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汇编17篇】》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内容导航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2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3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4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5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6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7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8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9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0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1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2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3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4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5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6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7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2
_年1月,一场以向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丽江市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记者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_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_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_年8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她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来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记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可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_年4月,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变得特别黑,但肚子却越来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想到承担的4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边是学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边是自己的生命,怎么办?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_年7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6230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3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20__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__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4
除夕,这个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远的路,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团聚的力量。亲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着生命的根与源,像枝与叶般相拥相偎。可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美好在今年却是无比的奢侈。
疫情的爆发使你们不得不坚守在岗位,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还记得逆流而上的那一天吗?
那天,你换上了崭新的西装,把头发梳成了大人的模样,买来回家的车票,你想终于可以回家和数月未见的家人团聚了,但是在知道疫情之后,你脱下了西装并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机拨打家里的电话:“对不起啊,今年我不能回家过年了,疫区需要我,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对了,记得注意身体,”你强忍住内心的悲伤,微微一笑说:“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说完,你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接着工作
那天,你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爱多年的长发,脱去了漂亮的衣服,你专心致志的投入到防护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没有关系的,头发可以再留长,短发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后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旧最美。
那天,你拿着今年刚发的工资,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劳犒劳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关需要以后,你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你想,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的赶往了一线......
你,你,无数个你,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们将涓涓溪流汇聚成大海,你们将点点星光聚拢并照向四方,你们在疫情来临时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实际的行动去抵御疫情的不断侵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拿起心中的信念作为武器去抵御疫情,你们为众人负重前行,用一袭白衣来守护我们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险重重,但是你们依旧昂扬而去,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你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你们的平凡造就了伟大。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用来赞美你们。
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和煦的春风定会吹拂梦境的河岸,生命的绿树必将生机勃发,翠荫如烟......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5
总是盼着冬天,盼着过年,此时,冬日已至,春节也已至,新冠肺炎这位不速之客,竟不知何时,降临在我们身边。
回首往事,春节时,门庭若市,一出门便能感受到热闹的气氛,你会看的,街上热闹非凡,邻居阿姨们,聚在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还不忘聊上几句,嘘寒问暖;但是现在变了,不同于往日。街上没有了往日那般热闹,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上也没有什么人,都在躲避,这可怕的疫病。
本来在这个时节应该是处处莺歌燕舞,但却因为这可怕的疫病,人们不得不待在家中,为国家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这种时候,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是志愿者,工作人员们的负重前行。“您好,请配合我们的检查”,“您好,请您待在家中,减少外出”,“感谢您的配合”,这是他们最常说的话。
在这种时候,不见白衣天使,只有与死神抗战的医护人员们。看着那些死去的人们,死神似乎用着一种轻蔑的语气嘲笑着:“呵,人类!你们抢的过吗?你们真的以为,就凭你们这点薄弱的力量就能与死亡抗衡吗?”抢的过,一定抢的过,08年的非典,我们不也抢过了吗,如果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自信?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母亲。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我们众志成城,坚信我们一定抢的过,所有的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服,整装待发,凭着一颗神圣而伟大的心,坚决与死亡斗争到底。
大年三十本该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应该好好坐在一起,谈一谈一年的变化,吃上一顿团圆饭。但疫情当前,那些医护人员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失掉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连夜奔赴武汉,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年长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无一不是他们所牵挂的。但疫情当前,他们必须要放下。
疫情就像是一湾宽广的海峡,将他们与家人分开;疫情如同一座凶险的山峰,将他们分成两部分,挡在家庭与抗争前线之间,他们在山这头,而家人却在山那头;疫情如同一扇没有钥匙的门,将他们隔离在这道门门两侧。
这让我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在天灾面前,我们人类如此弱小;但其实疫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就一定能够打败它,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
相信在樱花烂漫之时,我们一定能够打败疫病,带着家人和孩子,去武汉看一看樱花。去各地游玩,去享受美好生活,那时,岁月静好;那时,月色尤其温柔 ,人间也皆是浪漫。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6
鞠躬尽瘁抓脱贫
8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炎陵的每一个村
20__年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黄诗燕说。
20__年起,黄诗燕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黄书记很早提出来,要化繁为简,把各种表格整合成一本简洁明了的扶贫手册。”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扶贫手册完成后,从20__年到现在,炎陵一直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__年—20__年,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20__年2月通过脱贫攻坚湖南省检查验收,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0.6%)、群众认可度最高(98.49%);当年6月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检查验收,错退、漏评“零反馈”。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7
虎年的钟声剧响起!一场人类的家园保卫战悄然无声地打起!人们还沉浸在过新年的喜悦中,心想着一年没见的亲人!然而新型冠状病毒跟随着春运人口的大迁徒,来势凶猛,确诊病例从武汉的27例,一下扩散至全国的1万多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全国各地全力进行防控,遏制疫情蔓延。而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成为核心"战场"。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生活保瞳物资紧急集结,驰援武汉。每个中国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大家逆向而行,贡献力量。
除夕夜,一个家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日子。150人的军队医疗队连夜出发飞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陆续集结出发。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各种机械开足马力,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力争早日完工。现场就是战场,早日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
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15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医生的牺牲……医护工作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我们与病毒之间筑起高墙,在看不见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在医护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了高贵的品格!“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这是一位医生的话,普实而圣洁!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册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在灾害面前,我们中华民族从未畏惧,永远奋勇向前!武汉——这座历史名城,我们与你同在。众志成城,抗击肺炎!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8
第一次看到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是在20-年11月的学习强国平台上,起初也只是当作一条新闻点开的,但看完后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张校长的报道,甚至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我要带女儿去那所学校看一看,看看别人是怎么学习的,我已经和我家的丫头说了此事,可惜的是受疫情影响,暂未成行。1月5日,在参加党员学习时和大家一起再次观看了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我感觉心情难以平复,必须要写点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对于贫困这个词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即使年少时家里生活条件不太好,在父辈的努力下,我们后来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但在很多地方,贫困仍然存。20__年我曾经去过云南,当时坐着北京212途经贫困山区的学校时,所看到的场景让人记忆深刻。当时临近中午,年长一些的学生用几块砖头支起饭盒用树枝生火烧饭,做好了再分给年纪小的学生一起吃,他们住的房子即使在白天都是黑乎乎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着你,那种眼神让任何人到了那里都会有一种想法——要把自己身上所带的能帮到他们的东西都给他们,当电视中的画面真实的出现在你面前时,真的让人无法忘怀。但你能给的东西总会用完,用完了又该怎么办?
-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为了脱贫,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并且决心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张校长扎根云南从事教育几十年,她看到了贫困给学生们的求学之路带来的羁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女孩子十几岁就会出嫁,贫困以及守旧的思想中断了她们的求学之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校长走的就是以学脱贫之路。办一所免费学校,这个想法在常人看来近乎疯狂,先不说别的,我们又有谁敢有这样的想法。但张桂梅校长不但想了,而且促成了,20__年11月,丽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所女子高中不仅是一所免费的学校,而且招收的学生不论基础,不设“门槛”,甚至第一届的学生有的成绩只能考几分,这样的成绩谁能想到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达到综合上线率100%。虽说社会上难免会对华坪女子高中的学习方式有杂音,但对于山里的贫困女生来说,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迈入更宽广的天地,才能让自己彻底的摆脱贫困。
我们要记住华坪女子高中是一所公办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求学的同学从没有忘记对党和国家的感激,而张桂梅校长是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信仰托起了华坪女子高中同学们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三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9
20__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 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 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 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 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 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 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 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 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 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
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 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 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 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 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 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20__年春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
春节,本来是走亲访友,游子归乡的好日子,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欢度的时刻。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正赶上了春运,也加快了传播速度,从刚开始的几十例,到现在的几万例。在这个特殊时刻,却有一些人挺身而出,这就是--医护人员们。
当我看到请战书上那些鲜红的手指印时,我被深深地震憾了!"我怎么不想回家过年?我难道不想回家过年吗?我回家了,这些同胞怎么办?"这是一位女医生说的话,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
从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的牺牲等等,医护人员们不顾生死、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在人民健康和病毒之间砌起高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身载使命的外衣”。这是一位医生的话,纯朴而圣洁!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无数医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卸下他们的盔甲,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不复从前,坑坑洼洼,这怎能不令人动容?他们大多只是笑笑,继续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不怕苦不怕累,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不为亲人的劝阻而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英雄!
“医者仁心,义不容辞,责任所在,我们请求出战!”当医护人员们披上战袍时,他们已经背上了与“病魔”抢生命的伟大使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屹立在病床前鼓励着患者,而自己的眼眶早已湿润!“我们共产党员冲到第一线!”挥手告别时的他们选择了当一名“逆行者”,为了争分夺秒,他们穿上了纸尿裤!护士们剪去了留了很多年漂亮的长发,只为能够在死亡面前再拉回一名同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同事在第一线被感染了,他们的亲人被感染了,他们却依然逆行,驰援最危险的战场!奋斗一线,只为践行使命!钟南山院士,董宗祈教授,张定宇院长……请你们保护好自己,我们都在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春天还会远吗?待到春花烂漫时,全国各地必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你们屹立在曙光前的身影,将永远被全国人民牢记。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医护人员同人类的“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时,是他们没日没夜在一线上作斗争,保卫着我们的家园,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还记得她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17年以来,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坚守在急诊一线。”这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写下的话。
原本计划春节去旅游的何德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足,便主动报名参加支援,何德全说,当年被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报考了临床医学,现在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心……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是有限的,是短暂的。但那些依旧在前线奋斗的人,舍己为人,疫情当前,有这么一群逆行出征的人,他们或请战驰援武汉、或在一线联防联控、或默默坚守岗位,以无畏的精神请战沙场,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成为这个特殊春节里靓丽的“风景线”,也正因有了他们,各户人家才得以守护、每份团圆才更加幸福。
逆行出征,他们是默默“做贡献”、坚守本职岗位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最广泛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冬日虽寒,温暖常在;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每个人都是战士,都需要冲锋在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无论是环卫工人、运输司机,还是微公益协会志愿者、蓝天救援队,甚至越来越多的单位、团体、个人也纷纷参与到这场战“疫”中。他们有的在交通运输、防疫物资加工等战线上坚守岗位、保障需要;有的协助社区进行疫情监测及排查;有的为村民上门讲政策、做疏导、稳情绪……
不仅仅如此,教育部也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老师们纷纷端坐在镜头前,开始了他们的“网红生涯”。对于每位师生来说,这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虽然网课效率没有在学校的高,但我们却更应该比在学校时更加努力,克服困难,做到自律,不辜负老师的辛苦付出,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坚信,有这么一群最美逆行者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我们一定能让病毒止步于此,我们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20__年伊始,一场无声的战役悄然拉开了序幕。从一人染病到武汉封城,再到全国戒备,无数“逆行者”奋然投身疫情前线。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疫情,“白衣天使”们持枪执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最美逆行者”身影照亮了濒危者灰暗的天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那被汗水浸得泛白的双手,那被口罩勒得流血的脸颊,那剃光秀发却仍灿烂的笑容,那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他们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战斗,含着泪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他们与患者同甘共苦,拼尽全力。携手中国人民,共战新冠病毒!
灾难面前,所有不可能都将成为奇迹。六天之内建成一座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上百台施工机械昼夜轰鸣,上万名工人通宵奋战。为了更多的病人更快的康复,他们也在与时间比赛,与生命竞争,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仅十天,他们向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他们向广大人民展现了内心的决心,他们用血汗与双手,筑起了一条条通往希望的大桥。
疫情,是医护人员的战场,也是新闻人的战场。在控疫前线,镜头前是医护人员匆忙的背影,镜头后却是为我们报道疫情的新闻人。白岩松和他的《新闻1+1》奔跑在这个战场上,在谣言四起的环境下,承担起了告知真相、引导舆论的责任,成了央视当之无愧的品牌节目。《你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了他为民思考,心系国家的一面,举国动容。镜头后的新闻人,他们呼唤真实,追求真相,播报疫情,将广袤的中国大地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执子之手,与疫共斗!
保护我们的人都在负重前行,可总有一些被保护的人在雪上加霜。病毒几乎笼罩着全国,国家严禁人们聚会、访友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可他们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仍然走亲串友,难道想要“点亮世界”吗?同时,因武汉为重疫城市,所有人都对武汉避之千里,甚至歧视武汉人,隔离了病毒,也隔离了人心。我们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人,我们该做的是呆在家里,不为社会添加负担,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的国家,而不是痛恨、辱骂。在所有人大喊“武汉,加油!”时,我们也应大喊“武汉,挺住!”,武汉,我们与你们同在!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在这未知的病毒面前,无数的同胞紧紧相连,含着泪为中国祈祷。“一方星火急,十地凶险情。驰援身憔悴,指挥泪纵横。”
看啊,黎明快来了,“逆行者”们的身影已经拉出了地平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20__年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却温暖了我们的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与家人团圆的脚步:没有想到我们会重蹈20__年非典的覆辙,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更没有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家门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们说:“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
在奉劝民众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们却写好请愿书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经84岁的高龄了,原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却选择了临危受命。他从没有过丝毫犹豫,就像当年面对肆虐的非典一样,匆匆出发,奔赴战场。他在高铁上的那一张照片,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全国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73岁,当国家有难,人民需要之时,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研制抗击疫情的药,她一天只睡三个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说:“70多岁的老人了,不分昼夜,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你争分夺秒,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你忘了害怕,坚守着舍生忘死的诺言。你忍住泪水,放弃见亲人最后一面。你逆行向黑暗,无惧危险。你与病魔激战,拯救病患。你为人民奉献,牺牲在前。白衣天使,大爱人间。这就是中国医生! ”这一则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道出了逆行者们的大无畏精神。是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着力量,我们必定会胜利!
加油,逆行者!加油,武汉!加油,伟大的祖国!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20__年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却温暖了我们的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与家人团圆的脚步:没有想到我们会重蹈20__年非典的覆辙,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更没有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家门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们说:“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
在奉劝民众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们却写好请愿书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经84岁的高龄了,原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却选择了临危受命。他从没有过丝毫犹豫,就像当年面对肆虐的非典一样,匆匆出发,奔赴战场。他在高铁上的那一张照片,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全国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73岁,当国家有难,人民需要之时,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研制抗击疫情的药,她一天只睡三个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说:“70多岁的老人了,不分昼夜,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你争分夺秒,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你忘了害怕,坚守着舍生忘死的诺言。你忍住泪水,放弃见亲人最后一面。你逆行向黑暗,无惧危险。你与病魔激战,拯救病患。你为人民奉献,牺牲在前。白衣天使,大爱人间。这就是中国医生! ”这一则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道出了逆行者们的大无畏精神。是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着力量,我们必定会胜利!
加油,逆行者!加油,武汉!加油,伟大的祖国!v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__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2023披甲逆行荣光而归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寒风飒飒, 20__年春节终于来了,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了全国,节日的热闹气氛也被这件事驱散了。
从20__年底开始,武汉就已经被新型冠状病毒袭击。一时间,全国人民都开始关注这件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扩散,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必须立即阻断病毒的输出。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1月24日,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他们是战士,是医生,更是父母,是儿女,在本该阖家团圆的除夕夜,他们匆匆与家人告别,逆行而上,奔向疫情第一线。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给予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
病魔的摧残下,感染者发出了令人绝望的呻吟。可有一些人,他们肩扛大任,为社会带来温暖和希望……小到房东免租,热心市民开车送口罩,水果店老板送水果,大到各地医护人员汇集武汉,企业家捐款等。这些人把国看成家,把患者看成亲人,他们清楚知道祖国此刻需要什么,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更是光。我相信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光,汇聚在一起,终会刺破黑暗,迎接黎明。
致敬最亲爱的医护人员,当疫情来临,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你们,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你们让我们相信春天一定来临,天暗下来,你们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你们的光,足以照亮整个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