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团队游戏》
猜杀手
场地:室内
人数:6-12人
时间:因应参加者的能力而定
目的:促进团队关系,互相认识大家的沟通模式
游戏方法
1. 游戏需要一位主持人及至少五名参加者。
2. 每位参加者都要分发一张扑克牌,当中必须有一张Q而Q代表杀手。
3. 主持人先拿出需要的牌及洗好,然后分给每位参加者。
4. 当众人知道自己的底牌后,主持人会要求全部参加者将眼睛闭合,然后会说:“杀手将眼睛睁开。”当杀手睁开双眼时,主持人会说:“杀手可以杀人。”杀手这时候可以用他/她的方法让主持人知道他/她杀了谁人。其后,主持人会说:“杀手将眼睛闭合。”最后主持人会要求全部参加者将眼睛睁开,然后会指出谁人被杀害。
5. 被杀害的参加者将会退出比赛。余下的参加者将会讨论谁是凶手。如果最后决定的疑犯不是凶手,该参加者亦当输论。之后主持人需要重复第4点,直至杀人凶手被人猜中为止。
注意事项
1. 主持人在游戏时要保持中立及不可给予任何对游戏有影响的意见。
2. 整个游戏的重点是讨论这个部分,所以主持人应鼓励参加者多参与讨论及发表意见,从而观察个人的沟通模式。
3. 主持人可于游戏后进行检讨,以便令参加者更明白个人的沟通模式。
游戏变化
主持人可引入警察的角色,用K牌做代表。当杀手将眼睛闭合后,主持人会说:“警察将眼睛睁开。”当警察睁开眼睛时,主持人会说:“警察可以猜谁是凶手。” 警察这时候可以用他/她的方法让主持人知道他/她猜了谁是凶手,其后,主持人会说:“警察将眼睛闭合。”最后主持人会要求全部参加者将眼睛睁开,然后会指出谁人被杀害及警察猜得对与否。但警察是不可以将自己的身反泄露,否则当输论。而警察引入的目的是让讨论有更多的话题。
学习游戏
学习游戏最重要的目的,是透过轻松的活动气氛刺激组员的学习动机,协助组员了解和体验某些知识或现象。
学习游戏主要分为概念学习和反映学习两类。概念学习游戏能协助组员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自我了解、人类沟通、领导才能、民主选举甚至社会阶级等等。反映学习游戏则协助组员具体掌握在某个情况下的反应技巧,例如:如何拒绝别人对你的某些要求、如何交谈等等。
设计概念学习游戏
1. 概念学习游戏的形式是多样的,较为典型的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工作(1)或角色(1)+规则(1)→结果(1)
工作(2)或角色(2)+规则(2)→结果(2)
…… …… ……
工作(n)或角色(n)+规则(n)→结果(n)
工作员设计两种或以上的工作、角色或规则让组员参与,透过比较不同“规则”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和分享组员在游戏过程中的经验,令组员更容易掌握一些概念,也使这些概念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在“聚管成塔”游戏中,组员分为三组利用饮管和大头针砌成塔,三组组长则暗地里被指示分别扮演“独裁领导”、“民主领导”和“放任领导”的角色,最后从不同角度比较三组制成品,并分享“不同的领导风格”如何影响 “制成品素质和小组合作”,从中使组员了解不同风格的领导对组织的影响。这是组员亲身的经验,感受便比较深刻。
其他游戏如“你讲我砌”也同样可使组员了解双向沟通的重要性。
2. 有些概念学习游戏,工作员不需要刻意设计两套不同角色或规则,游戏的发展会自然衍生出不同的境况及不同的后果。例如在游戏“囚犯的困局”中,只要依照规则进行,任由游戏自然发展,便能得出不同后果,供组员分享讨论。
3. “处境游戏”和“模拟游戏”是重要的概念学习游戏。这类游戏为组员设计了一个特定时空,并要求组员限时完成一项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或投入某一角色进行某些活动。组员在游戏过程的感受便可以作为讨论分享的材料,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概念来。“神奇的布”便属于这个类别。
4. 在“模拟游戏”中,参加者往往被分配到不同角色,而每个角色的参与程度不同,容易影响组员的投入感及游戏趣味性。故此,设计模拟游戏时不宜太复杂,在分享时也应让参与较少的组员分享感受。
带领讨论须知
概念学习游戏很重视讨论和交流。工作员带领讨论的技巧十分重要。基本来说,讨论的过程可分为四阶段:
1. 分享阶段
工作员带领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困难。例如:“游戏中有什么事发生呢?”“你怎样应付?”“你有什么想法?”
2. 反省阶段
工作员带领组员反省和领会引致不同后果的因素。例如:“为什么会发生?”“有什么因素令大家少参与了?”
3. 概念形成阶段
工作员带领组员整合刚才的经验和讨论,形成一些概念。例如:“总括来说,这是什么原则呢?”“这个游戏反映了什么东西?”
4. 应用阶段
最后,工作员要和组员讨论如何将这些概念和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如果你事一个领导者,你将如何领导你的组员?”
设计反应学习游戏
透过反应学习游戏,组员可以掌握到较具体的反应技巧。一般的做法是给某组员一个情景去处理,然后小组对此组员的反应或处理方法给予回应(feedback),改善后再尝试。借着尝试→回应→再尝试→再回应的模式,一个组员在某情况中的反应技巧或处理方法会得以改善。这个程式有两个好处:
1. 不断尝试及学习,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改善:小组的鼓励和赞赏,使组员学习及改变得动机不断提高。
2. 组员面对模拟的情景若干次后,会渐渐对“真实”的情况习惯,心理压力和负担亦会减轻。
社交训练、演讲训练经常需要利用反映学习游戏,而角色扮演则是典型的反应学习方式。
结语
表面看来,学习是严肃的,与欢笑嬉闹的“游戏”显得格格不入;加上学习游戏一般是在主题性聚会和训练课程中才使用,而且需要辅以讨论何总结,故此,学校游戏便错误地布被视作“游戏”,而只作为一种练习或在进入话题前的引子。
从工作经验观察,学习游戏是可以饶富趣味的:
1. 首先,工作员在进行游戏前不应过分强调这是“学习”、“练习”或“体验”,以免令参加者过分拘谨。参加者也未必需要知道这游戏的主题是什么,只需要把它当作一般游戏进行便可以。当然,参加者是需要严守游戏规则的。
2. 在游戏选材上,学习游戏并不一定要采用拘谨的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很多康乐游戏稍加变化便可作为学习游戏使用。例如:探讨领导风格的主题可以在“聚管成塔”中带出,同样可以在“分组天才表演”的活动中表现出来。采用何种形式要视乎对象而定。
3. 学习游戏视有一定限制的,在游戏中得到的启发未必可以完全推论到日常生活中,故此带领讨论时不能作无限引申。理想的学习游戏应代给参加者丰富的感受,使参加者在游戏完毕时有强烈分享意愿。工作员可就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作出讨论便足够了。
说话与回应
场地:室内
人数:6人、12人或18人
用具:台椅共六张(每组),三张在外圈、三张在内圈相对,每张台上有一张卡
目的:让参加者了解不同的反应方式或态度会对将不同内容的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游戏方法
1. 六人为一组,三人在外圈(A1、A2、A3),三人在内圈(B1、B2、B3),面对面而坐。
2. 第一回合:A1、A2、A3根据卡上指示向B1、B2、B3讲述自己一件事,分别是开心、难过和生气的。
3. B1、B2、B3根据卡上的指示反应,分别是亲切、漠不关心和答非所问。
4. 跟着,进行第二回合,外圈组员顺时针带着卡走,而内圈组员逆时针不带卡走。
5. 第三回合后,游戏完毕。
6. 工作员带领组员讨论游戏时的情况及讲者的经验和感受。
亲切漠不关心答非所问
关心
难过
生气
注意事项
1. 工作员请参加者留意游戏时的感受。
2. 参加者从中体验不同情况引起的感受,尤适合于有关沟通技巧和态度的练习。
家用分配
场地:室内
人数:4人一组
时间:30-40分钟
目的:协助组员设身处地感受家庭各成员的不同期望和观点;刺激讨论家庭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游戏方法
1. 把组员分为4人一组,组成一个“家庭”,随意指派角色,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妹妹。
2. 工作员假设下列故事:
爸爸年终分得花红五千元,于是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商讨如何使用这笔款项,但各成员都有不同的见解:
a) 爸爸——认为举家很久没有旅行了,建议这笔钱用作家庭短途旅行。
b) 妈妈——家里的雪柜已经坏了,建议用这五千元购买一个新的,余钱可为子女添购一些新衣服。
c) 哥哥——最近刚考到车牌,建议将钱供一辆二手车。
d) 妹妹——很喜欢学钢琴,建议买一座钢琴在家练。
3. 每一个“家庭”要于5分钟或10分钟内决定如何分配这五千元。每一家庭成员都要据自己观点力争。
4. 时间完毕后,可对调角色再进行一次。
5. 游戏结束后,工作员带领分享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