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1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WWW.BAIHUAWEN.com★、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
[教师归纳] 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
[教师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位置。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2℃左右。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诸岛气温大约是16℃。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8℃。
[提问]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1、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板书]
2、成因 [板书]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投影片。
从图表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白昼时间越短,接受的太阳热量越少,因此温度就越低,天气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气温越高。
[提问] 从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和风向考虑,分析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强烈,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岭高大地形的阻挡,使得冬季风的势力越来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气温高。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黑龙江北部和南海诸岛的气温各多少度?温差有多少度?
[教师归纳] 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6℃以上。黑龙江省北端气温约为16℃,南海诸岛的气温约为28℃,南北温差只12℃。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1、特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板书]
2、成因 [板书]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格,思考我国夏季为什么全国普遍高温?
从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阳高度越小,但白昼越来越长,太阳光照时间长,所以我国南北方接受太阳的热量虽有区别,但差异不大。所以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提问] 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为什么夏季时,气温也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温度仍然偏低。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区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气温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这节我们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分布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温度带 [板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板书]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示范练习] 教师以某地气象资料为例,做统计该地生长期和积温的操作示范。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10℃的年积温 [板书]
3、温度带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个部分。[请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课本33页图中各带涂上颜色]
(2)对照“政区图”说出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3)比较各种温度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种类?(中温带的甜菜、春小麦,暖温带的棉花、冬小麦,亚热带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用下表总结归纳我国各温度带的特点。
我国各温度带(区)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复习巩固
在一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说明其穿过的地区,并回答:它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地形与地理,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经过计算感知。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不难看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2 。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学生从图2.2转化到图2.1有一定的困难,应该结合以前学过的地形剖面图的形成指导学生观察。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3、地势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而地形我们讲常见的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请学生归纳五大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只有理解了,才印象深刻。
4、我国的主要地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知识点也较多,老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我的思路是先讲山脉,因为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有了地形的基本网格后,再嵌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5、。中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里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当介绍下山区的概念,它不是仅指山地,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在同学们以前的认识中,往往觉得山区是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学习本课之后,他们发现其实山区还有一些优势,比如山区虽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较好的条件。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认为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
2、学生学法不恰当。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学会看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能力较差,也就不能很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死记硬背”。
3、本节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4、本节要通过看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示意图学习我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任何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4、发展学生读图的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对我国交通、气候的影响。
情感与态度:
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读东西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图、地势分布图,并从中获取效果信息。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要的铁路干线名称、分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教学难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中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给学生提供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以及充足的练习,帮助他们去理解和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分布。例如,可以设计虚拟旅行,让学生在模拟旅行中掌握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铁路干线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老师:播放音乐“我要去西藏”,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当地的特有动物──藏羚羊、牦牛,以及拉萨布达拉宫。
设计目的:音乐轻松、优美、欢快,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这些音乐、图片,为进入新课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埋下了伏笔。
引入新课
老师:我们现在去西藏拉萨困难吗?都有哪些交通方式呢?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我们如何做好最佳选择和线路换乘呢?为什么青藏铁路修了那么久?铁路的修建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交通运输”这一节。
设计目的:通过身边的例子形象地告诉学生,西藏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难修的路段,不仅路通了,而且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完善。
讲授新课
老师:大家想一想,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管道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老师:你出去旅行时,经常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说一下你选择这种交通工具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大家可能会考虑价格、时间、速度、运输重量、物品特性、距离等因素。
老师:现在我们现场举行一场开心辞典的交通版:选择出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载重量、和价格排名。
学生:速度: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价格:飞机>汽车>火车>轮船;载重: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设计目的:为学习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依据做好铺垫,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分组讨论并说出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依据。
1、两箱急救药品从乌鲁木齐运到北京。
2、 两顿活鱼从密云水库运到北京。
3.500吨的钢材从上海运到济南。
4.3000吨的大米从武汉运到上海。
总结: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航空;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途选择公路运输,长途且数量大选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水运或铁路运输。
过渡: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构成了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老师:给出数据,看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占比例最大?让学生读图4.4,说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格局的特点。同时给学生出示我国地形地势图、资源图、人口密度图等,讨论这样的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铁路运输占比例最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组讨论:铁路干线的分布主要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势、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密度、民族团结等,形成了我国铁路干线分布东密西疏的格局,同时,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也在不断完善。
设计目的:这几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对前面几章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回顾,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老师:你知道铁路干线是怎么命名的吗?下面我们来看几种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
京沪线:采用起讫点的城市简称命名。
湘黔线:采用起讫点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采用起讫点城市和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首字命名。
老师:除了这几种命名方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命名方式。例如,陇海线的由来。“陇”是甘肃旧称,“海”是连云港明清时期旧称,以前连云港称为“海州”,这些称呼沿用下来继续使用。请同学们再补充几个你所知道的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
设计目的:从身边的例子出发,知道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几种命名方式。
老师:给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上的重点站名,让学生回答铁路干线名称,在图中找出来,并说出铁路干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方向不同的铁路干线用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1、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2、北京、商丘、南昌、赣州、深圳、香港(九龙)
3、北京、天津、秦皇岛、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韶关、广州
4、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5、宝鸡、成都、西昌、昆明
6、北京、大同、呼和浩特、包头;包头、银川、兰州
7、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嘉峪关、哈密、乌鲁木齐
8、上海、杭州、鹰潭、株洲、怀化、贵阳、昆明
学生:南北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设计目的:通过站名,学生比较容易找出铁路干线来,另外加上首尾站名,学生能够总结出铁路干线命名的方法。
老师:知识运用:
1、请问从北京去上海看世博会要走哪条铁路线?
2、请问从北京去广州看亚运会要走哪条铁路线?
3、请问从北京去香港购物需要走哪条铁路线?
4、请问从北京去哈尔滨看冰雕乘坐哪条铁路线?
学生:分别是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哈线。
设计目的:结合身边的旅游实例,学生比较容易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铁路干线的理解和运用。
加深应用:如果我们要从哈尔滨到南京、从乌鲁木齐到成都、从武汉到贵阳又需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呢?
学生1:京哈线─京沪线
学生2:兰新线─陇海线─宝成线
学生3:京广线─湘黔线
设计目的:这些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事物,学生很熟悉,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很轻松愉快。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铁路干线的了解,为后面学习铁路枢纽做好铺垫。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为学生做了大量铺垫,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效果也不错,最后到落实环节,学生都能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因为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方面还要斟酌,拓展环节需要根据班级学习情况而定。总之,这节课的落实要结合生活,将抽象的铁路干线内容生活化、有趣化,将知识点落实,真正做到内容有趣、课堂有效、后续有用。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以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全面介绍地理的内容、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地理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教学流程:
一、自我介绍
二、视频播放
三、图片展示获取信息
四、趣味激发:猜猜看,这你会吗?
1、中国的面积有多大?
2、泰坦尼克沉没在哪里?
3、五岳中的南岳指哪座?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5、《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
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
7、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9、北京和东京相差几小时?
10、大气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如何变化?
11、如何在野外判断自己的方位?
方法1:使用罗盘,即指北针;
方法2:房屋坐北朝南;
方法3:植物观察法:
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为南方,长苔藓的方向为北方;
方向4:动物观察法:蚂蚁洞口:朝南开
蝎子洞口:朝北开
挑战诸葛亮,你行吗?
1、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2、火烧葫芦峪与对流雨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对流雨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地理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至于具体原因,我们学习了气候之后,自然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中的地理: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五、“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习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