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开题报告 >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推荐五篇】正文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通用5篇)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篇1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题报告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题报告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等。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篇2

课题名称:“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结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结题报告结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篇3

传统中国文化因深受儒家思想中礼的影响,在抒发感情上,包括爱情均比较含蓄,古语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看,非礼勿听』,由於礼是儒学四端中的其中一个原素,所以在中国传统修身立德上,礼便促使中国人在抒发感情上比较内敛含蓄。

忠贞

虽然牛郎跟织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见,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方,仍然每年祈昐着相聚的那一刻。故事中牛郎织女对对方的感情忠贞,跟传统中国文化对婚姻要抱一世的承诺,对妇女有忠贞的要求相同,这促使流传方间不同的七夕故事,也有这分忠贞的相通点,可见中国传统爱情重视忠贞的重要性,令七夕故事在经历时间的洗刷下,忠贞这个意味历久不变。

内敛含蓄

传统中国文化因深受儒家思想中礼的影响,在抒发感情上,包括爱情均比较含蓄,古语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看,非礼勿听』,由於礼是儒学四端中的其中一个原素,所以在中国传统修身立德上,礼便促使中国人在抒发感情上比较内敛含蓄,如把感情抒发在书法和诗画中。所以在众多有关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花在直接表达他们相爱情感上的笔墨不多,反而花更多笔墨在他们的生活上,表达出他们的恩爱。

不自由不自主

虽然牛郎织女真心相爱,但他们的结局却令人倍感哀伤,他们的故事尽管感动了上天,可以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但他们却要受三百六十四日的相思之苦。

七夕的故事充分表达了,人民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人民渴望如牛郎织女他们相爱的可走在一起,但也反映了人民对受命运束缚的绝望,他们知道命运弄人,即使相爱也没有好结果,如牛郎织女饱受相思之苦。

其实这和古时中国婚姻制度有关,因为古时中国婚姻往往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布,由於父子一伦在五伦中比夫妇一伦更为重要,所以基於孝的表现,尽管大多数人民也渴望自由自主的恋爱,但对盲婚哑嫁也不会作出反抗,所以自由恋爱的事,便寄情於传说中。

淡泊隽永

《鹊桥仙》词中,歌咏七夕牛郎织女这两颗星,歌中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作者似在怨恨有情人聚少离多,但作者笔锋一转,却又送来一句两情若是天长地久时,又岂在乎朝朝暮暮?诉说出爱情不只是在乎於相聚的时间上般儿戏。《鹊桥仙》充分刻划出中国传统爱情虽没有西方爱情中的激情及荡气回肠,但那份爱却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令中国爱情显得额外隽永。

阶级限制

牛郎织女虽仙凡相恋,但却换来三百六十四天的相思之苦及一天的相见的结局。这与传统中国文化对爱情结合上的观念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相信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如果出现错误的配对,只会落得悲哀的结果,就好像牛郎织女仙凡的配对般。

传统我国文化中,人们相信婚姻是把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联系的桥梁,所以出现了以婚姻图利的政治婚姻,在这错误的政治婚姻影响,婚姻变成了一种政治工具,如促进两家的生意关系,所以出现了阶级上的限制。

恩爱不明

往往把恩爱当作爱,为了报恩而付出爱情。其实,恩情是站在不公平立场出发的,一个在高处施恩,一个在低处受恩,但却无力回报,只好以身相许。但这种恩情却不是爱情,爱情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男女双方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作情感的交流。感恩该报无可置言,但却不该,也不能以爱情回报。恩爱的不明,是中国传统对爱情的最大误解。因此有此流传着的七夕故事有报恩为牛郎织女爱情的起始,如其中一个以『牛郎还回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应允牛郎当他的娘子。

一、关键词:父母之命,夫荣妻贵

二、提要:中国古代里的爱情故事,充满着封建王朝的礼仪之气,情节动人。爱情观更是我们讨论的基本话题,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正确的爱情观。

三、内容:主要的>,>,>这几部作品进行讨论,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得到正确的爱情观。

四、意义:从文学作品中,体会正确的爱情观,促进发展。

五、方法:主要从查阅资料,以及网上评论为主。

六、成果:论文报告

七、涉及领域:文学,社会,心理。

八、时间安排:

1:3—5周查阅各类书籍资料。

2:1—2周资料系统化整理。

3:1—2周论文总结。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所任教的班级和邻班自一年级下学期以来就开展了写话教学,进入三年级以后,根据新课程标准,我们不但有固定的习作教学,更初步尝试了读写互动教学。因为我们两个班自一年级以来就进行了一项综合阅读实验从日有所诵入手,以大声朗读为主要手段,结合自主阅读,通过读写互动锤炼语言、表达情感。现在,孩子们即将进入四年级,大家对习作教学的关注被更提升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上。我们认为,教材固然已经为孩子们提供了某些习作的要求与范例,但是对于我们两个班的孩子来说,课本中的习作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大量阅读后所产生的表达需求的。通常情况下,很多孩子都觉得习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其实从本质上分析,习作无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又以习作的素材选择为首要难题。所以,在目前开展阅读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进行读写互动研究,就是为了改善孩子在习作过程中素材贫乏、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的现状。

读,鼓励孩子大量阅读;写,引导孩子积极创作。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广泛提取习作素材,并通过科学的指导提高孩子的习作能力。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以最终达到提升孩子综合阅读力的目标。

二、课题的界定

互动一词由来已久,它是指事物间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互动是指阅读和写作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阅读活动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对写作的有效指导又使其阅读能力得以提高,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本课题中,小学四年级语文读写互动研究是指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互动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对语文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的指导和干预,以探索这个年级段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四年级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现状分析

2、通过阅读指导促进写作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3、通过写作指导促进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4、四年级学生读写互动评价体系的建构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拟定为一年,在四年级阶段在自己的班级利用语文课的时间进行。

2、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xx.9以前完成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现状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读写水平、存在问题等。

第一阶段:20xx.9-20xx.2初步制定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指导策略,在实践中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活动进行干预,寻找相互促进的因素、途径和方法,形成初步的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20xx.3-20xx.6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善指导策略和评价体系的建构。

第三阶段:20xx.7-20xx.8总结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以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和对比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分工

1、课题主持人:梅岭小学汤卫红

具体工作:(1)撰写开题报告(2)制定研究方案(3)制定读写互动研究策略(4)完成研究报告

2、课题成员:梅岭小学林紫暄

具体工作:(1)分析学生读写能力现状(2)建构读写互动评价体系(3)搜集与整理过程性材料(4)研究示范课一节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开题报告

2、研究示范课一节

3、学生优秀作文集一本

4、优秀论文两篇

5、结题报告一份

6、《小学四年级语文读写互动研究》的研究报告一份

八、参考资料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

《幸福的种子》明天出版社【日】松居直著

《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梅子涵著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界出版社彭懿著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篇5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结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结题报告结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