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同课异构反思与收获心得体会(通用7篇)正文

《同课异构反思与收获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同课异构反思收获心得体会(通用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1

荣河联区荣河小学申晓敏周四荣河联区组织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通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同时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二、同课异构的反思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24字教学模式”,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

三、个人授课后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习和发挥。

2、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在学习课文当中,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

2、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3、将学习策略有效地渗透到平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的训练。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2

xx月xx号到xxx参加五校“同课异构”活动,我收获颇丰,现将收获总结如下,以便今后翻阅,时刻督促自己前进。

五位老师的课一堂比一堂精彩,专家的讲评更是句句是金。充实快乐的一天下来,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做到“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二、知识传授尽量考虑与“有用”相结合

教学中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去,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真实生活的感受中认识书本知识,在认识中理解书本知识,在理解中升华书本知识,从而达到会用书本知识。

三、课堂教学要把“有为”贯穿始终

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中介的价值活动,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非简单的接受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为,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四、“有得”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一堂好课应该使学生有所得,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课堂是学生求知、成长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造丰富、和谐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喜悦、合作的乐趣、被同伴、被教师尊重的幸福,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

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知识传授,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整理和存储。缺少这个内化过程,任何强制性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毕竟是“教学辅助”,,其应用为教学内容服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与理解知识。现代化媒体的使用贵在精、妙、当,应用时要把握好“量与度”。

任何教学,都是文本、思想、情感的综合体,能从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取一瓢品尝,不失为教学一法。语文更不例外!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训练思维的课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3

前两天半大家听了6位专家的评课,收获颇丰,精彩的课堂加上恰到好处的点评让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把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如果专家们的评课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的话,我的评课只能算得上一杯无色无味白开水,大家听一听,当做饭前润润嗓子,准备后面品尝于老师的评课大餐。

感觉这四节课共性的地方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对网络知识结构图的建构整理上体现了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智慧的碰撞:其实复习的目的在于“连点成线”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成网络。四位老师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的开始都是把找点的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小组汇报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即点评肯定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又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本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通过师生共同的修改补充完善,使结构图更加的清晰、明确!

第二点是: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的提升。复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温故的基础上还要知新。其实让学生知新的过程既是提升的过程。在这四节课中在这一方面体现比较好是第一节课中老师借助知识网络结构图的建构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化繁为简的思想;后面的三节课也都在第二环节 建构网络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整节复习课厚度或者说课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点是:在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上,每位教师都做得比较好。关于运算定律在四年级之前学生就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比如在加法中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加法中“凑整”计算等等。这些知识过去只知道这样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明白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就针对每一节课简单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每节课两个亮点,一点自己的困惑。

第一节课中的第一个亮点是: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整理时对一单元知识体系分类规整。我们可以一起来回想一下,老师在引领学生整理时并不是按照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去整理,而是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对内容进行了规整。教参中这样指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的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通常我们的复习一般状态下应该是按照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但是徐老师是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体系重新做了调整,把分配律从乘法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部分,然后把交换律(包括加法、乘法)、结合律(也包括乘法、加法)分别作为一部分来整理,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确了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也就是不同级运算;而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乘法或加法运算内部的规律,也就是同级运算。如果学生对这一关系理清了,就不会出现(4+40)×25这样典型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问题而用结合律去解决了。

第二个亮点是在重点复习环节,通过几道题的训练让学生发现通过分与合都可以使一些数凑整从而使计算简便。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这些题目中犯糊涂,经过这样一拓展,孩子们会在以后的做题中轻松的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突破了本单元的难点。

一点困惑:在学生汇报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按顺序把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贴到了黑板上是否对学生下面自己建构知识网络有影响。很多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这种顺序去建构的。这样是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素质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这一点在整一节课体现的都很好,大家也都能感觉到了。尤其是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然后结合学生的整理完善结构图,教师的引导总结都体现了教师沉稳、大气、应对能力强的特点。

第二个亮点是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给学生购买图书这一情景,提出了那么多可以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一点困惑:在建构网络环节如果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卡片,在展示的时候可以把每组同学的想法都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较,优化整理的方法。

第三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到位。在整一节课中教师不管是对知识方面的评价还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说得都很到位,让听课老师感觉评价的自然舒服,没有一点虚假的感觉。

第二个<>亮点:创设情境环节,能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特点,让学生给数找朋友,为引入本单元的复习做好铺垫,感觉这个情景创设的比较有价值。

一点困惑:整理时是不是应该让学生翻翻课本浏览本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更系统的找出一单元的知识点,为以后整理知识指出方法。

第四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重视了学生对习题的训练。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各种简便计算的类型应该掌握的都不错了。

第二个亮点:重视对本单元知识网络图的建构。

一点困惑: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应该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它们去进行简便计算,有没有必要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背诵。

同课异构反思与收获心得体会 篇4

10月26日,我们三年级组的三位语文老师有幸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参与 这次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感到既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所谓同课异构就是三所学校的一位执教同一门学科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上同一节课。因此,这既是一个三所学校的教学交流,又是展示各自学校风采的平台。

通过参加这次“同课异构” 交流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教研团队的强大!经过备课,摩课,上课让我们参与这次活动的三位教师在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次“同课异构” 交流活动,我对“预设”与“生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备课的时候我们把学生能想到的回答都想了出来,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我们设计出不同方案,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以后,上课教师能很流畅的应付,充分的“预设”能是老师自然的教育课堂。其实每堂课的“生成”是一个亮点,但是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机智,而且遇到学生出人意料的问题或答案,老师自己不能慌,因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的孩子还是比较幼稚,单纯的,还是很喜欢听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肯定的!但是评价性的语言不能过于单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回答,去追加评价。例如这次 “同课异构”开元小学的老师这方面让我很佩服,老师的评价并不是课前设计好的,而是信手拈来的,很适合学生的回答,与实践相符。我想这样的习惯性评价不是短时间就能掌握的,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慢慢的练习。

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教师课堂上多讲,学生不一定多得,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给讲糊涂了。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学生在语言精炼的课堂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历练,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总之,通过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把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有更高的提升。初一英语课教学反思音乐课教学反思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供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资料,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善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能够经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供给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我及同伴供给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资料,不一样的教师根据自我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一样的教学设计,上出自我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构成了同一资料不一样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一样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资料的不一样处理,不一样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一样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能够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构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团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我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教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那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化的思考。经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教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景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本事!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教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教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这次培训中心教师们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十分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不会辜负培训中心的教师们对我们的期望,牢牢抓住这次课堂改革的春风,为槐荫教育、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我的力量。再次感激培训中心的教师们给我们供给了这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6

经学校的安排,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活动,认真聆听了各位老师执教的英语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几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多媒体的使用。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容更加丰富。此次活动,袁老师和蔡老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这现代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让教学内容更形象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两位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全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整堂课轻松、活泼。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袁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蔡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3、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蔡老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使人如沐春风,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情境的设置。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利于课文的导入,也利于重点单词、句子的引出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这也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我想以后多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编对话时,给他们设立一个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也让他们明白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5、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这次听的课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两位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句型,注重基础知识。尤其是蔡老师在精讲精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6、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在教学中采取互动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7、整节课教学全过程条理清晰蔡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谈话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应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这次的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自己的课堂。这次学习让我彻底感觉到,我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必须的,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教师是一本活的教材,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这样所教的学生才能学的更好,学的更多。

同课异构反思与收获心得体会 篇7

我上了一节数学研讨课《矩形》。恰逢《中国教师报》教师培训基地专家南阳市南召中学王公三校长来南校指导,对我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矩形是四边形知识的继续深入的研究,是平行四边形的继续,又为探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提供帮助。

由于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法,以角、边、对角线探究矩形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学生的已有经历,利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学具,变化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形状,探究在变中求不变,在变中求关系,通过小组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矩形的性质,这样的课堂目标明确,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衔接连贯,比较流畅,知识点很自然地串联在一起;最后课堂目标完成良好,学生的反映力和做题的正确率都比较乐观。但是课堂中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

1、几何题目是考察学生逻辑思维是否严密的重要手段,思维是否发散的重要体现,但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不太完整,尤其是命题的已知和求证。

2、学生的展示和点评可以安排不同的小组进行。展示组负责展示,点评组负责对展示组进行纠错,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3、学生导学案的纠错与整理。利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便于整理本节课所学。

当然本节课在细节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定会时时提醒自己,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