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论文范文【优秀10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该页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礼仪论文范文【优秀10篇】,欢迎借鉴。
我们的礼仪论文 篇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讲文明,懂文明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做一个中国人必备的条件。如果每个人都具备好的文明素质,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必将提高。
我经常坐一路公交车,车上有一排老弱病残的专用座位,可是我发现,坐在这排座位人的并不是一些老弱病残者,而是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小学生。并且,如果公交车的座位都座满后,乘客们就不会给后上来的老年、孕妇们让座,仅有在监票人的提醒后,才会有人极情愿地站起来。
其实文明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一些不文明的事情发生:乱丢果皮纸屑,随意践踏花草树木,出口就说脏话,损坏公共财物。
有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题。在生活中,注意您的思想,您的言语,您的行为。做文明时代的我们,忘记文明,等于后退。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文明,少一些蛮不讲理。完美的社会,来自我们的努力。用我们语言让社会更文明,用我们的行动让街道坚持整洁。对于他人,我们应当充满更多的关怀。让文明礼仪之花时刻伴随我们吧!
中国礼仪文化论文 篇2
关键词:礼仪文化;教育现状;礼仪教育;考评体系
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渗入了太多外界因素,包括(国内外变化的政治形势,市场经济的多方位冲击,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导致社会上人们对礼仪的认知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由于没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会被视为社会的“异端”。中职学校任课教师必须用心探索、深入研究的教学实践课题,调动每位文秘专业学生学学习礼仪文化的积极性,深
化礼仪专业教学目标,制订健全的礼仪教学体系,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中华礼仪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东汉鲁国的孔融让梨,“以德报怨”的王祥孝,汉明帝刘庄尊师情节,尊师典范“程门立雪”,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等中华感人礼仪故事,铸就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社会交际礼仪仍旧传承了中华礼仪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秘书工作,更是对礼仪规范、文明工作的鲜明代表。
二、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秘书工作前景越来越多,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一方面,秘书主要是辅助领导的日常工作,帮助其尽快完成决策要求,运用礼仪规范来处理接待,沟通协调日常工作事务;另一方面,秘书通过得体的仪表、优雅的举止、饱满的精神为单位树立良好、健康的形象代表,也是礼仪宣传的标榜作用。
目前,中职文秘专业已将礼仪课纳入了核心课程,教育理念是:以知识为基础、实践为平台、习惯为目标,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学生每节课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
三、探索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1.增加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
古人云:“人无礼,无以立”。如今社会,学生对礼仪的理解较抽象,礼仪理论的学习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针对此问题,中职学校文秘专业需要设置合理的文秘课程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礼仪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并最终深刻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和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旨在要求学生领会礼仪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熟练掌握秘书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种礼仪规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文秘专业一直沿用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必须开拓创新,改革以往呆板的教学方法,增加情境教学法,建立系统性的实体教学体系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讨论并分析对错、原因和总结解决的方法。另外,通过让学生顶岗实习,参与对嘉宾、媒体、参展商等人员的接待工作,深化礼仪在文秘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的秘书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评价内容和标准单一的问题,其教学不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考核方式为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大大降低了评价体系的真正意义所在。针对此问题,必须建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职业化的评价标准,采用技能测试、模拟练习、口头面试、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多种评价方法,全方位、立体化地,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礼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考核学生的礼仪能力与综合素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学生社会道德教育及礼仪修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存在缺失现象。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水平,他们的行为表现及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行我素,秘书工作行为表现并不规范,可见,对中职文秘专业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必须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观,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到礼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益香。浅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中职文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
[2]关中梅。高职“文秘”专业礼仪实践性教学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5(4).
[3]张建宏。刍议秘书专业礼仪教学。秘书,2007(10).
[4]郑焕侗。试议中职文秘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陆季春。公关礼仪教育对秘书素质的促进作用。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我们的礼仪论文 篇3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要做到礼貌说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xxx敬辞xxx,它与xxx谦语xxx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 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
我们日常使用的xxx请xxx字,第二人称中的xxx您xxx字,代词“阁下”、xxx尊夫人xxx、xxx贵方xxx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xxx久违xxx,请人批评称xxx请教xxx,请人原谅称xxx包涵xxx,麻烦别人称xxx打扰xxx,托人办事称xxx拜托xxx,赞人见解称xxx高见xxx等等。
(二)谦语
谦语亦称xxx谦辞xxx,它是与xxx敬语xxx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 xxx愚xxx、xxx家严、家慈、家兄、家嫂xxx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xxx请用茶xxx。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xxx请用一些茶点。xxx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xxx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语,必然会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大有益处,并对我国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日常场合应对
(一)与人保持适当距离
说话通常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当然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其次也必须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这样在说话时必须注意保持与对话者的距离。说话时与人保持适当距离也并非完全出于考虑对方能否听清自己的说话,另外还存在一个怎样才更合乎礼貌的问题。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这样做形同xxx交头接耳xxx,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xxx社交距离xxx,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二)恰当地称呼他人
无论是新老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三)善于言辞的谈吐
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他们应该是平等的。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还是不谈为好。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另外电话礼仪在接听电话时要言语文明、音调适中,更要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同时,也不要忘记每一个重要的电话都要做详细的电话记录。 迎送礼仪当客人来访时,你应该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引领客人进入会客厅或者公共接待区,并为其送上饮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谈,应该注意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周围同事。切记,始终面带微笑。
名片礼仪递送名片时应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执名片两角,让文字正面朝向对方,接名片时要用双手。如果接下来与对方谈话,不要将名片收起来,应该放在桌子上,并保证不被其他东西压起来。参加会议时应该在会前或会后交换名片,不要在会中擅自与别人交换名片。介绍礼仪介绍的礼节是行为大方得体。介绍的原则是将级别低的介绍给级别高的;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男性介绍给女性,将本国人介绍给外国人。握手礼仪愉快的握手是坚定有力的,这能体现你的信心和热情,但不宜太用力且时间不要过长,几秒钟即可。如果你的手脏或者很凉或者有水、汗,不宜与人握手,只要主动向对方说明不握手的原因就可以了。女士应该主动与对方握手,同时不要戴手套握手。另外,不要在嚼着口香糖的情况下与别人握手。
礼仪论文范文 篇4
(一)服务的内涵什么服务
按照我国汉语词典的解释,服务就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一项活动、过程和结果。它本质上是无形的,并且不会造成所有权的转移。它的生产可能与实际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这是一种普遍的定义。但是这种定义并不适用于旅游和酒店管理行业。那么这一行业的服务应当如何定义呢?众所周知,服务的英文解释为“service”,这个英文单词是由7个字母所组成,每个字母都有自己不同的意义,这7种意义便是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服务的真正内涵,即“S”是smile,代表微笑,其内涵是服务人员要将真诚的微笑提供给每一位客人;“E”是excllent,代表出色,其内涵是服务人员要善于观察,每一分细微的服务工作都要十分出色的完成,给客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R”是ready,代表着准备好,它要表达的是服务人员要随时随地为客人做好服务的准备,并且服务好客人;“V”是viewing,代表着看待,其内涵是服务人员要将每一位客人当作贵宾开看待,保持着荣幸的心态,给予良好的服务;“I”是inviting,表示邀请,它要表达的是服务人员每次工作完成后,都应当邀请客人在此光临;“C”是creation,是创造,这就表明每一位服务人员都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应时刻让客人保持着想要亟需探索的愿望,为客人们创造出热情的服务;“E”是eye,代表眼光,即每一位服务人员都要及时的发现客人们的需求,并充满热情的及时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这7种服务理念便是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服务内涵。
(二)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指其在服务行业内的具体应用,即是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与交往程序。它主要是以服务人员的服饰规范、仪容规范、仪表规范、语言规范和岗位规范为基本内容。
(三)对旅游与酒店管理服务与礼仪工作的几点思考
1、服务人员应当注重仪表美
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服务人员应当注重仪表美。客人在旅游和住宿时往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的仪表美丽与否代表着这个酒店的形象是否良好,因此,服务人员要保持仪表的美丽,能够给客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让客人能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2、服务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
旅游和酒店管理行业是一种服务性质极强的行业。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待顾客,并满足顾客的各种合理的需求,为客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他们能够有一种贵宾的感觉。因此,服务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随时随地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展开活动,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的潜在需求并及时的满足,并提供能够令客人们满意的服务。
3、服务人员应当培养
乐业敬业的奉献精神服务人员应当培养乐业敬业的奉献精神。无论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者从事哪一方面的服务工作都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服务人员应当保持着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态度,热爱自己的服务工作,并能够从自己的服务工作中获得乐趣,享受自己的工作。只有服务人员自己有一种乐业敬业的精神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让客人从他们的服务工作中感受到温暖。
4、服务人员应当注重礼仪的培养
礼仪文化是旅游与酒店管理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礼仪是旅游与酒店行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服务人员在满足顾客的需求时应当注重自己的礼仪礼节。并且能够从自身做起端正自己的礼仪,这同时也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
二、总结
我们的礼仪论文 篇5
题 目:论大学生商务礼仪行为规范
学生姓名: 刘林炜
学 号:
院 部: 经济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20__级(1)班
任课教师: 褚静茹
论文摘要:
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更应该要学习各种礼仪,做到知礼、守礼,发挥中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校园活动方面的礼仪修养是校园礼仪的重要内容。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礼仪 礼仪修养
半学期的商务礼仪课已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学习中,商务礼仪课让我明白了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学习商务礼仪的真正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体现。学习礼仪,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学习商务礼仪,不仅纠正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为我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了一些借鉴。还没开始学商务礼仪时,就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在真正接触了商务礼仪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要真正做到优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人举止得体,言语文雅,就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说现今崇尚的是自然美,但两者并不冲突。恰到好处的打扮和修饰,不仅不会显得过分招摇,反而塑造了个人的良好形象,展现了个人的道德素养。
学习大学生礼仪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
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通过一个学期的礼仪课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比如着装,在不同的季节、场合,就要有适合其季节、场合的不同的装扮。并不见得非得穿着漂亮、时尚才是美,这也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得体大方的衣着,同样能展现个人的美好形象。在这一系列的礼仪指导课程中,自我感觉收获最大的是行为举止。如果在平时,我们大都随意任行,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一些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在礼仪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仅一个简简单单的蹲坐姿势,就蕴含着不少学问。课堂上,当老师说到,坐不能超过椅子的三分之二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由地欠了欠身。这时才惊觉,自己的整个身体几乎全瘫坐在椅子上了,于是不禁一阵窃笑。有些人则暗暗自喜,庆幸自己没坐多。又如,当不小心掉了东西时,捡的时候要半蹲着身子,并膝盖靠拢„„有时候,我偶尔会自我开玩笑地说:连捡个东西也表现得如此有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这还真有点古代的韵味了。不过,这也正好展现了我们“礼仪之邦”固有的大国风范。
在职场中,学好商务礼仪更显得重要。穿着得体、谈吐优雅、举
礼仪论文范文 篇6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行业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借鉴国内外旅游、酒店、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礼仪类课程群教学改革经验,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深化学习内容”的原则,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面向行业岗位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1+4+1”六大课程教学模块为项目依托(其中,第一个“1”为礼仪意识唤醒,“4”为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沟通交流应对、礼宾次序安排,第二个“1”为行业岗位礼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模拟仿真实训来组织教学,使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仿真情境相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和四个实训项目,这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为认知礼仪、职业妆容与职业着装、优雅姿态与服务手势、社会交往常用礼仪、如何有效沟通、学会次序安排、行业服务礼仪;四大实现项目为仪容仪表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服务用语训练、岗位礼仪训练。
2“.教、学、练、做”有机融合
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建立基于提高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为核心,从礼仪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在仪容仪表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着装要求,会打领带、化淡妆;在仪态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坐、行、蹲姿态,规范服务手势;在服务用语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礼貌用语与行业服务用语规范、表情训练;在行业岗位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导游及会展服务礼仪。通过采用项目主体、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3.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
嵌入教学过程,建立适用、实用、一体化的“两分法”教学考核体系。本课程考核以促进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培养情感服务能力为主线,推行课程嵌入式评估,突出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考核,注重过程考核,评价主体由学校的单一主体转向学校、行业、社会的多元主体。教学考核将以前知识本位的传统终结式考核改革为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兼顾理论与实践,参照职业标准与学科竞赛相关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做、练”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技能的意识,从而培养一批适应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具有较强情感服务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两分法”考核机制具体是指实训技能模块百分制与理论模块百分制考核,同时,把平时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理论考核作为期末考核。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模拟实践、课堂案例讨论、课后准备、课后作业等构成,实训技能考核主要围绕四大实训项目展开,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考核职业形象塑造和行业情景模拟,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外在职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把礼仪知识充分运用于行业中,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期末的理论考核主要是礼仪的基本知识点、行业案例分析等。
二、课程改革成效
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理论知识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训中对礼仪规范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普遍反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礼仪的热情,更让他们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将会在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2.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技能考核,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实现项目的训练和考核,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一方面,学生在礼仪实训室真正的练习到具体的技能,切实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把礼仪知识综合运用于行业情景模拟中,充分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死记硬背。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职业礼仪素养
在课程学习中,通过理论知识、实训项目和课外实践,多方位地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尤其是小组的实训项目,学生在团队中的个人礼仪得到系统提升。同时,通过行业情景模拟的编排与展示,职业礼仪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中,能将学到的礼仪充分运用,同时在校外实习中,也能展示我院学生的礼仪风采。
三、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职业礼仪素质养成非一日之功
本课程具有易懂、易会、难养成的特点,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们还可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礼仪的热情和状态,但把这种职业礼仪素养内化并形成自己的品质还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考核成绩高者,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在课程改革中,需注意多提供学生礼仪社会实践和行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岗位中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期教学进程中可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职场礼仪风采大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我院有自己专门的礼仪队,通过礼仪队成员的选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礼仪热情,另一方面,让礼仪队成员成为礼仪规范的代表,尤其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礼仪队成员的风采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导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逐渐将礼仪规范内化,成为礼仪习惯,以便更好地提升礼仪素养。
2.技能实训项目训练人数较多、时间较少
鉴于课时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在过程技能实训中,难以保证每位学生在实训课上掌握应有的课程技能,以致在技能考核中,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训成绩。在技能实训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的交流和沟通,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带动的目的;学院配有相应的课程分散实训,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以获得较好的礼仪课程技术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礼仪知识在行业中的实际运用
礼仪论文 篇7
(一)服装体现职业性
1.色彩运用。
无彩色是黑、白、灰三色,有彩色是除了无彩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无彩色比有彩色更内敛,有彩色比无彩色更活跃。颜色像人一样具有性格,有冷色和暖色之分。比如蓝、绿、紫是冷色,色彩性格是冷静、平和。红、橙、黄是暖色,色彩性格是热烈、活泼。在参加讲座的人较少时,演讲者选择深色的服装,可以使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讲的内容。鲜艳的颜色较适合比较大场景或传媒讲座,如果参加讲座的人很多,演讲者可以通过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来增强视觉的穿透力突出自己。教师服装的颜色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因此可根据授课内容与风格选择颜色。浅色显得开朗活泼,可以营造轻松的氛围;深色显得深沉严谨,可以使现场严肃起来;含灰的中间色易显平和,易产生和谐的气氛。色彩对比跳跃,易产生活跃气氛;色彩和谐统一,易产生严谨的效果;色彩单纯,学生注意力易集中到授课内容上;相反色彩太多,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衣服颜色搭配的原则是上浅下深,这种组合稳定,更有职业感;上深下浅的组合不稳定,会削弱职业感,这种组合易让人注意到肢体,适合形体教师。
2.款式选择。
服饰禁忌:脏、破、旧、皱、乱、怪、短、露、透、紧。吊带衫、露脐装、拖鞋,性感随意,但应远离学校。教师可以在私人场合,比如在家、逛街、与朋友会面等场合穿着。以西装为例:首先,要合体,否则影响效果。其次,西装里面的衬衣领子和袖口一定要长出西装1至2厘米,避免皮肤油脂污染西服面料。再次,扣子的扣法取决于扣子的数目。单粒扣可扣可不扣;双粒扣要扣上面的一粒或两粒都不扣;三粒扣只扣中间的一粒或上面的两粒;超过3粒的扣中间及中间偏上的扣子。扣子的系法遵循“就上不就下”的原则。穿西装在落座前要把扣子解开,起身后把扣子扣起来或不扣,以防西服扭曲变形。一般而言,同样款式的衣服,有领比无领显正式,有袖比无袖更显端庄,无领又无袖的服装缺乏职业感。没有挽袖,显得很正式;把袖子挽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放松随意。系扣子显得正式,不系扣子显得放松。因此教师在教学场合穿职业装要系上扣子,避免挽袖,显示职业感。
3.配饰选用。
在教学场合佩戴的首饰忌讳:多、乱、杂、幼稚、虚华、叮当作响和摇曳不止。若服装的颜色较暗沉,可以选择夸张的饰品,来突出演讲者。夸张的配饰较适合于大场景远距离的讲座;近距离的讲座或授课不适合佩戴夸张的饰品,因为听讲座的人会注意饰品,难以集中注意力。造型夸张的首饰没有职业感,选饰品时注意饰品不要比本人更夺目,不戴首饰或戴小型且造型不夸张的首饰更有教师职业感。课堂不宜戴墨镜,戴变色镜时需在门口停留两三分钟后再走向讲台。古代戴帽子是见面礼仪,而现代礼仪认为脱帽是对对方的尊重,除非帽子是服饰的一部分。
(二)发型妆容要自然
规范的教师发型要求:整齐、清洁、固定、自然、光泽、美观、长短适中。男士发型要做到五点,即短不光头、前不覆额、侧不遮耳、后不齐领、面不留须。女士发型要做到三点,即短不光头,前不过眉,过肩宜扎起。鸡冠头、黄头发虽然妩媚动人,但不适合教师。女教师留长发,不好打理的,可以买个发卡或发箍固定。教师可以化自然妆,每天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看上去清洁、端庄、大方。
(三)个性化与社会化相融合
教师的仪表形象是教师精神面貌最直观的反映,是学生认识教师的最先感知。教师个人既想展现个性特征,又不违背教师传统,就要把握好“度”。艺术系的老师留长发,有时候头发遮住眼睛,从头发缝里看人,这些都是“不及”的情况。有的老师把头发弄得像要赴宴,就“过”了。当服装的颜色太多或款式太过,也要注意把握“度”。
(四)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传统服饰会让学生感觉很落伍,不符合年轻人的欣赏品位。如果衣服过透,装饰过多,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需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当服装色彩比较沉稳,在款式上又有现代的成分时,教师在课堂上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现代的服饰过于暴露,而传统的服饰包裹得太严款式又过于陈旧时,可采取二者相融合的方式。比如吊带衫穿在里面,旧外套和它很搭,穿在外面,将两件衣服融为一体,形成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职业形象,效果甚佳。
二、教师礼仪养成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尺度,教师公共礼仪形象是教师在公共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修身》中记载:“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自古以来,礼仪就为教育家所推崇。
(一)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教师礼仪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德育教育至关重要,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识上的深造,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严谨治学的态度去熏陶影响学生。反之,教师如果不注意自我形象,对待教学工作思想消极、情绪低落,甚至有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学生引向歧途。
(二)言为心声,注重细节
教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知识的传授离不开语言。教师上课要使用普通话,做到用词准确、吐字清晰、声音适中。有的教师声音过小或语速过快,学生听得吃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语速、语调、停顿和腔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有的教师用一个语调上课,学生就容易产生疲劳感。音量以听课者能听清楚而不疲劳为宜,而演讲时则需注意提高音量,满怀激情,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关注演讲的内容。演讲还需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来协助表达演讲者的情感,展示个人魅力。教师的手势语言也很重要,尽量用手掌示意,掌心向上,若记不得学生名字,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位学生的方式提问,忌用手指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还需掌握说话技巧,要讲究艺术,严话宽说、庄话谐说、正话反说、欲说不说,说得比唱得还好。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
(三)举止得体,宽严适度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站姿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姿势,有的教师把手搭在桌子上,一动不动从头讲到尾,也不看学生,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教师不尊重自己,听课索然无味。教师虽然穿着职业装,但是趴在桌子上,也会让人感觉他不在工作状态。南开中学教学楼门口的整容镜上端镌刻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40字箴言也适用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敏锐地观察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要宽容,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乐意向教师求教。教师还应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遇到不顺心的事,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呢?教师表现得勇于担责、果敢坚毅和宽宏大量,都能对学生产生无声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终生。
三、内外兼修,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探讨教师形象设计与礼仪养成的目的在于树立教师威信,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形象符合职业特点,礼仪合乎行为规范,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热爱教学,尊重学生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晏才宏因肺癌去世后,在上海交大论坛上传了一千多封缅怀晏老师的悼文,学生自筹资金出版纪念晏老师的文集。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职称不高,去世时只是个讲师,却引起了那么多学生的追思和怀念呢?因为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一杯茶,一支粉笔,上课从不带教材和教案,早已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把枯燥的电路课上得简单明白,赢得学生的爱戴。因为没有论文,所以到死还是讲师。晏老师的事迹值得每位教师学习,正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才会让他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倾注到学生身上。
(二)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比如,教师应该比学生早到课堂,不要带早点去教室。试想,如果老师上课迟到,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学生也会效仿老师迟到。如果老师带早点到教室,学生也会这样做,教室就由学习的场所变成食堂。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愉快的微笑,都像甘霖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终生难忘。
(三)加强学习,提高师能
如果不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培养的学生就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师能就是本事,就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四)以身立教,教学相长
如今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变,学生才是主体。没有师生的互动,课堂只会死气沉沉。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受学生欢迎的往往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因为他们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教授的知识更有用。因此,教师要多参与企业顶岗实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
四、结语
教师形象设计的原则是干净、整齐、自然健康,适合的风格,便于打理。教师礼仪是教师在教学场合的行为规范,三原则是敬人、自律和适度,把握这些原则就把握了教师形象设计和礼仪养成的精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让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教师礼仪,维护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教学相长,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我们的礼仪论文 篇8
关键词: 现代 社交礼仪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解释:一。礼节和仪式。这是传统的解释。二。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
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总之,一个人学习并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充满人格魅力。
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既然礼仪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现代人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和学习呢?
礼仪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我们只具体探讨一下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社交礼仪又包含有:个人形象、化妆礼仪、着装礼仪、见面礼仪、
名片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坐姿礼仪、送花礼仪等等。
1、个人形象:赏心悦目、整洁干净。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2、化妆礼仪:不在公共场合当众化妆;不在普通或陌生异性面前化妆;不评论他人妆容;不妨碍他人化妆;不借用他人化妆品;不用过于浓烈的香水;不让残妆示人化妆礼仪 、男士不要过分化妆、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
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古代《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服装具有:美化、角色调整、辅佐社交等功能。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衣着打扮“五适宜”,具体是:与性别年龄相适宜;与容貌肤色相适宜;与身体造型相适宜;与个性气质相适宜;与职业身份相适宜。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服装穿着要注意整体性和独特性;坚持TPO原则:
Time:早晚、时代、季节
Place:地方、场所、职位
Object:目的、对象
场合因素:不超过三种颜色
正式场合:单色、深色、无图
4、见面礼仪:
拥抱:右上左下,连续三次
亲吻:长辈晚辈、异性同性区别
鞠躬:15°、45°、90°
拱手:右拳左掌
举手:标准、来源
点头:距离、要求
鼓掌:嘉宾领导入场、高潮
名片规格:西方:10*6
中国:男:9* 女:8*
忌左手接名片
6、交谈礼仪
交谈12忌:
一、忌居高临下 二、忌自我炫耀 三、忌口若悬河
四、忌心不在焉 五、忌随意插嘴 六、忌节外生枝
七、忌搔首弄姿 八、忌挖苦嘲弄 九、忌言不由衷
十、忌故弄玄虚 十一、忌冷暖不均 十二、忌短话长谈 谨记: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社交距离:
亲密区0——45CM ; 个人区45——120CM;
社交区120——360CM; 公众区360CM之外。
7、电话礼仪
时段:早上8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不可。
去电避开中午及就餐时间、公务电话避开周末时间
时长:不超过三分钟
要求:两声之后、五声之内
语调温和、音量适中
吐字清晰、语速稍慢
8、坐姿礼仪
人们出于礼貌在公共面前都会以收敛的态势从而防止自己表现出不良的举止。然后事实上对于公众场合中的静态美——坐姿礼仪却是最考验人的,也是最能体现气质与美的。正确规范的礼仪坐姿要求端庄而优美,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正确的礼仪坐姿要求“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
9、送花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送花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鲜花是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象征着美好、吉祥、幸福、友谊,赠送鲜花要特别注重礼仪。送花,在一般场合是送一束,如探慰病人、拜会朋友、参加宴会等。有一定的私交,而仅仅只是表示友谊时,可以送一枝。在比较重大或正式的场合下,如对方开业典礼、庆祝仪式等,可以送花篮,以示隆重。送花既可以是自己亲自送,也可以是请花店代送,附上你口授而请花店代笔的贺信或贺卡。送时令鲜花最好,也可以送绢花,但不能送塑料做的假花。
社交礼仪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还有饮食礼仪,迎宾礼仪等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礼仪学》知识的博大。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礼仪,也就是不成为人了。有无礼节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各种摩擦、冲突频繁发生,人们相处不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有感于此,我们务必对礼仪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这对于培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文明有礼,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
参考资料
[1]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姚轲邺:《礼仪学》PPT课件,20xx年。
我们的礼仪论文 篇9
“八礼四仪”,能引导教育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它能让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今天,我就看了一场与“八礼四仪”相关的木偶戏,令我流连忘返。
《穿越“无礼国”》讲述了一个关于礼仪的故事,黑幽灵为了统治世界,需要八个小孩,放入他所创造的“无礼国”中,让他们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尽情玩耍。这样,魔具上的八盏红灯就会点亮,黑幽灵就可以借用八盏灯的力量打死代表世界和平的和平鸽,和平鸽一死,世界将不再拥有和平,那八盏红灯就会攻击世界,使所有的交通线信号灯无法亮起,随后就引发战争。但还少一个小孩,自由帅帅就成了他的对象。黑幽灵让自由帅帅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随地吐痰······就当自有帅帅快将第八盏灯点亮时,黑幽灵的阴谋快得逞时,绿精灵出现了,成功阻止了黑幽灵,让孩子们重返家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大战黑幽灵的情景:孩子们见绿精灵撑不住了,鼓起勇气,喊着,叫着,冲向黑幽灵,然后,他们排成一排,大喊口号,黑幽灵忍受不了这种强大的力量终于被打败了。
我觉得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礼仪,假如没有礼仪,世界将遍地垃圾,人们一见面就开始互相打骂,自相残杀,最后地球人只能灭亡。很多人都很讨厌不遵守礼仪的人,都觉得不遵守礼仪人没有素质,没有道德,就算见到了也会像见到瘟神一样,远远地走开,好像你会把瘟疫传给他一样,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我去书城看书,书城里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坐了下来,谁知一个小男孩儿却在旁边又蹦又跳又喊又叫,一个女青年对小男孩儿的妈妈说了一句,谁知那位妈妈却抬起头说:“怎么了,我儿子玩儿,碍你们什么事了,他有他自己的人生自由权。”
听到这一句,很多人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离开了。咦,我没想到这位妈妈还这么尊重她的儿子,居然把“人生自由权”搬出来了,那她就不能尊重一下他人的感受吗?这么懂法,难道她就不懂八礼四仪吗?我想这位家长也太会找理由了。
我本想安安静静地看书,可是这位小男孩儿,实在太吵了。我遗憾的合上的书,对妈妈说:“我们也走吧。”通过这件事情,可见没有道德素质的人,遭人厌恶,没人爱搭理。
让我们做一个遵守礼仪的人吧!
礼仪文化论文 篇10
对于“文化”的理解,古今中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为叙述问题的方便,本文主要从狭义上理解文化概念,将文化视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黄南森先生指出:“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具有更广泛的趋势,而且从文化理论和文化建设来讲,应该使用狭义的理解;狭义的文化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从根本上讲,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把狭义的文化理解为观念文化,同时将观念文化确定为“观念上层建筑”,这既明确了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同时又使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在社会结构中得到了合理的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人类社会基本结构规定为四个层次: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生产力)——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国家(政治上层建筑)——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观念文化),并将观念文化称为观念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和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形式各异的以表现情感、幻想、思想方式、人生观为特征的上层建筑。马克思还阐明了在阶级社会里,文化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反映着统治阶级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将文化看作是上层建筑,看作是与经济和政治并列的社会构成要素,并规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坚持“我们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这个基本观点。”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阶级斗争和政治国家就出现了,统治阶级千方百计地把礼仪文化当作服务本阶级统治的工具,礼仪文化总是以“观念上层建筑”的面目呈现出来,从而使礼仪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意识形态的鲜明色彩。
二、不同历史时期礼仪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观念、思维、精神交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直接产物,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发展中去理解。礼仪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至文明时代的产物,它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礼仪文化形式。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当远古人类对生老病死、饥饱冷暖、安危祸福、人丁兴旺等生命现象以及对闪电雷鸣、刮风下雨、昼夜更替、四季轮换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时,他们对其产生敬畏、恐惧和神秘之感,于是产生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更替等等的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存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当神灵崇拜产生后,人们进而编造出各种鬼神崇拜仪式,这就是原始人类最早的礼仪文化形式,例如女娲补天、各种祭祀歌舞和自然崇拜仪式等。人们通过祖先崇拜维持原始氏族或部落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巩固本氏族或部落的团结与稳定;通过自然崇拜协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原始礼仪文化产生之后,它便成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低级的社会意识形式,成为协调和维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日常行为规范。
进入阶级社会,礼仪文化由原始社会时期的鬼神崇拜逐步转向对人类行为的规范,由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在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夏朝已经出现了专门为帝王和贵族举行例行表演仪式的宫廷礼仪乐器(宴乐)和礼仪人员(乐舞奴隶)。周朝时期,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礼仪关系趋于完善,出现了礼仪学经典著作《周礼》、《礼记》和《仪礼》,礼仪文化主要表现为君王、天子、诸侯之间的礼仪,礼仪文化已经完全转向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礼仪文化进行著书立说,以此强化礼仪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孔子把礼仪视为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提倡礼治,使礼仪成为国家制度和个人品行的象征。孟子将礼仪看成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认为礼仪就是对长者和旁人谦虚有礼。荀子在《荀子修身篇》中指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认为礼仪是做人的终极理想和最终目标,并将礼仪作为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在整个奴隶社会时期,礼仪文化不仅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战略,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思想的精髓。礼仪文化不仅成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文化心理,而且还具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到了封建社会,历代封建君主极力修订礼仪,从而使礼仪文化主体与客体的范围不断扩大,礼仪文化的内容得到充实,平民百姓之间的各种礼仪形式迅速发展起来,礼仪文化进入体系化、系统化和繁琐化阶段。这一时期,礼仪成为封建等级和封建特权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等级或阶层之间都具有了不同层次的礼仪规范,礼仪文化成为人们的社会追求和价值理想。在阶级社会,在统治者的强化和文人学士的提倡下,礼仪被加以总结并理论化、系统化,使礼仪成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制度和程序。因此,阶级社会中的礼仪实际上就是维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是人们明辨是非、衡量个人品质与修养的标准和尺度。阶级社会中的礼仪文化,其主要功能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凝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巩固和维护阶级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使阶级统治得以延续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时期的礼仪文化继承了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优秀内容,抛弃了带有迷信色彩的祭拜天地和显示等级差别的跪拜仪式等礼仪文化形式。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由于消除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各种礼仪文化如公关礼仪、接待礼仪、服饰礼仪、社交礼仪、应酬礼仪、营销礼仪、求职礼仪等迅速发展起来,这些礼仪文化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礼仪文化日益成为新时期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从原始时代的祭祀天地鬼神,到阶级社会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男女有别、贵贱之分、三纲五常等朝廷法典和伦理准则,再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崇尚美德等行为规范,都包含着不同形式的礼仪文化。这些礼仪文化对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和调节人际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研究和探讨礼仪文化,对倡导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