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最新7篇)正文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最新7篇)》

时间: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再次学习,我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今天,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李文美老师和车秀菊老师提供的两节公开课,说实话听一次课,对自己来说就有一次的提升。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现在一直处在生本课堂实验之中,到处都在摸索生本课堂该如何来上。我一直以为低年级的孩子上台展示、上台讲解非常困难。今天通过看李老师的课,我明白了前置作业的设计方法。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细节。比如说刚开始上课便让学生展示向老师问好,打算与老师说点什么?一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了礼仪教育。在让学生小组汇报时,注重让其它的学生尊重讲台上的学生,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其余学生不可以随便说话。这也是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李老师设置的前置作业,注重了显示出学生得出结论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方面李老师的引导语非常的巧妙。学生前置作业出现了错误后,李老师不仅让学生说出正确的口诀,还询问学生这句口诀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是怎么得来的?这点从让学生汇报得出口诀的方法这儿,足以看得出李老师注重了让学生理解新知。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说出了自己总结口诀的方法,也让学生知道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得出口诀。同时让汇报的同学更加自信,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得出口诀后李老师询问学生如何记忆口诀,巧妙的转移到总结口诀的规律上,大胆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从这节课我也看到学生的潜力无限,只有我们少讲,让学生多去思考,多去表达,学生的能力才会越强。学生才会越来越愿意展示自己。

车老师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课堂,一点都不花哨,不摆花架子。车老师在把握重难点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能够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并且巧妙的突出重难点。比如在画角的度数时,学生很容易出现看错度数的情况,车老师抓住了这一点便让学生首先回忆量角器的构成,怎样确定用内刻度线,怎样确定用外刻度线。后来在学生量错度数时,询问学生原因,让学生明确自己出错的原因。

总之,通过听这两节课,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希望领导们多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刚刚开学一周,3月7号,吴正宪老师又一次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看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又一次感受到了同仁们学习吴老师课程的高涨情绪。本次学习我有如下收获:

一、导课贴近数学本质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抛弃了传统课堂中用课本的情境图来导课,课本中出示的是:王鹏坚持晨练,计划4周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而吴老师为了体现必须平均分这一除法的意义,她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四位大学生,叫甲乙丙丁,今年毕业了,4个人准备一起吃顿饭,约定AA制,服务员说花了97元,你是4个人之一,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每人花了多少元?吴老师边讲故事边让学生记录,想怎样记就怎样记。有生在前板演,结束后老师问:“你觉得最有用的是什么?”生总结:甲乙丙丁4个人,97元,AA制。老师表扬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这种导课的方式既让孩子有了对新课的好奇心,又让孩子们知道了如何去抓住生活中的数学要素,学会聆听。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吴老师评课中说:要真诚,要敢于批评,引导时用数学本身的数学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二、算理和算法清晰明了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节中,97÷4等于多少?96÷4等于24,剩下的1元怎么分?学生小组合作汇报:1元等于10角,10角÷4等于2角余2角;2角等于20分,20分÷4等于5分。合起来是2角5分。每个人交24元2角5分。生2:剩下的1元等于100分,100÷4等于25分,也就是2角5分。吴老师说,再碰到不够分的时候就把1元破坏掉!生3:建议把这个过程写在竖式里。去掉元角分,每个人交多少?2425吗?生:24多。生4:用小数点。师:谁平息了这场战争?(小数点)向小数点致敬!为了表示对小数点的敬意,吴老师领着孩子们对小数点说:“小数点啊小数点,你这么一来,就分清了谁是元,谁是角,谁是分!”然后老师在竖式中继续分1,把1分成10个0.1,除以4,余0.2,再把0.2分成20个0.01除以4,正好分完。有什么别扭?小数点太多了,拜托谁代替了这么多的小数点?商的小数点。吴老师说,数学人讲究简洁,只写上上面的小数点就可以了!这时,孩子们对商这里的小数点印象更加深刻!

对分数除法算理的梳理,中吴老师问我们: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和整数除法意义相同,有人说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吴老师,又问我们为什么分数除法是除以这个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把我们都难住了!有几位教师上台前也没有讲明白。还是在吴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才恍然大悟!如÷,在长方形图中如何表示?得从谁的是这一点考虑,也就是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考虑分数除法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3份是,这样的1份就是,7份一共就是7个即。÷37,交换位置是7÷3加括号后是(7÷3),即,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算法!吴老师已经来到敖汉两次了,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我们就像被启蒙的孩童,忽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忽然发现数学教学里还有这么多的道理。相信在后续的学习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我参加了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在新湖中学组织的暑期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活动。

在这短短的两天培训中,先后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和一线教师周瑞元老师上的两节精彩的示范课,深受启发,更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教授、黄爱华老师和李一鸣老师的精彩讲座。讲座中,裴教授的《教育创新视野下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对当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讲述;李一鸣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细节》从情境、问题、组织详尽诠释了如何开展有效课堂。在这次培训中,黄爱华老师《沟通艺术与高效课堂》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下面是自己对黄爱华的讲座理解结合日常教学的一些体会:

黄老师首先从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需要的:态度、能力、技巧。而沟通是属于技巧的范畴。

课堂低效和无效教育的最终原因:师生双方沟通的低效和无效。

这门课程,黄老师有以下四个框架:

一、设计教学一个重要原则:同理学生

二、展开教学前先建立关系

三、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对话:提出话题、倾听表达、找逻辑点、循环推进、共同概括、行动延伸。

四、具有交互感语言引导思维

关于同理学生,他先讲了同理学生的含义,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且让对方知道你是站在他的角度。通常也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等词来形容。

1、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懂教材(以《认识角》为例:教材和教参好好研读)

2、学生理解教师提问并非十分容易的事。

3、学生进入学习环境都会想“为什么要学这个?”

4、对待后进生的学习更应该感同身受。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7月20日至21日,我参加了白银市义务教育学段教材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三项,第一项观摩三校教师和出版社邀请的专家现场做课、授课教师说课说课、参训教师评课,专家点评;第二项是专家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第三项是专家讲座以及和专家的互动研讨。通过这次培训,我从教学理念、教材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小学数学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很多的感触,现将对我启迪最深的几点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总体印象:授课说课别开生面

观摩课共两节:第一节课是白银三校骨干教师张建兵老师讲的《温度》,第二节是吉林专家所讲的《重复的奥妙》。两位老师授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他们善于攻心。两位老师都能利用恰当的时机抓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最大程度的鼓励,如在组织教学时提到:听说我们这个班是我们学校表现最好、最棒的一个班,相信今天同学们和老师的合作会更加优秀!看似简单而且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几句话,很大程度上已经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专家杨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分别说优秀的学生漂亮的老师互夸的这种互动活动,很快的和学生融为一体,为课堂的开展奠定了良好人缘。所以培训完,我的感受是我们不但要会教数学,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家,能够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

第二、他们善于创新:两位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能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张建兵老师引入时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同学们都穿着短袖,能一直这样穿到冬天吗,为什么?学生都会想到冬天气温太低,自然引入到新课《温度》的学习。

第三、他们善于交心:老师的授课语气让人倍感情切、随和、自然、和蔼可亲,特别具有亲和力,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老师了。更值得欣赏的是杨老师的语言非常丰富,准确、优美,有着比较深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底韵,所以她的授课如行云流水,轻松自然、不留痕迹。

二、最大亮点:授课抓住了核心问题

1、张建斌老师《温度》一课突出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提出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核心,以三个探究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有这样一个核心环节:在孩子从地图上认识了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后,提出了探究一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们导学单上完成以下活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2摄氏度,最高气温零上5摄氏度。张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积极思考,学生们想到了多种表示方式:

(1)用最高、最低表示;

(2)用热和冷;

(3)箭头朝上、箭头朝下;

(4)+表示最高,—表示最低。这样一个环节,很好的淡化了学习的难度,巧妙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每个学生都在获得积极启示和引导的前提下有所发现。

紧接着让孩子完成探究二:在温度计上标出相应的温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完成活动后,在全班展示本小组的思路及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通过各小组的展示,小组间互相补充,大家对知识有了更多、更准确、更透彻的理解。同时,这一环节又渗透了通过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展示完之后,教师又提出:从温度计上你能发现什么?学生的思考交流互相补充后,发现零下范围内离零越远,温度越低;零上范围内离零越远,温度越高的结论,为后面探究三中脱离温度计比较温度的大小做了良好的的铺垫。学生在探究一、二的基础上,很好的完成了探究三和练习题。最后在学生谈了本节课的收获后提出了一个思维拓展问题:2摄氏度与—7摄氏度的温差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升华,最后的结果是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辽宁杨老师《重复的奥秘》这节课,老师抓住本节课虽然课题是重复,但根不在重复,而在于规律的核心。所以杨老师的课是围绕找规律,以情境图+问题串为主线通过三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是:在主题图中,让孩子发现大小灯笼的排列规律,先用手做出大灯笼、小灯笼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做,这样学生表示大小灯笼的排列规律时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官依托。另外在教学中最值得学习的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写出大小灯笼的排列规律,用喜欢的方法把灯笼的排列方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同样先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然后通过学生上讲台表述、讲解,把自己的思路、方法尽最大能量的展现出来,如:

(1)、有的画实物图表示;

(2)、有的用大小文字表示;

(3)、有的用大圆,小圆图形表示;

(4)、有的用问号,感叹号这样的符号表示。把一种事物的规律让孩子用多种方式表示出来,在这过程中即训练了孩子找规律的能力,又引导孩子认识到探索规律中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可以表现在画图、符号等方面,还可以表现在语言上。还有在学生经历画图、文字到符号的过程中,其实是引导孩子对数学的学习经历一个数学抽象即符号化的过程。这种引导为以后学生学习方程、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通过环节一的积极、主动、透彻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因势利导,进行了环节二:提出问题:主题图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放手让学生去找,学生找出了很多,表达的非常好,甚至有些连老师都没注意到的,他们都找到了。我想这是来源于老师前面很好的思维启迪,才点燃了学生精彩的思维火花。

接下来的环节三中:教师写出排列规律(1)a b a b;(2)5 5 4 4,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这表示哪种事物的排列规律,这里巧妙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应用逆向思维。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你知道灯笼等这些的排列是哪一部分在重复?学生一一自主找出了每种排列中重复的部分,这里其实是教学生懂得:每一种排列中,只要找到循环节,就能找到排列规律,同时以恰当的表示出规律来。接着教学回归生活,教师让学生在大厅中找一找事物排列的规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杨老师送给学生一句话:数学学习是一条长长的道,只要我们坚持重复的奔跑,就一定可以发现隐藏在其中更多更好玩的奥妙。以此做了结束语,巧妙的点出了本节数学课的主题:重复的奥妙。

总之,在这两节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教与学的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除了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娴熟的教学技巧、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性驾驭教材的能力、较高的教学素养、优雅的教学风格等,都深深的感染了我,他们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是有教学思想的老师。看似他们课堂随和、轻松,但其实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句过渡语引导都是经过他们精心设计、精耕细作而成的,是他们教学智慧的结晶。

三、启迪思维:精彩的讲座,热烈的研讨

第二项是专家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来自吉林省教育学院的何风波教授做了题为《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解析》的讲座,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包括特色、体例、内容、编排)、教材目标、课时规定等做了详尽的解析。第三项是专家讲座以及和专家的互动研讨;何凤波教授做了《小学阶段几个核心问题的研究》的专题讲座,听完讲座后,学员们各抒己见进行了研讨。在研讨中,大家从自己多年一线工作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针对某一个主题作了精彩的阐述,论述中展现了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技能,大量实例的援引异彩纷呈。与大家相比,我感觉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经验方面还很欠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活动,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学习必须成为我们终生要做的事情,不然就会没有出路,教师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培训安排了四位专家名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次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为我们安排了两节数学示范课。两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娴熟自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有认真钻研,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才能让课堂丰富多彩。

通过培训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海实验学校苏明杰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知所以,更要知其之所以然”,苏老师在教授时从点到线,由线到图形,更是引古人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以及“大方无隅”,给“圆是怎么样的图形?”完美的定义。学生在整堂课上思维活跃,跟着苏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一点点不自觉地就掌握了圆的初步认识。在课堂上,苏老师更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如何找一个圆的圆心等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生生互动等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苏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自己的引导地位体现地淋漓尽致。同样干练、简洁的语言则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7

4月25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观摩研讨活动。历史一天半,领略了周xx、高xx、徐xx、黄xx、张xx等小学数学界专家名师的风采,观摩示范课和聆听报告共达十节次。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细细品味他们的课渗透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观念,彰显着数学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报告是他们经验的总结,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从他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每位名师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不禁使我想到很朴实的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专家名师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让我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对比之下,我颇受感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收获一: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每位名师的课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黄xx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把这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课前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聊数学”,复习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统一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接着抛出问题:分数加减法能用以上方法解决吗?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以答辩会的形式展开讨论研究,孩子们的思维之花完全开放了,奇迹出现了,孩子们的答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非常精彩。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通过通分把它变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和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统一。

收获二:每位名师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经过教师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徐xx老师在上《平均数》一课时,根据课题情景套圈游戏,出现了四组渐变式统计图:第一组个男生每人都套中7个,四个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引“总体水平”;第二组四个男生每人套中7个,五个女生每人套中6个,讨论后学生发现:女生虽然多一人,但总体水平还是6个;第三组男女生人数相同,但每个学生套中的不一样;第四组男女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不同,总数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不能代表整体水平,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每人同样多这就是表示整体水平的平均数的范围。这种根据教材设置的层层深入的教学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们带入了知识的海洋。这一点也正是我在教学中所缺乏的。

收获三: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语言,给不同学生多种多样的评价,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真是服了你;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真够水平”等等。这样就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

收获四:从名师们的专题讲座中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周xx老师《例谈数学课的“数学味”》中指出数学课应还原数学本质,要看到学科的本质,教材的核心,深入核心本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计算教学中,摆小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操作过程与计算算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让算理外显;高xx老师提出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六步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探究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组织研讨,提升认识;徐xx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概念教学的策略,重视概念的产生来源,重视概念的教学本质,重视概念的相互联系,重视概念的灵活应用;黄xx老师提出大问题教学的理念,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围绕“大问题”的提出进行10分钟的模拟教学,由学生提出优化意见,上课老师稍作调整后进行第二轮模拟教学,再讨论优化。

走进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必须脚踏实际上好每节课,学习名师但又不一味的模仿名师,创造出自己的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