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通用2篇》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论文 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物质变换
Abstract:Howdoes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inheritandadvanceMarxismandopenupanewtheoreticalsphere?BasedontheresearchonMarxistenvironmentalthought,thispaperexpound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andMarxism.ItpointsoutthatMarxisminvolvessuchaspectsasth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natureandproperexplorationofnaturalresources.Thoseaspectshavelongbeenneglected,whichleadstotheincompletecomprehensionofMarxism.Havingeliminatedonesidedness,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inheritsandadvancesMarxismatlarge.
Keywords:Marxism;environmentalthought;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humanandnature;materialtrans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传播,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言,人类最终将发展成为没有压迫、没有剥削、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人们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一美好理想的鼓励和支持下,亿万人民群众在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投入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洪流。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深,以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并不是系统和准确的,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被人们肢解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思想,成为“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中的后者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时,是将“自然—人—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与其密切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而又精辟的研究和阐述。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的注意力和着眼点都只是放在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阶级关系问题上,而对人与人关系影响甚大的另外一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缺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因而是缺少了环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完整、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缺少了环境思想的共产主义理论,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共产主义理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和挫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重新认识,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述,从表面上看来是零星地、分散地出现在其他论述之中,但却是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宽阔的理论视角决定的,他们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看作是人类面临各种矛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并解决。现在一些环境思想的研究者,批评马克思主义缺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恰恰暴露了他们本身的狭隘,虽然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更专门、更细致了,但却将环境问题孤立起来看待,从而导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和自然界关系的总体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在人类全部历史中,“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2)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 ”
(3)人靠自然生活,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4)自然界是生产力的要素,是劳动对象。劳动和自然界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类没有创造物质本身”,人类的生产能力,“只有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
(5)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6)“人化自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经过人类改造的,具体的、真实的自然界。“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以上这些观点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不属于本文论述范围,故不赘述。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除了以上基本观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1)自然—人—社会是一个整体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认识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导致落后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另外一个角度和侧面,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生产力问题实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而生产关系的问题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也可以看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并不是像过去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孤立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是把这种关系看作是阶级斗争关系,而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看待的,即将自然—人—社会三者作为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统一体来看待的。
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割裂起来孤立看待,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开始,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理论界的普遍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能够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恩格斯敏锐地认识到:“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类社会面临两种关系,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了纠正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这两种关系互相割裂的思想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得不多次阐述这一问题。他们批评过去的一切历史观,“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同时进一步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强调,历史的这种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因此,“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进一步将这种对两种关系的认识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深刻地指出,“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而且他们的所有理论研究工作,都是围绕着实现这两大变革而进行的。可惜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刻思想,将两个大的变革当作一个,即社会关系的变革,而且是更多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理解为发展生产力,把人与人的关系单纯理解为阶级关系,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和解”单纯理解为“斗争”和“征服”。
现在,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关注人与自然和解的环境问题,失去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人类社会将会难以持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尚且难以为继,又怎么能够谈得上实现共产主义呢?众所周知,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绿色道路”是实现“红色道路”的物质保证。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
(2)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以实践为中介来解释人和自然的关�
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来概括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准确,也非常深刻,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因为这个过程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过程,也包括把这些资源加� 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物质变换过程中,有许多不合理、违反自然规律之处,正是这些不合理、违背自然规律的物质变换,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
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不合理,一是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合理,让许多宝贵的资源不是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是转化为令人讨厌的污染物,或是不合理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二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利润,为了达此目的,就去鼓励人们追求超出实际需要的消费,大力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这就使得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到处盛行,这种不合理的物质变换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3)私有制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是违背人性的,也是违背自然的,正是这种违背自然的社会组织,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恩格斯还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也是环境污染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蒸气力的使用使其集中于城市,而“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较纯洁的水。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而且,“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地从城市迁往农村,因而不断地造成新的大城市”。恩格斯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工业污染问题,“要消灭这种新的恶性循环,要消灭这个不断重新产生的现代工业矛盾,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 ”
从以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环境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环境思想:
首先是生态循环思想。按照生态循环规律,人类以及一切动物的排泄物乃至尸体,都应该重新成为植物的养料,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自然界生生不息,永继发展。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却打破了这一维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基本状态。
第二是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粪便是传统农业的肥料,但利用不当则
第三是环境规划的思想。恩格斯认为,集中于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没有计划地发展城市引起的,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这其实是一种环境规划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城乡建设,一切重大建设项目都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这其中也包括充分合理地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这种资源的思想。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缩小城乡差别的设想,是同他们的环境思想密切相关的。
第四,要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即“要求对我们迄今存在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全的变革”。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同解决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的。这种通过改变社会制度调节物质变换的理论,完整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之中。
(4)共产主义是两个矛盾的根本解决
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资本家所关心的,只是获得利润,因而对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他们根本不去关心。正如恩格斯所说:“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烧掉山坡上的森林,发现在木灰中有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足够用一个世代时的肥料,——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得不到任何保护的腐殖土而只留下裸的岩石,那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相干呢?”307308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产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对立和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共同原因,是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达到极点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不仅残酷地剥削自己的同类,而且疯狂地掠夺自然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生产活动——不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利润而进行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这是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也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这种异化的根本途径,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共产主义扬弃了把人和自然、人和人分离对立的异化,人类的一切活动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设想:“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里所说的“人类本性”,是指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的本性,是超越了个体、民族、地区、宗教、国家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的人类共同本性。
对上述一段话,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恩格斯的另外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此外,这种占有还由于消除了现在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浪�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由于消灭了私有制,社会的生产将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人民的实际需要,这样就可以合理地控制和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减少乃至消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即真正的共产主义,必须实现两个“和解”,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二者缺一不可。
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长期被遮蔽,使得以往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在缺少环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也是导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受挫的一个理论原因。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将其恢复成为马克思主义完整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层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经过了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
同以往的发展理论相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了长期被忽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明确提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并进一步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历史任务以及“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个共产主义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发展观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这就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其浪费,不仅使得大量宝贵的资源变成污染物,毒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使得人类社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难以持续。科学发展观提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等技术措施,以及通过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法律体系,来调节这种物质变换,使之合理化,让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要求的伟大实践。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是可以实行的,如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节约资源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要不惜浪费和消耗大量的资源,生产一些脱离人们基本的实际的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些虚假的需要,或者是为满足少数人穷奢极欲的物质享乐而生产的产品,并让这种所谓的需求变成一种社会潮流,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问题,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彻底改变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缓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占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还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残余在人们思想深处根深蒂固,加上有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得到深入普及,人们普遍没有深刻了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活方式和人类前途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在群众中,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而追求金钱、追求享乐而不惜浪费资源的现象很普遍,而且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间,也存在着不少铺张浪费、讲排场、挥霍资源的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对此,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都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只有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地提高了,才能树立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只有生活目的明确了,不再是为了个人的享乐而生存,不是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才能为了全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自觉地抑制超出地球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望。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才能合理地调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联系。
从上述意义上看,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是我们的长期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启念。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8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03.
[10]臧立。“红色道路”和“绿色道路”[N].南方日报,20011202(B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13]臧立。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现代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8.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45.
科学发展观论文 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物质变换
Abstract:Howdoes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inheritandadvanceMarxismandopenupanewtheoreticalsphere?BasedontheresearchonMarxistenvironmentalthought,thispaperexpound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andMarxism.ItpointsoutthatMarxisminvolvessuchaspectsasth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natureandproperexplorationofnaturalresources.Thoseaspectshavelongbeenneglected,whichleadstotheincompletecomprehensionofMarxism.Havingeliminatedonesidedness,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inheritsandadvancesMarxismatlarge.
Keywords:Marxism;environmentalthought;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humanandnature;materialtrans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传播,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言,人类最终将发展成为没有压迫、没有剥削、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人们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一美好理想的鼓励和支持下,亿万人民群众在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投入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洪流。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深,以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并不是系统和准确的,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被人们肢解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思想,成为“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马克思主义中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中的后者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时,是将“自然—人—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与其密切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而又精辟的研究和阐述。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的注意力和着眼点都只是放在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阶级关系问题上,而对人与人关系影响甚大的另外一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缺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因而是缺少了环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完整、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缺少了环境思想的共产主义理论,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共产主义理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和挫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重新认识,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述,从表面上看来是零星地、分散地出现在其他论述之中,但却是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宽阔的理论视角决定的,他们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看作是人类面临各种矛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并解决。现在一些环境思想的研究者,批评马克思主义缺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恰恰暴露了他们本身的狭隘,虽然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更专门、更细致了,但却将环境问题孤立起来看待,从而导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和自然界关系的总体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在人类全部历史中,“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2)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 ”
(3)人靠自然生活,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4)自然界是生产力的要素,是劳动对象。劳动和自然界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类没有创造物质本身”,人类的生产能力,“只有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
(5)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6)“人化自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经过人类改造的,具体的、真实的自然界。“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以上这些观点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不属于本文论述范围,故不赘述。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除了以上基本观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1)自然—人—社会是一个整体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认识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导致落后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另外一个角度和侧面,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生产力问题实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而生产关系的问题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也可以看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并不是像过去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孤立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是把这种关系看作是阶级斗争关系,而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看待的,即将自然—人—社会三者作为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统一体来看待的。
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割裂起来孤立看待,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开始,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理论界的普遍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能够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恩格斯敏锐地认识到:“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类社会面临两种关系,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了纠正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这两种关系互相割裂的思想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得不多次阐述这一问题。他们批评过去的一切历史观,“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同时进一步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强调,历史的这种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因此,“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进一步将这种对两种关系的认识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深刻地指出,“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而且他们的所有理论研究工作,都是围绕着实现这两大变革而进行的。可惜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刻思想,将两个大的变革当作一个,即社会关系的变革,而且是更多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理解为发展生产力,把人与人的关系单纯理解为阶级关系,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和解”单纯理解为“斗争”和“征服”。
现在,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关注人与自然和解的环境问题,失去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人类社会将会难以持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尚且难以为继,又怎么能够谈得上实现共产主义呢?众所周知,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绿色道路”是实现“红色道路”的物质保证。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
(2)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以实践为中介来解释人和自然的关�
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来概括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准确,也非常深刻,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因为这个过程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过程,也包括把这些资源加� 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物质变换过程中,有许多不合理、违反自然规律之处,正是这些不合理、违背自然规律的物质变换,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
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不合理,一是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合理,让许多宝贵的资源不是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是转化为令人讨厌的污染物,或是不合理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二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利润,为了达此目的,就去鼓励人们追求超出实际需要的消费,大力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这就使得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到处盛行,这种不合理的物质变换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3)私有制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是违背人性的,也是违背自然的,正是这种违背自然的社会组织,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恩格斯还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也是环境污染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蒸气力的使用使其集中于城市,而“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较纯洁的水。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而且,“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地从城市迁往农村,因而不断地造成新的大城市”。恩格斯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工业污染问题,“要消灭这种新的恶性循环,要消灭这个不断重新产生的现代工业矛盾,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 ”
从以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环境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环境思想:
首先是生态循环思想。按照生态循环规律,人类以及一切动物的排泄物乃至尸体,都应该重新成为植物的养料,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自然界生生不息,永继发展。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却打破了这一维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基本状态。
第二是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粪便是传统农业的肥料,但利用不当则
第三是环境规划的思想。恩格斯认为,集中于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没有计划地发展城市引起的,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这其实是一种环境规划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城乡建设,一切重大建设项目都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这其中也包括充分合理地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这种资源的思想。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缩小城乡差别的设想,是同他们的环境思想密切相关的。
第四,要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即“要求对我们迄今存在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全的变革”。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同解决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的。这种通过改变社会制度调节物质变换的理论,完整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之中。
(4)共产主义是两个矛盾的根本解决
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资本家所关心的,只是获得利润,因而对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他们根本不去关心。正如恩格斯所说:“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烧掉山坡上的森林,发现在木灰中有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足够用一个世代时的肥料,——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得不到任何保护的腐殖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那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相干呢?”307308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产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对立和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共同原因,是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达到极点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不仅残酷地剥削自己的同类,而且疯狂地掠夺自然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生产活动——不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利润而进行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这是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也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这种异化的根本途径,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共产主义扬弃了把人和自然、人和人分离对立的异化,人类的一切活动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设想:“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里所说的“人类本性”,是指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的本性,是超越了个体、民族、地区、宗教、国家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的人类共同本性。
对上述一段话,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恩格斯的另外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此外,这种占有还由于消除了现在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浪�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由于消灭了私有制,社会的生产将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人民的实际需要,这样就可以合理地控制和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减少乃至消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即真正的共产主义,必须实现两个“和解”,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二者缺一不可。
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长期被遮蔽,使得以往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在缺少环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也是导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受挫的一个理论原因。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将其恢复成为马克思主义完整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层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经过了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
同以往的发展理论相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了长期被忽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明确提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并进一步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历史任务以及“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个共产主义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发展观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这就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其浪费,不仅使得大量宝贵的资源变成污染物,毒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使得人类社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难以持续。科学发展观提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等技术措施,以及通过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法律体系,来调节这种物质变换,使之合理化,让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要求的伟大实践。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是可以实行的,如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节约资源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要不惜浪费和消耗大量的资源,生产一些脱离人们基本的实际的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些虚假的需要,或者是为满足少数人穷奢极欲的物质享乐而生产的产品,并让这种所谓的需求变成一种社会潮流,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问题,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彻底改变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缓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占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还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残余在人们思想深处根深蒂固,加上有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得到深入普及,人们普遍没有深刻了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活方式和人类前途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在群众中,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而追求金钱、追求享乐而不惜浪费资源的现象很普遍,而且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间,也存在着不少铺张浪费、讲排场、挥霍资源的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对此,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都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只有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地提高了,才能树立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只有生活目的明确了,不再是为了个人的享乐而生存,不是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才能为了全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自觉地抑制超出地球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望。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才能合理地调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联系。
从上述意义上看,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是我们的长期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启念。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8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03.
[10]臧立。“红色道路”和“绿色道路”[N].南方日报,20011202(B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