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10篇)正文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10篇)》

时间: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1

【摘要】

计算是学习数学这一学科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计算作为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不仅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贯穿始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占有较重的位置,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属于小学数学必要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小学数学成绩高低,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是,到底要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也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都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计算训练以及学习活动中,进而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心理以及兴趣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加强计算训练的过程中,口算能力训练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听算、卡片计算、课件计算等方式,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计算习惯,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因为失误、粗心等现象所造成的计算错误,这也是小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着手,以此来督促学生养成科学并且正确的计算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工整、规范等计算习惯。

(2)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次进行审题,以此来让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

(3)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等习惯。在数学计算过程中,验算是学生对自我结果的检查,通过验算检查能够更好地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数学成绩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世菊。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J]。赢未来,2018(3)。

[2]李文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2

摘要: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必学科目之一,其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而计算教学属于小学数学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本文也主要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机能力

计算能力属于小学数学必要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小学数学成绩高低,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是,到底要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也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都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的参与到计算训练以及学习活动中,进而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1]。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心理以及兴趣的教学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小学生因其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并且还喜欢动手,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例如,教师在加减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加减法竞赛活动中,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操作实践能力。

(2)除了上一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这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进而就能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小明有9个苹果,他想分给妹妹和弟弟一份,你们觉得一人几个苹果才公平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加强计算训练的过程中,口算能力训练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听算、卡片计算、课件计算等方式,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除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采用听算的方式,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回顾,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除此之外,笔算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计算规律相关知识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将其更好地应用计算过程中,从而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2]。在对学生进行笔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笔算的方式与技巧。最后,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估算以及简算能力,这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这些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推升,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

三、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计算习惯,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因为失误、粗心等现象所造成的计算错误,这也是小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一样要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着手,以此来督促学生养成科学并且正确的计算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工整、规范等计算习惯,长期以往下去,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会回出现字迹模糊、粗心失误等问题,从而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次进行审题,以此来让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长久下去学生计算习惯也会更加良好,进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3)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等习惯[3]。在数学计算过程中,验算是学生对自我结果的检查,通过验算检查能够更好地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等计算习惯,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从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数学成绩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5(24)。

[2]乌图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6(1):56-56.

[3]李英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6):133-133.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3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数学的学习对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而计算能力又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在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这影响到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本文就通过教学活动的实际案例来分享一些具体的方法,以期和业界同仁相互讨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课堂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这种发展的具体体现,而体现在小学数学的学科教育中,就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其核心诉求离不开老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学思维中的核心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功,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数学的基础知识来完成一个智力的活动,作为一种工具性的技能,在我们将来的生活中是经常需要运用的能力,也是我们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学科,人们许多行为的选择,都是经过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一、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

尤其在小学时期,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面对计算这类枯燥乏味的能力学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激发学生对于计算能力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活动,这就需要老师创新课堂设计,用更加互动的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各种算法技巧,从而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运算能力,让他们了解到一个奥妙神奇的数学世界,并且爱上在数学的逻辑世界里遨游,启发他们对于数学的懵懂的爱好。小学的后半段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期,学生的思维开始慢慢的独立,因此培养数学能力在这个阶段是很关键的,在此阶段把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能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推理性。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与我们的日常起居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小学生适应学校教育,以及更快地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另外,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精确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并且计算能力提升也会促进学生们逻辑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的学科,而计算能力又在小学数学中占了较大比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数学测试的重点,因此计算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期间的数学学习效果。接下来我就用平时课堂上的案例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思路。比如下面这道题目,原先甲地到乙地需要3.2小时,由于修了路现在只需要2.8小时。如果以前的速度为791,那么现在的速度为多少?解:(1)甲地到乙地总路程为?3.2×791=2531.2(2)现在速度为多少?2531.2÷2.8=904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答:现在的速度为904。这是典型的归总类计算题,再解决这道题时,要有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能够清楚地算出每一个量,一步一步的将问题小型化,简单化,最后将整个过程联系起来,解出本题。再比如这道题: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392千米,早上8点一列火车以2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从北京开向上海,同时另一列火车以21千米的速度从上海开向北京。问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解:392÷(28+21)=8(小时)答: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相对速度问题,在解决这道题目是,要引导学生去画图,去思考,要让学生自己推出:相遇时间=总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而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这两种方式所带来的效率是不同的。结合上面的例子,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运算的思维。而不是去怎样套公式,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永远学不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要有一个完整的计算步骤,这就包括看题、审题、做题,并列好公式等内容,尤其是要注意一点,做完题目之后要对结果进行验算,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丢掉了本应该十拿九稳的分,也有很多同学通过验算的方法,及时修正了很多错误。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打草稿,并且要工整的打草稿,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由于年龄较小,挺老实的话,对于打草稿没有异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觉得打草稿太费时间,是自己能力不够的体现,所以就将这一好的习惯所抛弃。然而在笔者看来,打草稿是计算思维培养的很重要的一步,培养良好的演算思维和习惯,端正小学生对于打草稿的态度,这是尤其重要的。

二、结语

夯实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步骤,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公式、定律还有概念,提高小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要把这些基本的知识掌握牢固,才能谈得上应用公式,不能够死记公式,硬套公式,要去分析,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能够机械式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科技创新导报,2015.03.

[2]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014.02.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4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课堂形式逐渐多样化。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把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做好目前的本质教学计划,让数学文化和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真正融入课堂,才能起到锻炼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作用。本文就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出发,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教学方法做一些分析,并总结一些实质性的课堂导入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有效的数学计算过程引导”是数学课改倡导的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能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和形象,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数学素养。为了扩展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我们教师要把握住计算的各个层面,让学生在新时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看到数学的本质,从真正意义上学会学习数学,循序渐进地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一、注重数学计算的过程,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许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则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的成效,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施教缺陷和漏洞,没有了新时期的引导策略,久而久之就会带给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形成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思想,自身的学习包袱比较大,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降低。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注重“数学计算”的引导过程,从本质上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当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了,在解答各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时才能得心应手。

在课堂中通过一些“对话提问”来模拟真题训练,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口头给学生出一道心算题“(22+33)×2”,注意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把左右括号读出来,学生听到题目才能自主判断,头脑中有一个模拟笔算的计算过程。有的同学忽略了括号对计算顺序的约束作用,听到33和2挨得比较近,就先计算33×2=66,再和22相加,就得到了88的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仔细分析,我们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22+33=55,再和2相乘得到110,这才是最终的答案。教师可以在課堂中采用抢答的形式,说出题目之后让同学自行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同学有奖励。这样的课堂互动环节既活跃了教学氛围,让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和口算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加强数学计算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意识

三、扩展数学计算的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计算效率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核心的过程,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必须打好数学计算基础,在今后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时才能灵活多变,发挥出自身的解题优势。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学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扩展数学计算的实例,通过各种类型的数学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效率。只有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定式,自觉把握好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

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不可操之过急。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的训练和不断的积累过程,才能起到“熟能生巧”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师要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做好引导工作,耐心地帮助其解决。在引导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切记不可“急于求成”,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如果给他们施加太多的学习压力,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帮手,“循循善诱”才是我们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涉及许多重要和基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起到了基础和奠基作用。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从当前的教学形式出发,淘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采取新颖的课堂引导策略,才能引入数学计算的过程,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在有效的数学计算引导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常数学计算的训练,培养其对数学的学习意识,循序渐进地扩展数学计算的实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计算效率。

【参考文献】

[1]施红燕。扎实学习,夯实基础--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浅析[J]。好家长,2018(74):177.

[2]谭和英。强化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8(26):56.

[3]陆路。夯实基础,掌握技巧,培养习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100.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5

摘要: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数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学好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要求,为此,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目前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现状

1、小学数学教学取得的成就与进步

目前,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方面和学生的计算效率方面。首先,从小学数学师资力量上来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老教师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则多数出自高校,本身的理论基础深厚。其次,从小学生数学能力上看,大多数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大幅度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学生将数学的学习看作是考试的工具,在学习中形成被动的学习,并没有把数学看作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在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还有改善的空间,数学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小学数学的基础是数理关系理解和计算,只有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增长,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

二、自主学习对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计算,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计算习惯。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来源于长期的练习,而题海战术又特别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和疲劳感。我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使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提升数字敏感度,并体会到数学计算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单数和双数之后,我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了“身体单双数”的游戏,单独叫起一名学生,请他说出一个数字,学生说“7”,我便眨双眼,伸开一只手的五指,并且回答“单数”,然后我说数字“10”,学生伸开双手十指,回答“双数”。演示过游戏之后,有学生纷纷表示“老师,我也要和你玩这个游戏”,我笑着说“我再和几个同学演示一下游戏的做法,然后大家和同桌一起玩好不好?全班有几十名同学,老师只有一个,不够用啊”。学生们笑着,认真的看我演示游戏,并且开始跃跃欲试和同桌进行游戏了。数学游戏的引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学生的数字敏感度大大提升,还能够使他们通过游戏对数学计算的态度更加积极。

2、运用数学运算口诀,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提高计算效率是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的主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编制一些简单的、有规律的运算口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做题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式结题方法之后,我将十几乘十几的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0占。”改为“头○头,尾○尾,尾○尾,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0占”,给学生“12×14=?16×11=?”一系列习题,鼓励他们在竖式计算之后观察得数结果,将口诀的空缺填好。例如,12×14=168即1×1=1,2+4=6,2×4=8,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很快发现口诀的秘密,在记忆口诀之后,不需要竖式计算也能很快得到答案。经过两周的学习,在最后的测验中我们发现,学习编制数学口诀的班级解题速度比其他班级快20分钟,准确率几乎一样。

3、布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学习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找到5个人,询问他们出行的方式、使用的交通工工具和时间,然后给出比较报告。在学生们的报告中我惊讶的发现,他们不但对速度、路程与时间关系掌握的更加牢固,还总结出“速度与交通工具的选择有关系但也受到路程选择的影响”这样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家庭作业的布置,学生对数学计算中的一些逻辑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的计算能力已经不仅仅是对数字符号的处理,而是转为对数学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三、提升学生计算能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目前,小学教学环境的发展,使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可以运用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大大节省课堂实践,还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计算能力提高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等设备呈现教学内容,以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更加完善,而不是仅仅精于计算。

2、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会应用到各种教学方法,有些生动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思维启发,学生也可能会将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游戏、数学口诀进行变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要仔细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行为加以评述并给予鼓励,而不是对学生看起来毫无逻辑可言的数学想法给予打击和批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肯定,学生才会对数学更有信心,计算能力的提高才会得以巩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务必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要有效的数学计算,从而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自主能力是激发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内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在因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我们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龙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學周刊,2011(09)。

[2]周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2(03)。

[3]黄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3(06)。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6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和计算题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要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就不得不对应用题计算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和探索。

一、庖丁解牛审清题意

小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时,缺乏生活经验,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可能连题目中的字都有不认识的,对题目的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题目初期领读题目,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干;对易混淆的“题目陷阱”,比如“甲的苹果比乙的苹果多了多少”和“甲的苹果比乙的苹果多了多少倍”以及“甲的苹果是乙的苹果的多少倍”“降低了50%……”和“降低到50%……”等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帮助孩子们进行甄别。通过多次的区分训练,相信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会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解题习惯。

二、对比总结推演归纳

在小学加减乘除的运算中,乘法分配率涉及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往往是同学们学习和掌握的重点难点。我们可以先设立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我们要去文具店给表现较好的第一小组的6位同学买一套钢笔和墨水组合作为奖励,已知钢笔25元一支,墨水10元一瓶,问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启发同学们按照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写成一个等式。显然,一种方法是分开计算钢笔和墨水的总价钱进行相加,即“25×6+10×6=210”另一种是按6套钢笔和墨水进行计算,即“(25+10)×6=210”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比对,进行归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于变式的掌握不熟练,错误率较高,原因在于并没有深入理解“分”与“配”的概念,因此仍需要教师通过追问进行推演:(25+10)×6=(25+10)+(25+10)+(25+10)+(25+10)+(25+10)+(25+10)=(25+25+25+25+25+25)+(10+10+10+10+10+10)=25×6+10×6不熟练的同学可引导其自己进行推演,并多做几道类似的例题进行多次同类计算可有效加强记忆。

三、挖掘题干找准变量(不变量)

讲解百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介绍孩子们最熟悉的食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手边的饮料或者饼干等食物的包装,用营养成分表例如“蛋白质营养参考值5%”等启发孩子们思考百分数的含义。再引入“糖水模型”讲解浓度的有关应用题。例如:小明有一瓶浓度为10%的糖水500克,小红有一瓶浓度为6%的糖水300克,将两种糖水混合得到的新糖水浓度为多少?小红将混合后的糖水倒掉80克又加入80克纯净水,现在糖水浓度又变成了多少?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因此我们要将题目简化,找出解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浓度的概念。第一问中,我们要求新糖水的浓度首先要知道糖水的总质量和糖的总质量。糖水的总质量是(500+300)克,糖的总质量需要我们进行计算,由已知的条件可列式为:(10%×500+6%×300)÷(500+300)=8.5%而第二问就会有同学无从下手,又倒掉一部分糖水后它的糖和水的质量都变化了,怎么计算呢?教师这时候可以启发同学们找出问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帮助列式。小红倒掉混合糖水80克,变的是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变的是糖水的浓度。此时糖水中糖的质量为(800-80)×8.5%=61.2(克),再加入80克纯净水浓度就变为:61.2÷800=7.65%至此,这道题的解答便完成了。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挖掘题干,帮助同学根据公式理清要求的量的先后顺序对于解题能力的提升极为重要。

四、趣味题型规律探索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很多有趣的题目,甚至有些背后还隐藏有耐人寻味的数学小故事。比如,在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时候,可以请同学们计算“1+2+3+4+……+99+100=?”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可能会直接开始从左向右开始逐步计算,也会有部分小朋友直接选择叫苦放弃,可是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对这一个长长的等式产生兴趣。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探索。然后鼓励做出来的同学上台进行方法的讲解。这里进行两种方法的举例。方法一:我们发现从左向右的相加十分的烦琐,因此就要观察式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式子中的每项都在不断增加,那我们看看能不能把前边的项和后面的项进行相加:“1+99=100”“2+98=100”……“49+51=100”这一共是49个100,再加上最后的1个100一共是50个100,不要忘了中间被漏掉的50,加起来得到“50×100+50=5050”。方法二:同样我们还是将前边和后边的项进行相加,只不过这次是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相加,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相加,以此类推:“1+100=101”“2+99=101”……“50+51=101”一共是50个101相加,因此最后的结果为“101×50=5050”。教师还可以趁同学们感兴趣之际介绍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有关事例,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适当介绍有关“等差数列”的有关内容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有些学校将此列为小学数学奥赛的范畴,但是其趣味性较强且比较容易掌握,此处列出仅供参考。

五、实践培养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还涉及到简单的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这部分应用题与计算题要求同学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最好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的办法就是动手实践。例如,这道题“至少需几块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待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后得出结论为8块,趁势引导其推演得出的过程为长宽高的相乘,并以此类推棱长为3厘米、4厘米甚至n厘米的时候需要多少块。在实践中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训练。小学数学解题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相信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一定会促进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7

【摘要】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计算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等问题,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后反思,实施课堂案例剖析;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口算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計算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数与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为了降低计算的难度,虽然对一些繁琐的计算题进行删减处理,但计算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大,这足以说明计算的重要性。

但是,通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且计算的错误率居高不下,在计算教学中,这种情况是令人比较担忧的,况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差生中。导致计算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许多学生包括部分老师都把问题归结为“粗心马虎”,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老师只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引导,而忽略了在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技能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以致错过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期。

因此,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在新课程体系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个课题。我们认为正确计算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1、使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着重于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慢慢地喜欢数学,并通过口算、心算和笔算等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计算能力。

2、使教师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段话: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计算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教材,还要将教材文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生动地揭示出相应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针对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原因;

2、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3、研究运用怎样的教学突破口与教学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4、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灵活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运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措施

1、积极开展课后反思活动,实施课堂案例剖析

课题组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积极开展课后反思活动,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在计算教学方面已经研究出的成果,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积极依照新课程标准对案例进行剖析,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课后反思,积累成功的教学案例,定期在教研会上介绍、交流经验,集思广益,逐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案例。

2、进行调查与测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了全面有效地了解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水平,小学数学组对小学部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进行了调查和测试。通过分析,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偏低、计算速度慢,状况令人担忧。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计算习惯比较差,认为计算内容简单,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老师在计算题目设计上的梯度、层次、拓展有欠缺,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1)重视计算教学,让学生明白算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2)加强口算、听算、估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3)练习形式多样化,加强课堂练习指导;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培训学生的数感能力。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开展课后反思的同时,课题组积极立足课堂阵地,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组的安排下,每位数学教师都结合课题“在新课程体系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钻研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相互评价、共同探讨等这样的教研活动,推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提高了数学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以口算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寻求以口算为突破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口算小明星”、“口算小能手”的评比活动和计算“大比拼”的竞赛活动,通过使学生在计算方面获得成功感,来激发学生参与计算、喜欢计算的学习热情。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计算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教师的教學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方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深入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驾驭计算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形成了系列的教师特色教案、教师教学反思、数学拓展练习等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

2、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成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使大家克服了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锻炼了老师们的才能,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课题研究阶段实践课、心得和小结等工作,使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创造性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围绕课题研究,在《读写算》等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若干篇,浓缩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有了积极的变化,提高了整体的计算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巧。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的学生从计算上找到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计算能力正逐步地得到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困惑

经过课题组成员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

(1)因每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计算训练占用一定的时间,则新的知识点学生学的就不是很扎实,如果将计算训练放在课外,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2)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方面,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较大,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助机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叶品贤。开拓课前五分钟培养计算好习惯[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8

计算是学习数学这一学科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计算作为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不仅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贯穿始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占有较重的位置,所以,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进行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兴趣教学,培养数字敏感度

学生快速并且高质量的计算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获得的,学生的计算能力体现在学生对计算的公式,计算法则,数学数字和数学运算符号能够进行掌握,并且在考试和作业中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对计算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字能够养成独特的敏感度。所以,在进行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字敏感度放在教学的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无休无止的做题,想要学生在“题海”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但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反而会使教学结果适得其反,学生面对大量复杂,繁琐的计算题,只会产生厌倦情绪和对学习的疲劳感,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倦数学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更新、改革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实现兴趣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让学生数学游戏中既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又可以提高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青蛙游戏”,也就是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只青蛙跳下水,两只眼睛四条腿,呱”,第二个学生紧接着站起来说“两只青蛙跳下水,四只眼睛八条腿,呱呱”,这样以此类推,数到第九只青蛙后再从第一只数起,中途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在班级上表演节目,一开始“数青蛙”的过程可以慢一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第二遍进行游戏时,要提高学生的速度,如果学生出现停顿那么也需要表演节目。这样,通过“青蛙游戏”实现了学生对于计算兴趣的培养,同时学生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了和同学一起游戏的快乐,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数字的敏感程度。

二、简化难度,提高计算的速度

学生计算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往往是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无法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快速的找到最简便的计算方法,面对繁琐的解题过程只会采用最原始的解题思路,计算最繁琐的算式,计算难度往往比简便算法要增加许多,于是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幅度减慢,计算错误率也是大幅度增加。而计算速度,则是学生计算能力高低的体现,有的学生可以又快又好的解决计算的难题,正确率很高,而有的学生计算错误频出,计算一道题的时间是别人计算同样一道题的二倍。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的总结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掌握简便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考试和平时的作业不会因为计算而浪费大部分的时间。口算能力的提高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的关键,学生的估算和口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笔算能力才能又快又准确,因此,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加强每个学生的口算基础,提高口算速度。教师可以选择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的计算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例如,相同的五的倍数的乘法的相关规律,相同五的倍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则是———最后的个位和十位数字一定是25,前面的位数是由因数的十位数字乘以因数的十位数字加一得到的,例如,25×25的计算结果最后两位一定是25,前面的位数是由因数的十位数字2乘以2+1得到的,也就是2×3得出6,所以25×25的计算结果是625,同理,55×55的计算结果是2525.教师将这样的简便算法传授给学生,简化了计算过程中的复杂度,帮助学生提高了计算速度,使学生在考试或者作业时,大幅度减少计算的时间的同时又可以获得较高的计算准确率。

三、加强训练,培养计算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部分学生的计算习惯不好,在计算时没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和规范的书写,造成考试时分数的流失,而学生往往还以为是由于自己粗心造成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解题步骤不完整,书写杂乱无章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进行计算题的训练时,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杜绝学生依赖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规范学生的书写,只有书写过程整洁干净,学生在验算和检查时才不会发生马虎的现象。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完整的计算步骤应当包括:看题,审题,计算,验算四个步骤,而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往往随便看了一眼就开始列算式进行计算,最后发现自己的算式不是忽略了题目的附加条件就是忘记换算单位,或者缺少计算算式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平时课堂的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训练,讲完一个知识后,教师要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然后请一名学生讲讲这道题要计算的是什么,在看题过程意识到计算这道题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赞许,以此鼓励学生认真审题能力的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学习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9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知识是逐步积累的,到了高年级,有些计算题综合了多方面知识,如果未能熟练掌握以前单个的知识点,就无法有效解决综合了多方面知识点的计算题。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贯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计算,他们觉得计算易教,不太重视教学的研讨,导致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普遍不高,再加上深受学生兴趣、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计算时频频出错。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增强简算意识

什么是简算?实质上是严格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征,有效借助运算定律、性质等,让计算过程更简单,其能有效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等良好习惯,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要想更好的进行简算,就必须有效依据各种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掌握这些运算定律,还可以运用简单的计算方法,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说白了就是通过计算实践,让学生深入领悟简算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切实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只有充分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认真审题。纵观实际,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看题非常快,拿起笔就算,导致错误频出,如运算顺序错误、抄错数据等等,对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细致分析,全面思考,最后动笔计算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连一连”比赛,其实就是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在一起,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就起立证明自身观点,看谁的反应快,如有同学把以下算式连在了一起(84+68)+3284+(68+23),该同学站起来又坐了下去,借助该时机,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必须仔细看题;其二是自觉检查和验算,尝试着独立纠错。检查也好,验算也好,都非常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有效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借助逐步检查提问方式加强引导,如:题目数据抄对了吗?数位对齐了吗?自己验算一遍,计算有误吗?在具体讲解时应传授给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如:逆算法、估算法等等,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检查、发现出错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养成自主检查的好习惯。

3.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反复认识、实践的过程,自然避免不了出错。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受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导致他们很容易遗忘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前一位退了1,但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就忘了减1。对此,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深入分析错误原因,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及时纠正。教师可以在学生出错的地方加上评语,充分说明錯因,如:粗心大意、未能熟练掌握哪方面知识等等,让学生深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来做,深入巩固正确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学生分析错因时必须因人、因题而异,对于该计算题,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做错了,那教师就需要集中讲解,分析错因;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经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需在课后多花时间、多投入精力辅导。另外,还需有效归类学生的错题,把其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通过反馈,深入了解学生改正之后的效果。在进行改错题型练习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如先判断对错,紧接着找出错误原因,再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改正,可以适当借助比赛形式——小医生找病因,加深学生对计算知识的记忆。

4.加强课后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计算题目,以此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讲解每道题,如果学生没彻底弄清楚,到最后就会不了了之,没懂的地方学生还是不懂,如此,练习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在此情况下,教师需加强课后练习,有效借助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真正达到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常有这种情况发生:老师明明用了很多时间讲解计算知识,但是交上来的作业却不理想。对此,要想提升练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加强课后练习,或者是利用合作的力量,让学生互评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几道比较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在讲解下节新知识之前,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批改,大家一起讨论各个成员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自身的数学计算思路,从而奠定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规定——充分体现基础性。众所周知,运算是体现小学生基础数学能力的一项指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如何进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工作上,必须不断尝试、不断实践,紧密结合实际,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27-128.

[2]周见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81-81.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10

【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础,这项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以后漫长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解题能力。因此,端正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也要督促学生加强计算练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措施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学生的计算能力将取决他们在小学阶段得到的训练和积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和灵活的进行计算,并且教师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机械地灌输数学知识给学生,不如使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学任务,还可以得到极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练习,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简便有效的计算方法。其次,改善训练形式,寓教于乐,在注重练习强度的同时变化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使用游戏和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上黑板完成限时的计算题解答任务,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适当的奖励。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直观的发现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计算方法,才能够熟练运用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在教授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在讲解16×11的过程中,可以先列出16个11相加的式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乘法的实质是相加,先求出十个16相加是多少,再加上剩余的一个16,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两位数乘法先分两步乘,再相加。通过更多的实例教学,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运算的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以及书写的规范。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训练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能够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抓住题眼。第二,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计算的顺序,例如,先乘除后加减这种基本的运算规律。第三,训练学生能够使用最合适最简洁的运算方法,例如,将一些可以凑成整数的数字组合在一起先运算,并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特殊的数字组合,像25×4这些组合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多种方法解题。第四,要督促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四、加强计算训练

数学计算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取决于训练的频率,口算的能力也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并且不断加深训练题目的层次,逐渐提高题目的难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耐心,用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训练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增加一些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五、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1、常见的错误原因。

第一,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急于得到结果,容易因为数据较大或算式繁琐而失去耐心,而因此看错题或选择了错误的计算方法,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第二,小学生学习时的注意集中力不够,不仅容易在审题、演算的过程出错,甚至在将上一行的文字抄到下一行时都容易出错,这样肯定会得到不正确的计算结果。

2、对应措施

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计算时,熟练运用连贯的解题步骤,解题的过程中,聚精会神,一气呵成。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事先准备100道计算题,将这些题分成五到八组,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一组题目,每组题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并且在每一组题做完之后立即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订正和记录。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做题的数量,提高效率才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明白做一题对一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每一次练习,每一道题的重视程度,并且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误,对于易错的题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以达到训练的目的。高效率的练习也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耐心,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小学学习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教授学生科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昌世芳。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J]。速读(上旬),2015,(12):198.

[2]王海宝。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4,(4):101-101.

[3]曹长君。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3,(3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