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毕业论文(优秀6篇)》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计算机的毕业论文(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计算机毕业论文3900字 篇1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 系统维护 技术措施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的必要性,并且提供了一部分能够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维护的相关技术措施,其中包括图书馆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维护、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防护、图书馆网络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安全维护等几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来。计算机网络不仅使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文献信息数字化,给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新鲜的活力,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成为当今图书馆发展方向的主流。
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种导致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的部分也不断出现:如调制调解器、交换机以及通信线路等各种网络硬件的故障问题;网络管理软件和服务软件的设置与优化问题;同时,网络病毒使得网络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
对于如何有效地建设、维护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保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一座现代化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给出几点论述。
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的维护
1)机房是图书馆的数据中心,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心脏。
建立良好的空调系统以及良好的防静电系统,从而使得机房之中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得到保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运行。所以机房内必须使温度控制在(20±2)℃,而至于相对湿度也应该控制在(50±5)%。空调系统与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要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还得采取除尘、防尘、降噪等措施。对于如何高效率地避免静电的影响,机房地面应该铺设静电地板。
2)为了保证中心机房的供电系统能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配套的稳定电源,配备大功率、长使用时间并且具有防雷击功能的UPS系统。
3)对于机房的防盗措施管理,应该要采取比其他部门更严格的体系设施,在加固门窗同时还要科学地安装视频监视系统。而在防火方面得措施主要包括:装备专用的灭火工具灯、灭火器,安全隔离通道和火灾报警体系等。
2、软件系统的维护
软件系统的维护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维护的重中之重包括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访问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维护。
1)图书馆应该选择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如果图书馆对于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要求较高的话的,应该最好采用UNIX或者由其衍生的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的平台,因为它的抗病毒攻击、防黑客等性能要比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更出色。
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后,必须先安装所有的系统补丁并安装病毒监控软件还要将其升级到最新版本后才能将服务器连入网络。
3)关闭系统那些不必要的服务器端口,将安装系统的默认开启的不必要服务端口统一关闭。
4)以系统安全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别设定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5)制定软件巡检维护报告,建立软件信息档案,同时对软件进行定期的性能评价,选择更具性价比和使用性的软件进行使用。
3、做好针对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维护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能有效地在网络服务中为各个终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它将与其相连的打印机、硬盘等专用终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并实现资源共享,还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数据管理和信息发表等服务。
作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运作的核心服务器,承担着所有图书书目数据和读者的信息,包括借阅记录,押金金额,罚款等等。 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可能全馆工作瘫痪,所以一定要保证它的稳定运行。
除了硬件的稳定之外,数据的安全性也很重要。网关和入侵检测系统无疑是很好的应对措施,同时,对于系统权限的管理也必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守则。
4、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
1)计算机网络的维护,首先是要全面的了解图书馆各部分的网络组成。制定详细的网络交换设备和线路的检查制度。并能对客户端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操作,利用路由器或防火墙等能更有效地管理该计算机网络。此外,配置路由器设备来分别制定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对Internet的不同使用权限等。
2)提高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效率。
计算机病毒是由人编译制造的并对用户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进而窃取信息影响计算机运行的程序。目前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一般都是使用较好的杀毒软件。
一般使用的杀毒软件应具备以下一些要求:强大的杀毒功能。
目前较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约有4万多种,然而计算机各种操作系统一般都包含大量能够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病毒,这就需要杀毒软件能够具有杀毒范围广、杀毒能力强的特点;完善的软件升级功能。
需要对杀毒软件不断地进行升级,主要是为了查杀不断更新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完好的实时监控能力。在运行计算机系统时,使其能够得到杀毒软件的全方位保护。图书馆安装的防病毒软件可以与网络防火墙相结合,使病毒与内部网络隔离。
所有的计算机都应该安装能够实时监测和查杀病毒的杀毒软件,同时不断更新最新的版本。图书馆内部使用的计算机一旦发现病毒,必须立即清除,以防止扩散。
5、图书馆网络的数据安全措施
对计算机网络数据进行备份:因为在硬软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故障或者遭到病毒的恶意攻击甚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难都会使得原有的数据丢失。
为了使得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损失最小以及能够重新恢复丢失的数据,我们必须要定期地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不仅能够确保数据库的安全,还能够对数据实现并行操作,来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性能。并且在用户没有关闭计算机的情况下还可以替换发生故障的部分。
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网络数据加密是几乎所有数据通信安全的基础。加密过程必须由众多的加密算法来实现,主要包括公共密钥算法和对称密钥算法两种。数据加密主要有数据存储、传输和完整性鉴别等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
也就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一般采用的加密方法有端口加密和线路加密。前者侧重于在信息发送端自动进行数据包的回封,进行加密,最终形成不可识别的数据传送或者不可阅读部分,当到达用户目的地后,系统自动重组和解密,成为可读的数据;而后者则对加密信息对于不同线路使用不一样的加密密钥。
2)数据完整性鉴别。
通过对介入信息的传输、处理者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验证关卡。通常包括密钥、口令、身份等鉴别途径,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与预先设定的数值是否相一致,验证其合法性。
3)数据存储加密。
同时,为了避免用户数据存储的'失密,需要进行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前者通常经过附加密码和加密算法转换等方面实现;但后者则是通过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审查或者限制,来防止非法用户存取甚至可以阻止合法用户越权。
4)密钥管理。
如今密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密匙的分发、生成、更换、存储和销毁等几个主要环节。
6、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
网络中的资源种类繁多,例如域名资源、IP地址资源、磁盘资源等方面。在客观上,一方面要做好网上资源的规划,如 Windows NT网的域管理,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管理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共享目录、共享文件、共享打印机的管理。
这里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现在互联网上危害特别巨大的蠕虫病毒,木马病毒,一旦局域网当中的某个用户感染上了这些病毒,它就有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到整个局域网当中的任何一台工作用机,甚至是服务器,虽然可以采用防病毒软件和划分不同的IP断和工作组,通过限制访问来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是防病毒软件通常需要及时的更新病毒库和引擎,在限制访问权限的同时,也限制了这些工作用机无法通过互联网络来更新病毒库,这就要求做好更新工作,然后在这些不能登陆到互联网的用户作好病毒库更新的设置,通过下载病毒库,在局域网内实现病毒库的更新工作。
7、由于计算机数据资源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各项要求,建立和健全成熟的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用户日常数据备份以及恢复制度;各类口令制度;计算机主机房日常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的监控和防范体系等。
只有建立并完善这些制度,才能够更有效地规范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体系,并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制,从而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能更高效地完成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真正做到规范行为,标准进行。
除此以外,安全的网络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只有规范相应的操作规程,才使得各类技术保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最终使得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融为一个整体。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将会面临更多的威胁。如果一旦图书馆网络系统受到威胁 ,感染病毒,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馆藏书目信息,流通信息,图书馆内部数据库等数据丢失或者被破坏,其带来的损失将会是灾难性的。
因此,采取较为完好的维护手段,将系统到应用 、设备到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颜昌茂。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与维护策略[J]。甘肃科技,2009(6)。
范红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J]。大舞台,2010(6)。
高玉德。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N]。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7)。
张金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3)。
王苏宁。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3)。
计算机毕业论文5500字 篇2
论文关键词:船舶计算机 网络系统 网络安全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现状和问题原因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
从实施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现实条件和实际要求出发,提出了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策略和解决方案,针对不同情况的船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1、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船舶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造船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船舶轮机监控系统、航海驾驶智能化系统、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等应用纳入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实现船岸管控一体化。
在我司近几年建造的4万吨级以上的油轮上,普遍安装了计算机局域网。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用于传输船上动力装置监测系统与船舶航行等实时数据;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用于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船舶机务、采购、海务、安全、体系管理与油轮石油公司检查管理)并通过网络中船舶通讯计算机实现船岸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船岸资源共享,有利于岸基他船舶管理人员对船舶的监控与业务指导。前者属于实时系统应用,后者属于船舶日常管理系统应用,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子网)之间采用网关进行隔离。
目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相对简单,因此,船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基础比较薄弱。随着船龄的不断增长,船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逐渐老化;并且,船上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所以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的技术状况比较差,影响各类系统的正常使用与船岸数据的交换。究其原因,除了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故障问题之外,大多数问题是因各类病毒与管理不善等原因所引起的。
2、船舶计算机网络架构
目前在船舶上普遍采用工业以太网,船舶局域网大多采用星型结构。有些船舶已经在所有船员房间布设了局域网网线,而有些船舶只是在高级船员房间布设了计算机局域网网线。
图表1是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VLCC)的计算机局域网结构图。
图表2 是 船舶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
其中,局域网服务器采用HP COMPAQ DX7400(PENTIUM DUAL E2160/1。8GHZ/DDR2 512M/80G);网关采用INDUSTRIAL COMPUTER 610(P4 2。8GHZ/DDR333 512M/80G);交换机采用D—LINK DES—1024D快速以太网交换机(10/100M 自适应,工作在二层应用层级)。
3、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2005年以来,有很多的船舶管理公司推进实施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远洋船舶来说,船上需要安装使用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船舶版软件。大多数的船舶版软件都是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两层架构,高级船员的办公计算机作为客户端,通过联网使用船舶管理信息系统。船上的船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子邮件(一般采用AMOS MAIL或Rydex电子邮件)与岸基的船舶管理信息系统交换数据,实现船、岸船舶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根据了解,目前船舶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现状)是安全性和可用性达不到船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的基本要求。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与邮件服务器之间,以及船员的办公计算机与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经常无法联通。经过上船检查发现,影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病毒。
大多数船舶的办公计算机采用微软操作系统,一方面没有打补丁,另一方面尚未采取有效的防病毒措施,比如没有安装单机版或网络版防病毒软件。
有些船舶虽然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但是因为不能及时进行防毒软件升级和病毒库更新,所以无法查杀新病毒或新的变种病毒等,从而失去防病毒作用。经过调查分析,船上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是:
(1)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上使用了带有病毒的光盘、优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
(2)将带有病毒的笔记本电脑接入了船上的局域网;
(3)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上安装有无线上网卡,通过无线上网(沿海航行或停靠港口时)引入了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企业在船舶办公计算机上安装了硬盘保护卡;也有一些企业在船舶办公计算机上安装了“一键恢复”软件;另外还有企业开始在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安装部署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软件和网络版防病毒软件。
若要从根本上增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则需要考虑以下条件的限制:
(1)船上的计算机网络架构在出厂时已经固定,除非船舶正在建造或者进厂修理,否则,凡是处于运营状态的船舶,不可能立即为船舶管理信息系统专门建设一个物理上独立的计算机局域网。
(2)限于资金投入和船上安装场所等原因,船上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或设施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无限制按需增加。
(3)从技术管理的角度看,在现阶段,船舶仍不可能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网络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管理。
(4)因卫星通信通道和通信费用等原因,远洋船舶的办公计算机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系列)不可能从因特网下载补丁和打补丁;船舶局域网中的防病毒软件和病毒库不可能及时升级和更新。
总体上看,解决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与陆地上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
4、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为提高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即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组件发生故障,不管它是不是硬件,都不会导致网络、
系统、应用乃至整个网络系统瘫痪,为此需要增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可恢复性和可维护性。
其中:(1)可靠性是指针对船舶上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环境,提高网络设备和线路的技术要求,有关的设计方案在船舶建造和船舶修理时进行实施和实现。
(2)可恢复性,是指船舶计算机网络中任一设备或网段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时,依靠事先的设计,网络系统自动将故障进行隔离。
(3)可维护性,是指通过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的在线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使问题或故障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研究解决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必须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实现的成本。总的原则是:方案简洁、技术成熟;经济性好、实用性强;易于实施、便于维护。
因此,在尽量利用现有设备和设施、扩充或提高计算机及网络配置、增加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软件、严格控制增加设备的前提下,通过采用逻辑域划分、病毒防杀、补丁管理、网络准入、外设接口管理、终端应用软件管理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等手段,以解决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最主要的安全问题。
在对船舶计算机网络采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制定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定制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框架;对船员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船员遵守公司制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的意识和自觉性。
(1)加强船舶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防病毒体系,防止病毒的攻击;
(2)采用专用的设备和设施实现船舶安全策略的强制执行,配合防毒软件的部署与应用;
(3)加强船舶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桌面管理工具实现船舶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有效控制;
(4)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恢复策略,在正常预防网络安全事件的同时,做好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准备。
5、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5.1确定船舶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目标
基于以上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可用性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网络系统安全问题的最终目标是:
通过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框架的开发,定制开发和部署适合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特点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和受控合法的使用,满足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业务运营和日常管理的需要。
通过实施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防范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攻击与破坏,保护船上的各类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时性,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实现系统快速恢复,确保船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
总体上从五方面考虑:
(1)针对管理级安全,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贯彻实施和检查考核,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
(2)针对应用级安全,加强船舶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防攻击、漏洞管理、数据备份、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采用适合的安全软硬件,建设安全防护体系;
(3)针对系统级安全,加强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运行监测,加强系统补丁的管理,通过双机(或两套系统)的形式保证核心系统运行,当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提供备用系统和恢复;
(4)针对网络级安全,保证船舶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线路的运行稳定,对核心层的网络设备和线路提供双路的冗余;
(5)针对物理级安全,保证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系统及时恢复,加强信息和数据的备份和各类软件介质的管理。
5.2网络系统安全配置原则
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套移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能力;船舶数量多,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规模小和相对比较简洁,因此,不能按照企业网络的安全管理体系来构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制定经济实用的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与设计,对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或可能承担的风险提出定性、定量的分析意见,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确定系统的安全策略。
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
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网络系统的各层次、安全防范的各阶段全面地进行考虑,既注重技术的实现,又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制定具体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各种管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措施。
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性原则
在现阶段,船舶上不可能配备专业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员,采用的安全措施和系统应保证易于安装、实施、操作、管理和维护,并尽可能不降低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影响。
可扩展性、适应性及灵活性原则
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必须组件化或模块化,便于部署;安全策略配置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船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复杂多样的现状;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便于未来进行安全功能的扩展。
标准化、分步实施、保护投资原则
依照计算机系统安全方面的有关法规与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的标准及规定,使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为拓展、升级和集中统一打好基础。
限于计算机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企业自身的资金能力,对不同情况的船舶要分期、分批建设一些整体的或区域的安全技术系统,配置相应的设施。
因此,依据保护系统安全投资效益的基本原则,在合理规划、建设新的网络安全系统或投入新的网络安全设施的同时,对现有网络安全系统应采取完善、整合的办法,使其纳入总体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更好的效能,而不是排斥或抛弃。
5.3网络安全管理的演进过程
建立、健全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框架,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视角,从信息系统的管理层面进行整体安全建设,并从信息系统本身出发,通过对船上信息资产的分析、风险分析评估、网络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开发、安全体系设计、标准规范制定、选择安全控制措施等步骤,从整个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上来提出安全解决方案。
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须按适当的程序进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组织特征、资产状况和技术条件定义ISMS的总体方针和范围,然后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评估,同时确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选择控制目标,准备适用性声明。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PDCA的过程方法,必须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6、建立健全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关法规,结合技术手段实现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性文件和安全策略等,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责任等;
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约束人员的行为方式;
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失误;
形成由安全政策、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由安全管理团队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7、总结
对于船舶计算机网络安全按作者的经验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具体船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对于正在建造的船舶和准备进厂修理的船舶,建议按照较高级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进行实施,全面加固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的可靠性、可恢复性和可维护性,包括配置冗余的网络设备和建设备用的网络线路。
2、对于正在营运的、比较新的船舶,建议按照中等级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进行实施,若条件允许,则可以增加专用的安全管理服务器设备,更新或扩充升级原有的路由器或交换机。
3、对于其它具备计算机局域网、船龄比较长的船舶,建议按照较低级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进行实施,不增加专用的安全管理服务器设备,主要目标解决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问题。
4、对于不具备计算机局域网的老旧船舶,可以进一步简化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着重解决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或单机的防病毒问题,以确保服务器或单机上的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长航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SMIS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篇3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围绕该问题查找资料,撰写提纲,题目可以适当修改,但必须是在同一个研究方向。
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40-中小学信息教师的地位危机
2-ipv6路由技术的分析与实现 41-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3-ipv6与ipv4的互连技术探讨与实现 4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素质和能力、角色与地位 4-基于中间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探讨 43-西北地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现状及思考 5-基于j2me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分析与实现 44-网络搜索引擎的分析与设计
6-局域网的安全攻防测试与分析 45-并行环境mpi的搭建与应用
7-无线局域网的攻击工具的比较与分析 46-电脑围棋的研究与发展
8-主机防火墙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47-围棋对弈程序的设计
9-主机内容过滤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48-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与分析
10-基于socket的网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 49-正规式与dfa变换算法及其实现
11-基于brew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分析与实现 50-基于c/c++的slr分析方法算法及实现
12-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51-基于c/c++的c语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13-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52-基于命题演算推理算法及其实现
14-虚拟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53-集合运算算法及其实现
15-磁盘阵列的安装、设置、技巧 54-关系运算算法及其实现
16-windows vista应用体会 55-boolean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17-windows 2014 server操作系统探讨 56-图的计算算法及实现
18-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探讨 57-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19-网页的设计与应用 58-xxxx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实现
20-gis中的网络路径分析 59-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信息技术课改情况调查分析 21-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开发 60-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分析
22-基于word的自动出题系统 61-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现状23-计算机学院就业信息系统开发 与对策
24-社区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62-提高“多媒体课件”效果的有效策略研究 25-在校大学生贷款管理系统的测试 63-一个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6-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件制作 64-一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7-《c语言程序设计》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5-一个小型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8-《c语言程序设计》网上考试系统的论坛实现 66-中小学课表编排系统设计与实现
29-嵌入式internet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研究 67-一个小型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0-microsoft office各组件的相互数据交换 68-一个小型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和教学网站设计与实69-一个小型酒店(宾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 70-几种典型的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研究 32-在校大学生贷款管理系统(学院级)的设计与实71-粒子群优化算法的matlab实现
现 7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网站设计
33-软件测试技术理论与方法高效率化探讨 73-小型电子商务网站规划
34-《数字逻辑》实验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74-现代物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5-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展望 75-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36-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76-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研究 77-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典型应用
37-中学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 78-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地面等待策略模型与算38-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及研究 法设计
3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79-图书馆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 1 页 共 2 页
80-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教学互动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82-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3-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 84-基于web的信息发布系统 85-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86-数字水印在网络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87-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技术 88-图像置乱演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89-数字图像加密与实现
90-authorware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标准 91-authorware中多种菜单的实现
92-虚拟现实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应用 93-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94-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95-组建基于linux的网格试验平台
96-基于web的b/s模式的图书资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7-基于jsp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8-基于jsp的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9-基于asp技术的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0-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
101-基于web的留言板的设计与实现
102-基于web的办公室自动化(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3-基于jsp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实现 104-基于asp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实现
105-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106-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07-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开发实例
108-windows软硬件资源管理器设计与实现 109-java游戏程序开发
110-internet技术在中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应用 111-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112-vbs类型的病毒研究和探索 113-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范 114-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探讨 115-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116-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现 117-利用网络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改革 118-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系统研究
119-blog学习方式在中小学课堂中应用的研究 120-网络视频流媒体及其教育应用
121-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聊天室的设计与实现
122-网上手机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3-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124-基于j2me技术的教育信息手机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5-基于asp(或jsp)和sql server的动态网页留言版的设计与实现
126-《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远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27-《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28-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b/vc/java+access/ sql server,vb、vc、java任选其一,access、sql server任选其一) 129-西安市(或其它城市)公交车线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b/vc/java+access/ sql
server,vb、vc、java任选其一,access、sql server任选其一)
130-西安市(或其它城市)列车车次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b/vc/java+access/ sql server,vb、vc、java任选其一,access、sql server任选其一)
131-浅谈internet防火墙技术
132-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133-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方法 134-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对策初探 135-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程序设计 136-基于web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137-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
138-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究 139-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140-pda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与实现pda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与实现
141-校园漫游系统设计与开发(制作校园某一部分的游历,例如图书馆)
142-基于j2ee技术实现网上考试系统 143-基于j(本站 推荐2ee技术实现医务管理系统 144-基于j2ee技术实现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145-web-gis应用开发
146-web服务应用研究与设计 147-基于opengl的3d游戏开发 14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149-西安市旅游信息网站设计
150-中小学教育机器人的教学策略研究 151-校园地理信息设计
152-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对比研究
第 2 页 共 2 页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篇4
计算机系统结构简述
摘 要: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个有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冯诺依曼结构;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在问世将近7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共历经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计算机系统结构。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概念
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继续细分可以分成7层。L0:硬联逻辑电路;L1:微程序机器级;L2:机器语言级;L3:操作系统级;L4:汇编语言级;L5:高级语言级;L6:应用语言级。其中L0级由硬件实现;L1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级,用固件来实现;L2级的机器语言是机器指令集,用L1级的微程序进行解释执行;L3级的机器语言由传统机器指令集和操作系统级指令组成,除了操作系统级指令由操作系统解释执行外,其余用这一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由L2和L3共同执行;L4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首先被翻译成L2或L3级语言,然后再由相应的机器执行;L5级的机器语言是高级语言,用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被翻译到L3或L4上,个别的高级语言用解释的方法实现;L6级的机器语言适应用语言,一般被翻译到L5级上。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较为经典的定义是Amdahl等人在196x年提出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由于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所以处在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显然不同。
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
2.1 传统系统结构
当Amadahl在196x年提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时,也提出了采用系列机的思想,它的出现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人们普遍采用系列机思想后,较好的把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与软件环境要求相对稳定的矛盾解决了,这就要求系列机的系统结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它的数据表示、指令系统以及其他概念性的结构保持不变。
2.2 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的,他将计算机分为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主要特点是:(1)单处理机结构,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2)采用程序存储思想;(3)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参与运算;(4)数据以二进制表示;(5)将软件和硬件完全分离;(6)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7)指令顺序执行。
2.3 对冯诺依曼结构的改进
为了更好的优化计算机系统结构,人们不断对冯诺依曼结构进行改进,总的来说,共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冯诺依曼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另一种是采用“革命”的方法,即脱离冯诺依曼结构,和其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统成为非冯诺依曼结构。
2.4 哈佛结构
哈佛结构的计算机分为三大部件:(1)CPU;(2)程序存储器;(3)数据存储器。它的特点是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分开存储,由于数据存储器与程序存储器采用不同的总线,因而较大的提高了存储器的带宽,使之数字信号处理性能更加优越。
2.5 其他系统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开启了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的先河,但是因为其集中、顺序的的控制而成为性能提高的瓶颈,因此各国科学家仍然在探索各种非冯诺依曼结构,比如,数据流计算机,函数式编程语言计算机等都是较为著名的。非冯诺依曼结构。
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
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特点的认识以及对系统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2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
3.1 Flynn分类法
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由多级层次构成,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时就可以有三种方法:(1)“从下往上”设计;(2)“从上往下”设计;(3)“从中间开始”设计。
4.1 “从下往上”设计
首先根据能够得到的硬件,参照已经生产出来的各种机器的特点,开发出将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级设计出来,然后依次往上设计,最后将面向机器的虚拟机器级设计出来。在硬件技术高速发展而软件技术发展相对较慢的今天,如果继续采用这种设计方法,会导致软件和硬件的脱离,因此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4.2 “从上往下”设计
首先根据应用的需求,确定好整个系统的框架,然后逐层向下进行设计,同时可以兼顾到上层的优化,最后设计出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级。这种设计方法较好。
4.3 “从中间开始”设计
大多数将“中间”取在传统机器级和微操作级之间。在设计时,综合考虑软硬件,定义好分界面,然后由中间点分别往上、往下同时进行设计。此种方法可以缩短设计周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它是计算机的灵魂,目前,如何更好地提高系统结构的性能,仍是各国科学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和要求 篇5
文章由http://提供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功课,它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总结和检验,它还是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大练兵,它也是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全面的训练,为走向社会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大学期间学过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所选课题中的具体问题,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实践中,根据课题的需要自学一些新知识,并将它们用于实践,进而锻炼自学能力。
3.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所选课题的内容,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在整个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求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协作的风格和钻研的精神。
5.强调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完成一项科研任务的整个过程。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论证其可行性、调查研究和阅读资料确定完成课题的具体方案、编程并调试程序完成课题要求或者论述某些观点、写出论文报告、完成论文答辩。
二)、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 毕业论文安排在毕业前,从动员后起15周内完成,每周至少用10学时,共150学时。 具体安排分如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用3周时间)
a、首先进行毕业论文动员。动员是由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老师组织毕业班学生学习和讨论毕业论文动员的课件内容,明确目的要求和具体安排。
b、选定课题内容。动员后学生抓紧时间选课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选课题报给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的老师,再由教学中心负责集中后,通过电子邮件报到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办公室。所报内容要求:在计算中心选择课题的学生需写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所选课题名称、该课题指导老师姓名等。在当地选择课题的学生请按附录一的表格填写。
c、课题选定后,根据课题的要求阅读和复习有关材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写好自己为完成课题任务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细化后,写出各个阶段的工作进程时间表。
(2)上机调试或收集资料阶段(用10周时间)
毕业论文的课题内容上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编程型的,另一类是论述型的。
选做编程型论文的同学要根据自己工作的进程和时间表,抓紧时间上机编程和调试。发现问题可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解决,也可以自己看书,或请教其他人。经过10周时间应该完成好全部课题内容的调试工作。在调试中应不断记录有用信息,为写论文报告准备素材。 选做论述型论文的同学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是收集和阅读大量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文章时要做好笔记以备写论文报告时选用。
(3) 撰写论文报告阶段(用1周时间)
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和调试阶段的工作,参照附录二所提供的要求,写好论文报告,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交到指定地点:在计算中心选课题的学生直接邮寄给计算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当地选课题的学生寄送给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的老师,再由教学
中心统一寄送到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办公室。有的同学如果对所写的论文报告需要指导老师指点时,可提前将论文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到指导老师的邮箱,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但需注意不能影响交论文报告的时间。
(4) 论文答辩阶段(用1周时间)
论文答辩的时间及其具体安排根据情况确定。要求每个人都做好准备。每人20分钟时间,包括本人讲述和演示所作课题主要内容10分钟,答辩教员提问5分钟。
三)、选择课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已所从事的工作和所熟悉的单位自行选择与计算机理论及应用相关的课题,并选择一名指导老师。
在选择课题时要注意:课题的工作量要适中,根据自已的能力在指定的时间能够完成。课题工作量大小可参考北大计算中心供大家选择课题的工作量。所选课题应该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或理论意义。
在当地选择指导老师的条件如下:
1、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
2、具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者,并在某一领域有一定贡献或显著成绩者;
3、有能力并有条件指导毕业论文者;
如果自已找课题有困难,可以在北大计算中心提供的课题内选择,并由北大指定指导老师。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提供下述二个方面的论文题目供选择。
1.数据管理方面
2.网络管理方面
北大计算中心提供的具体课题内容与要求请见 附录三(点击下载)
学生也可以选择北大计算中心提供的课题,而选择当地老师指导。如果这样做也需要填写附录一的申请表。
四)、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评分按100分计算,每5分为一档,共有100,95,90,85,80,75,70,65,60和不及格共10档。
评分时参考以下标准:
1.课题内容完成情况以及工作量多少。(40分)
2.论文报告的书写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论文报告要求,描述是否清楚,文字的表达能力如何。
3.通过做毕业论文的实践所反映的能力培养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等)(25分)
4.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技术的了解情况,对作论文全过程的熟悉情况以及对论文工作的态度。(10分)
五)、指导教员的职责
指导教员应在学生作毕业论文期间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并帮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所选课题应实现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完成一个课题项目的全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1、指导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制定完成所选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2、在学生做毕业论文期间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课题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写好毕业论文报告。
4、对学生的论文写出评语,要求请按评分标准的几项规定,字数200字左右。
5、按评分标准的要求给出参考分数。论文最后由论文评审小组确定分数。
六)、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所选课题的内容。完成全过程的训练任务。
2.在当地选择课题时应与指导教师一起协商,所选课题的工作量要适中。根据本人的能力保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3、 撰写论文报告时要按规定的要求,写好后装订成册,一式三份,自己保留一份;一份寄计算中心指导老,同时将另一份交教学中心。
4.有关论述方面的论文报告要求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引用有据。特别应该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论文报告不准抄袭,如发现类同报告或抄袭报告,均按作弊处理。
附录一:当地选课题的学生需填写的课题申报表的格式要求
附录二:毕业论文报告具体要求
报告的封面和首页按指定要求填写。
报告内容通常可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内容的可行性分析和意义
讲述选定该课题理由,分析该课题的可行性,阐述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或理论意义。说明实现该课题的软、硬件条件。
第二部分介绍课题的简单情况
该课题所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将所选课题细化若干个子课题,如需要时再进一步细化。写出每个子课题的功能和子课题间的联系,通常使用框图方法加以表示。
第三部分课题完成情况
简单讲述该课题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所使用技术和方法。举例说明在完成课题任务过程中本人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方法。说明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毕业论文3800字 篇6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
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
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
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
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
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
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
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李津蓉,蔡伟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72—73.
蒋天发,晏轲。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J]。计算机教育,2008,(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