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工作反思(热门18篇)》
内容导航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2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3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4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5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6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7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8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9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0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1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2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3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4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5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6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7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8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但是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光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2
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坚持下去,必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又为日后的教学总结或撰写学术论文储备了宝贵而又说服力的素材,虽然写教学反思费时、费脑、但是,一举数得,应抓住八个字:
一、做有心人
要有目的、有意义地做好这项工作,课内有心留意,主要教学那儿个知识点,重点的、略带的把节、章与章、旧知识与新知识此问题与彼问题是否能巧妙地连在一起。用什么形式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型多样的特点,分类型记载,像音乐课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以音乐知识为主的乐理课,以游戏为主的唱歌课,以巩固为主的练习课等等,这样记载看起来就更清楚,印象更深。在教学方法上,一节课的开始、结束,全过程是否鲜明,层次清楚,音乐知识技能训练是否有机结合,音乐理论以及概念掌握、理解的怎么样:在调动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实施的情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动耳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如何,以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有创意,所以要做教学有心人。
二、勤,及时记载
这是写啊教学反思的关键之一。根据记忆规律,在识记以后不久就开始遗。
因此,写教学反思要趁热打铁,课后及时记载,立即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记录于册。如果拖久了,课堂教学情况,回忆起来时间反而费长,甚至遗忘。尤其是艺术技能方面的,必须在下一环节加以纠正掌握知识点,才能顺利的往下教学。
三、全,全面分析
首先要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回顾,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进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到师生活动,教学效果都要像过电影似地琢磨、反省,归纳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待进一步改进。在全面分析基础上还应根据教学目标、音美课的类型等,突出重点地总结,记载自己体会最深的“得”与“失”。这样记载才具有较好的价值。全,不是面面俱到到,一课一记栽要有一得,否则会形成次次记载千篇一律。
四、活,灵活多样。
写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应根据要求和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因课而异,不拘一格。我参考了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有的记在教案旁边,随着教学过程而写;有的记在一节课后面;有的没有专门的教学反思本上;有的全是文字记录;有的文字和符号兼用。总之,不论任何方法、形式,以反映教学情况为准。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3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搞笑,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资料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大象)之后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个性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潜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搞笑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样都是颠倒的。”
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就应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透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群众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
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潜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能够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三是重点的创编的环节,出示了小鱼儿、天空、海洋、小鸟、公鸡还有母鸡等图组,让幼儿根据颠倒国的世界来创编。小鱼儿原先是生活在哪里的?在颠倒国它又该呆在哪里呢?
反思: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潜力。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4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
前段时光,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向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能够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那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职责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但是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光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来接待教学资料(那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潜力),才能出现我国自我的真正好处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我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资料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资料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光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资料,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务必思考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好处的音乐作品又透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样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光听录音。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音乐感受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感受和反思简述如下:
一、教材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 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改变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作为音乐老师,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因 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 真备课,精心设计。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习。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请给予指导。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 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 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 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6
三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如此匆匆让人甚至来不及回头望一望,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
不知从何着笔,偶然不觉自己的言语应证了那句名言:“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每次叩门自己能做到吗?我一直以当好一名教师为准则,总是做的不够,总是相差甚远,面对那一双双天真灿烂的笑脸,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我没有理由去懈怠,总是让自己能以最大的爱心,最大的奉献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和我共同探讨一些真、善、美的体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简单的方式朴实的心灵去寻找我们共同的执着,我期待自己能不断的进步去探求真知,让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在思想方面,我始终以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我始终坚信只要共产主义才是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坚实基石,尤其在祖国60周年的庆典上,我看到了祖国人民仅年60年完成了从骡马拉车到工业化、农业机器化的进程,而欧洲的工业化从蒸汽机时代到现代科技时代整整用了300年的时间,这样一个伟大的60年发展进程是华夏3000年文明未有之时,每当想起我就兴奋不已,所以我一直期待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每年向党组织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在师德方面,我信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学习各方面文化知识,如饥似渴的学习来适应农村学校需要一科全能的教师角色,尽力能打破沙锅问到底,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当中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学会去原谅学生的错误,敞开心扉,尽力做到“有教无类”,以一颗平等、博爱的心去沟通、用我的情感去融合、用我的人格精神灵魂去对话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尽力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完整人格的成长。
在工作作风上,我始终坚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常怀一刻平凡、大爱、和谐的心灵来暗示自己,可是我们毕竟人生的磨砺不够,时常不免因为日常生活琐事而烦恼,但是只要当我走进学生的时候,就让我看到了希望,那是一种敞开心灵的微笑,在课堂上当我在与学生共同真实的探讨理性的真理时,用他们朴实而简单的语言,有时是不准确的语言在共同接近真理,那真是我最享受的时候,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我是一名数学专业的老师,我深知哪些科学家在探索中所付出的艰辛,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任何一为伟大的科学家,都可以堪称为伟大的作家,否则他就不会以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真理,因此我崇尚科学精神,崇尚真实的探索过程,尽可能的在课堂还原知识的发现过程,毕竟是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人文在拷问良知,因此我想把科学的方法纳入我们的工作,在实践中讲科学、用科学、讨论科学的方法,严谨笃学、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我。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要再一次的提醒自己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时刻谨记,但“圣人之言,不可不求”,我常以崇敬之心汲汲不断的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但深感愧疚,时常自责,理论没有很好的联系实际,育人者必先强己,但时常失误、犯错,不令人满意,在此真心感谢关心我成长的领导和老师,正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在我迷茫时,掌起了明灯,沿着他们正确的道路前行,只有这样我才能前行的更远,深深的感谢他们,是他们扶了我一把,一切都是在继承中发展,他们是我尊敬的前辈,他们是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奠基人,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是我一身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工作上,我尽力挖掘如何能让课堂做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及时做到复习巩固、新旧知识的整合,这就是我对数学教学一点浅浅的理解,每次上完课都要认真反思,这一节课的得与失,时常请教他人,有时也迷惑不解、思虑半响,知道想明白后让人有一种美美豁然开朗的感觉、欣喜啊!不断的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认识水平,在错误中跌倒爬起,一直祈求真知,让自己不断进步。
在课堂上,我总是要求自己能更多的关照哪些边缘的学生,让他们尽可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和鼓励,我们的集体需要给他们一些掌声,播撒雨露,让他们自信,听到他们的回答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一颗童心带给我们的感动,同样会让人潸然泪下,一个渺小而可爱的精灵同样会有生命的光环。也许我们需要一种张力,辨证的去看待学生,我们不要前篇一律,没有差生,好坏之分是否需要一种博爱之心,哪些弱势的孩子更需要爱,他们更需要对老师的一种依赖,至少是情感上的,而不是压榨,我似乎有时仅仅为了管理他们而强求他们,我做的多有不足埃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没能做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性,有时总是在不经意中以成人的思维方式粗暴的让他们的思维嘎然而止,而是以灌输的方法,传授知识,时刻谨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到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是数学的学习又要练就过硬的算功,只有过硬的计算能力才会让学生在应用算理时不会干扰正确的思维方法,否则的话仅仅一个小小的计算疏忽,就会让整个题的计算陷入困扰。宝刀锋从磨砺出,当然也要避免重复而简单的练习,稳扎稳打,争取在运算上不让一人掉队。这样逐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能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才能培养良好的学风。
在班队活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要以学校的工作为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好基本的日常的工作为要,始终以大局为重,工作上不要拈轻怕重,积极配合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在班级管理上,要明确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行为意识能力,受社会各方面文化传媒的影响,往往我们是听之任之,使学生的精神食量断炊,我想我们要时时讲,老师要事必躬亲,多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身思想上的觉悟,积极了解学生思想变化的情绪,全方位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逐渐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有爱心的完整人格。在这方面我倍感不足。
在管理学生上,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大力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使用班干部,建立平等民主的管理制度,积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逐步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总得来说,我热爱这份职业,在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我要把教育融入我的精神里,时刻铭记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育人必先强己,自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知识、积极的热情、面对人生的乐观豁达。首先我一直坚持练字,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多读书、床头放一本书,全面的充实自己,从点滴积累,从自我做做起,积极关注网络教研,通过多方面途径尽快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认识水平,不急跬步,无以至千里。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当学生每天问我“老师好”的时候,我无愧于这份殊荣。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7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资料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资料,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必须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一样,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必须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我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能够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我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一样,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我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潜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8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有趣有味地学。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你会,你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9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看图片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看录像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单纯地通过语言来想像从没见过的景色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播放了图片,加上美妙的配音,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积极发言描述自己通过歌声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顺势要求他们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说说想像中的草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中优美的语言,这时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很自然的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效果。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0
八年级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九年级了,不管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我们老师自己都非常的着急这届的学生,他们从各个反面表现都不突出,特别是在学习上与实验中学的差距非常的大,因此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就不得不坐下来认真的反思,认真的总结,想对策,怎么整改。
分析原因
自身的原因
一、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我有时讲课时,还采用了灌的方式,当学生半天想不出来的时候,我就着急,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我就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动脑就越来越少了,他们想的是老师总是要讲的。就等着老师讲了。
二、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
三、有时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四、有时辅导学生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有时不落实不及时、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五、感觉自己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
学生方面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物理的基础。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面。
3、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5、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
6、八年级普遍的书写都很有问题,这也是对阅卷的老师来说是没有耐心去看,导致正确的题也得不到满分。
其它方面
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
2、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我们这里的学生有的是跑读,回去就很晚了,在加上回家了还吃点饭,还有的学生家长管的不严,在看看电视,休息的时间就少了。
二、整改措施
1、自己首要的是要有工作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那就不要谈什么教学了。
2、自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带领本组备好课,研讨课。按照卢校长指导我们所说的“先看教材、在做作业、在备课”,我认为这样很好,能让我们把握教材。
3、我要在上课上下功夫,要把时间交给学生,不要怕浪费时间,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
4、认真抓好学生的基础,让低分人数减少。
5、抓好学生做题的规范性,好好整改学生的书写,这也是我们八年级所以老师要一起努力的。不要让他们在书写上吃亏。
6、对学生的作业及时的批改,及时的找出原因,及时的辅导。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了,教学成绩就不会差到那里去,在说教书是一个良心活路。还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1
临近毕业,小朋友们都怀着激动的情绪,心里有好多话要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个性是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首歌曲《老师,老师再见了》中,充分体现了小朋友的情绪和情感。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表演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这学期我班着重于开展歌唱活动,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做到“导而不包”,目的是为幼儿创造性学习,带给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歌曲,在我们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增强自信心。
在学习《老师再见了》的时候,我们让幼儿回想三年幼儿园的生活,想想立刻就要离开老师上小学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说:“老师,你一弹这首歌我就会流眼泪了。”有的小朋友说:“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许这群天真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但从歌曲中,他们所表达的真是对老师的恋恋不舍。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种艺术的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性表达。透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个个表达要做一名遵章守纪的小学生。幼儿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2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取的方式是以自学为主,以感悟为主。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
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接着,我让学生细读课文,利用概括小标题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4个游历画面: “游侠归来”、“村民交流”、“演奏音乐”、“劳动生活”,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把握,还加深了作者奇异的想象与独特的感受。然后,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任意两个画面体会、感悟课文,思考揣摩,进行批注。并引导学生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做了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课文中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在我的引导下,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我随堂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大胆展开联想,写一写还能“看到的画面”。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在课上完成。从作业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的学困生无论字数还是语句的通顺、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用词的准确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3
听课、说课、上课,这是每个老师都要具备的。听课也叫做“看课”,以前,我认为听课就是作好听课记录,把上课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记下来,就这么简单,而对于听课之后的评课,只是在听完之后,再绞尽脑汁地想,看看可以说些什么。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听课是要我们借助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而且还要运用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是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课不止要看、听、记,还要思、问、谈,以前的我,在听课时最重要的是少了思考,所以在评课时,就感觉一片空白了。在以后听课时,我要做到听课的基本要求。
听课前,我要明确本次听课的目的,否则,就得不到有效的、真实的听课信息,然后钻研教材,如果自己事先不了解教材,就匆匆忙忙地拿着听课笔记去听课,那也是没有效果的,自己事先了解了教材,心中有数了,就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能够在听课时有所思考。再者,听课时,我要抱着向上课的老师学习的态度去听课。
听课时,我要勤于思考,勤做笔记,以前,我只会记下大略的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记得少之甚少,以后,做到评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把教师的重点提问和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活动情况,教学中的精彩创新与失误之处都记下来。但记录次之,以听、看为主,我要把主要精力、注意力都放在听课、观察师生活动和思考问题上,这位老师是怎样开始教学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行不行?这个环节成功了是什么原因?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假如自己来上这节课,会怎样上?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发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三维目标是怎样自然地融入教学环节之中的?这节课是否反映了授课教师正常的教学水平?
听课后,我要做好整理自己的笔记,积极参与评课,实事求是评课,要耐心、虚心听取并记录授课者的自述与自评,记录其他听课教师的评价,并进行认真地思考,以便于调整自己的思路,纠正自己可能存在的认识错误,并注意在听别人的发言中学会借鉴经验,提高自己。我要尽可能地以学习者的态度,以商讨的语气,以激励帮助为目的,做到交换意见的“三大要素”――客观、辩证、鼓励。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而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办法。下面谈谈个人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在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时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任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这四方面开展,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有:一、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 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
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学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二是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应该具备自我监控、教学监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言语沟通、评价及教学反思各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课后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 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通过反思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4
通过本期教务主任培训,我对教务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教务处历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执行、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涵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管理、活动开展、师生评价等。学校组织管理严密,牵一发尚且动全身,面对新课程改革与实施,教务处工作好坏成为学校执行力强弱的关键,至关重要。但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以下几种现象:
1、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学常规管理不常规,学校现在的做法、领导的要求、上级的文件通常就是我们教导处工作的标准,同时无论谁都可以对教学管理指手画脚,可是当面对问题时,却又是谁都无法代替教务处去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的责。
2、事情太杂来不及管!课程安排、常规检查、听课教研、谈话指导,业已疲于奔命。统计填表,各种会议,各种任务布置,领导的意思,时不时还有临时安排的工作,更是搅得教务处没有思路。再来个教师请假、外出学习或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难免顾了这头失了那头,压力倍增。一旦出现失误或顾及不到的地方,后果和责任只有自己承担。
3、管了还有人不满!教务处工作繁重,付出颇多。即便如此,仍然承受着上下两级的许多不满。开学排课有意见,代课安排不乐意,你还得憋着气和声细语,否则说你态度不好。年长教师不服你管,年轻教师听不进意见,你管得多了教师反映压力大,说你要人性管理,批评几句也不行。你管得少了领导说你不负责任,认为工作开展不起来。有想法、有委屈也得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以免影响大局。
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学校教务处究竟要做些什么?又怎么做?通过调查和学习其它学校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校教学常规
其实,教学常规工作范畴中,如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反思等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属于个人行为,按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管理绝不干涉个人行为,而是采用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管制(甚至于控制),如学校教务处通常都有一套常规要求,要求老师做什么、怎么做,一学期几篇论文、听几堂课……都有详细的量化规定,并制订项目繁多的制度、量化评分标准,开展频繁的教学检查、推门听课,诸如此类,花样翻新。然而,因此带来的后果通常是:
1、当备课、上课、批改成为任务时,教师便容易产生完成任务式的工作心理,产生消极的职业态度,丧失专业责任感。备课不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检查的话就可以不备了。教务处组织常规检查便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检查者一门心思去研究备课者条条框框有没有备到,课后反思有没有写,写得细不细;备课者临检查时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忙于应付,这在综合科表现尤为突出。备课的原本目的丧失殆尽。
2、常规检查方式的确能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当去思考的是:我们究竟是想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还是让老师的工作更有效?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专业而言,参加各种评比除外,真正教育学生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而言,重要的其实不是教学规范,而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思想。让教师更有思想,可以让一个教师走得更长远。而这恰恰是常规检查无法做到的,甚至会扼杀的。
因此,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因此,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老办法不行,不管肯定也不行,因为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怎样管理呢?我归纳如下几点:
1、少针对个人管理,设法找到协调群体行为的方法与策略,才是真正的教学常规管理之道。如改一个个教师的备课检查为教师群体备课经验的交流,作业批改教务处组织科组定期检查再到各行政参与检查。即由原来单一的教务处评价,改为其他行政和教师群体评价。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常规检查的效果与影响面,同时可以减小教务处单一评价主体的矛盾对立面。
2、重过程管理,淡化结果意识。把推门课、规定公开课改成邀请听课制,比如:规定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请15人次到教室里听课,可以是领导、其它学科教师、家长等。这样做的好处是:(1)促进教师人际关系,还可避免领导听课评价给教师带来的精神压力。(2)教师自主教研意识增强。(3)真正让学校里最应当受到尊重的有水平的教师受到尊重,有利于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
这样,教务处原先教学常规工作不再是监督、检查,而主要是组织、协调,负担减轻了不少。
二、教务处工作重心
虽然教务主任也参与各科的教研活动,但事务繁多,借口无法兼顾教研,这是事实。事务性工作的特点是时间紧急,完成较快,效果明显,容易量化,做一件是一件。教研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且需要较为清静的环境思考。因此,先做事务,再思考教研是通常的做法,以致真正放在教研上的时间并不多。
如何处理这种矛盾?我个人认为,学校应该将教务处平时的数据统计、上交的表格、各类通知等一些杂务工作交给专人统筹协调管理,使教务处腾出手来专心负责做好三件事情:
1、抓好教师评价管理。包括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师德评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质量评价。
2、抓好教研活动。将一个月四次的科组教研,改成:第一次进行上个月的总结与思考;第二次是科组教研活动;第三次是随堂听课、评课;第四次领导及行政谈各年级、各科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充分保证了教研活动、交流活动的时间。
管理之道,在于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部门做最擅长的事,做最应当做的事,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而创新。
“一潭死水溅不出涟漪,一块锈石撞不出火花。”规范要从“实”做起。作为领导既要有果断坚决的态度,更要有敢于涉足“雷区”的勇气。思想上有新导向,工作上有新举措,方能标新立异。相反,首鼠两端,溥衍塞责,一团和气,八面玲珑,只把表面文章做好,根基不立,何以有作为。
通过本期教务主任培训,我对教务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教务处历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执行、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涵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管理、活动开展、师生评价等。学校组织管理严密,牵一发尚且动全身,面对新课程改革与实施,教务处工作好坏成为学校执行力强弱的关键,至关重要。但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以下几种现象:
1、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学常规管理不常规,学校现在的做法、领导的要求、上级的文件通常就是我们教导处工作的标准,同时无论谁都可以对教学管理指手画脚,可是当面对问题时,却又是谁都无法代替教务处去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的责。
2、事情太杂来不及管!课程安排、常规检查、听课教研、谈话指导,业已疲于奔命。统计填表,各种会议,各种任务布置,领导的意思,时不时还有临时安排的工作,更是搅得教务处没有思路。再来个教师请假、外出学习或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难免顾了这头失了那头,压力倍增。一旦出现失误或顾及不到的地方,后果和责任只有自己承担。
3、管了还有人不满!教务处工作繁重,付出颇多。即便如此,仍然承受着上下两级的许多不满。开学排课有意见,代课安排不乐意,你还得憋着气和声细语,否则说你态度不好。年长教师不服你管,年轻教师听不进意见,你管得多了教师反映压力大,说你要人性管理,批评几句也不行。你管得少了领导说你不负责任,认为工作开展不起来。有想法、有委屈也得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以免影响大局。
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学校教务处究竟要做些什么?又怎么做?通过调查和学习其它学校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校教学常规
其实,教学常规工作范畴中,如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反思等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属于个人行为,按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管理绝不干涉个人行为,而是采用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管制(甚至于控制),如学校教务处通常都有一套常规要求,要求老师做什么、怎么做,一学期几篇论文、听几堂课……都有详细的量化规定,并制订项目繁多的制度、量化评分标准,开展频繁的教学检查、推门听课,诸如此类,花样翻新。然而,因此带来的后果通常是:
1、当备课、上课、批改成为任务时,教师便容易产生完成任务式的工作心理,产生消极的职业态度,丧失专业责任感。备课不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检查的话就可以不备了。教务处组织常规检查便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检查者一门心思去研究备课者条条框框有没有备到,课后反思有没有写,写得细不细;备课者临检查时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忙于应付,这在综合科表现尤为突出。备课的原本目的丧失殆尽。
2、常规检查方式的确能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当去思考的是:我们究竟是想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还是让老师的工作更有效?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专业而言,参加各种评比除外,真正教育学生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而言,重要的其实不是教学规范,而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思想。让教师更有思想,可以让一个教师走得更长远。而这恰恰是常规检查无法做到的,甚至会扼杀的。
因此,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因此,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老办法不行,不管肯定也不行,因为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怎样管理呢?我归纳如下几点:
1、少针对个人管理,设法找到协调群体行为的方法与策略,才是真正的教学常规管理之道。如改一个个教师的备课检查为教师群体备课经验的交流,作业批改教务处组织科组定期检查再到各行政参与检查。即由原来单一的教务处评价,改为其他行政和教师群体评价。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常规检查的效果与影响面,同时可以减小教务处单一评价主体的矛盾对立面。
2、重过程管理,淡化结果意识。把推门课、规定公开课改成邀请听课制,比如:规定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请15人次到教室里听课,可以是领导、其它学科教师、家长等。这样做的好处是:(1)促进教师人际关系,还可避免领导听课评价给教师带来的精神压力。(2)教师自主教研意识增强。(3)真正让学校里最应当受到尊重的有水平的教师受到尊重,有利于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
这样,教务处原先教学常规工作不再是监督、检查,而主要是组织、协调,负担减轻了不少。
二、教务处工作重心
虽然教务主任也参与各科的教研活动,但事务繁多,借口无法兼顾教研,这是事实。事务性工作的特点是时间紧急,完成较快,效果明显,容易量化,做一件是一件。教研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且需要较为清静的环境思考。因此,先做事务,再思考教研是通常的做法,以致真正放在教研上的时间并不多。
如何处理这种矛盾?我个人认为,学校应该将教务处平时的数据统计、上交的表格、各类通知等一些杂务工作交给专人统筹协调管理,使教务处腾出手来专心负责做好三件事情:
1、抓好教师评价管理。包括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师德评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质量评价。
2、抓好教研活动。将一个月四次的科组教研,改成:第一次进行上个月的总结与思考;第二次是科组教研活动;第三次是随堂听课、评课;第四次领导及行政谈各年级、各科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充分保证了教研活动、交流活动的时间。
管理之道,在于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部门做最擅长的事,做最应当做的事,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而创新。
“一潭死水溅不出涟漪,一块锈石撞不出火花。”规范要从“实”做起。作为领导既要有果断坚决的态度,更要有敢于涉足“雷区”的勇气。思想上有新导向,工作上有新举措,方能标新立异。相反,首鼠两端,溥衍塞责,一团和气,八面玲珑,只把表面文章做好,根基不立,何以有作为。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5
文章歌颂了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工作作风,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崇敬和爱戴之情,读后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心,并受到伟大人格的熏陶。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句子,几乎没有任何铺陈、点染,却情真意切,朴实感人。在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的。
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交流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感受,不仅体会作者对周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体会“生活简朴”时,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等词感知周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抓住“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来体会周饮食的简单。 在体会“工作劳苦”时,我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一尺来高”、“一叠”来体验周工作的繁重,工作量大;抓住“审阅、思索”““看、画、想、问”感悟周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6
在识字教学课上,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看图识字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如果通过生动而有趣的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将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2、比较联系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形近的,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把形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3、游戏识字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设计丰富多彩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4、结合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我让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鼓励学生自己去识记,不认识的字主动回家问家长,达到识字目的。
5、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字义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汉字字义方面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具体事例加注明,我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等,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7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教案,是出于两方面考虑的。第一,教学环节当然服务于教学目标。因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学习本文生动说明的方法,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通过自身片断与课文比较的方法,这样就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第二,《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并且不少优秀的老师也都以这篇课文开过公开课。当时备课的时候就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或方法同样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目标。之前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将课文语言与辞海的松鼠词条作比较,当然这是很好的方法。因为相对于辞海中简洁、科学性强的语言特点,课文语言与其是有天壤之别的。学生自然是能很容易发现文中生动地说明语言。可是难道就没有别的途径了么,于是我就想到了将学生作文与课文比较的方法,我想由自己的内容与课文比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而且更能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
这些是我在之前备课中的想法,在整堂课的教授过程中也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后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最后一个练习的板块,或许应该再回到课堂开头的那个松鼠片断练习,不妨让学生根据所学再对自己的松鼠片断进行修改,这样不仅能达到练习的效果,而且再次利用的课堂资源,这节课的板块就将更加紧凑了。
很感谢这次对外开课的机会,通过这次开课,我的确成长了不少,从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创新,用新瓶装陈酒,也许能得到更好的收益。
音乐教学工作反思 篇18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2)、(3)班的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几点教学总结:
一、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考查对象在学生上。学生能否充分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教学的直接问题。只有学生能行,老师的教学才是对的,不是老师教得“好”,学生就能行。本学期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考点、研究学情,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学生的参与度高。
二、课堂教学上注重物理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学会自己分析、学会自己整合、学会自己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实践证明,经过长期的有的放矢,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遇到烦难问题敢于挑战。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为了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坚持认真备课,在备课我总是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这节课要落实什么?你打算怎么落实?这么做能有效落实吗?为了做到这些有效性,我坚持六研究:研究教材、研究考点、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指导、研究例题设置、研究教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四、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情感、实验态度、物理价值的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动机有多种途径,物理教学中能注重物理情感、物理价值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觉学习物理。
五、注重物理双基教学、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不打好基础,如何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识记与运用、基础常识的了解,实验的操作,整体落实好。
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在课堂纪律的组织上,学生作业的查改上、教学反思与改革创新上都存在不足,今后要扬长补短,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