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振兴乡村可行性报告(合集三篇)正文

《振兴乡村可行性报告(合集三篇)》

时间:

振兴乡村可行性报告(通用3篇)

振兴乡村可行性报告 篇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年-20xx年)》,明确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20_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现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针对乡村振兴类项目面临的投融资困境,从国家政策层面,近几年不断出台政策文件经济鼓励地方扩大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券投资规模,以充分保障用好专项债券,拉动投资及时发挥专项债券使用效益,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类专项债券的类型

全国各地相继发行了多只乡村振兴类专项债券,项目涵盖内容广泛,主要包含以下六种类型:

(一)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类专项债券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农村道路桥梁的新建和改扩建、泵站、水闸、渠道的修建完善、水系梳理、河道清淤、塘坝整治、破旧危房拆除、易地扶贫搬迁、村庄园林绿化、公厕建设、户厕改造等。

(二)乡村振兴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类专项债券

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种植基地、畜牧业养殖基地、农产品检测中心、农贸交易市场等,该类型项目多数以农业产业园、种植园或田园综合体等形成进行运作。

(三)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配套专项债券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配套主要包括农村供水(水质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基层医疗卫生、幼儿园教育等项目类型。

(四)乡村振兴旅游类专项债券

乡村振兴旅游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景点的`基础设施、花卉园林、沿街商铺、酒店餐饮、停车场等。

(五)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类专项债券

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贫困地区村文化中心建设、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乡村传统工艺振兴、遗址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

(六)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服务体系类专项债券

农村一二三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乡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二、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三、相关产业发展

xx省自治州打造特色民宿产业。州xx市提出以“十村百企万户”民宿旅游工程为抓手助推精准扶贫,组建了龙船调旅投公司专抓民宿发展,市财政投入资金近1亿元(其中民宿改造补助1800多万元),完善18个民宿旅游示范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力推动民宿发展,带动村民创业就业脱贫增收。州20__年接待5132.89万人次,森林旅游扶贫直接带动10万人就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40万余人吃上旅游饭。

xx省xx市xx县将农产品转化为森林旅游商品。xx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既拉长了森林旅游产业链条,又将农产品转化为森林旅游商品,拓宽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产业间的有机结合和广大村民的致富增收。

州将农产品转化为森林旅游商品。州利用古村寨、民族村寨、特色产业村等特殊资源,将民居、民俗、茶叶、葡萄等资源打造成特色景观带和体验带,配套发展星级农家乐,将昔日卖不出去的农副产品转化为森林旅游商品,带动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振兴乡村可行性报告 篇2

项目概况

项目总投资及规模:总投资1。86亿元,示范种植面积5000亩。

项目地点:xx省xx区农用地。

种植品种:小洋金菊(药用、食用及观赏兼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本项目区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地理偏僻,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禀赋单一,除了传统种植模式,没有其它产业。本项目引进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小洋金菊产业,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格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除了有较强的观赏性外,还是一剂中药,有去火、醒目之功效。小洋金菊具有药用和保健功效,能清肝明目,舒肝去火,消炎镇静,舒敏缓压,可入药和制茶饮。其生长周期为7个月,亩产干花1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35元市场价计算,每亩产值5250元,纯收入约3000元,比其他作物的种植经济效益要高出很多。

小洋金菊具有药用和保健功效,可入药和制作茶饮,市场前景广阔。20__年持续的新冠疫情,提醒人们中草药种植越发重要。经专家考证,本项目选址的土质气候很适宜小洋金菊的生长。

可行性报告内容

一份完整的乡村振兴产业扶贫项目可行性报告组成,至少包括首页,标题,前言,正文,结论和附件6大部分。作为最核心的正文部分包含下述内容:概述;项目定位及投资建设规模;市场调研及需求预测;项目相关的资源与产品原材料、燃料等;基地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方案;基地建设及产品设计方案;环境、消防与劳动保护;组织架构与人员计划(劳动定员);资金筹集使用方案;经济效益分析评估;综合及社会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以上为产业扶贫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的一级目录结构,其次级目录格式可以根据项目性质有所差异,可以在专业编制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项目自身性质与特点的灵活安排。段落安排上必须符合一般人的逻辑思维习惯,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过渡自然。

种植基地建设工程内容

1、土地深耕及平整

利用推土机将现有耕种土地进行深耕,主要操作为推土机铲斗向下约50cm向前推土,将现有土层下的营养丰富的耕作层泥土暴露出来,并进行适当灌溉、保养,随后利用推土机自身重力碾压完成土地平整,达到可耕种作物的标准。

2、基础底肥与土壤改良

土壤处理。有的园地由于连续耕种多年,土壤中某种病虫害可能非常重,这样可采用土壤长期浸水的方法,也可采用土壤消毒或深耕曝晒,但注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肥料的使用。无公害栽培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肥料,以逐渐培养土壤优良的物理、化学性状,从而有利于中草药植物根系的生长以及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3、蓄水池改造

为保证项目基地灌溉所需,原有蓄水池目前老化严重,且蓄水量过小无法满足未来用水所需,对此将项目范围内的4200立方米的蓄水池实施改造。改造内容主要有清除池底杂物与有害生物、拆除现有蓄水围挡,重新采用砖混结构新建并扩大蓄水围挡长度,合理水流出入口布置,防止水流堵塞影响灌溉。

4、沟渠、涵管设计

沟渠涵管是灌溉用的水流通道,同时也是雨季时期有效的排水设施。本项目中药基地主要有水泥砖沟渠及混凝土沟渠两种,其中水泥砖沟渠主要为短距离输水使用,其底部为砖混结构和防水层,两边为素水泥护边,质量较轻,成本较低,适合在成片的种植基地内铺设。混凝土沟渠主要采用C20型号混凝土成型后敷设,适合长距离输水以及建设高架水渠,不受地形影响,方便不同基地之间的'灌溉水系连通。涵管为掩埋在土层下方的排水管道,通常作为田间雨季排水使用,敷设时需要注意有一定的倾斜角,不可与生活污水管网相通,并连通至附近的天然水域或者灌溉用蓄水池。

5、其他建筑设施

其他建筑设施包括管理用房及仓库,采用简易活动板房。

进村道路扩宽工程:

①满足功能需求,保证通行顺畅。道路的修建首先是为了满足出行需要,断面的布设首先保证人、车的安全、顺利通行,以完成功能为首要考虑。

②结合周边发展,综合布置断面。考虑道路两侧将有大片规划建筑区域,道路的断面形式综合考虑与周边工程的关系,为远期工程开发做预留。

③立体景观展现,自然融合文化。按照景观学原理,道路既要展现视觉的开阔,又要有远近视觉的结合;既要展现自然为主体的原生态景观,又要结合考虑引进现代元素。

种植基地产业道路硬化:

主要是对原破损的便道路面开挖及清理,共4633m长,路面6m宽,混凝土路面。

技术标准:砼路面宽≥3。5m,砼厚度18cm,砼抗折强度必须≥3。5Mpa以上,路面按规范

要求每间隔4m-4。5m必须砌缝,路面抹平收光后必须用机构刻槽防滑,按规定设置伸缩缝及施工缝,并灌缝以防渗漏。

塘堰改造:

主要内容包括6786m2塘堰改造工程,并铺设碎石垫层,进行土方工程及清淤工程。

本项目所有塘堰采用浆砌石墙+河底疏挖衬砌方案整治。塘堰底疏挖后采用厚10cm的现浇C40混凝土护底,下设厚10cm的砂石垫层,整治后可扩充蓄水量确保春耕需要。

引水渠与排水沟渠:

改造21391m的排水暗渠,暗渠形状为60型U梯形断面。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础,预制U型槽。施工用模板,采用大块复合板木模板,支撑采用三角拱式析架,竖向钢管,对拉钢筋等构成支撑体系。主要步骤为: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振兴乡村可行性报告 篇3

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维度看,生态振兴居于关键地位,承担着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功能。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清洁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共治的全面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累积性和复杂性,要全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仍需通过全方位努力,科学选择可行路径并合理制定有效措施,稳扎稳打全面建设和务实推进。

完善生态振兴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与制度体系建设是支撑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保障。围绕乡村宜居宜业这一核心任务,按照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从制度设计的顶层入手,做好乡村生态振兴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要加快制定乡村生态振兴发展规划。依据各地实地情况,系统谋划包括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在内的环境建设与生态振兴思路、目标、任务和步骤,科学设计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明晰乡村生态振兴的施工图和线路表。例如,减少农业化学品投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和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运转处软硬件体系等,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环境整治工作,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编制并出台地方生态振兴发展规划和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搭建乡村生态振兴“四梁八柱”,有序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深入实施。

二是要切实完善乡村生态振兴制度体系。乡村生态资源与环境禀赋具有公共产品特性,也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所在,是农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确保乡村生态振兴有序推进。为此,根据制度功能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和完善与乡村生态资源环境特性相吻合的制度体系,尤其需要在土地生态修复与质量保护、小流域小湖泊小池塘治理、化学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规则,如约束性制度或激励性政策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激励、法律惩戒、邻里监督和市场诱导等方式,建立完善的乡村生态振兴制度支持体系。

壮大农村生态产业

乡村生态振兴是一个大系统,环节繁多、内容复杂,涉及农业农村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就要培育和建设农村生态产业,在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中,充分耦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关系,务实做好农村生态与经济双重振兴的大文章。

一要加大农村生态产品开发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产品是最富价值的高档产品,尤其是在生态资源日益短缺和人们不断追逐环境福利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一理念出发,就需要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开发,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有机互动中,促使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充分融合。例如,利用幽静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地容地貌、洁清的水气土壤等一系列良好的生态资源,加快生态元素与农业旅游、乡村休闲、健身康养等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生态产业,不断强化生态服务、开发生态产品和实现价值转化,切实拓展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空间。

二要扎实推进农业碳汇产业发展。农业具有多功能性,生态功能是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生态功能亦可以物化成生态产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其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背景下,更应关注农业的生态功能属性,切实服务于我国提出的“3060”双碳战略目标。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主要指种植业、草业和林业)生产和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碳汇物质,呈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这就意味着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等各种方式,推进和发展农业碳汇产业,不断增强农业生态功能,助推实现农业生态功能价值。

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期以来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较多关注经济发展指标、较少注意生态环境尤其是人居环境质量指标的情况,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要求,切实补齐农村环境治理短板,加大农村“八乱”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洁亮化,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一是要强化美丽乡村硬件建设。在现代化社会里,生活宜居和宜居生活均需有强有力的物质条件支撑,需要合理导入并有效改良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物质条件,尤其要引入现代物质要素、硬件条件和科技成果。可以说,乡村宜居宜业必将充分融合现代生态文明与现代物质文明的诸多元素,是一个有机融合的统一体。这就需要借助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资源,提升美丽乡村的硬件水平。如结合居家村落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实施和推进农村亮化、绿化、净化和硬化等工程建设,促使农村电网、路网、水网、排污管网、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通过新建改建和完善升级等系列措施,为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奠定良好硬件基础。

二是要加大美丽乡村软件建设。在乡村生态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是最广大、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关联主体,他们的意识与观念、行为与习惯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程度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从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意识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等角度出发,加大对美丽乡村的软件建设,通过文明素养和绿色理念内化方式,引导并激发广大农村群众以不同形式或在不同维度的不同环节上,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中,促使共建共享乡村生态振兴和美丽乡村发展成果。例如,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口号标语、版画、戏曲、村规民约等各种“以文化人”的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进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绿色理念,树立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摒弃乱建乱盖、乱排乱丢不当行为,形成支撑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色整洁人居环境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