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酒文化论文优秀29篇正文

《酒文化论文优秀29篇》

时间:

大家在喝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九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而酒给人们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传统酒文化论文 1

书香邀贤友,茶韵伴美酒。诗画融雅舍,翰墨写春秋。

俺叫酒,字乙醇,是粮食的精华与水的化合物。俺是最奇妙的饮用物,味有浓香、酱香或醇香。尽管有人说俺是猫尿、马尿,但抬举俺的人还真不少。因为俺能给武人壮胆,为文人助兴,给喜事添喜,为愁人解忧。所以,穷喝富也喝,喜喝愁也喝,爱俺没商量。李白斗酒诗百篇,清照醉酒词凄婉。武松醉酒降猛虎,千古绝唱都有俺。

喝酒是**民族的传统,也是**民族的文化。*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浓郁悠长。以酒为媒的祝酒词、劝酒语、行酒令,是酒文化的靓丽风景。酒俗中的民谣更是以情动人,雅俗共赏,情浓似酒。现辑录如下,供欣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酒是粮**,越喝越年轻。

相聚都是好朋友,慢慢喝点舒心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杯多。

要想公关,满上先干。

要想客人喝好,先把自己喝倒。

**中间坐,喝酒有把握;官大肚量大,喝酒不害怕。

不用说,不用比,酒量大的是经理。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大眼睛,双眼皮儿,喝酒定是爽快人儿。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女人也是半边天,端起酒杯沾一沾。

头发一边倒,一看就是大**;看你头发三七分,喝酒肯定很认真。

背包后边挂,喝酒肯定不害怕。

手表一戴,做个表率;手表一戴,喝酒爽快。

穿的一道一道的,喝酒一套一套的。

金链脖上挂,白酒啤酒全拿下。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女士敬酒,不喝不走。

一杯祝您万事兴旺,多赚英镑;喝酒要喝双,出门才风光;一杯健康二杯福,三杯喝下财源广。

一杯二杯试味,三杯四杯开胃,五杯六杯打擂,七杯八杯不醉,九杯十杯派对。

半斤不叫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戴着眼镜学问高,喝酒肯定有绝招;戴着眼镜不寻常,喝酒准比别人强;戴着眼镜不一般,端起酒杯就喝干。

酒场就是战场,酒品就是人品,酒瓶就是水*,酒量就是胆量,酒风就是作风。

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好,都喝倒;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感情薄,喝不着。

喝酒不痛快的人,办事肯定不爽快;酒风不好的人,作风肯定也不怎么样。

酒场上不可轻视的几种人:

梳小辫的、拿药片的、官不大的、不说话的、自称不能喝的、光膀系领带的。

劝酒重头戏——鱼头酒

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

鱼儿一上桌,鱼头酒要喝。

鱼头一对,大富大贵。

头三尾四,腹五背六,高看一眼。

喝了鱼头酒,好事全都有;喝了鱼头酒,精神定抖擞;喝了鱼头酒,坏事全溜走。

长江水波连波,鱼头喝了鱼尾喝,大海航行靠舵手,**要喝鱼尾酒。

鱼头在中间,幸福在两边,国色为牡丹,饮酒要做伴,一起喝个幸福酒,祝福友谊天长地久。

健康饮酒,文明饮酒,安全饮酒

自古酒分两种,一种是敬酒,一种是罚酒。有时候酒喝多了能成事,有时候酒喝多了会误事,有时候酒喝多了会闹事,有时候酒喝多了会出事。有时候喝酒会加深感情,有时候喝酒会伤害感情。因此,喝酒要适量、适度、适可而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酒,天之美禄,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看起来像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绊腿,半夜里找水,醒过来后悔。

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只要感情到位,喝啥都能陶醉。

来时夫人有交待,少喝酒,多吃菜。

醉酒坏事,酒(久)醉伤身。

烧你心,烧你肺,先患脂肪肝,后患胃下垂。

饮酒作乐的是浪荡鬼,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喝死不醉的那叫胡吹。

酒联

丰功伟业穿肠过

杯酒沉浮江山定

酒逢知己千杯少 猛虎一杯山中醉

话不投机半杯多 蛟龙三盏海底眠

琼浆清泛琉璃盏 冷饮秋色诗千首

玉液浓斟琥珀杯 醉酹寒香酒一杯

为名忙 为利忙 忙里偷闲 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 劳力苦 苦中作乐 再倒二两酒来

酒俗中的民谣

一、岁时酒

贺岁举觞祭祖神,清明端午有区分。

新春亲友吃年酒,醉过元宵难起身。

二、结交酒

自古桃园结义盟,今沽好酒宴新朋。

三巡干后真言吐,乱点江山万事成。

三、定亲酒

托媒男女要相亲,酒宴排开好议婚。

礼物当堂相互送,再来约会走前门。

四、喜宴酒

才见新人醉入房,又听门外乱嚷嚷。

花钱赴宴赚杯酒,夜半酩酊头撞墙。

五、满月酒 身带红包上酒楼,小儿满月宴亲俦。

高宗赐酒开先例,喜蛋从冬吃到秋。

六、寿诞酒

天地春秋桂一枝,祥翁把盏酒连诗。

人生逢十皆为寿,相约期颐再醉时。

七、丧葬酒

丧家祭奠也开筵,恭送亡灵上九天。

吊唁厅前刚叩手,转身桌上又猜拳。

八、上梁酒

人生大事建新房,砌柱浇墙酒拌浆。

良木端头安美味,醇香助力起高梁。

九、乔迁酒

新居飘彩客盈门,欢庆乔迁请故人。

道喜恭迎凭礼数,先端美酒敬财神。

十、开张酒

举杯行令庆开张,上下同心醉一堂。

今日无需分贵贱,明朝相见敛轻狂。

十一、谢师酒

十年寒苦半功成,学子求知再远征。

把酒连连心已醉,长留师德享终生。

十二、壮行酒

好汉戍边将欲行,席前亲友细叮咛。

酒添壮志千杯满,万里江山任纵横。

酒文化论文 2

饮酒须持器。从成语中的“觥筹交错”,到江湖豪侠的“大碗喝酒”,从王曦之借“曲水流觞”,到李太白“斗酒赋诗”,从苏东坡“一樽酹江月”,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其中的“觥”“觞”“樽”“碗”“杯”“盏”等,皆是饮酒器具。中国古代酒器文化确实堪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材质、型制、类别、用场,真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有研究显示,仅盛酒的器具就有三、四十种,除前述几样,比较重要的还有壶、爵、角、觯、觚、卮、斗、豆、缶、罍、彝、卣、盉等,而且什么人、什么场合用什么酒器都有讲究,《礼记•礼器》篇就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传统节俗诗词当中提到的盛酒器皿大致有碗、杯、尊、觞、爵、罍、觥、卮、壶、盏等。如中国诗词中所述: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陶渊明《九日闲居》)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流星向椀(同“碗”———笔者注)落,浮蚁对春开。(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李世民《守岁》)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孟浩然《除夜有怀》)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白居易《三年除夜》)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史浩《花心动》)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同“卮”———笔者注。范成大《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云日晴丽,遥想郊禋庆成》)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这其中,除夕守岁与新正元夕,清明端午或是中秋重阳,几乎无酒不成节,而有酒就要有酒器,且往往以酒器的存在代替饮酒之事实。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要抒发文人情怀的文学作品,这些酒器往往被有意地美化修饰了,如“巵”,上举范成大诗中饰以“玉”,就称“玉巵”;“杯”又有如上举孟浩然、汤显祖诗中的“竹叶杯”;有“琼杯”:辛弃疾《满江红•中秋怀远》“玉液满,琼杯滑”;有“茱萸杯”:白居易《九日登巴台》“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尊”,又作“樽”,诗中常有“金樽”“清尊”等描述,如欧阳修《渔家傲》的“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许及之《贺新郎》的“空把清尊酹与”;施闰章《元夕诗》的“蜡炬金樽烂漫红”等,酒具从材质形状予以物理明确,或从质感品相赋予精神价值,总之都丰富了一般酒器的内涵特性,使之从生活走向了艺术。传统节俗诗词作品中的这些酒器,还充分佐证了我国古代酒文化和酒器文化的历史存在,这是中华酒文化在物质文化层面的鲜明表征。

2酒类型与功能

酒的类型按制作工艺分有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等;按品类分有黄酒、白酒、啤酒、果酒、药酒、洋酒等。其中白酒按香型分主要有酱香型(如茅台)、浓香型(如泸州、五粮液)、清香型(如汾酒)、米香型(如桂林三花酒)等。传统节俗诗词中提到的酒多为特定的成品酒,往往和相应节日的风俗讲究有关。像雄黄酒,它本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如晚清人李静山《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在古人看来,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是一年中的“恶月”或“百毒月”,这时节又容易引发人的烦躁忧郁、心悸胸闷等现象,而雄黄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可以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辟邪杀毒。因此,端午饮雄黄酒就成为我国传统的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节日习俗了。又如菖蒲酒,也是一种配制酒,据《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明宫史》也有“宫眷内臣……初五年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的记载。节俗诗如唐代殷尧藩《端午》:“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菖蒲,本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呈剑型,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故民间用以插在门口避邪。《本草•菖蒲》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中医认为,菖蒲全株芳香,性温,味辛、苦,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能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治癫狂、惊痫,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等。以之入酒,常饮可补脑益智、延年益寿。宋代医学家王怀隐所著《太平圣惠方》一书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通血脉,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足见菖蒲酒确有抗衰老和强身健体之效。

比较为人熟知的还有菊花酒。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年等功效,是重阳佳节人所必饮的特色酒。据葛洪《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中的记载:“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祸可消。”今人熟悉菊花酒,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晋代陶渊明,陶渊明嗜酒,又酷爱菊,据说有一次他自己酿制的菊花酒还没到一整年就提前给启封喝光了,到重阳节这天只好默默地坐在屋边菊园里遥想美酒,恰在这时,好友王弘穿着白衣送酒来了,陶公忍无可忍,摘下菊花蘸着酒就大喝起来。这事在他的一首节日诗里有所反映,即著名的《九日闲居》(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诗歌里,作者非常清楚“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可当时面对“尘爵”与“虚罍”,又不能“空视”时光流逝,只好“空服九华”,所谓九华,即菊花,显然,诗人笔下一派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他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确实,时逢佳节,秋高气爽,窗前篱下,金菊怒放。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了众多佳句。

而且以菊花与酒相搭配的意象在重阳诗词中几成通例,如: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杨衡《九日》)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白居易《九日登巴台》)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郑谷《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卢挚《沉醉东风•重九》)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还有一种柏叶酒,即以柏叶浸制的酒,中医认为,柏叶性味苦寒,能凉血止血,既清肺热,又祛咳痰,以柏叶泡酒,用于元旦共饮,可资祝寿和避邪。东汉应劭《汉官仪》卷下:“正旦饮柏叶酒上寿。”南朝梁庾肩吾《岁尽应令》诗:“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也有:“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如上所称雄黄酒、菖蒲酒、菊花酒、柏叶酒在类型上主要都属于配制的药酒,其中菊花酒稍有酿制的特点,据葛洪《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这些酒的保健功能在民间较普及并延续至今,当然,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文人骚客的一些审美意趣。除去前述驱邪治病的功效外,古代的酒还用来祭祀神灵祖先,这自然是跟我国古代节日本身所带有的祭祖祀神习俗有关联,像范成大《祭灶词》说“酹酒烧钱灶君喜”,许及之《贺新郎》说“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所谓“酹”,就是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同时还要立誓,前面范诗说的是祭祀神祗灶王,许词说的是祭奠古人屈原。而借酒浇愁更是文人诗家近乎于炫耀的独特审美体验,尤其是在特殊的节庆时分,比如杜甫《九日》所吟“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就写出了诗人晚年仍抱病漂泊异乡的落寞凄凉。宋人王禹偁在其《清明》诗里写“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也是写出了清明无酒的清冷和寂寥。

又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郑准的《江南清明》:“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张榘的《念奴娇》(楚湘旧俗):“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高翥的《清明日对酒》:“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都是这类。而像林则徐《无题》那种“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则是反用其意,自然其格调就要高得多了。当然,反过来也有藉酒遣兴的,像李白《将进酒》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程颢《郊行即事》之“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等等。白居易既写过“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襟”(《客中守岁在柳家庄》)、“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九日醉吟》)的凄凉与愁闷,也写过“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三年除夜》)的温馨与欢畅。施闰章在他的一首《元夕诗》里描述一派节日胜景:“燕台夜永鼓逢逢,蜡炬金樽烂漫红,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当中也少不了金樽美酒的特定形象。苏轼《望江南》(春未老)词中更借酒的由头表明了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和豁达:“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由上可见,不在于真有酒还是本无酒,酒在古代文人墨客手上已经完全意象化了,是他们心理情绪的晴雨表,既可以是他们低落情怀的催生剂,又可以是他们欢快心情的润滑油。

3酒品质与名称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清人顾仲在其《养心录》中曾有过一段精辟的概述,他说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浊,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曰:不苦,不甜,不咸,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又问何以不言戒淡也?曰:淡则非酒,不在戒例。又问何以不言戒甜也?曰:昔人有云,清烈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岂可饮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无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咸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都不突出)一饮,是酒之难也。……盖苦、甜、咸、酸、辣者必不能陈也。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性矣”。我们现在也通常以窖香幽雅、陈香飘逸、甘洌醇厚、圆润爽口、香味协调、尾净悠长等词汇来指称美酒佳酿的品质。传统节俗诗词当中也反映出了古人对清酒、浊酒、冷酒等的一定认知。如诗中的表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吕蒙正《祭灶诗》)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怀》)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中的“冷酒”其实是清酒中的一种,即贮存期一年(一般要到第二年夏天)变凉了的酒;而吕诗中的“清汤”也是清酒,汤者,烫也,也就是趁热喝的鲜酒。

清酒在我国自古有之,《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事酒为因事而酿之酒,成酒耗时较短;昔酒则是“久酿乃熟”之酒,味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故常作为祭祀之酒。浊酒则是与清酒相对的,清酒醪经压滤后所得的新酒,静置一周后,摘取上清液,留下的部分即为浊酒。浊酒也指新酿的酒,盖因其未经沉淀过滤,尚处浑浊状态,故相比于陈酿清酒,品质稍次。在诗歌中,浊酒被提到的时候更多,大概因其常见,不名贵,属于大众消费品,因而也常常跟世俗、清寒、落寞、离愁相联系,像前引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这一年登高赏秋时候,连浊酒都吃不上了,他的晚年凄苦可见一斑。又如李商隐之“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行次西郊》),范仲淹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张孝祥之“万里中原烽火北,一樽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浣溪纱》),杨慎之“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江仙》),以及秋瑾之“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可谓数不胜数。相反,清酒则需李白那种“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方可表达,它所寓意的是豪迈、华贵、庄严、静穆的意境。文人墨客通常以艺术的眼光将眼前的美酒佳酿冠以新奇、形象的别称,彰显美酒令人激赏的品质,如李商隐《隋宫守岁》里提及的“玉液琼苏”,玉液好理解,说酒的色泽如美玉一般洁白无瑕,口感亦如美玉一般温润幽雅;至于琼苏,琼即是美玉,宋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琬液、琼苏皆古酒名。”《初学记》卷二六引《南岳夫人传》:“夫人设王子乔琼苏绿酒。”可见将其从酒质的描述过渡延伸至酒的品牌名称。更如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中的“薄衣初试,绿蚁新尝”,这里的绿蚁也就是酒,由于新酿成的酒呈黑色且发绿,渣滓上浮像蚂蚁一样,所以就用“绿蚁”来形容新酿造的酒,白居易《问刘十九》也提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包括南朝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中的“流星向椀落,浮蚁对春开”,“流星”“浮蚁”就是当时的酒的品牌名称。后来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讲,“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这里的“绿杯”也是酒的别称,也是从酒初熟时候的颜色来定义的。苏轼有一首《浣溪沙》(轻汗微微),里面提到“流香涨腻满晴川”,流香就是一种古代名酒,稍后的陆游《乍晴出游》也提到“归来幸有流香在,剩伴儿童一笑嬉”,作者自注说“流香,盖赐酒名”。范成大《满江红•冬至》词里所述的一种叫“云露酿”的酒,他另在《云露》诗序里说:“予素不能饮,病又止酒,比得佳酿法,客以‘云露’名之,取吉云五露,饮之则老者少、病者除之意也。”古代还有一种酒叫“屠苏酒”,大概是那时大江南北风行的知名品牌酒了,很多诗作中都有对其的描述: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顾况《岁日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余。(苏辙《除日》)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己酉新正》)黄昏促席饮屠苏,上座居然属老夫。(黄子云《山中守岁歌》)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林则徐《无题》)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屠苏,亦作“屠酥”,一说为屋名,《太平御览》引汉代眼虔《通俗文》:“屋平曰屠苏。”三国张揖《广雅》:“屠苏,庵也。”又说乃一种草名,明代方以智《通雅•植物》:“屠苏,阔叶草也。”唐韩谔《岁华纪丽•元日》“进屠苏”一句注云:“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4结束语

传统节俗诗词里面既反映出中华民族节俗文化的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厚、形式之繁盛,更展示了华夏祖先生活的情趣性、感触的率真性、创造的丰富性,特别是其中酒器具、酒类型、酒功能、酒品质、酒名称包括尚未及提到的酒典故、酒令、品酒方式、佐酒之物等酒文化元素在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等层面的独特而鲜明的呈现,确乎足以管中窥豹,令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心生肃然敬仰之情。

酒文化论文范文 3

1四川彝族的酒文化彝族

自古以来就有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的规矩。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民间活动,都离不开酒,有谚语说:“彝区贵酒,汉区贵茶”,“有酒便是荣,有酒便是宴”等等,这正说明彝族离不开酒,酒是彝族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几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饮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丰富多彩的。酒礼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识、文化风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辈辈继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着彝族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们世世代代努力积累的精华。彝族的饮酒方式是根据场合、对象、用途、条件等来决定的,每个饮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饮酒规则。这其中的饮酒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祖灵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节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亲友在家饮酒时,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给祖灵和各神灵。该杯酒在祖灵供桌上放置一会,然后由主家人分别分享后,别人才可饮用;主人和客人分别使用各自的饮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会陪着饮酒,主人与客人的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饮具,各饮各的酒;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凡是饮酒时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长辈后晚辈的顺序,这其中有谚语曰“酒是长辈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还要贻赠。彝族人们尤其重视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认亲酒、拜年酒等,这时候彝族人不会一家人独自饮酒,会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来饮酒,并且饮酒者要向敬酒人赠送一些东西如钱、物品等等,以此作为纪念;见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饮酒时遇到很多人,那么这些人就参与进来,采用就地围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传递给每个人,围绕着轮流喝酒,见到的可以一起分享,这就是彝族有名的“转转酒”。除此之外,彝族还有很多酒俗酒礼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饭;一边饮酒一边谈笑风生,不喝闷酒等等。彝族饮酒分很多种类别,如女性酒,在彝语中称为“尼知娆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论是什么场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们看得很珍贵,被敬酒的人要回赠礼物,在火把节时候,姑娘们就会带着自己酿制的“姑娘酒”,来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发给行人,前来参加的人都要给姑娘礼物,并且姑娘给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赶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赠的礼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纪念意义;又如安慰酒,当亲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时候,彝族人必带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进屋后要用酒来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劝慰亲人节哀顺变,好好生活。如果没有准备突然遇到了,那也要买酒再去安慰亲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饮酒类别还与很多:成人酒、订婚酒、娃娃认亲酒、家支酒、开戒酒等等,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饮酒方式、饮酒规则,彝族最壮观的饮酒类别当属吊丧酒和送灵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动,参与饮酒热的人数会达到成千上万,时间上会持续数日或者数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饮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简单,以青稞为原料,把请客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锅内烧煮约两个小时,然后将青稞捞出凉一下,去去水气,再把发酵曲饼碾成粉末均匀地撒在青稞水中搅拌均匀,最后装进坛子里面密封好,隔一两天就可以取出饮用。四川藏族有个特别的酒俗,在四川嘉绒的藏族人们,平日里对来的客人先敬一壶酒,然后吧食物用盘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坝的藏民,凡是见到熟人从家门前经过必回请进屋内敬一碗酒,熟人若不进去,藏民就会把酒拿出来请熟人喝,以表示慰劳。四川阿坝的藏民对酒的钟爱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他们用茶代酒,不论是吃糌粑还是吃干馍,他们都用酒代替茶或开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节日,藏族人民就会载歌载舞,畅快饮酒加以庆祝,唱歌是藏族饮酒是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手拿酒杯载歌载舞,但酒还不能撒出来,在敬客人酒时,藏族人们先要擎着酒杯唱酒歌。藏族饮酒的酒具也很讲究,有酒壶、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观晶莹剔透,上面还绘有“八吉祥”图案、“六字真言”等。藏民爱酒但不酗酒,饮酒是表达快乐,从没借酒消愁之说,这就是藏族的饮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二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

1通过非物质文化收藏进行传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关于酒的文献也颇多,因此,历史文献对酒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意义。四川少数民族的酒文化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论对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具有极大地吸引力。利用历史文献大力推广宣传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如在明代冯时化的《酒史》中就有“酒自仪狄、杜康始,”古今智者把酒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酒乃春也,所以自古以春给酒命名的颇多,如“五粮春”,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曰:“玉壶,赏雨茆屋”。还有关于酒的传说、酒歌、酒令、文章、论著、礼仪风俗等非物质文化收藏。这些非物质收藏可以称之为酒文化的灵魂。如苗族酒起源于一个传说:有人把剩下的糯米反放在锅里,然后就出远门了,几天后回来发现糯米饭表面长出来一层白毛,还发出清香味,此人就拿起来吃了,感觉味道不错,后来人们就这样开始酿酒了。此传说在晋代文学家江统的《酒诰》中也有记载。又如土家族的咂酒文化,很多文人墨客都为咂酒写下了很多诗歌,也为咂酒留下了宝贵的史书记载资料。唐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风,薰草铺坐席,藤枝注酒樽,蛮歌声坎坎,巴女舞蹲蹲”。还有李焕春竹枝词:“糯米新熬酒一壶,吸来可胜碧筒无?诗肠借此频浇洗,醉咏山林月不孤。”等等这些诗词描绘出的是土家族人们畅饮咂酒的热闹画面,体现了土家人的热情、豪爽的民族个性,也为咂酒注入了诸多文化内涵。对于咂酒的喝法也有一定讲究,它不同于往日的喝酒方式,咂酒是用竹管吸饮,主人给客人倒满咂酒后,前一个客人用竹管吸咂酒,后一个客人用毛巾擦拭下继续吸饮,该喝酒方式又称为喝“砸抹坛酒”,用咂酒招待客人是土家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有诗文曰“贵客临门共咂酒”,说明咂酒是土家人最具诚意的待客之物。还有在饮酒时彝族会唱《酒礼歌》,苗族会给路人喝拦路牛角酒等酒俗酒礼。这些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对传播本民族酒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保护这些非物质收藏品,通过这些收藏品来推动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酒文化的收藏是酒文化传播的桥梁。

2通过关于酒的收藏品进行传播

酒的收藏品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传播媒体,酒文化的传播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关于酒文化的收藏品就是一种较普遍的传播方法,酒文化的收藏除了上述历史文献的记载收藏,还包括关于酒的物质收藏如收藏白酒、红酒、药酒、民族风味酒等;还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壶、酒盅、温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盖等;还包括酒的标识、酒的说明书、酒的包装盒、有关酒的广告宣传单及图书报刊书画等等,酒具也是一种传播媒介,因为酒具承载着一个民族酒文化的特色,譬如很多酒具上的图案、造型都很别致,图案绘画栩栩如生,色彩斑斓,一些图案则是标有本民族的代表动物或几何图案等,从古就器酒具就有着极大的社会交际功能,随着礼制的形成,酒器酒具也逐渐发展为具有礼器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对客人的尊重程度,具有了等级的标志符号作用。因此,酒具也是少数民族酒文化发展传播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还有各种载体,如借助于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文化载体为酒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发展传播的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传播,引领酒文化与国际接轨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发展策略

1)整合各民族资源,集中体现各民族特色

整合汇总四川各个少数民族酿酒方法、酿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资料,向人们展示系统的民族酒文化信息。

2)建立系统的宣传平台,增强国际影响力

加大各民族酒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可以建立系统的宣传平台,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让世界都来认识四川少数民族的酒文化。

3)对非物质收藏品进行整理汇编

非物质收藏品对酒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理汇编,形成系统的资料信息,方便向世人展示,如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诗歌、诗词、书画等,增强对阅读者的吸引力。

4)做好酒的外在包装,丰富酒文化内涵

“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酒的宣传工作,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对酒外在包装要做精心研究,既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还能凸显酒的特色,让人一见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好酒包装是促进酒推销的关键,也是酒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性环节,让四川少数民族酒包装的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不论从材质还是形状等方面进行精心研制,使其成为世界上独有的特色包装。

四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4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而追根溯源,礼发源于饮食。中国人素来偏爱在饮食上做文章,上至帝王将相的玉盘珍羞,下至布衣平民的粗茶淡饭,无不着上文化色彩,古人的哲学意境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其间。本文从处世哲学与治世哲学两个层面,分析探讨礼、义、和与道、法、术在宴饮文化中的体现,旨在粗浅地阐释中国古代饮食中的哲学,简述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境,取古人的宴饮文化中的精华加以整理、综述。

关键词:

饮食文化;哲学;传统文化

一、引言

历史上谈及饮食的著作,多以编排古今菜谱、夸赞食物味道为主,但宴席能够得以流� 笔者把探讨饮食文化侧重点放在了古人在饮食中展现的哲学思想上,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宴饮文化的重点在于它的内涵,如果摒弃了古人的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意境,只能流于世俗,成为满足口腹之欲的“大餐”;二是因为中国饮食文化一说能立足于世界,确实是有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享受中华丰富食品的过程中,能够探讨几句饮食中的哲学意境,不失为一桩美事。

二、处世哲学——礼义和

(一)饮食与“礼文化”1.礼仪文化源于饮食有据可考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记》中有句话“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也就是说凡是礼仪规范,都是源于饮食活动的。虽然这么说有些以偏概全,但是从其根本上讲,我国的礼仪发端是从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而祭祀礼仪又是从饮食礼仪起始的,所以“始诸饮食”确实有一定道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中的这番言论流传了数千年,虽然从客观现实来看,‘粮仓充足、衣食无忧’不是礼仪荣辱形成的充要条件,但是按现在的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饮食的发展对于礼仪文明的衍生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2.饮食过程中的礼仪无处不在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对于饮食的礼仪更是十分讲究。《论语•乡党》中通过孔子的言行记载了当时人们所崇尚的衣食住行间的礼节,其中对于饮食礼节的描述尤为繁缛。而《礼记》中的曲礼篇、礼器篇、少仪篇也同样记载着上至天子宴席,下至民间平民的饮食礼则。这其中既包括宴席中的座位礼仪、就餐礼仪,也包括了饮酒、喝茶的一些礼仪。直到当今社会,很多餐桌上的饮食礼仪仍然适用着,例如主宾座次,位序;点餐时的学问、禁忌;入席进餐的礼节;酒桌上的文化等等,不一一论述。虽然现代的礼节不像古时那般繁缛,但是交际聚会时的饮食礼仪仍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古人的处事哲学在宴席间体现的淋漓尽致,礼节无处不在,中华民族优秀的尚礼文化始终贯穿于食文化中。

(二)饮食与“义文化”说到义,人们最多想到是义气,武圣关羽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中。其实不然,古人的“义文化”所包含的不止是义气情谊,还包含了信念、责任和气节。“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是气节,是义;孔子又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在陋室,一箪饭,一瓢水,如此清苦都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这是信念,是义。苏轼在给范仲淹的文章写序之时,盛赞他“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而不可得”,活脱脱的把范文正公仁义孝道的形象展现出来,范仲淹这也是义。从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盗泉、嗟来之食,一箪食、一瓢饮,或是形容范仲淹对于仁义孝道像饥渴之人对于饮食般不能忘记,这些对于“义”的褒奖,饮食全部贯穿其中,哲学意境油然而生。大义难以用三言两语道明其具体含义,而用饮食这一日常生活中大众每天必须接触的事物来形象的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既通俗易懂,又让人印象深刻,着实为古人的智慧叹服。

(三)饮食与“和文化”1.烹饪中的水火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烹饪,的确是有些学问的。单从简单的烹饪中水和火的应用上讲,古人便有着独到的见解。《淮南子•说林训》有句话:“水火相憎,鏏(weì)在其间,五味以和”。水和火本来是不相容的,但是用装有水和食物的小鼎锅放在火上却能煮成五味俱全的美食。小小的烹饪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哲理,水和火相互辅助便可以做成一份佳肴,做事情、做学问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旧唐书》中“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便是以“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来讲明一个道理:人才的性情虽然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和衷共济的。同理,先秦时的百家争鸣也是如同水火一样,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这也就是班固那句“其言虽殊,譬如水火,相灭亦相生”的由来,孔圣人也曾问道于老子,可见思想、言论虽有差别,却也会有共通之处的,就如同烹饪中的水火,虽然水火不融,但烹饪时还少不了它们共同作用,这便是中国“和文化”在饮食文化中的体现。2.味道的调和说起“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论其哲学上的应用也是连篇累牍,无论是伊尹借“味”的原理来教导商汤如何治国,还是先秦思想家鹖冠子说的“气”从“味”中产生的“味者,气之父母也”,又或是苏轼对能“知味”而“值那一死”,可见“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味”对于饮食中的“和文化”来说,又有一番哲理蕴育其中。《古文尚书•说命》中提到“若作和羹,惟尔盐梅”,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好咸酸二味,调和之道深谙其中。人们常说的古话“五味调和百味香”同样也说明了调和的重要性。烹饪是如此,处事也是如此,仁义礼智信,无处不体现“和”文化的精髓,古人谈论饮食中的“味”,不仅仅基于它的本身,往往都寄于其中深刻的道理,确实是有种别样的意境。

三、治世哲学——道法术

“道”“法”“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含义丰富。群经之首《易经•系辞》这样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道”是什么?这是前人几千年都在追寻的东西,显然不是笔者一个只读过几年书的人可以说得清的事情,况且庄子也说过“道不可言,一言非也”,说出来就变味了,姑且把它看作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境界吧,按我的理解“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我这里借用“道、法、术”的概念,层次是由上而下,权且勉强套用来讲饮食与治世哲学间的关联,选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内涵,不能深究。饮食与政治,初听有些牵强,其实不然,古人以社稷代表国家流传至今,“社”是土地之神,“稷”便是谷子之神,可见饮食文化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

(一)饮食与“道”1.儒家经典中的饮食之“道”《礼记•王制》记录司徒做的事是修六礼、明七教、齐八政,而八政便是以饮食为首,简而言之,司徒所做的事,就是修明饮食之礼以养民。孔孟自身也好,还是他们所推崇的周礼,都表明老百姓能安心吃饭,便代表了政治清明。而孟子论证王道的时候引用饮食一说最为明显。《梁惠王上》中便有孟老夫子见梁惠王谈王道仁政的故事,而现在这篇文章也早已入选中学课本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而达到“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曾有也。”而在他批评虐政时说“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他论政时所谈到的仁政王道总是以饮食方面立论,深刻的体现出了儒家的关注民生这一政治哲学意境。2.道家论述中的饮食之“道”道家讲“无为而治”,老庄虽然讨论政治时关于饮食的内容不多,但句句都反应了他们的政治哲学,而有趣的是在于现在人对于这些观点的争论,有人说老子重于饮食政治学,有人说不是。《道德经》三章中说过“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这句便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说这是种圣人的政治手段,是让人民得到温饱,又让他们没有其他非分之想,顺应管理;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圣人治世,应该顺其自然,控制可以控制的东西,放弃不能控制的东西。这里用“心”来说不能控制的,如心中的一些杂念,而用“实其腹”这一与饮食相关的来表明可以控制的行为等方面。王安石、静宜子等人倾向于前者观点,杜光庭属于后者观点,道家的饮食论政确实别有一番意境。而“乐与饵,过客止”也引发一些争论,一种观点是动听的音乐与甜美的食物让人止步不前,表示了对于贪念愚妄的批判性观点。而笔者依然倾向于后一种饮食的政论观点,这只是种比喻,家中有音乐饮食,那么过往的路人都为之留步,这就像帝王遵从道,使天下太平,那么所有的人民都乐意归顺于他了。道家的政治哲学比较抽象,寄于饮食文化中,更显得深奥,但却能够引人深思。

(二)饮食与“法”“法”就是规则、是制度、是规矩,也是刑罚、法律,这个相对就要具体一些。《周礼》上阐述的当时建立的庞大的饮食制度,从食官机构,礼制规定下的王室饮食结构和膳食制度,等级分明的食器使用等等一系列基于饮食的法则,明确了礼仪。那其目的在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发挥礼的政治社会功能,保证上下有序的统治形态,达到君、臣、民之间的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饮食文化基于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应用,这也使周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最久的朝代。当然,从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很刻板的封建制度,但不妨碍从中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法”对于治理国家而言是基础,这也就是现在说的“依法治国”,是保证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小到宴席间的饮食习俗、规矩,大到国宴上礼节,饮食文化上的“法”很多便是到了如今也适用着。前面谈到的尚礼文化,在饮食文化中一直是鲜活的存在着。

(三)饮食与“术”“术”一般说来就是指的方法、计谋,也指权术、阴谋。放在本文来讲,主要使用其正面的含义,就是正确的策略或者好的想法。相对于法来讲,术更是具体的对策和手段,合理的利用小“术”来治国,也是一门高深的哲学。古人讲“术”更是经常联系饮食来举例。1.立世的术《楚辞》中屈原讲“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受过热汤的烫,就是冷食也要吹一吹,用此来抒发自己不得志向的苦闷。而陆游又说“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他的观点是过分小心是没有错的,出了问题就要立刻就去弥补。同样的话语却表达了不一样的立世观点,虽然两者都没能达成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立世的小术却通过热汤、冷食展现着他们的见解,小心谨慎确实是能在政治舞台上站住的基础。2.治世的术治国之术则有另一番景象,古人总是把“烹饪师傅”与“治国贤臣”联系到一块,常用“调羹”“调鼎”来象征从政。例如孟浩然志向难以达成,就说过:“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蒲道原在《郭某席间赋》也说:“调羹事业无劳问,深谢诸公愧无能。”就连钱钟书钱老也曾议论过烹饪和治国相通的现象“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更为有趣的是,很多古时候的宰相大臣也都是大厨师或是美食家,而他们谈论治世的哲理时也经常引用饮食方面的道理。最有名的就当属商朝的宰相伊尹和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易牙,其他如苏轼一类也都是大美食家。伊� 而易牙取烹饪之小术,向齐桓公谄媚,居然用自己的骨肉做菜献于齐王,换来齐王的宠幸,虽然受人唾弃,但也是一种手段。有个和饮食有关的政治故事很有意思,齐国有古冶子,公孙接,田开疆三位大将军,三人功高盖主、狂妄自大,齐景公对他们十分顾忌,想要除掉他们,但是又找不到合理的方法,就问晏子如何是好,晏子说好办,就买来两个桃子让人送到将军府,让三位将军自行评论,举荐功劳最大的两个人分吃这两个桃子。古冶子这时不在,公孙接就与田开疆两人各自分了,等他回来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自己功高而没有桃子吃,是个极大地侮辱,就气急自刎了。公孙接与田开疆一看这样,自以为二人都没有古冶子功高却贪桃,便也双双自尽。这就是古时有名的“二桃杀三士”,晏子借用桃子,用小术让三人产生矛盾,达到了君王的目的。而这种例子还很多,利用饮食之物这一载体,施用小计谋便达成了治世的政治目标,如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清朝时的“满汉全席”,楚汉相争时的“鸿门宴”,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全是假借饮食之事施用自己的计谋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些均耳熟能详便不再赘述。

四、结语

人类文明的去向,物质上以科学家带头,精神上由哲学家领航。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饮食中的哲学思想意境值得人们去认真探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开篇便“以饮食为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林语堂先生也做《中国人的饮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古今政治家,文人墨客都很重视中华饮食文化。笔者仅仅是以古人饮食中的立世哲学为题,简略的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从实用上讲,增补些细微的哲学韵味,就是我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龚鹏程。饮馔丛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吴耀根。食文化和文化的侵略[A].“食文化与以人为本”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3]陈碧强。由外在之礼到内在之礼[D].复旦大学,2011.

[4]高姗姗。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高成鸢。食。味。道:华人的饮食歧路与文化异彩[M].紫禁城出版社,2011.

酒文化论文 5

【关键词】酒店信息化掌上酒店方案

据有关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酒店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只是停留在邮件的发送、财务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销存管理等相对比较基础的阶段,而且这些应用集中体现在酒店的内部管理上。在酒店基础工作做好的情况下,酒店盈利与否关键在于酒店的客户多少,从这点出发不难发现,对于酒店的客户的开发以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把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酒店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上,是酒店新的信息化发展关键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掌上酒店”管理的概念。

一、掌上酒店的概念及特点

掌上酒店,简单来说就是酒店的客户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是一个叫MCRM的系统,MCRM的系统是一种基于ERP系统结合移动电话的短信平台而实现手机用户作为ERP系统终端并接受跟踪管理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的终端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最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掌上酒店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做到人性化服务,从而提高酒店经营效率,增加效益。掌上酒店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饭菜质量以及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2.对客户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分类管理,满足不同需求客户的需要。

3.系统的终端是手机,无需酒店出资购买特定的设备,减少酒店开支。

二、掌上酒店管理的应用

1.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主要表现在酒店现有客户的管理,在MCRM系统中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包括:新增客户管理,需要沟通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调查管理,跟进客户时间安排管理等。这些模块在掌上酒店管理中均以表格的形式存在,做为酒店客户部的人员只要用手机登陆,即可对表格中的内容予以下载,然后指定出每日的客户跟进以及维护计划。

2.客户满意度信息的反馈以及客户定向需求的下载。我们知道不管是酒店还是其他的服务行业,抓住回头客户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之间客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如何让客户回头是酒店客户管理部门所最关注的问题,这样就意味着酒店以什么样的特色值得客户再次光临,总结起来也无非是:饭菜质量以及服务做的是否到位,我们从客户最关注的话题出发,在掌上酒店管理中设立客户反馈模块,也就是让客户给酒店提出好的建议,说好的建议,其实是要客户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以便酒店及时改进。同时采用好的建议有奖采纳的具体模式,使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以及使获取的反馈信息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3.客户人性化管理。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的行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酒店业不例外。但是做为酒店来说,如何做到客户的人性化管理呢,有的酒店采用根据客户到酒店消费情况,以及消费次数,给客户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打折,或者是赠送特色菜等。这些都是从物质上维护老客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客户来酒店消费,多了肯定要照顾,慢慢的成为自然,感觉不到酒店额外的“照顾”的成分,而且送菜当时吃过,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掌上酒店管理系统中增设客户资料详细管理的模块,对客户的身份、家庭住址、年龄、以及客户的生日等(这些客户资料要绝对保密)做到详细记录。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记录客户的生日呢?这正是我们掌上酒店管理的优势所在,系统在实行客户管理时,又有给客户发送祝福短信的功能,酒店不妨在客户生日的前一天给客户发送短信,代表酒店祝客户生日快乐,如果在客户过生日的当天去酒店消费,酒店可以送给客户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收到短信的是您,您是不是会带着您的家人去该酒店消费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客户并不是冲着蛋糕去的,而是看重的酒店的服务。这就是掌上酒店客户人性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此外,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实现酒店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接收通知等,以及酒店的日程安排,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使用,使酒店业不需要再配备专门的通讯员去下发通知,MCRM系统既保证了通知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通知的及时性,还可以用系统的短信群发功能对酒店做必要的宣传。三、掌上酒店管理成功模式方案

1.软件系统。掌上酒店MCRM系统,Windowsxp/2000,SQLServer,电脑主系统控制。

2.硬件平台。只要是能上网的手机都可以用,手机嵌入运行java,手机wap。

3.网络连接。互联网,主要是移动的GPRS。

4.方案成本。系统成本根据模块选用数量约5-8万元。

分析:掌上酒店管理,避开了繁杂的硬件设施的安装,解决了必要办公设施携带不方便的的难题。一个系统,把整个酒店所有员工的手机联在一起,通过手机wap和客户及时沟通交流,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收集。通过对回收数据统计分析,为酒店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根据酒店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可以实现MCRM管理系统与酒店的财务、人力、采购等管理系统的对接。而且还具备管理软件的权限管理,在完善安全的系统下,还可以提供7×24小时工作服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交流,时时刻刻沟通的效果。

四、结束语

掌上酒店管理,是通过终端客户数据的获取,再从中提取一系列与市场及其营销管理相关的数据,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而建立起基本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科学的客户服务、渠道监管及整个酒店的市场控制与管理,做好客户沟通、交流、服务的同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酒店事业的人们所关注,它定能书写酒店管理行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酒文化论文 6

(一)行业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程度不高在新形势下,各种形式的竞争归根结底可以看作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竞争,信息与网络已�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一些酒店的营销与管理模式仍旧停留在签协议、走团队或简单的推销等传统营销手段上。这样直接导致自身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程度地,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需求,从而滞后了自身调节适应新形势的步伐,致使自身的竞争力不足。

(二)营销理念与管理手段的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酒店的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在营销手段上的投入不够,借助于单一的广告来宣传,酒店的自身知名度不高。在管理手段上,不注重酒店服务人员的培养,以低价来招聘人员,流动性较大。在酒店规模上,不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酒店业务,多数超过市场的实际承载度。在酒店文化上,忽视酒店主题的文化建设,重视物质性感受,忽视软件的设备建设,整体拉低了酒店的水平。

二、改进现代酒店营销模式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酒店的人员培养与酒店文化建设首先,酒店管理者要谙熟酒店管理的理论与经验,要定期组织管理者学习的机会,把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酒店管理当中。其次,注重对酒店服务人员的岗前培养,适当提高员工的福利与底薪,解决人员的后顾之忧,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方可上岗。最后,酒店的软实力建设要突出本酒店的文化主题,营造一种新颖、独特、舒适的酒店氛围。

(二)更加注重顾客的体验与感受管理者要切实把胃顾客着想落到实处,在酒店的营销过程中,不要去逼迫顾客消费,而是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刺激其消费。服务人员要做到贴心服务,笑脸喜迎顾客的进出,酒店产品的推荐切实符合顾客的需求;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注重以外的工作,例如:客房服务员为感冒的客户出其不意的送上姜汤,为生日的客户送蛋糕与生日祝福,为熟客上其爱吃的菜肴与选择预留爱好的房间等,注重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从而得到顾客的真实的信赖与再次选择。

(三)加大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建酒店自身的网站,要注意加强网站浏览、搜索引擎、旅行预订以及互动等各方面的友好性,使顾客在线上即可解决一些需要耗时的问题,增加顾客的良好体验及感受;培养酒店员工对网络营销的热衷度,酒店可以成立电子商务部,专人负责网络营销,从而拓展酒店的外在知名度,增加顾客的选择机会。

三、结语

*传统酒文化论文 7

说起*传统文化,酒文化理所当然位在其中,和人的关系极为紧密,几乎人人、家家都要受酒文化的影响。

说*酒文化,免不了先说说酒的起源。*酿酒工艺的起源一说是“仪狄始作酒醪”;另一说是《杜康作秫酒》。二位都是夏朝人,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经过曹操写“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世人心目中杜康成了发明酒的祖先,至今流传“酒祖杜康”。众说纷纭,难成定论。

老祖宗研制发明酒本来是供人享受的。家人过大节,朋友聚会,或有庆典活动,共同举杯,开怀饮酒,是欢乐,是喜庆,是祈福,是吉祥。这正是酒文化的意义。*民间流传“无酒不成宴》。“人生不可没友,宴会不可没酒”。

岁月更替,时代变迁,洒文化被引入岐途,诗经中就记载”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古人就有畅饮通宵不醉不休的记载。曹操写《短歌行》极力倡导“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诗句流传至今,妇孺皆知。河南省汝阳把杜康当酒的招牌,包装箱上就印着“酒祖杜康”。毫无疑问,曹操是*酒文化的**人物,是让人多喝酒的鼓吹者,是让人喝酒解忧的榜样。

另一个*酒文化的**人物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写了一首颇有名气的《将进酒》,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愿长醉不愿醒”,“唯有饮者留其名”,“与尔同销**愁”。据说他的许多诗是喝酒之后写出来的。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这句名言也已妇孺皆知。毫无疑问李白是继曹操之后又一个极力倡导人们多喝酒的鼓吹者,是教化世人狂饮烂醉的鼓吹者。本来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喝几杯酒解解闷,也就是曹操说的“解忧”,岂不知“抽刀斩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因为曹操、李白竭力主张世人多喝酒,喝醉酒,自汉唐以来经历了多少朝代,有多少粮食转化成酒,有多少人以他们为榜样,常喝酒,多喝酒,喝醉酒,由此喝晕了,喝病了,喝死了,酿成了人生和家庭悲剧,使*酒文化变味变质,酒文化成了“不像话”。据百度网提供的资料,*各地大小酒厂酿酒所需的粮食超过四川、山东两个产量大省的总和。*每年喝酒致残的人数达1700万至多,因喝醉酒而丧命的人数达人,触目惊心啊!前些年国家没有苍蝇老虎一起打的时候,不少*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几乎天天进酒场,猜枚划拳,喝五吆六,公款大吃大喝。社会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喝坏了*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这里特别一提的是古代人喝的酒是用五谷酿制的,喝酒的杯子像牛眼,多喝几杯,对人危害不烈。今天有一些酒是用酒精勾兑的,甚至还有不法商贩勾兑假酒。餐桌上用的是高脚大杯,喝下几大杯这假酒劣酒的人不倒大霉就怪了。

我在一个夜市吃喝大观园看到,有的朋友相约喝酒,由于饮酒过量,失去理智,怒目相向,把朋友当仇人,掀桌子摔板凳;有的醉倒桌旁,随地便溺,丢人失态;有的不醒人世,雇車送走;有的醉态昏迷,东倒西歪,口吐狂言。据我一位同乡讲,他见过两个酒鬼喝酒劝酒的场景,其中一个说,我不敢再喝了,你敢把我怎麽样?另一个劝酒者说,你如果不和,我敢把你头割了。说着就动手,真的把好友头割了。他本人行凶**,被**逮捕,**偿命,两个好友因喝酒丢掉生命。本来是友好相聚,结果是酿成了个人、家庭和社会悲剧。我有一个转业回家乡某企业的战友,夫妻只生一儿,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结了婚,因喝酒而丧生,大喜变成大悲。有医学专家说,人喝醉是肝昏迷,喝醉一次等于患一次小肝炎,久而久之积累成大肝炎,酒精把肝脏烧坏了,并发成肝癌、肝坏死,肝衰竭,就要死期临头。

明代作家冯梦龙编著“三言”,不只一次规劝世人“饮酒不醉为最高”。适量饮酒是享受,喝过量了是难受,狂饮滥醉危及生命是悲剧。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牢记先贤饮酒不醉的名言吧。

作者王子庆,河南郑州居民。

酒文化论文 8

我国研究者主要将软实力理论运用到国家综合实力及文化层面,并从概念界定、实践应用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2008)指出,文化软实力即是文化的凝摄自固力、竞争力、传创力和感召力的整合表达,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者,都产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性影响,所以,文化软实力是人在创造生存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或他者的实在影响力。王一川(2009)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特定人类共同体生活的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所呈现的柔性吸引力。在实践中,文化软实力一般与特定区域或特定层面相结合。例如,刘彩云等(2011)从探讨蜂蜜文化内涵出发,指出弘扬蜂蜜文化在发展蜂产业中的作用,并提出扩大宣传途径、加快蜂蜜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提升蜂产业发展对策。杨柳(2012)认为提升“中国白酒金三角”文化生产力的两大途径包括通过高端要素的化学聚合创造和承袭文化生产力,以及通过地理品牌的传播强化文化生产力。实证研究成果大多关注与地区,对行业及产业的关注比较少,结合四川地区白酒产业的研究比较有限。鉴于此,本文拟对川酒文化软实力提升思路进行探索。

二、川酒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分析川酒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生产技术上在国内、国际堪称首屈一指,被行业认为“最大的产业集群、最大的品牌群、最大的产能群、最好的政策洼地”,酒类生产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然而,当川酒产业面临着从销售量提升到产业文化影响力扩大这一挑战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品牌建设不够完善。四川白酒品牌主要分布在四大酒城———宜宾、泸州、绵竹、邛崃。其中宜宾、泸州两地白酒品牌建设在命名、文化、包装、定位等工作相对比较完善,品牌知名度较高。邛崃拥有酒类企业近300家,是中国重要的白酒原酒基地,生产窖池2万余个,原酒储量约20万吨,其自然条件适合酿造高品质白酒。然而,邛崃白酒除了“文君”品牌稍有名声外,大多企业从事散酒生产和销售,因缺乏品牌建设和推广,知名度和盈利能力都有待提高。

第二,地方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四川被誉为浓香酒的世界、酱香酒的故乡。提起四川白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和郎酒等著名品牌。的确,川酒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生产技术上在国内、国际堪称首屈一指。然而,各著名的白酒品牌使四川享誉了国内外,却没有使孕育了这些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白酒品牌的白酒酿造地大放异彩,很少人提到白酒品牌就联想到白酒酿造地。由于白酒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是不可复制的,酒类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所在地的关系就重要。当一个企业的产品与所在地的地理、历史、民俗等联系越紧密、融入越自然,越能充实其内涵,也更能借助当地文化扩大影响力。

第三,对“高端产业”理解不够全面。四川白酒产业导向是走高端化、品牌化道路,建设固态蒸馏白酒高端品牌的集聚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对“高端化”理解不全面的现象,将“高端化”与“高价格”混淆,存在盲目高端化的局面。近年来,白酒价格一路飙升,中高端白酒似乎成了有钱人的专属品,加之我国自古以来的“宴请文化”促使了高档白酒的消费,高端必定是高价的。然而,高价格不等于高端化。盲目高端化不仅带来整个行业产品链价格的上涨,而且导致白酒产品标签、标识使用混乱,误导消费。其中,年份酒一直充当涨价先锋,但我国的年份酒缺乏产品标注中有关窖藏时间的标准,出现乱标年份误导消费的情况,其投机和市场混乱度较高。这种情况不利于白酒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在川酒产业高端化发展道路上亟待出台一系列产品标准和管理制度。

三、川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文化软实力不是通过物质累加的途径就能提升,它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努力且无法量化和有形化,但其价值不可忽视。笔者认为,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和提升川酒品牌文化内涵,可以彰显川酒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通过探寻川酒的酿酒史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四川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举世瞩目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埋藏着许多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历史遗迹。在数以千计的珍贵出土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陶器、青铜器属于酒器,如盉、觚、觯、瓮、罍、钵、尊、爵等。考古工作者还在四川各地发现了大量商周至战国末期的酒器,包括陶器、漆器和青铜器,既有盛酒器,又有饮酒器,仅青铜器就发现了100多件。大量酒器的出土,足以说明古代蜀国酿酒业的发达和蜀人饮酒之风的盛行。在源远流长的四川酿酒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酒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沉淀。通过探寻川酒的酿酒史,发现川酒品牌历史演变的深层次价值,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川酒文化软实力。

2.通过体验川酒饮酒习俗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在古代,酒是权力的象征。由于酒的来历神秘且喝起来有飘然晕眩的感觉,所以古人以为酒是神赐的,或者是得到神的启示而酿成的。掌权者将酒作为体现自身威严与地位的象征之一,酿酒权由掌权者赐予,有功之臣才可以得到赏赐的美酒。随着酒的酿造技术逐渐普及到民间,白酒的品种越来越多,原先繁杂的仪式礼法逐渐淡化失去了神秘性,饮酒成为一种礼节和人生享受。以前白酒度数相对较低,饮酒以男性为主,佐酒菜肴不如现在丰富,人们饮酒崇尚“豪饮”,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方显男儿气概。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饮酒从“豪饮”变为“细品”。人们通过闻香、观色、品味来欣赏和回味酒的品质高低和风格。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洋酒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并得到人们喜爱,白酒仍然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饮用佳品。上述各种饮酒习俗,可以在川酒的生产与营销环节中实景展现,通过消费者的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川酒文化软实力。

3.通过传递川酒精神价值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当将酒作为产品销售,品牌就成为区分产品的标志之一。不同的白酒企业和产品系列在命名、包装、宣传口号、商标等品牌构建方面追求的是创造独特的形象,传递丰厚的内涵理念,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价值。例如,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培育“舍得”酒品牌,2010到2011年公司在水处理、粮食处理和生产工艺方面的设施设备投入共进行了十亿左右的投入,这些都是先舍去的利润。在舍去一部分利润基础上酿造出的更高品质的酒才更加受到市场的认可,然后才逐渐收回投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正所谓“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之于物,得知于心;舍之于利,得之于义;人生福报,在于舍得。”,“舍得”品牌可谓集千古智慧于一体,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也传递出健康的价值观念。

4.通过川酒的表现载体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四川是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固态蒸馏白酒的故乡,拥有千年古窖、酿酒建筑和盛酒器物,且古迹、建筑和器物与生产经营融为一体,流传至今。成都拥有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200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泸州拥有明代万历年间所建的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绵竹拥有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获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五粮液、水井坊、剑南春等酒企都建设有酒史博物馆,展现从古至今的白酒生产工艺、酿造工具和器物等等。历史遗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建筑和器物足以说明川酒的历史,也是证明川酒文化的物证。古迹、建筑、器物、诗词歌赋、书画、楹联、雕刻、典故等都是在酒文化的形成中产生的瑰宝,令人回味,让人遐想,极具挖掘和提升潜力,是不可忽视的酒文化载体。

5.通过川酒名人资源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历代名人吟诵川酒,川酒很早就和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川酒的声名远播得益于历代四川籍名人或旅居四川的名人在生活、工作中对川酒写下的赞美之词,其中,以文人学士居多。例如,唐朝诗人杜甫在宜宾品尝春酒和荔枝后留下了“重碧拈春酒,轻红劈荔枝”的诗句,后来春酒改名为重碧酒;1909年,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姚子雪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五粮液美名问世。唐朝学士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将“剑南之烧春”列为全国名酒。杜甫、宋朝著名学者王灼、明朝四川抚军饶景晖、康熙年间浙西词人吴陈琰都曾赞誉射洪春酒,民国举人马天衢根据店前牌坊命名“沱牌曲酒”。北宋诗人黄庭坚、南宋诗人陆游等旅居四川时都留下了描写四川白酒的诗句。在诗词中的酒有如今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有可考证来历的,也有无法考证来历的,但这些都是川酒产业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名人效应和历史典故打造品牌不失为挖掘提升川酒品牌文化的一个方法,邛崃“文君酒”就是一个好例子。因酒的供给,才能酒品源源,提供吟诗作赋的素材;因酒的诗词,才让酒香四溢,留下历史文化的积淀;因名人典故,才能千古流传,获得挖掘提升的资源。两者相互依存,才形成生生不息的川酒文化和川酒的人文环境。

四、结语

*传统酒文化论文 9

摘 要:饮酒是*的传统习俗之一。饮酒不仅与各节日时令紧密结合,更是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酒文化因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酒文化 饮酒习俗 文学艺术

酒是*人的主要饮品之一,*制酒的历史也源远流长。约在三千多年前产生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一千年前的宋代,蒸馏法的发明使白酒成为*人饮用的主要酒类。五千年来,酒渗透于*人的生活之中,在文学艺术、文化娱乐、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就已经很盛行了。但是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与半流质,这种酒适合食用而不是饮用。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是夏朝一种叫爵的酒器。商人善于饮酒,酒文化也十分盛行。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促使*的酒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甚至出现了“长勺氏”与“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当时的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最典型的**是纣王造****,整日里美酒伴美色,留下了“酒色文化”。到了周代,“酒礼”与“酒德”被大力倡导,酒的主要用途被限制在祭祀上,因此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最严格的礼节是酒礼。饮酒,尤以年**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这就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也对酒多有记载。《礼记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尚元酒”带有怀古之意;“野人”是指普通群众;“饷野人皆酒”,意思是让普通群众吃一般的饭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酿酒技术有了明显提高,随之提高的是酒的质量。

秦朝经济繁荣,酿酒业也随之兴旺。秦汉年间出现了“酒政文化”,即**者屡次禁酒,提倡戒酒来减少五谷的消耗,但仍然屡禁不止。到了,汉代酒的用途更加扩大。如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来治疗疾病。汉代酒文化的基本功能是调与人伦、献谀神灵与祭祀祖先。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也变得严格。两汉时期,饮酒开始与各种节日相互联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习俗。三国时期是我国的酒文化的发展时期,酿酒的技术、原料、种类等都有了很大进步。三国时期的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云:“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由于秦汉年间提倡戒酒,因此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民间**酿酒的现象在此时相当普遍,酒业市场也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这是国家的财源之一,“酒财文化”由此形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的风气也很盛行。人们借助于酒抒发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的忧思与对历史的慨叹。酒的作用潜入了精神层面,从而拓展了酒的文化内涵。此外,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唐朝诗词的繁荣,促使辉煌的“酒章文化”的出现,“酒催诗兴”是唐朝酒文化最凝炼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唐朝的酒肆日益增多,酒令也十分盛行。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美术、绘画等相互融合,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使酒文化进入了高度发达时期。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贵器”,当时的酒道,是在食毕后饮酒,正所谓“食讫命酒”“食毕行酒”“烹鸡设食,食毕,贳酒欲饮”。饱食后徐饮、欢饮,既不易醉,又能借酒使欢聚更尽兴。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因此与唐朝的酒文化相比,宋朝酒文化更丰富,也与我们如今的酒文化更接近。宋代的酒业繁盛,因此酒店遍布各地。到了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饮之风,金代有着烧锅酒文化,因此也有着浓厚的酒文化底蕴。在宋代,蒸馏法的发明使白酒从此成为*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明代农民**战火不断,而清**不御外侵,导致百姓四处迁徙避患,“酒域文化”在地域文化形成下产生。明清以后,酒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饮酒与节日紧密结合,如元旦饮椒柏酒、端午饮菖蒲酒、正月十五饮填仓酒、重阳饮菊花酒、中秋饮桂花酒。清代有“酒品之乡, 在当时,京城的达官贵人们崇尚黄酒,而中下层的普通百姓则多喜欢价廉却味浓的烧酒。明清两代是*酒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明清饮酒十分讲究“陈”字,陈酒十分受到推崇,所谓“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此外,酒文化也被推向了修身养性的境界高度。由于酒令五花八门,因此无论是人物、花草鱼虫、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都能入令,*的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被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从在名人雅士间普及到被里巷市井所爱好。

如今,酒文化的核心应当是“酒民文化”。酒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酒更加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均有相关的酒俗与酒礼。根据2013年外媒的报道评出了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的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人打交道,饮酒无论在怎样的场合,都能够表达精神层面的内容,即便看起来是形态层面的饮酒也大多是这样。酒能抒发豪情壮志,能消除寂寥忧伤,能表达欢快惬意与哀伤肠断。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酒文化也融入了更多具有时代性与*特色的内容,尤其是人情文化。酒文化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文化具有**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周卫东。*酒文化大典[M].**:东方出版社,2010.

[2] 张文学,谢明。*酒及酒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鲁地。*酒文化赏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传统酒文化论文 10

摘要:

*关于酒的起源历史悠久。酒对***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酒文化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文化,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本文试图从酒文化在*传统习俗的渗透,探讨**民族中酒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

酒文化;传统习俗;功能

一、酒在*的历史起源

*素有“酒的故乡”之称。据考证《吕氏春秋》和《世本》等较早的文献都认为酒为仪狄所造。《战国策·魏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指出了仪狄造酒的时代;《世本》认为这是造酒之始“,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但在同一本《世本》里又有杜康造酒之说,《事物纪原》也说“少康作秫酒”。张华《博物志》也有“杜康作酒”,陶潜《述酒诗》序说:“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仪狄,相传为夏禹时人;杜康,也叫少康,殷商时人。后来,仪狄造酒之说渐隐,杜康造酒之说益显,遂使杜康成为酒的代称。

二、酒文化的内涵

关于“酒文化”,萧家成撰文提出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总和。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围。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影响,与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

同时,*酒文化也是一种地道的社会文化,酒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一种特殊的饮食。“酒食所以合欢也”、“饮食男女”等等,其中“饮”便是指酒,所以在*,“饮”与“食”同样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把这一亲和力用之于人际交往,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酒作为*人追求个性**的基本需求的替代物,与**军事、**社稷、世俗人情、悲欢离合、亲疏远近、喜怒哀乐、性情风度等有着密切联系。

三、酒文化在*传统习俗中渗透

酒,可谓是*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距离拉近。家人聚会中举杯盏影间,流露着默默温情。同时,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中也离不开酒。如新人结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前去喝“喜酒”。孩子满月,其父母会大办操持一场“满月酒”,以祝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端午佳节,人们要喝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祸。清明重阳更是要以酒祭祖,表达对先人逝者的怀念。可见,酒在*传统习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有一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可见酒的重要地位。

四、*传统习俗中酒的文化功能

1、婚俗中约定盟誓功能

在*人的婚嫁庆典上,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传统社会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品,甚至在许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终都有酒的参与。酒固然有喜庆的含义,但同时酒还有约定盟誓的功能。结婚的序幕是“订婚”,许多民族订婚的俗仪,都是酒字当头,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来拉开的了。例如在东北,男女双方经媒人的中介议婚后,第一步就是“喝相亲酒”。相亲酒宴上,被相的男女要出场敬酒。双方无异议时,席面上由双方的主婚人交换酒杯一饮而尽,或由媒人举杯饮尽,谓之“端盅”,以示婚约已成。而在陕西安康一带,新娘被送至男方家时,一进门,便有两个妇女向之递酒,名曰“喝迎门酒”。随后拜完天地,进入洞房,新婚夫妇双方还要共喝“交杯酒”。交杯酒是由“合卺酒”发展来的,“卺”是葫芦,一分为 酒在此便是约定盟誓作用,表达了夫妻双方合二而一、不分彼此、祸福同享的决心。

2、酒的交际礼俗功能

在现代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喝酒应酬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在****传统习俗中,以“酒”示仪的传统礼俗更是比比皆是,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真挚热忱的情感。如广西瑶族的喝“三关酒”的礼俗,当有贺客来临之时,主人就在屋外组成三关,每一关都敬客人两杯酒,以示款待之诚。瑶族有喝“笑酒”的习俗,当亲朋聚饮之时,或提出笑话佐酒,或边喝边唱“笑酒歌”或者吟“笑酒词”。还有广西壮族喝“交臂酒”的礼俗,主人和客人喝酒时,要主客交臂,各饮自己所执的杯中之酒,以示情谊之深。人们推杯换盏的举动,就是互敬互让的表示,所以感情越喝越厚。

3、酒的祭祀功能

传统的汉族祭祀活动大都有三祭:春节祭、荐新祭(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清明祭,这些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酒的存在。以春节祭祖的 除夕前一日,家人都把“宗谱”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下设供桌,摆上供器、供品。贴上对联吊钱等物,作为祭祖的神坛。除夕的上午,家中老少要带着烧纸和白酒去先人的坟头烧纸奠酒,意为给逝者带去钱财、酒肉。烧完纸,奠完酒,要点上一饼爆竹,意为请先人在此“喝酒拿钱”。同时。除夕十二点除焚高香、烧大纸、供酒、奠酒的祭仪外,还要添加供饭、子孙们磕头礼拜的祭仪,酒在这里又一次充当了主祭品的角色。除祭祖的活动外,一些****还有祭天地、川泽、山林、社稷、芒神、蚕神、财神、龙王爷、药王爷、牛王爷、马王爷等祭祀活动,寄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的愿望。

五、小结

在*传统文化中,酒从不单纯的作为一种饮食,而是作为一种传达寄托情感的媒介,一种交际往来的**和符合。*传统酒文化有着浓郁的精神文化特点,它被寄寓了丰富的个人希望和社会期待。同时在*传统习俗中,酒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和价值都已经远远超出了酒自身所具备的内涵。所以*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把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实际社会功能相**的文化功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徐少华。*酒文化研究50年。酿酒科技,1999,(6):15~18.

[2]**,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吴小如。诗词札丛[M].**出版社,1988.

[4]武占坤,王凤艳。漫话“无酒不成俗”-谈酒文化对**民族习俗的渗透。天中学刊,2001年6月。

[5]韩伟。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河南大学学报。第44卷第五期。2004年9月。

[6]杨利。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邵阳学院学报。第4卷第2期。2005年4月。

酒文化论文 11

酒店在异域环境下,对宗主国实行文化包容和文化理解的办法,应对文化差异,创造独特酒店管理文化,从而形成高效管理过程,为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聚焦于研究跨国酒店如何应对文化差异,高效处理文化冲突进行战略性管理的问题。纵向来看,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1)20世纪70年代前,萌芽时期;(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兴起时期;(3)2O世纪80年代至今,大发展时期。不同时期对跨国酒店的管理研究都有新的发展。

二、国内外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

酒店管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通过中国知网(comKI)文献检索得知,与跨文跨国酒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酒店实化管理相关的研究达18241条,对酒店跨文化管体所组成,并为大众提供住宿、餐饮和综合服务设理这的相关研究达3038条。综合整体对酒店跨施的一种建筑或场所。[2]38跨国酒店设计除母国范文化管理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主,尤其以酒店跨围内的跨国经营活动外,通过资本或非资本方式文化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者跨文化能力、酒店顾客在全球进行扩张并实施经营活动,实现产品、技与跨文化、酒店跨文化培训四个方面的研究为主。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的国际化流通和管理。20就专著而言,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较世纪50年代起,早期的酒店开始通过各种不同的多,而专门针对酒店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却不多见。方式向全球扩张,如购买不动产、委托管理或特许直至2l世纪初,才出现跨文化管理与酒店业交叉经营。21世纪以来,一些有较强技术支撑的连锁的研究内容。酒店快速发展,如:Accor,Hilton,MarriottInterna

(一)国外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

综述tional等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顾客及商业国外针对酒店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始于2O环境,如何高效进行跨文化酒店管理是跨国酒店世纪80年代,伴随着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兴起及酒店业的全球化发展而逐步产生。据所获文献资料来看,虽然对跨文化管理方面和酒店管理方面的文章相当丰富,但针对酒店行业跨文化的交叉研究却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在理论方面对跨文化管理的不同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理论在酒店跨文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具体跨文化管理理论、典型代表人物及研究重点归纳如表一所示。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国外部分学者将跨文化管理应用于跨国酒店的经营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顾客及培训四个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Christensen以SouthSeasPlantation中的员工为案例研究对象,论证了酒店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对于员工的适应性的重要影响。Nankervis&Debrah根据Signpore和Australia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分析,表明Signpore因劳动力缺乏而采用多元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而Australia则通过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方式提升雇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14]5.o7。KHu,Fock聚焦于酒店跨文化授权的作用,证明了权利距离指数会降低工作授权的满意度,而对成功授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授权的接受度、顾客需求与期望的满意度。Hughes表明为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酒店管理者须理解并掌握文化多样性,并适时灵活应用与管理实践中[517。Gamble&Gibson针对跨国连锁酒店财务管理方面,因母公司对财务的操控,致使当地财务人员受多角色冲突影响,跨文化冲突异常明显[612o4。Green以Russia酒店为研究案例,提出西方母国管理者应通过与子酒店中的当地员工或管理人员共建和谐信任关系,并充分正视和利用文化差异,提升管理效率[71266。Armstrongetal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酒店顾客对酒店服务有不同的期望[8J1帅。Kmietal指出中国的酒店顾客对酒店的选择上,较少依赖品牌,而对客户信息和网络安全有更多的关注。Beldona&Kwansa将酒店顾客分为垂直和水平两类人群,指出垂直个体与价格公平有较积极的关系,且跨文化管理有较大的意义[9]68。Jen—TeYang深人研究了酒店管理中合作文化与领导角色,表明酒店领导创新者角色有利于酒店多元合作文化的建构。

(二)国内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在介绍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开展了相关的研82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跨国酒店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的管理对策;文化因素在跨国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跨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酒店内部文化整合模式;消除文化冲突的对策;跨文化管理在酒店品牌创建的影响等。徐虹首先分析酒店集团国际化经营特点,提出跨文化理解、融合、培训等方式能实现酒店跨文化管理的目标。王简在其题为《跨国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一文中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某酒店开业时面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提出酒店企业跨文化沟通策略及管理策略,如跨文化培训、本地化策略等。张燕存指出外管饭店跨文化管理中就如何消除跨文化冲突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贺耀勇建议采用跨文化整合模式和一定的管理策略来对酒店实施跨文化管理。王健在《跨文化管理研究在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一文中强调:应当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提升中国酒店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指出面临的文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王健在《酒店经营管理的跨文化解析》中全面分析了酒店经营管理中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并探讨这些文化关系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而将此复杂关系的规律应用于跨国酒店管理公关对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服等方面。吕宛青、赵书虹和罗江波出版专著《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全面系统介绍了旅游企业(包括酒店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管理理论、影响因素以及跨文化沟通的原则方法和跨文化协调机制的建立,为中国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建言献策。

三、对酒店跨文化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纵观国内外目前对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研究,研究视角和侧重领域均有所不同。对跨国酒店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方面,如何在国际酒店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酒店内外部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效率是目前酒店行业跨文化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在具体研究内容上,目前有关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较多侧重于探索跨文化管理策略中的文化融合/协调机制的构建,这一研究方向已经逐步从跨文化人力资源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转向跨文化绩效、跨文化顾客管理等更具规律性、推广i生的深层次领域发展。研究举、具体案例解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转变。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酒店跨文化管理领域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研究内容上,目前多停留在酒店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者、酒店顾客及管理培训四个主要方面,而酒店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酒店的发展影响巨大,但针对此方向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未来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可更偏重该方向。

2.国内相关研究理论引进多,创新少。较多偏重于实际应用方面,提出相关对策解决实际问题,而对理论方面的深层次探究并不多见。

3.研究对象上,多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酒店的管理,对亚非等欠发达地区的跨国酒店的研究甚少,而关注中国文化维度的系统分析以及不同国家酒店的比较研究少之又少。

4.研究方法上,较之国外获取大量样本数据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国内研究较多以某一酒店为例,其案例的典型性及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均不具较强说服力,定量研究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酒文化论文 12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自觉;文化传承;酒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12-0111-06

中国酒文化以酒礼酒德为核心、引领和规范[1],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2],可概括为三个层面:酿酒层面的精神、技能、工具、原料、空间等;饮酒层面的礼仪、器具等;横跨这两个层面的酒俗酒风、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典章制度等[3]。酒文化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当今,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突出存在文化自觉、酒驾治理、饮酒保健、酒风改良、文化融合等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中国酒文化、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觉

费孝通在其论著《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中提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形成、特色和趋向。”[4]明白中国酒文化的形成、特色和趋向,是其相关问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一)中国酒文化的形成

1.在物质层面。根据张崇琛(2000)[5]、冯恩学(2015)[6]等学者的研究以及对吉林省大安酒厂遗址的考古,中国白酒(蒸馏酒)的商业性生产始于辽金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生产的酒类主要是黄酒(发酵酒)。也就是说,中国酒文化在早期是黄酒文化,然后才是白酒文化。此外,不同时期的制酒原料、酒具也反映了当时物质层面的酒文化。

2.在精神层面。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借酒起兴助兴、抒发情怀、激发灵感、释放潜能,逐渐形成了借酒促诗、借酒生词、借酒颂歌、借酒激赋、借酒疾书、借酒成画的文人酒文化。在朝堂宴会、接风洗尘、饯别送行、自饮独酌、亲友相聚、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表达酒情、酒态、酒具、酒味、酒场、酒令、酒艺、酒制、酒境的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流传至今的五万余首唐诗中六千多首与酒有关[7];《宋词三百首》中126首与酒有关;杜甫诗文中与酒有关的约占21%,李白的约占16%,白居易的约占25%[8]。

3.在制度层面。中国酒文化体现了所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例如,西周酒文化有“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吉礼”用酒主要是为了实现心愿、趋利避害、追求回报。“嘉礼”用酒主要是为了人际沟通和联络感情,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等。“宾礼”用酒主要是为了接待宾客,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等,其器具摆放、饮酒秩序等都要遵从严格的等级规范。“军礼”用酒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宣扬国威君威。“凶礼”期间虽然要减膳少饮、停止娱乐,但也要以酒祝寿归天、祭神祀祖、敬仰先人。随着中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的酒礼酒德逐渐消解,但新的酒礼酒德尚未确立,地方酒制也各有圭臬,制度层面的酒文化仍处于混杂多元状态。

4.在行为层面。中国的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的酿制技艺,中国领先全球的陶瓷酒具烧制技艺(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在于烧制温度、使用原料、坚硬程度、透明度和釉料),各个地域和民族丰富多彩的酒事活动等,都形成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

(二)中国酒文化的特色

与西方国家的主要酒种——葡萄酒、啤酒及其玻璃酒具相区别的是中国主要酒种是白酒和黄酒,其传统酒具大多为青铜器、漆器、陶器和瓷器,其制作和包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传统美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酒文化的物质特色。与西方国家的酒神精神、法治精神相区别的是中国传统酒文化体现了文人雅士的放荡不羁和创作才华,并与儒学同体同构,中国的现代酒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中国酒文化的精神特色。与西方国家对酒类问题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相区别的是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以儒家“礼治”为基础,并被统治者赋予了树立权威、明确等级仪式化的功能,而中国的现代酒礼酒德和相关法制尚处于建设阶段,这是中国酒文化的制度特色。与西方国家看重酒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相区别的是中国酒文化体现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即更看重酒事活动中主宾的身份和地位、遵循的酒礼与酒德、场面的奢华与气派、气氛的和谐与热烈、关系的融洽与拉近等,这是中国酒文化的行为特色。

(三)中国酒文化的趋向

影响中国酒文化趋向的两大现实语境:一是全球化,二是现代化。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趋向,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中外酒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些外国酒文化在其强势经济的裹挟下流入中国,并在文化软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与中国酒文化相交融。中国酒文化若因此淡化甚至丢掉自己的民族传统,就会变成羸弱、无根、忘本的文化;若自我陶醉、故步自封,也会与现实渐行渐远。中国酒文化唯有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内在要求,以中外互补、求同存异、融合创新为发展路径,才能彰显自身特色、增强国际认同、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际传播、开拓国际市场、繁荣国际贸易。

在现代化语境下,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趋向,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首先,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保存,而是包含创新的延续。有关部门应研究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传承机制,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传承水平和传承积极性,保护传统酒镇、酒村、酒区、酒肆、酒坊、酒窖等文化空间及其传承体系,对酒文化既要进行传统表达,又要涵养现代生机,尤其要借助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现代管理增强其传承的动力和活力。在此基础上,应以新思维、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来开发利用酒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以现代精神文明改造传统酒礼酒德,以现代社会治理改变酒风酒俗,以更高标准创造新的酒文化。

二、酒驾治理

中国机动车驾驶的普及性和民众饮酒的普遍性,使得酒驾(包括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成为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尽管2011年2月25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定为犯罪,2011年4月25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修正案(二)》再次明确了酒驾的责任归咎,但仍有不少人不顾法律威慑,不顾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抱着侥幸心理实施酒驾。2014年,中国发生酒驾交通事故5669起,导致8000多人伤亡,而且,机动车违法统计排序中酒驾违法位列第二。酒驾在中国难以遏制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当代酒礼酒德建设乏力以及酒驾治理手段欠缺,所以,应从加强酒礼酒德建设和完善酒驾治理手段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酒驾治理体系。

(一)加强酒礼酒德建设

禁酒文化是一些西方国家治理酒驾的基础,而当今中国受传统酒礼酒德的影响,很多国人仍然鼓励多饮、赞扬能饮、夸耀善饮,而且以酒事活动作为人际应酬的介质和工具,认为“无酒不成席”“酒桌上好办事”,酒产业的商业话语也赋予饮酒以各种美好的象征,许多地方仍流行劝酒、拼酒和变花样逼酒,这就意味着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以禁酒为主题的酒礼酒德,也难以复制西方国家以禁酒文化为基础的酒驾治理。

在此情况下,我国应借助各方力量,以交通安全建设并强化当代酒礼酒德,以媒介广泛传播和相关活动组织者让大众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当代酒礼酒德,逐渐形成驾驶员自觉自律、他人劝诫监督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酒驾治理的基础。这就需要政府带头组织整治酒风和治理酒驾的相关活动,需要交通部门向全社会进行科普和案例教育,让大众了解饮酒对驾驶员生理的影响和酒驾事故的惨痛教训,需要文化和媒体机构创作、传播理性饮酒或禁止饮酒的宣传内容,或梳理传统酒文化中有利于酒驾治理的文本,如《酒戒》《酒诰》《酒训》《酒箴》,并将其改编为新的版本,需要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需要餐饮企业推行安全、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提供醒酒、代驾、代呼出租车、张贴醒目标语等安全服务,需要监督机构向警方及时通告拒绝接受安全服务且试图酒后驾车的人员状况,并将其列入不良行为名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形成他律与自律、限制与自由、责任与权利、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当代酒礼酒德,才能

(二)完善酒驾治理手段

1.在法律手段上。中国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酒驾治理与所有涉酒问题的法律治理联系起来,加强涉酒立法,明确执法主体,丰富惩处手段,加大惩处力度,建立有序衔接、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执法队伍。相对于道德建设的本土性和根植性,法制建设具有通用性和移植性特征,因此,借鉴或移植其他国家富有成效的法律,应是中国治理酒驾的重要路径。

2.在行政手段上。政府应从源头入手,让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履行预防酒驾的社会责任,要求其龙头企业带头预防酒驾的公益广告并明确广告播放的内容和次数,同时加大对酒类广告违法的处罚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政府可施行酒类产品销售许可证制度,并要求企业在酒类产品包装上印制交通安全警示语。针对乡镇农村酒驾治理薄弱以及摩托车、农用车酒驾多发的问题,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应专门开展生动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组织村民集体学习并相互监督,同时加强对乡镇农村酒驾的查处力度。

3.在传播手段上。应组织传媒机构制作、传播相关的宣传内容,并面向社会公众开办针对涉酒问题的讨论专栏。通过该专栏的自由讨论、平等沟通和参与者互动,既可围绕酒驾协调各方价值观,并达成群体共识,又可深化对其他涉酒问题的认知,进而有利于发动更多部门和民众参与监督管理,有利于推动相关非政府组织成立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建设新的酒礼酒德,有利于酒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交融和价值和谐。

三、饮酒保健

随着中国城乡居民保健意识的显著提高,饮酒保健得到了普遍认同,保健酒文化也就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类型。保健酒文化在物质层面有保健酒、中药酒、酿制或调配工具,在精神层面有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养生保健理论、企业和产品声誉,在制度层面有医药管理制度、酒业管理制度,在行为层面有生产的规范操作、产品的合理使用,等等。对于饮酒保健,主要应从关注其功效和市场问题入手。

(一)保健酒的功效

按照中医药理论,酒能浸出并保存中药材的有益成分,能使药力外达肌表、内通血脉,能促进药物成分吸收,能提升药材的药力和疗效,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资料显示,适量饮酒者的健康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人群[9]。那么,饮酒到何种程度才算适量?这不仅要参考医学上的指标,还要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饮酒状态等。

按照功效,中国的保健酒可划分为两大类:对症类和补益类。前者对特定人群或特定身体部位、生理系统的病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因而药材选配严格、用药禁忌明确,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其中一些可作为药品在药店销售;后者适用性强、安全性高、消费面广,通常具有延缓衰老、补气养血、美容养颜、滋阴壮阳、养护脏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一般是作为饮品、食品在商业网点销售。

(二)保健酒的市场

1.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一些保健酒厂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质量管理和消费者服务上没有下足功夫,其结果是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2.为了牟取不当利益,一些保健酒厂夸大其产品的功能和疗效,在专利和非遗的申报上弄虚作假,聘请明星或专家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其结果是被媒体曝光或被工商查处,这不但败坏了其自身信誉,也影响了整个保健酒市场。

3.为了以品质、诚信、创新、品牌来开拓市场,一些保健酒厂注重质量管理并将工艺流程公开展示,详细说明如何生成动植物浸提物、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酯类、多酚类等有益成分以及如何滤除杂醇类、醛类、酮类等有害成分,或者以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以保密配方获得商业机密保护、以老字号获得商标保护、以传统技艺和传统知识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以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老字号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来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将来,保健酒厂若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还应在产品细分、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电子商务、餐饮配套、物流配送、酒类会展等方面进行精耕细作并寻求突破。

四、改良酒风

酒风直接体现了行为文化,并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关联。正常的餐饮娱乐,人们往往以饮酒放松自我、增加趣味、增进感情、消除隔膜。正当的人际交往,人们有时以赠送酒类礼品表达情谊、和谐关系。但更引人关注的是中国的不良酒风,如公款吃喝、借酒事活动进行公关和贿赂、借各种名目滥办酒席、借大操大办收取礼金、为了攀比和“面子”铺张浪费等。虽然有的不良酒风得到了遏制,但有的仍在变相发展甚至加剧蔓延。中国高档礼品酒市场大于自饮酒市场的事实,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良酒风的严重性。不良酒风不仅浪费大量公款、加重家庭负担,更使得一些人饱受“酒精考验”进而健康受损,更会损害中国的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恶化干群关系和人际关系。改良酒风应是中国酒文化建设中的政策性任务,其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严格监管公务接待用酒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类似规定,对公务接待用酒进行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监管。例如,新疆、安徽等地在规定中要求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一律不得饮用任何人和任何单位提供的任何酒类,因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特殊情况需要饮酒的,必须报本级纪委(纪检组)审核批准。在国家和地方“禁酒令”渐趋严格的情况下,公职人员的不良酒风明显扭转,但还有一些公职人员将酒席转移到食堂、会所、民宅、农家乐等隐秘场所,并通过地方政府预算中的“其他支出”、黑市发票等报销费用。对此,应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和报销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和预算约束功能,要求党政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实现公务接待预算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进而杜绝隐蔽吃喝、暗箱操作、隐性开支、做假账等不良行为。

(二)以专项政策改良地方酒风

在这一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贵州省普定县出台了《关于禁止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引领淳朴民风规范酒席办理工作的意见》,并由主要县领导牵头成立了“规范城乡酒席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四五六”工作法,即组建四支队伍(宣传队、互助队、纠风队和巡查队),明确五个内容(酒席的范围、规格、流程、标准和主体),强化六个环节(责任分解、村民自治、宣传引导、台账管理、公开曝光和督促检查)。该县将酒风改良与星级文明户评比挂钩,滥办酒席者不仅失去评选星级文明户的资格,而且要受到处罚。该县实施以上政策之后,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事件基本杜绝,民间以各种名目滥办酒席的现象也显著减少,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谋求发展。

为了遏制酒类产品的特权消费、求人消费、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避免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政府应制止地方酒厂为其产品贴上“部门专供、领导专用、帝王御用、国宴等级”等标签,并没收贴有此类标签的产品。

五、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可分为物质文化的融合(设施、设备、人员层面)、精神文化的融合(企业精神、理念、知识、科技、品牌层面)、行为文化的融合(管理行为、业务行为层面)、制度文化的融合(行业制度、企业制度层面)。目前,酒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已成常态,并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动力源和增长极。

(一)酒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

该类融合使得酒文化具有了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由此也产生了新的旅游类型——酒文化旅游。根据酒文化的类型,酒文化旅游可分为白酒文化旅游、葡萄酒文化旅游、啤酒文化旅游、黄酒文化旅游等;根据发展的侧重,酒文化旅游可分为生态旅游、工业旅游、节庆旅游、遗产旅游和养生旅游。名酒生产企业是酒文化旅游的主要发起者。例如,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绵竹剑南春、古蔺郎酒等名企推出了宜宾五粮液酒史博物馆、中国宜宾酒圣节、泸州老窖陈列馆、泸州1573老窖窖池、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和酒坊遗址、郎酒厂天宝洞和地宝洞等酒文化旅游产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也发起或支持酒文化旅游,如泸州市建设“中国酒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并将酒文化旅游确定为该市旅游的主打类型、宜宾市打造“中国白酒之都”、青岛市政府将“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为国际著名的酒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洲最大的啤酒旅游盛会。

(二)酒文化与创意文化融合

该类融合使得创意设计、创意开发成为酒文化创新的核心动力,使得创意产品成为酒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例如,对酒类产品的造型、包装、展销、广告、衍生品以及酒厂的建筑、内外部环境、品牌形象、网站等进行创意设计,对与酒相关的诗词歌赋、文物古迹、名人名事、民俗文化、工艺美术、工业景观、农业产品等进行创意开发,推出既保留酒文化韵味和内涵又满足消费者审美、实用、便利、安全、舒适、时尚等需求的高附加值创意产品。

(三)酒文化与互联网文化融合

该类融合使得与酒相关的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不断涌现,酒类产品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环节逐渐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向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进化并且不断创新的“智慧型组织”方面转变,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以互联网思维发展酒产业。例如,从业人员以大数据分析市场,面向不同的消费者及其“痛点”进行产品的精准开发和精准营销,企业以020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以C2B模式保障消费者的参与权、定价权、选择权、评价权进而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以交互式网络平台将消费者转化为编外员工和企业“粉丝”,以网络营销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法则,以全球化网络体系将产品生产和企业经营模块化,以小众市场和分散市场开发实现“长尾”经济效应。

六、结语

酒文化论文 13

关键词:酒店;文化建设;竞争力

一、酒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管理者重视酒店文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酒店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很多酒店都以降低价格来占有市场。但价格竞争始终是最低层次的竞争,得到的只能是短期利益,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酒店想要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取得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依靠酒店文化的影响力。

(二)创造特色化酒店需要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一个酒店要长久发展下去,主要是看它有没有自身特色。但不管是产品特色还是服务特色,终究是会被模仿和代替的,只有酒店的文化特色是独一无二的。酒店文化是酒店的核心价值观,是几乎不可能被别人模仿。

(三)打造良好的酒店形象需要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品牌和形象是时下最受大众青睐的消费品,良好的酒店形象是酒店的无价之宝。良好的酒店形象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口碑宣传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广告宣传,不仅节约了广告宣传的费用,而且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塑造良好的酒店形象,除了要有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建设好酒店文化。

(四)实现“以人为本”经营理念需要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人是酒店文化建设的主体。酒店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不仅包括酒店的员工还包括酒店的消费者。虽然很多酒店都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做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却并没有在实际行为中做到以人为本,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获得应有的效益更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了信心,最终得不偿失。

二、酒店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对酒店的影响

酒店文化是现代酒店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种新型的酒店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独特的酒店产品,是与其他酒店最本质的区别。建设好酒店文化并把它真正运用到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才能让酒店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达到经营管理目标。

(二)对员工的影响

员工是酒店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酒店除了要有优质的产品,还需要有优秀、忠诚的员工。良好的酒店文化可以熏陶和教化员工,让他们了解这种文化的内涵并发自内心喜欢它,并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并且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护酒店利益,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

三、酒店文化建设的措施

酒店要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建设良好的酒店文化,但如何建设好酒店文化是需要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要建设良好的酒店文化除了传承已有的优秀文化外,还需要与时俱进,增加酒店自身的特色。

(一)酒店文化的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酒店的硬件设施;即顾客感受到的服务环境以及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第二,是员工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酒店文化基础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只要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员工就会主动拥护酒店利益。

(二)酒店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建设酒店精神文化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并融入酒店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酒店精神文化建设不是酒店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阶层的事,而是需要整个酒店上下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建设酒店精神文化必须把以员工为中心作为重点来抓,建立员工满意度,让员工自觉主动的建设酒店文化,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三)品牌文化建设

好的酒店形象是酒店的无形资产,是酒店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努力得来的。要建设好酒店品牌文化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形象,员工的形象代表了酒店的形象。其次是要把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相结合;良好的服务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为酒店品牌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时时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为顾客服务,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让顾客成为酒店品牌宣传的渠道。

(四)在自有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创新性酒店文化

酒店文化应具有特色,具有创造性,这是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酒店管理者在建设酒店文化时除了要汲取已有的优秀文化还需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酒店文化。但酒店文化又不能是空洞的摆设,应具有可行性,这就要求酒店管理者深入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酒店各个阶层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开创性地建设酒店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14

不期而遇 发现快乐

1987年,杜莉从四川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毕业,来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任教。从一名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到烹饪学校的教师,其间的跨度很大,刚开始她难免有些彷徨和迷茫。但是,在当时四川烹专领导和老教师尤其是熊四智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杜莉很快理解了“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含义,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饮食早已不仅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还满足着人类的心理需求,越来越拥有丰富的社会属性,形成了一种文化。于是,她从古典文化、历史学视角找到了一个进入烹饪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饮食文化,由衷地热爱上了饮食文化教育和研究工作,并从中发现和享受着快乐。

教书育人 融合创新

自从到了四川烹专,杜莉就一直担任《中国烹饪概论》的主讲教师。20多年来,她不断改革、完善其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烹饪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为依据,始终站在饮食文化学科的前沿,将餐饮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态融入教学:在讲授过程中坚持“条理清晰、讲解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风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互动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餐逐渐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西餐、西点的企业不断涌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杜莉教授又组织教学团队开发了《西方饮食文化》课程,并与餐饮企业共同设计课程。而与课程建设相伴的是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杜莉及其教学团队在这项工作上一直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由杜莉主编的教材《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烹饪概论》分别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高等职业教育教改教材,《西方饮食文化》和《川菜文化概论》更是全国首创。

教学认真负责、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是学生对杜莉教授上课最直接的感受。如她在上《西方饮食文化》中的“西方饮食习俗”一节时,会穿插一些中国饮食习俗,还会拿出珍藏的餐具、茶具做展示,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教书必须育人。她常用“先做人后做事”的古训与学生和青年教师共勉,既传道授业解惑,又讨论做人原则和职业道德,邀请全国餐饮界著名学者、大师来校讲学、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和青年教师热爱餐饮事业,鼓励他们奋发图强、追逐梦想。

孜孜求索 服务社会

除了承担教学任务,杜莉教授在学校还从事饮食文化的研究工作。20多年来,她潜心钻研、上下求索,先后撰写出版了《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巴蜀饮食文化纵横》等20余部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刊物上百余篇,主持完成了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饮食文化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如专著《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填补了我国在饮食文化领域研究的空白;参与撰写的《奥运餐饮培训教程》成为奥运史上第一本餐饮培训教材。主编的《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首次创造性地解决了川菜翻译难题,为赢得川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奠定了基础,是川菜的重大标志性图书。该书已成为四川省及成都市对外交流宣传的常备礼物,对促进川菜国际化发展、加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酒文化论文 15

**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忘却生死利禄及**,是*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状态,这是古老*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诗人张**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酒的起源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 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祚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

(广西)*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而殷人以酗酒**,史书所载,斑斑可考。(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 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林”,高粱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 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

评酒知识

对于饮料酒的品评鉴定,我国人民习惯称之为评酒。

评酒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要采用理化鉴定和感官鉴定两种方法来对各种饮料酒进行品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加上酒是要求生命**地、狂放地、艺术地表现在具体人身上,则对不同层次的艺术修养所带来的艺术感觉更是千姿百态,奥妙无穷。

当然,只有能够领略这种奥妙的人,才能谈得上评酒。倘若嗅到酒气就退避三舍,只能说老天没赐予他这份福分。《汉书·食货志》称酒为“天之美禄”,禄者, 福也,不能享受这份福的人,自然也就没福了。但是, 纵然是有福之人,不择其香,不辨其昧,不思其品,不探其趣,来者不拒,只顾牛饮,地瓜干子酒也喝,药用酒精兑白水也解馋,喝不出艺术的感觉,喝不出品位, 似乎又是一种悲哀了。

苏轼《书东阜子传后》中**:“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这是他对自己酒量的一种评估,又说“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是说他对酒的喜欢程序,既没酒量,又如此热衷,当然是对酒趣一一其中包括品评这种体现酒文化的痴情了。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说: “余性不能酒,士友之饮少者,莫余若。而能知酒者,亦莫余若也。口敢下“知、酒”的断言,评酒自在其中了。

评酒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不少古代文人学士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作和诗篇。明·袁宏道的《筋政》中说:“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 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国离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醒烧酒醉人者为小人。” 清·梁绍圭《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对酒品的香、昧、色等方面均有精辟的品评论述。说明评洒在我国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

新*成立以后,*和*十分关心这一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先后举行了四届全国评酒会议,对提高我国饮料酒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前面提到的评酒的理化鉴定法,是借助于各种科学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准确地分析出不同酒类的组成成份,运用数字结果及互相比较,说明不同成份的数量对酒的品质关系,鉴定出对人体有害的成份的数量是否超出卫生标准。

感官鉴定就是通过人的感观来对酒品进行鉴定。饮料酒是一种具有色、香、昧的味觉品,仅靠仪器的测定数值是不能全面地评价酒的品质优劣的。比如有的酒品在理化分析的数据方面,组成成份十分接近,而在风味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是因为一种酒品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成份数量的多少,还决定于它们之间的协调、*衡、衬托、缓冲、掩盖等关系, 而感官品评则正是综合的复杂反映。

饮酒养生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胱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虽然无法准确地测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种成分,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却是非常具有秤学性的。根据现代科学测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馏酒和发酵酒比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馏酒中,而发酵酒中部相对较少。高度的蒸馏酒中除合有较高的乙醇外,还合有杂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氢氧酸、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人长期或过量饮用丁这种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质酒,就会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胃病、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而低度的发酵酒、配制酒、如黄酒、果露酒、药酒、奶等,有害成分极少,却富合糖、有机酸、氨基酸、甘酒、糊精、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开始的时候,古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氯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氦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是古人喜爱的一种养生酒。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盛赞它“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见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新修本草》已将葡萄列为补酒,认为它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称它有“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的作用。李时珍也说葡萄酒有“驻颜色、耐寒”的作用。高濂在《运生八笺》中也将它列为“养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为古人所饮用。屈原在《九歇)中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祭把仪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浆等古 《四民月今》裁,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除此而外,桂花酒还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不少封建帝王还将桂花酒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也赞不绝口,白居易曾用“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宋代苏轼更作有《桂酒颂》,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魏文帝� ”苏轼 汉代,人们已用药花酿酒。刘款《**杂记》裁:“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 《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见、视觉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

现代科学已证实丁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饮酒过量,不仅会使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失去**,飘飘然忘乎所以。还会摧残人的肌体,导致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癌症等多种病变和中毒身亡的严重后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的患病率极高,**率也大。如果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他的寿命便会缩短十至十二年。

饮法得当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规矩和讲究。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具体而言,古人饮酒的经验和方法主要表现在:

(一)饮时心境要好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情人徐坷在《情裨类钞》中谈到饮食卫生时说:『于饮食而讲卫生,宣研究食时之方法,凡遇愤怒或夏郁时,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当切戒者也。』饮酒更应如此,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温酒而喝

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元人贾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认为“饮冷酒成手战(即颤抖)。”明人陆容在《菽固杂记》中记裁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而为亭饮,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 ,斯无患害。”

此二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人量再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六十四点七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七十八点三摄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二十一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闰少丁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三)“饮必小咽”

我们现代的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怏,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吕氏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明龙遵钗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车子的车盖,特别不能损伤。”情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也说:“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允不可伤。且粗速无品。”徐坷也认为:“急盥非所宜”,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调鼎集》中更明确地说:酒“忌速饮流饮”。

(四)勿混饮

元人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己o,丛然杂讲,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一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还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清升录》曾行诚人们:”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井举一例说:”宛叶书生胡适,冬至日延客,以诸家群遗之酒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适疑而问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浆。’”

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合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五)空腹勿饮

*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当然,饮食后也不宜饮酒。

(六)勿强饮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黄九个《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恩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情人阮葵生在所撰《荼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苦劝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变意谷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谵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言语中虽然合有轻侮劳动群泉之意,但他说的不要劝人醉☆印是极为可取的。

(七)酒后少饮茶

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未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孪”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熬汤解酒。

◎饮酒诗的分类

一、宴会酒

二、饯行酒

三、传统节日酒

四、独酌、闲饮、咏怀酒

五、边塞、军中酒

六、祭祀神灵、村社酒

七、展现社会不合理的酒诗

酒文化论文 16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万千年来长江蕴育了灿烂的文明,被历代文客商贾解读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而酒文化则是瑰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大家庭中一朵奇葩,被历代文人商贾赋予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本次论坛以长江文化与酒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长江文化与酒文化的结合发酵,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金陵文化是长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陵文化又是酒文化的重镇。通过在南京举办这次高层论坛对挖掘、丰富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文化和金陵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二、 举办单位:

本次论坛拟由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金陵瞭望)主办,邀请南京市工商局、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联合主办,金陵瞭望杂志社(金陵画报社)承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商学院、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南京消费者协会等联合承办。

三、 活动内容:

论坛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酒类鉴赏品尝专家、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知名文化学者、市场营销专家)、政府官员(南京市工商管理局、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领导)、行业协会代表(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等机构领导)等,

聚首一堂共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文化、金陵文化与酒文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各大品牌商参与酒文化评比活动。9月20—10月10,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功宴用酒”、“最受欢迎的市民用酒”、“最受欢迎的文人用酒”、“最具规模酒水商”以及最顶级的高档酒水“酒神之酿”。

2、组织高层论坛和酒类品鉴活动。论坛当天主要活动有:颁发五个获奖项目;各位知名酒类专家代表及知名学者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文化、金陵文化与酒文化关系;酒水新品展示以及各品酒师斗酒;晚宴过后欣赏酒文化演出活动,等等。

四、论坛安排

时间:拟定于20XX年10月20日。

地点:拟定于河西南京国贸大酒店(五星级)

五、宣传效果

这次论坛充分挖掘酒文化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和品牌展示自我的卓越平台,众多卖点汇集成了巨大的市场价值,热忱欢迎各大酒水品牌、饮料、餐饮等高端品牌和经销商加盟。

酒文化论文范文 17

论文摘要:饮酒是中国古老的饮食风俗,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寄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到汉代饮酒之风盛行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我国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盖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后来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非常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充分说明了酒在当时的重要性。

在汉代酒还用作实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后下诏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酒,?五日。”?五日的意思是聚饮酒五日,按照汉代律法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这是国家对百姓的一种赏赐。孝文帝元年三月诏曰:“年十八以上赐米、酒、肉;九十以上赐帛絮”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百户牛酒是对女性户主家庭的赏赐,标准是每百户赐一头牛,十石酒,每户合百钱左右。

酒还用来犒赏军士,刘邦当年进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秦民大喜,争持羊酒食献享军士”。武帝初置四郡保边塞,两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通焉。臧宫率兵屯驻骆越。越人“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爰央为司马“乃悉以其装买二石醇醪会士卒饮。”

汉代还有乡饮的仪式,乡饮是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时代氏族集体活动,周代乡人因时而聚会,是在举行射礼前的宴饮仪式。仪式严格区分长幼尊卑,升降拜答都有规定。这种聚会有举荐贤士以献王室的意义所以一般选择吉日举行。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乡饮酒礼”。每年三月学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时也要举行盛大的酒会。“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当时的乡饮仪式非常受重视,伏� 是岁奉行乡饮酒礼,遂施行之。”

按照汉代的礼俗当别人进酒时,不让倒满或者一饮而尽,通常认为是对进酒人的不尊重。灌夫与田?有矛盾,灌夫给他倒酒时被田?拒绝了,灌夫因此骂座。

当时男女宴饮时可以杂坐,刘邦回故乡当地的男女一起在宴会上“日乐饮极欢”。西汉时供人宴饮的酒店叫做“垆”雇佣干活的店员叫“保佣”当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在临邛开了一家酒店。“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店,乃令文君当垆。”

按照当时宴饮的礼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规模宴饮还分堂上堂下以区分贵贱,吕公当年宴饮“进不满千钱者坐之堂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礼仪制度的严格。

酒在汉代用做医疗用途,酒有“百药之长”的称号。当时有酒、茉莉花酒等药酒。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载了利用药物配合治疗的药酒的方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有大量的记载。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18

论文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中式菜肴的翻译尤其要注意翻译与文化的关� 比如,许多菜肴常以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或带有民间色彩,或带有艺术性,力求雅典、美妙,富于文采,用以迎合食客们审美的食趣,寓意吉祥的祝愿。通过菜肴名称这一窗口,食客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领略到中国烹饪的浩瀚繁杂,博大精深。因此,翻译中式菜肴时我们需要做到“再现源语文化特征和再现源语文化信息”。

一、烹饪文化及烹饪方法的英译

中国菜烹饪的过程复杂,包括备料、刀工、火候、烹法等方面。要熟练而准确地将中式菜肴英译,除了熟知菜肴常用原料的英译外,还必须对菜的加工、烹饪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语了如指掌。

1.刀工(cutting

中国烹饪,刀工十分讲究,历来有“三分原料,七分加工”的说法,厨师总是因料施刀,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切割法,横刀、直刀、厚刀、薄刀、切花等,刀法对菜的质量有莫大的影响。譬如切猪、牛肉,猪、牛肉是有纹理的,顺着文理切,纤维长,炒出来的肉就韧。所以,炒肉片的肉,切时要横着纹理切。

翻译工作者为了译好菜名,应该了解中国菜的一些刀法。

有些中国菜的原料正式开切前,要有所加工,如去鳞( scaling)、剥皮(skinning)、剔骨(boning)、脱壳(shelling )、腌制(pick-ling)等。去鳞鱼译为(scaled rsh)、去皮肉(skinned pork ) ,剔骨鸡(boned chicken)、虾仁(shelled shrimp)、咸蛋(salted egg)、皮蛋( preserved egg)、酸菜(pickled vegetables),等等。

切中国菜常用的刀法有:切片(slicing)、切丝(shredding) ,切丁(dicing)、切柳(rlleting )、切方块(cubing )、剁碎(mining)、捣烂(mashing) ,酿( stuffing)等。刀法英译时往往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或是名词表达。如:肉片(sliced pork或pork slices )、鸡丁(diced chicken或chicken dices)、肉饼(mined meat或meat mince)、蒜泥(mashed garlic或garlic mash)、等等。

2.火候(cooking temperatures)

烹饪中国菜,掌握火候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菜的原料结构迥然不同,有的软,有的硬,有的脆,有的韧;另一方面,切的形状各异,块、片、丝、条,厚薄不等,长短不一。因此,生菜下锅,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使菜鲜美可口,保证菜的质量。中国烹饪的火候有文火(slow rre; gentle heat)、武火(high heat)和文武火(moderate temperature )之分。用什么样的火进行烹饪取决于什么样的原料和形状的菜。以鸡为例,如果是嫩鸡并切片,就宜高温快炒,这样炒出来的鸡肉鲜嫩可口;要是用慢火煮,鸡肉就会硬而韧。如果是老鸡,只能炯或炖,若炒食,鸡肉会咬不动。

3.烹饪方法(cooking techniques)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很多,为了方便翻译,可把中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作如下分类。

一是煲、煮、炖。煲、煮、炖的共同特点是把食物置于有水的炊具中,然后加温,使食物变熟。煲(stewed ):把食物放人一个煲中,加水加温煮。如,煲牛脯( Stew Brisket or Stewed Brisket)。煮(boiled ):把食物放在有水的锅里煮。如,煮鸡蛋(Boiled Egg)。煮有快煮和慢煮(instant boiling/quick一boiling and slow一boiling)两种。炖( stewed ):垠煮食品使之熟烂。如,炖肉(Stewed Pork ) 。

二是煎、炒、炸。煎、炒、炸的共同之处是烹制食品不用水,只用油。将油置于锅内,加高温使食物至熟。“煎、炒、炸”译为英语时均用场( - ing)一词,只是加不同的修饰语。煎(fried or pan一fried )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把食物置于其中使表面至黄。如,煎鱼(Fried Fish)。炒(sti;一fried ):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后放人食物并不停翻炒直至熟。如,炒鱿鱼(Stir一fried Sliced Squid)。然而,“炒蛋”的英译却是Scrambled Egg,不译Sti:一fried Egg。另有一词是“爆" ( quick一fried),"爆”是炒的一种方式,快速的炒使食物至熟。如,爆牛肉(Quick一fried Beef )。炸(deep一fried ):把食物放进滚沸的油里使之熟。炸有“干炸”(dry deep一fried )、软炸(soft deep一fried)和酥炸(crisp deep一fried)之分,翻译时,一般均译为deep一fried。如,炸排骨(Deep一fried Spareribs)。

三是烧、炯、扒。烧(braised ):先用油炸,后加进酱油等作料烧。如,红烧鲤鱼(Braised Carp with Brown Sauce )。炯( braised ):紧盖锅盖,用文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烂。如,黄炯鸭块( Braised Duck with Brown Sauce )。扒(stewed or braised ):用文火将食物喂或炖烂。如,扒羊肉(Stewed or Braised Mutton ) 。

四是烘、烤、焙。烘、烤、焙共同之处是食物与明火直接接触或放在铁架上烧,或者放在烤箱里烤。烘(baked ):用火或热气使食物变热、变干至熟。如,烘面包(Baked Bread )。烤( roast , barbecued ):食物在火上烤使之干、至熟。如,烤鸭( Roast Duck,这是唯一不用过去分词的译法)叉烤肉(Barbe-cued Pork)。焙(baked):用干热使食物变至熟。如、焙土豆片(Baked Potato Chips)。

五是蒸、熏、灼(余)、酿(填)。蒸( steamed ):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热至熟。如,粉蒸肉(Steamed Pork with RiceFlour) 。熏(smoked):用烟熏来调制食品,使其有一种特殊味道。如,熏鱼(Smoked Fish)。灼、余( scalded ):如,白灼基围虾 ( Scalded Shrimps ) ,永花生米(Scalded Peanut ) 。酿、填 ( stuffed ):如,酿豆腐(Bean Curd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 ) ,酉良 卿鱼(Stewed Carp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

以上列举的是中国菜的一些主要烹饪方法。只要熟悉这 些技法,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二、饮食文化与菜肴英译的技巧

现今的中国菜肴英译方法普遍采用音译、直译(写实)、意译(写意)和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但有一趋向值得注意,即崇尚“写意”型,也就是另一意义上的“写实”型,一味摒弃菜名中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行话隐语”,只图使人了解菜式的实际意义,而忽略了其中寓含的文化精华,有人说这样就可以避免使人被复杂古怪的菜名搞的一头雾水,食欲大减。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会使食客食欲大减,而且还会使对中国文化神往不已的外国朋友们大失所望。菜名的英译,应尽可能保留其富含的文化色彩。以下从保留中国文化色彩与中菜命名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菜英译的技巧。

第一,以菜式原料和烹饪方法命名的中菜,即所谓的“写实型”,大都可以采用直译法。中国饮食资源极其丰富,烹饪方法更是难以计数,大都是国外未必有的,所以在这一情况下直译当然也可以保留文化色彩。这一观点在现今翻译界也是大都认同的。如:

清蒸甲鱼Steamed Turtle菠萝鸭片Sliced Duck with Pine-apple红烧全鱼Fish with Brown Sauce香菇蒸鸡Steamed Chicken with Mushroom。此类菜名的英译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烹饪方法一般以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出现;二是一个菜式中如果不止一种原料,翻译时一般译作“烹饪方式+主料+with+其他配料”。如:青椒牛肉丝Stir一fried Shredded Beef with Green Pepper。三是一个菜式中,如采用特别的酱料和作料,可在译名后加“within +酱(作)料”。例如:油浸绍鱼Steamed Pomfret in Oil;蚝油鸡球Chicken Balls with Oyster Sauce。四是有些菜式,烹饪方法并不十分重要,可以不译出来。如:蟹粉鱼唇Shark’s Lip with Crabmeat。

第二,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在英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本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烹饪技艺和风味。此类菜名可有三种译法。一是直译地名原料法。如:广东香肠Guangdong Sausage。二是菜名反映地方风味时,英译时可在地名后加style(风味)。如:京酱牛肉Beef Cooked with Soy Sauce, Beijing Style。三是菜名中的原料为地方特产时,其译名为:烹饪方法+地名+原料。如:南京板鸭Steamed Nanjing Duck。

有些菜式各地皆有,而某处的特别独到有名,英译时即使原菜名中无地名,也可在后面加上地名,如粤菜有一名菜叉烧,是香料腌制的一种烤瘦肉,为广东特有。如果译为一般的烤肉,译文就未尽菜谱之意。因此,叉烧可译为Roast印iced Filletof Pork , Guangdong Style。又如潮洲烧雁鹅,可译为ChaozhouRoast Goose或Roast Goose,Chaozhou Style。

第三,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的英译,音译法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如饺子、粽子、点心、锅贴、测羊肉都可音译为Jiaozi,Zongzi , Dianxin , Guotie , Shuanyangrou,再辅以简明解释。

第四,以药膳命名者。中药是我国独有的宝贵财富,自古 以来,人们就知道与饮食巧妙的结合起来,制成药膳,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药膳的营养、保健、治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各大餐厅饭店里均有药膳菜肴。做好此类菜名的英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常见的药膳菜肴有:构祀粥,西洋参炖鸡,双鞭壮阳汤,杜仲腰花,当归炖羊 肉等。药膳菜名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因为绝大多数中药材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名,如果直译为拉丁学名,如把当归译成Angeli casinensis,天麻译成Gastrodiaelata,绝大多数食客不会知道是什么药物,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疗效和滋补作用了。所以,我们应简译药名,除少数相应英文名或较为熟悉几种药物外,一般都译作herbs(药草),如“天麻炖鸡”可译为Stewed Chicken with Herbs,然后将疗效及滋补作用译出附在菜名后面。对于某些形象不雅的中药,如“牛鞭”,按字面意思译成whips既不雅,又令人迷惑。有人将其译为ox一tail,采用委婉语,以求与中文“牛鞭”的委婉语一致,笔者认为是可取的。

第五,以历史典故命名的菜名的英译。在中式菜肴中,有 一部分是由某个人创始,或与某人有关,因而以其姓名命名,如 东坡肉、狗不理包子、麻婆豆腐等。有一部分则是与某个历史 事件或传说有关而直接以该事件或传说而命名,如佛跳墙、大救驾(安徽寿县名点。传说赵匡胤围困寿县九个月才得以占领,进城后劳累过度致病。厨师以猪油、面粉、果仁等精制一圆饼进呈,赵食后不久即康复。赵匡胤当皇帝后,赐该点心名“大救驾”。这类菜名一般比较复杂,不可以大而化之以某一固定译法为定则,应当灵活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这些深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典故,让外国食客吃得香,“想”得美。这类菜名的英译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

一是以人名及其典故命名的,人名用音译或直译,菜名用直译方法。例如:东坡肉Dongpo Braised Pork麻婆豆腐MapoBean Curd宋嫂鱼羹Sister Song’s Fish Potage叫化鸡Beggar’s chicken;在译名后还可以辅以典故的解释,如“宫保鸡丁”,传统译法通常为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invented by Gong Bao in the Qing Dynasty),虽然后面括号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典故,保留了部分文化色彩,但仍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反不如译为:Gong Bao Diced Chicken(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invented by Gong Bao in the Qing Dynasty)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直译法辅以简单解释的方法。 二是以传说、典故命名者,传统译法也是按“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该菜式的原料及烹调方法,然后用括号加上该菜的直译。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宾为主的做法,只让外国客人了解了菜肴所包含的浅文化层次的外在表象,而把让客人了解其深文化层次的内在表现放在了次位,其实这些外在表现客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而有所了解的,而其内在表现你不讲,客人是无从知晓的,而这内在表现又是尤其重要的,所以此种译法是不妥的。而先直译或音译,保留浓重的文化特色,再在括号里辅以“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原料、烹法是更可取的。如“佛跳墙”,原先译作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Fotiaoqiang一lured by its smell,even the Buddha jump the wall );不如译作Fotiaoqiang一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for Luring by Its Smell( Assorted meat and vegeta-tiles cooked in emb。二),这样岂不更加明了,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还有前面讲的“大救驾”,译作Dajiujia—A Kernel Pastry Snack of Shouxian ( A town),that once came to the rescue of an Emperor。

三是由于这类菜式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短短的菜名翻译无法解释得透彻,刘增羽先生的意见颇有道理,“在英译名之外再提供一个简短的背景说明”,以便食客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随着当今世界学汉语的热潮再次升温,像此类含典故的名菜可以偏向于先音译后解释的方法,如上所说的佛跳墙、大救驾、东坡肉等。

第六,以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者及以吉祥语命名者。在中式菜谱里,以“龙”、“凤”、“鸳鸯”、“如意”、“芙蓉”、“翡翠”、“元宝”、“荷包”等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的菜名比比皆是。如“凤凰展翅”、“祥龙献瑞”、“龙凤呈样”、 “鸳鸯鱿鱼”、“芙蓉鸡片”、“元宝鱼翅”、“翡翠妒鱼卷”等。菜 名悦耳动听,象征着吉祥如意,荣华富贵。以吉祥语命名的菜 名往往用来表示祝福,多用于节日、生日、结婚等喜筵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趋吉的文化心理如“全家福”(山东名菜。由二十多种原料组成,主要有海参、鲍鱼、鱼肚、鸡、鸭、冬菇、菜心等。在山东各地多用老年寿诞、新婚喜庆、婴儿满月、合家团圆的喜庆宴席,以取吉祥之意)。这类菜名还有”老少平安’。等:此类菜名的英译,不少人崇尚所谓某些原料的“转译”,比如“凤凰玉米羹”中的“凤凰”,不译成英语意为长生鸟的“凤凰”( phoenix ),而转译作其真实原料“鸡蛋”( egg ),甚至于粤菜的“西湖牛肉羹”中的“西湖”,也被人转译为所谓真面目的“’鸡蛋”。如此,“凤凰”所代表的吉祥如意便不可知,“鸡蛋牛肉羹”中的鸡蛋在其中也无法使人联想起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所以将“凤凰玉米羹”译作Phoenix ( egg ) Corn Thick Soup ,“西湖牛肉羹”译作West Lake ( egg) Beef Soup较好。还有人将“凤凰拼盘”译作Assorted Cold Dishes in the Shape of a Phoe-nix,也是好的例子。还有一个“龙虎凤大烩”,人们一般将“龙虎凤”转译为三种原材料“蛇猫鸡”,即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笔者认为,这种译法是叫人大倒胃口的,“龙虎凤”,多么漂亮吉祥的名字,却译作“蛇猫鸡”下三滥般的名字,所以还是译作Soup of Dragon ( snake ) Tiger ( cat ) and Phoenix ( chicken)好。有人认为“一卵孵双凤”不可译为Two Phoenix Hatched from One Egg,应译作Chicken Steamed in Water Melon,为什么不把二者结合起来呢?译为Two Phoenix Hatched from One Egg (tow chicken steamed in water melon )。还有含有“芙蓉”这类美丽事物的菜名如“‘芙蓉鸡片”、“甜芙蓉燕窝”、“出水芙蓉鸭”和“芙蓉蟹片”的芙蓉都被转译为其原材料“蛋白”( egg一white ),不能不说是使这些菜肴大失色彩,大减魅力。有人将一芙蓉海参”译为Sea Cucumber in the Shape and Colour of H363SCUS,将“鸳鸯菜汤”译为W ater一shield with Floating Manda-rin Duck就很贴切,有美感,笔者认为很值得借鉴。以上谈的是以吉祥事物命名的菜名,再看看以吉祥语命名的中菜的译法。人们通常采用意译为主,后加注释的方法,如菜名“老少平安”译为Steamed Bean Curd and Minced Fish( the whole family is well ),而从我们关于中国文化与中菜英译的关系来看,使人们领略到更深层次文化的内在表现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译出菜名所蕴含的祝福含义更重要,而菜肴本身的原料和制法便在次要,所以不如译为The Whole Family Is Well ( steamed bean curd and minced fish )。还有菜名“全家福”便可译作Happiness to the Whole Family(stewed assorted meats/hotchpotch,mixed with sea cucumber, squid, abdomen of fish,chicken,duck,fish ball, shrimp, black mushrooms and fungus etc.)。

第七,以一些美丽漂亮有趣的事物或形象情景命名的菜式。对于这类菜名的英译,不少 有些人认为“白雪映红梅”(蒸虾蟹肉饼,面上点缀着蟹卵)不可以译作Red Plums Reflected on White Snow,要译成Steamed Patties of Crabmeat and Minced Shrimp with Crab Roe on Top;“金华玉树鸡”(浙江金华特产火腿而著名,青菜形似玉树,即火腿青菜鸡)不可以译成Chicken Cooked with Golden Flower and Jade Tree,要译成Sliced Chicken and Ham with Greens;"翡翠虾仁”只可以译成Stir一fried Shrimps with Peas;“百花酿北菇”应译成Mushrooms Stuffed with Minced Shrimps ;“雪积银钟”应译成Stewed Mushrooms Stuffed with White Fungus;“雪耳余架装”只能译为Scalded White Fungus wish Veiled Lady ;“蚂蚁上树”应译成Bean Vermicelli wish Spicy Meat Sauce。这类译法要么完全不保留菜名的美丽丰韵,要么扭曲这种美丽丰韵,都是对中国美文化的损害。笔者认为可以找到保留这些美丽丰韵的方法:

白雪映红梅Red Plums Reflected White Snow( steamed patties of crabmeat and minced shrimp with crab roe on top)金华玉树鸡Sliced Chicken with Golden Flower(Jinhua ham)and JadeTree(greens)翡翠虾仁Stir一fried Shrimps with Jade ( peas )百花酿北菇North Mushrooms Stuffed with Flowers( mined fungus) 雪积银钟White一snow on Silver Clock ( stewed mushrooms staffed with fungus)雪耳余架装White一snow Ear Lady ( scalded white with veil)蚂蚁上树Ants Climb Tree ( bean vermicelliwith spicy meat)有人将“红烧狮子头”译为Lions Head Casserole ,“白雪蟹斗”译为Snow一white Crab in Shell也是绝好的例子。

酒文化论文 19

真正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着法兰西历史,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岁月更迭,葡萄酒从酒品到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法国葡萄酒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酿造工艺,被世人奉为经典极品。中国的葡萄和葡萄酒业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是由张骞从西域引进的欧亚种葡萄。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可以看作是中国葡萄酒广告的滥觞。九十年代中后期,葡萄酒开始成为酒类产品中的消费热点,众多厂商把葡萄酒业视为最后一块获取利润的处女地。“张裕”的优雅与高贵、“王朝”的时尚与奔放、“长城”的传统与经典……这些中国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葡萄酒文化作为现代人情感表达和寄托的一种载体,体现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社交文化和时尚文化。

二、葡萄酒文化营销的实质

营销的核心对企业来说是为了创造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通过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而在消费时代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文化营销就是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或者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文化营销的本质是在构建一个新型的文化价值链,用文化的亲合力将相关利益人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力。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充分表达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根据自身目标消费群体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提炼出他们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将价值取向的核心文化要素渗透到目标选择、产品开发、定价、销售渠道、促销方式和附加服务等各个环节,把文化沟通作为构建产品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纽带,将品牌与核心价值取向揉合为一体,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与消费者情感满足的“双赢”。对于葡萄酒企业来说就要根据葡萄酒时尚、悠久、厚重、优雅、亲和、神秘、尊贵或者绿色的商品特性,以及消费者对心理舒适和情感满足的追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具有独特属性的品牌形象,在产品功能、形式日益同质化的时候,用文化营销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占领和开辟新的市场。一个国家、民族、社区的文化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对其他文化吸收和摒弃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中国的消费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会受到影响和改变,因此,广告宣传积极主动地利用文化融合,实现文化互动,优先占领目标市场。

三、葡萄酒文化营销策略

葡萄酒作为中国市场新兴的非功能性生活用品,要想让品牌健康快速而又不畸形地成长,需要持续而长期的努力,葡萄酒文化营销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1.培育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消费文化的培育与普及可以说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市场营销投入。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葡萄酒文化始终没有推广开来。中国人的饮酒方式比较难改变,我们所熟知的“酒满为敬”和一饮而尽的习惯并不适合葡萄酒文化,而且转变起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也转变不过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葡萄酒,企业的品酒会日益流行,用这种方式来培养不同客户对葡萄酒的认识程度,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素养。葡萄酒的目标消费者是以一种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的,奢想针对所有的人进行大面积的葡萄酒文化培育,等于无的放矢,不会有人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企业的理念。所以,企业要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分销渠道和已经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忠诚顾客开展葡萄酒文化培育工作,让他们直接参与到葡萄的栽培、收获和加工的过程中,品位“三毫米的距离,一颗葡萄要走十年,十年换来的是一世的美味和美名”的深刻涵义,利用他们“意见领袖”的身份,对其他人进行口碑宣传,这比企业一方面的“独家报道”来的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打造体验情境

依靠传统文化吸引消费者只是文化营销的一个部分,文化营销应该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和地区特色上的现代文化,它必须具备时代烙印和外来文化的吸引力。提起星巴克大家想到的不是沁人心脾的咖啡香,而是轻音乐、轻松闲适的聊天环境,一个非家、非办公的第三空间。从销售咖啡到销售文化的星巴克,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顾客为中心的体验为中心的转换,这是文化经济的无尚魅力。同样,文化厚重的葡萄酒也可以走这样的路。组建以中高端用户为主的俱乐部,给消费者提供归属感以使大家共同分享共饮葡萄酒的快乐。或者利用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外来节日,组建联谊会,既增加喜庆气氛,又可以提高美誉度,而本质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 此时的文化营销无疑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里给消费者提供舒适、信任、方便和归属感,能够在一种共同的文化影响之下,打造目标消费群专属的文化情感领地。21世纪,一个针对妇女消费者的大市场正在形成,妇女被认为构成葡萄酒市场的主要部分,代表着多于50%的葡萄酒消费的决定权。所以,针对女性感性消费的特点,推出针对都市女性文化特点的温柔营销,无疑是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现代女性追求的是美丽和健康,而葡萄酒让两者都能实现,就和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相吻合,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点,满足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消费需求。因此,在女性经常聚集出现的公共场所开展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种活动不能是报告式的,或者是有奖竞猜式的,因为气质高雅的女性常常不会在大众面前大吵大喊。企业展示葡萄产地优美风光以及高档葡萄酒的生产过程,讲述关于葡萄酒的动人的情感故事,宣传葡萄酒文化,引导女性消费者认识葡萄酒,选择葡萄酒。同样可以把“葡萄酒”装扮得更加时尚、职业。让葡萄酒在“时装店”以及“珠宝首饰店”中抛投露面。此外,把葡萄酒作为重大的节日礼物送给女主人,获得一种商业利益之外的情感的沟通,也是供企业营销的不错路径。

3.开辟文化旅游项目

中国的酒文化和西方的酒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地域民族文化,要想使中国的消费者接受葡萄酒这个外来品种,就需要用中国的哲学和本民族文化来经营葡萄酒产业。民族文化是葡萄酒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它的价值观念是生产经营的灵魂和精髓,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就不会有多么成功的文化营销。以张裕的文化� 2002年,张裕利用其历史文化积累开设了一个葡萄酒博物馆,并建设了一个融葡萄种植、酿酒、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葡萄庄园。这些举措在弘扬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把张裕的品牌和葡萄酒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度张扬了张裕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个性。张裕能推出这条“文化之旅”是与它的坚实深厚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这也是它实施文化营销的成功所在。张裕是我国工业化葡萄酒生产的鼻祖,也是目前葡萄酒行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之一。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张裕在酿造白兰地的同时也酝酿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财富,有文化可以挖掘,文化营销才会更有力度。

4.提升葡萄酒的文化附加价值

文化附加价值是指产品通过广告、公关、服务等各种手段留给消费者的一个有独特内涵的形象,这个独特内涵是产品或者品牌表达的意义,是无形的,附加在产品物质形态上的,能使人产生美好联想和想象。而作为葡萄酒,功能性的诉求已经没有多大的效用,而强力塑造它的文化附加价值,才是和消费者取得心灵沟通,赢得消费者芳心的重点工程。文化她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朝三暮四的主张,必须要有一些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作为载体,才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消费者在精美的包装,漂亮的酒瓶,晶莹的酒色中实现情感满足和心理舒适,感受葡萄酒的优雅文化的内涵。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Ishop,thereforeIam”,(我购买,因此我就是!)。为了加强消费者对商家赋予葡萄酒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就要塑造一个与同类产品相区别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附加价值。“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是张裕对自己悠久历史的张扬。张裕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厚重感,消费这样的酒成为消费者地位的象征,给饮用者带来心理满足。王朝在云南宣传口号是“一支好酒,来自天籁”,用一种神秘而充满震撼力的口气把我们带到一个独特奇异的遐想空间。企业利用了云南独特的地域优势,达到了很好的沟通目的。长城葡萄酒始终以“酿造东方美酒,传递长城真情”为理念,针对我国传统酒文化的特殊性,走出了一条洒满葡萄香和文化香的别样道路。“长城葡萄酒,地道的好酒”,这句广告词曾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长城葡萄酒

5.结束语

法国葡萄酒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品类,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渊源,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葡萄酒的习惯。葡萄酒非功能性和文化性定位使得葡萄酒的消费者通过整体的感觉来断定产品,纵然葡萄酒的质量很重要,但他们也注重葡萄酒企业的品牌形象、商标的设计、酒瓶的形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传递等附属品牌价值。正是由于葡萄酒和文化的这种关系,葡萄酒的文化营销多按照消费者的文化价值展开。葡萄酒在现代更加具有文化内涵,逐渐成为消费时代一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并且这种象征意义越来越超越商品本身的意义,显得异常的重要。挥动文化的大旗为葡萄酒营销呐喊助威,将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酒文化论文 20

维基百科对伏特加的定义是:现代意义上是指一种烈性的酒精饮料,将含有专门净化水的有机原料形成的乙醇进行分馏,然后使之与由活性炭或改性淀粉和过滤技术加工过的水醇溶液混合而成。从古代起,伏特加就被冠以“理智的窃贼”这一名字。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大约迄今一万年前人们就从蜂蜜、水果以及浆果中制成了酒精饮料。纯酒精在12或13世纪由阿拉伯人发现,伏特加的原型由波斯医生在11世纪通过将乙醇蒸馏制成。它被完全用于医疗,因为古兰经不允许喝酒。在欧洲,第一次对含酒精液体的蒸馏是由意大利修道士完成的。酒精蒸馏技术在14世纪从罗马帝国传入波兰。1386-1398年热那亚人第一次将酒带入俄罗斯。它在大公的宫殿里十分出名,但却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这时俄罗斯人对酒的态度不冷不热,像是对待不值一提的私人异国商品。酒在俄罗斯人心中还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改变俄罗斯人对酒的看法是在1448-1474年这一时期,俄罗斯酿酒业产生并且发明了从黑麦中提取粮食酒的方法。政府不仅对粮食酒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而且对其他酒精饮料也是如此。以前从未置于政府征税控制之下的蜂蜜和啤酒,这时候也由政府控制。从1474年起,酒的生 1480-1490年大公在酒精产品生产方面与教堂发生了争执,并且清算了在政府酒类垄断时教堂对此造成的损失。1505年俄罗斯第一次向邻国出口伏特加。1533年在莫斯科开办第一家皇家酒馆,伏特加的贸易权集中在沙皇政府手中。1590年,除莫斯科以外所有地区的总督命令停止一切私家酒馆贸易,将经营权集中于皇家酒馆。伏特加的生产和销售集中到酒馆头目的手中,而伏特加则由皇家酒馆出售。酒馆头目以及酒店掌柜由商会选出,并向地区总督汇报情况。1648年因酒馆头目滥用财政职权导致粮食酒品质急剧下降。同时,由于原料被侵占,假酒横行,受贿增加以及酗酒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705年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期间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在俄罗斯领土上进行了公开的包销制度,这使得出售伏特加获得了巨大利润,也造就了更多的富人。这种制度仅仅维持了10年,因为感觉到人民再也不会为此投入,彼得一世给予了酿酒业更多的自由,向酿酒工征收酿酒税。从这时起酿酒业向农业方面发展,他们开始自己生产粮食并将它们酿成酒。

176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府为贵族创立了单独的酿酒系统,他们不用交税,但是家庭酿酒生产的规模必须与官位及贵族称号相符,因此贵族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生产伏特加。与此同时,酿酒业的生产规模与贵族身份紧密相关,其他阶层——神职人员、商人、市民和农民失去了酿酒的权利,不得不因个人需要而买酒。这一体系使得贵族酿酒业在技术和品质上达到了极高的发展水平和等级,它完全占有了市场。这给了伏特加一个不用竞争就得以发展的机会,并且使伏特加品质一直处在中等水平上,保证了政府的收入并且避免了竞争。对俄罗斯人来说,伏特加是一种很独特的饮料,它与一个人欢乐或悲伤时刻的心灵密切相关。俄罗斯人建立了反映伏特加历史的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有关伏特加的历史,了解到制作伏特加的原料和工艺,还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伏特加收藏品。下面介绍几个著名的伏特加博物馆:1998年在乌格利奇创立了俄罗斯伏特加市级博物馆。该博物馆展出了手工酿酒器具,苏联时期第一台分装伏特加酒的机器,第一批伏特加酒,来自不同国家和独联体的城市所提供的伏特加酒礼物。在博物馆的展台上可以看到俄罗斯96甜烧酒厂生产的酒精饮料。陈列展台里有一块特殊的区域专门摆放具有百年酿酒历史工厂的产品。2008年4月4日在罗宾酒厂内创建了“第一乌克兰伏特加博物馆”,展品中有精致的高脚杯、手工制成的独一无二的长颈盛酒瓶、手工酿酒器具、古代和当代的酒瓶、工艺品、宣传画等一千多样展品。2008年,阿姆斯特丹中央旅游区达姆拉克大街上的伏特加博物馆盛大开幕。在莫斯科有伏特加酒史博物馆,它直到2006年10月都位于圣彼得堡;2008年重建后,在圣彼得堡举办了新展会,以俄罗斯伏特加博物馆命名。在秋明坐落着西伯利亚酿酒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博物馆。在秋明Бабарынки河畔,坐落着一个综合体,它由一个酿酒厂、养猪场和蒸汽磨坊构成。2008年建在这里的新工厂“BENAT”成为药剂师塔尔塔科夫斯基一个多世纪前创立事业的延续。从伏特加诞生以来,它一直作为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与此同时也是无数俄罗斯人与社会悲痛的第一元凶。为避免俄罗斯人陷入对伏特加无止境的依赖,俄罗斯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反酗酒措施,但很难控制住俄罗斯人的酒瘾。到目前为止,伏特加魅力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反而更加地深入人心。

二、中俄饮酒习俗比较

俄罗斯人独特的饮酒习惯,形成了其别具特色的酒文化。勇敢、豪放的民族性格在俄罗斯人饮用伏特加酒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俄罗斯人饮酒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从不劝酒。中国人也爱喝酒,并且以酒为媒介进行着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往往在喝酒时人与人的感情迅速得到升华。以下几点能看出两国在饮酒上的区别:一是配酒菜。中国人喝酒讲究配有下酒菜,凉菜热菜、荤菜素菜,五花八门,而俄罗斯人非常简单,甚至不用下酒菜便可大口饮酒。二是饮酒习惯。俄罗斯人的祝酒词非常有名气,他们畅饮伏特加时也会一饮而尽。在中国,酒桌上主人的礼仪是“先干为敬”,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感谢。主人看见客人喝多喝好便会觉得是照顾周到,还习惯劝酒。三是酒具。受西方饮酒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是比较讲究的。伏特加、啤酒、葡萄酒在普通百姓家里都用不同的酒杯,斟酒也有讲究,只斟到酒杯的2/3处。中国人喝酒一般要斟满酒杯,所谓茶满赶人,酒满敬人。在普遍老百姓家里用小型酒杯,这种酒杯主要用于饮用白酒。酒杯制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北方地区在冬天饮酒时还有加温加热的习惯。四是选酒。在俄罗斯人看来,酒有时还是身份、品味的象征,所以讲究不同的场合喝不同的酒。中国市场上的酒也分不同档次,但香型、口感和品牌却是中国人挑选酒的原则。“酒”在俄罗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聚会时的饮品,它更代表了俄罗斯这个民族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品位。这也就形成了俄罗斯别具特色的酒文化。它贯穿于整个俄罗斯的发展,是俄罗斯文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想了解俄罗斯,了解俄罗斯酒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酒文化论文 21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酒店文化 竞争力 文化建设

一、构建酒店企业文化的六大要素

1.酒店的环境。酒店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酒店的经营环境,即我们俗称的“硬件”,同时还包括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外部环境是酒店在社会中的地位、形象和联系。酒店建筑实际上是酒店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其本身就是酒店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酒店往往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建筑的代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水准。

2.酒店的价值观。酒店的价值观是酒店企业文化的核心。酒店的价值观是指酒店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目标。当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我们在确立酒店价值观时,必须充分注重到人的发展是酒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归宿。纵观国内外著名酒店,不难发现,他们员工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都十分注重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讲求卫生、整齐,布局合理,既提高效率,又尊重员工。员工餐厅、更衣室的设计都极富人情味。酒店每月卫生日员工开晚会,组织优秀员工外出观光、学习等。酒店在讲究垂直严格管理的同时,又讲求“无情制度,有情管理”。如上海某著名酒店的一名青年厨师,私拿了厨房的排骨,被按制度处罚。但酒店并未到此结束,而是主动了解情况,得知该员工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近几日患病住院,青年厨师无暇照顾,又无时间上街采买,故顺手拿了排骨。酒店即让工会和部门负责人去医院慰问,并道歉称对员工关心不够。青年厨师倍受感动,更加爱店敬业,成为酒店技术骨干。

3.酒店产品。酒店经营的产品有客房、餐饮、娱乐等等,更重要的,这些都是通过服务体现。服务是区别其他行业的产品。那么,我们酒店的有形与无形的产品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具有特色。譬如说我们的客房房型要丰富,布局要合理,装饰要具有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浙江一家酒店新开业,房内的装饰画别出心裁地向社会征集儿童画,然后进行上好的装裱,既具有特色,又给人印象深刻,更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画的作者和亲朋好友成为酒店的顾客。服务同样也是文化的。首先要讲求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力求个性化、多样化。尤其是在服务语言、动作和服务细节上。

4.酒店的企业精神。酒店的企业精神是酒店的宗旨、观念、目标和行为的综合,体现了酒店的精神面貌,也是酒店企业文化的概括。如威斯汀酒店集团(westin hotel)的企业精神是“为每一类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四季集团(four seasons)的是“一切为了顾客”;上海和平饭店的是“优秀企业造就优秀员工,优秀员工造就优秀企业”等。

5.酒店制度文化。酒店制度是酒店在经营管理时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它和酒店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共同构成酒店制度文化。酒店制度文化是酒店为实现目标给予酒店员工的行为给一定的方向、方式的具有适应性的文化。酒店制度文化是酒店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酒店价值观、酒店的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产物,并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同时,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酒店的制度文化也是酒店代表人物等行为文化的保证。所以酒店在选择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一定要全面、系统、协调、有效。

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基本思路与对策

1.重视酒店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酒店业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队伍迅速壮大。至2003年年底,全省已有星级酒店830家,目前还有一批高档次酒店正在加紧建设中,加上社会上旅店、餐馆,酒店业的竞争业已形成,而且日趋白日化,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的一些酒店,为了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除了在价格上进行压价竞争外,似乎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这种压价竞争说到底是低层次的竞争,缺乏真正的竞争力。而要使我们的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的酒店文化。

2.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是创造酒店特色的需要。一个酒店是否有生命力,关键是看它有没有优于别人的而别人最难模仿、最不能模仿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归根结底来源于酒店组织的群体个性,来源于酒店培育的文化氛围。饭店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饭店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饭店企业文化中的无形企业文化,无形的企业文化创造的是人文环境和精神影响力,是通过环境来影响人。这种无形的企业文化是通过有形的东西体现出来的。因此酒店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不是管理方式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式方法的理念;不是饭店每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这种具体行为活动的动机原因;不是饭店的人际关系表现,而是这种人际关系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次个人处世态度;不是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形式,而是反映这种工作状态和工作形式中蕴涵着对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如热爱服务,讨厌服务、被强迫服务等工作感情);更不是在对客服务中的态度体现(如对客人冷漠、对客人热情微笑等),而是在服务态度背后反映出的精神境界(如博爱、奉献,与其对立的就是狭隘、自私)等。

3.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是打造酒店形象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就 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同抢占制高点,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酒店形象的打造,离不开酒店文化建设这个基础,离不开酒店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酒店文化建设好了,我们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塑造酒店的功能定位;可以生产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可以提供满意周到的酒店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以实现酒店经营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酒店投资者和经营者已认识到酒店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运用“酒店文化力”的作用实施经营管理。

4.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需要。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在经营中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展人。大凡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十分重视以人为中心。我们有些酒店标榜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但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管理的却很少。“以人为本”的“人”,既指酒店的员工,又指酒店的客人。要想吸引众多的客人到酒店来消费,当务之急是提高面对客人的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就要对员工实施“人本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树立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协作价值高于单体价值、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价值观;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以安全感、受尊重感和成就感,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服务好酒店的客人。

5.从技术上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是酒店竞争的需要。技术可分为两种,产品技术和服务技术。一般工业企业十分重视产品技术的开发,因为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竞争的关键,而人力资本又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所以培养、重视人才开发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酒店产品相对一般工业企业产品来说,其技术含量较低,可复制性较强,因而酒店在追求产品技术的同时,更为追求的是酒店服务技术。在酒店行业,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酒店服务是人的服务,技术很难代替。顾客来酒店消费,主要是要满足情感上的需求和文化上的需求,顾客最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看中酒店豪华的吊灯和闪光的大理石地板。因而技术更多的是用来协助员工更�

6.在自有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创新性酒店文化。酒店决策层要深入企业的各个层面,深入员工群体,进行广泛的调查,总结和提炼,立足自身、寻求本酒店个性,将具体环境及岗位层面细化,按照酒店经营的要求分为理念、行为文化及通用类、个性类,使内容清晰丰富,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同时应真实地体现酒店的发展历程,重视体现经营者的价值观和精神导向,注重企业发展过程成功的管理经验与理念的挖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结合酒店的发展注入企业发展战略的意识,反映酒店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赵树刚:企业文化建设篇。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2]舒化鲁:如何自主构建强势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酒文化论文范文 22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动因;途径

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历经几何数量增长的同时,伴随“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的,宣告经济型酒店的黄金时代结束了。面对众多竞争者及经济型酒店发展拐点论的出现,如何拓展空间,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经济型酒店过于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如何将文化和自然融入酒店品牌,赋予简单单一的酒店产品以不简单的内涵与外延主题,是酒店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策略。因此。引入主题概念,增加品牌价值,实现主题化发展 本文将在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途径方面做些探讨。

一、经济型酒店主题化特点

主题式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不同于主题酒店,同时也区别于一般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营体系,除硬件先进、完善之外,还重墨浓笔打造文化,主要强调的是氛围,目的在于形成差异化特色来吸引客源,基本上都是高档酒店。而经济型酒店的最大特点是简单,将酒店的设施和用品简化到最低限度。经济型主题酒店与经济型酒店都是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以“经济”占领市场、以“经济”赢得市场,受成本压力所限,不可能效仿一般主题酒店的运营模式。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的核心实质是基本功能兼顾基础上的、类似目标顾客群体的个性化和体验感受的满足。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蓝海”,有些经济型酒店把“经济型”与“主题化”相结合,推出了主题式经济型酒店品牌,竞争对象直指四星级酒店。这类经济型酒店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主题范围选择比较广泛,强调可接受性和趣味性,角度比较新颖独特,内容健康,只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丰富内容的人文、地理、自然、历史等素材,都可以作为酒店的主题。主题产品设计是文化内涵在美学、视觉和实用功能中的外化表现,通过专业人员对主题的把握,将文化内涵外化为具有美学价值,视觉享受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它首选大容量的主题内容含量,因为经济型酒店通常是连锁经营的,如何在连锁酒店中复制主题的独特性,使之具有普遍性和标准性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在进行主题的选择时,过于狭窄的酒店主题会使目标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维持酒店自身的发展。此外,关注细节成为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瓶颈的突破点。受到经济型酒店规模小,成本投入低的特点限制,与豪华的主题酒店的装潢风格不同,经济型酒店对于主题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在细节,如色彩、图片、小纪念品、房间布置等方面,匠心独具的展示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就足以达到效果。在主题风格布置上投入太多,超出成本控制范围将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动因

1“红海”危机和市场拐点的出现

目前,酒店业产品同质化诱发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单纯的价格竞争对体验旅游的发展及国外连锁式知名品牌酒店抢摊国内大中型城市而言,将面临巨大挑战。而引入主题化发展趋势,为解决问题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如家”酒店成功从美国纳斯达克募得1亿美金进行全国性拓展、锦江统一打包进入“锦江酒店”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后,经济型酒店这一新兴商潮也逐渐走人竞争激烈的“红海”。尤其是外资紧随其后纷纷进入中国,更加使这一商业领域变得压抑起来。经济型酒店的最大优势是“经济”,其意义一是指投资经济。新建经济型酒店几乎没有从征地、土建开始的,使用的房屋大都从原来的厂房或者招待所改装过来的,装修简单,经营的目标客户以商务性质的散客为主。而装修上的工厂化也是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经济”的原因之一。他们的内部装修大多采用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的方法完成,不铺地毯,简约家具,一间客房比普通酒店能节省一半的装修费用。二是运营经济。酒店在管理上实行标准化服务,按比例配备少量的客房服务人员和前台接待,工作人员很少,基本上是星级酒店的一半。但是,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国内经济型酒店平均出租率从2005年的89%降到2006年的82.4%,平均门市价格从2005年的328元降到209元”。对比3年前,占据其核心成本的物业租赁成本已上涨100%以上。“锦江之星”最初开业时,单间价格是140元,现在已经涨到238元;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型酒店过去的运营经费约200万元,现在是600万元。人员薪酬、营运成本、物业等成本的上涨导致行业的利润、出租率、房价以及每间客房日平均收益都明显下降,加之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界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热情比之往年明显减退。经济型酒店的“经济”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宣告了经济型酒店“不需要营销,开出来就好”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2中高端商务酒店渐成投资热点

“如家”酒店集团宣布今后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并推出定位于中高端商务的和颐酒店品牌与之前“如家”普遍的“经济型”定位不同,“和颐”将定位于商务型酒店,目标锁定在中高端商务人士,采用四星级酒店标准装修,舒适中兼具齐全的商务配套功能,定价为600—900元左右。这一定价与汉庭集团的高端商务汉庭酒店300元左右的定价拉开差距。“如家”酒店集团对中高端商务酒店的投资介入,表明目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出现了新“经济”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但冲击了人们兜里的钱,也冲击了人们的原有消费信心,使高端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商务人士和旅游者不约而同的降低了自己的出行标准,却给经济型酒店提供了一次新的拓展市场的机会。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51.8%的消费者表示将来外出会更偏好经济型,46.7%消费者认为未来外出的住宿花费会有增加”。这表明,在高端酒店市场出现疲软的时候,中高端的商务酒店将给高端层次的消费者提供理想的选择。这会加大对三四星酒店的竞争冲击。一些经营不利的三四星酒店在资本的支持下, 3目标市场细分的结果

酒店主题的选择必须考虑正确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同的目标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和经济支付能力,市场定位正确与否是成功的关键。经济型酒店面对的市场群体也不是单一的,其价格水平也表现为是个区间,不同区域不同地点,这个区间范围是不同的,面对的目标顾客群体,受其需求偏好的不同,会选择不同品牌的不同房型;同时,不同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在推向市场时,也会不约而同地推出自己的诉求点,这需要有不同主题的内涵作支撑,才能在标准化的“经济”运营模式中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实现“蓝海”战略的突破。深圳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城市客栈”,可以说是标准与主题的汇流之所,每一家店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浓缩。成立之初就有着主题酒店特立独行的建筑风格和令人目不暇接的主题文化,其消费主体是年轻一代的时尚群体,拥有活跃的思想、高尚的品位和对品质更为苛刻的要求,这正代表着“城市客栈”的客源市场。为适应“城市客栈”发展的准确定位,提出了“经济型也要出精品”的“城市客栈”理念,摒弃以卫生、舒适、方便的基本要求,追求在此之上的现代、主题、简约和时尚。同时,将浓缩的城市主题融入其中,使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客栈”的主题灵魂。当然,“城市客栈”一样有着统一的标准、一致的功能设施、一致的服务程序,更重要的是有着一致的后台运作管理。但是,在每个店里都能找到它的不同,这种不同来源于环境的差异。

4有限服务催生品牌建设

品牌效应的不足已经成为酒店业发展的瓶颈,因为品牌的建立是主题确定的直接竞争结果,主题的不明确不突出,使品牌的建设面临缺少灵魂的支持。突破思维定势,为传统的经济型酒店的“有限服务”提供超越期望的服务和体验,是酒店业拓展市场份额和突破发展瓶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竞争还没有上升到品牌阶段,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个性鲜明的品牌将获得迅速发展。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提到经济型酒店第一想到“如家”的只有39.4%,第一想到“锦江之星”的只有12.2%”,说明行业领先品牌的绝对知晓度很低。而从品牌记忆度来看,“如家”的品牌记忆度只有51.9%;从品牌识别度角度看,只有63.4%的消费者能想到“如家”品牌。如家因为鲜明的品牌个性,重产品和服务层面都受到了客人的认同,在品牌知晓度方面远胜于“锦江之星”。而在品牌个性方面,普遍认为“七斗星”是一个充满情趣,时尚而有品味的“第三空间”,鲜明的品牌个性使七斗星开业不到1年,综合知晓度就跻身行业前三。顾客对酒店的评价显示了酒店的品牌理念能否被客人体验和感知,也能表明一个酒店是不是具备明显的个性,而个性的发挥需要依托主题的建立,标准满足顾客的共性需求,特色主题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鲜明的个性将留给顾客深刻的印象,这些正是影响品牌记忆和品牌识别的关键。

三、经济型酒店主题化途径

一般主题酒店的投资和运营费用较大,对经济型酒店而言实施主题化发展的切入点不在大的投入,而在于精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通过挖掘多角度的主题内涵,实施基于成本考虑基础上的多主题途径。主题的挖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通常认为,主题酒店在选择主题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所在城市的文脉内涵及城市感知形象,从文脉特征中提炼主题,升华主题认同感,强化城市感知形象。那么,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除了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就是建设成本,它影响着客源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客源的直接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因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位本身决定了直接目标顾客群是确定的。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选择经济型酒店人住的消费者公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集中在150—224元之间,比例达到了4成左右;消费者私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集中在100—224元之间,略低于公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选择150—174元的比例最高。由此决定了需要在兼顾成本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突出、与众不同以及令人信服的宣传主题的特征,融入主题因素,遵循“剔除——减少——增加——创造”模式创造价值,以达到体现差异化内涵,实现低成本的目标。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引入主题设施和客房产品

主题设施与产品是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并且在和顾客的长时间接触中始终传递着酒店的主题,体现着主题的始终如一。如设计酒店的标志,并印刻到所有主题设施和产品上,增强顾客的视觉感受;通过美味的菜肴和淡淡的花香来体现酒店的特色,给予顾客独特的嗅觉体验;选择与主题相一致的标准色作为酒店的基本色调,进行其他色彩的搭配与变换,以色彩来传递主题。客房是客人放松身心、消除旅行疲劳与压力的最佳场所,更是经济型酒店最重要的竞争产品。目前,主题客房的内部设施大多还是采用饭店客房用品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而与刻画主题相关的个性化创新尚显不足。在核心产品和实际产品不突出的前提下,可以从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考虑主题途径。酒店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目的主题客房,对房间的每个细节下工夫,通过不同定位,每种房型推出一个主题,床上用品、窗帘、装饰画的色调和图案都与该主题相配合。如此,可以提升现有客房的产出价值,主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配合,既保证酒店有足够规模的目标市场,又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支撑。“如家”、“莫泰168”,哈尔滨本地的“禧龙”、“大象”、“勃莱梅”,以及有外资背景的“速八”等在进入哈尔滨市场时,强调让客人花较少的钱,享受到充满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服务。在哈尔滨的“如家”舒适型酒店里,卫生间内配备了两种颜色的毛巾、牙具,可避免两位客人同时入住时弄混。在勃莱梅文化客栈内,有男士房、女士房、休闲房、行政房等7种房型,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客人提供服务。如在为纯商务人士准备的行政房内,放置了一张大大的会议桌,可以省去客人召开会议时租用会议室的费用;在专为年轻人准备的卡通房中摆放风格简约的卡通沙发十分吸引人,房内的配饰也以卡通为主,十分符合年轻人的欣赏口味。在“禧龙酒店”的情侣房间内,为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摆放了一张大大的圆床,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对客房进行性别、用途的区分,还是对客房内物品的摆放和造型设计的差异化,目的都是对客房产品做深层次挖掘,从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角度寻求突破点,既可以做到兼顾成本基础上的差异化竞争,同时也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凭借超品质的个性化服务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2创造“体验”环境的主题活动

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摩尔认为,体验是指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是一种有别于产品、商品、服务的独立经济提供物。顾客在酒店中的体验需求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获得的,有主题活动的主题酒店将大大增强顾客的体验感。营造一种贴合主题文化的主题体验环境,使顾客能投入到体验环境中,产生对酒店的认同感,从而形成顾客忠诚。经济型酒店的主要产品面积有限,设施用品相对简单,旅展“主题化”的空间相对狭小。如何在狭小的空间中通过创造主题活动,营造出“体验”环境,成为主题化发展的可选途径。如长春市出现的新睡眠酒店就在现有经济型酒店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对设施、用品进行创意变换,实现在“经济”中演绎出“新睡眠”这个大主题。该酒店把温馨、时尚与浪漫融合在一起,凸现与众不同的“新睡眠”的感觉,是其低成本打造差异化的成功思维,取得了“不变中见大变”的实际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视觉色彩冲击,在十多平方米的客房中,通过对被子、枕头、窗帘的颜色变化及图案的搭配,创造出素静中显靓丽,淡雅中见鲜艳的独特效果;另外,客房的墙壁颜色也不是单一的,三面是浅米色的,一面是紫罗兰色的。酒店客房虽然不足百间,但围绕“新睡眠”主题,却推出诸如豪华主题、浪漫主题、梦幻主题、亲密主题、温馨主题、极简主题、韩式主题、日式主题等的主题客房,各类主题客房在总体装潢和陈设上都不同。在新潮创意和经济简约的同时,酒店兼顾了基本功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如对卫生间马桶盖弧型边罩的防水配置、客房上方增设顶灯和顶角线下的长日光灯的配合,烘托出整个客房的色彩和朝气。很明显,“新睡眠”主题的推出在兼顾睡眠医学保健的同时,主要是满足对特定细分客源市场中追求活泼奔放的心理切合,通过创造出“体验”环境的空间氛围,达到现有产品的价值最大化。3适时推出中高端主题品牌酒店

金融危机中,四五星级酒店的困境成就了经济型酒店拓展市场的利好时机。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正急剧增加,如何以主题设计为本,融合传统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打造经济型主题精品酒店文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如家、速八等品牌酒店对2008年底及2009年的市场环境持平稳态度,表示扩张不是主要任务,将在现有市场份额中拓展中高端市场。如家酒店连锁在上海推出和颐品牌,价格定位在400-600元之间,以四星服务为标准;速八的加盟商则以禅 这些由经济型酒店推出的新品牌,价格大多定位在三星酒店和四星酒店价格之间,竞争对象直指四星酒店,但是竞争手段却是在主题中寻求突破口。因为经济型主题酒店不是参与主题酒店竞争,而是在“经济型”市场中更加细分市场,寻找相对经济支付能力强、文化水平高,对酒店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有品味、有内涵、能给他们带来文化享受的客户群体,而这部分客户群体大多以商旅消费者居多,他们不会对四星酒店标准配备中的桑拿、娱乐等附加项目感兴趣,诉求点更多在于个性化、私密性和安全性。如,如是酒店在内部装修中大量运用能够体现静修味道的手段和方式,还定期举办各种佛教讲堂,并与佛事展结合,使素质较高的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同时考虑把佛教哲学融合进企业高管培训之中,满足企业高管追求释放压力的途径需求。无论是通过去繁就简,围绕核心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把设计主题溶入简洁与时尚中,挖掘品牌本身的内在气质,把对传统与多元文化的理解用设计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还是通过推出具有特定服务标准的特定经营模式,其实质既没有脱离“经济”定位,又通过主题立意的新颖和独具匠心,达到了“经济”中见个性与豪华的效果。

4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酒店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顾客、酒店合作伙伴、专家、社区居民、员工等。在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沟通时需要消耗大量成本,传统的营销方式显然不适合经济型酒店。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运营的方便快捷和节省成本是可选途径。如,酒店各部门将其酒店的有关信息通过电子网络传送到信息接收中心,包括产品开况、顾客数量、顾客满意度以及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等;信息接收中心将信息分类处理后存入信息库,供有关部门查阅。另外,可将酒店有关情况、安排、服务价格等信息制成数据库,主要供客人了解酒店情况和服务使用。如可以将触模式多媒体装置置于酒店所在地自己的互联网站上,也可以放在市区主要车站处。电子系统的建立可方便各利益相关者快速获取酒店信息,酒店经营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该信息系统,主动真实地公布酒店可以对外的相关信息,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酒店动向,并利用网络进行全球营销。再则,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有关酒店的主题发展和定价等问题,征询他们对主题的需求。这样,既可以获得他们的建议和支持,又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他们新的需求,并争取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四、结论

经济型酒店引入主题化发展作为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一种共识。经济型酒店也要出精品,主题酒店成为一种填补市场竞争空白缝隙的有力途径。在主题酒店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的今天,需要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寻求新的实践途径。欣慰的是已经有实践者走在了前面。如桔子酒店集团的强势推出一举撼动着中国酒店的传统星级酒店及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格局,打破了传统经济型酒店对“经济”涵义的理解,而是赋予酒店似“桔子”的体现自我的含蓄张扬的个性内涵,并在合理经济的价格范围内,除了满足顾客基本住宿需求,更用有创意的设计与服务主题,赋予顾客特殊的住宿品质和心情,满足顾客对需要的与众不同和体现自我的要求,推出所谓“必须有,以及没必要有”的主题理念,成为经济型主题酒店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经济型主题酒店借助庞大的社会资源、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必将取代三星级酒店,成为酒店业中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益民,彭雪蓉,主题酒店产品顾客体验关键要素的探索性研究[J],旅游论坛,2008,(8)

[2]李朝辉,姚昆遗,郭宁,关于发展经济型主题酒店的思考[J],服务经济,2007,(10)

[3]张明,廖培,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7)

[4]刘婷,主题型酒店:发展、问题与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酒文化论文范文 23

【关键词】酒店文化建设核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

一、酒店文化中的人本内涵

酒店文化,是中外宾客在酒店中感受到的文化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在酒店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以饭店经营理念和饭店精神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基础,以标记性文化载体和超前产品为形式,在对员工、客人及社区公众的人文关怀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酒店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

酒店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其结构层次的划分,学者们有的将其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也有的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精神文化,其中“表层物质文化,包括饭店员工的风貌、酒店景观、饭店用品和产品文化,它是饭店文化的外资表现;浅层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员工礼仪、饭店的经营活动、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中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企业制度、领导制度和组织机构;核心层精神文化,包括员工文化素质、核心理念、管理思想、思想模式”等。

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管是三层,还是四层的结构体系,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笔者认为四个层次的划分相对有序而细致地区分了酒店文化由表及里的内涵,在酒店文化概念的这四个层面中,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本内涵,贯穿着酒店文化的表象及内核,成 酒店员工是酒店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饭店的主体服务力量,他们既是酒店文化建设的客体对象,同时也是酒店文化建设的主体实施者,是酒店形象与价值的体现,是酒店文化的灵魂。

二、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特质

1.酒店管理者强烈的人本思想

“员工第一”的思想理念是成功酒店的企业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质。对于酒店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识里明白:我们不能单单要求我们的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要想顾客满意,只有酒店内部的员工满意了,他们才会竭诚为顾客提供“五星级服务”。

2.人才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酒店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酒店管理者要爱才、识才、容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酒店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是成功酒店管理者的共识。

3.人性化的酒店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人性化的文化管理被视为酒店管理的最高境界。

酒店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在酒店形成一种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挖掘员工潜力的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员工生活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员工更容易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良好精神状态,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

三、建设“以人为本”酒店文化的措施

1.积极合作,培养员工团队精神

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和工作氛围,对于员工而言就如同作物良好的土壤,它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员工的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会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为楷模和标准来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给人一种潜在的动力,催人奋进。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顾客提供最佳服务。

2.尊重员工,营造快乐工作氛围

尊重是沟通的主题,而关注则是尊重的体现,快乐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也能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非常重视员工感受,认为“一切从人做起”是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香格里拉有非常的漂亮员工区,餐厅豪华、时尚,而且带有文化气息,还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香格人家”。这看上去不像是员工餐厅,很像是待客区的艺术餐厅。总经理认为:优雅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员工每天都能在一个极其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一点正是他和饭店管理层的追求所在。

3.信任员工,给予员工充分授权

古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酒店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里兹•卡尔顿的首席执行官霍斯特•舒尔茨先生坚信员工的重要性,他表示应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员工。饭店规定所有员工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高达2000美元的金额来处理顾客投诉和纠正错误。这一权利下放的做法是对员工充分的信任,给予了员工极大的工作积极性。

4.多元培训,提供员工发展空间

培训员工是建设以人为本的酒店文化的关键环节。多元化地培训员工,可以增强酒店员工服务过程中的信心,使员工面对任何情形都能得心应手。理性的员工总会挑选那些能资助自己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使自己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的企业。对一线员工认真选拔和良好培训,给予他们解决顾客问题的自由,奖励他们良好的表现,甚至是给予确保完成任务的责任,都能使他们产生高度的自信和满意度。

通过多元的培训,员工可以掌握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随着他们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就可以把一些责任和做决定的权力下放给一线员工,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感受到他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志磊李华。饭店文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4.

[2]吴萍,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4).

酒文化论文 2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ERP系统

一、A白酒销售有限公司简介

A白酒销售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白酒销售及出口业务,是集团旗下的一个系列产品的销售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白酒行业信息化处于传播期、控制期交叉的发展阶段,发展初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A公司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对企业的品牌营销、产品推广、资金物流等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考虑到资金、组织结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行业特性及自身发展状况,A公司高层经商讨最终确定了使用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制定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HR系统的使用

2015年A公司开始了新产品的推广销售工作,此款产品的市场定位为中高档消费人群。新产品以创新和自由为特色,与传统白酒存在明显区别。且新酒在广告投入上较少,促销力度也有限,推广面临很大挑战。针对于此,A公司引进HR系统,使问题得以改善。1、招聘及培训A公司引入HR系统后,首先根据组织结构进行人力规划,对人事成本进行核算后,采取招聘正式员工与实学生相结合的方式以完成预期销售目标。相比于往常靠人工招聘的方法,HR系统可以实现从计划招聘岗位、招聘信息、按岗位任职资格遴选人员、管理面试结果到通知试用的全过程管理,给公司带去不少便利。由于传统的培训时间仓促,针对性不强,且销售行业对个人能力有较高要求,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为解决这一问题,HR系统根据岗位设置要求及个人绩效考评规定,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并对后期结果进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解决新手上岗给公司造成的困扰。2、考勤及绩效管理实习生学历普遍较高,思维活跃、观念超前,而正式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双方各有优势,但在竞争关系中给公司高层带去很多难题。目前的人工考核办法存在很多弊端,其结果可能有失公允,且会增加HR部门的工作难度。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员工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在考勤方面,使用HR系统进行员工调班、加班、外出和出勤等情况的管理可以实现各部门请假制度和工作时间的系统化管理,使考勤结果透明化和专业化。在绩效考核中,HR系统通过对员工的行为、特征和工作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评, 相比人工考评来讲,HR系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也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3、组织结构及薪酬A公司组织结构偏向扁平金字塔型,晋升难度较大,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很难向高层反映;且新产品推广难度大,难以实现销售额的大幅度提高。为改变目前的销售困境,公司针对各销售岗位制定了相应的销售额度,并采取了高激励的薪酬制度。但此方法并没有充分提高员工积极性,反而使员工对高薪酬失去动力后产生离职的想法。使用HR系统后,公司决策者可以通过销售额的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对工作时间及离职的控制尽可能减少漏洞成本。结合企业现状适当调整销售额度和个人晋升的难度,增大高薪酬以及升职的可能性,从而充分激发员工潜力,使人力资本投入产生更高效益。

三、ERP系统的使用

白酒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主要集中在酿酒、制酒、售酒三大方面,A公司作为一个白酒销售公司,其ERP系统的主要应用集中在售酒这方面,涉及分销渠道管理、营销费用管理、销售价格管理、防伪及防串货管理等多个方面。1、分销渠道管理在分销渠道管理中,ERP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体系建立独一无二的客户编码,并将此编码用于接收订单、订单发货、送货单签收等业务处理流程中,更好的满足各分销主体一对多或多对一的需要。此外,ERP系统还建立了分销商货需运算模型,对分销商的安全库存天数、最大要货量进行管理,从而实现A公司对分销渠道的精准把控。2、营销费用管理虽然目前业务开展的较慢,但A公司的营销费用却居高不下。ERP系统的应用使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营销费用管理体系,包括了费用计划方案管理、费用申请细案管理、费用实际发生管理、费用预提与核销、费用兑付转货补(以货抵款)五大环节,成功解决了营销费用过高的问题,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3、销售价格管理在销售价格的管理上,ERP系统帮助A公司实现内销价格、外销价格分离,使白酒的销售价格更加规范化;规定了价格调整必须通过调价单处理,改变了以往的价格调整乱象;并且对白酒的特价进行限量控制。4、防伪及防串货管理防伪及防串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A公司市场信用的好坏。ERP系统要求A公司向经销商发货时要逐件扫描箱标码,并和经销商信息对应,传递到防伪防窜货系统备查。这一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产品追溯,从而解决伪劣产品和串货问题。

四、建议

1、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但收益和成果难以准确预估。决策者需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并结合自身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投入成本及使用的系统。2、使用系统越多,集成难度越大。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速度,要尽可能避免孤岛效应,保证信息系统的实际效益,使之更高效地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3、要深刻意识到人才是发挥信息系统作用的关键要素,管理思想的更新换代、员工的意识转变及管理应用系统的方法都将决定最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4、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从生产经营瓶颈或专有优势为出发点,进而实现信息化和企业业务的完美融合,形成灵活决策的高效运营体系,达到利益最大化。

作者:张潇潇 罗洋洋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周贺来,张恺,吕琦。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酒文化论文 25

关键词:酒店,市场定位

一、酒店产品定位概念:

“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Rise)和杰克•特罗(Jack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

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

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

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

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技能培训等管理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也就是说,酒店产品定位决定了酒店必须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二、酒店产品定位

酒店产品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酒店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能够使顾客体会到它的定位。如酒店的“豪华气派”、“卫生和舒适”等,这种定位方法,酒店往往强调产品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常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

(2)根据质量和价格定位:价格与质量两者变化可以创造出产品的不同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质量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及技术,而价格往往反映其定位,例如人们常说的“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产品定位思路。

(3)根据产品用途定位:发扬同一个产品项目的各个用途并各种用途所适用的市场,是这种定位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同样是一个大厅,它可

(4)根据使用者定位:这是酒店常用的一种产品定位方式,即酒店将某些产品指引给适当的使用者或某个目标市场,以便根据这些使用者或目标市场的特点创建起这些产品恰当的形象。许多酒店针对当地居民“方便、、口味丰富”的用餐要求,开设集各地风味为一体的大排档餐厅,便是根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定位。

(5)根据产品档次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是将某一产品定位为其相类似的另一种类型产品的档次,以便使两者产生对比。例如一些酒店将自己客房产品的档次设定为与某一家公众认可的好酒店的客房档次相间,以求使顾客更易于接受他们的产品。这种做法的另一个方面是为某一产品寻找一个参照物,在同等档次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以便突出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如一些酒店推出的公寓客房,突出在与标准间同等档次的前提下具备的厨房设施,更加适合家庭旅游者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家庭旅游者购买的目的。

(6)根据竞争定位:酒店产品可定位于与竞争直接有关的不同属性或利益。例如酒店开设无烟餐厅,无烟意味着餐厅空气更加清新。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暗示顾客在普通餐厅中用餐,其他人吸烟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7)混合因素定位:酒店产品定位并不是绝对地突出产品的某一个属性或特征,顾客购买产品时不单只为获得产品的某一项得益,因此,酒店产品的定位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创立其产品的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发掘产品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满足更为广泛的顾客需求。

三、酒店产品定位步骤

酒店产品定位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顾客能够将本酒店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实现这一目的,通常必须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步骤一:确定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酒店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酒店产品的替代者,即者有与酒店相同或近似的特点(如相同或相近的地区、酒店星级、顾客群、价格等)的酒店。

酒店在确定竞争对手的时候,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即单纯地以星级或业务围� 同样的三星级酒店,有的以旅游团队作为目标市场,有的 同样以会议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市场划分与三星级酒店的会议市场划分又因为划分标准的差异而使目标市场有所不同。因此酒店产品的竞争对手范围应限定在同一或相近的目标的市场中。

判断某一酒店的产品是否和本酒店的同类产品存在竞争,有一简单的测试方法:在酒店降低产品价格时,观察对方的顾客是否转移过来,如果有,则说明对方是酒店的竞争对手,顾客转移得越多,则说明竞争程度较高,反之则较弱。

确定竞争对手之后,酒店必须采取多种渠道收集竞争对手产品的有关信息,了解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何种产品,其质量、数量、价格、特色等方面与本酒店同类产品比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情况。

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调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例如向曾经购买于竞争对手产品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购买经历、对产品的评价等信息;也可以派人到竞争对手那里实地消费和观察以获取准确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有关资料。可以记录对各个竞争对手的调查数据,可以汇总目标市场内的总体竞争情况并与本酒店进行劣势对比。

步骤二:准确选择竞争优势,树立市场形象

通过上一步骤,酒店对目标市场内的竞争对手及其产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和优势分析,发现本酒店优势所在,这些优势就是酒店产品定位的主要基础。

酒店可能会面对多种竞争优势并存的情况,此时强调所有的优势并不可取,因为那样有时会给顾客留下“王婆卖瓜”的感觉,而且,信息过多反倒失去重点,不利于加深顾客的印象。因此,酒店应当运用一定的方法,在众多竞争优势中进行取舍,评估和选择出最适合本酒店的优势项目,并以此初步确定酒店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段准确有效地向目标市场传播酒店产品的定位观念。酒店产品的优势不会自动地在目标市场上表现出来,要使这些优势能够发挥作用,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酒店需要以产品特色、优势为基础,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通过积级主动而又巧妙地与目标市场中的顾客进行沟通,引起顾客的注意和举趣,求得顾客的认同。

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沟通时,酒店要尽量避免因宣传不当在公众中造成误解,酒店优势的发挥。例如,传播给公众的定位过低,不能显示自己的特色;或定位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误导顾客认为酒店只经营高档、高价产品;或是定位含糊不清,无法在顾客中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步骤三:审时度势,调整产品定位

顾客对于酒店及其产品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产品的定位即使很恰当,在遇到下列情况时亦会发生偏差:

•目标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定位于本酒店产品附近,侵占了本酒店产品的部分市场,致使本酒店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顾客的喜好发生了变化,使得对本酒店产品的偏爱转移到竞争对手的某些产品上去。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酒店应根据变化,采取具体的办法,对本酒店产品进行定位调整甚至重新定位。在做出定位调整或重新定位决策之前,酒店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酒店要准确好自己的产品定位从一个目标市场转移到另一个目标市场的全部费用;

其次,酒店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新的位置上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回报。

收益的多少取决于目标市场的购买者和竞争者的数量,其平均购买率有多高,在目标市场中酒店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定在什么水平上。

酒店应将收、支两方面的预测进行认真的逐一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然后再决定是否将本酒店产品定位在新的位置上,避免仓促调整,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

四、酒店产品定位策略

(1)抢占市场定位,避实击虚:

当酒店对竞争者的市场地位、顾客的实际需求和本酒店产品的属性等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发现目标市场上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无法与之正面抗衡时,酒店应将目光转上竞争对手尚未顾及或忽观的市场空隙,组织自己的产品去满足那些市场上尚未得到满足或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从而与竞争对手形成鼎足之势。这样的定位方式风险较小且易于成功。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型酒店如汽车旅馆(BudgetMotels)成功的产品市场定位,对我国的酒店行业竞争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旅馆对大众旅行提供了满足基本需求又可以省钱的选择。它没有会议室、宴会厅以及项目繁多的娱乐休闲设施,只提供卫生、舒适、价格低廉的客房,这对于过路、只求得到很好休息的客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我国许多中小型酒店在面临大酒店和酒店集团的竞争压力时,往往采取追加投资,对产品更新改造,求上档次,求项目全,并以此作为竞争的本钱。这样做将对本已有限的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浪费。实际上,我国的国内正在兴起,国内旅游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巨大市场,他们要求酒店提供与他们的经济能力相适应产品,这样需求是一些四、五星级酒店所忽略的,而这正好是中、小型酒店的市场空隙,在这样的市场中将大有可为。

(2)强行改击,共享市场:

资源雄厚、实力强大的酒店常采取这样的产品定位策略。当发现目标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但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此时酒店采取强行挤占的策略,选择与竞争对手重叠的市场位置,争取同样的潜在目标顾客,与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展开直接面对面的拼争,与竞争对手共坐一席。

采取这种强硬的产品定位策略,酒店对竞争者和竞争的结果必须有充分、准确的估计和分析。酒店必须十分了解自己是否具备比竞争对手更为丰富的资源、更强的经营能力,是否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为出色,竞争中的获利能否平衡为赢得竞争所付出的代价等。如果缺乏足够的认识,贸然逞强,将可能把酒店引入歧途,那是十分危险的。

由前文论述可知,酒店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这就造成了市场景气时竞争对手纷纷进入,而一旦市场形成势发生逆转,酒店在无法退出竞争的情况下必然倾全力搏杀以求生存,此时在竞争中往往“迫于形势”以硬对硬,以强制强。

硬拼对竞争双方甚至多方而言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国内某省会城市1999年酒店价格大战致使当地酒店业亏损以亿元计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为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即使是大酒店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寻找新的市场空位,而不是只注重传统的“有利可图”的市场。在酒店制订产品定位策略时,上述两种策略同时并举并在不同时期内有所侧重,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无论采取何种产品定位策略,酒店都应当对自己的产品提出以下八个:

1•酒店的对象是谁?酒店的目标是什么?

2•酒店在哪些方面与竞争对手有差异?怎样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

3•酒店在哪方面有可能占得先机?酒店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吗?

4•酒店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是否有可能变不利为有利?

5•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哪一个对本酒店而言是最重要的?

6•酒店如何扩大或改变习惯模式?

7•酒店是否已经利用了有形和无形的优势?

8•顾客最有可能挑选酒店提供的哪种产品?

参考文献:

1.《大酒店经营管理100例》,钟健夫、丁河月,花城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酒店市场营销》郑红,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酒店业亏损病例诊断》刘瑛,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26

关键词:饮食文化;课程建设;改革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的位置不言而喻。饮食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虽然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饮食文化》被作为一门课程流行于高职院校,却是比较近代的事情。目前,国内高职高专学校中的烹饪、食品、旅游、酒店、商业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饮食文化课程,但针对不同类别课程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及作用

《饮食文化》作为相关专业学习的一门先导课,是整个专业学习中的先导者,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其作用影响非常大。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描述、饮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一般艺术、技术及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习俗、礼仪、规范、观念等内容使学生掌握饮食文化的特点及其内涵、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从宏观层面对专业内容有一个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进而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产品的生产、研发、管理、销售以及人们的消费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如何对这门课程进行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

二、课程的学情与教情

我们在所授课的学生中展开了相应的调研,大部分高职学生不大适应系统性的、理论性的学习,对较抽象的理论学习普遍有困难,尤其是烹饪、餐饮、酒店类的学生,对实操的课程兴趣较大,在理论知识学习上较容易忽视,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效果不佳,而因为文化知识的储备和底蕴不足,又影响了学生对所在行业的热爱度和创新度不够。

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会将饮食文化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讲授,会把向学生传授饮食文化理论知识作为课程任务,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部分老师认为,文化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关系不大。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导致课程缺乏实用性,无法发挥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处于权威或中心地位传输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接受知识,以至于学生知识素质的提升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受到了制约。目前,本课程的教师已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教学视频或图片,其教学方法仍然过于单一。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

三、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一)紧扣职业能力,确立培养目标

《饮食文化》作为传统的理论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往往脱离社会实际,因此,我们应对行业企业发展核心岗位技能标准进行调研分析,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在餐饮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菜品加工、菜品营销、美食特色旅游等市场的日益扩大,真正懂烹饪又懂服务和管理、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最为短缺,据不完全统计,餐饮产业人才相关核心岗位需求每年达5000余人,而行业企业对餐饮产业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型餐饮、食品加工、酒店、超市、旅行社等企业,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胜任菜品制作、营养配餐、菜品营销、厨政管理、宴会设计、餐饮管理等主管岗位业务操作的高素质人才,目前高职院校餐饮类专业培养目标是以餐饮生产的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餐饮产业管理层人才的培养,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在辅助学生在学习传统饮食文化内容基础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核心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强化校企合作,对接市场资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实操课程中运用较多,然而在《饮食文化》这种理论文化课程上,同样需要运用校企合作。饮食产业链上的中下游(指食材、菜品制作、餐饮、酒店、菜品营销)经营企业近几年逐渐摈弃了传统烹饪技艺、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开始运用一些先进的理念并开始重视饮食文化、饮食营养和餐饮营销,在高级主管人员的配备上是极度短缺的。因此,行业企业逐步将重心倾向于高职院校,瞄准岗位技能发展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与行业、岗位以及社会“零距离”接轨,我们在课程建设中整合行业企业资源,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对行业企业岗位技能发展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培养既是经世致用与市场接轨的技能型人才,又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型人才。

(三)打造任务驱动,创新教学模式

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情境式课程开发,在对相关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模拟烹饪、餐饮、酒店、食品等不同专业工作流程中情境设置课程任务,通过开展任务训练来让提高学生的饮食文化理论知识积累和职业能力。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基于为学生创造工作情境和任务,使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共同学习,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根据团队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在线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在线移动终端学习平台辅助教学,实现混合式教学、碎片化学习。变被动学 将《饮食文化》课程与在线平台有机结合,更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运用课程的微课等教学素材,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莫丽丽。浅谈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的整合[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J].教育评论,2002(04):74-76.

[4]周凤翠。关于新形势下高职烹饪教育的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04).

[5]李宝定。基于高职烹饪教育人才培养人才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2009(03).

[6]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 特点 状态 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4(04):36-39.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27

农业文明的显著特征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代表的“生产经济”逐渐取代以采猎业为代表的“攫取经济”。我国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采集经济、狩猎经济和渔猎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生产经济逐渐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采集经济、狩猎经济以及渔猎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有益补充。

二、 我国石器时代养殖业与烹饪饮食保健文化

中国石器时代养殖业与农作物的栽培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1.石器时代我国养殖业区系划分

中国养殖业区系划分在新新石器时代基本完成。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适合农耕,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多种经营,种植棉麻、染料、蔬果、油料,采集捕捞,栽桑养猪。长城以北的蒙新高原,地广人稀。匈奴、鲜卑、突厥、女真、蒙古等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他们拥有庞大的畜群,牲畜数动辄以万、十万以至百万计,在茫茫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食畜肉、饮乳浆、喝马奶酒。畜群以羊为主体,其次是马、骡、骆驼等[1]。

2.中国石器时代养殖业烹饪原料种类繁多且以猪为主

中国新时期中、后主要文化遗址与养殖动物。距今10000年的河北南庄头遗址文化遗存至少有九种动物的遗骸:鸡鹤、狼、狗、猪、马鹿、麋鹿等,其中猪和狗可能是家畜[2]。距今约9000年的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第二钙华板下层的家猪,出土了几十个个体的猪骨,以成年猪最多[3]。仰韶文化的年代大约为距今6100年至4400年,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饲养动物主要是狗和猪。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780年,误差在145年。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比仰韶文化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庙底沟遗址26个第二期文化的灰坑出土的家畜骨骼的数量,远远超过该遗址168个仰韶文化灰坑中家畜骨骼的数量。家畜种类也有增加,猪、狗、牛、羊都时常见的家畜[4]。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件7000年前的陶猪,在亚洲野猪与现代家猪形态之间。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的陶猪?k,形态与家猪无异。距今4000年左右的涧沟遗址一个灰坑中即有21个个体的猪头骨,多数有恒齿[5]。黄牛饲养在中国北方居多,水牛饲养在中国南方居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牛、水牛在中国南北方均有饲养。河北磁山遗址出土发黄牛的骨骼,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牛的牙齿,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7000年前16个水牛头骨,江苏吴江梅堰遗址出土了7个6000年前的水牛头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遗址、王因遗址、河北邯郸涧沟村遗址、陕西长安客省庄遗址都出土过水牛骨骼。羊的饲养遗迹,北方遗址比南方遗址多。最早发现饲养羊的遗址是浙江河姆渡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形态跟家羊无异的陶羊。裴李岗遗址出土一件陶羊头,临潼姜寨遗址出土过一件陶塑器盖把纽,呈羊头状,西安半坡出土有羊骨骼,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北各文化遗址出土的羊骨骼较多。鸡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原鸡骨骼,西安半坡出土原鸡属的骨骼,河北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山东滕县北辛遗址有家鸡骨骼出土。狗的饲养,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遗址都出土过狗的骨骼。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陶狗?k,最具特色的莫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一系列饲养动物的陶塑形象,如陶猪、陶羊、陶狗、陶马等等[6],特别是陶猪的形态,其中一件采用园雕的陶猪,形态引人注目:又园又肥,跟中国现在年画中猪的形态几乎一模一样。

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几乎每个文化遗址都有饲养动物猪的信息,猪在中国石器时代养殖业烹饪原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3.养殖类烹饪原料与饮食保健文化

养殖类烹饪原料是中国人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优质蛋白是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养殖类烹饪原料是中国人的健康之本。

三、 中国石器版平衡膳食结构的建立

现代营养学的灵魂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烹饪原料。多种多样的烹饪原料经过合理搭配、科学烹饪是人体健康的基石。中国石器时代农业文明时期烹饪原料的构成,将现代营养学平衡膳食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

1.中国石器版平衡膳食结构建立的时间

中国石器版平衡膳食建立的时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该时期农业经济已经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该时期烹饪原料的特点是各类型原料应有尽有,跟当今中国的烹饪原料相差无几。

2.中国石器版平衡膳食结构的具体内容

根据我国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社会的经济形态,该时期的烹饪原料分为:采集类烹饪原料、渔猎类烹饪原料、狩猎类烹饪原料、果蔬杂粮类烹饪原料、干制窖藏类烹饪原料、酿造类烹饪原料、养殖类烹饪原料。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28

一、 饮食文化意象

(一)饮食文化

马克思如达尔文一样解开了人类生存的另一基本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这句话体现了马克思对物质文化是开启精神文化基本保证的阐释,电影对保证生命体生存之源的饮食文化进行展示是一个不忘本源的过程。随着物质条件的充裕,在电影中饮食文化早已超越它的本性,附加上了一定的文化意象是“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人对饮食的关注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古语曾言:“民以食为天。”民国时期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指出,中国近代除了饮食文化,其他文明进程尚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良和技法精妙是其他国家所难以企及。[2]饮食文化不仅是维系生命的保证,更是体现中国人精神气质和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意象论

“意象”这一概念的理解自古至今有表意之意,对其的阐释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周易・系辞》,它将“意象”阐释为“表意之象”,而孔颖达则认为意象难以解释,故其在《周易正义》中指出是只有圣人才能理解的“天下深赜之至理”,随着对意象的深入研究,最终将意象同艺术想象联系在一起,并把它归入文艺理论范畴的是刘勰, [3]金丹元则认为意象与意境和兴象相似[4],在理论研究范畴内,意象是艺术思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通过对意象论的梳理,本文将汲取意象论对物和情的关系,关注的焦点是将自己的情感作用于具体形象而产生的感性形象,这些绝非一般的艺术形象,它具有特殊的表意性,并具有一定的蕴含意味包含着创作者最为深沉的思想感情。在电影中饮食早已超过其作为道具的功能,已是具有意味的文化表征。

二、 中国当代电影中饮食文化的意象

英国作家阿瑟・麦肯指出:“食物是一种不一般的复合体,一方面,它是按照烹饪艺术规则加工而成的产品。另一方面它又凝聚着个性化的幻想、灵感、品味、想象力和风格。”[5]中国饮食文化与电影融合呈现出视觉和味觉上的双重盛宴,美味超越了食物的本性,具有了意味深重的审美意象。

(一)本质意象

食物是人和生物体保证生命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人们每天都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三餐,这种行为保证着人类生命体得于延续,从而蓄积能量来进行其他的活动。正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说:“我们很可能是在‘食物’的味道里,找到了最强烈、最不可磨灭的婴儿学习记忆,那是原始时代远离或消失后,存留最久的学习成果,也是对那个时代历久弥新的怀旧心情,如果没有起码的食物和饮水,我们就会死亡。”[6]这正体现了饮食的本质意象,也是饮食的基本功能,即给人以饱腹感,解除饥饿。

电影以饮食为素材,以美食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是基于人类对饥饿的排斥和恐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位居五大需要之首,这是因为只有保证了生理需要的满足后,才有精力和体力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

(二)食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最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祭神敬祖、婚迎嫁娶、生老病死都需要遵从一定的礼仪,这与传统文化中历来对“礼”的重视有关。饮食过程中礼仪的逐步渗透形成了“食礼”,“食礼”中的礼仪又绝非一般的礼仪,它是体现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民族精神文明、饮食文化的象征。《礼运・礼记》中就强调了对饮食礼节的重视,就餐的座位秩序、上菜的依次顺序和饮食器具的摆放上都呈现出饮食文化所具有的地位尊卑、长幼有序的审美意象。

座位秩序是家庭或社会地位高低尊卑的主要体现。在正式的宴席上会设立主位,即开门正对的那个座位,此次宴席的主人将落座于此,主人右侧是第一主宾位,地位最高者就坐此位,第二主宾位则是主人的左侧。从第二主宾位到第一主宾位,沿顺时针方向依次递减,地位也会依次递减,到紧挨第一主宾的那个座位也就是“末座”了,常用“恭列末席”“敬陪末座”[7]来形容“末座”。所以用餐的座位安排不是简单的坐在左边还是右边的问题,它体现了地位尊卑的文化意象。上菜的顺序和餐具的摆放也是中“食礼”的最好体现,从徐克执导的电影《金玉满堂》中,就可以看出中国“食仪”的严谨庄重、雍容华贵、承传美德、重礼仪和讲排场的满汉皇室饮食文化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群体的人,在逐渐的群居生活和人际交流中形成的基本礼仪,最终演变为固定的社交礼仪。饮食礼仪从侧面映射出饮食文化在电影中的尊卑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秩序。“食礼”是中华民族人际交往的文明礼仪,也是固定的习惯行为,更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催化剂。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食仪”已成为不同国度、民族、肤色的人在交往中共识的审美意象和文化认同纽带。

(三)烹武互合

中国电影把武侠电影中的尚武精神、刚柔并蓄的中国功夫与中国烹饪艺术中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相结合,进行了文化的融合和碰撞,这种烹武互合[8],使得影片彰显出强烈的武侠化意象。武侠大厨在做菜的过程中运用中国功夫的致柔、致刚,奇妙的技法犹如功夫表演的艺术美感。电影中饮食文化的武侠化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功夫之魅力,更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独特的尚美风韵。电影《食神》中厨师的厨艺较量过程,运用了“武侠功夫化”的展现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在影片中唐牛用“降龙十八掌”炒海参来应对史蒂芬周的“打狗煎”,用强大内功烹炖的“黯然销魂饭”等多道“功夫菜”,面面俱到地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功夫、武侠意象。

(四)团聚、喜庆、祥和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团圆、祥和和对节日的庆祝,所以中国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大聚会、大团圆、宴席等热闹场面,这顿“团圆饭”不仅承载着吃的本质,更肩负着人情间的交流、团聚、祥和、喜庆的意象,寿宴和婚宴是体现团聚、祥和、喜庆意象最佳场合,它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华民族乐于“大团圆”的审美心理。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国是个重视孝道、孝义的国度,在老人年迈之际,儿孙为了表示对老人的孝敬和福寿祝福,办一场热闹的寿宴则完美地搭建了祝福与美食之间隐含的文化意象。2009年叶永健执导的电影《功夫厨神》以忙碌、喜庆的场面拉开帷幕,大家欢聚在二叔公的寿宴上,寿宴中大家

喜宴上老少亲朋欢聚一堂来共同见证、祝福新人爱情的结晶,喜宴作为中国的传统仪式,是长幼尊卑、差序格局意象的最佳体现,盛大的喜宴成了形式化、符号化的象征,形式的背后串联着亲情、友情、祝福、喜庆、交流、稳定的社会意象。徐克1995年执导,张国荣、袁咏仪主演的电影《金玉满堂》,在经历千阻万难而取得比赛胜利后,为赵港生和欧袁慧所举行的喜宴更增添了电影的喜庆气氛,在一场看似普通的喜宴背后蕴含着幸福、美满和人物之间摒弃前嫌其乐融融的祥和氛围,喜宴的文化意象已经升级为庆功宴和重逢宴的意味。

三、 电影产业与饮食文化融合路径

电影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饮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将会更好地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会更好地体现电影的社会价值,韩国通过影视产业与第一、二产业间协同发展从而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饮食作为影视剧的品牌要素而出现,“炸鸡啤酒”、美味佳肴、漂亮的糕点、各种药膳都因影视剧的热播而红火起来,但是,中国电影产业与饮食文化的协同发展还不够完善,要想达到电影产业与饮食文化的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以下路径作为突破口:

(一)协同发展机制

中国不仅有突出地域特色的菜系,体现至尊地位的宫廷佳肴,展现日常生活习惯的家常菜,通俗的大众小吃,具有滋补疗效的药膳,还有天然独特的自然美味,漂亮的糕点以及意象丰富的美酒等,这些构成了中国饮食电影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由众多的饮食老字号组成了饮食文化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例,有精致的糕点稻香村,有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还有皮脆肉嫩的北京烤鸭等美味,这些美味构成了北京特色饮食文化产业集群,它们不仅是中国的驰名品牌,拥有的古老制作技术被认定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冠于“中华老字号”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的特色食品。

(二)行业协会的融合

站在电影发展的国际制高点上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美国好莱坞电影能取得长足发展与美国电影协会对电影产业的监管有密切的联系,美国电影协会由美国七大影视业传媒巨头组成,它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的监督和融合机构,美国行业协会真正起到了监管和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虽然在中国不仅有中国电影协会还有中国饮食协会,但是中国的行业协会监管力度并不到位,不同的行业协会间几乎没有联系,更何谈合作,饮食协会应为电影协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饮食素材和饮食知识,电影协会也应把中国饮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特色文化体现在电影中,为大众呈现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三)中国电影饮食文化品牌

酒文化论文 29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工程专业;全英文教学;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76-03

人类酿造、饮用葡萄酒至今已经有了数千乃至近万年的历史。葡萄酒文化所涉及的对象侧重于葡萄酒的社会属性,即葡萄酒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狭义而言,葡萄酒文化主要指葡萄酒的品尝、饮用的礼仪与风俗;而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则涉及到葡萄酒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传播,几千年来不断进步的葡萄栽培管理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生产和贸易的法律、法规,品饮礼仪与佐餐搭配,以及艺术家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歌、音乐和影视作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1]。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播与演变,葡萄酒文化如今已经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专利,我国也有着数千年的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饮用的历史,我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也曾经辉煌灿烂一时[2,3]。为了满足我国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门课程,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理解,更推进了葡萄酒文化在我国的良性传播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3,4]。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招考的热门专业。多年�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葡萄酒重要产出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圈”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国外优质、廉价葡萄酒的大量进口已� 葡萄酒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为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极大的机遇,更有诸多的挑战,专业人才相关知识结构的调整与补充就是其中之一[4]。为了充实学生的葡萄酒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葡萄酒专业英语,自2012年起我们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合作,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进行了探索,至今已经有了三年的授课实践与积累,总结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阔思路,积累经验。

一、课程定位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基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构设框架,将来将面向学院路共同体所有本科生)进行授课,主要以国际化的视角向学生介绍葡萄酒文化的相关基本知识,向学生展示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在现今社会不可替代的影响。对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该课也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补充。课程涉及葡萄酒数千年来的发展历史、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演化、酿酒葡萄的栽培与世界上重要的葡萄种植区、葡萄酒的品尝、葡萄酒的基本酿造原理、葡萄酒的储藏和酒窖文化,、葡萄酒与食品的搭配、葡萄酒与健康等葡萄酒相关知识的方方面面。

课程重点在于以全英文授课,结合中外葡萄酒文化的比较,传播葡萄酒文化,扩展学生对葡萄酒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对葡萄酒领域英语的了解和学习。

二、教学纲要的制定

针对文化而言,葡萄酒文化可以包括葡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品种文化、酿造文化、品尝文化、保健文化、收藏文化、餐饮文化、文学艺术等,蔚为大观[5]。如何归纳和总结,将极其广泛、复杂的授课内容高度整合,便于“非专业”学生甚至是“零基础”学生的体会和学 为此,结合国内、外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专家针对本项目的建议,吸取精华,避免冗赘,制定了该课程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用全英文的视角了解世界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及其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渊源。课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按照总体概括到一般技术详述的顺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全部授课共分八个章节,共计16学时。章节名称和基本授课内容如下:

章节1 葡萄酒的历史(History of Wine,2学时):介绍葡萄与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在古希腊、埃及、罗马和中国的传播,在中世纪的中东和欧洲的历史,以及葡萄酒向新世界的传播与发展。章节2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Wine in Western Culture and Society,2学时):介绍西方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葡萄酒角色,葡萄酒在宗教和古老传说中的地位,以及葡萄酒与当今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诗歌、小说、绘画和影视等。章节3 当今世界的主要葡萄酒产区(Major Wine Regions in the World Today,2学时):介绍当今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区及其特点,包括旧世界(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和新世界(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章节4 葡萄酒的品尝(Wine Tast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品尝的操作方法和专业术语,包括对颜色、香气和味道的感官品尝和描述;此外介绍葡萄酒品尝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品尝温度、品尝时机和品尝环境等。章节5 葡萄酒的酿造(General Winemaking,2学时):介绍从酿酒葡萄栽培和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和灌装基本生产工艺,同时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一些特种葡萄酒(如冰酒、贵腐酒、波特酒等)生产工艺的异同进行简要的介绍;章节6 酒窖文化和葡萄酒旅游(Cellar Culture and Wine Tourism,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收藏,酒窖在葡萄酒陈酿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葡萄酒旅游在西方葡萄酒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章节7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Wine and Food Match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一般物理特性,以及不同葡萄酒与食物搭配的一般性原则,通过示例介绍不同国家特色菜肴与葡萄酒的典型性搭配。章节8 葡萄酒与健康(Wine and Health,2学时):介绍适量饮用葡萄酒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症等;同时强调过量饮酒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

三、适宜教学方法的选择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两个重要属性:一方面采用全英文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和葡萄酒领域扎实的专业背景;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文化、科学普及而非专业深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容易被非专业学生理解,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课程开设前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授课经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授课示范。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以英语授课,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调整授课语言,当学生遇到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或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换个说法”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换以中文解释,走中英文教学的路子。这种方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但避免了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克服困难之后理解得也更深入,收获也更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强调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部分,播放与葡萄酒有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寻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葡萄酒的品尝部分,现场让学生实际参与葡萄酒的品尝练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在葡萄酒的酿造部分,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视频演示葡萄酒酿造的整个流程和关键工艺,方便学生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的选择

相比而言,《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授课比一般文化类选修课的学习难度大许多,简单以卷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弹性考核方式,意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教学互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的自我学习。具体考核办法如下:平时课堂表现占该课程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即课堂的问题回答、与授课教师的互动情况,强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期末课程论文占该课程成绩的50%,要求学生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用英文撰写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课程论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者关心的话题,例如过去有学生撰写的论文题目有《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rrival of the Vitis vinifera grapevine and subsequent winemaking in China(欧亚种葡萄到达中国及随后葡萄酒酿造的早期历史)》、《Comparison of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wine in western and Chinese society today(当今西方和中国社会中葡萄酒角色和地位的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发掘、理解和整理能力。同时以英语为课程论文撰写语言,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学习、使用专业英语的基本能力。

五、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为配合课堂教学,我们归纳整理了《葡萄酒文化》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套。课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葡萄酒文化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课件,补充学习课堂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此外,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为部分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通道。

此外,基于《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纲要的制定,完成了该课程的网站教学建设(http:///article/Index/index?id=8),从课程介绍、授课内容、教师介绍、课件演示、公告通知和参考信息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制作了大量与葡萄酒文化有关的读物、绘画、影视作品的目录,选择性摘引了一些撰写质量较高的网络媒体文章,在保证传播正确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课后的自我学习开阔思路。今后,我们将在课程习题、网上教学、疑难解答、意见反馈、网络文摘等方面对网站进行改进和完善,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使用,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学生意见的反馈与总结

针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授课效果,对学生进行了三年次的回访调查,完成了学生对课程反馈意见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总体评价较好,76.5%的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方式接受并认可,认为外教授课内容新颖、综合了大量外国材料,但部分专业性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起来需要预先补充相关知识。86.5%的学生可以理解外教授课内容,能够与其交流,感觉课堂互动丰富、有趣味,学习兴趣较高。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互动环节是师生互动,占学生总数的62%;其次是课堂注释(21.5%)与多媒体教学(16.5%)。95%的学生对品酒环节评价很好,认为该环节非常有必要且自己的收获颇多,希望增加品酒环节的课程比重。学生对课件总体质量(82%)感觉满意,认为较为充分地介绍了外国葡萄酒文化,开拓了国际视野。学生认为收获最多的分别为:了解了西方葡萄酒文化、扩展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英语、掌握了葡萄酒品评等实用技术。过半学生(56.5%)期望其他文化类选修课可以借鉴此授课模式,主要问题还是在于部分专业词汇学习理解难度较大。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很难找到葡萄酒文化的书籍或教材,期待结合我国的葡萄酒文化现状进行编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较多,部分问题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建议延长总课时,增加授课次数,方便学生消化吸收。一些学生,特别是非葡萄酒专业学生期望能够准备专业英语词汇表,以备课前预习使用,增进学习效果。

七、研究总结和启示

葡萄酒文化涉及到葡萄酒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葡萄酒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正确、有效地推广葡萄酒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知识的扩展和提高,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市场。面对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在高校开展《葡萄酒文化》教学,特别是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只是课程建设的初级起步阶段,随着葡萄酒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渗入,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将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这

参考文献:

[1]柴菊华,侍朋宝,高海生,等。《葡萄酒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4-96.

[2]王仕佐,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J].酿酒科技,2009,(11):136-143.

[3]孔维宝,高校《酿酒科学与酒文化》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酿酒科技,2013,(1):58-61.

[4]陶永胜,杨和财,兰圆圆。基于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应对策略[J].中国酿造,2012,(9):190-192.

[5]杨吉华。葡萄酒文化产业初探[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