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新闻报道 >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合集四篇)正文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合集四篇)》

时间: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通用4篇)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 篇1

聆听徐老师的课,如同欣赏一支活泼欢快的小曲,赏心悦目,令人如沐春风。我特别欣赏徐老师的词语教学,她拓宽了词语教学的外延,提升词语教学的效度,让词串教学成为语文课堂上既扎实又活泼的课堂新亮点,形成了一道立体鲜活的风景线。

1.以词串为支点,感知文本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徐老师先借助“欣赏、抱怨”引出句段,朗读感悟,再让学生用上“欣赏、抱怨”说一说刚才学习的内容,用词语巧理脉络,以词串文,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把词语作为感知文本的工具,连接文本、学生、教学的纽带,赋予词语教学以更多的内涵与价值,使词语教学一举多得。

2.以词串为焦点,浓缩文本

徐老师以一组动词“撒、甩、扯、挣脱”为教学抓手,浓墨重彩,泼墨如云,以词串为出发点,先找出段落,朗读感悟,再创设“语用”情境,用上这些动词复述鹿狮口逃生的惊险场面,让学生学以致用。

这样多元辐射,把词语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点“词”成金,超越词语的范畴,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追求词语价值的最大化,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对这节课我认为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但是学生始终被牵着走,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应该试着放手。换个思路:设置悬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再让学生去解决这个疑问,抓住“美丽的角和四条难看的腿”层层推进,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课文前面的连接语也有提示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还有提醒学生比较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点。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 篇2

《狮子和鹿》是一篇美丽忧伤,令人庆幸而又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逐步落实目标,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亮点有如下:

一、主题意识强,目标明确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跟精读文有所不一样,只需简单地敎,谢老师非常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是要求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因此,一上课,她就定下了这样的阅读提示:1······2······3······因此,在检查生字时,老师只需稍化一点时间就带过去了。接着,为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抓住本篇文章的中心词“欣赏、抱怨”先说话训练,其实就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就是要求学生用几句简短的话来概括,为了训练的面更广一些,她又出现了一些提示语来帮助每个学生有机会练说,降低了难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汇报,老师的板书也体现出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创设情境,加深朗读体验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为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的导语设计中,无时无刻把学生当成了亲临现场的观众和鹿本身,如:“你看到了怎样的鹿?”,“哪句话让你感到危险?”,变换角色朗读等,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鹿,仿佛就置身于当时的情节中,喜鹿之所喜,忧鹿之所忧,急鹿之所急。加上老师适时的阅读点拨,抓住本文几句重点句的朗读,强调几个语气词的运用,都是很好的朗读体验的例子。

三、捕捉空白,发展学生想象力

虽然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但老师处处想到“教在学生思维未开启时,点在学生难理解处”。本节课,老师抓住了“你看到了怎样的小鹿?”,“用语气词说一句话”以及“他叹了口气说:( )”想象小鹿的心理活动,让小鹿鲜活地进入每个读者的内心,进一步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四、注重学法,关注成长。

对一节好课的评价,首先要看老师能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组织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是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好课。如:当学生出错时,老师能及时指出并鼓励学生再思考,这样,学生在出错时也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了。

从这一节课中,不难看出老师的心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只有老师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才能在实施教学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 篇3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张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值得我学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学区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狮子和鹿》是一篇美丽忧伤,令人庆幸而又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张老师通过想象说话引出课题,再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中。 通过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逐步落实目标,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亮点有三:

亮点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由于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它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因此, 陈老师紧紧抓住文体特点,并结合三年级儿童的好奇的心理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在课伊始,她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得从“狮子和鹿”说起。这样的导入,一能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课文;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开课,为后面的教学进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亮点二,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 陈老师始终抓住“美丽的角和四条难看的腿”不断地循环推进,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感悟,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亮点三,注重学法,关注成长。

现在对一节好课的评价,首先要看老师能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组织自己的教学。我认为, 陈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是一学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好课。如:当学生出错时,张老师能及时指出并鼓励学生再思考,这样,学生在出错时也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了。

从这一节课中,不难看出陈老师的心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只有老师的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才能在实施教学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然而,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本课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过多,相对而言,学生表达的机会就少了。老师可把自己的语言精简些,让学生有更多想象的、表达空间。

2、读的指导欠缺层次。我想,在指导学生读“鹿狮口脱险”部分时,让学生边读边感悟,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效果会更好些。

3,教学时间安排显得前松后紧。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内容,以及欣赏和抱怨部分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到后来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显得十分仓促,能够感悟到道理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果,能够把本节课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给充分的时间学生讨论、思考,再让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从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后,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说明问题,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安排和组织,就能够使大部分学生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了。

4,教师的评价语很匮乏,教师的目光游离与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够真诚,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的给一些赞美性的语言,会对学生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因此,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因为你的赞扬,会起到一个晕轮效应,更好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5,教态不够自然。由于习惯和紧张两个原因,上课的时候陈老师总是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情况必须尽量控制、减少。因为学生的目光总是会跟随着老师,老师如果不停地走动的话,会影响学生精神的集中。

6,板书没有发挥作用。板书代表着上课的思路,代表着本节课的重点,应该随着每个环节的进行而添加板书。但是,陈的板书是完成任务式的补上,没有发挥到板书该有的作用。这点必须改正。

最后,语调和语速问题。语调起伏不大,缺乏抑扬顿挫,这样学生会很容易觉得沉闷和疲累。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课文、语段用不同的语调,整节课堂会生色不少。

关于《狮子和鹿》的评课稿 篇4

谢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狮子和鹿》这篇寓言故事属于略读课文。下面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注重学法,关注成长。

在整堂课中,谢老师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教给方法:如何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二、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在整堂课中,谢老师始终抓住“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不断地循环推进,制造冲突,使学生逐步理解寓意。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趋于理性化。

本课的阅读提示建议将本文与《陶罐和铁罐》进行比较,是学生对寓言故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实这应该是这篇课文需要突破的难点。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前面这篇课文。但是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此环节的操作。我们可以把学生二年级学过的寓言故事拿过来进行比较,以突破这一难点。谢老师这堂课的设计环节中,在语气词的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这个难点问题只是一语带过,两者的比重其实应该对换好一点。

另外,本课的教学其实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