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 >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正文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时间: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篇)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会场内,一位位教师正襟危坐,聆听来自一位77岁老人的教诲。王芳老师用一个个事例,敲打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国民道德素质的低下,来自于基础教育的道德教育的忽视,来自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缺失。学生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直接教育者的影响,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是养成的。好习惯是培养的,好习惯是学习得到的。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自己就觉得愧疚不安。从而也静下心来去工作。所以学习型的教师同样会给学生以启迪。上下课间,学生无意中瞥见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茶余饭后,望见老师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 都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分类突破法。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二、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周记本中,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以“教师”的口气评判己一周的表现,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三、说理引导。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没辙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次痉挛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相信不久,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祖国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教育。我校重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并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呼唤的今天,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缓。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最重要的途径。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会场内,一位位教师正襟危坐,聆听来自一位77岁老人的教诲。王芳老师用一个个事例,敲打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国民道德素质的低下,来自于基础教育的道德教育的忽视,来自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缺失。学生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直接教育者的影响,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是养成的。好习惯是培养的,好习惯是学习得到的。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自己就觉得愧疚不安。从而也静下心来去工作。所以学习型的教师同样会给学生以启迪。上下课间,学生无意中瞥见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茶余饭后,望见老师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 都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分类突破法。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二、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周记本中,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以“教师”的口气评判己一周的表现,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三、说理引导。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没辙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次痉挛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相信不久,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祖国的未来才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