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内容导航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6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7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8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9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0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1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2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3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4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5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正值新一轮的课改,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观摩会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以想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倡导“自然地朗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们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在赵志祥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演讲稿,读的时候则需要激情,需要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告诫、号召的意味,而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然”;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因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
2、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研讨,“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决定“教什么”。细细想来,其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自愧,我们竟然浑然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倾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报告《解读文本的秘妙》,豁然开朗。原来要确定“教什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本次课改对“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明确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要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领会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这些非语文的课堂现象透视出来的正式我们对课程、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再者“正确的解读文本”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所以我们正确的理解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当然不可能灵活的,创造的使用教材,显而易见这将对我们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
3、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尤其是于老师的《爱如茉莉》,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于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爱。对文章进行了升华,于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学期转眼间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二__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静下心来慢慢盘点,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这时,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兴趣、设置悬念,这样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1.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以提高他们的语感。
2.选择美文,让学生感悟理解。
四、加强课外阅读、写作和习字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学期我继续加大训练力度。为此,我规定学生每周都要阅读两篇课外文章并写两篇小作文。课外文章的阅读要适合初中生,写作训练是每周三一次,周日一次,其中一篇写所读文章的读后感,另一篇以本周内所闻、所见、所经历的事为主,也可以写些自己的感受等。同时,两个班里也有不少学生卷面书写不认真,为了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我规定他们每天必须练字,每天一页,每周一上交,所练内容主要是以字帖为主,也可以抄课文,总之要认真书写。经过这学期的训练,我感觉他们书写进步很快。
五、作业设置合理、批改及时
在作业设置上,我这学期主要安排了作文两套(分大小作文),同步训练、还有“一周一记”、习字等。在作业批改上,能够做到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六、加强培优转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且后进生面大,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力求“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后进生。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辅导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鼓励,课堂中为他们创设回答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一学期下来后进生的队伍在逐步减少,班级的总体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学期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力争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我仍然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争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加油!!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做语文教师30多年了,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激情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将会才会充满信心,充满生命的活力。反之,一堂不温不火而没有燃烧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因为不冷不热,不痛不痒;燃烧则不充满,因此,教师的激情才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记得第一次执教朱自清的《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我彼得母亲对儿子特殊的爱所深深感染,人类猥琐自私贪心在博大宽容面前显得如此之渺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很平淡,一篇我以为会给人以心灵震撼的文章,为何在学生面前失去了魅力?难道是学生精神家园荒芜了?他们真的是冷漠、自私、浮躁、叛逆、不负责任,还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我课后反思得出,最根本的原因是课堂上只有讨论问题的声音,而没有读书的声音,只有老师的自我感动,而没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激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如果语文还是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所以后来再教此文时,我对教学设计作了很大的调整。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母爱,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由于贪玩差点酿成大祸,母亲在狠狠的打了我之后,心疼我,又怕我看见,偷偷的躲在没人的地方哭的故事后,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眼中噙满了泪花,就连平时特别令人头疼的几个调皮的学生也都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几份懊悔、几份自责、几份感叹……接着,我又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的父母挚爱。在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为学生的表现而感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情感是不能支配的,也是不能计算的,但经过这堂课,学生情感的火花还是如约而至。我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教师的情境创设与真情引导
“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罗曼&8226;罗兰
教师自己没有激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如果说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氛围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种情境。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达到体验的最终目的。我想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在我动情引导下的自然流露。
第二、在读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
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确实能激发学生情感。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读让学生沉浸在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之中,也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老师为文造境,学生披文入境,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与文本展开对话。
有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曾经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教师的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激情课堂”教学氛围,相信语文课堂上演的不再是枯燥的独角戏,而是充满跳动的音符!
可见,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李镇西老师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他讲《十六年前的回忆》,他就是李星华;他讲《记念刘和珍君》,他就是鲁迅;他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就是恩格斯……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这里所讲的“语文化”,就包含着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
当然,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进入语文课堂,激情——语文课堂的灵魂。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这次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班干组织班会活动,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起着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习、实习那些每日的必修课,也曾指导组织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就是“感动中国__年”。首先是让大家观看cctv“感动中国__年”的视频录像,然后由学生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我想这次班会是成功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感动,受到了触动。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两个班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在学初的月考中,(2)班不及格的人数近三十人,低分甚至只有二十几乃至十几分。(1)班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面对这种现状,我感到压力很大。我想,对于这些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我的教学方法也应适时地调整,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语文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从基础入手,慢慢把学生们引入文学这扇大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两班学生不愿开口说话,不能主动回答问题,对语文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等特点,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以抓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重视朗读、培养朗读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充分发挥早读的作用,每天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高声朗读相关课文内容,并采取领读、自由读、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一学期下来,使学生充分地熟悉每一篇课文。对于课标要求背诵的内容(如古诗文、现代文必背语段),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负责订背课文,要求每个学生背书必须过关;之后再进行全班性的默写训练,并互批,出现错误马上订正,我特别注重帮助学生辨别常常出现的错别字。未过关的同学留下达到要求为止,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和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基础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2、重视书写,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从学生的作业和作文中,可以发现两个班学生的书写极不规范,写错字、别字,字迹潦草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更能影响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作业中,我重视对学生书写的严格要求,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一一指导纠正,甚至让学生重写,课堂中也注意提醒,并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一学期下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书写的状况。
3、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新课标特别强调积累,积累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常用字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等等。因此,学期之初,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本采蜜集。采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好词佳句,并能加以品味赏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4、重视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美文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日》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
5、重视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针对两班学生写作基础差,在学初,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为写作积累素材。同时,利用好每天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口头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写作做了一些积淀。而且让学生坚持写读后感。另外,加大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力度,并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审题、立意的训练。现在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加强培优转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两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且后进生面大,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后进生。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辅导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鼓励,课堂中为他们创设回答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一学期下来后进生的队伍在逐步减少,班级的总体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河东北片教师示范课活动中,我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且做了示范课。在教研组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还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使我获益匪浅。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6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在教材设置上,系统性较强,教材的篇目名家作品较多;重视学生阅读技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等;在表达交流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针对性强,材料比较具体、形象,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坚持不断地进行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彻底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健康成长和教学成果的提高。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一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现在又到年末,现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思想品德方面:
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人民教师职责,爱学校、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教育行业中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的语文学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
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个人工作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必由之路。
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最忌千篇一律,容易使学生厌烦。如果千篇一律地字词教学,课文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也不知自己这堂课进步了多少。二年级的学生,字词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他们有这个能力而且有各自独特的方法。在教学中个人工作总结,我一般字词教学只作为一个检查过程。课文分析看是那一类文体,新的文体传授给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方法自我解决。最主要的是根据教材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哪些疑难问题,穴道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课堂才能实效高效。
4、规范作业。
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课堂课余及班队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本学期语文教学饿一个重要方面。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说“新学期的打算”、“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我爱学校”,如何利用制作等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都有显着提高,不管是谁站起来都能说上一会儿。
6、制定帮教方案。
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己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
7、课题研究工作。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所做的工作有: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在备课时独立钻研,自主备课,自主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对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我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有所侧重;其次,我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也有所侧重;再次,我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我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
课堂中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我在教学时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的课文我多采用问题导引法,对比较感性的文章,对文章的精彩细部时我则采用以研促读,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4)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重视开发我自身的资源。
(5)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对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做语文教师30多年了,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激情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将会才会充满信心,充满生命的活力。反之,一堂不温不火而没有燃烧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因为不冷不热,不痛不痒;燃烧则不充满,因此,教师的激情才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记得第一次执教朱自清的《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我彼得母亲对儿子特殊的爱所深深感染,人类猥琐自私贪心在博大宽容面前显得如此之渺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很平淡,一篇我以为会给人以心灵震撼的文章,为何在学生面前失去了魅力?难道是学生精神家园荒芜了?他们真的是冷漠、自私、浮躁、叛逆、不负责任,还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我课后反思得出,最根本的原因是课堂上只有讨论问题的声音,而没有读书的声音,只有老师的自我感动,而没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激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如果语文还是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所以后来再教此文时,我对教学设计作了很大的调整。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母爱,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由于贪玩差点酿成大祸,母亲在狠狠的打了我之后,心疼我,又怕我看见,偷偷的躲在没人的地方哭的故事后,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眼中噙满了泪花,就连平时特别令人头疼的几个调皮的学生也都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几份懊悔、几份自责、几份感叹……接着,我又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的父母挚爱。在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为学生的表现而感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情感是不能支配的,也是不能计算的,但经过这堂课,学生情感的火花还是如约而至。我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教师的情境创设与真情引导
“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罗曼&8226;罗兰
教师自己没有激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如果说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氛围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种情境。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达到体验的最终目的。我想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在我动情引导下的自然流露。
第二、在读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
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确实能激发学生情感。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读让学生沉浸在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之中,也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老师为文造境,学生披文入境,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与文本展开对话。
有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曾经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教师的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激情课堂”教学氛围,相信语文课堂上演的不再是枯燥的独角戏,而是充满跳动的音符!
可见,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李镇西老师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他讲《十六年前的回忆》,他就是李星华;他讲《记念刘和珍君》,他就是鲁迅;他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就是恩格斯……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这里所讲的“语文化”,就包含着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
当然,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进入语文课堂,激情——语文课堂的灵魂。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直是我的人生目标,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一直是自己所希望的,我也一直为了这些目标去努力奋斗,也一直将自己的全身心的精力和心思放在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工作上面。
从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已经__年了,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今年这一年是我第一次成为一名初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更是我第一次成为一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在将他们送到中考的殿堂上面之后,我这一年的工作也算是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年的工作当中,自己也认识到了更多的关于自己的教学上的一些问题,也懂得了更多的成为一名好的人民教师所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和道理。
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老师,本身我的责任就要比其他年级的老师要大,也正是因为自己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的负责任,所以自己的工作上的压力也很大,更是对于自己是第一次成为毕业班的初三语文教师,我才更加的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和严峻,毕业,中考这些不仅是对于所有毕业班的学生的学习的一种考验和检测,更是对于我们所有的毕业班的老师的教学成果的检测,所以在我自己进入到初三的教学工作当中开始,我就是一直做到认真的教学,努力并且刻苦的帮助所有的学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是对于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不仅需要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更是在课外尽自己的努力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难题献出自己的努力,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的原因,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将每天一堂课上好,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完成好,但是在自己成为初三的老师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工作上的一些疏忽,我不仅仅需要将自己的工作完成的非常的出色,我还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放在心上,对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更是对自己的工作上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要及时的改正,我也应该将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将自己的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做到足够的关照和帮助。
现在自己的工作也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也将要开始新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及时的吸取在工作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做到自己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 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 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在街道写字比赛中获一等奖。
四、 积极参加学校及市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撰写了教学反思。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正值新一轮的课改,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观摩会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以想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倡导“自然地朗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们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在赵志祥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演讲稿,读的时候则需要激情,需要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告诫、号召的意味,而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然”;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因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
2、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研讨,“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决定“教什么”。细细想来,其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自愧,我们竟然浑然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倾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报告《解读文本的秘妙》,豁然开朗。原来要确定“教什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本次课改对“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明确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要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领会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这些非语文的课堂现象透视出来的正式我们对课程、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再者“正确的解读文本”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所以我们正确的理解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当然不可能灵活的,创造的使用教材,显而易见这将对我们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
3、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尤其是于老师的《爱如茉莉》,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于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爱。对文章进行了升华,于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情境教学法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方法。它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特点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老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儿童不光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老师的演示,而且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眼去学习,这样主客观的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谐,就统一在整个情境中,从而带来令人愉快的效果,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几节展示课中,执教老师充分利用音乐渲染法、表演体验法、角色转换法、课件演示法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带到情境之中,比如张老师执教的《水》一文中,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小记者去拍摄当地缺水之苦、盼水之切,再把自己想象成当地的小孩,体会极度缺水后天降大雨时孩子们的那种快乐、兴奋之情,顺势采访学生,让其描述雨中感受,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课文的语言转换成了自己的语言,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张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了,而是充满了快乐。唐老师执教的《乡下孩子》则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了清新的乡下生活中,让孩子们领略到了乡下孩子的生活乐趣。在学习中唐老师巧妙带领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朗读课文,进入角色时,使孩子们分别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把自己就想像成文中的主人公,使自己身临其境,和乡下孩子一起逮鱼,一起捉蝴蝶来体会乡下孩子多彩的生活。课堂上老师还让学生扮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如那只馋嘴的小花猫让学生表演的生动极了,让人看着忍俊不禁。这种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生活也更接近。这样的课堂谁不不喜欢呢?难怪在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
通过听课及聆听专家讲座,我也明白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掌握起知识来也会是得心应手,在此同时可让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受到净化。所以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贴近儿童生活,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语文素养,这应该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在此次学习中收获颇丰,但是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多学习,让语文教学更有深度!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五、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发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充分尊重他们,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对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同级老师共同钻研教材,力争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理解编者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上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力求他们会提问题,同时与同学合作,通过观察、辩论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我提倡自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为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记忆才会更忧新,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人才会有所收获。我在课堂上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理念,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三、课后辅导:作业的布置做到合理,习题做到少而精,不采用题海战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抓好培优辅差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辅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四、加强与同学科教师互动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学期我们八年组三位语文教师共同加大训练力度。规定学生每周都要阅读两篇课外文章并写两篇作文。课外文章的阅读要适合初中生,写作训练是每周三一次,周日一次,其中一篇写所读文章的读后感,另一篇以本周内所闻、所见、所经历的事为主,也可以写些自己的感受等。同时,两班里也有不少学生卷面书写不认真,为了提高他们书写能力,我规定他们每天必须练字,每天一页,每周一交上来。所练内容主要是以字帖为主,也可以以抄课文,总之要认真书写。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他们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学期,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同事的公开课,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初二这学期的教学结束了,我在教初二__班的语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收获。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初二学生的语文其实多少有些吃力的。因此现在就来说说我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心得:
一、注意课堂时效,突出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实践有限,一节课才几十分钟,所以就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效果,要知道一篇课文里面也是有糟粕和精华的,因此上课时要充分的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而且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所以讲课时突出重点讲,不要只按照课本读或者按照辅助书籍去教,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课文中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成语之类的,要去找成语相应的故事来,加进教学里,不仅能够让学生学懂成语的意思,还能去调动学生更大的兴趣。语文的学习也是讲究主次的,时间就那么一点,因此上课教语文的时候,先把重点讲完,如果有时间再去讲次要的知识点,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让学生没有兴趣了。
二、强调自主,调动课堂的活跃性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独立思维了,为了让他们加强个人的独立思维的培养,初二语文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解放他们的思想,最好是把课堂的活跃氛围调动起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在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留些时间去让学生讲课,这样课堂就是学生自己的,不全是老师执掌,老师也可以放松一些。当学生喜欢这种以自己为主的课堂,自然而然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会有更多学生加入进去,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鼓励。
三、合理布置作业
初二本来就课多,那就更不适宜布置更多的作业给他们,合理分配作业为好,每周隔三差五的做一些作业巩固就好,毕竟初二八个科目,要是每个老师都额外的布置作业,那学生的压力只会更大,对学习的兴趣会降低,就更提不起精神上课了。所以一周家庭作业布置个两到三次就可,课堂作业隔天布置,这样分散开来,学生学习压力也就减小了,对于语文的学习也不会有影响,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步的加强
以上是本学期来我的教学心得,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摸索得到,因此我更加明白做为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更要以学生为主,才能让教学变得顺利。
语文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让我开了眼界,颇有一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