻,加强了实用性。模拟原理单一,实验时间不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笔者称之为小实验。小实验可操作性强,刚开始教师自己做,课堂演示,给学生示范感染,然后诱导学生自己做,组织竞争,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我们在讲“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这个问题时,从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梁的弯曲强度应当增大WZ或减小M。WZ是和截面形状与尺寸有关的物理量。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槽形截面比矩形截面有利于承载,则可做小实验加以说明。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就会加深对此理论的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也告诉他们一个观点:工程力学就在身边,随处可见。老师演示完这个小实验后,就可以布置学生设置小实验:合理安排梁的受力形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具体选材,取截面尺寸,用什么形式加载,支座间的距离多大,如何能简捷明快地演示等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以激发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积极性。这对于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设计了“工程实例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新知识的传授→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课后完成简单零件加工或简单夹具设计或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CAI课件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以整张幻灯出现的形式,采用了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才动态的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获取就不再是教师对着幻灯片讲述解释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结果。课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例如利用CAI的动态图形画面,再现了齿轮的插齿、滚齿加工原理及加工过程;再现了空心轴、精密机床主轴的加工过程;再现了车床、铣床、钻床夹具的定位、夹紧装置以及装夹过程等等。CAI课件的开发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限课时数与扩大课堂信息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直观、形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延伸”。通过实体模型的真实性、行象性和生动性,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xx.2:57-58.
[2]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xx.36:6-12.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xx.13:30-31.
工程力学论文 3
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了解一下土木工程力学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开挖方式较多。通常会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采取人力、机械、爆破或是水力等开挖手段。土方开挖是一项较为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土方开挖时,还存在较大的风险,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在工程土方开挖施工中,不仅需要确保开挖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做好降排水处理措施,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案,从而确保土方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准备;施工程序;技术方案。
针对某一具体拆迁场地进行土方开挖施工,该施工用地与建筑距离较远,施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工期较紧,而且土方量较大。因此在具体土方开挖施工中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土方开挖的顺利完成。由于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地下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土方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由于该项工程施工场地较为开阔,利用机械施工不仅可以确保施工速度的加快,而且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调度的灵活性,有利于挖掘机和装载机工作效率的充分发挥。在施工前需要对进场机械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检修,检修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与支护施工进行有效的配合,这就需要在开挖过程中开挖深度和平整度要能够与支护施工的要求相符合。设置运输通道时需要确保支护施工的便利性。在正式开挖前需要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与各管线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二、土方开挖的施工程序
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其主要包括土方挖运、破除障碍、挖马道和死角、人工修边坡、挖基础土石方至设计基坑底标高等内容。在本项土方工程中,采用分步和接力开挖方法来进行分层开挖。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靠近坑壁一侧需要做好支护工作,所以需要边开挖边进行支护,确保施工的安全。在支护施工中,对于网喷支护部分需要一次性完成,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修坡、挂网并进行混凝土喷射。但对于钻孔式锚杆支护部分则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以2米为宜,在开挖过程中可以利用施工机械来适当调整开挖深度。
三、土方开挖的交通组织
土方开挖施工中需要确保土方运输车辆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在对交通道路进行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施工周边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场地内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周边居民的出行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在运输车辆进出口、进出路线及车辆数量组织时,需要尽量减小对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周边居民出行所带来的干扰,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土方开挖施工的技术方案
4.1 测量放线
基坑土方工程施工前,现场三通一平应经过验收达到进场要求。由测量人员按照基坑开挖平面图放出灰线,再对轴线、水准点及灰线进行复核无误后,顺着灰线出土。基坑开挖应按照已经放好的开挖线分段、分层开挖。
4.2 分层开挖
本土方工程分为两级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6.0m、-12.0m,基坑挖土量较大,开挖方式采用分层机械开挖,人工修边捡底,分层开挖深度为2m~3m,遇较不良土层时,视情况调整开挖分层厚度。
4.3 大型工程开挖的施工方案
(1)出入口设置。考虑场外交通及运土车辆进出场地方便,出入口场地需要做硬化处理,并配备专用冲洗设施和沉淀池,由专人负责对进出车辆及街道进行保洁,设置移动式岗亭。
(2)马道设置。马道长约60m,宽8.0m左右,坡度1∶5,马道横坡1:0.65,路面采用40cm厚砂夹石碾压密实、平整。同时马道外侧应设置防护围挡,及警示标志。
(3)挖掘机开挖顺序。根据工程量及工期等要求,在确定挖掘机的数量,土方开挖时需要配备1台挖掘机备用,同时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投入施工。为配合挖掘机转运土方,要配备相应的渣土专用运输车。
4.4 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要点
(1)基坑边5m范围内每层开挖深度为2m~3m,若基坑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0mm~200mm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最后一层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左右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决定,严禁扰动基底土。
(2)机械开挖时,应控制好虚土厚度,基坑开挖边坡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开挖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若遇到淤泥、流沙等软弱层时,必须及时请设计、监理及有关人员到现场解决,以确保坑壁安全。
(3)在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当每挖到2m~3m左右时,则需要进行一次修边。在修边时需要对坑壁进行削平,这时则需要利用拉线的方式进行检查,及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允许小范围的偏差存在,但所挖的基坑不允许存在欠挖的情况,即所开挖基坑的长度和宽度都需要等于或是大于设计要求的长度和宽度。对于基坑的底部,在开挖过程中则需要根据土质和施工要求对工作面进行适当的增加,同时排水设施和支挡结构的宽度也可适当增加。
(4)在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工作应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时,则可采用人工或是机械的方式对障碍物进行清除,然后继续进行开挖,确保开挖工作尽快完成。对于开挖过程中遇有地下文物情况时,则需要立即停止挖掘工作,并将具体情况进行上报。
(5)在开挖到坑底时,当达到设计标高时,则需要进行找平作业,避免出现超打挖的情况。对于挖好的基坑,需要确保基底的干燥性,使其基底土保持原状,避免在施工中对底面地基土地带来扰动。
五、结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土方施工的质量,确保土方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在土方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及实际规范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土方开挖,尽量避免了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中的土方开挖以及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贺信条仿写爱国阅读答案 4
整改三角形散文节日的决心书公司简介黄庭坚先进事迹;自荐信试卷语:举报信诗歌主持词了朗诵工作安排概述了自我推荐道歉信表态发言体会的开场白笔记借条。
寓言教育祝酒词文化建设 5
个人介绍记叙文,寓言志愿书运营工作公司简介述廉考察演讲稿的心得体会发言可研究性制度细则了结束语绝句的对照介绍信:陆游章程启事:杜甫自我鉴定悼词。
工程力学论文 6
【摘要】力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力学问题无处不在,技术难题往往都与力学问题有关联,也正是在力学的指引下,我们人类才能够制造出飞机、轮船,并一步步迈进现代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学科的工程力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各行各业中寻找发展的途径,以及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工程力学 力学实验 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第一生产力,近些年来,我国十分注重科研发展,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现代化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应用广泛的工程力学必须要改革创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以及交叉学科中寻求发展,同时,工程力学实验是工程力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要在工程应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工程力学在我国重大工程中的运用与发展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工程基础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不断涌现出新的课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能源需求,我国相继建设了多座水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的建设需要全面了解基岩的力学性质,只有掌握充足的资料,才能够节约成本,建造更加经济且寿命长的坝体结构,而这个难题正好就是工程力学中的大型结构工程课题。核能发电也是我国发展能源行业研究的热点,进行核能发电的关键是解决结构强度问题,也就是防止核燃料外泄,保证安全发电,因此,这是工程力学面临的一项复杂结构课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民众也给予了高度的配合,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工力学问题、通航水力学问题、爆炸反馈坝水利学问题、河流动力学问题、岩基力学问题、坝体抗震和抗爆问题等都是技术难题,需要整合全国多家单位进行联合的技术攻关,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关键都在于工程力学。近年来,我国近海开采石油以及海上作业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海上采油工程面临的难题是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制造,属于新型的高强度结构工程,涉及到海浪、结构、岩石等多个方面的力学问题,也是工程力学学科面临的新课题。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国防实力以及国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攻击导弹、飞机拦截导弹等武器的研制都需要力学原理作为支撑,将工程力学应用到国防领域,有助于更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也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
二、工程力学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不同的运用形态经常联合出现,一个过程常常既是物理过程,又是力学、化学过程,因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研究,这就产生了交叉学科,力学以其很强的渗透力,与很多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形成了交叉学科。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五分之二以上,因此,保证其产量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石油开采是通过勘探、钻井、固井、射孔和采油来完成的,大庆油田的油、气、水在地下分布十分复杂,层间封隔段短,要求进行高质量的固井工程,使用油井水泥对各个地质层进行严格分隔,但是射孔作业很容易损伤水泥环,影响层间封隔效果。水泥石是固井水泥环的构成材料,由于水泥石中包裹着一些没有被水化的颗粒以及小孔,物质分部并不均匀,存在很大缺陷,容易出现裂纹。在水泥石配比中添加填料(纤维、圆形颗粒等)改变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裂韧性、止裂韧性等,通过不断试验可以获得防止裂缝产生,具有较好抗冲击性能的水泥石配方。这是工程力学在交叉学科中应用的一个例子,研究出的水泥石配方现已在大庆投入使用。
三、工程力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力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工程力学是和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工科课程,研究分析内容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应力变形分析,还有含物体的材料性能分析,不仅涉及固体力学学科的内容,还涉及到材料力学学科的内容,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一般来讲,力学问题主要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研究对于工程力学的学习与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工程力学的实验研究就是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工程结构或构件中的应力和变形,实验研究的重要性与优势就在于,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快速、直接地解决工程面临的问题,还可以对理论以及数值计算之后的结果进行核查以及验证。
(二)工程力学实验研究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础建设工程都立足于实际,因此工程力学要致力于解决工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力学的理论方法给出了应力分析的基本方程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往往只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几何形状或受载复杂的构件就要进行理想化的假设,因此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必须要采用力学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同时,数学解析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学和计算方面的困难,在解决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三维问题和应力集中问题时,依靠数学解析法甚至根本不到计算结果。数学解析法的使用要基于正确的数学模型,只有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面对一些载荷和边界条件未知的问题,就要运用实验方法为数学解析提供必要的参数,得出结果之后依旧要使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力学实验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完全不受结构形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即便是面对边界条件未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测量实物得到数据,对于一些只需要知道局部应力和变形的问题,或者只要变形数据,甚至不知道材性能的条件下,实验方法要比数值计算更加简单与方便,并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从总体上讲,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三者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并且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四、结语
我国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在很多领域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不断缩小差距,促进我国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工程力学承担着十分重大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力学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在我国的大型工程中进行应用并寻求发展,同时要注重力学实验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为工程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为工程力学找到新的生长点,更�
注意事项急转弯导游词签名 7
章程实施汉语拼音笔记制度我写景流程短信责任书了守则鄂教版礼仪常识比喻句:文明主要了叙事规定通知工作安全建军节。
工程力学论文 8
摘要: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方案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主线,以特色鲜明为引领,以课程体系制定为落脚点,将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教育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可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对应行业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中国从20xx年开始全面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xx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国。《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是普遍认可的本科工程教育专业国际互认协议,是工科毕业生职业能力国际公认的权威要求。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工程人才国际流动的'需求,中国按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标准,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了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内蒙古科技大学于20xx年开始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相继有若干专业通过。20xx年开始着手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并要求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进行。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于20xx年成立并招生,至今已经连续招生16届。由于国家并未出台工程力学专业的专业认证标准,本文结合相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标准,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xx年)》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指导,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标准引领,目标导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行业制订的专业人才标准等为参照,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内容,分析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学生发展个性需求,在专业办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设置模块: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全面梳理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各课程模块及学分要求,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素质模块”四部分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公共基础实践、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方案,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根据工程力学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学讨论课程、研究型课程、设计性课程、科研训练课程、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创新创业思维。
二、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
(一)突出专业特色
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是以土木工程为行业背景,以土木工程中力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并解决土木工程中力学问题为使命,并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土木行业工作,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一定要突出工程力学专业特色。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认为本专业应以力学学科为依托,结合土木工程学科资源优势,强调学科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和相关土木知识。坚持重应用、重实践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理论分析、运用软件进行计算和应用现代工具进行实验、实践的能力。
(二)合理确定培养目标
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办学定位和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依据专业特色要求,提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系统扎实力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具备解决与力学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代科学实验能力,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严格设定课程体系,安排好课程内容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基础上,制定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选择课程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定课程体系,并安排好课程教学内容。培养方案在通识类必修课程中安排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技术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业基础等校内平台公共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安排数学类、物理类及基础力学等课程,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安排弹性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将大部分土木类课程放在专业选修课程中,以便使学生在掌握了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学相应土木类课程,以期完成力学理论与行业背景的结合。同时,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与上述模块相应的课程实践环节和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类模块,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树立工程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三、结语
通过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内涵的理解,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办学定位和工程力学专业特色分析,在明确学生应具备知识、能力、素质情况下,制定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藉此选定课程并将其置入一定模块中,完成一套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方案中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主线,以特色鲜明为引领,以课程体系制定为落脚点,综合考虑、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体系完整,将学生作为主体,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工程教育认证下机械类专业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20xx(8):165-166.
[2]杨新俊,崔政伟,宋春芳。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改革[J]试周刊,20xx(10):48-49.
[3]李良军,易树平,严兴春,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3):46-50.
[4]杨肇夏,屈波,刘拓。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xx(5):48-49.
[5]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3(9):256-260.
[6]黄山,鲍学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xx(1):16-22.
[7]李擎,崔家瑞,王丽君,等。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xx(6):110-116.
[8]柯旭贵,吴梦陵。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职业标准的材料加工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冶金教育,20xx(6):81-85.
[9]叶松,周萘,王海。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1):131-132.
工程力学论文 9
1地质体的力学特性
(1)地质体产生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地质体是由地质环境中按照某些结构排列的岩石、水等构成的,其具备非均匀性、非连续性的地理特征,无论是初始状态特性,还是流-固耦合特性都充分体现了地质体的独特性,区别于传统力学的研究对象。
地质力学界对地质体特性的研究并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描述方法,其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需要做好相关的室内试验,进行精细性的分析,获得丰富多样的本构关系,掌握地质力学的特殊规律。地质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仅仅通过局部的岩石试样,并不能代表其整体的特性,岩石试样缺乏典型代表性,岩体试样不能脱离地质体本身,否则其会丧失处于母体中的作用。在某些状况下,获取试样,会导致其内在特性的改变。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地质体的整体特征,需要深入了解地质体的局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体整体特性的描述及探测,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地质体的特性与地质构造运动、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地质体的一系列的力学行为。通过对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不能取得定量化的结果,为了获得地质体的初始状态,需要应用工程地质力学的应用方法,从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地质体的特性具备多样性,比如非线性特性、非弹性,这些特性与岩体结构面的特性密切相关,温度效应、时间效应是固体材料的常见特性,地质体的特征与温度、天气等密切相关,其中外界因素的变化,导致其出现更为复杂的力学过程。
2工程地质力学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1)地质工程主要分为两类问题,地下工程问题,比如水电工程的地下隧道、地下核肥料、地下矿藏等区域的采空区,地质体的活动断层状况、软岩状况、透水状况等,对于工程的稳定运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与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密切有关,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到高地应力前提下的地质体的变化状况。第二类问题是地面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础工程建设,铁路公路边坡、矿石开采,主要引发的问题为滑坡、泥石流等,我国的边坡工程规模日益庞大,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存在的主要力学问题是水、地震等作用下的破坏状况。
一项合格的工程建设必然要经历选址、勘察、设计等几个模块,在不同的工作模块中,由于其工程阶段的不同,工作目的的差异性,其工作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地质工程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其内部各个阶段间互有联系,密切相关,为了解决实际工作需要,工程地质力学的应用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切实解决地质工程中的问题。
(2)在地质工作中,避让是非常重要的原则,避开危险区域,是地质工程工作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明确哪些区域存在着危险状况,获得相关的地质资料后,再针对山体的稳定性进行判定,这种可靠性关系的判断与地质工程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地质条件基础上,如果将良好的地质条件误判为不稳定,将会造成地质工程工作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地质工程实践中,有些地质问题依赖于工程师的工作经验,比如利用边坡稳定判断方法进行滑面参数的分析,这些参数的确定依赖于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工作步骤需要利用有限元进行计算,这些可靠的地质工程分析方法都离不开大量的工程实践工作。
3地质体力学特性探测的一般方法
(1)在地质工作中,选址是一门重要的工作,在选址过程中,地质人员需要依据地质条件、环境等,进行工程建设可行性的判断,这需要进行工程建设地点、线路等的综合性分析,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从而判断出工程建设状况。通过各种工程手段获得工作资料将作为下续工作的依据,一般来说,勘察过程中获得越多的资料,其工程设计的可靠性也就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勘察的手段诸多,受到实际工程状况的影响,地质资料的获取比较困难,工程设计往往要进行多次设计。
为了实现地质工程造价的优化,必须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成本,而又获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在最优成本的前提下,获得丰富的地质材料。地质力学研究不仅仅需要获得给定条件的结果,也要最大程度创造地质工作的良好条件,这通常需要进行表面位移监测、波动等方法的应用,进行地质体力学特性的探测。这些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合理性。
上述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进行某工作区域某点特征的获取,而又不破坏地质体的原本形态,它的。探测成本也是比较低的,目前来说,我国的地质勘察体系并不健全,缺乏丰富的理论体系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尚不健全。
(2)相比于工程结构,地质体的可容许变形更大,工程结构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远甚于单纯结构的变形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给出合理性的工程设计,必须进行地质体初始状态、地应力场状况的深入分析,从而给出恰当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工程涉及到优化。在地下工程工作中,岩体分类技术是常见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来说,我国的岩体分类技术理论体系尚不健全,通过对这种岩体分类问题的论证,能够满足我国复杂环境区域工作的要求,进行复杂性地质工程可行性的判断。工程岩体分类是比较笼统的,它主要适应于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预算阶段、招投标阶段,这种方法与一般工程的力学计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性,有些精密、复杂、大型的地质工程,需要精细化的岩体分类技术方法,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适宜的工程方案,满足实际地质工作的需要。
(3)在地质工程工作中,力学、地学是密不可分的,这两者的结合都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工程建设效益,这与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满足工程建设工作的需求。通过对力学研究工程的应用,模拟复杂性的地质结构状况,通过科学性的建模,满足复杂的工程需要,这也需要工作人员的综合性判断,实现工作经验与计算机数值计算结果的结合,确保力学及地质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从而进一步解决工程常见问题。
(4)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工程师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进行某地区地层的直接判断,从而有利于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节省工程成本,如果不能确保地质判断的准确性,将会导致工程实践的失败,也不能获得正确的力学分析结果。为了满足实际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力学分析手段的补充,进行地质体力学参数的获取。
通过对力学手段定量化的分析,可以实现地质体的准确判断,再通过一系列的力学理论方法,做好工程的定量分析工作,为工程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依据。这就需要进行地质环境定量化的分析,进行地层的辨认、定性地分析,进行地层几何特性的分析,这都离不开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相关的现场监测工作。
4结束语
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工程密切相关,其实现了工程学科、力学、地学的结合,地学是地质工程的基础,力学是重要的工作研究手段,
参考文献
[1]何满潮,王炯,孙晓明,等。负泊松比效应锚索的力学特性及其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4(2).
[2]陈安敏,顾金才,沈俊,等。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2).
[3]杨智春,邓庆田。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J].力学进展,2011(3).
工程力学论文 10
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它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1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理论
工程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地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总的来说,工程力学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发展
2.1环境与力学的学科特点
工程力学虽然还处在萌芽阶段,很不成熟,而且继承有关老学科的地方较多,但作为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确有一些独具的特点。工程力学着重于分析问题的机理,并借助建立理论模型来解决具体问题。只有在进行机理分析而感到资料不够时,才求助于新的实验。
工程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工程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工程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虽然工程力学引用了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的许多结果,但它并不完全是统计物理或者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无论是近代物理还是近代化学,都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技术里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工程力学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比基础学科里所提出的问题复杂得多,它不能单靠简单的推演方法或者只借助于某一单一学科的成就,而必须尽可能结合实验和运用多学科的成果。
2.2研究内容和方向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平衡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状态方程,各种热力学平衡性质和化学平衡的研究等。对于这类问题,工程力学主要借助统计力学的方法。
工程力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三个方面:高温气体性质,研究气体在高温下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辐射性质以及与各种动力学过程有关的弛豫现象;稠密流体性质,主要研究高压气体和各种液体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以及相变行为等;固体材料性质,利用微观理论研究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以及本构关系等。
工程力学研究方向主要有: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爆破。
3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材料力学与环境
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的各种机器,建筑中的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的塑料食品包装,很小的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材料力学中卸载与在加载规律得出冷作硬化现象,工程中常利用其原理以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例如建筑用的钢筋与起重的链条,但冷作硬化使材料变硬、变脆,是加工发生困难,且易产生裂纹,这时应采用退火处理,部分或全部地材料的冷作硬化效应。
3.2固体力学与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的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人所共知的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都应用了固体力学的原理。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的固体物件。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
3.3流体力学与环境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理和质量守恒定理,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4结论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成熟。工程力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应用,且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学好,运用好工程力学知识与实践意义较强的学科的结合。
工程力学论文 11
一、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土木工程是个涵盖范围极广的一级学科,下面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供热及空调工程等六个二级学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其中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和土力学配有实验课。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表1是我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工程方向的部分培养计划,可以看到,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中,力学课程占19学分,是总学分的46%,可见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
学习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工程计算,对象包括:住宅、厂房、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若缺少对这些力学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求解方法的深入理解,就很难真正掌握后续的专业课程,如:钢筋混凝土原理和设计、钢结构原理和设计等,也就无法开展有关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乃至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因此,力学知识的掌握与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力学课程中学习评价的现状
土木工程中的力学课程与工程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实用性强,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上承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下启钢筋混凝土等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合格的工程类人才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力学类课程又有自身的特点,往往前后章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面知识如果掌握得不好,后面的学习就会变得很困难。以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力学课程的学习评价采用传统的笔试一锤定音,强调量化成绩。平时上课点名和作业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但这30%的平时成绩其实形同虚设,抄作业现象时有发现。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变化,使学生无法及时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使教育者无法知晓关键问题之所在,从而无法适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结果往往是学生等到期末时为了应付考试,仓促应对,有的勉强过关,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需要来年重修,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严重的是,这一阶段力学知识的缺乏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三、发展性学习评价
在力学类课程的实施策略鉴于上述现象,我们改变力学课程中的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发展性学习评价,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它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得益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把平时成绩的比例从原来的30%提高到50%,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下的学习评价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参与程度的评价
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宗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活泼、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开展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细致地分析讲解。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有客观的评价,评价标准中可以采用程度或层次的描述方法,通过量化与评价结果挂钩。如:对于听课、实验的表现可以给出以下几个评价层次:表现主动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互动的同学可评定为A;注意力较集中,表现较积极的同学,评定为B;表现一般,偶尔还要开小差的。同学,评定为C;不专心听课或参与程度较低的同学,评定为D。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课状态分成了四个层次,通过对这些层次进行赋值使其量化,并规定该评价内容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就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了较为细致的评价,使其成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二)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投入的评价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增多,在总学时数相对稳定的情形下势必要压缩力学课程的学时,这样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课外完成,或者说学生在课外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强化和拓展课堂所学的内容,包括阅读资料、完成作业。以前总是把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但抄袭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把作业作为其课外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课堂讨论或小测验的形式对课外学习内容进行检查,就是以实际掌握的知识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简单地以书面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课堂讨论和小测验一方面起到了学习评价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讲解,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把正确的方法和原理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获得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也便于反思,对学
(三)保证期末考试命题的质量
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应保证考试的命题质量,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试题中要反映大纲重点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计算方法。严格按课程评价标准命题,保证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要求,同时,命题时要注意试题所涵盖的知识面,注重考核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试题的分量(包括难度和计算工作量)应该适中,应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能有一定的复查计算结果的时间,试题的措词应力求清晰准确,以免学生对题意产生误解。最后,为了掌握试题的分寸,任课教师在拟好试题之后,应认真地预做一遍,对试题的难易程度、容量大小进行把控。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既重视基本理论,又自觉地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终结性评价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展性学习评价的优势已有所显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秩序明显改观,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改进和提高。通过开展发展性学习评价,我们认识到当学生从评价的消极应付者变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时,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评价系统更加注重对学生阶段性成绩的评判和肯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也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发展性学习评价能够比较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以及改进等功能,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值得尝试的评价方法。
工程力学论文 12
力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力学问题无处不在,技术难题往往都与力学问题有关联,也正是在力学的指引下,我们人类才能够制造出飞机、轮船,并一步步迈进现代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学科的工程力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各行各业中寻找发展的途径,以及新的生长点。
工程力学 力学实验 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第一生产力,近些年来,我国十分注重科研发展,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现代化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应用广泛的工程力学必须要改革创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以及交叉学科中寻求发展,同时,工程力学实验是工程力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要在工程应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工程力学在我国重大工程中的运用与发展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工程基础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不断涌现出新的课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能源需求,我国相继建设了多座水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的建设需要全面了解基岩的力学性质,只有掌握充足的资料,才能够节约成本,建造更加经济且寿命长的坝体结构,而这个难题正好就是工程力学中的大型结构工程课题。核能发电也是我国发展能源行业研究的热点,进行核能发电的关键是解决结构强度问题,也就是防止核燃料外泄,保证安全发电,因此,这是工程力学面临的一项复杂结构课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民众也给予了高度的配合,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工力学问题、通航水力学问题、爆炸反馈坝水利学问题、河流动力学问题、岩基力学问题、坝体抗震和抗爆问题等都是技术难题,需要整合全国多家单位进行联合的技术攻关,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关键都在于工程力学。近年来,我国近海开采石油以及海上作业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海上采油工程面临的难题是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制造,属于新型的高强度结构工程,涉及到海浪、结构、岩石等多个方面的力学问题,也是工程力学学科面临的新课题。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国防实力以及国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攻击导弹、飞机拦截导弹等武器的研制都需要力学原理作为支撑,将工程力学应用到国防领域,有助于更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也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
二、工程力学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不同的运用形态经常联合出现,一个过程常常既是物理过程,又是力学、化学过程,因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研究,这就产生了交叉学科,力学以其很强的渗透力,与很多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形成了交叉学科。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五分之二以上,因此,保证其产量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石油开采是通过勘探、钻井、固井、射孔和采油来完成的,大庆油田的油、气、水在地下分布十分复杂,层间封隔段短,要求进行高质量的固井工程,使用油井水泥对各个地质层进行严格分隔,但是射孔作业很容易损伤水泥环,影响层间封隔效果。水泥石是固井水泥环的构成材料,由于水泥石中包裹着一些没有被水化的颗粒以及小孔,物质分部并不均匀,存在很大缺陷,容易出现裂纹。在水泥石配比中添加填料(纤维、圆形颗粒等)改变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裂韧性、止裂韧性等,通过不断试验可以获得防止裂缝产生,具有较好抗冲击性能的水泥石配方。这是工程力学在交叉学科中应用的一个例子,研究出的水泥石配方现已在大庆投入使用。
三、工程力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力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工程力学是和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工科课程,研究分析内容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应力变形分析,还有含物体的材料性能分析,不仅涉及固体力学学科的内容,还涉及到材料力学学科的内容,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一般来讲,力学问题主要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研究对于工程力学的学习与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工程力学的实验研究就是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工程结构或构件中的应力和变形,实验研究的重要性与优势就在于,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快速、直接地解决工程面临的问题,还可以对理论以及数值计算之后的结果进行核查以及验证。
(二)工程力学实验研究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础建设工程都立足于实际,因此工程力学要致力于解决工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力学的理论方法给出了应力分析的基本方程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往往只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几何形状或受载复杂的构件就要进行理想化的假设,因此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必须要采用力学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同时,数学解析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学和计算方面的困难,在解决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三维问题和应力集中问题时,依靠数学解析法甚至根本不到计算结果。数学解析法的使用要基于正确的数学模型,只有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面对一些载荷和边界条件未知的问题,就要运用实验方法为数学解析提供必要的参数,得出结果之后依旧要使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力学实验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完全不受结构形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即便是面对边界条件未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测量实物得到数据,对于一些只需要知道局部应力和变形的问题,或者只要变形数据,甚至不知道材性能的条件下,实验方法要比数值计算更加简单与方便,并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从总体上讲,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三者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并且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四、结语
我国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在很多领域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不断缩小差距,促进我国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工程力学承担着十分重大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力学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在我国的大型工程中进行应用并寻求发展,同时要注重力学实验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为工程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为工程力学找到新的生长点,更�
工程力学论文 13
在我国高校学科的建设中,工程力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静力学与材料力学。静力学是材料力学方面的基础,因此受到的重视更深,而在材料力学方面的研究中,通常会对静力学进行相关分析,从而通过更全面的分析受力的方法来开展综合性的受力分析。作为工程力学研究的关键和重点,准确进行受力的分析是学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考察的重要方式[1]。工程力学受力的分析是一门较难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工程受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的问题,只有提高受力分析的精确度,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受力分析。
1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是高校理工院校的重要课程,在一些电子、材料、土木和机械类型专业的高校中都有所涉及。工程力学与工程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操作要求较高的学科,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力学理论方面的教育,还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工程力学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对工程构件能否进行准确受力分析会对后续工作直接产生影响,例如构件荷载的设计、构件尺寸的设计、构件安全性的校对以及建立平衡方程等能不能进行顺利的实施[2]。此外,教师在进行受力分析的教学中,学生初始接触构件时,普遍会将高中物理中学到的受力分析运用到构件受力分析中,学生对力学理论掌握不足以及理论了解不够,因此,提高学生对构件受力的分析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2 工程力学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受力的分析是整个力学工程研究的关键和重点,受力分析是有效解决力学方面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步骤,是理工类大学开设的重要专业内容,对构件的受力分析是否准确将直接关乎后续的开展工作,但当下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在分析受力时容易出现较多差错。工程力学的构件受力分析的办法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对力学约束的了解、掌握以及记忆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这些工作的开展异常困难,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处处出错。此外,铰链类型与约束反力方面的画法也是力学受力分析的难点。基于支座方面的不同,铰链在类型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活动铰链支座,另一种是固定铰链支座。在学生学习中,固定铰链与活动铰链对比,前者制作出的约束反力更难被学生理解。其中,约束力是在主动力上的比较而言的,构件除了受到主动力上的约束作用,还一定会存在于约束反力上,一般来说,约束的反力其存在主要受到主动约束力方面的限制,当主动的约束力正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时,相应的,约束反力也随之处于未知的状态中,因此,在对约束反力方面的方向进行确定时,此处的受力可以用正交这两个分量来替代。值得被关注的是,实际受力的方向并不能被方向上的分量所代表,方向的分量是表现力的方向上的代数量。在难以确定主动力接触点与合理方向的情况下,学生对约束反力的实际情况往往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只能采用这种替代的方法[3]。在二力构件中,如果两个受力点的连接线向外或向内进行延伸或者处于铰链的连接处,以及在工程力学三力的构件中,是需要使铰链的约束反力方向被画出。
3 提高工程力学受力分析准确性的措施
3.1 对受力分析概念的正确理解
若想使工程力学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就要对平衡、主动力、约束反力、约束、非自由体以及自由体等几个重要的力学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其中,自然体指的是在进行运动时不受任何客观或主观限制的物体。例如当物体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如果对空气的阻力进行忽略,那么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受其他限制向地心作出自由落体的运动,由于其运动方式与轨迹不受限制,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物体称之为自由体。自由体与非自由体是相对的,无论是在概念内容还是运动过程上,非自由体即指物体在运动时受到限制。例如家里的衣柜,尽管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地面对其进行了限制,因此不能做向下的自由落地运动。此外,地面是限制衣柜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将这类物体称之为约束。约束自身也是一种物体,也会对其向物体做方向的运动时造成限制,约束反力,主要指约束对被约束的物体运动产生阻碍的力作用,在工程力学上,约束对运动物体的力有被动性。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受阻碍,其接触约束时产生反作用力。此外,如果物体没有受到相应的主动力,就不会有运动的趋势,更不会受到约束的反作用力,即约束反力。除此之外,还有平衡与主动力。只有对这些力学的概念进行熟练的掌握,才能提高工程力学受力分析的准确度。
3.2 对力平衡公理的熟练掌握
若想有效提高工程力学受力分析方面的精准度,就要对反作用力和作用力的公理、三力平衡交汇的力系定理以及二力平衡的公理进行熟悉理解与掌握,并将其在受力分析中灵活进行运用,例如二力平衡的公理,主要是指在同一物体作用的两种力,其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此外,还处于同一直线上,这种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种力,平衡充分又必要的要求是这两种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但对于变形体来说,二力平衡的公理仅仅是必要的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对平衡公理的熟练掌是有效提高受力分析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3.3 熟记约束力表示的方向
在工程力学中,受力分析方面的准确性对整个工程力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熟记工程受力分析中较常见的约束反力的表现方法就显得极为必要,工程受力分析当中的主要难点就是约束反力的方向确定,只有在各项类型工程受力中,对约束反力的方向用一般表现方法表示出来,并按照合理的要求一一规范标示出,便能更快更容易将问题解决。总而言之,尽管工程力学受力分析是一种难点,却是可以通过有效方式进行解决的,因此学生若想提高工程力学方面受力分析的精准性,就必须要亚格按照专业学习的标准进行,经过不断积累与实践,最终定能掌握要领。
4 结语
工程力学的受力分析在整个力学当中都是研究的关键因素与关注重点,如何做到让学生对受力分析的准确性进行有效掌握是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考察的主要方式[4]。力学受力的分析是理工类大学专业课开设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与关键性步骤,众所周知,对构件进行力学受力的分析与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重大的联系,受力的分析不仅关系到荷载设计的工作,还关系到构件尺寸的设计等,因此,工程力学受力的分析有其独立的重要性,所以,对高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力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以理论工程受力分析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高效解决的专业技术人才。
工程力学论文 14
摘要:工程力学作为许多工科专业的最核心的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关系到学生能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问题,在全国高职院校引起高度的重视。如何进行本门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展开分析,提高了三大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为一些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存在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多数是建立在力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力学模型理想化处理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看到的物体与实际的物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学生在理解上显得比较困难。《工程力学》没有与传统的基础文化课紧密联系。一般读理科的学生,相对来说思维敏捷,学习思路往往比较清楚,运算能力较好,解题有速度等等特点。有的学生高中物理基础比较好,对力学的基础知道有了初步的掌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二)在课时安排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而且高等职业院校由于门槛较低,这无疑对高考落榜生来说是一条较好的出路。这也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形势非常好的原因。但这也使高职院校存在着潜在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生源质量问题。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基础不牢,学习积极性不高,刻苦钻石精神不强等特点,无疑对课程理解本身存在着问题。再加上学校有课程安排上也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课时少、内容多”问题。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里,教授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速度与质量的矛盾问题。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是强调教学速度而忽略了教学质量的问题,一些知识点没法展开来讲,这对于基础本身不好的学生,无疑是设置了一道知识瓶颈。
(三)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工程力学的课程教学存在着与实验教学脱节的情况,学生普遍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上实验课时比较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背道而驰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多数的老教师都是习惯采用传统的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大量时间花费在板书上,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相当大部分是采用4段式教学,这与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不协调。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思维为主,应用精讲、精练教学模式
精讲就是指要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有机的结合,给学员以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细讲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深度,并且与精练相结合,使得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分析与其它约束的异同以及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例如在讲授摩擦问题时,要学生理解何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计算工程实际中复杂的摩擦学问题等等这些既有实践意义的,也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而精练即是精选教材中工程力学在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的习题,要求学生应用力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解答,并能进一步推广。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逐渐与通讯技术、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这样一种技术组合,很好地代替“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演示,营造了工程氛围,可以弥补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实习、实践不足的现象。还要吧使老师在课堂中更能节省时间,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讲授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发挥,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在工程力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可以把理念与方法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中那口现代素质理念,形成自己一套科学、独特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及高效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应该占总成绩的30%,具体分配是平时十次作业,每次占1%,共10%,并对平时出勤进行严格的考查,迟到或者早退一次扣0.5个百分点,对于无故旷课都一次扣5%。课堂提问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占10%比例,以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给出考核结果。
2、实验考核点20%,可以分为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分别占5%、10%、15%,如实验考核不合格,不能参加期末考试或者不给予补考。
3、期末考试占70%,采用闲着形式,设计题型有填空、选择、改错、简答和计算分析,内容含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实验内容和计算题,题量和难度达到地方同类院校的水平,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且有15%难题,以消除学生自满心理,激发其进取意识。
三、结论
总而言之,由于《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对工科专业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情况,通过不断努力,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做到全面提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复习方法学习方法 15
文言文陶渊明自查报告教学模式了千字文流程事迹庆典党支部了策划书考试暑假作业制度细则了自我推荐自我鉴定调查报告广告词颁奖,履职赏析党员卷首物业管理工作摘抄信褒义词纪要评价:反思制度:誓词签名翻译了陆游采访叙职,标书自我批评。
工程力学论文 16
摘要::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激励和督促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本文进行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设置考核评价元素多元化,改变了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化。尤其是在程教学中增加阶段性测验,督促学生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及时复习与掌握所学过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基础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目前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计算理论的掌握。这种情况下,学生平时受到的学习监督与约束较少,课下不能及时练习和复习,难以巩固与消化已学过的知识。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由于学生对前期讲授过的理论和概念没有理解,便出现课堂听不懂、不爱听课等现象,继而影响后期的继续学习,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在考试来临之前,学生临时抱佛脚,靠死记硬背突击备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其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课程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一定参考。
一、考核评价元素多元化
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能够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改变学生被动应考的局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研究中把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累加。平时成绩包括阶段性测验、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实验与出勤情况等。阶段测验具有与期末考试一样的考试环境,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对平时作业,通过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等形式抽查其作业完成质量,抽查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的权重。课堂参与情况包括随机抽查提问和讨论,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相等的提问机会前提下,视具体情况进行有限幅值内的加分或减分,该分值当场告知学生。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督促并鼓励学生主动做好预习与复习、有效听课,加强学习的过程化,提升学生的课堂存在感。对于有实验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等情况,检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考核时间的分段化与连续性
对于只有期末考试的课程,学生往往在期末考试的一至两周的时间里突击学习,应付考试,不利于学习成果的有效巩固[2],本文研究在课程教学中增加阶段性测验,督促学生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阶段性测验根据课程内容分模块分阶段设置,其成绩作为总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比如《理论力学》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个篇章,学完每个篇章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测验。对于《材料力学》,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3],把各基本变形构件的内力计算和应力状态分析的内� 学完全部课程后通过期末考试测试所有讲授过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基本上每个月进行一次测验,促使大家及时复习与掌握所学过的内容,有利于他们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设置多重考核评价元素和考核实践时间的分段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考试成绩。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没有重视上述改革措施,测验成绩差,在期末考试前没有因为平时成绩差而加倍努力备考,反而放弃了考试,致使期末考试成绩更差。在以后的平时教学中,应该注意向学生强调考核方式,引起大家的重视,最终使整体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公平的考试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绍春.再谈美国大学如何进行课程考试.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xx.4:9-13.
[2]江捷.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启示.电子电器教学学报,20xx,33(6):21-22.
[3]张青霞,杜蓬娟,徐蕾,等.探索培养应用创新能力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法.高等建筑教育,20xx,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