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信息会议讲话稿实用三篇正文

《信息会议讲话稿实用三篇》

时间:

信息会议讲话稿(精选3篇)

信息会议讲话稿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高规格的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刚才湖南大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就双峰县教育云平台的应用作了专题培训,朱金云同志系统解读了国家和省级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戴向阳同志代表局党委、局务会作了一个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很好的工作报告,今天的会议是我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动员会、鼓劲会、培训会,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重申两个观点

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也概括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因此,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拓展了教育资源,还推动了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动力: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不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教育人是不合格的教育人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从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和会议中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教育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作为教育人,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影响力,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学会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教育人,必将被历史和现实所淘汰。

二、明确三个要点(教育信息化的三个要素)

1.教育信息化条件建设

教育信息化条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条件包括网络、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和学习空间)和设备设施。基础条件的建设教育局作出了规划,正在分步实施,争取20xx年全部建设到位。整个教育系统要上下同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精细管理,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全面应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2.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应用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县信息化实践水平不高、创新性不够,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还停留在运用技术来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 ”的较低层面上,尤其是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不够,信息技术在促进学习效能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效果不明显。以上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够产生的“后遗症”和“肠梗阻”。因此,必须加强全体教育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3.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广泛运用并凸显应用效果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因此,各单位要把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抓手,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氛围,坚持不懈。通过几年的坚守和努力,让教育信息化越用越广泛,越用越实效,越用越想用,越用越善用。

三、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 抓好培训,提升能力

抓好各层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工程。各单位、各部门、各位校长、各位教师要高度重视,确保培训出实效。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局里出台了《双峰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进修学校正在按计划逐步实施,在此,我就培训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培训规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员培训;二是要坚持培训与考试发证相分离,保证参培教师真正合格;三是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合格证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真正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参培的内驱力;四是要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有机结合起来,以培训促应用,通过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双峰县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

双峰县教育云平台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于为一体,是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县教育局与湖南大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各单位要根据局里的统一安排,分层级做好云平台的应用培训,充分激活平台服务于教育的各种功能,用好用活云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3)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应用能力培训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包含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通过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形成从教育局到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的全方位管理网络,使教育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教育局将出台方案,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应用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引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

2.严格考核,推进应用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局里出台了《双峰县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考核方案》,把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列入县局对局属单位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考核方案的出台目的是通过建立应用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学校、对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员应用。各学校要根据局里的方案制定好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各专项考核方案,根据方案,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树立典型,推进应用。

3.抓应用创新,促进发展

创新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上做好创新文章,在管理制度、应用模式、资源开发和积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手段方式和方法、与课程改革的融合,家校互动等方面不断创新,树立创新典型,发掘创新案例,以创新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领导重视,提供保障

(1)坚持“一把手”抓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

各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理清思路,认真规划,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把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作为一把手任期内近两年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一把手重视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就有了坚强的后盾。

(2)配备好抓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专门班子,明确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确保推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安排好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专项经费

各单位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应用、奖励列入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学校层面比例不低于5%,分校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帐,保证专款专用。

(4)以制度作为保障

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应用考核、应用管理等系列制度,以制度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人、财、事、物,确保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

同志们,教育信息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引擎工程,任务重、困难多、责任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踏着双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节奏和坚定步伐,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我县的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科学跨越发展。

信息会议讲话稿 篇2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枣庄、滕州两级市关于推行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全面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全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辖区内各企业、个体工商户,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好地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刚才,潘兴洋所长领学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孔维存主任传达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通知》;市工商局李鹏涛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推行企业信息公示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和具体的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该放的要放开,该管的要管住。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同时,将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将企业的年检制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6月4日和8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两批,又将1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降低了就业创业的门槛。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为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9月24日,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山东省,枣庄、滕州两级市分别就《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贯彻落实《条例》,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内容。多次指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条例》的出台、颁布和实施,正是充分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政府不再干预由企业和市场能够自主选择、决定的事情,而由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行为;政府主要对所有市场主体及行为进行监管,改变了行政机关过去在市场监管中大包大揽的格局,更加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贯彻落实好《条例》,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进简政放权,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自律,更好地促进整个市场秩序的规范健全,更好地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让群众、投资者更加满意。

第二,贯彻落实《条例》,是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政府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具体体现。做到放管结合、宽进严管,是监管方式的一种创新,一种改变,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很好地把企业自制、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更好地融为一体,把信用约束、综合执法、行为监管和社会共治进一步结合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对企业事中事后的监管,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改革的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贯彻落实《条例》,是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目前,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等现象时有发生。《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明确企业要承担信息公示的主体责任,“谁投资、谁负责”,变企业对行政机关负责为向全社会负责,对广大的消费者负责,对你的服务主体负责,并接受消费者和服务主体的全方位监督,就是在充分赋予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要让企业承担起应负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条例》通过行政法规构建统一的企业信息公示体系,明确企业信息公示范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扩大社会监督,强化企业信用约束,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有助于推动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有助于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二、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企业信息公示的各项工作

(一)扎实做好企业年报公示和即时公示制度。企业年报公示和即时信息公示是企业的强制性义务。企业要主动向社会公示企业经营信息。要做好年报公示。年报公示是企业信息公示的主体,是贯彻落实好《条例》的关键。企业要将应当公示的信息和可自主选择公示的信息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向社会公示。要按时公示即时信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即时信息,如企业出资情况、股权变更情况、行政许可情况、知识产权出质情况、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等。对于这些信息,企业也要在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便于服务对象、社会各界了解。同时,企业要对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并要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抽查、核查和全社会的监督。

(二)严格落实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信息抽查是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抓手。要按照《条例》要求,对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随机摇号确定抽查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组织检查。要充分依托社会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同时,要依据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反映的企业、行业的一些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核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公示的信息依法开展抽查或着根据举报进行核查,企业应当配合,接受询问调查,如实反映情况,并根据检查要求,提供会计资料、审计报告、行政许可证明、行政处罚决定书、场所使用证明等相关材料。对不予配合情节严重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三)加大对严重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强化企业信用约束,是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健康开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严管”要求,严格实施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严格执行对违法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其经营行为的准入限制,真正实现企业的“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有五个方面或者五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全国工商登记注册系统,只要在一个地方违法、受限了,在其他地方登记注册的时候,也会受到限制,即在某一个地方被列入“黑名单”,在全国其他地方就不能登记注册。二是体现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不仅是在登记注册的时候,有商业欺诈、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广告、直销等法律法规在一个地方受到处罚的,在别的地方也会受到限制或不同程度重点监管。三是表现在政府部门和有关司法部门的协同管理上,在一个部门被列入“黑名单”或异常名录,其他部门都会引起注意,进行重点监督。四是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一个企业如果在一个地方违法了,不管是在哪个地方,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都会给予关注,甚至给予相应的惩戒或处罚。五是与之打交道的市场主体和广大的消费者。违法是有形的,但受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像有些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银行就不再给他贷款了,这属于有形的。有些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不愿意跟他继续打交道了,不想跟他签新的合同了,这就是无形的;消费者对他的产品有怀疑了、有质疑了,不愿意购买他的产品或者不愿意到他这里来接受服务了,这也是无形的。也就是说,企业一旦失信,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淘汰。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到位

贯彻落实《条例》,事关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健康发展,事关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事关我们广大企业的切实利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一是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个新事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确保落实。工商部门要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突出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镇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切实做好本地区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积极支持工商部门开展工作,形成各部门监管合力,确保企业信息公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是要做好培训,加强指导。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一线的培训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各项政策措施,熟悉业务环节和要求,真正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推进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特别是工商部门,要在抓好系统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把企业培训作为重点,认真解答咨询,深入解读内容,使企业明确其所承担的信息公示的责任,全面了解信息公示的内容及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好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

三是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企业信息公示要广而告之,让全社会广泛知晓。要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发放指导手册等多种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宣传覆盖面,使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都了解、熟知《条例》的内容、有关规定和要求等,促进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要加强对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及时应对化解可能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消除社会上的误解和片面认识,为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冲刺全年目标活动。会上,我们下发了洪政发〔20xx〕86号文件,转发了《滕州市经信局关于开展“大干工业六十天,冲刺全年目标”活动的通知》。我镇1-10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1.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22.02%;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30.89亿元,增长10.2%。从大的范围来说总体工业运行情况是好的,但问题也不少,有些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销售出现下降。二是企业研发水平及管理模式有待提高。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弱,加之管理、营销理念落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三是部分企业融资依然困难,流动资金紧张。企业产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导致生产流动资金日益短缺,加之融资结构不合理,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随着银行贷款门槛提高,融资依然困难;政策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到位,限制了项目的推进力度等。现在距离元旦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全镇上下要增强完成今年任务目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于经济工作的运行调度,加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和帮包力度,各企业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好资金保障,强化内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完成工业发展任务,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全镇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贯彻落实好《条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职责,扎实工作,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为加快建设城区南部新生活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息会议讲话稿 篇3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沟通成了促进农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拓展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前我们经常听得到的一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反映了交通对农村、山区的经济带动作用。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要建新农村,先建信息村”的口号,说的是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建设信息网络,通过通畅的信息网络融入信息地球村。这说明了信息的先导作用,信息化这个新载体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需要农业、教育、卫生等方面齐头并进,服务与管理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效率得不到提升,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xx年,信息产业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前不久市“两办”专门印发了《温州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建设内容。

第二,农村信息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农村信息化首先是解决通信和信息资源的问题,通过加快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的信息畅通和共享,确保农村居民拥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消除由此带来的发展不均衡;通过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现代化,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农村信息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与目标

第一,要肯定成绩。自党的xx届五中全会部署新农村建设以来,新农村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明显。到20xx年上半年,我市通信城域出口带宽共89.6G,农村电话用户125.0万户,行政村通宽带率为93.4%,行政村有线电视通达率为90.0%。横向比较,这些指标都居全省前列。在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各部门的推动下,温州农网、农民信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农村文化资源共享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xx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超过16.8万户,乡镇开通率达到100%,村级的联络点建设率达到100%,培养村联络点信息员5458人,农民信箱逐步成为农业部门发布政策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和农资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共建成5798个终端点,行政村建点率达92.8%,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953人。温州农网建设也初具规模,全市共建成8个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194觯?枷缯蜃苁0%,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此外,农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共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站点131个。总的来看,前阶段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工程的迅速推进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意识,为下一步全面深入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要正视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较为滞后。除了应用全省统一的“农民信箱”外,还没有一个成形或较为完备、适应本地需求的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二是现有的各种涉农信息系统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相对滞后。目前,全市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信箱、温州农网基本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在信息资源和网络方面没有相互融合,其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也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三是农村信息化设施和环境相对滞后。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受资金、队伍、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满足不了农民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这些农村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第三,要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我们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坚定性和责任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下一步,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加大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金、基础设施和机构人员的有效利用。通过推进农信“121”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3至5年努力,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

三、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全面扎实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关键是抓好农信“121”工程(即“打好一个基础,建设两个平台,培养一支队伍”)的实施,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络这一个基础,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服务”两个平台,培养一支农村信息化技术队伍,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

第一,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具有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市场挖掘潜力。反过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带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拉动通信消费市场。因此,我市各通信运营公司要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重点,把农村的市场作为下一步拓展重点,把农村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摆上突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温州移动启动了移动“村村通”工程,不断加大投入,今年计划投入6亿元,用于加强和改造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温州电信在基本完成固定电话“村村通”任务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万镇千村”工程。其他各通信运营公司也加大了农村地区通信设施的建设力度。下一步,各通信运营公司、广电部门要合理制定建设规划、计划,拓宽渠道,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宽带,移动全覆盖”的目标;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电话、宽带网、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力争在20xx年基本实现乡镇通光纤率为100%,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部行政村。不断探索和创新信息进村入户的新载体,使广大农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电话、IPTV(网络电视)等途径方便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切实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结合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优惠的资费标准,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第二,要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资源的优势在于信息汇集和深加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促进信息共享,解决农业生产、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条块下来的涉农信息化载体、系统也不少,这些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效益还没有得到最大地发挥。下一步,要着力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农民信箱”、“温州农网”等涉农载体的信息资源,建立起全市(或全省)统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农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发布体系,提供统一的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政策法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同时,要做好平台的推广应用,建立起覆盖全市乡镇、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以及有条件的种养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应用群体,以信息促生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深度加工和挖掘,要突出特色。比如结合温州当前时尚特色旅游,收集、梳理全市农家乐、渔家乐、生态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信息,建设相应网站和应用系统,向公众提供全面景点特色介绍和景点接待配套设施介绍和查询,为公众提供网上食宿预定等便利服务,我想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三,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农村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村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是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建设农村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农村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当前,北京、上海、佛山等国内许多先进城市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我市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启动此项工作。市信息办要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牵头做好系统的开发,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用推广工作。加快农村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要建好以下几个系统:

一要建设农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设涵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务公开、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合作医疗、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连接县、乡、村的农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村务公开、村集体资产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信息化。

二要建设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要从政策、标准、技术等多层面探索建立新机制,解决信息整合的瓶颈问题,加大协调力度,切实有效地整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文化资源共享等各种资源,建立起包括农村远程教育、政策法律、卫生防疫、就业、物流等功能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公共信息咨询和服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以需求为主导,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环节实施信息化,适应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因此,在条件成熟、需求突出的地区、企业,要积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和智能化,推进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RFID即射频识别或条码)的应用、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同时,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

第五,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农村信息化的人才队伍。推进农村信息化,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撑。各县(市、区)要按照“县(市、区)设信息中心、乡镇设信息站、村设信息室”的架构,通过专设、外包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工作队伍。针对目前各条块系统都设有相对独立的信息员队伍,存在“人多事少,工酬难保障”的问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涉农信息资源和农村信息化队伍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一种稳定的队伍。要通过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继续教育“653”工程等各种渠道,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

第六,要示范带动,搞好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农村信息化是新生事物,系统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各地都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通过试点来检验技术、组织结构、政策办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市信息办、新农办要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做好试点工作,并对试点乡镇、村、重点项目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扶持力度。要加强总结和表彰,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对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单位与项目要予以表彰奖励,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各地区域特点,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四、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的时代任务,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一,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基层组织保障。农村信息化工作需要健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来保障。当前,各县(市、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不明确、人员不足等问题,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强化领导,加强县级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落实职能,充实人员,切实增强组织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督查、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市政府将组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督察工作,检查组织机构建设和任务的落实情况。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共同推进的局面。比如,在解决农村通信基础设施遭到偷盗破坏或恶意阻止破坏的事件中,各县(市、区)政府可参照市里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信息化、公安、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及各通信运营公司参加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小组或保障通信线路建设领导小组,从长效机制入手建立联系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审批、建设进度;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群体性事件的协调解决力度和对恶性破坏通信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惩治力度。

第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信息化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多渠道地引导社会资金,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项目建设经费等。为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扶持力度,市里建立了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用于补助和奖励试点乡镇。各县(市、区)也要配套落实相应的补助资金。积极组织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申报国家、省级的各类专项资金,争取更大的支持。强化政策引导,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第三,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一批项目涉及到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市政园林、交通等审批环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效能革命”和“作风建设年”的行动要求,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期限,提高服务效率,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四,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覆盖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宣传普及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宣传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优秀成果,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农民谋福利,农民的参与度、支持度是衡量信息化工作成与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有必要转换角色,站在农民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

第一,信息服务如何及时实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农村信息化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民来讲,如何及时获取准确、实用的信息,是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也是他们对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全部理解。目前中国涉农网站、系统不少,但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真正符合农民需要的信息服务内容不多。这与服务定位不准有关,脱离了农村、农民实际。许多信息实效性不强,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增值开发度低也严重影响着农民获取实用有效的信息。因此,如何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实用信息服务,如何根据农民信息需求,加大整合力度,有针对性地去搜集、整理、开发信息,是我们在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具体考虑的问题。

第二,广电、计算机网络如何融合贯通。目前,我市农村地区与其他地方一样,并存着通信网、电视网,在目前的体制下,这两张网没有融合贯通,从某种程度上存在资源浪费。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体制原因。在新形势下,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立足于考虑农民切身利益,通过机制创新,形成新思路、新方法去有效破除壁垒,实现电视网络与互联网络融合贯通,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共赢局面,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第三,信息终端如何简便好用。信息终端是信息到达农民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解决信息“下乡、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适合农民使用的终端,没有价格合理的终端,不受农民的欢迎,那么此前所有环节的努力可能白费。因此,信息终端也成为关系农民获取信息、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尽快开发出简便好用的信息终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是农村信息化能否推广普及的关键之一。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市下一步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的进程和效果,有待我们共同去研究、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