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最新4篇】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最新4篇】》

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篇1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万物互联的时代里,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也有着深渊的影响,并且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也正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广阔的去择业就业。而作为高校辅导员,也要对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要做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和工作。本文主要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新途径

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学生接近社会最密切的时候,并且大学生群体是走在网络化前沿的人群,具有不一样的心理特征以及对网络有全新的观念,受到网络很深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延伸,使之与高校教育日常结合,才能更好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生活新常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它带给了学生更加多元的学习选择,以及社交习惯。但是网络使得当今处于网络前沿的大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偏离,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错位,进一步来讲,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普遍下降。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择业有很深的影响。

(一)多元的学习选择

网络的多元化,带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而且特别的方便,并且网络连接着整个世界,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知识汲取,并且给他们带来新鲜感,虽身在校园,但是大学生的认知已经不局限于此了。调查显示,当大学生需要新的学习和生活资料时,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会首先选择进行网络搜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更多的消费娱乐

网络包含的信息相当广阔,有着更多的新奇和刺激,网络带给大学生更多的快捷和方便,使他们对自由、时尚、自我的追求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娱乐、消遣,可谓是找到了一个放松自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界,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

(三)思想任性

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着激烈的冲突和碰撞,大学生对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容易受到西方思想和理论价值观的影响,使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使得大学生更加的任性,滋生很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西方化思潮,盲目的进行时尚的追求,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认知,也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容易造成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偏激性。

(四)行为任性

网络的特性,造成了信息的特殊性。很多的网民包括大学生在内,网络失信行为与日俱增,引发社会关注。另外,虚假消息传播、发表不负责言论、哗众取宠、网上恶搞、网路暴力、人肉搜索等等行为,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任性的行为,已经一定程度侵犯他人权益,危害公共利益。这种生活新常态的形成,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职业、职位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处理方式方法会受到很深影响,并不利于其未来发展。

二、探索新时代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得到了国家以及地方各个部门的支持,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也很难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就业成为严峻的问题。在新时代环境下,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对于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帮助他们更好的择业就业。

(一)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需求,要求从业者自身拥有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以达到岗位和职业的要求。学校比较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并以新颖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阐述问题和创业就业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以开放开明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接受他们融入他们,并从正能量方面引导学生。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择业教育

择业,是学生踏出校门后的开始。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择业品德进行多方面教育。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放下姿态,适应网络语音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融入,并关注一些他们所关注的东西。然后在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调整好自我心态,首先要把诚信和道德放在第一位,避免不负责任和不诚信的情况发生,影响自己就业后的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无可避免的在刚刚步入社会后会出现一定的迷茫期,与网络虚拟世界不相称的社会,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难免对自身的优势、职业分类、择业就业方向不够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本身优势进行分析,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结合网络,建立一些符合大学生心理,并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思想教育主题的网站,并对学生就业择业方面进行主题引导,可以将实例与现实结合,可以与各大企业进行合作,公布企业所需职位信息,与招聘要求,使学生向这些方面进行完善自己。更好的进行就业。通过网站推广和分析,也可以使学生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结语学校教育对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以网络科技新常态为基础,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从心理、道德、择业、就业、创业、职业规划等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的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蒋君毅.探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

[2]姚天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王海军.探索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J].亚太教育,2015,36.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篇2

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大众化教育形式的推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大学,接收高等教育,不断提高一代一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今最为严重的问题的就业创业难问题,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超过了社会所需岗位人数和其能够吸纳的能力,虽然企业仍然需要人才,但是人才与所需岗位的供需关系已经失去平衡。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以及引导工作,是当今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教育,使大学生有能够创业就业的能力,使学生个人得到发展,社会更加稳定。

1、大学生就业创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扩招仅仅是一方面,另外总结为以下三点。1.1社会经济问题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很大,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以及多数企业经济衰退现象明显,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却依然很快,相比于现今社会以及企业所需人才的比例而言,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当前社会所需,而且部分企业的衰退也造成了减员的情况,毕业生就业难情况在所难免。

1.2企业与毕业生的矛盾取向

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的教育,知识的积累,大学生活的努力付出,以及对进入社会的憧憬,使得他们对于就业的岗位、薪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等等各个方面期望较高。但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评价普遍偏低,基础知识不牢,实践能力不足,培训成本过高,并且毕业生流动性较大,难以稳定长时间从事某岗位,薪资待遇要求过高等等问题一并出现。这使得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主动过滤掉了应届毕业生。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矛盾取向也使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

1.3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缺失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教育的场所,明显在就业创业这方面有所缺失,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技术、技能、知识等等进行,对于就业、创业问题提及较少,没有对初入社会的有效认知和工作定位,这使大学生在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2、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意义

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角度更好的认识自己并给自己合理定位,其次培养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培养毕业生的个人修养。就业创业教育也能够将社会环境很好的传达给学生,使其毕业前先行对社会进行大概的了解,避免盲目的择业就业,更好的选择适合的企业和工作,也让学生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宏观来讲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鼓励学生能够灵活就业,积极创业。这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3、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3.1加大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力度,为指导工作明确定位。应当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直到学业结束要不断的将社会属性灌输给学生,引导大学生合理进行自身发展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我们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在高校温室里的花朵,要让学生不断的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的合理定位。高校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就业创业知道目标,明确指导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树立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3.2端正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通过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创业意识,对学生敢闯敢试的勇气要加以鼓励,并深度挖掘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气,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创业,调动学生创业热情。在学校方面,要积极的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发展提更稳定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多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认识自己,不断完善。

3.3培养学生自我推销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新的环境有着陌生、好奇、表现欲望、热情等等多方面的情绪以及想法。进入社会将是学生展现自己的好机会,高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自我推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积极的找到学生的优点,并寻找最佳的自我展现方式,为就业和适应社会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3.4集合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择业就业创业,以及初入社会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就业创业也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集合多方面力量,对当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总结,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解,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等等,需要合力进行深度剖析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针对个人更好的对就业择业给出多方面意见,整合多方面资源优势,及时的进行就业信息的传递,以方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择业就业,改变就业难创业难的情况。

4、结束语

推荐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对于毕业生科学合理择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仅仅是刚刚开始的阶段,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形成针对性强、高效、吸引力强的教育模式,还有待广大家不断研究不断完善,共同推动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宇飞。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

[2]向巍。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李琳。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2(1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篇3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由此引申出来的创业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而探讨我国高等院校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背景

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就业难、难就业等问题逐渐上升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就业问题,高校如何未雨绸缪,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引领毕业生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更新就业观念,顺利就业,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数字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超过495万人,年均增幅27%,到2007年9月,应届毕业的49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只有约351万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70.9%,超过144万毕业生仍未成功就业。而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惊人的累计超过550万人,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放弃传统的就业方式:不是多方寻找打工机会,而是选择自立门户,开启自主创业之路。

据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72%的应届毕业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欲望。而实际上,也确实有很多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的途径,发家致富,获得了成功,不仅为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各个方面显示,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时尚。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当中,增加有关自主创业的教育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什么是创业教育?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所谓的创业教育就是指在详细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行性、风险性、政策保障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毕业生创业相对全面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参考。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针对当前社会形势,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一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分析、引导、教育:

(一)创业的社会背景和相关政策

目前的社会背景,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法制社会。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大家公平竞争,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独领风骚,但要是决策失误,即使是血本无归,也只能是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和后果。自负盈亏,可谓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市场经济还要求,凡事要想成功,必须遵循它的运行规律。所以,不管做什么,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其运行方式,都是首先要做的一步。

知识经济,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生产力,在现代社会,如果不具备相当的知识基础,可以做的事会是非常有限的,所能取得的成就,也会非常有限。现代人特别重视教育和提倡终身学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信息时代,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把握商机很重要,而商机的获取,就在于信息渠道是否够广、够准确。现代人对信息的理解,尤其侧重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推广自己和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制社会,实际上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按规矩来。规矩就在于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规政策。过去有不少商业大亨,由于商业活动中存在违法行为,最终导致由原来的八面威风变成了一名可耻的阶下囚,前途尽毁。因此,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合法经营,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前,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这些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政策保障。

(二)多方位、多角度剖析创业的可行性和风险性

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走上成功之路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也有不少自主创业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失败的结果。这其中血本无归、债台高筑,从此一蹶不振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是否选择自主创业作为自己的出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慎重地考虑。

要慎重地考虑自己打算从事的事业,是否确实具有可行性。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市场调研、投入预算、成本回收期预测、可能的利润空间等。这时候的工作越细致,创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创业能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在于对风险的把握。能否有效地控制风险、正确地应对风险,是你的事业能否乘风破浪、一帆风顺的关键所在。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清醒的认识自主创业的可行性和风险性,是计划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们所要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同时,做好足够的前期准备,也是成功地实现自主创业的关键之一。

(三)成功的事业要求创业者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自主性。面对普通事物要有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具有极强独立自主性的人才敢于展现自我,突出重围,实现自我的理想,这也是创业必须有且最为关键的一点。

2、抗击打性。创业的道路布满荆棘,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创业者不仅要充分发挥持之以恒的精神,还要凭借自身的顽强毅力去承受和抗击来自各方面的打击,仔细分析、认真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走向成功。

3、人际关系。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当今这个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时代,没有人能够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所以,要想成功创业,就必须学会利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好好利用人脉关系,通过友好人际关系为自主创业扫清障碍。

4、创业资金。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创业,就应该先准备好足够的创业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创业资金,即使做好了其它一切的创业准备,也无法进行创业。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内在问题

1、盲目乐观。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看待问题较片面,面对局部成功往往过于盲目乐观,容易头脑发热,错误的分析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为创业留下隐患。

2、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对当前的社会形势不够了解,对社会的需求状况不够清楚,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往往无法准确的定位。

3、缺乏对法律和政策的了解。懂法律和了解国家政策能给自主创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事业有专攻,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法律和政策,给创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在无形中触犯法律。

4、不善管理,任人唯亲。由于年轻气胜,大学生在创业阶段的管理上往往不善于管理,任人唯亲。当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就无法用规章制度来加以管理和约束,容易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

5、急功近利。大学生创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耐性,过度、过快地关注结果,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最终事与愿违,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由于上述等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很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尤其是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缺乏,更是给创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是面对不是很确定的未来,大学生自主创业,又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敢打、敢拼,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经济、政策上都给出了一定的优惠。总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大门已经打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因此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还任重而道远。而创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毕业生在了解和掌握创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定位,确认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因此在大学生创业具有风险性和可行性的双重矛盾基础下,高校就业开展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面对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与挑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尽快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必须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具体化

创业需要综合素质,创业者应当具备创新者、管理者、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角色的多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具体、特殊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具体化。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的压力越来越沉重。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谋出路和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个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可以带动几个甚至一大批大学生的就业,从而大大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篇4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的就业观与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有所冲突,大学毕业生出现过剩现象,而企业则出现人才匮乏局面。新时期下,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进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能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力度欠缺,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和客观环境评估上有所不足,各高校适时整合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概述

(一)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为高校辅导员以及代课教师依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完善的道德规范,有目的性、针对性在大学生中开展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体系,实现优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便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就业指导教育

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指辅导员及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就业难题及其困惑,凭借有效的就业信息,积极帮助学生良好就业,其内容包含有就业政策导向及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

因而,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息息相关,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可推动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发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意义

(一)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表明。在这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下,社会不仅需求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才,同时也关注人才的个人修养、思想道德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有利于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发展

开展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工作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恶化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落实大学生发展教育方针政策,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实践活动中正确树立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三)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现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同时还较为关注人才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故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方向上需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引入思政教育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将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就业情况,就业指导教育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应用表现,思政教育则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就业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促进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开展有效地就业培训以及提供合理的信息服务将能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明确高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就业目标。

三、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有利条件

新时期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之间的相通性、内在的关联性将为两者的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一)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思政教育将能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法律认识,可帮助其较好地适应社会规范、合理处理社会关系。我国公民的道德体系具有多层次特征,低层次中部分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对大多数公民有一定的约束力,任何违背公共道德的公民都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大学生要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还应重视起道德、法律教育工作,故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社会规范与人的心理需求、道德规范等方面相符合,并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人们只有具备道德自觉性和意志自律性才能遵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故而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融合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法律法规的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将能保障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将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提供有利条件,注重就业指导中传授法律相关知识、就业法律内进行道德诉求教育,积极探索就业法律与社会道德的有机结合途径才能真正体现出两种教育的整合优势。

四、整合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原则

当前,整合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原则主要有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现今时代的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要求,还将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政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日益成为现代化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而就业政策的落脚点在于满足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坚持以人为本为制定的价值取向才能提高人民对法律的认同感,从而具有自觉遵守意识。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奠定人本基础。 (二)整体性原则

高校进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应坚持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全局的角度进行两者的。整合工作。当前大多高校侧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发布等实用性指导工作,并未注重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致于大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就业观不明确或者有着错误的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在现今新时期下,高校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采用合理的、人性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能有效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自律素质,就业指导教育侧重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观念的正确塑造,整合二者将能促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从整体角度发挥整合工作最大作用,为整合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实践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需加强法制化管理,借助于制度执行行为、管理行为等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完善学生的人格,不仅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还可提高大学生的额思想政治素质和就业技能。将就业指导教育中引入相关的法规准则的教育内容将增强思政教育强度,以严谨的法制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贴近生活的实践中改变或者塑造科学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将能推动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进程。因此,坚持实践性原则将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策略

(一)机制整合策略

高校应构建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机制,将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工作的发展。新时期下,高校可邀请就业指导机构的专业人士前来本校进行就业指导的现场讲座、支持辅导员及教师参与就业指导方面的交流会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教育研讨会等,并结合相关的成功经验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机制上的整合,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将能实时掌握学生思想特点及动态,进而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政策制止问题的产生,将能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

(二)载体整合策略

创新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整合工作的载体形式,将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精神融入整合载体中,鼓励科技型载体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校园内部信息网络,促进师生之间的网络交流,拓展整合工作的覆盖范围,为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实践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措施。

(三)规模整合策略

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工作时还应建设具有严谨政治作风及管理能力强的队伍,在为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时起着表率作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高校可定期对这支队伍进行配培训,促进其政治思想的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便从规模上进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促使整合工作倾向于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形势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不仅要求其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整合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能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发展,还能为充实国家人才储备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