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三篇)正文

《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三篇)》

时间:

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3篇)

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1

【摘要】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比较研究,促使幼儿教师教育培养院校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的最佳选择。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研究报告

一个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中、职后都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用“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自主的、情境化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智慧经验的体现。由此看来,把好实践能力培养关,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准入、考核、工作等方面能持续发展。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几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xx年,以下简称《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xx年,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20xx年,以下简称《规程》)等新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幼儿园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挑战,与幼儿园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更是成为师范院校教师们备加关注和探究的课题。《专业标准》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其中就包括“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全国不少省市的幼儿教师国家编制招考更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仅幼儿教师教育培养院校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幼儿园更加重视,因为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的最佳选择。

如何以学生为本,参加实践,教学研讨,系统引领,全程体验,在有限时间内、最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缩短其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石,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活动设计”课程是各个层次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了传递3~6岁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任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挺高,教师不仅要有关于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非常熟悉。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是幼儿园师资建设的核心任务。纵观历年来的各种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对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比较研究甚少。一直以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规律不是“知识模式”,就是“技能模式”,而且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居多。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职前培养)以及幼儿园教师参与的各种职后培训就可见一斑。因此,该课题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二、研究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旨在从教育全实践的角度探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有如下两方面的假设:

(1)职前幼儿教师(师范院校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可能会超越职后幼儿教师(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同一名幼儿教师,在职前与职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不一定就要成长在公办园中。

(二)现状调查

我国幼教师资质量不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学历层次普遍比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要低,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弱,很多都是非专业师资力量改行来任教。职后培训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培”和“省培”,但多人集体听讲座的形式,只能是扩展视野还可以,真正有效提高每一位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恐怕还要打个问号。实际工作中,职后幼儿教师依赖现成的《教师指导用书》中设计好的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居多。不管是职前还是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均堪忧。

职前幼儿教师一般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方法提炼+演练实践”的模式,借助案例,来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每个内容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儿童诗)、情境表演、弹琴、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并根据教育活动设计内容进行穿插渗透展示。

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培养职前幼儿教师时,会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一线幼儿园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的频率及时间,突出学以致用,跟踪指导。关注见习后学生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汇报、研讨,及时提升学生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明确授课要求,即以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形式设计并完成每一节课。

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也不容乐观。从最近一次的幼儿园特级教师评选现场来看,在规定的45分钟内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并展开说课,几乎没有出彩的教学设计内容,整体水平偏低,作为特级教师在教学方面还要起引领作用,令人堪忧。但是,在全省幼儿园教学能手比赛的现场,能看到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设计,看来给的时间充裕,教师集体研究,领导重视,教研共同体多次磨课,还是有利于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的。

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从国培情况看,主要有这么一些方式:

1.观摩交流、集中研讨

安排职后幼儿教师置换到示范园跟岗学习,或由示范园的优秀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传授教学经验,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

在加强实践能力培训的同时,着眼于观念转变和理念更新,实现示范课—听课—评课相结合的园本教研机制,以此方式提升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学术报告、专题讲座

听取专家讲座和优秀一线教师主题报告、讲座等方式的理论,与专家交流、案例分析(主题式视频切片)、主题研讨、设计教案、撰写教学论文、模拟上课等方式获得参与式体验和实际问题操作与解答,以此帮助职后幼儿教师拓展视野、提高教育活动设计的技能和素质。

3.课例研究、能力发展

两个以上的学员为一个小组,确定教学内容、备课、授课、评课和反思、修改教案,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班授课、进一步评价和反思、分享结果。课例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它以行动研究为首选方法,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这种实践性强、重互动、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恰好能够适应幼儿园教学和教研的特点,通过将课例研究引入幼儿园,可快速解决当前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4.实践教学、现场诊断

为每位职后幼儿教师提供三种形式的真实课堂实践教学:第一,对每位职后幼儿教师进行课堂话语表达、教师反馈、学习策略指导、启发式教学、课堂导入、教师提问等教学技能的微格训练。第二,每位职后幼儿教师必须参与由“设计、试讲、评课、再讲、再评”等环节构成的“一课三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第三,每位职后幼儿教师须参与现场说课一次,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现场诊断和评选优秀教学设计。

5.脱产研修、顶岗实习

“幼教国培计划”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培训的重点之一,其模式是组织支教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示范引领学前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但是,以上这些方式大都是短期的多,开阔视野还可以,回到原位后基本上就抛之脑后了,没有一个长期机制来保证职后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置换脱产研修”也并没有给职前幼儿教师带来多大的收获,有的偏远农村一所幼儿园就1名园长和1名幼儿教师,在职幼儿教师来学习了,留职前幼儿教师1人顶岗,没人指点,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可想而知。

(三)课题研究之背景与目的

1.课题研究之背景

前期在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xx年度项目子课题《以分享阅读为载体促进教师成长研究》时,就已经对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进行过研究,该课题研究主要从成长途径、园本教研、指导作用三个层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提出5条专家引领的策略:专题讲座,让理论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现场指导,让实践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反思实践,让磨课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引领,促进不同职场生涯阶段的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网络教研,让交流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些研究结果都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除此之外,师范院校的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游戏理论”、“学前教育学”等专业课程也尝试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研究者都对此进行了追踪研究。1995年师范院校为职前幼儿教师开设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课程,本课题的研究者中有一直任教此课程的教师,发现单凭关于“教育活动设计”的上课拿学分,是不足以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而且在学习中,“方法”和“内容”的学习往往是分开的,理论的学习无法跟实践结合,学生无法就此建立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从教育全实践的角度(比如“走园活动”,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的联合研究活动)探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做好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一体化、连续性培养。通过工作现场的实践反思,统领知识与能力,在有限时间内、最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理论基础

(一)“全实践”理念

在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下,实践能力无疑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在“全实践”理念指引下,将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实践环节有机整合,通过工作现场的实践反思,统领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就是要在这种“全实践”理念的理论基础上进行。

(二)教育生态理论

本课题研究以生态学的视角,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运用联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直面教育热点问题,对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探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深入活动现场观察,同时与职前幼儿教师、职后幼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她们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路。研究者亲临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用现场观摩教学活动、拍摄、拍照、查阅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实验、访问等多种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汲取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并进行意义建构。主要两种研究方法如下:

(一)行动研究法

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2

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课程标准(20__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此,小学语文一、

二、四年级教师和青青子衿专业社群的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小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来,我们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对“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课文进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发现紧紧建立在课型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此,我们将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小课题研究,延长至两年,以便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把握教学规律。

一、前期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特点,发现规律。明确了“低中年级诗歌散文类课文”和“童话神话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了学习这两类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规律。

2.初读课文,感受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语言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配乐朗诵、范读、赏读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感受。

3.理解课文,品味词语。语文学习应该是先有语言文字再有思想内容,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文章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的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可以有选择的做具体的深入文本,对语言进行品析、演绎。

5.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学处于封闭状态,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板块严重隔离,偶尔看到读写结合,也是停留在表层。

2.目标意识的淡化。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领

悟方面,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整合与联系。

3.单元意识的缺乏。教师处理教材简单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单元主题的视野下来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

4.课内外结合的简单化。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内外结合的时候视野不够开阔,课内外阅读界限过于明确,多侧重于内容的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三、深入研究的理论支撑

1.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是教师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意识,指人在言语行为及其过程中,有意识地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撑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教与学的方向。顾泠沅教授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钱梦龙先生也曾说过:“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过程实施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3.综合能力,指对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以上五种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1.常规教研课题化

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策略研究

共进行了三个年级的12次主题式常规教研活动。

(1)专题讲座:

一年:《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

二年:《让二年级语文教学承上启下》

四年:《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2)课例观摩研讨:

一年《画家乡》

二年《丑小鸭》

四年《触摸春天》

(3)各年级“我的一招”征集及经验介绍

(4)期末复习指导

一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二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四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2.区域集体备课课题化

一年级:(1)主题:《探索识字规律发展儿童语言》

(2)主题:《抓好词语教学发展儿童语言》

(3)主题:《有效朗读指导发展儿童语言》

二年级:(1)主题:《阅读教学训练的常态模式》

(2)主题:《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3)主题:《通过句子训练提高运能能力》

四年级:(1)主题:《积累运用教学的一般流程》

(2)主题:《各种段落教学的迁移运用》

(3)主题:《学生如何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社群活动课题化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明确了“中高年级叙事写人类课文”的一般教学规律,即“揭题质疑,感受特点”、“初读感知,交流体会”、“词语牵动,引入深思”、“二次质疑,发现矛盾”、“深入读书,学习语言”。

2.总结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

(1)内容上,“抓字词”牵动理解推敲,“抓重点”生成画面情感,“抓空白”促进想象思维,“抓语段”掌握积累表达。

(2)策略上,落实以读带讲,体现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演相结合,读与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

3.创编了100篇“童话式教学反思”,形成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提炼和课外阅读的补充。

4.整理了小学1—5年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设计。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如何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

教学中,教师常常机械落实教学目标,主观臆断学生的需要,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就不断训练,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生活常识,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

思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落实知识用力多,对于字音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句式的表达训练得多,而对于训练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发现,如何思考,如何概括训练少。

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3

摘要:本课题组紧扣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到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组织阅读、总结归纳、组织讨论、点拨评判四步加强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再把各种理论因素科学地开发与配置起来,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训练方法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展示给学生看,做到整体清晰逐个击破。并引导学生在情感、思想、技法、语言诸多环节勤作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读写能力的比翼齐飞,达到了扎实高效的研究结果。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师面临的一次挑战。目前,国内外中学语文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而现实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压抑和束缚,语文教学走进重语文知识教育,轻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因此,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我们设计的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于语文教学中重传授轻阅读 ,重知识轻能力等缺陷的一种矫正。

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紧扣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到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分为四步:阅读、品味、反思、感悟,他们在教师的组织下解读文章,自主展开联想,进行分析或推理,从而对阅读对象产生自主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认知,可能是情感,可能是美感,还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感受。教师通过组织阅读、总结归纳、组织讨论、点拨评判四步指导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本课题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构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的要素、标准,以及使之优化的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为证明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我课题组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如下理论为依据,丰富课题的完整性。

1、主体性阅读教学理论。主体性阅读教学,即指在阅读教学中,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能力、人格作为双重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核心,通过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情境,设置适当的教学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等,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模式。

2、多元化理论。现代信息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层面的特征,即具有多元化的信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不能单调,只有综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新颖感,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参与意识,从而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与写作等共同提高的`目的。

3、生命哲学理论。生命哲学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生命哲学家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整体,生命的本质是活动,活动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在生命哲学的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蕴含于语文中生命意识为基础,关注教学中师生生命内涵的开掘和生命活力的释放,探究生命本质的创造和生命情趣的体验,进而促进师生生命境界得以提升,学生个体生命总体生成。

4、“接受美学”理论。据接受美学理论所言,文学作品一旦进入社会便与作者分离而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被不同的读者解读出不同的意义,因而体现出理解程度的差异性。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一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可见,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减少这种差异性。

5、习惯培养重要性理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习惯的培养》一文中指出:“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先生谈教育目的》一文中也指出了习惯的重要作用:“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

以上理论指导我们,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寻找出阅读教学的内部规律,把各种因素科学地开发与配置起来,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训练方法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展示给学生看,做到整体清晰才能逐个击破。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感、思想、技法、语言诸多环节勤作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读写能力的比翼齐飞,以期达到扎实高效的研究结果。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把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并加强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并使阅读成为终生习惯。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2)推荐奇文、美文,疑义相研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阅读品质。

(3)举行班级内小型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

(4)结合影视对比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开阔研究视野,借鉴有益经验。

调查研究法: 开展初中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综合性活动等形式,弄清学生课内外阅读误区,得出有益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并随着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研究成果。

对比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教与学的案例,及时反思教学进程,以便综合分析出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情况。

经验总结法: 在探索开展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总结、提炼在现行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应秉持的理念、遵循的原则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4、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

1)开通了博文,建立网络教研学习的平台。

2)选题、课题申报和设计课题。

3)论证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实验计划。

4)课题组查阅资料,编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专题和系列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分步骤,分工落实了研究目标,结合校本教研经常性开展研究活动。

2)运用理论为先导的策略,指导课题深入地研究,保证了课题的发展;

3)抓住本课题专题报告、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的机会,发现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到好的成果及时推广,有问题的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4)。课题组深入调查,采用对个案分析等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积累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提炼 、升华研究结论。撰写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

课题组召开实验研讨会,综合各个时期的实验成果,对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科学客观的实验结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送交请市区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研究实施过程:

1、20xx年9月,课题组成员开分工会,李蕊负责编写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教材;胡苹同志负责编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课题组在初二三个班对部分学生做了总体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2、20xx年10月,交流讨论阅读方法教学设计,根据交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李蕊、胡苹同志对初二、初三年级分别作了题为《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讲座。课题组对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做了总体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3、20xx年11月,胡苹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三个班的学生作了题为《爱上阅读 丰富人生》讲座。李蕊老师撰写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课题组于11月22日联合初二级组举行了“读书让我成长”主题报告会。

4、20xx年12月,胡苹对初三5班上了一节《初中语文阅读专题公开课》;12月12日下午,课题组再次联合初二级组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比赛。

5、20xx年2 月至3月,胡苹同志在初三5班上初中语文阅读专题公开课,并撰写论文<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李蕊撰写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题组针对初中语文阅读编写了散文、诗歌、小说等系列教学设计和分析。

6、20xx年4月,4月4日,胡苹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初二五个班的学生作了题为《读书使我快乐》专题讲座。课题组联合初二级组做了“我读书 我快乐”读书主题交流会。并召开本课题专题会,查漏补缺,做好研究成果汇编工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到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分为四步:阅读、品味、反思、感悟,他们在教师的组织下解读文章,自主展开联想,进行分析或推理,从而对阅读对象产生自主独特的感受,学会求知,让阅读成为终身习惯,并将终身获益。

我们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备课思路及重点,作好阅读教学设计,再根据集体讨论交流意见进行修改,力求尽善尽美。成员分工协作,每人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课题组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材编写了系列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和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李蕊同志撰写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和胡苹同志撰写的《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本着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课题组共同撰写的《初中语文学习之阅读方法》指导,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李蕊制作的两个课件<爱上阅读>以及<读书使我快乐>,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快乐中提高,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通过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听一首好歌、讲一个好故事、写一篇好文章” 和“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经过大半年的研究,我们深感困难重重:

(1)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学习时间较少。没有足够时间学习,研究与试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2)传统的质量观、分数观还继续困扰着我们,暂时的分数仍然束缚着实验老师的手脚。

(3)由于学生阅读量还是太少,学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是城区学困生,研究工作还是较为困难。

(4)由于没有经费支持,课题组心有余而力不足,撰写的论文没在教育专刊上发表,很多要开展的活动很难展开。

(5)学校与主校处于合并整合阶段,分校两个年级和课题组成员分散两处,(今年2月17日,初二年级迁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上课,初三年级继续留守,)课题组成员工作量加大,没有及时上传更新博客。

今后的设想:

(1)立足以学生为本,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拓展到课外阅读指导,继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继续开展落实课题中期报告六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积累优美的词句。

(5)教师多想办法,多研究教法,多交流协作,寻求科学的阅读教育教学规律,为强化教学领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