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重个人礼仪有什么作用推荐2篇

浏览

2108

范文

2

篇1:注重服饰礼仪_个人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服饰礼仪

我们曾经强调:服饰在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里居于重要地位。伟大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指出:“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尤其是在正规的场合,穿着打扮的问题正在越来越引起现代人的广泛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饰礼仪是人人皆须认真去考虑、去面对的问题。但是,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同志在穿着打扮方面基本上还处于无师自通的状态。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专门来谈谈服饰礼仪。

我是一个男人,我得先说说男人的问题,我想向我们在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一个男人打领带的时候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什么?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女人的时装永远少一件。女同志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够穿,时装总是少一件。同样的道理,男人的领带也永远少一条。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男人打领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礼貌。比如,在一般情况下男同志穿的西装、套装主要是蓝色、灰色的纯毛套装,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上班装。上班装你没有必要天天换,你主要要换衬衫、换领带。一个男同志一个星期上五天班,他要足够聪明的话,他的领带最好每天换一条,那么他给别人的感觉就像是天天换衣服。

打领带时,有些什么问题比较重要呢?最重要的是,与之配套的服装有讲究。金教授有一句很俗的话,穿套装的时候不打领带是不行的,像我现在所穿的是套装,那就一定要打领带。穿套装要没有领带,它就没味道。反过来说,不穿套装的时候,大可不必去打领带。一般同志会犯几个常识性错误,比如,我们经常见到同志穿短袖衬衫打领带。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穿的是短袖衬衫而不是制服的话,大可不必去打领带。短袖衬衫其实属于休闲装,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跟背心、裤头儿差不多,你穿裤头儿、穿背心时会打领带吗?在行家眼里,你穿着短袖衬衫打领带的话,就会给别人煞有介事之感。有时候参加一些商务活动,我挺有点不爽。比如一个签字仪式,它在国际社会普遍受到重视,国外的客人来了,不管天气多热他们都是西服革履的,而我们这儿个别同志却怕热,给你穿件短袖衬衫、再打一条领带,真的会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

打领带时,还有很多其他的讲究。比如,领带的色彩有讲究,领带的面料有讲究,领带的款式也有讲究。如果不穿制服,最好不要打“一拉得”领带,就是带拉锁那种。穿制服的人用它配套,是为了省事。在正式场合,假如你穿一身高档的西装,把这一拉得领带一打,你的档次就下来了。因为那玩意档次不高,它是配套装制服的。再者,看一个男同志会不会打领带,以下两个细节很重要。第一个细节,你得注意领带的打法。前两年流行一种打法,叫做“男人的酒窝”。什么叫“男人的酒窝”?其实就是在领结下面压出一个槽来,你说是个坑也行,你说是个沟也行,它就是“男人的酒窝”。大家看电视,看新闻联播,你注意一下欧美的时尚人士,常常便是此种情形。其一,它时尚。其二,它等于变相告诉你,我打了一条高档领带。因为只有真丝领带的柔软度好,压的这个槽、这个坑才能坚持下去。你拿一条尼龙领带压个槽,一会儿它就弹回去了,它无法支撑下去。这些知识,你最好得略知一二。

有天一位同志过来跟我聊天,他问:“金教授你比较忙吧?”

我说:“我最近是比较忙。”

他说:“你看你忙的,领带都没有打好。我来帮你罢。”

没想到他过来就把我领带上的那个精心打出来的“酒窝”给我灭了。

他认为我那是没有打好领带。

第二个细节,看你有没有使用领带夹。目前,时尚的人士一般是不用领带夹的。有些同志有个误区,他误认为打领带一定要用领带夹,其实大可不必。穿西装的时候,通常只有两种人才用领带夹。第一种人是谁呢?穿制服的人。工商、税务、警察、军人、空乘,你注意了吗?他们的领带夹都是统一制作的,上面带有标志,国徽、警徽、军徽、航空公司的标志。它是配套的,属于cis,即企业形象可识别系统。他的那个领带夹一夹,咱们就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第二种人是谁呢?大人物——领导人,大老板,他们的应酬比较多。假设我现在陪着外商在一块儿吃饭,我是一位大人物的话,我就要使用领带夹。说实话,没有外商在场的时候,我喝汤怎么喝都行,我拿起碗来倒着喝都行。但有外商在场的时候,大庭广众之下不是得注意举止吗?我得拿一只调羹舀着喝。你想想,我拿调羹舀着喝的时候,我这儿是不是要夹领带夹?否则领带乱窜,我这儿喝汤呢,我没把领带夹住,一弯腰,你说谁先喝汤?领带。因此,领带夹是大人物用,穿制服的人用,一般人没必要用它。我想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讲服饰礼仪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注重仪表礼仪_个人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仪表礼仪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是一个女同志也好,你是一个男同志也好,你都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常规。你坐在别人面前的时候,如果你是个女同志,你穿着裙子,你就要避免以下三种不美妙的造型。哪个女同志要对三点不注意,你的样子就很难看。其一,不能够双腿叉开而站。你穿着旗袍裙、长裙子,你腿叉开不叉开别人发现不了,你穿超短裙时叉着腿,便没有美感可言,那叫圆规。其二,你坐在别人对面的话,两条腿就要自然而然地并拢。你要穿裤装的话,双腿稍微分开点可以,你要穿裙子,尤其是超短裙,你两个腿就得并拢,否则会出现严重的技术性问题:走光。其三,不能够当众下蹲。你穿着裙子也好、穿着裤子也好,一个有教养的女同志是不能当众蹲下来的,尤其在外人面前,不可以下蹲。万不得已要蹲,我们只能够跪或者背对着别人下蹲。有时候你要找东西,系鞋带、提袜子,帮助小朋友,那你就得背对着别人下蹲,否则其姿势是极其不雅的。

在讲到举止的时候,我们要讲以下三个要点,这些都是基本的礼仪规范。

第一,要美观。虽然美的标准在不同时代会有一点点变化,但是相对而言,它有约定俗成的说法。我国古人讲过几句话:立似松、坐如钟、行似风。实际上是讲约定俗成的举止美。女同志也好,男同志也好,你坐在别人对面,你至少上身要挺直,你上身要趴着行吗?没有人的时候你趴着可以,有人的话趴着就不美观。

第二,要规范。一般而言,你的坐相、站相、手姿、走姿,都要比较规矩。大家注意过穿裙子的女同志上下轿车的姿势吗?当然,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咱怎么上车都行,摸爬滚打练倒立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得坐上去。没座位坐那就没有意思了。但是,你到一个单位开会,有人接你;或者说你到一个单位去,你上车别人送你;有经验的穿裙子的女同志都知道:她要坐在轿车里的位置上的话,门打开后她应该怎么坐?标准的方法是:她首先是背对车门,先坐下去,坐下去之后再把并拢的两条腿收进去。她不该先伸一条腿进去,那很麻烦的。门儿一打开,你一条腿伸进来,容易出现走光的问题。司机在看你进来没有。她背对着就看不见,她的两条腿要并拢收上来。下车时她怎么下呢?下车的标准姿势是:车门打开之后,两只脚首先着地,双腿并拢,两只脚着地,然后人再慢慢移出去。否则一只脚探出去,头再拱出去,那些姿势都不好,而且会有麻烦。所以要养成习惯,举止动作在大庭广众之前一定要规范。

第三,要从众。从众,具体来说,就是要令自己的举止动作与此时此刻绝大多数的人,尤其是与自己的交往对象保持一致,从而被交往对象所理解和接受。举例而言,大家知道:大拇指与食指组成一个圆圈,也就是英文里的OK的姿势。它在英语国家里是同意的意思,可是这个姿势你要是给它换一个国家,比如,到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到日本,其含义就不同了。在日本,它表示一个零。到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则更麻烦了,它是一个很下流的动作。所以举止动作需要互动,它得让别人看懂。

再比如说握手,它有习惯动作。它的习惯动作是什么呢?一般握手要用右手,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跟别人握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有个别女同志的缺点是时间太短,个别男同志的缺点则是时间太长。个别女同志跟你握手时,不正眼看你,给你三个指头,不用力,不晃动,好像一条死鱼。还有的女同志好像怕你抓住她不放似的,一碰你的手就跑。要知道并没有人拉着你不放。男同志有时候则犯另外一个错误,他下手比较狠。女同志伸出一只手,他一下伸出两只手,做成一个汉堡包状,自以为是表示“见到你太高兴了”。这也不合适,凡事过犹不及,做事要有规矩。

再来举一个例子,从举止动作这个角度来讲,握手的时候谁先伸手谁后伸手有其讲究,我给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现场的听众出个小问题,握手的时候应该谁先伸手?

它有具体而规范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是地位高的人首先伸手。比如,下级和上级在一起,上级首先伸手;晚辈和长辈在一起,长辈首先伸手;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女人首先伸手。比如,我介绍这位是李先生,这位是王小姐,后介绍的王小姐是地位高的,那么王小姐愿意跟李先生多说两句话,王小姐就会伸手,“你好,我叫王丽。”她可以自报家门,说明自己是什么单位的。她要不想认识这个李先生,我给他介绍:“这个是李先生,这个是王小姐。”那时王小姐跟李先生点点头就行。”没有下文了,李先生就会适可而止。我见到过不自觉的男同志,别人介绍说:“马先生,这一位是高小姐。”那位马先生一只大手立刻就伸出去了,当然,一般的女同志碰上这种不自觉的人还是会跟他握手的,顶多心里想这个家伙不太懂规矩。但是,有一次我见到一位小姐比较狠:人家两手搭着不理睬。抢先出手的那位先生的手回不去了,停了足有一分钟,想出一个绝活,“蚊子!”打一只莫须有的蚊子去了。结果挺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