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初中科技小论文(8篇)正文

《初中科技小论文(8篇)》

时间: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中科技小论文 1

根据县教育局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的计划,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按学校工作计划与教务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着力进行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教务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学年的校本培训总结如下:

(一)以常规� 按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足课时,开齐课程。继续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环节。做好升旗、开会等考勤工作。建全北江一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教务处坚持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量及批改情况,督促教师及时调整作业量和批改方法。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引导有关教师纠正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偏差。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籍管理,按时发放,收交、义教卡学籍卡等,按规定进行学生的休学、复学、转学、毕业、结业等工作,并建立完整的学生学籍档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度。严格控制订购学习资料,教材和各类辅导材料。

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按要求按排学生课外活动。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按要求计算成绩、汇总并及时上报。本学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参加的人员达40%以上,每学期举行了跳绳、放风筝、拔河等多项小型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超过总人数的60%。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努力为教师展示才能和特长提供平台,并进一步推介和表彰在师德规范、教学技能、教学业绩、改革探索和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初露头角”的青年教师,发挥名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继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继续“青年教师拜师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向本校或外校的优秀教师拜师学艺,目前我校已有二十三对师徒,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中高级教师在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传道授业,促成一帮一,一对红。有曹德琴等十一位老师参加市级名师名校长研修班,积极向市级名师名校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各项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外地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引导老师观、评结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还要求同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要互相听课,并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以达到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在业务上共同提高,通过这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使各位教师在互听互评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推进新模式教学。通过认真组织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利用教研组、备课组培养青年教师,并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本学期,我校在县电教论文评比中,赵雪萍在市历史学会论文中,获市二等奖,戴洪春在市数学学会论文中,获市三等奖,曹德琴的《用图书构建阅读平台》获县一等奖,汤瑛、赵丽华、姚国琴获县三等奖,思政案例评比中,赵雪萍、李琴分别获县二等奖,方锡强、姜琼瑛、卢桂珍、李红分别获县三等奖。卢春的《新教材感想》市数学学会论文评比中,获市交流,王为锋的论文《“教学做”合一》获县一等奖,李琴的案例反思获县一等奖。张雪梅、程瑜课题论文分别获县一二等奖。

(三)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为了配合省中小学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本学期我校采取“请进来”:邀请教育专家和名师来我校讲座和调研。十月中旬,特级教师、湖州市首批名教师、安吉拔尖人才郭吉成领衔的县语文研修小组来我校开展教研活动。由赵丽华老师执教九年级语文公开课,12位高中语文教师、15位镇中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郭教师进行了专家点评。高度赞誉了镇中师生的课堂风采,并做了《如何进行语文体验教学》的讲座,指出语文老师应树立尊重语文的思想,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与会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之后,县初二科学备课会议在我校召开,安吉县四位初中科学骨干教师组成的一个讲师团作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理念实践体会的报告,使我校各位老师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十一月,邀请县研修中心的导师来我校进行了一日教学调研,把新课改理念带到了我们各学科组。十一月中旬,研修中心导师杨炳军应邀来我校作地理知识的讲座。解决了教师们在科学教学工作中的疑虑和困难。之后,安吉县初一英语教研活动在北江一中举行。王月、凌锋、楼爱红三位教师分别代表了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初步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及传统教学三种教育状态进行了授课。

十二月,我校又举行了首届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这是继上学期开展的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后的又一次大型的校级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这次活动,全校共有十八名教师报名参加。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等多门学科。评比的内容分五大块: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各类竞赛、市县级公开课、论文和课题。为了赛出好成绩,老师们积极准备,大胆创新。推出了一堂堂的好课,涌现了一大批高素质、有实绩的优秀教师。通过比赛,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严密评审,最后角逐出赵丽华、张雪梅、王月、孙雪蓉、王珠凤、姜琼瑛、吴丽敏七名为北江一中首届教学能手。

本学期,三月我校举办了县教科研成果展示活动,由市县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老师进行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并邀市教科室领导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内容进行讲座。四月初,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成功举办了北江一中学第二届教研节。由我校十几位教师开课,全县有六十多位老师来听课交流。

(四)以教学研究为动力,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从培训入手,激发兴趣,提高能力,鼓励每个教师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让教师品尝教科研的乐趣,逐步形成教科研的教师队伍和骨干队伍。各科教师都能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研究,将教学科研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各项专题研讨活动。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交流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在学术研讨中吸收、消化教改信息、教学理论,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保证教科研的顺利开展,促进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和发展。王为锋的课题《生活与数学》市二等奖,李小芳的课题《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获县一等奖,史小荣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获县二等奖,王珠凤的课题《家庭实验在科学中的应用》获县三等奖。本学期我校上报县级课题有四个,市级课题二个,省级课题一个。学期结束,每位老师均完成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篇以上。本学期中,在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我校的教学质量也比上学年有了较大辐度的提高。

(五)通过假日活动使学生真正学有所会,学有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了把好事做好,确保假日活动的安全顺利的进行。我校基地制订了严密的管理制度。首先我们做到学员报名表四签、三查、三验收。四签,即学员、学员家长、班主任、基地负责人签名。三查,即一查家长签名,二查活动项目,三查学员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三验,即班主任、教务处、校长室分三个层次验收,验收学员报名表是否填写完整,不完整的及时跟家长联系把报名表填完整。管理上我们采用四级管理制度:从行政到年级负责人到班主任到辅导老师分层管理,确保假日活动的纪律和安全。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学员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小舞台,为每个学员创设更多的成功和成材机会。

(六)效果显著,硕果累累

由于学校的有效管理,教师的精心指导,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本学年,有五名学生在现场书画创作大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有十名学生在政治小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有七名学生在社会调查报告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有二十二人在英语竞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一名学生在科技电脑画中获省三等奖。有二十名初一、初二学生在县数学竞赛中获奖。有十五名学生在县作文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县篮球比赛第一名、县足球比赛第二名、县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文艺表演比赛在县市比赛中获一等奖。电脑制作评比活动,汤瑛、应美月获市三等奖,王玥获县一二等奖,戴洪春获县二等奖,徐国荣获县三等奖。县中小学多媒体课件比赛,李红芬、李红、徐国荣、卢春分别获县一等奖,方锡强、许红、王玥、孙雪蓉分别获县二等奖,张怡波、徐志宏、程慧丰、徐国荣、赵雪萍、赵丽华分别获县三等奖,在县电教论文评比中,在县音乐欣赏能力评比中,吴丽敏、梁爽获县二三等奖,湖州市教育科研{英语交际能力}应美月获市三等奖。汪志华在美术优秀课评比中获市二等奖,程瑜在语文优秀课评比中获县一等奖,李红在思政优秀课评比中获县一等奖,吴丽敏在音乐优秀课评比中获县一等奖,在县下水作文比赛,沈建萍王丹丹分别获县二三等奖。在语文阅读能力竞赛中,徐娅萍、胡秀华、沈建萍、章飞萍分别获二三等奖。

金杰在市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获三等奖,张雪梅、程瑜、赵丽华的案例分别获市二三等奖,李红、李琴、姜琼瑛、赵雪萍在学科命题竞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朱爱华、李红芬、姚国琴、王珠凤、郑上金在学科案例分析竞赛中分别获市县一二等奖。多名教师的论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

初中科技小论文 2

近年来,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教育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模拟航空飞行科技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活动为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了科技活动,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模式。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科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力度,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述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2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和落实

科技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科学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是非常必要的。南山双语学校近几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主要做法有如下方面。

2.1 确立学校科技教育目标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技创新意识和精神,让他们在学校打下良好的科技创新素质基础、健康快乐地成长。

2.2 建全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全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学校科技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全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3 加强科技师资队伍建设

配备专职和兼职科技辅导教师,组建一支跨年级、跨学部、跨学科具有科技创新教育能力、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2.4 落实科技教育活动课时

学校在小学开设科学创意必修课,在初中开设科技创新教育必修课,在全校开设了发明创造、科学探究实践、电脑机器人、模拟航空飞行、科幻绘画等8类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课。每年3月举办校园科技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素质。

2.5 完善科技教育活动设施

学校设置专用的科技活动教室、科技实验制作室、电脑机器人实验教室、模拟航空飞行实验教室和船模、车模活动室以及科技教育成果荣誉展览室,逐年添置科技教育活动器材工具等硬件设施。

2.6 保障科技教育资金投入

学校做到每年有专项的科技教育资金投入,及时解决科技教育活动所需资金,确保全校科技教育工作高效、正常地开展。

2.7 建立科技教育奖励制度

学校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精神、创新方法和能力。对在科技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8 构建良好的科技教育外部条件

学校主动与科技、教育等上级领导部门和校外科普单位等加强联系,共同研讨和开展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请上级领导、科技专家和学生家长到校。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发明创新比赛、表彰先进等活动,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构建良好的外部条件。

3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成效在于特色和全面

开展科技素质教育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差异。学校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教育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模拟航空飞行科技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活动为特色,以每年一次大型的校园科技节为契机,开展8类科技活动,构建了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模式。

3.1 机器人竞赛成果丰硕

自2007年来,学校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立学校机器人实验室。对全校学生进行机器人普及教育,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机器人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喜人的佳绩。在全国和四川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多项一等奖,历年的辉煌成绩让我�

3.2 模拟航空放飞快乐

2011年,学校投入5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的飞行模拟设备,成为四川首个引入模拟飞行教学项目的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航空科技活动,从航空模型、模拟航空、到真实航空,为国家培养未来的“航天人”。2011年在全国模拟飞行锦标赛上,南山双语学校学生夺得近30项部级一二三等奖。

3.3 科学探究关注社会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方式,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以科技活动课为平台,将课堂搬到校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收集、处理现代科技信息,组织学生参观科技教育基地、听取科技知识讲座、参加课外科技实践。逐步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研究科学的能力。近几年来,学生科学研究活动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得20多项奖励。其中《关于绵阳市区及郊县过渡性活动板房搭建综合调查研究》科技活动获全国二等奖。

3.4 三模制作促进手脑协作

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基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学校从2002年建校就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航模、海模、车模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动手、动脑、创新实践的主体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了解和掌握模型理论知识、制作方法、操作技巧,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2002~2005年,学校连续4年荣获绵阳市青少年航模、海模、车模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2005年在全国第10届奥迪杯青少年车模比赛四川赛区竞赛中获全省第一。

3.5 科幻绘画展现未来生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学生创作设计科幻� 学生们创作的科幻画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嘉奖,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3.6 手工美术再现三国文化

动手是儿童的喜爱,是科技的基石。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学生制作手工制品。针对孩子们对三国文化比较熟悉、也十分喜爱的特点,学校组织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创作再现了三国时期的铜器、兵器、竹简、碑拓、壁画等。在绵阳市2010年美术教育成果展中,南山双语学校学生的“三国文化创作”受到了省市的领导高度赞誉。

3.7 科学DV活动课

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技术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是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研究的拍摄,并在拍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质的一项新型青少年科技活动。学校于2010年开设了科学DV活动课,许多中、小学生喜欢这项活动,他们把生活中科学拍摄下来。既可以练习拍摄技术,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我校学生在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竞赛活动中分别荣获全国科学DV、科技摄影比赛项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8 快乐科技节

为搭建起一个全校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技比赛交流的平台。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春季举行全校大型科技节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科技讲座、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小报、科幻画、科技摄影、科学DV、小制作、车模、海模、空模、电脑机器人、纸桥过车、纸结构承重、太阳能小车比赛、悠悠球花样比赛、魔方比赛等活动。通过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4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

4.1 培养了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小发明、小设想、小论文活动,写出了几万个小发明创新设想,撰写了上千篇科技小论文,很多学生养成了创新思维的习惯,到初三、到高中还经常写小发明创新设想,找老师评价、分析发明的可行性。许多学生说:科技创新教育课是他们最喜爱的课,发明设想使他们感到精神上的轻松愉快、思想上的自由开放,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2 培养了广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动手能力

制作科技发明作品,需要克服选材、制作、实验、改进等数道难关,还要经受失败的打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动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广大学生经过培养,制作了1000多件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3 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小发明家、小科学家

几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和其他科技竞赛中获奖830多项,取得了十分优异的科技创新教育成绩。如学生黄星昱发明《磁性齿轮》先后荣获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三项金奖以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并当选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全国50,绵阳唯一);学生何海民荣获全国“科技之星”科技知识能力大赛一等奖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提名奖等。

4.4 炼就了一支具有科技创新教育能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几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30多人次荣获全国、省、市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和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有20多篇科技教育经验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并在全国有关杂志上发表以及会议上公开交流;科技教育事迹和作品在省内外电视、报刊上多次报道;接待了数十所省内外学校的观摩学习。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龙头,以灵活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科技小论文 3

一、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纽带,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基石。学生只有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地理教育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适度的强化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使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如此,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初中地理教学《板块运动》一节中,教师在讲解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这一知识时,教师及时让学生分析日本、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发生地震时怎样避震等方法,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初中地理教材中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蕴含着独到的科学方法,展示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是科技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

地理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如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主要就是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其中特别强调了人类天地观的演变、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环境保护中酸雨防治的根本途径就是改进能源技术、发展洁净的新能源,白色垃圾的回收处理技术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等等,这些教材内容里面都包含着大量的科技教育内容,作为地理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科技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捕捉契机,并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及时完成科技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科技观。

三、整合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知识的时空跨度大,而教学环境的空间很小,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课堂上再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联系的、动态的、音响的、有画面的、可远观的、可近看的、可聆听、可感知的地理事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能更好地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能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地理知识的平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情境化,能创设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课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分析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因此地理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地理学习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整合,抽象的知识、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了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知识,唤醒了学生对科技的求知欲,学生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启迪与开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除了课堂渗透科技意识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绘图、查图、天气、气候环境监测;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源材料、地理图表;另外还可以围绕地理学科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也可以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开展各种主题系列性科技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获取科技知识。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旅游卫视频道,每天都要播放与地理有关的科技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科技信息含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指导学生积极撰写地理科技小论文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1.短小性

“小”,一是指课题选择的角度小,二是指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三是指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小”。题目不宜太大,更不宜选用一些华丽或空洞的题目。范围大小应结合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选材过大,就不易抓住重点,论证也就困难。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2.探究性

地理小课题研究,其实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育中的迁移与应用。在课题研究小组中,同学们按照共同讨论确定的行动计划,自己去观察、去调查、去实验、去发现、去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去完成课题报告,整个活动过程中贯穿并洋溢着探究精神。探究性成了课题研究的鲜明特性。

3.实践性

课题的研究是在自然而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从自然人文等方面,说出形成的原因、解决方法等等。

4.生活性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发现同学们爱玩电子游戏,就可以调查“电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居民安全意识”的思考。

5.可操作性

课题研究是由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课题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课题组的同学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一些涉及人身安全或高端的课题就不适合学生去操作了。

6.重视扩展性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

(二)地理科技论文的撰写

地理科技小论文一般是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规范而又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撰写好地理科技论文。一般应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1.研究概况

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由来和设想,简要说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计划与实施的过程。介绍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与课题组的主要活动。

2.研究成果

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包括各种观察、实验与调查数据,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3.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是理论升华的结晶,每一点结论的文字简要准确,既以事实作论据,又以理论作解说。

4.存在问题

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与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科技意识,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科技知识。实践证明,经常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的渗透,学生的科技意识就会增强。当然,科技教育是中学生地理教学中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技教育,使科技教育由宣传型向实验型、参与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总之,地理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是地理教育的需要,也是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动脑、多想办法,克服困难,就能使地理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同时,会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更有时代感,也将使科技教育更具体,更落实。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初中科技小论文 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实践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科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背景

现行科学教材(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每一册中均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题”,但现实教学中,几乎没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也成了摆设。究其原因,本

2.广大农村初中科学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3.教学理念上认识不足,大多数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费时、费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不大。

4.学生对教材中的课题兴趣不大,不愿研究。

而本

二、科学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

本人利用省级立项课题《农村寄宿制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探究》(编号SNQ8,其主题为“关于草莓种植的研究”)为平台,尝试了在初中科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课题

(1)了解学生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针对以上关于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难以实施的分析,本人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题感兴趣,才能自主地研究。在决定进行以“草莓种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后,本人在所任教的八(15)班中招兴趣小组成员时,全班50人,共有45人报名参加。对此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喜好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研究性学习的动力。

(2)搭建研究平台,提供物质基础

在省教科院的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在学校行政楼的露台搭建了草莓种植实验室,种植了134棵草莓。这就为我们进行以“草莓种植”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3)组织活动,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发现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人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到草莓种植基地参观。

(4)问题分析,确定研究课题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都既有研究价值,又适合学生目前的研究条件,为此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的分析,最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本人指导的科技兴趣小组经分析后,最终确定的课题是:关于人工授粉对草莓果实发育影响的研究。

2.组建合作团队

(1)合作伙伴组建,明确分工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以及性格和知识能力组建合作团队。由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强的4名学生组成采访组,负责采访记录;由善于观察的6名学生组成观察组,负责草莓生长的定时观察和记录;由仔细认真的4名学生组成资料整理组,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类,另外还有草莓种植组、天气观测组等。各小组均有明确的分工,并作好计划,按计划实施。

(2)邀请指导教师

科技兴趣小组邀请草莓种植大户杨风高作为草莓种植指导,校教科室�

3.制订计划,进行研究

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指导学生制订了如下计划:

4.收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报告

从开展科学研究性学习至今,积累和收集了天气观测、草莓果实质量、草莓株高观测等数据。学生撰写了《草莓花观察》《温度对草莓生长的影响》《人工助草莓授粉》等科技小论文和实验报告共计10余篇。在下一阶段中将实行成果展示活动,以展示学生的作品,推广科学研究性学习步骤和从中获得的经验,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科学研究性学习中来。

三、科学研究性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1.科学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本人带领学生以草莓种植为主题进行科学研究性学习主要体现了这一点。

2.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

如,“组建合作团队”教学设计

以上教学设计通过组建一个团结、互助、分工明确,并且在性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互补的合作团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应对挫折的能力。又通过邀请指导教师的师生互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倾听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又如,学生对“蜜蜂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的分析。

确定课题为:关于人工授粉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的研究。

从以上学生对“蜜蜂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的分析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我校草莓种植实验室中没有蜜蜂,且只有一个大棚,如果放了蜜蜂,整个大棚中都有蜜蜂,不利于做对比实验,这又怎么办?本人组织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用人工授粉代替蜜蜂传粉。从中不难看出分析问题、确定课题这一活动中整合了“花的结构和种类”“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以及“对比实验设置”等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之后的“草莓花的观察”“草莓花的人工授粉”“草莓果实发育的连续观察”等活动中又加以应用,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学生为冻死的几颗草莓而神伤到收获第一颗又红又大的草莓的惊喜;从学生亲自挖土、运土到每天坚持记录观测结果和关注天气变化;从学生一次次地为草莓浇水到入冬以来每天的盖棚、掀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5.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6.有利于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习科学知识

如,学生栽培草莓、观测草莓、交流研究心得、撰写科学小论文等。

四、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

1.缺少理论的指导和实际操作模式的借鉴,可谓是“摸着石子过河”。因此整个过程颇为艰辛,但也快乐着。今后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科学研究性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2.初步摸索了一条科学研究性学习之路,但过程略显粗糙,有待细化。

3.对学生和本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总之,依托课题平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整合所学知识,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大超。研究性学习。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02.

初中科技小论文 5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应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以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探究其中的奥秘,使自然科学从生活走向课本,从课本走向社会。我认为适时地让学生动手写科学小论文是对课堂教育很好的补充和延伸,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探索创新等能力,又能与新课程标准接轨,完整地体现知识获取的过程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体现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下面就谈谈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意义和途径。

一、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对科学课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往往弄不懂其中的来龙去脉,或是怕动手操作,畏手畏脚。如果指导他们在课外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自己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就会逐渐树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激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迸发出学习欲望甚至是创造的火化。如学了大气压强后,叫学生做嘴叼空瓶或纸片托水的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强,并写出一点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数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熟视无睹。如夏天吃棒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很少有学生会去关注棒冰拿出冰箱后外包装上会出现很多水珠甚至是白色的霜,也不会注意吃棒冰时周围还会有“白气”飘动。当上课老师讲到这些现象时,他们只是觉得好象有,但不甚清楚。这时可叫学生课外买支棒冰好好地去研究一番,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去观察老师讲过的这些现象,同时观察到吃棒冰时对着风就化得快,还会思索:如果在冬天是否会有相同的现象呢?有同学就通过他们的所见所想整理成《吃棒冰的科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目的地注意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把生活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养成积极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谈学《科学》的感受时说:“老师,您讲给我们听,我们都忘了;您做给我们看,我们都知道了;您让我们自己去做,我们都掌握了。”写科学小论文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第一手资料,虽然课外实验没有像课内实验那么完备,但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很乐意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油盐酱醋等简便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个小实验。如用废塑料瓶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告诉学生所需的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方法和步骤,自己动手做,并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写一篇自己命题的小作文。有同学写出题为《废塑料瓶的妙用》的小论文,为了说明“妙”,他还把普里斯特利实验改装了一下,设计一组对照实验,用水草和鱼在光下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当然实验有时不可能一次成功,也不一定十分精确,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学习的欢乐,训练操作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通过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小论文既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也使他们获得许多在课本上、老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和消防队的救火演习等。而且这样的实践给学生很大的空间,自主性强,学生可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容易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使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写小论文不一定要有很精巧的构思、很华丽的词藻,但也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的通顺、准确,思维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经常练笔学生会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初中科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写小论文还需联系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使他们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升学生的品德

“实践出真知”。自然科学知识大多是前人经长期观察、多次实验再经分析、推理而得的真理,所以在学生获得素材的活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而学生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又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能源”教学后,可布置题为《你在做饭时想到的》、《省柴灶的思考》的小作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意识。又如“人类与环境”教学后,可作《谈谈一次性筷的利弊》、《地球的眼泪――酸雨》的命题小作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途径

1.实验途径。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内容要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在课后又有许多的小实验和兴趣实验,学生对实验活动也很感兴趣,而运用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学生就能写出较好的科学小论文。如学了“植物”后学生学会了制作腊叶标本,他们采集了不同的叶子制作标本,同时尝到了制作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写成了《我怎样制作腊叶标本》小论文。学生很喜欢利用家中的物件、废弃物做课外小实验。如学了“光”后学生利用玩具激光发射器和蜡烛作光源,老花镜的镜片和装水的圆形酒瓶作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作凹透镜,做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实验,完成了《光学实验在家中》的小论文。

2.观察途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观察活动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观察也是学习科学课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特点和生长活动等现象,天文、气象、地质等现象,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结构特点等等。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特点以及观察过程和观察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 如学了“植物”后,知道马铃薯是茎,胡萝卜是根,但它们都有一个个的“小凹陷”,学生不明白胡萝卜为什么是根而不是茎;马铃薯可发芽,黄豆种子也可发芽,茎和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有何不同?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把这三者都放在潮湿的环境中逐天观察,然后叫学生记下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便可写成《根、茎、种子的区别》的小论文。又如学了摩擦后,可指导学生观察自行车及生活中哪些是利用摩擦,哪些要减小摩擦,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等,记录下来就可写成《摩擦就在我们身边》的观察报告。

3.调查途径。调查是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观察、访问座谈等手段来取得研究所需材料,从而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再具体实施调查。尽可能取得所需资料,作好调查记录,然后再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如学了“人类与环境”后,可指导学生实地考察本地区的公厕与垃圾桶的卫生情况。要调查各个公厕和各居民区垃圾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可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居民了解各种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整理即可完成《我市公厕和垃圾桶的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4.写读后感途径。教材中有许多介绍伟人的故事和科技动态的阅读材料,还有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观念意识相联系,这些都是让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材料。如学了“杆枰”后,结合生活中短斤缺两的现象,布置《杆枰能称人心》、《杆枰的学问》等命题小作文。当学了“焦耳定律”后,完成《四百次和四十年的思考》的读后感。

当然,这几种途径并不是孤立的,有时要通过几种途径的综合运用才能写出较高质量的小论文。

初中科技小论文 6

[关键词]科学教学 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 方法指导

科学学习策略的培养对学生学好科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多种学习策略的组合应用,引领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反思中学习,提高科学学科对他们的吸引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与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学习基础较差和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困难,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三是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利用学习策略的教学,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我们通过自主式、对话式、探究式等学习策略的运用,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对科学学科的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指导学生掌握初中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体指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再现法、联想法、比较法、归类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论推导法、理想化方法、等效变换、叠加法、对称法、极端分析法、近似处理法、科学假说等。

教师应该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以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与科学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实施循序渐进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1、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燃烧后生成了与镁带不同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以防止学生只注意观察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又如氢气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目的是说明氢气的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粉末的氧化铜,反应条件是加热,实验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的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的铜,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证明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这就是说氢气具有还原性。

2、细心观察。观察科学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明显、有趣的现象,而忽视了那些不显著的现象。这是观察实验的大忌。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只注意到“火星四射”,因为这一现象很有趣,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很大,很容易被重视。但是,该实验中能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的现象是有“黑色固体溅落在集气瓶底”,若不细心观察,就容易被忽视了。另外,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该细心观察。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又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该特别细心,否则就不能看到“淡蓝色火焰”与“蓝紫色火焰”的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因此,细心观察实验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3、明确对象,观察全面。观察全面,是根据实验的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确定观察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若马虎粗心,随心所欲,所获得的知识就可能是部分的、支离破碎的。对科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①观察实验装置中选用仪器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途及装配顺序;②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③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④观察反应发生的现象;⑤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颇色、状态等。

当然,观察实验的方法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细心、全面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观察能力,达到实验的目的。

总之,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性格特征、学习习惯、性别差异等的学习个性,从实际出发,在教给学生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根据学习方法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尽量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注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师要让初中学生改变被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而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1. 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实践,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比如在学习“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时,笔者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端封口的长玻璃管中部用水彩笔画一记号,向其中加入无色酒精至刻度线,然后再加入红色的水。此时学生观察两液体交界处颜色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红色的水逐渐向下移动,导致上部的酒精溶液颜色变红,而下部红色水的颜色变淡,这种液体自动移动的现象,学生就产生了好奇和疑问: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吗?这些微粒可以运动吗?……此时,教师一定要留出时间给同学思考,等待他们提出问题。若无人发表意见,或提问较少,老师要及时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其实这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过程。

2. 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动脑筋,提问题,从无疑到有疑。经过一番思索,疑问得到解决,于是从有疑到无疑。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学生预习中,让学生充分寻找有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在探究“神奇的激素”时,教师在自学完相关内容后,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说说自己还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交流后,问题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⑴生长素是否只有胚芽尖端才有?⑵为什么生长素多了反而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在学生再也提不出问题时,我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起来思考,如:“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向光这边多还是背光这边多?”“琼脂是什么?为什么用琼脂来做实验?而不用其它的物质?”“生长素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赤霉素对植物的作用与生长素有什么不同?”学生顿时产生了一些触动,老师居然还能提出这么多疑问!自己居然还有这么多问题不懂!在长期的训练下,学生们对提问题越来越感兴趣,常为能提出一个好问题或让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感到骄傲。

3. 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印象深刻,掌握牢固,而且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的更加主动。例如在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教师仅说明,不做实验,如图:

方法

速度 热 水 搅 拌 研 磨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实验,看谁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动手实验,得出三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简单型,他们得出或用热水,或用搅拌,或用研成粉末的方法;一种是机械型,他们觉得可以先研成粉末,然后倒开水,最后搅拌;第三种是创新型,他们提出先研成粉末,然后边倒粉末,边倒开水,边搅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管有的方法不切合实际,失败了,但这些猜想中也包含有一定的成功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良好品质。

三、指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策略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要选择对应的最佳方法。如要验证“浮力是否随深度增加而变大”,教师就应该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看“如果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并继续下沉时,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说明浮力和深度无关;如果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并继续下沉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化,说明浮力和深度有关。”根据这个假设,我觉得实验的合理步骤应该是:⑴把圆柱体挂在弹簧秤上;⑵让圆柱体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秤的示数;⑶让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并继续下沉,观察弹簧秤的示数。这段内容就是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先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的过程。

2、指导学生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进行实验。科学探究时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法,尤其以实验方法居多。因此存在选择器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思考需要哪些器材,把所需要的器材的种类先确定下来,然后再从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减小误差、方便操作等方面来考虑器材的规格等问题,形成从各个因素选择实验器材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应鼓励学生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材来进行实验,这有利于使他们产生对实验探究的亲近感及发展他们在实验器材选择方面所表现的创造能力。

3、指导学生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要让学生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某个因素在对问题起主要作用。为了便于研究,常常控制其他因素,只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作用,即控制变量法。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猜想认为电流与电压、电阻存在定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该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⑴怎样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⑵怎样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时可以激发学生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学会记录和分析探究过程。在探究学习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写作的格式和技巧,同时还要采取不同形式:如:科技小论文评比和展览等,既能促进学习,同时本身也是一种交流。

教师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信心明显增强,学习劲头明显提高,并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学习成功的乐趣。当然,学生能否实现学习策略的转变与创新,还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与学的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初中科技小论文 7

一、开展科技活动的一些做法

1、组织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这一项是按照课本实验课要求而组织的。我刚上初中课时,凡初一、初二的有关实验课,我都组织学生制作标本,有时还给予评分,在学期期终评分时适当计入。后来教上了高中课,还是和科组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制作标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提高制作标本的技能。多年来,我们制作出一大批标本。制作出来的标本有许多有所改进、创新,不少获得了奖励和推广。如1994年有3位同学制作的“过塑和快速制作植物保色标本”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三等奖、海南省二等奖。另有2件获省发明创造二、三等奖。1995年有1件获省生物百项活动三等奖,1996年有2件获省发明创造三等奖。有一部分存放在生物实验室,作为教具用。这些标本,受到来访的各校同行、省教育厅领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办公室主任的称赞。制作方法先后被《生物学杂志》、《生物实验教学与仪器》、《生物报》等杂志发表推广,《中国教育文库》编委也拟把这些方法经验选入该书。

2、组织学生开展培育花卉和繁殖花木的活动,曾先后在生物园进行了红桑、木扶蓉等花卉的扦插繁殖,还组织学生在家自养盆花,后带来学校进行评比奖励。通过活动,繁殖出一批花卉、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学到了一些花卉繁殖的技术。

3、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我们曾进行了草履虫、果蝇的饲养实验,还进行了“卫星搭载番茄种子科学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卫星搭载番茄种子科学实验活动”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海南省一等奖。最近,我还接受中科院交给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卫星搭载白菜种子”的实验活动,并取得了成功,被评为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

4、组织学生外出调查访问和参观考察。方法主要有(1)结合高中课本《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实习课,要求学生外出调查,了解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环境污染的现状、自然保护的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2)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科技夏令营,参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3)配合科协、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珍珠养殖尝螺旋藻养殖基地等了解高科技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让同学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威力和作用。每次活动之后,都认真地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这些小论文质量颇高,其中有4篇获得了部级二、三等奖。有27篇获得了省级一、二、三等奖。有3名同学还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5年代表海南省青少年赴沈阳、北京、长沙等地进行论文答辩,获得了好评。

5、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生物知识竞赛。如先后组织过“显微镜操作比赛”、“环保知识竞赛”、“海洋知识竞赛”、“环境保护黑板报”竞赛等。1992年,配合学校、科协和科组老师一起,成功地组织了“环保知识智力竞赛活动”,获得了与会的联合国官员,各省代表的交口称赞,并在省环保智力竞赛中获得了第1名,并代表海南省参加了全国环保知识智力竞赛。

二、几点体会

通过活动,我体会到:

1、开展科技活动,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意义重大。(1)能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立下掌握科学技术的志向。(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几年来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2、要开展好科技活动,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因此科技辅导员要努力争取领导支持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科技活动之所以能正常开展,是与我校校长的领导支持分不开的,他教育思想端正、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他不但从精神上,而且还从经费上支持,而且还多次亲自参加辅导学生,此外,市科协领导等也很关心和支持。我们做

初中科技小论文(8篇)

4、科技辅导员要做好科技活动,要做到如下几点:

初中科技小论文 8

2017-2018学年学校劳技室工作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研室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洛峪九年制学校科技室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开展科普活动为载体,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教育活动和竞赛任务,全面提高我校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我校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明确职责,健全队伍。在充分发掘全体科技辅导员聪明才智的基础上,明确每一位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扩大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增加校内兼职科技辅导员,以进一步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2、开拓资源,营造氛围。在摆正科技教育在学校全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位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协调科技教育教研室、科技活动指导组与各相关处室、年段、教研组的协作关系,努力开拓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加快校园科技教育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突出我校科技教育特色。

3、联系实际,求实创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探究科技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开拓我校科技活动项目资源,创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特色科技教育活动项目体系,提高科技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科技特长的苗子,提升科技教育特色的品味,力争在各类科技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主要措施

坚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技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1、围绕科技基地校建设,理顺机制、明确职责。

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充分认识加强我校科技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校科技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理顺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科技辅导员和年级组长、班主任青少年科技活动小组 的科技教育工作活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紧抓落实。

2、开展专题科技活动、编选系列科技教育校本教材,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及时总结以往开展专题科技活动的经验,努力钻研科技教育理论,确实掌握开展科技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参加科学节各项科技活动的组织、指导,实践和完善一系列确实有效的专题科技教育方案,编选系列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确实提高科技教育的理论、业务水平和辅导能力。

3、积极开展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努力创新科技教育手段。

组织开展系列科技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化科技教育内涵。在开展科学节、科技创新大赛、无线电测向、定向、科技夏令营等项目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工作内容,结合初中科学课程,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掘和开拓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内容,拓宽科技教育渠道。

科技辅导员要分工协作,开展以科技宣传栏、系列科技讲座、科技兴趣小组、科技创新成果项目辅导等形式;以初中生青少年科幻画竞赛、电脑制作活动 、科学探究、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含航空、桥梁等模型制作)、小创造、 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普影片、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出一期科技小报、做一件科技小制作、召开一次科普主题班会)等内容,结合作品展示、比赛评选,设计确定较为完善的活动方案、组织落实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

2017-2018学年学校劳技室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劳技室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更有效地发挥第二 课堂的功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好的使中小学生受到劳动技术教育。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本学期,劳技学科教研工作的重点、中心,就是加强学生劳技知识的推广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提高中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技能力。加强劳技室的建设,使学校的劳技教学活动有所保障。

二、主要工作:

(一)、根据学校的实际,管理好各种项目的劳动工具。 主要有:园艺工具、学农种菜工具、洗涤工具、木工工具、电子与电工工具、十字绣工具、手工工艺工具、时尚包装工具等,根据学校实际,继续自制工具和维修工具,让劳动工具能在其它学科借用的就借用。发挥工具应有的效率。

(二)、针对本学期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准备对学生进行园艺教育;学农种菜教育;电工常识和简易无线电维修教育;简单木工修理教育;手工制作教育;十字绣培训等方面的劳动教育。

(三)、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安排相应的临时劳动。

如:安排学生清除煤渣,平整操场,草坪浇水、除草,励志学苑板栗剪枝、消毒、修路等。

(四)、就地取材,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补工作。

如:修理课凳、修理课桌、制作方凳等。

(五)、美化劳技室,修补整理各种劳动工具,作好劳技服务工作。

三、 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1、完善各种劳技管理制度,使劳技管理制度化。

2、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布置宽敞、大方的劳技教室。

3、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技管理制度。

4、要求学生在劳动时,正确使用劳动工具,掌握劳动方法,同时在劳动中注意安全。

5、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7、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8、充分利用学农基地以及校园绿化、美化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劳技教学。

9、通过劳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017-2018学年学校劳技室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劳技室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更有效地发挥第二 课堂功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特制定劳技室工作计划。

二、 情况分析

我校有劳技室一间, 劳技桌 5张, 劳技凳20张, 照明设备齐全。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学校的努力下劳技室使用正常。教师能高 度认识劳技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劳技室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 问题,如学生增多,劳技师资相对较紧。

三、任务与目标

1、课桌的摆放整齐。

2、劳技作品摆放、张贴合理整齐。

3、热情服务,做到有求必应。

4、加强本室卫生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对照布置标准,认真完善制度,使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2、爱护公物,妥善保管。

3、加强本室卫生。做到一周一清扫、擦洗,经常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